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创新》PPT课件.ppt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71271769 上传时间:2024-08-09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8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技术创新》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农业技术创新》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农业技术创新》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农业技术创新》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农业技术创新》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技术创新》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技术创新》PPT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12讲讲 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基础。发展现代化农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农业技术创新。本讲目的要求:通过农业技术创新及相关知识的学习,要求掌握技术创新的概念、基本类型及技术创新的内容;掌握农业技术创新的特点与行为主体。 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1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创新理论的来源。美国经济学家阿洛伊斯熊彼特在1912年德文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全面阐述创新理论,指出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但直到50年代人们才真正承认这位经济大师提出的创新学说。还有: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论述了技

2、术变革与市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机械、制造业、创新与科技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科学在技术变革中的作用卡尔马克思是最早认识到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与竞争需要推动力的经济学家,他认为: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反过来科学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每一次发现都成了新发明或生产方法的新的改进基础,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不断革命化,否则不能生存下去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理论技术创新理论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现代经济学的精髓,是企业家对生产函数中诸要素的新组合,使生产的技术体系发生变革,目的在于获取潜在的超额利润,是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供给函数,创新包括与技术有关的创新和非技术性的组织创新,有5种

3、创新:采用一种新产品(产品创新)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工艺创新)开辟新的市场(市场创新)开辟原材料的供应来源(材料创新)实行新的组织形式(体制和管理创新)另外:美国学者罗斯费尔在1974年产业创新与技术扩散中认为,技术创新就是一种新的产品和工艺被实践采纳或首次应用英国学者费里曼在工业创新经济学中指出,技术创新是指新产品、新工艺、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化澳大利亚学者唐纳德瓦茨认为,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对发明或研究成果进行开发并最终通过市场获取利润的过程我国学者傅家骥在技术经济学中指出,技术创新就是企业家抓住市场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盈利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

4、营系统,从而推出新产品、新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市场、获取新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建立企业间新的组织,它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3个阶段技术创新:从一个新意念的形成,到技术产生与培育,再到技术转化、市场化过程,技术创新都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彼此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技术创新是指从创造性的构思出发到市场成功实现的技术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完整的技术创新过程应包括三个方面:即新思想的产生与形成,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商业化生产与扩散等一系列活动技术创新是新设想、新发明、新概念产生、培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研究与开发是最主要的

5、,由于新设想、新发明的创造性特点及其在创新过程中的“种子”作用,这一过程容易受到人们高度重视,并往往被简单、错误地认为这一过程就是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技术创新是一个转化过程。即从新设想、新发明转化为商业化产品的过程。这个过程比新设想、新发明的培育过程复杂得多,除了要继续进行研究开发活动外,还要开展工程设计、生产制造、融资等一系列活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开始得以实现。技术创新是一个技术走向市场的过程。技术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归根结底是通过市场来实现的。技术创新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自始至终存在着调查市场、适应市场和进入市场的活动。技术创新是一个技术经济概念。第一,技术创新是一个技术的概念,但又不是一个纯技

6、术的概念,从广义上讲,研究与开发也包括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第二,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但也不是一个纯经济的概念,它是技术首次商业化的过程。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科学理解技术创新科学理解技术创新 1技术创新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经济目的行为。技术创新与发明创造不同,发明创造是科技行为,而技术创新则主要是经济行为,熊彼特的重大功绩之一,是把发明创造与技术创新相区别,发明创造获得的仅仅是科技成果,在发明创造的基础上,把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商业化的过程才是技术创新。2技术创新始于研究开发而终于市场实现。任何技术创新都是从研究开发开始,没有研究开发就谈不上进行技术创新,即使通过技术引进,尽管从

7、技术含量的角度来看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要把它们变成本企业自己能实现的商品,也需要做大量开发工作。至于一些重大的技术创新,则更需要有研究开发工作来支持。技术创新最后是以市场实现而告终,它将通过营销环节来实现技术创新的经济价值。3检验创新成功的根本标准是市场实现程度而不是技术先进程度。目前,有的单位和个人对技术创新存在望文生义的简单理解,如对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不加区别,用技术指标来衡量技术创新的成效,认为既然是技术创新就要追求技术的卓越与先进;技术越先进,技术创新的力度才越大,一些行政主管部门也往往以产品的技术性能作为技术创新评判的标准。应该看到,技术创新更多的是一种经济行为,而不是一种纯技术行为

8、。它虽然是借助于技术手段而实现的,但其成败和绩效的最终评判指标不应该是技术指标,而应该是经济指标。 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技术创新的6大基本特征大基本特征1、思维性。、思维性。技术创新起始于新思想的产生与形成,所以创新首先必然是一种思维活动。探索未知,寻求奥秘,解决难题,必须要有创新意识2、创造性。创造性。技术创新在本质上是一种能动的创造,是人们对已经累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科学加工和提炼,我们在技术创新活动中要不断开拓新的领域,使经济发展奔向新的目标3、阶段性。、阶段性。技术创新是由新思想的产生、新产品的研制到第一次商业性应用与扩散,以至于再一次技术创新的发生这样一个复

9、合环状链式的发展过程组成,因此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4、风险性。、风险性。技术创新蕴含着相当大的风险,这是由创新具有不确定性特质所决定的,所以农业技术创新更需要风险投资机制来保证5、周期性。、周期性。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周期性,“繁荣危机萧条复苏”周而复始,而决定这种周期过程的重要因素就是技术创新6、应用性。、应用性。技术创新是以其成果广泛应用为预期和根本目标,但创新并不能自主地产生商业竞争优势,只有商业化应用和社会扩散,创新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产生巨额利润和巨大的社会效益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基本类型技术创新的基本类型技术创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行为过程,通过从不同角度上的理

10、解来认识技术创新(基本类型)从技术创新的程度上分为4个层次从技术创新的内容分为4个方面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程度技术创新程度4种类型种类型1、增量技术创新。、增量技术创新。这一类创新的发生常常不是任何深思熟虑的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结果,而是工程师和其他直接参与生产活动人员的发明和提出的改进意见的结果,或者是首创或建议的结果(“从干中学”和“从用中学”),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效率改进2、基本技术创新。、基本技术创新。这一类创新目前通常是企业和大学以及政府研究机构中深思熟虑的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结果,可能常常包括一种联合的产品、工艺和组织创新,其综合经济影响是相对较小和较为局部的3、“

11、技术体系技术体系”变革。变革。这类创新主要是依据增量技术创新和基本技术创新的一种组合,同时伴随着对众多厂商产生影响的机构创新和管理创新而出现,会导致全新部门出现,是一种影响深远的技术进步,如化肥使用带来了农业施肥技术体系的变革,从而导致了化肥工业部门的出现和发展4、“技术经济模式技术经济模式”变革(变革(“技术革命技术革命”)。)。技术经济模式是相互关联的产品和工艺、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结合,意味着先进的技术和经济优势的一种新组合,不仅导致产品、服务、系统和产业依据自己的先进性产生新的范围,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经济的几乎每个其他领域。因此,一种技术经济模式的变革不仅含有多组基本创新

12、和增量创新,而且最终可能包括若干新技术体系的变化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内容技术创新内容4个方面:个方面:一是产品技术创新一是产品技术创新企业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新产品开发是技术创新中的核心问题。新产品一般可分为两类:内在性的新产品。它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程技术的突破而产生的创新产品,或者是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从技术和工艺上进行了显著改进而产生的创新产品。前者如电视机、计算机、航天飞机等,后者如皮带传动车床齿轮箱传动车床半自动车床自动车床数控车床的更新换代过程。内在性的新产品是具有全新功能和效用的产品,或者是经过改进

13、换代后与原有同类产品相比在功能和效用方面有了显著提高的产品。外在性的新产品。它同原有的同类产品相比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产品的外观、装潢、包装等有了显著的改进,因而在消费者心目中被认为是“新”的产品,并且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得到新的满足。对于技术进步来说,内在性的产品技术创新是根本,但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外在性的产品技术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我国多少年来产品品种和规格单一,包装简单粗糙,有许多产品在功能效用方面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但由于包装质量差,打不进世界市场。所以,必须把内在性的产品技术创新与外在性的产品技术创新结合起来。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二是工艺技术创新二是工

14、艺技术创新生产新的产品,一般需要新的生产工艺,即新产品要与其加工程序和加工方法相配套。因此,应用新的科学技术、发明或改进工艺技术,并在生产过程中成功地加以应用,就构成了工艺技术创新。工艺技术创新一方面是为了适应新产品的生产或产品技术创新而进行的,另一方面通过工艺创新,可以提供实现新的物理或化学或生物化学加工方法的物质手段,反过来,又促进产品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此外,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目的是要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又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成本。企业的生产工艺先进与落后,对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为了提高产品的性能价格比,获取好

15、的经济效益,满足降低能耗和物耗的要求,也促进了工艺技术创新。当然,我们根据工艺技术创新的程度,可以把工艺技术创新分为全新的工艺技术创新和改进的工艺技术创新。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三是生产设备技术创新三是生产设备技术创新企业要采用新的生产工艺、生产新的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耗和能耗,就必须提高生产设备的技术水平。所以,为了适应产品技术创新和工艺技术创新,企业还必须进行设备技术创新。所谓设备技术创新,就是把新的科学技术应用于新生产设备的制造或旧设备的改进,并且使这些生产设备在新的生产过程中取得好的效果。当然,进行设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减少物质和能源

16、消耗,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的更新换代,这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是设备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但是,决不能忽视利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通过技术改造,可以延长设备的技术寿命,利用旧设备,可以节约资金,提高效益。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四是管理技术创新四是管理技术创新管理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管理作为一门技术,它主要是指管理主体把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付诸于实践所采用的管理技术思想、方法和手段等。所以,管理技术创新就是把新的管理技术思想、方法和手段成功地应用于管理活动的过程。就企业管理而言,管理包括生产过程的管理、财务管理、劳动人事管理、设

17、备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市场销售管理、技术创新管理、职工教育管理等内容。这样,相应地就有诸如此类的多种管理技术创新活动。在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落后的情况下,在企业现有的管理技术基础上,通过管理技术创新,一方面完善基础管理,另一方面采用现代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全面实现现代化管理,这是我国管理技术创新的基本战略。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2 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技术创新是农业发展新思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复杂的综合过程。农业技术创新包括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管理方法和新生产组织模式设想的产生,到普遍推广应用所引起的农业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与利用效率的提

18、高,并表现为农产品产出量的增加与供应能力的增强、生产成本的降低或农业服务水平的改善。从技术创新的活动来看,农业技术创新是在农业生产体系中引入新的动植物品种或生产方法;从技术创新的范围和广度来看,农业技术创新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农业技术创新仅指新的农业技术成果的创新和发明,广义的农业技术创新是将农业技术发明应用到农业经济活动中所引起的农业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从技术创新的组成来看,农业技术创新是包括农业科学研究、发明、创造以及进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增强生产能力和获取最大效益的运动过程;从技术创新的过程来看,农业技术创新是包含着几个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基本过程;从技术创新的层次性来看,农业技术创

19、新有宏微观层次之分。理解农业技术创新概念必须把握:(1)农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其环节环环相扣,形成若干回路,共同对农业技术创新发挥作用。各个主体和社会经济环境也决定着农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程度。(2)农业技术创新本身是农业经济过程中的内生变量而不是外生变量,它一方面是获取利益和提高要素产出率的手段,另一方面又是作为一个整体以系统方式作用于农业发展过程,因此,农业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技术和社会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概念。(3)农业技术创新成功与否,主要是以投入农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或三者的综合效益为衡量标志。技术创新的实质是商业化,农业技术

20、的特征和农业技术效果的多元化决定了农业技术创新不仅是商业化活动,而且是外部性很强的经济活动。(4)农业技术创新不仅包括硬技术创新,而且包括软技术创新。软技术不仅能辅助、协调硬技术发挥作用,而且软技术本身也可以通过生产结构调整、适度经营规模、新市场的开拓、组织制度和管理模式的改变等推进农业进步。 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技术创新的农业技术创新的5个特点个特点1.创新周期较长创新周期较长。农业技术要受自然条件和生物本身生长规律的制约,因而其创新所需花费的时间将会更长。例如,育成一个农作物新品种往往需要七、八年甚至十多年的时间,而培育一个具有优良性能的动物品种,往往需要几代人几十年

21、的连续工作。2.创新风险更大创新风险更大。农业技术创新活动大都处于科技前沿,具有超前研究的不确定性,加之创新活动涉及许多相关环节和方面,并受到自然条件较大的约束和影响,因而从构思、研制到实施,成功与否难以预料,如转基因生物技术创新美国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成功率一般只有15%20%,我国现阶段的农业技术创新更是如此,风险性更大。3.与土地利用紧密相连与土地利用紧密相连。不论机械技术创新还是生物化学技术创新,都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联。4.创新内容具有阶段性创新内容具有阶段性。农业技术创新在不同的技术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创新内容。大体可区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初期开始的以拖拉机为代表的机械技术

22、创新所主导的阶段,第二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有机合成化学农药的发明所导致的化学技术创新主导的阶段,第三阶段是自20世纪50年代起以杂交种的创新为重点的阶段,第四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以综合技术创新运用为主导的阶段,也就是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等的创新的综合运用阶段。5.创新成果的公共产品性质创新成果的公共产品性质。公共产品指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受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最显著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由于大多数农业技术创新成果的保密性较差,容易被人模仿和复制,加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因而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带有较强的公共产品的性质

23、。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技术创新的农业技术创新的6个行为主体个行为主体 1.农民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直接参与者和主力军,农民在农业技术创新中扮演了双重角色。一方面,农民作为消费者,使用了农业技术企业和农业科研单位提供的农业技术产品,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农民是农业技术特别是农业生产技能和农业生产工艺的实际使用者。由于农民扮演了农业技术应用与扩散的双重角色,自然而然地成为农业技术创新过程的主体。2.涉农企业涉农企业。农业企业之所以作为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因为:首先,技术创新是一项与市场密切相关的活动,企业会在市场机制的激励下去从事创新

24、活动。其次,根据新古典学派的创新理论,创新是指生产要素的重新组织或组合,这种组合只能在企业家的领导和指挥下通过市场来实现。再次,技术创新需要很多与产业有关的特定知识,纯粹的农业科研机构难以提供这些知识,只有企业才有这个能力。3.农业科研院校农业科研院校。农业科研机构和大学之所以作为国家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中的技术创新源,是由于一方面,只有农业科研机构和大学能够提供大量的属于“公共产品”的科学知识,作为农业技术创新所需的技术知识的基础;另一方面,农业科研机构和大学不仅是知识源,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和培训,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农业创新人才。同时,从知识的流动角度看,教育和培训能通过人才这个载体,使知识和技术向

25、社会的扩散速度提高,扩散范围加大。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教育和培训也属于知识源。4.政府政府。由于农业技术创新活动具有较强的公共产品性质,政府在国家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必须担负起相应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是调节和协调作用,它由一系列对农业新技术的发展和扩散产生影响的相互连接的机构所组成,通过这些结构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农业新技术的创造、保存、转化与创新,协调相关机构对农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制定农业技术创新的整体规划,支持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引导农业技术进步的方向,制定农业技术创新政策等。5.农业推广机构农业推广机构。农业生产的区域性和分散性,决定了农业必须有一个强大的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推广机构在国家农业技术

26、创新体系中,主要作为传播和扩散知识与信息的桥梁,是农业科技产业化的中间环节,在农业科研机构与农业中小企业间的知识流动中,农业推广机构扮演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农业推广机构的健全与完善,才能使农业新技术快速、高效地传播、扩散到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农民及农业企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逐步提高农业及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6.农业服务机构农业服务机构。农业技术创新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在研究与开发、设计与试制、生产和市场化过程中,每个创新阶段的跨越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相关服务机构特别是金融服务机构和农业科技信息咨询服务等机构的大力支持,对于农业技术创新的

27、顺利实施与快速发展。 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技术创新行为主体间的关系农业技术创新行为主体间的关系 从农业科研机构的研究开发开始,到农业技术创新成果最终被农民和农业企业采纳这一复杂的过程看,农业知识的合理流动与扩散是农业技术创新顺利实施的关键。因此,农业知识的流动与扩散是农业技术创新各行为主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各行为主体只有通过相互学习和信息、人才的流动,促进农业知识的合理流动,才能确保农业技术的快速扩散与创新。以知识流动为核心的农业技术创新行为主体相互联系方式见下图。 农业企业农业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大学及科研机构农农 民民政政 府府农业推广机构农业推广机构农业服务机构农业服

28、务机构图8-1 农业技术创新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技术创新的农业技术创新的8个过程个过程 农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创造过程,是一个从新农产品或生产方法的设想产生,到普遍推广应用的完整过程,包括新思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从理论的角度来看,这一系列活动可以划分为八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它们分别是:科技储备、研究、技术发生、技术试验、技术适应、技术一体化、技术传播、技术扩散与推广在现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技术创新过程远比这复杂得多,各组成部分之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前后衔接关系,而是这八个环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彼此渗透的

29、结果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技术创新过程具体含义农业技术创新过程具体含义(1)1科学技术储备,也称知识储备。农业科技知识储备除了包括农业科学知识和先进农业技术以外,还包括民间技能和传统技术。其中,有些知识包含在产品之中,如种子、化学药品、生产工具等;有些知识包含在指南、教科书中;还有些知识被固化在人的思想、直观认识以及传统习惯之中。就世界范围来看,农业科技知识储备大都掌握在一些国际农业研究中心和各国农业研究与推广机构的手中。它们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协调和管理这些机构的正式网络,但却在掌握科技知识储备的一些实体之间存在着网络性活动,如学术交流等,这为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创造了条件。2

30、科学研究。相对于技术而言,研究属于科学范畴。科学研究是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探索,寻求尽可能多的新知识的过程。一般来说,新知识只有转化为一项技术,才能说它对农民是有价值的。一般情况下,农民不能利用知识形态的科学,他们需要的是具体的技术。但科学的发展是技术产生和形成的基本前提,绝不能忽视。3技术产生。它是指把科学知识、技术,甚至是民间工艺都融会到一起,而形成符合某项可利用的功能或用途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可以是一种农产品,例如种子,也可以是一项技术措施,如无土栽培。技术发生和形成,使得新知识可以被利用,但技术必须适用于在不可控的条件下,而且必须在其可允许的更大范围内是适用的。从严格意义上讲,在科学研究与

31、技术产生之间存在着概念上的区别,但在实际运用中,两者又都是融合在一起的。它们都能够利用知识的创造力以及科学的方法促进农业发展,所以说,科学技术是农业进步的源泉。4技术试验。这主要是指技术的运行从它最初发生的条件下,转向在其他条件下测定它的性能。最终,一切新技术都必须进行田间试验,也就是说,农业生产所期望的新技术要在农作体系中进行技术试验。就广大地区而言,田间试验是必要的。如果科研与推广部门不进行这样的试验,那么农民将不得不自己进行操作。其结果是,农民的试验可能是有效的,但也可能是无效的,那么,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延缓农业技术创新的进程。 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技术创新过程具体

32、含义农业技术创新过程具体含义(2)5技术适应。它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功能。首先技术适应是指一个新发生的技术被很好调整到适应农作体系的过程。在农作体系里,它被用来测定新技术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如何。其次,新产生的技术必须在大田进行试验,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中试阶段。新技术的应用必须要经过大面积的和不可控条件的试验来检验其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否则,农业技术创新很容易造成中途失败。6技术一体化。技术一体化是指使一项新技术适合于现行的农作体系,并且融汇于其中。它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它与生产系统有直接联系。通过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以及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可以大大促进技术与生产的一体化进程。正如技术试验一样,一体化也是

33、十分必要的。如果农民在应用新技术的过程中没有研究与推广人员的帮助,他的行为将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农业的持续发展将会缓慢或停滞。二是与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农产品市场融为一体。通常在某一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包含着许多农业技术的投入。如果这种农产品品种是劣质的,并且不能产生效益,那么,无论应用在其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有什么价值,它都是不适用的。所以技术一体化必须包括使投入要素的质量有保证。就产出方面而言,如果产品没有充分的市场,农民就不可能使技术与他们的生产体系相结合。三是与国家政策相结合。国家政策通常是通过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来实施的,并且要求农民必须遵循这些规范条件。而这些规范条件通常影响着农民运用新

34、技术的方式,如果政策不当,并且不能改变,那么,农民就必须适应政策产生的经营环境直到政策被调整。7技术传播。它包括向农民提供新技术信息和帮助他们解决怎样使新技术适用于他们的农作体系这两方面问题。推广示范是其最为有效的传播方式之一,它可能不是一种单纯的“示范”,而是促进农民自行实验的一种手段。从目前的文化素质看,绝大部分农民都具有经验性和不可知论的禀性,他们只有经过把一项技术措施运用于他们自己的农作体系之后,或者是目睹了这项技术措施已在与他们的农作体系几乎相似的一种农作体系中运用时,他们才会采纳这项技术措施。所以说,推广示范能有效地促进这一创新过程。8扩散与采纳。它主要是农民创新行为源动力的一种表

35、现形式或行为。一般情况下,农民自身可以通过他们的亲族关系和其它社会体系建立起一股强大的力量来促进或阻止技术扩散行为的进行。农民的这种创新行为的源动力在没有得到研究与推广人员的帮助时,就已经对许多技术扩散产生了影响,因此,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以借助农民这种创新行为的源动力并激励它,对技术扩散和采纳来说是最有效的。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技术创新的农业技术创新的5个影响因素个影响因素1 技术创新行为产生的预期收益。技术创新行为产生的预期收益。从行为上看,农技创新是高层次的经济行为;从过程上看,它又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因果对应关系。因此,从这两个方面出发,也就决定了农业技术创新行为的

36、发生,必将会使其行为主体获得较好的预期收益。正是这种利益的驱动,促使创新行为主体不断地采纳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但是,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新技术的采纳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而我国目前农业风险投资机制没有形成,加之农民的文化素质等,使得农业生产者对技术创新行为所能产生的预期收益信心不足,从而阻碍了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进程。2 市场需求规模。市场需求规模。从市场经济规律看,农业科技有效需求强弱决定着农业技术创新行为的成功率。农业科技有效需求不足,技术创新行为的成功率就低,反之,技术创新行为的成功率就高。我国农业科技有效需求不足是影响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尽管农业基础地位在加强,农业科技在农

37、业经济发展中日益受到重视,但较低的农民收入,使农业科技有效需求上升缺乏动力基础;比较利益的偏低导致农业科技有效需求缺乏合理的诱导机制;狭小的农业经营规模,严重制约着农业科技有效需求的强度。3 科研投入水平。科研投入水平。农业技术创新行为产生的前提是有源源不断的科技成果,科技成果的形成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中常常出现技术供给跟不上农业生产对适用技术更新的实际需求,特别是近些年来更无重大的技术突破,其原因之一就是农业科研资金投入不足。从国际经验看,发展中国家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总产值的适宜比例为12,而目前我国只有02,远远低于这一水平。科研投入不足,制约了技术源的形成。4

38、技术推广。技术推广。农业技术推广是促进技术创新形成的重要环节,其根本任务是向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先进适用的技术信息,传播农业科学知识等,使农业科技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它主要是通过培训、宣传、示范、指导等渠道使新技术在短期内得到应用和扩散。可见,农业技术推广对于技术创新的成败是一个直接而关键的因素,这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的自然属性和农业科学技术的地域适宜性不同,决定了技术推广在农业技术创新过程中起“催化剂”的作用。然而,我国目前农业技术创新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推广体系的弱化,农业技术推广网络面临着“钱紧、线断、网破、人散”的危机状况,严重地影响着农民对新技术的及时采纳,导致技术创新体系难以形

39、成。5 金融信贷支撑。金融信贷支撑。农村农业信贷是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制度支撑条件之一。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农业借款需求的大量增加和农业信贷支持系统的出现,是由于生产力水平更高的生物、化学和机械新技术的投资,能获得较高收益而产生的。所以,增加农业信贷能极大地促进这些农业新技术的运用和农业的增长。而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市场和农业信贷系统远不能适应发展之需要,应很好地借鉴发达国家如美国等农业信贷系统的运作经验来促进我国的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发展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实现我国农业技术创新实现我国农业技术创新5个途径个途径 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任务十分艰巨,涉及到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任务十分艰巨,

40、涉及到很多方面,一般包括很多方面,一般包括5个主要方面:个主要方面:加强农业科学技术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研究推广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抓好抓好农民农民技术培训技术培训提高龙头提高龙头企业企业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深化农业科技深化农业科技体制体制改革改革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途径途径1: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我国要在人均农业资源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条件下创造出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农业生产力,必须使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有新的重大突破。因此,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制订和完善农业科研规划,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急需解决的一些重大课题,组织力量攻关。一要加

41、强生物技术的基础性研究,特别是育种研究,力争在理论和方法、基因工程实用化、病虫害防治机理等方面有新的突破。重视生物技术在作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培育适应性强的高产、优质的动植物新品种。二要加强农业重大技术的应用研究,在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域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等对农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加快电子计算机、遥感信息、核辐射、大气物理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为农业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灾害预测、产量估算等方面提供先进的科技手段。三要加强农用工业的开发研究。当前,要把研制优质长效复合肥料,高效、安全、低残留农药,先进可靠的农业机械和设施,农产品加工机械作为

42、重点,用现代工业来装备和支持农业。在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同时,加强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成果,加快消化、吸收和创新步伐,缩短与国外的差距。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途径途径2: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和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也是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环节。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还很低,每年问世的6000多项科技成果,只有13得到推广应用,真正形成规模的不到20,表明农技推广工作的力度还不够,技术推广队伍的现状与大面积推广农业技术的要求还不适应。这些都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最关键、

43、最迫切的是要加强农技推广工作,尽快把增产增效显著的重大实用技术大面积推广到生产中去,形成新的生产力。农业科技工作要面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一主战场,紧紧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加大先进实用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力度,确保增加农产品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两大战略任务,促进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重点抓好优良品种推广、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作物栽培与管理等关键技术。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必须巩固和发展农技推广专门机构和专业队伍,健全农技推广体系,保证农技推广经费。要充分利用各种民间科技组织的力量,发挥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的作用,形成以国家技术服务部门为骨干、专业队伍与群众相结合,各方

44、面共同参与的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途径途径3:抓好农民技术培训:抓好农民技术培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关系极大。要十分重视对农业劳动者的技术和技能培训,把提高农民的素质作为科教兴农、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大措施。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一要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增加职业教育的比重,办好各类农业专科学校,改革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二要充分利用现有农林水气中专和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培训条件,广泛开展对农民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三要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传授科技知识,结合实施“星火计划”、“丰收计划”,对农民进行一技一训、一业一训

45、,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教育和科技普及活动,把学习和应用农业实用技术变成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途径途径4:提高龙头企业技术水平:提高龙头企业技术水平龙头企业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动力和农业发展的出路。龙头企业的巩固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龙头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就总体而言,虽然龙头企业总量不算少,也涌现了一大批规模较大、素质较高的企业,但与“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突出表现在经营粗放,设备简陋,技术、管理水平较低,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切实把龙头企业的发展真正

46、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在加快技术创新、加强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上下工夫。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彻底改造一批传统中小龙头企业,提高技术装配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兴办新的龙头企业时,要立足开发当地资源,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科学管理方法,走集约经营的路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要培养和造就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科技人才,支撑龙头企业技术上水平、产品上质量,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优势。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途径途径5: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

47、,靠改革建立新的科技体制,靠改革推动科研攻关,靠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靠改革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要实行农科教结合和产学研一体化,促进科技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紧密结合,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村特点和科技发展规律的农村科技体制。一要在全国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农业院校的科研机构中,择优支持一批重点单位,保持一支精干的科研队伍,以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重大技术攻关。这些研究以政府投入为主,但也要建立开放、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以增强科研工作的活力。二要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让一大批从事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的机构面向市场,从事科研成果转化工

48、作。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参与农业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鼓励科技人员和科研机构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开发、技术承包,兴办各种科研、生产联合体和科技型企业,积极探索新途径,逐步走上自我发展的道路。鼓励各种形式的民办农业科研机构和民办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机制灵活、市场适应性强的优势,使其逐步成为农业科技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改革,形成科研、开发、推广相互衔接、紧密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体系。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3 农业科研资源配置农业科研资源配置 农业科研资源配置的理论农业科研资源配置的准则农业科研资源配置的方式选择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农业科研资

49、源配置的农业科研资源配置的2个理论个理论农业科研资源是指可供农业科研使用的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总和。农业科研资源的配置实际就是技术创新需要突破的方向,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要素稀缺诱致和市场需求诱致的技术创新假说,另一种是农业研究机构的区位理论。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要素相对稀缺性诱致资源配置理论第一种假说:希克斯速水拉坦宾斯旺格假说。它假定,一种要素相对要素相对价格价格的提高,会诱致能节约该要素的技术类型的创新。这一假说的前提是:不存在市场扭曲,要素相对价格较准确地反映要素相对稀缺程度及变化,生产者就会被诱致去寻找能节约日益稀缺(即价格愈高)的要素的技术,从而指出了科研资

50、源的配置方向。因此要素稀缺性诱致假说是科研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理论。第二种假说,施莫克勒格里克斯假说,它假定在其他情况不变时,生产一种商品的新技术可得性是该商品的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函数。发明一种新技术的相对利益,取决于适用于该技术的商品的价格与市场规模。最优化原则要求科研机构将资源更多地分配到开发具有较高价格或较大市场的商品的新技术。特别是在计划经济国家里,要素价格受到控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资源的稀缺程度,但可以用价格既定情况下的市场需求大小来判别资源的稀缺程度。因此市场需求是判定资源优化配置的另一重要理论,也是对要素相对稀缺诱致理论的补充。这两种理论在实际中也往往是互补的,当有几种要素同等稀缺,

51、则市场需求大的是资源配置的首选对象。在市场需求都较大的情况下,节约稀缺要素的技术创新则应是科研资源配置优选方向。这两种理论均有内在假定,即要素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的。在经济发展的实际中要兼顾考虑。当然要素的稀缺会导致边际产品的增加,在初级要素市场交换受限制的情况下总收入最大化动机也会诱导生产者配置科研资源。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农业公共研究机构的区位理论针对要素稀缺及市场需求诱致的资源配置方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自由流动和组合的配置方法,但科研资源不能完全由市场来配置。科研产品如新种子或新的技术方法,具有易扩散、难保密的特点,很大程度上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常常会被搭便车问题所困

52、扰。一个用户对某新技术的应用并不会影响其他用户对该技术的采纳,研究成本也不会因此而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研究不能由市场诱导来进行,必须由那些受公共基金资助的非盈利研究机构进行。另外,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依赖程度较高。农业科技成果对气候、气温、降雨量、光照、土壤类型等细微变化均较为敏感,适于某一地区的科研成果,对另一地区不一定适宜。同时各地的科研机构对某一区域内的生态条件了解较深,对某一地区的研究也积累了较扎实的研究基础,在某一区位的资源配置,取决于从事研究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对当地的具体需求的了解程度。作为宏观资源配置,对特定区位品种的研究资源只会投向该品种所依附的区域研究机构。所以区位理论,也是

53、决定区域间科研资源配置的主要理论和依据。 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农业科研资源配置的准则农业科研资源配置的准则 农业科研资源的配置涉及到国家宏观配置与科研单位微观科研资源配置两个层次。国家宏观配置科研资源是从产业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其配置目标是追求宏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科研单位配置科研资源则是从本单位的利益出发,配置目标是追求回收科研投资和实现科研利润的最大化,故两者在配置科研资源过程中的准则也就有所区别。 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准则准则1:国家配置科研资源:国家配置科研资源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农业大国,各地区气候、水土等自然条件差异很大,运输、排灌、经济基础、技

54、术辐射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也很大,导致了各地区科研投入的社会效益差异很大。但限于粮食自给、地区平衡及产业协调等政治政策因素的考虑,也兼顾到不同地区作物生产优势及研究优势的差异,在配置科研资源时不可能完全按社会效益最大的原则去配置科研资源,因此在配置农业科研资源时还必须考虑区位性、协调发展等准则。1协调发展原则 。由于不同地区农作物的主产品不一,如东南沿海的水稻具有生产优势,东北地区的大豆具有生产优势。如果仅仅根据社会总效益最大的准则去配置科研资源,水稻科研的总效益最大且远远高于其他品种的效益,但却不能将科研资源全部投向水稻研究而放弃对其他品种的研究。再如畜牧业的科研总效益可能远远高于种植业、水产

55、等部门的科研效益,但也不能中断对其他部门的农业科研。因此在国家配置科研资源时必然要考虑到部门平衡、品种协调的原则,以保证人们对农产品不同层次的需求。2地区性平衡原则。 由于东部地区商品化程度高,二、三产业发展快,对农产品的需求大,因此在东部地区开展农业科研的总效益可能会远远高于西部贫困地区。但宏观配置农业科研资源时,就不能将资源全部投入到东部地区,还必须要考虑到西部中低产田改造、综合开发、品种改良等研究需要,以解决西部地区的温饱及脱贫问题。3总社会效益最大原则。在兼顾到前面两原则的基础上,追求科研总效益最大应是科研资源配置的最高准则。在确定大区投入比例的前提下,科研在哪个小区首先进行和重点进行

56、则应充分考虑配置总效益的最大化;在确定了不同部门投入比例的前提下,在不同品种上的科研资源配置,也应该争取达到配置总效益的最高。在兼顾平衡与协调两原则的前提下,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开展农业科研的效益要进行排序,确定科研次序和资助力度,以求农业科研总配置效益的最大化。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准则准则2:科研单位:科研单位科研单位的科研活动,可分为两方面的内容:一部分是涉及公共研究的研究任务,另一部分是涉及市场研究的内容。因此在具体配置科研资源过程中,其遵循的准则也就各不相同。1公共部分研究资源的配置准则。这部分研究经费主要是由国家保证,研究单位根据所拨经费、规定的研究内容开展科研工作

57、。在配置这部分研究资源时,首先必须遵循的准则是保证专款专用,其次根据研究任务配置相应的研究人员,追求研究效率的最大化。其目标是充分利用研究经费,追求研究质量的最高。2市场部分研究资源的配置准则。这部分研究经费是由科研单位自己筹集,其开展研究活动的目标必然是首先保证科研投资的回收,其次是追求科研及开发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在配置科研资源时,必然是将研究资源及研究精力投向高回报的地区。从不同研究资源的配置原则来看,科研单位配置科研资源的目标均是追求效率的最高。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农业科研资源的配置方式选择农业科研资源的配置方式选择 从目前不同经济体制的国家来看,其配置资源、组织生产的

58、手段不外乎两个方式:一是通过市场竞争、供求变化及价格变动来实现资源配置,即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方式;另一类是通过国家计划来配置资源,即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方式。从不同配置方式的历史运行轨迹来看,市场体制在配置资源过程中,比较注重资源配置的效率,计划体制配置资源时则更多考虑到公平因素。两种配置方式各有其缺点,我国农业科研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如何选择配置方式,确实值得研究。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思考题思考题1 技术创新概念与熊彼特的5种技术创新, 2 农业技术创新概念及其5个特点,6个主体,8个重要过程3 阐述农业技术创新的实现途径(5个)8/9/2024第12讲 农业技术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