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版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年物理总复习 专题二 相互作用课件.ppt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71281699 上传时间:2024-08-09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版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年物理总复习 专题二 相互作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江苏版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年物理总复习 专题二 相互作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江苏版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年物理总复习 专题二 相互作用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江苏版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年物理总复习 专题二 相互作用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江苏版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年物理总复习 专题二 相互作用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版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年物理总复习 专题二 相互作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版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年物理总复习 专题二 相互作用课件.ppt(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相互作用高考物理(江苏专用)高考物理(江苏专用)考点一常见的三种力考点一常见的三种力考点清考点清单考向基础考向基础一、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这一对力的性质相同,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如重力、电磁力等。(2)力是矢量,其作用效果由大小、方向及作用点三个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形变或加速度。2.力的分类力的分类:按力的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按力的效果可分为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浮力、压力、支持力等。即使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些力产生的条件及性质也不一定相同。二、常见的三种力二、常见的三种力1.重力重力(1)

2、产生: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G=mg,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所在的纬度、高度有关。(3)方向:竖直向下。2.弹力弹力(1)产生条件:物体直接接触;有弹性形变。(2)常见弹力的方向弹力弹力的方向轻绳的弹力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弹簧两端的弹力沿弹簧指向弹簧恢复原状的方向面(或点)与面接触垂直于接触面(或切面),指向受力物体杆的弹力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注意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3)弹力的大小.弹簧类胡克定律内容:实验表明,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即F=kx。k称为

3、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牛顿每米,单位符号是N/m。.非弹簧类依据物体所处的状态求解。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定义两个具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间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两个具有相对运动的物体间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产生条件(必要条件)(1)接触面粗糙(2)接触处有弹力(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仍保持相对静止)(1)接触面粗糙(2)接触处有弹力(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大小(1)静摩擦力为被动力,与正压力无关,满足0Ff滑。(4)木块相对木板开始滑动后,Ff滑=mgcos,此时,滑动摩擦力随的增大而减小,按余弦规律变化。(5)最后,=,Ff滑=0综上分析可知选项C正确。解法二:特殊

4、位置法特殊位置分析过程木板刚开始运动时木块与木板间无摩擦,即Ff静=0,故A选项错误木块相对于木板刚好要滑动而没滑动时木块所受的静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且大于刚开始运动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即FfmFf滑,故B、D选项错误答案答案C考向三考向三“形同质异形同质异”问题问题1.动杆和定杆问题的思考方法动杆和定杆问题的思考方法杆所受到的弹力方向可以沿着杆,也可以不沿杆,因此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是动杆还是定杆。若轻杆用转动轴或铰链连接,当处于平衡时杆所受到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着杆,否则会引起杆的转动。如图甲所示,若C为转动轴,则轻杆在缓慢转动中,弹力方向始终沿杆的方向。甲若轻杆被固定不发生转动,则杆所受到

5、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如图乙所示,水平横梁的一端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一个小滑轮B,一轻绳的一端C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m=10kg的重物,CBA=30。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应为图中两段绳中拉力F1和F2的合力F,如图丙所示,因为同一根绳子张力处处相等,都等于重物的重力,即F1=F2=G=mg=98N。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可知合力F=98N,所以滑轮受绳的作用力为98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左下方,故可判断弹力的方向不沿杆。2.“活结活结”和和“死结死结”问题的思考方法问题的思考方法当绳绕过滑轮或挂钩时,由于滑轮或挂钩对绳无约束,因此绳上各处的力是相等的,即滑

6、轮或挂钩只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例如1中图丙,两段绳中的拉力F1=F2=mg。若结点不是滑轮,是称为“死结”的结点,则两侧绳上的弹力不一定相等。例如1中图甲,B点下面绳中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mg,而B点上侧绳AB中的拉力随杆的转动而变化。例例4如图所示,绳与杆均不计重力,承受力的最大值一定。杆的A端用铰链固定,滑轮O在A点正上方(滑轮大小及摩擦均可忽略),B端挂一重物P,现施加拉力T将B缓慢上拉(绳和杆均未断),在杆达到竖直前()A.绳子越来越容易断B.绳子越来越不容易断C.杆越来越容易断D.杆越来越不容易断解析解析以B点为研究对象,B受三个力:绳沿BO方向的大小为T的拉力F1,绳沿竖直

7、向下的大小为GP的拉力F2,AB杆沿AB方向的支持力N,这三个力构成封闭的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该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OAB相似,得到=,由此可知,N不变,F1随OB的减小而减小。故选B。答案答案B考向基础考向基础一、力的合成一、力的合成1.遵循的规律遵循的规律:力的合成遵循矢量运算法则,即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的公式合力的公式:若两个力F1、F2的夹角为,如图所示,合力的大小可由余弦定理得到:F=,方向:tan=。考点二力的合成和分解考点二力的合成和分解3.合力范围的确定合力范围的确定两个共点力的合力范围:|F1-F2|F合F1+F2。两个力的大小不变时,其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当两力

8、反向时,合力最小,为|F1-F2|;当两力同向时,合力最大,为F1+F2。二、力的分解二、力的分解1.遵循的原则遵循的原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2.效果分解法效果分解法(1)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2)以两个分力为邻边、合力为对角线,作平行四边形;(3)取平行四边形中的一个三角形,由数学知识求两个分力的大小。3.正交分解法正交分解法(1)将已知力按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分解的方法。(2)正交分解时建立坐标轴的原则a.在静力学中,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b.在动力学中,一般以加速度方向的直线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的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这样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变为或;

9、尽量不分解未知力。考向一考向一力的合成力的合成1.三种特殊情况的共点力合成三种特殊情况的共点力合成类型作图合力的计算互相垂直F=两力等大,夹角为F=2Fcos两力等大且夹角为120F=F考向突破考向突破2.合力范围的确定合力范围的确定(1)两个共点力的合力范围:|F1-F2|F合F1+F2。两个力的大小不变时,其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当两力反向时,合力最小,为|F1-F2|;当两力同向时,合力最大,为F1+F2。(2)三个共面共点力的合力范围a.三个力共线且同向时,其合力最大,为F1+F2+F3。b.以这三个力的大小为边,如果能组成封闭的三角形(即任意一个力在另外两个力的合力范围内),则其合

10、力最小为零,若不能组成封闭的三角形(即任意一个力不在另外两个力的合力范围内),则合力最小值的大小等于最大的一个力减去另外两个力的和。考向二考向二力的分解力的分解1.按效果分解力按效果分解力重力分解为使物体沿斜面向下滑的力F1=mgsin和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力F2=mgcos重力分解为使球压紧挡板的分力F1=mgtan和使球压紧斜面的分力F2=重力分解为使球压紧竖直墙壁的分力F1=mgtan和使球拉紧悬线的分力F2=小球重力分解为使球拉紧AO线的分力F2和使球拉紧BO线的分力F1,大小F1=F2=例例5如图所示,两相同轻质硬杆OO1、OO2可绕其两端垂直纸面的水平轴O、O1、O2转动,在O点悬挂一

11、重物M,将两相同木块m紧压在竖直挡板上,此时整个系统保持静止。Ff表示木块与挡板间摩擦力的大小,FN表示木块与挡板间正压力的大小。若挡板间的距离稍许增大后,系统仍静止且O1、O2始终等高,则()A.Ff变小B.Ff不变C.FN变小D.FN变大解析解析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在竖直方向:2Ff=(2m+M)g,Ff=g,与两挡板间距离无关,B正确;以点O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力F沿两硬杆方向的分力大小为=,根据平衡条件有:F=挡板间的距离稍许增大后,硬杆OO1、OO2之间的夹角变大,F变大,则FN=Fsin变大,即木块与挡板间正压力变大,D正确。答案答案BD2.

12、正交分解正交分解(1)将已知力按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分解的方法叫正交分解法。正交分解法是高考的热点。(2)分解原则: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3)方法:物体受到多个力F1、F2、F3、作用,求合力F时,可把各力沿相互垂直的x轴、y轴分解。x轴上的合力Fx=Fx1+Fx2+Fx3+y轴上的合力Fy=Fy1+Fy2+Fy3+合力大小:F=合力方向:与x轴夹角为,则tan=。例例6如图,用绳AC和BC吊起一个重50N的物体,绳AC、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和45,求绳AC和BC对物体的拉力。解析解析此题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但因其夹角不是特殊角,计算麻烦,如果改用正交分解法则简便得

13、多。以C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设x轴水平,y轴竖直,如图所示,标出FAC和FBC在x轴和y轴上的分力,即FACx=FACsin30=FACFACy=FACcos30=FACFBCx=FBCsin45=FBCFBCy=FBCcos45=FBC在x轴上,FACx与FBCx大小相等,即FAC=FBC在y轴上,FACy与FBCy的合力与重力大小相等,即FAC+FBC=50N解两式得绳BC的拉力FBC=25(-)N=25(-1)N,绳AC的拉力FAC=50(-1)N。答案答案见解析考点三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考点三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考向基础考向基础一、受力分析一、受力分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

14、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序:1.根据题意选取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是要使对问题的研究尽量简便,它可以是单个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也可以是由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2.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环境中隔离出来。3.一般的受力分析顺序:先找重力,再找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力。简记为:“重力一定有,弹力看四周,分析摩擦力,不忘电磁浮”。二、平衡状态及平衡条件二、平衡状态及平衡条件1.平衡状态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即F合=0,若正交分解则。三、平衡条件重要推论三、平衡条件重

15、要推论1.二力平衡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一对平衡力。2.三力平衡三力平衡(1)如果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通过平移可构成封闭三角形。(3)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如图所示,则有(拉密定理):=。(4)三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力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定在同一平面内,而且必为共点力。3.多力平衡多力平衡(1)如果物体在多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力的

16、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物体在多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表示这些力的有向线段通过平移,必定构成一个封闭多边形。注意处理多力平衡问题时,常采用合成的方法简化成二力平衡或三力平衡问题。考向一考向一受力分析受力分析1.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受力分析顺口溜地球周围受重力,绕物一周找弹力,其他外力细分析,合力分力不重复,只画受力抛施力。考向突破考向突破受力分析的顺序:一重、二弹、三摩擦、最后其他力。注意受力分析时,有些力的大小和方向不能确定,必须根据物体受到的能够确定的几个力的情况和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判断,总之,要确保受力分析时不漏力、不添力、不错力。2.受力分析的角度和依据受力分

17、析的角度和依据从力的概念判断寻找对应的施力物体从力的条件判断寻找产生的原因从力的效果判断寻找是否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是否产生了加速度)从力的相互性判断从力的反作用角度去寻找例例7如图所示,A、B、C三木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对B木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三木块共同向右匀速运动,已知三木块的重力都是G,分别对三木块进行受力分析。解析解析先从受力情况最简单的A开始分析,A受力平衡,竖直方向受向下的重力G、B对A的支持力FN1=G;水平方向不受力,如图甲所示;然后依次向下分析,B木块也受力平衡,竖直方向受三个力作用,重力G、A对B的压力FN1=G、C对B的支持力FN2=2G;水平方向受两

18、个力,向右的恒力F和C对B的摩擦力FCB=F,如图乙所示。C木块同样受力平衡,竖直方向受三个力作用,重力G、B对C的压力FN2=2G、桌面对C的支持力FN3=3G;水平方向受两个力,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FBC=F、桌面对C的向左的滑动摩擦力F桌C=F,如图丙所示。答案答案见解析方法点拨(1)本题中对几个物体的受力分析采取了“隔离法”,进行分析时采取先易后难的顺序,先从受力情况较简单的开始。(2)对某个物体的受力分析顺序,一般是先根据力的性质和产生原因去分析。首先确定重力,再从和它接触的物体上去找是否存在弹力和摩擦力。对于不易确定的,可根据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有时需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去分析。(

19、3)使用牛顿第三定律,可使分析简单,如判断出B受到C的摩擦力为FCB=F且向左,立即就可以知道C受到B对其向右且大小等于F的摩擦力FBC的作用。考向二考向二共点力的平衡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共点力平衡的条件:(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平衡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2.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3.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合成法三个共点力平衡时,将某两个力进行合成,三力变二力,组成一对平衡力分解法三个共点力平衡时,将其中一个力沿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分解,将三力变四力构成两对平衡力正交分解法这一方法

20、体现了力的独立作用效果的思想在正交的两个方向分解力,各自产生作用效果,互相独立,互不影响,可列方程组:Fx=0;Fy=0三角形法三个共点力平衡时,三个力必构成首尾相接的闭合三角形,因此可将三个力平移,组成一个三角形,解三角形即可相似三角形法如果在对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运算的过程中,力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则可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等性质求解例例8如图所示,重物的质量为m,轻细绳AO和BO的A端、B端是固定的。平衡时AO是水平的,BO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AO的拉力F1和BO的拉力F2的大小是()A.F1=mgcosB.F1=C.F2=mgsinD.F2=解析解析解法一(合成

21、法)由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12,如图甲所示,又考虑到F12=mg,解直角三角形得F1=,F2=,故选项B、D正确。解法二(力的三角形法)结点O受到F1、F2和F3作用处于平衡状态,画出受力分析图,再将三个力的矢量平移到一个三角形中,三力构成首尾依次相接的封闭三角形,如图丁所示。丁则由直角三角形知识可知:F1=,F2=。解法三(分解法)用效果分解法求解。F2共产生两个作用效果,一个是水平方向沿AO拉绳子AO,另一个是拉着竖直方向的绳子。如图乙所示,将F2分解在这两个方向上,结合力的平衡知识得:F1=F2=,F2=。解法四(正交分解法)将O点受的力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正交分解,如

22、图丙所示。由力的平衡条件得F2cos-F1=0,F2sin-mg=0,解得F2=,F1=。答案答案BD方法方法1 1“隔离法隔离法”与与“整体法整体法”1.隔离法隔离法为了弄清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一般可采用隔离法。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2)将某个研究对象或某段运动过程、某个状态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3)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4)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方法技巧方法技巧2.整体法整体法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部某些物体的受力或运动时,一般可采用整体法。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1)明确研究的系统或运动的全

23、过程;(2)画出系统整体的受力图或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3)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隔离法和整体法常常需交叉运用,从而优化解题思路和方法。例例1在粗糙水平面上放着一个三角形木块abc,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m1m2,如图所示,若三角形木块和两物体都是静止的,则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A.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B.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C.有摩擦力的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因m1、m2、1、2的数值均未给出D.以上结论都不对解析解析解法一(隔离法)把三角形木块隔离出来,它的两个斜面分别受到两物体对它的压力FN1、FN2,

24、摩擦力F1、F2。由两物体的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三定律知,这四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N1=m1gcos1FN2=m2gcos2F1=m1gsin1F2=m2gsin2它们的水平分力的大小(如图所示)分别为FN1x=FN1sin1=m1gcos1sin1FN2x=FN2sin2=m2gcos2sin2F1x=F1cos1=m1gcos1sin1F2x=F2cos2=m2gcos2sin2其中FN1x=F1x,FN2x=F2x,即它们的水平分力互相平衡,木块在水平方向无滑动趋势,因此不受水平面的摩擦力作用。解法二(整体法)由于三角形木块和斜面上的两物体都静止,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受力如图所示。设三角形

25、木块质量为M,则竖直方向受到重力(m1+m2+M)g和支持力FN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无滑动趋势,因此不受水平面的摩擦力作用。答案答案D例例2(2017江苏七校联考)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木块被竖直的木板夹住保持静止,设每一块木块的质量为m,则两木块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A.0B.mgC.mgD.2mg解析解析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竖直方向上的受力如图甲所示,由平衡条件得2f=2mg,即f=mg。再以A为研究对象,竖直方向的受力如图乙所示,因f=mg,所以A、B间的摩擦力为0,A正确。答案答案A方法方法2 2动态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动态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1.动态平衡动态平衡是指平衡问题中的一

26、部分力是变力,是动态力,力的大小和方向均要发生变化,所以叫动态平衡。2.基本思路基本思路化“动”为“静”,“静”中求“动”。3.“两种两种”典型方法典型方法例例3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弧的柱状物体A,A的左端紧靠竖直墙,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已知A的圆半径为球B的半径的3倍,球B所受的重力为G,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设墙壁对B的压力为F1,A对B的压力为F2,则若把A向右移动少许后,它们仍处于静止状态,则F1、F2的变化情况分别是()A.F1减小B.F1增大C.F2增大D.F2减小解析解析方法一解析法:以球B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根据合成法,可得出

27、F1=Gtan,F2=,当A向右移动少许后,减小,则F1减小,F2减小。故选项A、D正确。方法二图解法:先根据平衡条件和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如图乙所示的矢量三角形,在角减小的过程中,从图中可直观地看出,F1、F2都会减小。故选项A、D正确。图甲图乙答案答案AD知识拓展在【例3】中若把A向右移动少许后,它们仍处于静止状态,则地面对A的摩擦力变化情况是()A.减小B.增大C.不变D.先变小后变大解析解析方法一隔离法:隔离A为研究对象,地面对A的摩擦力Ff=F2sin,当F2和减小时,摩擦力减小,故选项A正确。方法二整体法:选A、B整体为研究对象,A、B整体受到总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墙壁的压力和地面的

28、摩擦力,所以摩擦力Ff=F1,当把A向右移动少许后,随着F1的减小,摩擦力也减小。故选项A正确。方法三临界值分析法:当A逐渐右移至B与A刚要脱离时,B和A之间没有挤压,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也变为零,所以在A逐渐右移的过程中,摩擦力在逐渐减小。故选项A正确。答案答案A方法方法3解决静力学中临界极值问题的方法解决静力学中临界极值问题的方法一种物理现象变化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转折状态叫做临界状态。平衡物体的临界状态是指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将要被破坏而尚未被破坏的状态。解决临界极值问题的关键是找到临界条件。1.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指充分利用物理状态和物理规律,分析临界状态或边界条件,在特殊状态下,根据物理规律

29、列方程,便可直接解决临界极值问题。物理方法包括:(1)利用临界条件求极值;(2)利用边界条件求极值;(3)利用矢量图求极值。例4如图所示,轻绳OA、OB一端分别固定于天花板上的A、B两点,轻绳OC一端悬挂一重物。已知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分别为150N、100N、200N。问悬挂的重物的重力不得超过多少?解题思路解题思路当所悬挂重物的重力较小时,OA、OB、OC所受拉力较小不会超出各自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当重物的重力逐渐增大,一旦超过某一值时,OA、OB、OC三绳中有一绳(或两绳同时或三绳同时)所受拉力超过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时,悬绳将被拉断。本题所求即为这一临界值。解析解析解法一:

30、设重物重力G较小,三绳所受拉力均没有超过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分析结点O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共点力平衡可得:FC=GFA=GFB=G考虑到FC200N,FA150N,FB100N。由分别解得G1200N,G2173.2N,G3200N所以应有G173.2N解法二:根据解法一可知,当三绳所受拉力均没有超过其极值时,三绳所受拉力满足:FAFBFC=12而三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AmFBmFCm=1.512可见OA最易断,或者说只要保证OA不断,则OB、OC均不会断,故FA=G150N得G173.2N答案答案173.2N点评点评解法一是将三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分别代入方程中得出重物重力的值,然后

31、进行比较得出临界值。解法二是直接根据题给条件对三绳所能承受的拉力进行比较得出临界值。比较法是解临界问题的方法之一。2.数学方法数学方法是指把物理问题中所涉及的物理状态和过程用函数、方程、不等式等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并利用数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推导、演算和分析,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数学方法包括:(1)用三角函数关系求极值;(2)用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求极值;(3)用不等式的性质求极值。例例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现施以与水平方向成角且斜向上的拉力F,为使物体能沿水平面做匀速运动,当取何值时,力F最小?此最小值为多大?解析解析物体受力如图所示。将力F分解为水

32、平分力F1和竖直分力F2,则有F1=fF2+N=G即Fcos=NFsin+N=mg所以F=为使F最小,可令sin=,则上式可化为F=当+=90,即满足tan=时,F有最小值,此最小值为。答案答案见解析例例6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不同长度的光滑斜面滑到水平面上的B点,这些斜面的起点都在竖直墙壁处,如图所示,已知B点距墙角的距离为b,要使小物体从斜面的起点滑到B点所用的时间最短,求斜面的起点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最短时间是多少?解析解析设小物体从A点沿倾角为的斜面滑到B点,则AB长为:s=,加速度为:a=gsin,则有=t2gsin解得:t=由以上结果分析可知:当=45即h=b时,下滑的时间最短,最短时间为:tmin=2答案答案b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