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5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ppt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71279413 上传时间:2024-08-09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9.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Q5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Q5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Q5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Q5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Q5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Q5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5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ppt(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JGJ/T177-2009湖北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湖北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钱建军钱建军1目次目次1总则总则2术语术语3基本规定基本规定4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湿度检测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湿度检测5非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非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5.1一般规定一般规定5.2热流计法传热系数检测热流计法传热系数检测5.3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数检测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数检测6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6.1一般规定一般规定6.2透明幕墙及采光顶热工性能计算核验透明幕墙及采光顶热工性能计算核验6.3透明幕墙及采光

2、顶同条件试件法传热系数检测透明幕墙及采光顶同条件试件法传热系数检测6.4外通风双层幕墙隔热性能检测外通风双层幕墙隔热性能检测7建筑外围护结构气密性检测建筑外围护结构气密性检测7.1一般规定一般规定7.2外窗气密性检测外窗气密性检测7.3透明幕墙气密性检测透明幕墙气密性检测28采暖空调水系统检测采暖空调水系统检测8.1一般规定一般规定8.2冷水(热泵)机组实际性能系数检测冷水(热泵)机组实际性能系数检测8.3水系统回水温度一致性检测水系统回水温度一致性检测8.4水系统供、回水温差检测水系统供、回水温差检测8.5水泵效率检测水泵效率检测8.6冷源系统能效系数检测冷源系统能效系数检测9空调风系统性能

3、检测空调风系统性能检测9.1一般规定一般规定9.2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检测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检测9.3新风量检测新风量检测9.4定风量系统平衡度检测定风量系统平衡度检测10建筑物年采暖空调能耗及年冷源系统能效系数检测建筑物年采暖空调能耗及年冷源系统能效系数检测311供配电系统检测供配电系统检测11.1一般规定一般规定11.2三相电压不平衡检测三相电压不平衡检测11.3谐波电压及谐波电流检测谐波电压及谐波电流检测11.4功率因数检测功率因数检测11.5电压偏差检测电压偏差检测11.6分项计量电能回路用电量校核检测分项计量电能回路用电量校核检测12照明系统检测照明系统检测12.1照明节电率检测照明节

4、电率检测12.2照度值检测照度值检测12.3功率密度值检测功率密度值检测12.4灯具效率检测灯具效率检测12.5公共区照明控制检测公共区照明控制检测413监测与控制系统性能检测监测与控制系统性能检测13.1送(回)风温、湿度监控功能检测送(回)风温、湿度监控功能检测13.2空调冷源水系统压差控制功能检测空调冷源水系统压差控制功能检测13.3风机盘管变水量控制性能检测风机盘管变水量控制性能检测13.4照明、动力设备监测与控制系统性能检测照明、动力设备监测与控制系统性能检测51 1总则总则1.0.1为了加强对公共建筑的节能监督与管理,规范建为了加强对公共建筑的节能监督与管理,规范建筑节能检验方法,

5、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健康有序筑节能检验方法,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制定本标准。的发展,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公共建筑的节能检验。本标准适用于公共建筑的节能检验。1.0.3从事节能检测的机构应具有相应检测资质,从从事节能检测的机构应具有相应检测资质,从事节能检测的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事节能检测的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1.0.4在进行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时,除应符合本标准在进行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62005年、年、2007年先后颁布实施了国家标准年先后颁布实施了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公共建筑节能

6、设计标准设计标准GB50189、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收规范GB50411,从设计施工两个环节对公共建筑节能进,从设计施工两个环节对公共建筑节能进行了规范。为了强化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行了规范。为了强化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2007年建设部、年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签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签发了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签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签发了关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意见意见中明确要求:中明确要求:“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必须严格执行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必须严格执行公共建筑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7、节能设计标准和有关的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建设单位要和有关的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建设单位要按照相应的建筑节能标准委托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项目建按照相应的建筑节能标准委托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项目建成后应经建筑能效专项测评,凡达不到工程建设节能强制性成后应经建筑能效专项测评,凡达不到工程建设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标准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民用建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筑节能条例自自2008年年10月月1日起施行,日起施行,条例条例中规定,中规定,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所有权人应当对建筑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所有权人应当对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8、进行测评和标识。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测评和标识。72术语术语2.0.1建筑采光顶建筑采光顶:太阳光可直接透射入室内的屋面。:太阳光可直接透射入室内的屋面。2.0.2透光外围护结构透光外围护结构:外窗、外门、透明幕墙和采光:外窗、外门、透明幕墙和采光顶等太阳光可直接透射入室内的建筑物外围护结构。顶等太阳光可直接透射入室内的建筑物外围护结构。2.0.3冷源系统能效系数冷源系统能效系数:冷源系统单位时间供冷量与:冷源系统单位时间供冷量与单位时间冷水机组、冷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风机单位时间冷水机组、冷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风机能耗之和的比值。能耗之和的比值。2.0.4同条件试样:根据工程实体的性能取决于

9、内在材料同条件试样:根据工程实体的性能取决于内在材料性能和构造的原理,在施工现场抽取一定数量的工程性能和构造的原理,在施工现场抽取一定数量的工程实体组成材料,按同工艺同条件的方法,在实验室制实体组成材料,按同工艺同条件的方法,在实验室制作能够反映工程实体热工性能的试样。作能够反映工程实体热工性能的试样。83基本规定基本规定3.0.1节能检测时,委托方宜提供工程竣工文件和有关节能检测时,委托方宜提供工程竣工文件和有关技术资料。技术资料。3.0.2检测中使用的仪器仪表应具有有效期内的检定检测中使用的仪器仪表应具有有效期内的检定证书、校准证书或检测证书。除另有规定外,仪器证书、校准证书或检测证书。除

10、另有规定外,仪器仪表的性能指标应符合本标准附录仪表的性能指标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有关规定。的有关规定。9检测机构应取得计量认证,且通过计量认证项检测机构应取得计量认证,且通过计量认证项目应符合本标准规定。节能检测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目应符合本标准规定。节能检测是一项技术含量高,复杂程度高的工作,涉及建筑热工、采暖空调、检复杂程度高的工作,涉及建筑热工、采暖空调、检测技术、误差理论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不是简测技术、误差理论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不是简单地丈量尺寸、见证有无、操作仪表,抄表记数,单地丈量尺寸、见证有无、操作仪表,抄表记数,所以,要求现场检测人员具有一定理论分析和解决所以,要求现场检

11、测人员具有一定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能力。104 4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湿度检测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湿度检测温度、湿度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原则:温度、湿度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原则: 性的位置,温度、湿度传感器不应受到太阳辐射或室内热源的直接影响。温度、性的位置,温度、湿度传感器不应受到太阳辐射或室内热源的直接影响。温度、湿度测点位置及数量还应符合下列规定:湿度测点位置及数量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1)当房间使用面积小于)当房间使用面积小于 16m16m2 2时,应设测点时,应设测点 1 1个;个; 2 2)当房间使用面积大于等于)当房间使用面积大于等于 16m16m2 2,且小于,且小于

12、 30 m30 m2 2时,应设测点时,应设测点 2 2个;个; 3 3)当房间使用面积大于等于)当房间使用面积大于等于 30 m30 m2 2,且小于,且小于 60 m60 m2 2时,应设测点时,应设测点 3 3个;个; 4 4)当房间使用面积大于等于)当房间使用面积大于等于 60 m60 m2 2,且小于,且小于 100m100m2 2时,应设测点时,应设测点 5 5个;个; 5 5)当房间使用面积大于等于)当房间使用面积大于等于 100m100m2 2时,每增加(时,每增加(20203030)m m2 2应增加应增加 1 1个测点个测点11S4.0.2通常测点布置时,室内面积不足通常测

13、点布置时,室内面积不足16m2时,在室内活动区时,在室内活动区域中央布测点域中央布测点1个;个;16m2及以上不足及以上不足30m2测测2点时,将检测点时,将检测区域对角线三等分,其二个等分点作为测点;区域对角线三等分,其二个等分点作为测点;30m2及以上不及以上不足足60m2测测3点,将室内对角线四等分,其三个等分点作为测点,将室内对角线四等分,其三个等分点作为测点;点;60m2及以上不足及以上不足100m2测测5点时,在二对角线上成梅花点时,在二对角线上成梅花布点;布点;100m2及以上时,每增加(及以上时,每增加(2030m2)增加()增加(12)个测点,均匀布置。个测点,均匀布置。12

14、室内平均温度、湿度是指同一区域所有测点的平均温、湿室内平均温度、湿度是指同一区域所有测点的平均温、湿度;国家标准度;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规定空气规定空气调节系统室内计算参数宜符合表调节系统室内计算参数宜符合表4-1规定:规定:表表4-1空气调节系统室内计算参数空气调节系统室内计算参数135 5非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非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5.1一般规定一般规定5.1.1非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应包括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非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应包括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隔热性能和热工缺陷等检测。性能、隔热性能和热工缺陷等检测。5.1.2建

15、筑物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和隔热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和隔热性能的检测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性能的检测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132中的有关规定进行。中的有关规定进行。5.1.3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应为包括热桥部位在内的加权平均传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应为包括热桥部位在内的加权平均传热系数。热系数。145.1.4非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可采用热流计法;当符合非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可采用热流计法;当符合下列情况时,宜采用同条件试样法:下列情况时,宜采用同条件试样法:1外保温材料层热阻不小于外保温材料层热阻不小于1.2m

16、2.K/W;2轻质墙体和屋面;轻质墙体和屋面;3自保温隔热砌筑墙体自保温隔热砌筑墙体轻质墙体和屋面一般包含众多金属构件,热桥较多,形轻质墙体和屋面一般包含众多金属构件,热桥较多,形成多维传热,因而在现场较难准确测量其传热系数;自保温成多维传热,因而在现场较难准确测量其传热系数;自保温砌体砖缝多,现场检测较难反映墙体保温性能。因此,本条砌体砖缝多,现场检测较难反映墙体保温性能。因此,本条文规定采用同条件试样法检测上述三类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文规定采用同条件试样法检测上述三类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同条件试样法仅适用于新建建筑。数。同条件试样法仅适用于新建建筑。155.2热流计法传热系数检测热流计法传

17、热系数检测5.2.1热流计法传热系数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热流计法传热系数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一种构每一种构造做法不应少于造做法不应少于2个检测部位;个检测部位;2每个检测部位不应少于每个检测部位不应少于4个测点。个测点。5.2.2热流计法传热系数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热流计法传热系数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热流计法是利用红外热像仪进行外墙和屋面的内、外表面温热流计法是利用红外热像仪进行外墙和屋面的内、外表面温度场测量,通过红外热成像图分析确定热桥部位及其所占度场测量,通过红外热成像图分析确定热桥部位及其所占面积比例,采用热流计法检测建筑外墙(或屋面)主体部面积比例,采用热流计法

18、检测建筑外墙(或屋面)主体部位传热系数和热桥部位温度、热流密度,并通过计算分析位传热系数和热桥部位温度、热流密度,并通过计算分析得到包括热桥部位在内的外墙(或屋面)加权平均传热系得到包括热桥部位在内的外墙(或屋面)加权平均传热系数;数;2热流计法检测应在受检墙体或屋面施工完成至少热流计法检测应在受检墙体或屋面施工完成至少12个月后个月后进行。进行。3检测时间宜选在最冷月进行,检测期间建筑室内外温差不检测时间宜选在最冷月进行,检测期间建筑室内外温差不宜小于宜小于15。164外墙(或屋面)主体部位传热系数的检测原理、热流和温度外墙(或屋面)主体部位传热系数的检测原理、热流和温度传感器的使用及安装要

19、求、检测条件和数据整理分析应符合传感器的使用及安装要求、检测条件和数据整理分析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国家现行标准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132中的有关中的有关规定。规定。5外墙热桥部位热流和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应充分考虑覆盖不外墙热桥部位热流和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应充分考虑覆盖不同的受热面。热桥部位应根据红外摄像仪的室内热成像图进同的受热面。热桥部位应根据红外摄像仪的室内热成像图进行分析确定。热流传感器的布置位置宜根据红外热像图中的行分析确定。热流传感器的布置位置宜根据红外热像图中的温度分布确定,且应布置在该受热面的平均温度点处。每个温度分布确定,且应布置在该受热面的平均温度点处。每

20、个受热面应至少布置受热面应至少布置2个热流传感器,并相应布置温度传感器;个热流传感器,并相应布置温度传感器;内表面温度传感器应靠近热流计安装;热桥部位外表面应至内表面温度传感器应靠近热流计安装;热桥部位外表面应至少布置少布置2个温度传感器。个温度传感器。176红外热成像仪测量应在无雨、室外平均风速不高于红外热成像仪测量应在无雨、室外平均风速不高于3m/s的的夜间环境条件下进行。测量时,应避免非待测物体进入成像夜间环境条件下进行。测量时,应避免非待测物体进入成像范围,拍摄角度宜小于范围,拍摄角度宜小于30;同时,宜采用表面式温度计测;同时,宜采用表面式温度计测量受检部位表面温度,并记录建筑物室内

21、、外空气温度及室量受检部位表面温度,并记录建筑物室内、外空气温度及室外风速、风向。外风速、风向。7应根据外墙(或屋面)主体部位和热桥部位所占面积的比例,应根据外墙(或屋面)主体部位和热桥部位所占面积的比例,通过现场检测的平均温度和平均热流密度计算得到主体部位通过现场检测的平均温度和平均热流密度计算得到主体部位传热系数和热桥部位各受热面平均热流密度,并应按公式计传热系数和热桥部位各受热面平均热流密度,并应按公式计算外墙(或屋面)的平均传热系数算外墙(或屋面)的平均传热系数18利用红外热成像仪配合热流计法进行现场检测、应用传利用红外热成像仪配合热流计法进行现场检测、应用传热学及计算机图形学的有关技

22、术计算分析得到外围护结构的热学及计算机图形学的有关技术计算分析得到外围护结构的平均传热系数的检测方法。平均传热系数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是根据红外热成像图分析确定建筑外围护结构主体该方法是根据红外热成像图分析确定建筑外围护结构主体部位和热桥部位各自所占面积比例,利用热流计法现场测得部位和热桥部位各自所占面积比例,利用热流计法现场测得的外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通过现场测得的热桥部的外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通过现场测得的热桥部位内、外表面温度和热流密度计算得到其各受热面的平均热位内、外表面温度和热流密度计算得到其各受热面的平均热流密度。在此基础上根据现场检测的平均温度和平均热流密流密度。在

23、此基础上根据现场检测的平均温度和平均热流密度对外围护结构保温层的厚度或导热系数进行修正,使得修度对外围护结构保温层的厚度或导热系数进行修正,使得修正后的有关测点对应部位的温度和热流密度误差在正后的有关测点对应部位的温度和热流密度误差在3%以内,以内,然后计算得到包括热桥部位在内的平均传热系数。然后计算得到包括热桥部位在内的平均传热系数。计算中采用的室内、外空气温度为根据热桥部位受热面计算中采用的室内、外空气温度为根据热桥部位受热面平均热流密度之和的算术平均值以及热桥部位平均内、外表平均热流密度之和的算术平均值以及热桥部位平均内、外表面温度推算得到。面温度推算得到。195.2.3外墙(或屋面)平

24、均传热系数合格指标与判别方法应符合外墙(或屋面)平均传热系数合格指标与判别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下列规定:1外墙(或屋面)受检部位平均传热系数的检测值应小于或等外墙(或屋面)受检部位平均传热系数的检测值应小于或等于相应的设计值,且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于相应的设计值,且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当外墙(或屋面)受检部位平均传热系数的检测值符合本当外墙(或屋面)受检部位平均传热系数的检测值符合本条第条第1款的规定时,应判定为合格。款的规定时,应判定为合格。205.3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数检测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数检测5.3.1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数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

25、数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测数量应以单体建筑物为单位随机抽取确定;检测数量应以单体建筑物为单位随机抽取确定;2每种保温材料不应少于每种保温材料不应少于2组;组;3每种外围护结构构造做法不应少于每种外围护结构构造做法不应少于2组,且应包括典型热桥组,且应包括典型热桥部位。部位。215.3.2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数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数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同条件试样法检测应在外围护结构保温施工时同步进行。同条件试样法检测应在外围护结构保温施工时同步进行。同条件试样所对应的保温施工部位应由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同条件试样所对应的保温施工部位应由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与检测单位共

26、同商定。与检测单位共同商定。2施工现场进行同条件试样的保温材料(包括砌体的砌块)、施工现场进行同条件试样的保温材料(包括砌体的砌块)、厚度尺寸等应与工程一致。保温浆料应同条件制作并养护试厚度尺寸等应与工程一致。保温浆料应同条件制作并养护试样。样。3轻质外围护结构可在现场抽取材料、构件,在实验室组装轻质外围护结构可在现场抽取材料、构件,在实验室组装制作试样;自保温隔热砌体墙可在现场抽取砌块、砂浆,在制作试样;自保温隔热砌体墙可在现场抽取砌块、砂浆,在实验室砌筑试样,并养护干燥。试样构造尺寸应与实物一致。实验室砌筑试样,并养护干燥。试样构造尺寸应与实物一致。224外围护结构热阻检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

27、准外围护结构热阻检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绝热稳态传热性绝热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标定和防护热箱法质的测定标定和防护热箱法GB/T13475进行;保温材料导进行;保温材料导热系数检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热系数检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GB10294或或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热流计法有关特性的测定热流计法GB10295进行。其他材料可直接进行。其他材料可直接采用现行国家标准采用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给出给出的有关参数。的有关参数。5传热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28、传热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给出的方法计算,也可采用传热学计算软件。给出的方法计算,也可采用传热学计算软件。236 6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6.1一般规定一般规定6.1.1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应包括保温性能、隔热性能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应包括保温性能、隔热性能和遮阳性能等检测。和遮阳性能等检测。6.1.2建筑物外窗外遮阳设施的检测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物外窗外遮阳设施的检测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居住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132的有关规定进行。的有关规定进行。6.1.3当透明幕墙和采光顶的

29、构造外表面无金属构件暴露时,其当透明幕墙和采光顶的构造外表面无金属构件暴露时,其传热系数可采用现场热流计法进行检测。传热系数可采用现场热流计法进行检测。246.2透明幕墙及采光顶热工性能计算核验透明幕墙及采光顶热工性能计算核验6.2.1透明幕墙及采光顶热工性能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透明幕墙及采光顶热工性能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种面板、构造做法均应检测;每种面板、构造做法均应检测;2每种构造不应少于每种构造不应少于3处;处;3每种面板不应少于每种面板不应少于3件。件。6.2.2透明幕墙及采光顶热工性能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透明幕墙及采光顶热工性能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透明幕墙、采光

30、顶构造尺寸应直接或剖开测量,幕墙的展开透明幕墙、采光顶构造尺寸应直接或剖开测量,幕墙的展开图、剖面图、节点构造图等应根据检测结果绘制或确认图、剖面图、节点构造图等应根据检测结果绘制或确认256.3透明幕墙及采光顶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数检测透明幕墙及采光顶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数检测6.3.1透明幕墙及采光顶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数的检测数量应透明幕墙及采光顶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数的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符合下列规定:1每种幕墙、采光顶均应检测;每种幕墙、采光顶均应检测;2每种构造每种构造不应少于一个。不应少于一个。6.3.2透明幕墙及采光顶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数的检测方法应符透明幕墙及采光顶同条件试样法传

31、热系数的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合下列规定:1对幕墙、采光顶进行构成单元分格,确定每单元应包括的对幕墙、采光顶进行构成单元分格,确定每单元应包括的构造和试样数量。构造和试样数量。2每个幕墙、采光顶试样应包括至少一个典型构造、典型节每个幕墙、采光顶试样应包括至少一个典型构造、典型节点、典型分格,且有关框、面板的尺寸应与对应的部位一致点、典型分格,且有关框、面板的尺寸应与对应的部位一致3试件的传热系数检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试件的传热系数检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保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有关规定进行,检测结有关规定进行,检测结果应进行表面换热系数的

32、修正。果应进行表面换热系数的修正。4传热系数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传热系数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规定进行,也可采用传热学计算软件计算。规定进行,也可采用传热学计算软件计算。266.4外通风双层幕墙隔热性能检测外通风双层幕墙隔热性能检测6.4.1外通风双层幕墙隔热性能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外通风双层幕墙隔热性能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应以房间为单位进行随机抽取确定;以房间为单位进行随机抽取确定;2每种构造均应检测,且每种构造均应检测,且不宜少于不宜少于2处。处。6.4.2外通风双层幕墙隔热性能检测应包括幕墙的室内表面温度、外通风双层幕墙隔热

33、性能检测应包括幕墙的室内表面温度、热通道通风量的检测。热通道通风量的检测。6.4.3幕墙的室内表面温度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幕墙的室内表面温度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测时温度传感器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检测时温度传感器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种杆件或玻璃的室内表面温度测点均不应少于)每种杆件或玻璃的室内表面温度测点均不应少于3个;个;2)室内、外空气温度测点均不应少于)室内、外空气温度测点均不应少于2个,空气温度传感器应个,空气温度传感器应做好防辐射屏蔽。做好防辐射屏蔽。2每个部位幕墙的室内表面温度应为测点的算术平均值,整幅每个部位幕墙的室内表面温度应为测点的算术平均值,整幅幕墙的室

34、内表面温度应按各部位面积进行加权平均。幕墙的室内表面温度应按各部位面积进行加权平均。276.4.4热通道通风量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热通道通风量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热通道通风量应采用示踪气体恒定流量法检测。热通道通风量应采用示踪气体恒定流量法检测。2检测宜在最热月、晴朗无云且风力小于三级的天气下进行,检测宜在最热月、晴朗无云且风力小于三级的天气下进行,检测时间应在当地太阳时检测时间应在当地太阳时10:0015:00之间。检测期间室内空之间。检测期间室内空气温度宜为气温度宜为26,且应保持稳定。,且应保持稳定。3检测应在遮阳板角度为检测应在遮阳板角度为45工况下进行。工况下进行。4示踪气

35、体应采用示踪气体应采用SF6气体,释放位置应在热通道下部进风口处,气体,释放位置应在热通道下部进风口处,且应均匀释放。且应均匀释放。5通风量连续检测时间宜为通风量连续检测时间宜为15min,检测时间间隔宜为,检测时间间隔宜为30s。6热通道通风量应根据示踪气体的释放流量和出口处的检测浓热通道通风量应根据示踪气体的释放流量和出口处的检测浓度计算度计算287 7建筑外围护结构气密性能检测建筑外围护结构气密性能检测7.1一般规定一般规定7.1.1建筑外围护结构气密性能检测宜包括外窗、透明幕墙气密建筑外围护结构气密性能检测宜包括外窗、透明幕墙气密性能及外围护结构整体气密性能检测。性能及外围护结构整体气

36、密性能检测。7.1.2外围护结构整体气密性能检测方法按本标准附录外围护结构整体气密性能检测方法按本标准附录B进行。进行。附录附录B:建筑外围护结构整体气密性能检测方法:建筑外围护结构整体气密性能检测方法鼓风门法是利用风机人为地制造一个室内、外较大的压差鼓风门法是利用风机人为地制造一个室内、外较大的压差(一般为(一般为50Pa),使空气在压差的作用下从室内向室外(或),使空气在压差的作用下从室内向室外(或室外向室内)渗透,通过流量表测得该压差下通过该空间的室外向室内)渗透,通过流量表测得该压差下通过该空间的空气渗透量,进而计算得到该空间的换气次数。空气渗透量,进而计算得到该空间的换气次数。N50

37、=L/V式中:式中:N5050Pa、-50Pa压差下房间的换气次数压差下房间的换气次数(h-1););L空气流量的平均值(空气流量的平均值(m3/h););V被测房间被测房间换气体积(换气体积(m3)29B.0.1本方法适用于鼓风门法进行建筑物外围护结构整体气密本方法适用于鼓风门法进行建筑物外围护结构整体气密性能的检测。性能的检测。B.0.2鼓风门法的检测应在鼓风门法的检测应在50Pa和和-50Pa压差下测量建筑物换气压差下测量建筑物换气量,通过计算换气次数量化外围护结构整体气密性能。量,通过计算换气次数量化外围护结构整体气密性能。B.0.3采用鼓风门法检测时,宜同时采用红外热成像仪拍摄红采用

38、鼓风门法检测时,宜同时采用红外热成像仪拍摄红外热像图,并确定建筑物的渗漏源。外热像图,并确定建筑物的渗漏源。B.0.4建筑外围护结构整体气密性能的检测应按下列步骤进行:建筑外围护结构整体气密性能的检测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将调速风机密封安装在房间的外门框中;将调速风机密封安装在房间的外门框中;2利用红外热像利用红外热像仪拍摄照片,确定建筑物渗漏源。仪拍摄照片,确定建筑物渗漏源。3封堵地漏、风口等非围封堵地漏、风口等非围护结构渗漏源;护结构渗漏源;4启动风机,使建筑物内外形成稳定压差;启动风机,使建筑物内外形成稳定压差;5测量建筑物的内外压差,当建筑物内外压差稳定在测量建筑物的内外压差,当建筑物内

39、外压差稳定在50Pa或或-50Pa时,测量记录空气流量,同时记录室内外空气温度、时,测量记录空气流量,同时记录室内外空气温度、室外大气压室外大气压307.2外窗气密性能检测外窗气密性能检测7.2.1外窗气密性能的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外窗气密性能的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位工程建单位工程建筑面积筑面积5000m2及以下(含及以下(含5000m2)时,应随机选取同一生)时,应随机选取同一生产厂家具有代表性的窗口部位产厂家具有代表性的窗口部位1组;组;2单位工程建筑面积单位工程建筑面积5000m2以上时,应随机选取同一生产厂家具有代表性的窗以上时,应随机选取同一生产厂家具有代表性的窗口部位口

40、部位2组;组;3每组应为同系列、同规格、同分格形式的每组应为同系列、同规格、同分格形式的3个个窗口部位。窗口部位。7.2.2外窗气密性能的检测方法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外窗气密性能的检测方法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外窗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JG/T211规定的方规定的方法进行。法进行。7.2.3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受检外窗单位缝受检外窗单位缝长分级指标值应小于或等于长分级指标值应小于或等于1.5m3/(m.h)或受检外窗单位面积或受检外窗单位面积分级指标值应小于或等于分级指标值应小于或等于4.5m

41、3/(m2.h);2受检外窗检测结受检外窗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果符合本条第1款的规定时,应判定为合格。款的规定时,应判定为合格。317.3透明幕墙气密性能检测透明幕墙气密性能检测1 透明幕墙气密性能的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透明幕墙气密性能的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位工程单位工程中面积超过中面积超过300m2的每一种幕墙均应随机选取一个部位进行的每一种幕墙均应随机选取一个部位进行气密性能检测;气密性能检测;2每个部位不应少于每个部位不应少于1个层高和个层高和2个水平分格,个水平分格,并应包括并应包括1个可开启部分。个可开启部分。2 3.2透明幕墙气密性能的检测方法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透明幕墙气

42、密性能的检测方法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JG/T211规定规定的方法进行。的方法进行。3 3.3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受检幕墙开启部分气密性能分级指标值应小于或等于受检幕墙开启部分气密性能分级指标值应小于或等于1.5m3/(m.h);受检幕墙整体气密性能分级指标值应小于或等于;受检幕墙整体气密性能分级指标值应小于或等于2.0m3/(m2.h);2受检幕墙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受检幕墙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1款的规定时,应判定为合格。款的规定时,应判定为合格。328 8采暖空调水

43、系统检测采暖空调水系统检测8.1一般规定一般规定8.1.1采暖空调水系统各项性能检测均应在系统实际运行状态下采暖空调水系统各项性能检测均应在系统实际运行状态下进行。进行。8.1.2冷水(热泵)机组及其水系统性能检测工况应符合以下规冷水(热泵)机组及其水系统性能检测工况应符合以下规定:定:1冷水(热泵)机组运行正常,系统负荷不宜小于实际运行最冷水(热泵)机组运行正常,系统负荷不宜小于实际运行最大负荷的大负荷的60,且运行机组负荷不宜小于其额定负荷的,且运行机组负荷不宜小于其额定负荷的80%,并处于稳定状态;,并处于稳定状态;2冷水出水温度应在(冷水出水温度应在(69)之间;之间;3水冷冷水(热泵

44、)机组冷却水进水温度应在(水冷冷水(热泵)机组冷却水进水温度应在(2932)之之间;风冷冷水(热泵)机组要求室外干球温度在间;风冷冷水(热泵)机组要求室外干球温度在(3235)之间;之间;33根据研究和检测结果,冷水机组性能系数(根据研究和检测结果,冷水机组性能系数(COP)在)在负荷负荷80%以上时,同冷水机组满负荷时的性能相比,变化相以上时,同冷水机组满负荷时的性能相比,变化相对较小,同时考虑空调冷源系统多台冷水机组的匹配运行情对较小,同时考虑空调冷源系统多台冷水机组的匹配运行情况,确定检测工况下冷源系统运行负荷宜不小于其实际运行况,确定检测工况下冷源系统运行负荷宜不小于其实际运行最大负荷

45、的最大负荷的60,且运行机组负荷宜不小于其额定负荷的,且运行机组负荷宜不小于其额定负荷的80%。根据研究和检测结果,当冷水出水温度以根据研究和检测结果,当冷水出水温度以7为基准时,为基准时,冷水出水温度为(冷水出水温度为(69)之间,冷水机组的性能(之间,冷水机组的性能(COP)变化在变化在24;当冷却水进水温度以;当冷却水进水温度以32为基准时,为基准时,冷却水进水温度为(冷却水进水温度为(2932)之间,冷水机组的性能之间,冷水机组的性能(COP)变化在)变化在08;现场检测工况满足或相对优于机组额定工况。现场检测工况满足或相对优于机组额定工况。348.1.3锅炉及其水系统各项性能检测工况

46、应符合以下规定:锅炉及其水系统各项性能检测工况应符合以下规定:1锅炉运行正常;锅炉运行正常;2燃煤锅炉的日平均运行负荷率不应小于燃煤锅炉的日平均运行负荷率不应小于60%,燃油和燃气,燃油和燃气锅炉瞬时运行负荷率不应小于锅炉瞬时运行负荷率不应小于30%。8.1.4锅炉运行效率、补水率检测方法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锅炉运行效率、补水率检测方法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居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132的有关规定执行。的有关规定执行。8.1.5采暖空调水系统管道的保温性能检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采暖空调水系统管道的保温性能检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47、规范GB50411的有关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执行。358.2 8.2 冷水(热泵)机组实际性能系数检测冷水(热泵)机组实际性能系数检测8.2.1冷水(热泵)机组实际性能系数的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冷水(热泵)机组实际性能系数的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对于2台及以下(含台及以下(含2台)同型号机组,应至少抽取台)同型号机组,应至少抽取1台;台;2对于对于3台及以上(含台及以上(含3台)同型号机组,应至少抽取台)同型号机组,应至少抽取2台。台。8.2.2冷水(热泵)机组实际性能系数的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冷水(热泵)机组实际性能系数的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测工况下,应每隔(检测工况

48、下,应每隔(510)min读读1次数,连续测量次数,连续测量60min,并应取每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检测值。并应取每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检测值。2供冷(热)量测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供冷(热)量测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的规定。3冷水(热泵)机组的供冷(热)量应按下式计算:冷水(热泵)机组的供冷(热)量应按下式计算:4电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输入功率应电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输入功率应在电动机输入线端测量。输入功率检测应符合本标准附录在电动机输入线端测量。输入功率检测应符合本标准附录D的规的规定。定。36Q0=Vpct/3600(8.2.2-1)式中:式中:

49、Q0冷水(热泵)机组的供冷(热)量(冷水(热泵)机组的供冷(热)量(kW););V冷水平均流量(冷水平均流量(m3/h););t冷水进、出口平均温差冷水进、出口平均温差(););p冷水平均密度(冷水平均密度(kg/m3););c冷水平均定压比冷水平均定压比热热kJ/(kg.);pc可根据介质进、出口平均温度由物性参可根据介质进、出口平均温度由物性参数表查取。数表查取。5电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实际性能电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实际性能系数(系数(COPd)应按下式计算:)应按下式计算:COPd=Q0/Ni(8.2.2-2)式中:式中:COPd电驱动压缩机的

50、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电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实际性能系数;机组的实际性能系数;Ni检测工况下机组平均输入功率(检测工况下机组平均输入功率(kW)。)。376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实际性能系数(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实际性能系数(COPx)按下式计算:)按下式计算:COPx=Q0/(Wq/3600)p式中:式中:COPx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实际性能系数;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实际性能系数;W检测工况下机组平均燃气消耗量,检测工况下机组平均燃气消耗量,m3/h或燃油消耗量或燃油消耗量(kg/h););q燃料发热值(燃料发热值(kJ/m3或或kJ/kg););P检测工况下机

51、组平均电力消耗量检测工况下机组平均电力消耗量(折算成一次能折算成一次能kW)。)。8.2.3机组实际性能系数的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机组实际性能系数的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测工况下,冷水(热泵)机组的实际性能系数应符合现行检测工况下,冷水(热泵)机组的实际性能系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第5.4.5、5.4.9条的规定;条的规定;2当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当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1款的规定时,应判定为合格款的规定时,应判定为合格38附录附录 C C 水系统供冷(热)量检测方法水系统供冷(热)量检测方法C.0

52、.1水系统供冷(热)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系统供冷(热)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容积式和离心容积式和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式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GB/T10870规定的液体规定的液体载冷剂法进行检测。载冷剂法进行检测。C.0.2检测时应同时分别对冷水(热水)的进、出口水温和流检测时应同时分别对冷水(热水)的进、出口水温和流量进行检测,根据进出口温差和流量检测值计算得到系统的量进行检测,根据进出口温差和流量检测值计算得到系统的供冷(热)量。检测过程中应同时对冷却侧的参数进行监测,供冷(热)量。检测过程中应同时对冷却侧的参数进行监测,并应保证检测工况符合检测要求。并应保证检测工况符合检

53、测要求。C.0.3水系统供冷(热)量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水系统供冷(热)量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温度温度计应设在靠近机组的进出口处。计应设在靠近机组的进出口处。2流量传感器应设在设备进流量传感器应设在设备进口或出口的直管段上,并应符合产品测量要求。口或出口的直管段上,并应符合产品测量要求。C.0.4水系统供冷(热)量测量仪表宜符合下列规定:水系统供冷(热)量测量仪表宜符合下列规定:1温度温度测量仪表可采用玻璃水银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或热电偶温度测量仪表可采用玻璃水银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或热电偶温度计。计。2流量测量仪表应采用超声波流量计。流量测量仪表应采用超声波流量计。39附录附录D D

54、电机输入功率检测方法电机输入功率检测方法D.0.1电机输入功率检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电机输入功率检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三相异步电动机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试验方法GB/T1032规定方法进行。规定方法进行。D.0.2电机输入功率检测宜采用两表(两台单相功率表)法测电机输入功率检测宜采用两表(两台单相功率表)法测量,也可采用一台三相功率表或三台单相功率表测量,量,也可采用一台三相功率表或三台单相功率表测量,D.0.3当采用两表(两台单相功率表)法测量时,电机输入功率当采用两表(两台单相功率表)法测量时,电机输入功率应为两表检测功率之和。应为两表检测功率之和。D.0.4电功率测量仪表宜采用数字功率表。

55、功率表精度等级宜电功率测量仪表宜采用数字功率表。功率表精度等级宜为为1.0级。级。408.3 8.3 水系统回水温度一致性检测水系统回水温度一致性检测8.3.1与水系统集水器相连的一级支管路均应进行水系统回水温度与水系统集水器相连的一级支管路均应进行水系统回水温度一致性检测。一致性检测。8.3.2水系统回水温度一致性的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水系统回水温度一致性的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测位置应在系统集水器处;检测位置应在系统集水器处;2检测持续时间不应少于检测持续时间不应少于24h,检测数据记录间隔不应大于,检测数据记录间隔不应大于1h。8.3.3水系统回水温度一致性的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

56、应符合下列规水系统回水温度一致性的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定:1检测持续时间内,冷水系统各一级支管路回水温度间的检测持续时间内,冷水系统各一级支管路回水温度间的允许偏差应为允许偏差应为1;热水系统各一级支管路回水温度间的允许;热水系统各一级支管路回水温度间的允许偏差应为偏差应为2。2当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当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1款的规定时,应判定款的规定时,应判定为合格。为合格。418.4 8.4 水系统供、回水温差检测水系统供、回水温差检测8.4.1检测工况下启用的冷水机组或热源设备均应进行水系统供、检测工况下启用的冷水机组或热源设备均应进行水系统供、回水温差检测。回水温差检测。8.4

57、.2水系统供、回水温差的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水系统供、回水温差的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冷水机冷水机组或热源设备供、回水温度应同时进行检测;组或热源设备供、回水温度应同时进行检测;2测点应布置在测点应布置在靠近被测机组的进出口处,测量时应采取减少测量误差的有效靠近被测机组的进出口处,测量时应采取减少测量误差的有效措施;措施;3检测工况下,应每隔(检测工况下,应每隔(510)min读数读数1次,连续测量次,连续测量60min,并应取每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检测值。,并应取每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检测值。8.4.3水系统供回水温差的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水系统供回水温差的合格指标与判定方

58、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测工况下,水系统供、回水温差检测值不应小于设计温差检测工况下,水系统供、回水温差检测值不应小于设计温差的的80;2当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当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1款的规定时,应判定为合格。款的规定时,应判定为合格。428.5 8.5 水泵效率检测水泵效率检测8.5.1检测工况下启用的循环水泵均应进行效率检测。检测工况下启用的循环水泵均应进行效率检测。8.5.2水泵效率的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水泵效率的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测工况下,应每隔(检测工况下,应每隔(510)min读数读数1次,连续测量次,连续测量60min,并应取每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检测的检测值。,并应取每次

59、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检测的检测值。2流量测点宜设在距上游局部阻力构件流量测点宜设在距上游局部阻力构件10倍管径,且距下游局倍管径,且距下游局部阻力构件部阻力构件5倍管径处。压力测点应设在水泵进出、口压力倍管径处。压力测点应设在水泵进出、口压力表处。表处。3水泵的输入功率应在电动机输入线端测量,输入功率检测应水泵的输入功率应在电动机输入线端测量,输入功率检测应符合本标准附录符合本标准附录D的规定。的规定。43=VpgH/3.6P(8.5.2)式中:式中:水泵效率水泵效率,V水泵平均水流量(水泵平均水流量(m3/h););p水平水平均的密度(均的密度(kg/m3),可根据水温由物性参数表查取;),可根

60、据水温由物性参数表查取;g自由落体加速度取自由落体加速度取9.8(m/s2); H水泵进、出口平均压差水泵进、出口平均压差(m););P水泵平均输入功率(水泵平均输入功率(kW)。)。8.5.3水泵效率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水泵效率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测工况下,水泵效率检测值应大于设备铭牌值的检测工况下,水泵效率检测值应大于设备铭牌值的80%;2当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当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1款的规定时,应判定为合格。款的规定时,应判定为合格。448.6 8.6 冷源系统能效系数检测冷源系统能效系数检测8.6.1所有独立冷源系统均应进行冷源系统能效系数检测。所有独立冷源

61、系统均应进行冷源系统能效系数检测。8.6.2冷源系统能效系数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冷源系统能效系数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测工况下,应每隔(检测工况下,应每隔(510)min读数读数1次,连续测量次,连续测量60min,并应取每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检测的检测值。,并应取每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检测的检测值。2供冷量测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供冷量测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的规定。3冷源系统的供冷量应按下式计算:冷源系统的供冷量应按下式计算:Q0=Vpct/3600(8.7.2-1)式中:式中:Q0冷源系统的供冷量(冷源系统的供冷量(kW););V冷水平均流量冷水平均流量(m3/h););t冷水进

62、、出口平均温差(冷水进、出口平均温差(););p冷水冷水平均密度(平均密度(kg/m3););c冷水平均定压比热冷水平均定压比热kJ/(kg.);pc可根据介质进、出口平均温度由物性参数表查取。可根据介质进、出口平均温度由物性参数表查取。454冷水机组、冷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风机的输入功率应在电冷水机组、冷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风机的输入功率应在电动机输入线端同时测量;输入功率检测应符合本标准附录动机输入线端同时测量;输入功率检测应符合本标准附录D的的规定。检测期间各用电设备的输入功率应进行平均累加。规定。检测期间各用电设备的输入功率应进行平均累加。5冷源系统能效系数(冷源系统能效系数(EE

63、Rsys)应按下式计算:)应按下式计算:EER -sys= Q0/Ni(8.7.2-2)式中:式中:EER -sys冷源系统能效系数(冷源系统能效系数(kW/kW););Q0冷源系统的供冷量(冷源系统的供冷量(kW););Ni冷源系统各用电设备的平均输入功率之和(冷源系统各用电设备的平均输入功率之和(kW)。)。469 9空调风系统性能检测空调风系统性能检测9.1一般规定一般规定9.1.1空调风系统各项性能空调风系统各项性能检测均应在系统实际运行状态下进行。检测均应在系统实际运行状态下进行。9.1.2空调风系统管道的保温性能检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空调风系统管道的保温性能检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

64、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的有关规定执行。的有关规定执行。9.2 9.2 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检测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检测9.2.1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的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的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抽检比例不应少于空调机组总数的抽检比例不应少于空调机组总数的20%;2不同风量的空调机组检测数量不应少于不同风量的空调机组检测数量不应少于1台。台。479.2.2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的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的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测应在空调通风系统正常运行工况下进行。检测应在空调通风系统正常运行工况下进行。2风量检

65、测应采用风管风量检测方法,并应符合本标准附录风量检测应采用风管风量检测方法,并应符合本标准附录E的规定;的规定;3风机的风量应为吸入端风量和压出端风量的平均值,且风机风机的风量应为吸入端风量和压出端风量的平均值,且风机前后的风量之差不应大于前后的风量之差不应大于5;4风机的输入功率应在电动机输入线端同时测量。输入功率检风机的输入功率应在电动机输入线端同时测量。输入功率检测应符合本标准附录测应符合本标准附录D的规定。的规定。5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Ws)应按下式计算:)应按下式计算:Ws=N/L(9.2.2)式中:式中:Ws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W/(m3/h);

66、N风风机的输入功率(机的输入功率(W););L风机的实际风量(风机的实际风量(m3/h)。)。48附录附录E E 风量检测方法风量检测方法E.1 E.1 风管风量检测方法风管风量检测方法E.1.1风管风量检测宜采用毕托管和微压计;当动压小于风管风量检测宜采用毕托管和微压计;当动压小于10Pa时,宜采用数字式风速计。时,宜采用数字式风速计。E.1.2风量测量断面应选择在机组出口或入口直管段上,且宜风量测量断面应选择在机组出口或入口直管段上,且宜距上游局部阻力部件大于或等于距上游局部阻力部件大于或等于5倍管径(或矩形风管倍管径(或矩形风管长边尺寸),并距下游局部阻力构件大于或等于长边尺寸),并距下

67、游局部阻力构件大于或等于2倍管径(或倍管径(或矩形风管长边尺寸)的位置。矩形风管长边尺寸)的位置。E.1.3测量断面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测量断面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4950E.1.4测量时,每个测点应至少测量两次。当两次测量值测量时,每个测点应至少测量两次。当两次测量值接近时,应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点的测量值。接近时,应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点的测量值。E.1.5当采用毕托管和微压计测量风量时,平均动压计算当采用毕托管和微压计测量风量时,平均动压计算应取各测点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平均动压。应取各测点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平均动压。E.1.6采用数字式风速计测量风量时,断面平均风速应取采用数

68、字式风速计测量风量时,断面平均风速应取算术平均值。算术平均值。E.2E.2风量罩风口风量检测方法风量罩风口风量检测方法E.2.1风量罩安装应避免产生紊流,安装位置应位于检测风量罩安装应避免产生紊流,安装位置应位于检测风口的居中位置。风口的居中位置。E.2.2风量罩应将待测风口罩住,并不得漏风风量罩应将待测风口罩住,并不得漏风,应在显示值应在显示值稳定后记录读数。稳定后记录读数。519.3 9.3 新风量检测新风量检测9.3.1新风量的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新风量的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抽检比例不应少于新风系统数量的抽检比例不应少于新风系统数量的20%;2不同风量的新风系统不应少于不同风量

69、的新风系统不应少于1个。个。9.3.2新风量检测方法应符合以下规定:新风量检测方法应符合以下规定:1检测应在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且所有风口应处于正常开启检测应在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且所有风口应处于正常开启状态;状态;2新风量检测应采用风管风量检测方法,并应符合本标准附录新风量检测应采用风管风量检测方法,并应符合本标准附录E的规定。的规定。9.3.3新风量的合格指标与判别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新风量的合格指标与判别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新风量新风量检测值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允许偏差应为检测值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允许偏差应为10%;2当检测当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结果符合本条第1款规定时,应判为合格。款规定

70、时,应判为合格。529.4 9.4 定风量系统平衡度检测定风量系统平衡度检测9.4.1定风量系统平衡度的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定风量系统平衡度的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个一级支管路均应进行风系统平衡度检测;每个一级支管路均应进行风系统平衡度检测;2当其余支路小于等于当其余支路小于等于5个时,宜全数检测;个时,宜全数检测;3当其余支路大于当其余支路大于5个时,宜按照近端个时,宜按照近端2个,中间区域个,中间区域2个,远端个,远端2个的原则进行检测。个的原则进行检测。9.4.2定风量系统平衡度的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定风量系统平衡度的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测应在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且

71、所有风口应处于正常开启检测应在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且所有风口应处于正常开启状态;状态;2风系统检测期间,受检风系统的总风量应维持恒定且宜为设风系统检测期间,受检风系统的总风量应维持恒定且宜为设计值的计值的100110;3风量检测方法可采用风管风量检测方法,也可采用风量罩风风量检测方法可采用风管风量检测方法,也可采用风量罩风量检测方法,并应符合本标准附录量检测方法,并应符合本标准附录E的规定的规定534风系统平衡度应按下式计算:风系统平衡度应按下式计算:FHBj=Gwmj/Gwdj(9.4.2)式中:式中:FHBj第第j个支路处的风系统平衡度;个支路处的风系统平衡度;Gwmj第第j个支路处的实际

72、风量(个支路处的实际风量(m3/h););Gwdj第第j个支路处的设计风量(个支路处的设计风量(m3/h););j支路处编号。支路处编号。9.4.3定风量系统平衡度合格指标与判别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定风量系统平衡度合格指标与判别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90的受检支路平衡度应为的受检支路平衡度应为0.91.2。2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1款规定时,应判为合格。款规定时,应判为合格。541010建筑物年采暖空调能耗及年冷源系统能效系数检测建筑物年采暖空调能耗及年冷源系统能效系数检测10.0.1建筑物年采暖空调能耗检测应符合下列原则:建筑物年采暖空调能耗检测应符合下列原则:1建筑物年采暖空

73、调能耗应采用全年统计或计量的方式进行;建筑物年采暖空调能耗应采用全年统计或计量的方式进行;2建筑物年采暖空调能耗应包括采暖空调系统耗电量、其他类建筑物年采暖空调能耗应包括采暖空调系统耗电量、其他类型的耗能量(燃气、蒸汽、煤、油等),及区域集中冷热源型的耗能量(燃气、蒸汽、煤、油等),及区域集中冷热源提供供热、供冷量;提供供热、供冷量;3建筑物年采暖空调能耗的统计或计量应建筑物年采暖空调能耗的统计或计量应在建筑物投入正常使用一年后进行;在建筑物投入正常使用一年后进行;4当一栋建筑物的空调系当一栋建筑物的空调系统采用不同的能源时,宜通过换算将能耗计量单位进行统一。统采用不同的能源时,宜通过换算将能

74、耗计量单位进行统一。10.0.3对于设置用能分项计量的建筑,建筑物年采暖空调能耗可对于设置用能分项计量的建筑,建筑物年采暖空调能耗可直接通过分项计量仪表记录的数据,统计得到该建筑物的年直接通过分项计量仪表记录的数据,统计得到该建筑物的年采暖空调能耗。采暖空调能耗。5510.0.2对于没有设置用能分项计量的建筑,建筑物年采暖空调对于没有设置用能分项计量的建筑,建筑物年采暖空调能耗可根据建筑物全年的运行记录、设备的实际运行功率和能耗可根据建筑物全年的运行记录、设备的实际运行功率和建筑的实际使用情况等统计分析得到。统计时应符合下列规建筑的实际使用情况等统计分析得到。统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定:1对于冷

75、水机组、水泵、电锅炉等运行记录中记录了实际运行对于冷水机组、水泵、电锅炉等运行记录中记录了实际运行功率或运行电流的设备,运行数据经校核后,可直接统计得功率或运行电流的设备,运行数据经校核后,可直接统计得到设备的年运行能耗;到设备的年运行能耗;2当运行记录没有有关能耗数据时,可先实测设备运行功率,当运行记录没有有关能耗数据时,可先实测设备运行功率,并从运行记录中得到设备的实际运行时间,再分析得到该设并从运行记录中得到设备的实际运行时间,再分析得到该设备的年运行能耗。备的年运行能耗。5610.0.4单位建筑面积年采暖空调能耗应按下式进行计算:单位建筑面积年采暖空调能耗应按下式进行计算:E0=Ei/

76、A(10.0.4)式中:式中:E0单位建筑面积年采暖、空调能耗;单位建筑面积年采暖、空调能耗;Ei各个系统一年的采暖、空调能耗;各个系统一年的采暖、空调能耗;A建筑面积(建筑面积(m2),不应包含没有设置采暖空调),不应包含没有设置采暖空调的地下车库面积。的地下车库面积。10.0.5年冷源系统能效系数(年冷源系统能效系数(EERSL)应按下式进行计算:)应按下式进行计算:EERSL=QSL/Nsi(10.0.5) 式中:式中:EERSL年冷源系统能效系数年冷源系统能效系数 ;QSL供冷季冷源系统的总供冷量(供冷季冷源系统的总供冷量(kW.h););Nsi供冷季冷源系统各设备所消耗的电量(供冷季

77、冷源系统各设备所消耗的电量(kW.h)。)。571111供配电系统检测供配电系统检测11.1一般规定一般规定11.1.1低压供配电系统电能质量检测宜包括三相电压不平衡度、低压供配电系统电能质量检测宜包括三相电压不平衡度、谐波电压及谐波电流、功率因数、电压偏差检测,各类参数谐波电压及谐波电流、功率因数、电压偏差检测,各类参数测量宜选择在配电室内低压配电柜断路器下端进行。测量宜选择在配电室内低压配电柜断路器下端进行。11.1.2电能质量检测应在负荷率大于电能质量检测应在负荷率大于20的配电回路,且应在的配电回路,且应在负载正常使用的时间内进行。应采用负载正常使用的时间内进行。应采用A级或级或B级的

78、仪器并配级的仪器并配置不小于置不小于0.5级的互感器进行测量;当对测量结果有异议时,级的互感器进行测量;当对测量结果有异议时,应采用应采用A级测量仪器进行复检。级测量仪器进行复检。5811.2 11.2 三相电压不平衡检测三相电压不平衡检测11.2.1初步判定的不平衡回路均应检测。初步判定的不平衡回路均应检测。11.2.2三相电压不平衡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三相电压不平衡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测前应初步判定不平衡回路。观察配电柜上三相电压表或检测前应初步判定不平衡回路。观察配电柜上三相电压表或三相电流表指示,当三相电压某相超过标称电压三相电流表指示,当三相电压某相超过标称电压2,或三,

79、或三相电流之间偏差超过相电流之间偏差超过15时,可初步判定此回路为不平衡回时,可初步判定此回路为不平衡回路。路。2对初步判定为不平衡的回路应采用直接测量方法,测量方法对初步判定为不平衡的回路应采用直接测量方法,测量方法应按国家标准应按国家标准电能质量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三相电压不平衡GB/T15543中中规定的检测方法。规定的检测方法。5911.3 11.3 谐波电压及谐波电流检测谐波电压及谐波电流检测11.3.1谐波电压及谐波电流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谐波电压及谐波电流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变压器出线回路应全部测量;变压器出线回路应全部测量;2照明回路应抽测照明回路应抽测5,且不得少

80、于,且不得少于2个回路;个回路;3配置变频设备的动力回路应抽测配置变频设备的动力回路应抽测2,且不得少于,且不得少于1个回路;个回路;4配置大型配置大型UPS的回路应抽测的回路应抽测2,且不得少于,且不得少于1个回路。个回路。6011.3.2谐波电压及谐波电流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谐波电压及谐波电流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测仪器宜采用新型数字智能化仪器,窗口宽度为检测仪器宜采用新型数字智能化仪器,窗口宽度为10个周期个周期并采用矩形加权,时间窗应与每一组的并采用矩形加权,时间窗应与每一组的10个周期同步。仪器个周期同步。仪器应保证其电压在标称电压应保证其电压在标称电压15,频率在,频率在

81、49HZ51HZ范围内范围内电压总谐波畸变率不超过电压总谐波畸变率不超过8的条件下能正常工作。的条件下能正常工作。2测量时间间隔宜为测量时间间隔宜为3s(150周期),测量时间宜为周期),测量时间宜为24h。3谐谐波测量数据应取测量时段内各相实测量值的波测量数据应取测量时段内各相实测量值的95概率值中最概率值中最大相值,作为判断的依据。对于负荷变化慢的谐波源,宜选大相值,作为判断的依据。对于负荷变化慢的谐波源,宜选5个接近的实测值,取其算术平均值。个接近的实测值,取其算术平均值。6111.4 11.4 功率因数检测功率因数检测11.4.1补偿后功率因数均应检测。补偿后功率因数均应检测。11.4

82、.2功率因数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功率因数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测前应对补偿后功率因数进行初步判定。初步判定应采用检测前应对补偿后功率因数进行初步判定。初步判定应采用读取补偿后功率因数表读数的方式,读值时间间隔宜为读取补偿后功率因数表读数的方式,读值时间间隔宜为1min,读取,读取10次取平均值。次取平均值。2对初步判定为不合格的回路应采用直接测量的方法,采用数对初步判定为不合格的回路应采用直接测量的方法,采用数字式智能化仪表在变压器出线回路进行测量。字式智能化仪表在变压器出线回路进行测量。3直接测量时间间隔宜为直接测量时间间隔宜为150周期周期3s,测量时间宜为,测量时间宜为24h。

83、4功率因数测量宜与谐波测量同时进行。功率因数测量宜与谐波测量同时进行。6211.5 11.5 电压偏差检测电压偏差检测11.5.1电压偏差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电压偏差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压(电压(380V)时,)时,变压器出线回路应全部测量;变压器出线回路应全部测量;2电压(电压(220V)时,照明出线回)时,照明出线回路应抽测路应抽测5,且不应少于,且不应少于2个回路;个回路;11.5.2电压偏差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电压偏差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测前应进行初步判定。电压(检测前应进行初步判定。电压(380V)偏差测量应采用读取变)偏差测量应采用读取变压器低压进线柜上电能

84、表中三相电压数值的方法;电压压器低压进线柜上电能表中三相电压数值的方法;电压(220V)偏差测量应采用分别读取包含照明出线的低压配电柜)偏差测量应采用分别读取包含照明出线的低压配电柜上三相电压表数值的方法。读值时间间隔宜为上三相电压表数值的方法。读值时间间隔宜为1min,读取,读取10次取平均值。次取平均值。2对初步判定为不合格的回路应采用直接测量的方法,电压对初步判定为不合格的回路应采用直接测量的方法,电压(380V)偏差测量应采用数字式智能化仪表在变压器出线回路)偏差测量应采用数字式智能化仪表在变压器出线回路进行测量,且宜与谐波测量同时进行;电压(进行测量,且宜与谐波测量同时进行;电压(2

85、20V)偏差测量)偏差测量应采用数字式智能化仪表在照明回路断路器下端测量。应采用数字式智能化仪表在照明回路断路器下端测量。3直接测量时间间隔宜为直接测量时间间隔宜为3s(150周期),测量时间宜为周期),测量时间宜为24h。6311.6 11.6 分项计量电能回路用电量校核检测分项计量电能回路用电量校核检测11.6.1安装分项计量电能回路应全数检测。安装分项计量电能回路应全数检测。11.6.2分项计量电能回路用电量校核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分项计量电能回路用电量校核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低压配供电系统的有功最大需量检测应与当地电力部门测量方低压配供电系统的有功最大需量检测应与当地电力部门

86、测量方法相一致。法相一致。2校核时应采用校核时应采用0.2级标准三相或单相电能表作为标准电能表;级标准三相或单相电能表作为标准电能表;标准电能表的采样时间应与分项计量安装的电能表采样时间一标准电能表的采样时间应与分项计量安装的电能表采样时间一致,且累计采样时间不应小于致,且累计采样时间不应小于1h。11.6.3分项计量电能回路用电量校核合格指标与判别方法应符合分项计量电能回路用电量校核合格指标与判别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下列规定:1标准电能表与分项计量安装的电能表时间一致的条件下,同标准电能表与分项计量安装的电能表时间一致的条件下,同一时刻开始数据采集,累计时间大于等于一时刻开始数据采集,累计时

87、间大于等于1h后,两者测量值后,两者测量值的测量误差应小于的测量误差应小于1;2当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当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1款的规定时,应判为合格。款的规定时,应判为合格。641212照明系统检测照明系统检测12.1 12.1 照明节电率检测照明节电率检测12.1.1 改造区域的照明主回路应全部测量。改造区域的照明主回路应全部测量。12.1.2 照明节电率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照明节电率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测前应从区域配电箱中断开除照明外其他用电设备电源,检测前应从区域配电箱中断开除照明外其他用电设备电源,或关闭检测线路上除照明外的其他设备电源。或关闭检测线路上除照明外的其他设备电源。

88、2检测时应开启所测回路上所有灯具,并待光源的光输出达到检测时应开启所测回路上所有灯具,并待光源的光输出达到稳定后开始测量。检测时稳定后开始测量。检测时间不应少于间不应少于2h,数据采样间隔不,数据采样间隔不应大于应大于15min。653检测仪表应采用检测仪表应采用0.5级功率计或单相电能表。级功率计或单相电能表。4照明回路改造前后耗电量应分别检测。照明回路改造前后耗电量应分别检测。5照明总耗电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照明总耗电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6当因故无法全部断开其他用电设备电源时,应记录未断开电当因故无法全部断开其他用电设备电源时,应记录未断开电源的其他正常工作设备功率和工作规律,在计算节电率时作

89、源的其他正常工作设备功率和工作规律,在计算节电率时作为调整量为调整量A予以修正。予以修正。7照明系统改造前后检测条件应相同,检测宜选择在非工作时照明系统改造前后检测条件应相同,检测宜选择在非工作时间进行。间进行。6612.2 12.2 照度值检测照度值检测12.2.1每类房间或场所应至少抽测每类房间或场所应至少抽测1个进行照度值检测。个进行照度值检测。12.2.2照度值检测方法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照度值检测方法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照明测量方法照明测量方法GB5700中规定的照度值检测方法。中规定的照度值检测方法。12.2.3照度值合格指标与判别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照度值合格指标与判别方法应符合下列

90、规定:1检测照度值与设计要求或现行国家标准检测照度值与设计要求或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准GB50034中的照明标准值的允许偏差应为中的照明标准值的允许偏差应为10%;2当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当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1款的规定时,应判为合格。款的规定时,应判为合格。6712.3 12.3 功率密度值检测功率密度值检测12.3.1每类房间或场所应至少抽测每类房间或场所应至少抽测1个进行功率密度值检测。个进行功率密度值检测。12.3.2照明功率密度值检测方法应采用国家标准照明功率密度值检测方法应采用国家标准照明测量方照明测量方法法GB5700中规定的照明功功率密度值检测方。中规定的照明

91、功功率密度值检测方。12.3.4功率密度值合格指标与判别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功率密度值合格指标与判别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照照明功率密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明功率密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的规定。中的规定。6812.4 12.4 灯具效率检测灯具效率检测室内灯具光度测试室内灯具光度测试中规定了灯具光度测试的精度和误中规定了灯具光度测试的精度和误差,测试仪器和实验室条件,测试用光源和被测灯具的选择,差,测试仪器和实验室条件,测试用光源和被测灯具的选择,测试方法和过程,测试报告。灯具效

92、率的检测需要严格按照测试方法和过程,测试报告。灯具效率的检测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否则得出的结论偏差较大。采用光度的相对测量标准执行,否则得出的结论偏差较大。采用光度的相对测量法测试光源和灯具的光通量。按照法测试光源和灯具的光通量。按照室内灯具光度测试室内灯具光度测试第第5.3节光源相对光通量测量,测量每个光源的相对光通量,如节光源相对光通量测量,测量每个光源的相对光通量,如果灯具内不止一个光源,则将测得的每个光源的相对光通量果灯具内不止一个光源,则将测得的每个光源的相对光通量相加,得到裸光源的总相对光通量。按照相加,得到裸光源的总相对光通量。按照室内灯具光度测室内灯具光度测试试第第5.4节灯

93、具光强的测量量灯具的光强分布后折算出灯具节灯具光强的测量量灯具的光强分布后折算出灯具光通量,其比值即得出灯具效率。光通量,其比值即得出灯具效率。6912.5 12.5 公共区照明控制检测公共区照明控制检测12.5.1每类公共区应至少抽测每类公共区应至少抽测1个房间或场所。个房间或场所。12.5.2公共区照明控制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公共区照明控制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公共会议室应按照会议、投影等模式,公共走廊、卫生间应公共会议室应按照会议、投影等模式,公共走廊、卫生间应按照设置的控制要求,设定为节能控制模式,并应分别检测按照设置的控制要求,设定为节能控制模式,并应分别检测切换功能。切换功

94、能。2当采用感应控制时,应检测人员进入感应区域时灯具开启灵当采用感应控制时,应检测人员进入感应区域时灯具开启灵敏度,人员应能及时看清空间情况。敏度,人员应能及时看清空间情况。3当采用声音控制时,当采用声音控制时,4当采用多参数控制时,应分别对各个参数及联合控制的合当采用多参数控制时,应分别对各个参数及联合控制的合理性进行检测。理性进行检测。7012.5.3公共区照明控制合格指标与判别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公共区照明控制合格指标与判别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根据不同使用功能设置分区控制,控制方式应合理有效;根据不同使用功能设置分区控制,控制方式应合理有效;当采用多参数控制照明开关时,不应影响使用功能

95、,并符合当采用多参数控制照明开关时,不应影响使用功能,并符合管理的要求。管理的要求。2当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当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1款的规定时,应判为合格。款的规定时,应判为合格。711313监测与控制系统性能检测监测与控制系统性能检测13.1 13.1 送(回)风温、湿度监控功能检测送(回)风温、湿度监控功能检测13.1.1送(回)风温、湿度监控功能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送(回)风温、湿度监控功能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类机组应按总数的每类机组应按总数的20抽测,且不应少于抽测,且不应少于3台;台;2机组数不足机组数不足3台时,应全部检测。台时,应全部检测。13.1.2送(回)风温、湿度监

96、控功能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送(回)风温、湿度监控功能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夏季工况检测时,应在中央监控计算机上,将温度、相对湿度夏季工况检测时,应在中央监控计算机上,将温度、相对湿度起始值设定为空调设计参数,待控制系统稳定到此参数后,人起始值设定为空调设计参数,待控制系统稳定到此参数后,人为调高温度设定值为调高温度设定值2,降低相对湿度设定值,降低相对湿度设定值10;2冬季工况检测时,应在中央监控计算机上,将温度、相对湿冬季工况检测时,应在中央监控计算机上,将温度、相对湿度起始值设定为空调设计参数,待控制系统稳定到此参数后,度起始值设定为空调设计参数,待控制系统稳定到此参数后,人为降低

97、温度设定值人为降低温度设定值2,调高相对湿度设定值,调高相对湿度设定值10;7213.2 13.2 空调冷源水系统压差控制功能检测空调冷源水系统压差控制功能检测13.2.1空调冷源水系统压差控制功能应全部检测。空调冷源水系统压差控制功能应全部检测。13.2.2空调冷源水系统压差控制功能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空调冷源水系统压差控制功能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在中央监控计算机上,将压差设定值调整到合理范围内并应在中央监控计算机上,将压差设定值调整到合理范围内并稳定稳定30min,然后在计算机上关闭,然后在计算机上关闭50的空调末端,并同时记的空调末端,并同时记录计算机上显示的压差值;录计算机

98、上显示的压差值;2应在中央监控计算机上,开启应在中央监控计算机上,开启20的空调末端,并同时记录的空调末端,并同时记录计算机上显示的压差值;计算机上显示的压差值;3记录间隔宜为记录间隔宜为5min,记录时间应不少于,记录时间应不少于30min。13.2.3空调冷源水系统压差控制功能合格指标与判别方法应符合空调冷源水系统压差控制功能合格指标与判别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下列规定:1压差控制值应满足空调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压差设压差控制值应满足空调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压差设定值应设置在水泵的额定扬程之内,控制偏差不宜大于设定值定值应设置在水泵的额定扬程之内,控制偏差不宜大于设定值的的10,

99、动态响应时间不宜大于,动态响应时间不宜大于30min。2当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当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1款的规定时,应判为合格。款的规定时,应判为合格。7313.3 13.3 风机盘管变水量控制性能检测风机盘管变水量控制性能检测13.3.1 风机盘管变水量控制性能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风机盘管变水量控制性能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抽测数量应为总数的抽测数量应为总数的20;2不足不足10套时,应全部检测。套时,应全部检测。13.3.2 风机盘管变水量控制性能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风机盘管变水量控制性能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1检测中应保证检测区域环境温度和风速稳定,且风机盘管冷检测中应保证检测区

100、域环境温度和风速稳定,且风机盘管冷(热)水管路供水温度应满足设计要求。(热)水管路供水温度应满足设计要求。2检测应在中档风速条件下进行。检测应在中档风速条件下进行。743夏季工况检测时,应将温度起始值设定为夏季空调设计参数,夏季工况检测时,应将温度起始值设定为夏季空调设计参数,待此参数稳定后,调高温控器温度设定值待此参数稳定后,调高温控器温度设定值5。4冬季工况检测时,应将温度起始值设定为冬季空调设计参数,冬季工况检测时,应将温度起始值设定为冬季空调设计参数,待此参数稳定后,调低温控器温度设定值待此参数稳定后,调低温控器温度设定值5。5应在系统稳定运行至少应在系统稳定运行至少20min后,检测

101、房间回风口温度。后,检测房间回风口温度。13.3.3风机盘管变水量控制性能合格指标与判别方法应符合下风机盘管变水量控制性能合格指标与判别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列规定:1房间回风口温度检测值与温控器设定值允许偏差房间回风口温度检测值与温控器设定值允许偏差应为应为2;2当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当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1款的规定时,应判为款的规定时,应判为合格。合格。7513.4 13.4 照明、动力设备监测与控制系统性能检测照明、动力设备监测与控制系统性能检测13.4.1照明、动力设备监测与控制系统性能检测数量应符合下照明、动力设备监测与控制系统性能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列规定:1照明主回路总数的照明主回

102、路总数的20,且不应小于,且不应小于2个回路。个回路。2动力主回路总数的动力主回路总数的20,且不应小于,且不应小于2个回路。个回路。13.4.2照明、动力设备监测与控制系统性能检测方法应符合下照明、动力设备监测与控制系统性能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列要求:1应采用测量仪表对所抽测回路中央计算机上的所有电气参数应采用测量仪表对所抽测回路中央计算机上的所有电气参数进行比对;进行比对;2比对时间不应少于比对时间不应少于10min。7613.4.3照明、动力设备监测与控制系统性能合格指标与判别方照明、动力设备监测与控制系统性能合格指标与判别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监测与控制系统应具有对照明或动力主回路的电压、电流、监测与控制系统应具有对照明或动力主回路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功率因数、有功电度等电气参数进行监测记录的有功功率、功率因数、有功电度等电气参数进行监测记录的功能,以及对供电回路电器元件工作状态进行监测、报警的功能,以及对供电回路电器元件工作状态进行监测、报警的功能;功能;2比对数值误差不应大于比对数值误差不应大于1;3当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当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1、2款的规定时,应判为合格。款的规定时,应判为合格。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