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71453173 上传时间:2024-08-10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常一、调节二、辐辏(集合)三、隐斜四、调节与辐辏的关系五、双眼视异常的基本类型六、不等像一一 调节调节 眼的调节眼的调节概念概念机制机制应用应用生理性调节生理性调节物理性调节物理性调节调节的测定调节的测定 ( (一一) )调节的概念调节的概念q调节调节(Accommodation) 为调整眼的屈光力以看清外物调节示意图调节示意图调节示意图调节示意图( (二二) )调节的机制调节的机制参与调节的组织q睫状体睫状体(ciliary body)q悬韧带悬韧带(zonule fibers)q晶状体晶状体(lens)qHelmholtz认为:弹性学说

2、调节过程中,睫状肌收缩,睫状突形成圆环直径减小,悬韧带放松,晶状体形成球形qTscherning认为:晶体调节时前表面并不是形成球形而是变成双曲面形状qFicham尸检观察囊膜:前后极处较薄,周边较厚调节的机制调节的机制调节的机制调节的机制睫状体悬韧带悬韧带晶状体晶状体睫状体调节的机制调节的机制( (三三) )物理性调节和生理性调节物理性调节和生理性调节q物理性的调节,纯粹是晶状体的物理性变形,它以屈光度来测量,使眼的集光力量增加10,称之为付出了10 D的调节。q生理性调节的程度,用“肌度”来表示。1肌度,即晶状体的屈光力量增加10 D的肌肉收缩力。( (四四) )调节相关概念调节相关概念q

3、调节远点:(Far point) 当人眼在调节静止时,所能看清的最远一点称为调节远点q调节近点:(near point) 当眼在动用最大的调节力时,所能看清 楚的那一点称为调节近点;q调节范围:(range of accommodation) 调节远点与近点间距离,这范围即称调节范围q调节幅度:眼在完全休息时注视远点与使用最大屈光力注视近点,这两种情况下,屈光力的差别,以屈光度(D)为单位来表示,即为调节幅度。 q若以r代表远点(m),R代表远点屈光力,p代表近点(m),P代表注视近点屈光力,a代表调节范围,A代表调节幅度q调节幅度=1/p-1/r q调节需求:处于特定距离的外物令眼看清他所需

4、的调节量,为调节需求。q测量:为眼主点至外物距离(以米为单位)之倒数,但临床以眼镜平面为起点算起,其单位为屈光度D.q眼镜对调节需求的影响 近视者调节需求减小,远视者增大(五)调节分类(五)调节分类q张力性调节:人眼处于休息状态时的调节力,约为1.0D。q辐辏性调节q近感知调节q像模糊性调节( (六六) )调节时的联动现象调节时的联动现象q调节、集合、瞳孔缩小在看近处物体时是联系在一起同时发生的,因而称为近反射的三联运动二、二、 聚散(聚散(convergence)q概念 调整两眼视线夹角对准外物,以达双眼单视,获得最佳立体视。CCFFBAq分类 张力性聚散 调节性聚散 近感知性聚散 融像性聚

5、散(视差性聚散)q张力性聚散q眺望无限远处时,即不做任何有限距离注视单由眼外肌(主要内直肌)的肌张力维持眼位的集合成分q张力性聚散大可至内隐斜,不足可至外隐斜q融像性聚散(fusional convergence):调整调节两眼球的位置和视轴的角度,使物象保持在两眼视网膜的对应区(黄斑中心凹处)的集合成分,称为q可分为:正聚散(阳性融合性聚散) 负聚散(阴性融合性聚散)q调节性聚散(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 注视有限距离目标时,与所使用的调节伴随 而来的集合成分,称为q近感性聚散(proximal convergence):又称接近性聚散或精神性聚散,是在注视近距离

6、目标时,除调节引起集合外,还有一小部分由心理因素感觉目标距离较近所引起的集合,称为q正常为+2 +3度(一)相关概念(一)相关概念 q集集合合远远点点:当当注注视视远远处处物物体体时时,不不用用集集合合作作用用,固固当当集集合合作作用用完完全全静静止止时时,物物体体所所在在的的点称为集合远点。点称为集合远点。q集集合合近近点点:当当集集合合作作用用达达到到一一定定程程度度,物物体体再再近近时时一一眼眼放放弃弃集集合合而而突突然然转转向向外外侧侧,形形成成复视,此时物体所在的点称为集合近点。复视,此时物体所在的点称为集合近点。(二)(二)辐辏需求及辐辏需求及表示方法表示方法 q辐辏需求:令双眼单

7、视所需的辐辏量辐辏需求:令双眼单视所需的辐辏量q表示法:表示法: 米米角角:集集合合程程度度的的强强弱弱以以米米角角(M M)表表示示,两眼转动中心连线与外物距离倒数两眼转动中心连线与外物距离倒数Rq棱棱镜镜度度:三三棱棱镜镜度度的的定定义义为为通通过过三三棱棱镜镜观观察察1 1米米处处的的物物体体,物物象象向向三三棱棱镜镜顶顶端端移移位位1 1厘厘米米,称为一个三棱镜度,以称为一个三棱镜度,以1 1表示。表示。q为瞳距为瞳距/ /外物距离外物距离q棱镜度与米角的关系:棱镜度与米角的关系:1MA= 1MA= 3 3q圆圆周周度度:在在几几何何学学上上普普遍遍应应用用的的表表示示角角度度大大小的

8、单位。小的单位。q10 =0 =1.751.75隐斜隐斜q概念:在无融像需求时,两眼视线不对准视标的眼位。q分类:分离性隐斜、相联性隐斜q分离性隐斜:无融像状态下所测得的向量 排除方法 复像和分离方法 变形方法 非融像或独立视标q相联性隐斜 双眼融像状态下测出消除注视视差所需棱镜度调节与辐辏的关系(调节与辐辏的关系(AC/A与与CA/C))qAC/A :为调节性集合(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 AC)与引起该调节性集合的调节(accommodative A)之比,即为AC/A.q单位: /Dq正常值: 35 /D.平均4/1 即1D调节引起3 5辐辏的意思.qCA/C:

9、辐辏性调节量与辐辏量之比q正常值:平均1/12刺激性AC/A与反应性AC/Aq刺激性AC/A:调节性辐辏量/调节刺激q反应性AC/A:调节性辐辏量/调节反应q 调节滞后刺激性AC/A:q计算性AC/AqAC/A=集合需求-远距隐斜+近距离隐斜/调节刺激 集合需求:近距离调节(D)瞳距或AC/A=瞳距(cm)+近测距(m)(近隐斜-远隐斜) q例:患者瞳距60mm,测得DLP为4exo,近距离40cm测得NLP为6eso,计算AC/A值q梯度性AC/AqAC/A=(隐斜1-隐斜2)/(调节刺激1-调节刺激2)双眼视觉异常的基本类型双眼视觉异常的基本类型q辐辏不足:低AC/A,看远正位,看近中高度

10、外隐斜q辐辏不足:低AC/A,看远外隐斜,看近更高度外隐斜q散开不足:低AC/A,看远内隐斜,明显大于看近q融像性辐辏障碍:正常AC/A,看远、看近都正位,或有低度内或外隐斜,主要障碍不在于隐斜,而在于融像性聚散幅度降低q单纯性外隐斜:正常AC/A,看远、看近均为外隐斜,两者基本相等。q单纯性内隐斜:正常AC/A,看远、看近均为内隐斜,两者基本相等。q辐辏过度:高AC/A,看远正位,看近高度内隐斜;或者看远内隐斜,看近更高度内隐斜。q散开过度:高AC/A,看远低中度外隐斜,看近隐斜明显小于看远。q垂直位异常:双眼垂直位隐斜,通常以上隐斜为准q调节不足q调节不持久q调节过度q调节失灵q眼运动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