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孔孟两章课件课件 粤教版必修4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71290527 上传时间:2024-08-09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孔孟两章课件课件 粤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 孔孟两章课件课件 粤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 孔孟两章课件课件 粤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 孔孟两章课件课件 粤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 孔孟两章课件课件 粤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孔孟两章课件课件 粤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孔孟两章课件课件 粤教版必修4(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子(孔子(551-479)名名丘丘,字,字仲尼仲尼,春春秋末期鲁国人秋末期鲁国人。中。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思想家,中国第一,中国第一个伟大的个伟大的教育家教育家。论语论语是记载是记载孔孔子及其弟子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言行的书,是书,是儒家儒家的重要的重要经典著作。经典著作。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思想上,以思想上,以“仁仁”为核心为核心,崇礼反法;政治上,提崇礼反法;政治上,提倡仁义忠恕倡仁义忠恕,以德治国;生活上,主张以德治国;生活上,主张“温良恭俭温良恭俭让让”;教育上;教育上,开创私学开创私学,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孔子的思想:一、“仁”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

2、:均、和、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大学 中庸孟子五经:诗书 礼 易 春秋关于关于论语论语论语是是儒家儒家“四四书”(另(另大学大学中庸中庸孟子孟子)之一,是孔子弟子及)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者其后学者汇集整理而成的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体文集,文集,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的言行。论:编录古古语:半部:半部论语治天下。治天下。儒家六儒家六经:诗书 礼礼 易易 乐 春秋春秋 论语论语是记录时是记录时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所以它是书,所以它是 体,凡体,凡篇,为家思想的经典著篇

3、,为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北宋时,朱熹把作。北宋时,朱熹把 编在一起,称为编在一起,称为“”。课前练习春秋语录儒四书生字词颛臾(zhun y)虎兕(s)柙(xi)椟(d)1文章中孔子和两位学生的对话是围绕什么展开的?2孔子为什么反对征伐颛臾?3从文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1该不该伐颛臾?2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颛臾是鲁国附属国,伐;颛臾是社稷之臣,不能伐。3坚持原则,推崇礼治,当仁不让。重点实词解释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不去,不任职辅助,辅助者错,错误厌恶,憎恨倾覆词类活用理解则修

4、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使动用法,使来使动用法:使来使动用法:使安定文言句式翻译何以伐为?无乃尔是过与?是社稷之臣也。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反问句恐怕该责备你吧!宾语前置恐怕这是你的过错吧!这正是和鲁国共安危存亡的藩属。判断句成语理解与积累祸起萧墙不患寡而患不均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一个国家不害怕贫穷,而害怕不平均。既然使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1孔子对冉有、子路和季氏的态度有没有区别?2研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分小组从文中找出孔子治国安邦的主张并作简要评价。对冉有、子路是责其“

5、过”;对季氏是斥其祸。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对内,做到均安民和;对外,施德行教,使人归顺。这就是孔子的仁政思想和治国主张。拓展延伸1998年1月,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请你说说我们当代人,应该从本文或论语中获得什么样的生存和发展的启示。课后作业请读论语,写一篇短文来阐说上题。不少于200字背诵第五、六段。练习选择1、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A、无乃尔是过与B、是社稷之臣也C、是谁之过与D、夫如是,远人不服2、与“冉有、季路见于孔子”中“见”意义不相同的是()A、夜缒而出

6、,见秦伯B、左师触龙愿见太后C、风吹草低见牛羊D、于是入朝见威王E、见笑于大方之家3、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A、危而不扶,颠而不持B、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4、与“无乃尔是过与”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唯才是举B、唯利是图C、何以伐为?D、地利不如人和5、与“是谁之过(责任)与?”中“过”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A、无乃尔是过与B、闻过则喜C、过故人庄D、且尔言过矣E、过犹不及6、与“不能者止(不去做官)”中“止”意义相同的是()A、笑而止之曰B、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C、止有剩骨D、或百步而后止7、与“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

7、辞”中“疾”意思相同的是()A、积劳成疾B、痛心疾首C、疾风劲草D、疾恶如仇E、曾不能疾走下列字的注音在文中正确无误的一组是( )B()论论语(语(lun) (2)虎虎兕兕(shi) (3) 出于出于柙柙(xia)()社()社稷稷(ji) (5)焉用彼焉用彼相相矣(矣(xiang) (6)固而近于固而近于费费(bi)A.(1)(2)(3)(4) B.(1)(3)(4)(6) C.(1)(2)(4)(5) D.(2)(3)(5)(6)参考译文季氏准备攻打颛臾。冉有、子路两人谒见孔子,说道:“季氏准备对颛臾使用兵力。”孔子道:“冉求!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它当作东蒙山的主祭,而且它地处

8、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人本来都不同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责任呢?”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祸害。”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贫困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

9、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寡寡人人之之于于国国也也孟孟子子生字词王好(ho)战弃甲曳(y)兵数(c)罟(g)不入洿(w)池鸡豚(tn)狗彘(zh)之畜(x)谨庠(xing)序之教孝悌(t)之义然而不王(wng)者涂有饿殍(pio)孟子和梁惠王的问答是围绕着什么话题展开的?梁惠王认为自己做得怎样?他的自我评价如何?治

10、国之政尽心、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民不加多孟子对此又是如何评价的?孟子用了什么样的说理方法引入自己的话语思路?驳服了梁惠王后,孟子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五十步笑百步是亦走也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取类比喻,请君入瓮:“王好战,请以战喻”。王道什么是孟子提倡的王道?怎样才能达到王道?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起什么作用?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王道之达)回扣梁惠王的话题,揭示梁惠王“民不加多”(未得民心!)的原因:真正的尽心是养民爱民,负起保民的责任,如此则“天下之民至焉”。养民而王,爱民而王,保民而王重点实词解释邻国之民不加少弃甲曳兵而走直不百步也狗彘食

11、人食而不知检非我也,岁也更,更加兵器只是,不过约束年成重点虚词理解于寡人之于国也移其粟于河内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对于介词,到介词,在介词,与相比以王好战,请以战喻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斧斤以时入山林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介词,用介词,凭、因介词,按照介词,把、将之寡人之于国也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音节助词 我对于国家指示代词,这样、这么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词类活用理解填然鼓之,兵刃既接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谨庠序之教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击鼓名词作动词,穿形容词作动词:认真

12、到从事名词作动词:一统天下归咎,归罪文言句式翻译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非我也,兵也。有的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省谓语只是不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不是我,是兵器啊!成语理解与积累弃甲曳兵丢弃盔甲,拖着兵器逃跑。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五十步笑百步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拓展延伸1.假如时光倒流,你回到孟子的时代,有机会访问孟子,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为什么?2.以“我喜爱的一句孟子格言”为题写一篇短文。作业背诵“五亩之宅”这一段。参考译文梁惠

13、王(对孟子)说:“我对于国家,真是费尽心力了。河内地方如果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一部分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还把河东的一部分粮食运到河内。假如河内遭了饥荒也是这样办的。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治,没有一个国家能像我这样替百姓打算的。可是,那些国家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变得更多,这是什么缘故呢?”孟子答道:“王喜欢战争,那就让我用战争来打个比喻吧。战鼓咚咚一响,枪尖刀锋一接触,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一口气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一口气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五十步的战士竟来耻笑跑一百步的战士,(说他胆子太小,)行不行?王说:“不行,只不过他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孟

14、子说:“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再希望你的百姓比邻国多了。如果在农民耕种收获的季节,不去(征兵征工),妨碍生产,那粮食便会吃不尽了。如果细密的渔网不到大的池沼里去捕鱼,那鱼类也会吃不完了。如果砍伐树木有一定的时间,木材也会用不尽了。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百姓对于生养死葬都没有什么不满,就是王道的开端。在五亩大的宅院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上丝棉袄了。鸡狗与猪等家畜家家都有饲料和工夫去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肉吃了。一家人百亩的耕地,不要去妨碍他们的生产,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好好地办些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训导他们,那么,(人人都会敬老尊贤,为老人服务,)须发花白的人也就不会头顶着、背负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棉衣穿,有肉吃,一般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的,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加检查和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曾想到应该打开仓廪加以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道,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种说法和拿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王假若不去归罪于年成,(而从政治上的根本改革着手,)这样,别的国家的老百姓就会来投奔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