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渗透法制教育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71261880 上传时间:2024-08-09 格式:PDF 页数:50 大小:9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渗透法制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渗透法制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渗透法制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渗透法制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渗透法制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渗透法制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渗透法制教育(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 山中访友知识与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掌握本课 8 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方法与过程目标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引导学生朗读、模拟当时的情景,跟山中的“朋友”打打招呼,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积累好的语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 激发学生类似体验,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 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重点难点:1. 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2.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2、: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掌握本课 8 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本课 8 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1、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3、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3、。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奥秘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3. 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内容?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2 好;高兴)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3) 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4、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 “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练习说话。(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四、再读课文,捕获感知1、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 请同学们再自由地、 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2、交流讨论。五、精读课文,感悟深情1、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2、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

5、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六、抄写词语,自主背诵1、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2、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

6、情感的方法。引导学生朗读、模拟当时的情景,跟山中的“朋友”打打招呼,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积累好的语言。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 激发学生类似体验,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 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引导学生朗读、模拟当时的情景,跟山中的“朋友”打打招呼,感受语言的3 魅力,从而积累好的语言。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二、朋友相见,感受情意1、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

7、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2、交流探究,品评赏读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走进这片树林, 鸟儿呼唤我的名字, 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2)有感情地朗读。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

8、几遍。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

9、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 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 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 捧起一块石头, 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4

10、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忽然,雷阵雨来了, 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满世界都是雨, 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2) 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4)齐读一遍。(三)、作别朋友,临行寄语1、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发现。(作者在

11、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应等。)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板书设计: 1 山中访友古桥出门树林热爱自然访友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山中美景小花落叶石头亲近自然返回阵雨岩石归鸟课后反思:2山雨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方法与过程目标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重点难点感受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学习作者表达独特感受的句子。5 课前准备录有雨

12、声以及轻柔舒缓音乐的磁带或光碟。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上一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 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下面这篇课文,一起去体味那山雨的无穷韵味吧!2、揭示课题山雨。(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将好词佳句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并将课文读通读顺。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集体品读。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三) | 学习“雨起”,感知“悄悄”1、看,山雨来了。请有感情地读读第一自然段,山雨初来乍到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

13、、练习说话,朗读品评。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 雨,悄悄地来了。(1)自由读这句话,感受雨来时带来了怎样的感觉?(悄悄然的、有节奏的, )(2)就带着这种静悄悄的韵味有感情地朗读。(四)、学习“雨中”,感悟神奇1、雨就这样悄悄地起来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播放磁带或光碟),竖耳听,你似乎听到了什么或看见了什么?2、那课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样的一番韵味呢?拿起书,轻声地读,体会山林中飘飘洒洒的山雨带给你的感觉。3、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韵味?细读课文,找到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话语,将它们划下来。4、有侧重地交流、品析、朗读。像一曲无字的歌谣, 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

14、而起, 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1)体会“由远而近, 由远而近 , ”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 ,后面还用了省略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2)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指名读,并点拔,然后集体有感情地朗读。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1)读一读这话,感受感受:山雨神奇在什么地方?(2)雨丝是飘飘洒洒的,还会是怎样的?请换一个叠词来说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用心灵去感受。教师配乐范读。(3)带着遐想朗读。6 在雨中

15、,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雨中的绿色, 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1)自由读,感受雨中的绿。(2)讨论:如何理解”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句话。(五)、学习“雨后”,感受韵律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的最后三个自然段,同桌交流感受。2、汇报交流,自主朗读。教师适时点拨。(六)、通读全文,积累背诵1、分小组轮读整篇课文,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味。2、自由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板书设计:雨前声无字的歌谣优雅的小曲浓浓的爱雨中色墨绿

16、 翠绿水淋淋的绿深深的眷恋淡青 金黄红色雨后课后反思:3 草虫的村落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写 11 个生字,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方法与过程目标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重点难点体会作者用心观察大自然,用丰富的想象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感悟自然中的花鸟草虫、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夏日里的虫鸣声;大自然的图片;摘抄卡等。教学时间: 2课时7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读写、

17、理解本课的生字词语。2、初读课文,树立分清课文层次、整体把握内容。教学重点难点:1、读写、理解本课的生字词语。2、初读课文,树立分清课文层次、整体把握内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情境激趣导入1、播放夏日虫鸣的声音。2、交流:你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语。2寻觅作者的踪迹。作者的目光分别到了哪里?三、静读课文,感受情趣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2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些什么?印象最深的是哪些?(四)、回归整体,提出疑问1接读课文,简单评价。2引导学生就课文各个方面提出问题。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18、2、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受的。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2、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受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回顾课文内容1简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放声读一遍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有关内容上的疑问。二、品读课文,体会表达1边读边画,解决第一课时留下的有关表达上的疑问。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1)“我真想也跟它们寒喧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你能读懂作者的心思吗?把这种心思读出来。(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评价一下甲虫们的音乐演奏得怎么样?8 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

19、把这“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表达出来的?听录音虫鸣,读句子。(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出来。”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认识, 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把体会到地放在这个句子里尽情地读出来。(4)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情趣?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情趣的?把这些情趣通过你的朗读传递给大家,共同分享。3体会表达方法、表达效果:出示课文开头:“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和自己的体会。(2)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可以小组交流

20、,讨论、总结)三、回归整体,拓展延伸1配乐朗读全文(接读),尽情抒发“草虫的村落”给我们带来的情趣。2课文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虫子们的世界。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讲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3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板书设计 3草虫的村落游侠归来和谐相处奇异的游历音乐演奏会快乐的天地勤劳地工作课后反思:4索溪峪的“野”知识与能力目标9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方法与过程目标学习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的透漏出自己的情感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表达的方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采用

21、先概括后具体来描写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收集张家界、索溪峪等有关的照片和文字资料。做成课件。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件展示,揭题导入1、欣赏张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风光。2、揭示课题:索溪峪的“野”二、简介索溪峪三、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2、指名分段读课文,初读反馈。3、抓题眼,引入研读。四、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1、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野)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2、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3、赏析。赏析“山是野的。”a 齐读这一段

22、,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b 赏析句子:“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 c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 d有感情朗读 ,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赏析“水是野的。”a 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 (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 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C赛读,读出索溪的趣。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

23、人也野了起来。”a 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b 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返朴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10 (4)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五、渗透法制教育索溪峪的自然环境这么好, 是因为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保护好我们的自然环境。 对此,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对环境保护的法律,其中就有专门针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来制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八条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取得狩猎

24、证,并且服从猎捕量限额管理。持枪猎捕的,必须取得县、市公安机关核发的持枪证。第十九条猎捕者应当按照特许猎捕证、 狩猎证规定的种类、 数量、地点和期限进行猎捕。第二十条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和禁猎期内,禁止猎捕和其他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我们要遵守法律法规,保护好野生动物。六、朗读积累,体悟索溪峪的“野”课文以作者独特的视角, 表达了独特的感受, 让我们身临其境。 要求读出感受,读出韵味,读中想象。(1)自己选择一部分练读。(2)合作读。(3)齐读与个别读相结合。(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积累。(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板书设计: 4 索溪峪的“野”山 野索溪峪的“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课后反

25、思:口语交际习作一学习目标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1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关于音响的录音。学生: 1观察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现象。2准备自己游览风景名胜后的照片与及相关文字资料。3交流第一项内容的同学可以制作头饰。教学时间: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揭题导入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 有情有意的世界中, 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今天,我们就一起

26、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 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 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走进音响世界: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回顾暑假生活: 主要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三、分块讨论,组内交流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四、示范带动,交流评价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2评议

27、。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第二、三课时习作学习目标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写作过程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 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二、选材命题,明确要求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材料。 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

28、山的赞美为主。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12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3、习作要求。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3、组内互读互改。四、朗读赏析,交流评议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2、学生交流评议。五、再次

29、修改,誊抄习作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第五课时习作讲评重点难点:结合自己的习作谈优劣。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一、师总结本次习作的优缺点。二、对本次习作中存在的共同问题给予指导。对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 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欣赏评价。要求认真听,说说这篇文章写的怎么样?有什么优点值得你学习?还有你认为不足的地方吗?你觉得怎样修改比较好?学生畅所欲言,范评作文。三、发放作文学生读自己手中的作文,说说你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可以是全篇作文,也可以是对某段某句的品评。四、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再誊写。回顾拓展一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

30、独特感受的方法。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交流平台(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领略大自然的风姿,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13 与大自然互诉心声, 交流感受。 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日积月累(1)在许多描写景物, 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 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31、。(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a 学生自由吟诵。b 尝试理解。(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a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 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 这是一种自然现象, 但诗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b

32、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 在静静的月夜中, 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 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 万物的复苏, 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c 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 便没有花景可赏, 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 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

33、。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 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 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趣味语文(1)自由读故事。14 (2)同桌自己的理解。(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5. 詹天佑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 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杰出、修筑、设计等词语。能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2、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3、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为综合性学习做准备。方法与过程目标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

34、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教学重难点抓住关键句段, 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准备詹天佑像,“人”字形的线路图。 学生搜集詹天佑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资料、有关京张铁路地理环境的地图。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2、学习课文生字词,流利的朗读课文。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2、学习课文生字词,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

35、教学预设:如果生没搜集,就由教师做简要介绍。2. 听了资料介绍,说说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二、初读课文,感知詹天佑1.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归纳出了詹天佑是个什么样的人,让我们一起来找到它。2. 生找到句子齐读。三、合作学习,了解人物1. 生默读课文思考:杰出、爱国在文中哪些文段中表现出来的?2. 与小组内同学讨论一下,互相交换意见,以小组为单位得出小组的观点,派出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在修筑的过程中, 詹天佑分别克服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 青龙桥中遇到的困15 难。这一部分在 46 自然段,主要抓住詹天佑的语言、动作、想法的句子。)教学预设:生可能会出现整段勾的情况,师要适时点拨:抓重点

36、。3. 在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学习成果,教师适时点拨。4. 师抓住学生找到的重点文段, 一边让学生谈体会, 一边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文, 读出爱国情感, 在个人读的基础上, 引导全班学生带着那样的感情读文。四、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带着激情在反复读,然后背诵。第二课时课时目标: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教学准备:

37、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再读课文,提出问题,解决不明白的问题。1师:上节课,我们认真初读了课文,了解到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同学们还什么不太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吧!2生提问题,讨论解决。(教师可请同学们读重点句,抓住阻挠、控制、要挟、轻蔑、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这几个重点词理解,出示京张铁路的地形图,让学生了解京张铁路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体会到帝国主义对中国人的蔑视,而京张铁路地理环境恶劣,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顶着重重压力,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为中国人争一口气的壮举,认识到詹天佑确实是一个爱国的工程师,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8、。对詹天佑产生敬佩之情。3. 学生谈感受, 师生总结。 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根据句中的重点词谈,做到言之有理。二、总结全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1生齐读课文。2归纳主要内容。要求力争完整、简洁地说出文章围绕着詹天佑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3师带领同学总结全文。师:正是在詹天佑的主持修筑下,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就竣工了,这件事给了帝国主义的有利回击。请试想帝国主义的记者们会怎样评论此事?虽然,修筑京张铁路的事件快过去100 年了,但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和杰出的设计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请让我们永久地记住这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齐读课题:詹天佑)三、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1师生齐读综合性学习要求,思考:在这次

39、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以做些16 什么?2生自由谈自己最希望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3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自由与班上同学结队,并进行分工。4师提出建议。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将其以其它形式展示出来。板书:詹天佑杰出 爱国课后反思:6. 怀念母亲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 8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等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2、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3、有感情朗读课文。方法与过程目标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教学重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

40、悟爱国情。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碟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会 8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 避免等词语。 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教学重点难点:学会 8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 避免等词语。 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17 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 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

41、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2. 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 3. 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4. 小组交流、汇报。师生总结。(三)、默读课文,勾出生字词。1. 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同学讨论。2. 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四)、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1. 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2. 读一读, 想一想,说一说: 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生抓住食不下咽, 寝不安席、 泪流不止、

42、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等。其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的意思,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国母亲的情感作好铺垫。)3.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五)、朗读全文,师生小结。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学会 8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 避免等词语。 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品评同学的朗读

43、。(二)、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1. 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1)出示第一句: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 不知道是为什么, 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18 思?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2)出示第二句: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有感情地朗读。(3)出示第三句: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在你的想象中,母亲

44、的面影是怎样的?细读怀念祖国母亲的句子,体会爱国情感。2. 自由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由谈。(只要不偏离主题。)有感情地读。3. 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4. 齐读这些句子,想想它们都让你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三)、读文体会表达特点,有机拓展。1. 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3学生交流习作片段,交流习作感受。(四)、听音乐读诗歌,升华情感,结束教学。1 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2. 朗诵文后诗歌我的中国心。3. 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4. 总结: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

45、他们常年漂泊在外, 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板书:怀念母亲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生身母亲祖国母亲课后反思:19 7*彩色的翅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边防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情感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 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 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难点: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 对祖国的热爱。教学准备:课前阅读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的资料教学时间: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46、: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1 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2. 带着这两个问题学习本文。(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同桌分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同学的读音,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 再读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3. 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瓜果传授花粉的事。)(四)自读课文,体会情感1. 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2. 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

47、子。“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可是小高的嘴唇又紧闭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体会到战士们为了西瓜的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 它凝结着战士们建岛、 爱岛的深情。)好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体会到这个西瓜是战士们对祖国、对小岛无限热爱的结晶, 是战士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美好果实。)我就不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宝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体会到战士相信小昆虫会在岛上愉快地生活、劳动。这段话充分地表明边防战士们早已作出了在海岛扎根的打算, 并努力地在这里建设着自己的家园。 同时,又反映出他们为保卫祖国而不怕艰苦,自觉在那“比大陆苦得多差得多” 的环境中生活的高尚品质。

48、)(五)交流表达,朗读深化,归纳总结。1. 交流自己的感受。2. 从你们所找到的句子中, 可以体会到一个什么中心?读所勾画的句子。 (边防战士热爱海岛,热爱祖国。)3. 有感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句段。20 板书:7*彩色的翅膀边防战士爱海岛、爱祖国课后反思:8*中华少年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教学准备:祖国发展变化的图片或资料介绍教学时间: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 通过阅读资

49、料,同学们, 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生自由谈)2. 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1. 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2. 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1. 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诗指导A 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B 四人合作朗读诗文。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 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 (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D 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E 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F 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2. 生分组活

50、动。(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3. 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介绍了我们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 崭新的发展和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21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四)朗诵比赛,评比总结。1. 各组再分工,练习朗诵,准备比赛。2. 朗诵活动,各组上台朗读,可以一个小组朗诵一个小节来评比。板书设计: 8* 中华少年自豪 骄傲课后反思: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目标1. 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2. 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51、3. 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 “祖国在我心中” 这个主题, 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教学重难点:演讲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在演讲中表达爱国情感,如何写演讲稿能做到观点明确,有感染力和号召力,都需教师多花工夫。教学准备:优秀演讲稿的范文教学时间: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教学目的1. 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2. 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教学重点难点 : 1. 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2. 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教学过程:一、引出话题在这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很认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

52、搭建一个舞台,召开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学习汇报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奉献出来,和大伙一同分享。二、确定汇报形式,小组排练1. 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明确汇报形式。2. 分小组讨论汇报形式3. 根据汇报形式,组内排练。三、汇报会开始,同学评价。1. 宣布汇报会开始2. 小组抽签上台,同学根据汇报情况做出公正的评价, 选出最优秀的汇报者。22 鼓励小组集体汇报形式,体现集体精神。3. 根据评价,给最优秀的汇报者颁奖。四、总结第二课时(习作)教学目标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一、明确习作要求1. 读习作要求,说说今天的作文写什么?2这次作文有哪

53、些要求?写演讲稿要符合格式,要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要点明主题,有号召力。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不管写什么,都要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二、写作指导1. 明确演讲稿的格式2. 怎样写好“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呢?(2)听了老师的演讲,你有何感受?(1)这说明演讲稿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再默读这篇演讲稿,说说它还有哪些与其他文体不同的地方?(2)生再分析,这篇演讲稿的观点是什么?他运用了哪些材料说明观点?3. 作前准备(1)你们课前也搜集了大量的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演讲稿,你们能不能把自己搜集的材料作一下分析,分析出它的特点。然后推荐给大家。(2)在组内交流搜集的演讲稿(2)观点明确了

54、,你打算用哪些材料去充实它呢?学生自由谈。三、写作实践自己写作,不愿写演讲稿的同学写读后感,注意的是要表达真情实感。四、作文交流、评改1. 同桌交流,互相评价。五、美文赏析。学生读优秀作品,同学赏析写得好的地方。习作讲评一、对照比较,发现问题1.教师发一份事先准备的演讲稿让学生和自己的演讲稿比较,发现什么?2.课堂交流,各自的发现。教师要在学生发言时,随机归纳:(1)演讲稿的格式等。(2)演讲稿的语言风格:要有鼓动性3.学生根据新的发现,各自修改自己的演讲稿。二、尝试发言,不断完善学生再次修改演讲稿。23 三、拓展延伸,学写其他发言稿1.学生阅读其他情况下的演讲稿,说说有什么发现。2.课堂交流

55、:演讲稿的共同特点:观点鲜明。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条理清楚。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条目。都要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 语言简洁明快。 是直接面向听众, 所以,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 尽量不使用冗长罗嗦的句子, 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词句,话要说得准确、易懂。3.课堂交流、评议。回顾拓展二教学目标1. 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交流综合性活动中的情况和收获;2. 积累爱国格言;3. 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教学难点:交流综合性活动的情况和收获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爱国格言、准备好自己的学习成

56、果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 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说交流的内容。(1. 本组课文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2. 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 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解决办法,活动的收获。3. 同学互评活动中的表现。)2. 小组内交流本组课文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选出交流的好的同学参加全班交流。3. 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4. 抽生交流5. 小组内评价活动中的表现6. 组长汇报组员的表现情况。总结: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和综合性活动,同学们对祖国的过去、现在、发展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认识了许多古今的爱国志士,而且从你们的交流中,我也感受到了你们正用实际行动向祖国证明,你们是爱国的中华少

57、年! 老师也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关注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祖国。(二)日积月累1. 自己阅读日积月累的内容, 想:今天要我们积累的是什么? (爱国的格言)2. 齐读,抽生说说你最喜欢哪条格言?为什么?3. 自由朗读、背诵。4. 交流自己搜集的爱国格言并说说它的大意。(三)展示台1. 看教材中的展示情况看了教材中学习伙伴们的学习成果,你们感觉如何?2. 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并对自己的成果作简要说明。 说清楚自己的成果是什24 么?表现了一个什么主题?特色何在? 3. 师生共同观看、评价,评出最有特色的学习成果。9穷人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58、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3.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4. 练习续写课文。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教学难点:练习续写课文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教学重点难点:1.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

59、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解题1. 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2. 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3.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桑娜和她的丈夫, 在邻居西蒙

60、病死后, 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25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1穷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课件出示练习。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四、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2.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3. 练习续写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2.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

61、活动的描写方法。3. 练习续写课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二、理解:“穷”人1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善良、爱帮助人、勤劳、 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有同情心、淳朴, )2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3请找出描写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勾出来。三、细读重点句,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并有感情朗读1. 课件出示:(1)屋外寒风呼啸 , 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读了描写环境的句子, 你能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那就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2)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

62、。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1)桑娜沉思 ,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2)她忐忑不安地想: ,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3)“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文中还有谁有?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26 会渔夫高尚品质。(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2)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3)同桌分角色读。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4)课件出示:“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个熬字说明什么? (他

63、为了抚养邻居家的孩子, 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 准备付出更多的劳动。 他与妻子同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4小结: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 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 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学功底。三、小结全文、续写课文1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 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2、 学生交流续写,评价作品。板书:9 穷人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环境

64、、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课后反思:10*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学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教学准备:搜集相关事例、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讲一个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27 1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2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二、结合自读导语,默读课文1文章

65、主要写了什么事?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3反馈交流。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三、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A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B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C“别别别 , ”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

66、?)D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我”难道仅仅只看到了马草吗?3现在就请大家读这段课文,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4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5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四、总结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板书设计:10别饿坏了那匹马残疾青年热心、善良爱读书、诚实、有志气课后反思:

67、11唯一的听众教学目的:1.“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2. 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3.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28 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教学重点:“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 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本文出现的生字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本文出现的生字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

68、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父亲和妹妹认为男孩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因为他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 可是有一天锯桌腿的声音变成了真正的音乐,这究竟缘于何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唯一的听众。二、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三、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词。1易混易错字2.词语解释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层次,并思考:1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文章层次家中练琴遭冷遇林中练琴遇知音舞台演琴生感慨3在遇到老妇人之前,别人对“男孩”的评价是这样的?男孩的心情有是怎样的?五、请选择你喜欢的方

69、式复述课文的一个场景方式:在语言创新、添加、改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重组讲述;直接记忆式情感诵读原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2. 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3.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教学重点:29 “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 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1听写生字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说说文章你最喜欢的一个场景二深入阅读课文,并思考1唯一的“听众”是何时进入我的

70、眼帘的?“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是否一致?因何而改变?2“听众”的语言随着听琴的时间推移,其内在含义是怎样变化的?3“听众”的关注、鼓励、帮助、宽慰对我的心理变化作用如何?使我有了信心勇气和毅力: 暗暗有了几分信心、 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的感觉、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我渐渐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三开动脑筋想一想1当“我”初次遇到“老妇人”时,如果老妇人告诉“我”她是音乐学院教授的话,“我”的情形将怎样?2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想像一下老人想帮“我”时和看到“我”成功时的心理活动?3文中妹妹这一角色可以删去吗?你的理由是什么?4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出了哪些内容?四生活故事在你的的

71、生活中, 是否也遇见过这样一位能理解你、关爱你、宽慰你的“听众”,使你摆脱了困难、困境、困惑,请你以“经历”为题,把它记述下来,讲给大家听。板书设计: 11唯一的听众老人给我鼓励、信心、力量、帮助课后反思:30 12* 用心灵去倾听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3、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3、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1、人间处处有真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

72、听”的真情故事。2、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怎样的听是“倾听”?用心灵怎么去倾听?二、初读感知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做个记号,再读一遍。自己特别有体会的句子可以划下来。2、指名轮读课文,正音。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4、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能给大家读一读吗?并说说自己的体会。三、研读感悟1、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 我还没有见过她时, 已把她当作 (学生:我的第二个母亲)(1)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2)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让我们从课文

73、中去找答案。(3)学生交流谈感受。(4)苏珊面对一个从未谋面的小孩,她付出了母亲般的爱心。(5)再次齐读: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2、那么,苏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间的交往的?引读: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3、同学们,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孩子,不知你发现了没有?出示苏珊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讨论: 苏珊为什么要留言?你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内容? 4 、 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小练笔:就要离开了,苏珊想:_ 。5、交流练笔。31 四、总结深化1

74、、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课题,齐读:用心灵去倾听。用心灵去倾听的是什么?2、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板书设计: 12 用心灵去倾听我苏珊以为苏珊是小精灵砸伤手用魔法帮助聊天耐心解释金丝雀死了“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约定见面去世怀念用心灵去倾听课后反思:口语交际习作三学习目标1、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2、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3. 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人间处处有真情。4、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

75、。2、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3. 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人间处处有真情。4、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习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课时目标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一、读题引入1、读课本“口语交际”,理解辩题。2、确定观点,准备辩论先确定自己是持反对还是赞成的观点,再选择支持自己观点的事例,准备5分钟。小组辩论32 二、辩论师生点评辩论情况。三、课堂小结肯定双方说得对的地方,以使对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第二课时习作指导课时目标1 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2. 善

76、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人间处处有真情。3、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习惯。教学过程一、明确要求1、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心的事。出示习作要求:2、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样发生、发展、变化的?3、习作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二、要表达真情实感举例启发三、搜索题材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请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搜索那些令你感动的故事。启发学生从时间、 地点(家里、学校、邻居家、外婆家、公车上、郊外, )、人物(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老师同学, )等角度去搜索题材。四、布置习作根据习作要求,完成习作。第三课时习作讲评一、名言激趣1、出示名言,激发修改兴趣

77、。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我把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我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过将近两百遍才最后付印。海明威2、交流习作大声朗读习作,根据教师的批阅内容,同桌间交流,互相讨论、评点。二、佳作共赏这次习作要求大家写生活中相互关心令人感动之事,写出真情实感, 并且注意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看到好文章或精彩片断的同学请举手,或者自荐。1、请写得好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或习作片断,其他学生认真听,适当做笔记。学生自评。2、听了这篇作文,你最欣赏的是什么?有没有写出真情实感?哪些情节描写得比较具体?是怎样写具体的?学生评点,教师总结。3、教

78、师推荐好文,师生共同评议。三、指点迷津33 1、教师提出批阅中发现的问题,师生讨论如何修改。2、动手修改3、学生根据受到的启发,分头修改自己的习作。回顾拓展三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2读背并积累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交流平台1学生读例句,讨论这些句子对于抒发美好情感的作用。A、“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B、“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C、“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

79、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2回忆本组课文,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交流各自的体会和感受3交流自己在习作中是如何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4课后积累相关的句子。日积月累1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天我们一起欣赏有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2自由读句子,把句子读通顺。3同桌互读,借助工具书理解交流句子的意思。4全班交流,交流句意。“轻诺必寡信”意思是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民无信不立”意思是如果百姓对当局失去信心, 那么国家就失去生存之本。“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意思是真诚,是万事万物共同遵循的准则;真诚待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5学生自由吟诵。6学生交

80、流课前收集的名言警句。课外书屋1自由读。2交流最感兴趣的地方。3交流课外阅读的其他歌颂人的美好心灵的作品。4拓展阅读:绿山墙的安妮(片段)13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目标1理解本课 10 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 裹着、渺小、范围、恩赐、慷慨、滥用、枯竭、贡献、威胁、目睹、和蔼可亲、晶莹剔透、相互交错、生态灾难、34 生态环境。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课前准备:搜集地球相关资料。教

81、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本课 10 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 裹着、渺小、范围、恩赐、慷慨、滥用、枯竭、贡献、威胁、目睹、和蔼可亲、晶莹剔透、相互交错、生态灾难、生态环境。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1. 生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了解字意,交流沟通,2. 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二)熟读课文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2记得遨游

82、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8 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三)重点练习,品读感悟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2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可爱,同时又是那样容易破碎。课文的哪些部分写出了地球母亲容易破碎?3仔细阅读第三、 四自然段, 认识人们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所造成地后果。(1)请大家读读第三、四自然段, 说说这部分让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 (2)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请用文中的话告诉我们!a理解“地球是无私的 , 枯竭”这句话。抓重点词“不加节制”

83、体会人类地自私。b指导学生读这句话。c理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 威胁”这句话,明白“本来”的意思,如(课件展示地球美丽的面貌) 孩子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晶莹的球体,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人类唯一生存的家园地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只有一个地球,生起读课题。35 果去掉它,行吗?为什么?(4)教师出示“全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让学生感受我国环境状况。(四)布置作业: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料和环境状况。板书设计:13只有一个地球美、小自然资源有限不能移居别处精心保护地球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

84、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课前准备:搜集地球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同学们汇报所收集的我国资源和环境状况的资料。(二)、学习”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1)让学生自由读文,你明白了什么?(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枯竭”一词的意思。讨论: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2请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3写写保护地球的标语吧。(三)阅读

85、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1读后讨论: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 “破碎”又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 “同时”?2学生交流、汇报3教师小结。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五)布置作业:画一幅环保宣传画和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13只有一个地球36 自然资源类别具体特点人类破坏行为造成后果课后反思: 14*鹿和狼的故事学习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通过诵读, 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 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3. 了解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

86、施,结果怎样。教学重难点: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 同学们听过哪些有关狼的故事?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狼”给你留下的印象。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板书:狼2. 你鹿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鹿”给你留下的印象。 板书:鹿过渡: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 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 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鹿和狼的故事 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板书课题:鹿和狼的故事二、自学课文1. 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 在不懂

87、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3. 想想全文可以分为几个自然段,概括每段的段意。三、检查自学情况1. 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四、理解课文内容1. 默读课文。2. 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 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此时的鹿群真的是无忧无虑吗?请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3 节。3. 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用自己的话说说。4. 在文中找出罗斯福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5. 讨论:指名读句子: 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37 (1)用课文

88、中的事例来说说:鹿和狼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2)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3)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来证明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关系吗?五、体会课文中心1. 为什么鹿会“饿”、“痛”直至从10 万只只剩下 8 千只?2. 这是“狼”的错吗?“狼”难到就该杀吗?3. 狼倒在猎枪下的一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你知道它想说什么话吗?4. 鹿是毁灭自己的“祸首”。 鹿它想毁灭自己吗?真正的 “祸首”究竟是谁?5.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六、作业。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可以

89、写从中懂得的道理, 也可以写知道的类似事例。并请你给凯巴伯森林设计一块警示牌。七、板书设计 14、鹿和狼的故事鹿吃狼破坏保护森林课后反思: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目标:1学写 8 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 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 通过学习, 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38

90、1学写 8 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教学重点难点:1学写 8 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引入新课1完成填空练习:()的土地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3解题。理解“神圣”的意思。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

91、的是什么?2、 交流主要内容, 了解“这片土地” 指的是哪片土地?补充介绍文章背景。3、 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三、研读课文 13 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1 1 23 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1)“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2)“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小结: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四、小结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

92、部分。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 通过学习, 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感知“神圣”1、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2、 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二、研读课文,理解”神圣”39 1学生自由读四至八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关语句,并做好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出示“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 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了解“你们”是谁? 2 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交流

93、,并指导朗读:“水是我们的兄弟, 也是你们的兄弟。 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1)学生交流感受。(2)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3)感情朗读 45 自然段。“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景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4)“它”是谁?为什么要照管好它?重点理解 “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 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5)有感情地朗读 67 自然段。“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6) 引导学生举例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自由读第八自然段,说说我

94、们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 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小结;人类属于大地, 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四、课后练习,积累语言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背下来。2、勾画好词佳句并摘抄。3、阅读西雅图酋长演讲原文。4、小练笔:联系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是否得到了保护,写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板书设计: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善待河水神圣的土地善待空气善待动物,课后反思:40 16 青山不老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

95、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教学重难点: 解文章的内容, 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教学准备: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 岁的老人,他从65 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默读课文, 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96、创造的?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15年啊,绿化了的8 条沟,造了 7 条防风林带, 3700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97、大环境”险恶。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小环境”艰苦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指导朗读相关语句。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老农能和山水共存, 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 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 与日月同辉。 带着这份感动, 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41 受的话。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 大声诵读。2交流读后感受。引导:

98、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板书设计:16 青山不老大环境险恶创造奇迹小环境艰苦课后反思:口语交际习作四第一课时口语交际学习目标1通过口语交际, 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以及今年重庆地区旱灾情况统计数字。学生:准备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破坏家园的不良行为。教学过程揭题导入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 这片土地是神奇

99、的和青山不老四篇课文,快速浏览,说说你的感受。(可针对一课,也可针对整个单元谈感受)1自读“口语交际 ?习作四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2师生共同确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为什么要珍惜资源” 和“怎样珍惜资源”。组内交流讨论(一):“为什么要珍惜资源”1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可以结合本组教材的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2进行组内交流。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42 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将学生收集的资源有限资料用展示台展示交流。评议。教师出示收集的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开展看后感受交流

100、。组内交流讨论(二):“怎样珍惜资源”1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2注意发言规范,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意见。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精点子”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将学生收集的“环保从我做起”精点子进行梳理。4结合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课外延伸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 随意破坏的行为该如何制止?习作四看图写话课前准备:了解什么是漫画,搜集有关环保的漫画一、看图激趣1老师出示几幅漫画,学生看后谈自己的发现。2看了这几幅漫画,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小结:是呀,漫画非常有趣,可是在笑过之后,往往又发人深

101、省。那么漫画的含义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二、引导看图,明白图意2作者画这幅漫画的意图是什么呢?他要揭露什么?讥讽什么?学生同桌讨论,全班交流。3咱们来关注这句话:“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 ”,到底“虫”是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人的脑子里?这虫到底是什么?4由这幅漫画你联想到了什么?三、审题,明确写作要求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本次习作可以根据漫画的内容,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也可以写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其他漫画。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漫画,交流图意。四、试写初稿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习作要求:(投影出示)(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

102、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3)组内互读互改。第三、四课时习作讲评一、指导学生自己修改43 自己修改作文时的步骤:强调大声读,不读就不能发现问题第一遍:找出错别字,并修改;第二遍:修改不通顺的句子,试着把句子改具体、生动。二、小组合作评改同桌交换作文,小声读。第一遍:勾出写得优美的词句;第二遍:与同桌讨论文章的问题,并作修改。三、朗读赏析,交流评议(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引导学生进行赏析。(2)学生交流评议。(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四、再次修改,誊抄习作五、鼓励优点,培养兴趣1

103、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2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六、教师点评,好文欣赏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宣读优秀习作,学生进行欣赏。回顾拓展四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交流平台(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 和青山不老 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

104、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 保护环境?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体会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何把握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去理解课文内容。日积月累(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给我们启发很大,从以前我们的学习积累中,你积累了哪些这方面的名言警句?抽生背诵。(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3)背诵并积累这些标语版和口号。(4)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趣味语文引入:你知道“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吗?44 (1

105、)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述的内容,思考:故事中哪些话解释了“竭泽而渔”这个成语?(2)再读故事,讨论:“竭泽而渔”的策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什么好处?从故事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3)全班交流。(4)文中“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你是怎么体会的?(5)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17 少年闰土知识与技能 : 1、会写 7 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3、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

106、变化。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过程与方法:1、有速度地默读课文。2、概括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课前了解旧社会封建家庭的生活方式,了解文中提到的动物; 多媒体图片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 7 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 ; 1、会写 7 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107、直接导入,激发兴趣1、介绍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叫闰土。板书:闰土2、谁能与闰土打个招呼?指名说二、整体感知课文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细细地读读课文。学生反馈交流。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做好记号。 先由四人小组长组织, 进行组内交流, 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看看大家是否能够相互解决一部分。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45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四、学习闰土的外貌由学生问题进入第一自然段教学。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

108、特点。区分紫色又白又嫩,体会闰土的健康。4、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这句话。五、教学第一段画面: 正是这不同于我的外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让我最记忆犹新的则是看瓜刺猹的闰土。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反馈交流,体味提升。1、第一句教学:(1)指名读第一句。同桌互读(2)教师点播: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在哪里?试想,每每回忆起这幅画面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3)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刻在脑中。2、第二句教学:(1)刺猹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2)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109、。3、指导背诵本段。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3、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过程与方法:1、有速度地默读课文。2、概括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直入主题出示刺猹的图片。师引述: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 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有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在做什么呢?谁能把这幅画的内容续下去?请全班的同学看图,背诵第一自然段。这幅画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呢?(机智勇敢)二

110、、品读体会1、课文讲了闰土几件事?你对哪一件事情最感兴趣?捕鸟、拾贝、刺猹、观鱼2、 在这四件事中,我们还能了解到闰土的什么特点呢?(1)闰土是个捕鸟高手。46 (3)简略学习“捡贝壳”、“看跳鱼儿”部分:体会闰土的自由自在3、小结:综合闰土给“我”讲的这四件事,我们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重点理解:“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 闰土在海边时, 他们都和我一样,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师:“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他们”指谁?“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么?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4、小结:由于环境的不同

111、,闰土和文中的“我”对生活有不同的理解。作者鲁迅是如此的向往闰土的生活,那闰土和作者相比,谁的生活有意思呢?同学们! 如果要你选择, 你是向往闰土的生活还是课文中 “我”的生活?请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也可以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以及鲁迅的作品来谈。6、展开想象,训练口语。A、过渡: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正月过去了, 闰土必须回家了。 当时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象一下“我”和闰土分别时会说些什么?B、谁能结合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再说一说。C、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D、课文最后说他们从此没有再见面,其实三十年后,他们俩又见面了,

112、不过三十年后的闰土改变太大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变的呢?有兴趣知道的同学,请去找鲁迅的小说故乡来读读吧!板书设计: 17 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雪地捕鸟聪明头戴小毡帽年少天真夏日拾贝能干颈套银项圈健康活泼月夜刺猹勇敢潮讯看鱼见多识广课后反思: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知识与技能 : 1、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2、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4、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 朗读、小组合作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

113、想得47 多的崇高品质。教学准备: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 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教学重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教学相关资源:相关课件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2、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2、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字典弄清楚。2、再浏览一遍,说说课文

114、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段?你怎么知道的?3、同桌讨论。总结归纳段意4、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段加个小标题吗?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5、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段落放声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想想如何加小标题。6、生分小组讨论研究。7、教师小结。(板书: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三、 再次默读课文, 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板书设计: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谈水浒传谈碰壁 救助

115、车夫关心女佣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3、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48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 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教学重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教学相关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出示中心句,齐读两遍。二、学习二、四、五段1、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2、小组交流。谈水浒传部分师:从这些

116、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师:我之所以会“张冠李戴”,将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身上,是因为我生:“囫囵吞枣” 。如果是其他的长辈见 “我”这样读书会怎样说?而伯父却生:摸着胡子, (带着感情读)师:你能听懂伯父的话吗?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因此,听了这句话,“我”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指名再读这件事, 仔细体会鲁迅先生关心子女,善于启发教育孩子,连批评孩子时都替孩子想得多。伯父不仅仅是宛转地批评了我,而且还送给了我两本书表和小约翰,伯父这么一个大文学家,居然还仍抽出时间翻译儿童读物给孩子们看,这不也表明他为孩子们想得多吗?(二)学习“救助车夫”(出示投影片)用自己

117、的语言说说图上的内容。师:谁能说说你课外收集到的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鲁迅先生是什么身份?想想资料上的内容,再看看图中的鲁迅先生,你有什么感受?师:是啊,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为别人想得多啊!伯父在救护资助车夫以后并没有轻松, 反而变得那么严肃, 他在想些什么呢? (鲁迅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 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 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三)学习“关心女佣”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从阿三的话中我们分明触摸到了先生那颗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心啊!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

118、的句子。2、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3、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教学准备: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 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49 教学重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教学相关资源: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二、学习“谈碰壁”这个故事。1、你听说过或遇到过鼻子被墙壁碰扁的事情吗?2、师: 那么, 伯父说的“四周围黑洞洞的 , 还不容易碰壁吗?” 究竟含着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屏幕上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中国各处是壁 , 然而无形 , 像“

119、鬼打墙”一般 , 使你随时能“碰”。3、联系鲁迅那个时代的情况 , 读读这段话 , 想一想、议议 :“四周围黑洞洞的”指什么?“碰壁”又指什么?4、师: 同学们想一想 , 谈“碰壁”与表现伯父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也有联系吗?生活在旧中国最黑暗时代的鲁迅先生正因为为劳苦大众想得多, 所以他才会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 横眉冷对千夫指 , 不怕“碰壁”, 英勇抗争 ,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三、学习第一段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 所以他也得到了人们的爱戴, (板书:爱戴)在先生去世以后,才会有那么多人来吊唁他。直到今天,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仍留在人们的记

120、忆中,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1自读阅读链接部分。2(大屏出示有的人)齐声朗诵。板书设计: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别人想的多爱戴为自己想的少课后反思:19* 一面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50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

121、面的全过程。先写“我”与鲁迅一面之交的背景。再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我”买书缺钱造成的窘况。重点写“我”与鲁迅的会面。第二部分:写一面之交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跳读课文,勾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认真读一读,看能收获到什么。3、学生读书,划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体会。三、指导学生朗读三处外貌描写。(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122、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3)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 隶体“一”字似的胡须; 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4、这三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出示鲁迅的照片,自己观察,对照课文的描写,对作者的描写作出评论。5、引导思考:文中这三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6、在写人物方面,你收获到了什么?7、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1)默读讨论:“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的、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起头?(3)真情朗读。(4)真情朗读,升华感情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识。板书设计: 19 一面大病新愈叫人担心竹枝似的手指脸瘦刚强坚毅手多瘦头发一寸多长竖着胡须像隶体“一”卖给你,两本,一块钱鼓励影响关心进步青年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