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论十一古书的句读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71260334 上传时间:2024-08-09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论十一古书的句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通论十一古书的句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通论十一古书的句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通论十一古书的句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通论十一古书的句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论十一古书的句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论十一古书的句读(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論十一:古書的句讀1 一 古代的句讀 二 古書句讀標點的基本方法 三 古書句讀標點的常見錯誤2一 古代的句讀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哀公問於孔子曰:吾問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無他異而獨通於聲,堯曰:夔一而足矣。使爲樂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3禮記檀弓上: 孔子少孤,不知其墓,殯於五父之衢。人之見之者,皆以爲葬也。其慎也,蓋殯也。問於郰曼父之母,然後得合葬於防。 鄭玄注:“孔子之父郰叔梁紇與顏氏之女徵在,野合而生孔子。徵在恥焉,不告。” 孔子少孤,不知其墓殯於五父之衢。人之見之者,皆以爲葬也。其慎也,蓋殯也。問於郰曼父之母,然後得合葬於防。4禮記學記: “比年入學

2、,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 鄭玄注:“離經,斷句絕也。”韓愈師說: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5何休公羊傳序: “講誦師言,至於百萬。猶有不解,時加讓嘲辭。援引他經,失其句讀,以無爲有,甚可閔笑者,而不可勝計也。是以治古學貴文章者謂之俗儒。”後漢書班昭傳: “漢書始出,多未能讀者;馬融伏於閣下,從昭受讀。”高誘淮南子敘目: “自誘之少,從故侍中、同縣盧君,受其句讀,誦舉大義。”6楊樹達古書句讀釋例: “句讀人多視以爲淺近,故清儒刻書恒不施句讀。惟高郵王氏自刻之書,如廣雅疏證經傳釋詞等,

3、皆自加句讀。” 資暇集卷上引稷下諺: “學識何如觀點書。”7魯迅花邊文學點句的難: 前清時代,一個塾師能夠不查他的秘本,空手點完了“四書”,在鄉下就要算一位大學者,這似乎有些可笑,但是很有道理的。常買舊書的人,有時會遇到一部書,開首加過句讀,夾些破句,中途卻停了筆:他點不下去了。標點古書,印了出來,是起於“文學革命”時候的;用標點古文來試驗學生,我記得好像是同時開始於北京大學,這真是惡作劇,使“莘莘學子”鬧出許多笑話來。這時候,只好一任那些反對白話,或並不反對白話而兼長古文的學者們講風涼話。8 然而,學者們也要“技癢”的,有時就自己出手。一出手,可就有些糟了,有幾句點不斷,還有可原,但竟連極平

4、常的句子也點了破句。破句,不就是看不懂的分明的標記麼? 標點古文真是一種試金石,只消幾點幾圈,就把真顏色顯出來了。 但這事還是不要多談好,再談下去,我怕不久會有更高的議論,說標點是“隨波逐流”的玩意,有損“性靈”,應該排斥的。9(一)古書注解中的句讀(一)古書注解中的句讀1.1.明注法明注法 明注,即明確指出該斷句之處。 明注的用語有:“句”“絕句”“某字屬(從)上讀(句)”“某字向下讀”“斷某爲句”等。 10左傳昭公三年: “齊侯使晏嬰請繼室於晉既成昏,晏子受禮,叔向從之宴,相與語。叔向曰:齊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知。齊其爲陳氏矣。” 陸德明釋文:“吾弗知,絕句絕句。” 杜預注:“不

5、知其他,唯知齊將爲陳氏。”11禮記曾子問: “昔者,史佚有子而死,下殤也。墓遠,召公謂之曰:何不以棺斂於宮中。史佚曰:吾敢乎哉。召公言於周公。周公曰:豈,不可。史佚行之。下殤用棺衣棺,自史佚始也。” 陸德明釋文:“周公曰豈,絕句絕句。” 鄭玄注:“周公曰:是豈,於禮不可。” 【說文歺()部:“殤,不成人也。人年十九至十六死,爲長殤;十五至十二死,爲中殤;十一至八歲死,爲下殤。 ”】12左傳成公十年: “公(晉景公)疾病,求醫於秦。秦伯使醫緩爲之。未至,公夢疾爲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 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陸德明釋文:“懼傷我,絕句絕句。焉,徐於虔反,一讀如字,屬上

6、句屬上句;逃之,絕句絕句。”13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齊侯(莊公)歸,遇杞梁之妻於郊,使吊之。辭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於罪,猶有先人之敝廬在下,妾不得與郊吊。齊侯吊諸其室。” 孔穎達疏:“服虔以下從上讀從上讀,言敝廬在下。禮記無下,知下猶賤,謙言賤妾也。” 杜預注:“下猶賤也。”14左傳莊公十二年: “(宋人)亦請南宮萬於陳,以賂。陳人使婦人飲之酒,而以犀革裹之。比及宋,手足皆見,宋人皆醢之。” 孔穎達疏:“斷以賂爲句爲句,言用賂請於陳也。”15禮記檀弓上: “孔子之喪,有自燕來觀者舍於子夏氏。子夏曰:聖人之葬人與?人之葬聖人也。子何觀焉?” 孔穎達疏引王肅云:“聖人葬人與屬上屬上句句。

7、以言若聖人葬人與,則人庶有異聞,得來觀者。若人之葬聖人,與凡人何異,而子何觀之?” 鄭玄注:“與,及也。”16禮記檀弓下: “歲旱,穆公召縣子而問然,曰:天久不雨,吾欲暴尫而奚若?曰:天久不雨而暴人之疾子,虐,母乃不可與!” 陸德明釋文:“暴人之疾子,一讀以子字向下向下。”17周禮天官宮正: “春秋以木鐸修火禁。凡邦之事蹕,宫中、庙中则执烛。” 鄭玄注:“鄭司農讀火絕絕之,云禁凡邦之事蹕。” 賈公彥疏:“先鄭讀火絕之,則火字向上爲向上爲句也句也。其禁自與凡邦之事蹕共爲一句。宮正既不掌蹕事,若如先鄭所讀,則似宮正爲王蹕,非也。” 【周禮天官閽人:“大祭祀、喪紀之事,設門燎,蹕宮門廟門。”鄭玄注:

8、“蹕,止行者。”】18左傳僖公二十五年: “昔趙衰以壺飧從徑,餒而弗食。” 陸德明釋文:“一讀以壺飧從絕句絕句,讀徑爲經,連下爲句連下爲句。”192.2.暗示法暗示法 通過講解詞義句意暗示句讀起止的方法叫暗示法。 分析句讀體現對詞義句意的理解,講解詞義句意暗含對句讀的分析。20左傳莊公三十二年: “初,公築臺臨党氏,見孟任,從之。閟,而以夫人言。許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雩,講于梁氏,女公子觀之。圉人犖自牆外與之戲。子般怒,使鞭之。公曰:不如殺之,是不可鞭。犖有力焉,能投蓋于稷門。” 杜預注:“許以爲夫人。” 顧炎武左傳杜解補證:“此當以夫人言爲句,公許以立之爲夫人也。許之,孟任許公也。”21

9、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曹共公聞其駢脅,欲觀其裸。浴,薄而觀之。僖負羈之妻曰:吾觀晉公子之從者,皆足以相國。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國。反其國,必得志于諸侯。得志于諸侯而誅無禮,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貳焉?乃饋盤飧,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 陸德明釋文:“曹共公聞其駢脅絕句,欲觀絕句。一讀至裸字絕句。” 杜預注:“若遂以爲傅相” “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國” “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國”22漢書汲黯傳: “召拜黯爲淮陽太守。黯曰:臣常有狗馬之心,今病,力不能任郡事。” 顏師古注:“力,甚也。” 史記汲黯列傳:“臣常有狗馬病,力不能任郡事。”23漢書外戚平帝王后傳: “明年春,遣大司徒宮、大司空豐、左將軍建、右將軍

10、甄邯、光祿大夫歆奉乘輿法駕,迎皇后於安漢公第。宮、豐、歆授皇后璽紱。” 顏師古注:“本是莽第,以皇后在是,因呼曰宮。”24資治通鑒漢紀二十九: “周有泉府之官,收不售,與欲得。” 胡三省注:“顏師古曰:言賣不售,官收取之;無而欲得者,官出與之。” 周有泉府之官,收不售與欲得。 周有泉府之官,收不售,與欲得。25(二)古代的斷句符號(二)古代的斷句符號說文丶部:“丶,有所絕止,丶而識之也。 ”說文亅部:“亅,鉤逆者謂之亅。象形。”說文亅部:“ ,鉤識也。”褚少孫補史記滑稽列傳:“東方朔上書,凡用三千奏牘。人主從上方讀之,止,輒乙其處。二月乃盡。”段玉裁注:“此非甲乙字,乃正 字也。今人讀書有所鉤

11、勒即此。”26南宋毛晃增修互注禮部韻略: “今秘省校書式:凡句絕,則點於字之旁;讀分,則微點於字之中間。”南宋岳珂刊正九經三傳沿革例: “監、蜀諸本皆無句讀。惟建本始仿館閣校書式從旁加圈點,開卷瞭然,於學者爲便。然亦但句讀經文而已。惟蜀中字本與興國本并點注文,益爲周盡。”宋史何基傳: “凡所讀書,無不加標點。義顯意明,有不待論說而自見者。”27 現代標點符號的流變現代標點符號的流變清末同文館英文班學員張德彝隨退役駐華公使浦安臣帶領的“中國使團”出訪歐美,於18681869年間,完成再述奇(今名歐美環遊記): “二十日壬戌 陰晴不定。按,泰西各國書籍,其句讀勾勒,講解甚煩。如某句意已足,則記.;

12、意未足,則記,;意雖不足,而義與上句黏合,則記;又意未足,另補一句,則記:;語之詫異歎賞者,則記!;問語則記?;引證典據,於句之前後記“”;另加注解,於句之前後記();又于兩段相連之處,則加一橫如。”28嚴復英文漢詁(1904年) 書中使用了逗號、句號、分號、冒號、單引號、雙引號、括弧、破折號8種西式標點,是漢文中首次植入西標。291915年8月,胡適應科學雜誌之約,作論句讀及文字符號一文,“凡三晝夜始成,約一萬字”,全面闡述了他對句讀及文字符號的理論思考,並進行符號的實際創制。1918年胡適出版中國哲學史大綱時,使用了經過增刪改易的標點符號。 “太炎先生指謬 胡適敬贈”301919年,馬裕藻

13、、朱希祖、錢玄同、劉復、周作人、胡適等聯名提出請頒行新式標點符號議案在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一次大會上決議,1920年由教育部正式頒佈實行。 (共計12種:句號、點好、分號、冒號、問號、驚歎號、引號、破折號、夾注號、刪節號、私名號、書名號。)31二二 古書句讀標點的基本方法古書句讀標點的基本方法 通讀理解通讀理解 借助虛詞借助虛詞 留心句式留心句式 利用韻律利用韻律32(一)通讀理解(一)通讀理解新书退让: 梁大夫宋就者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劬力而数灌其瓜美楚寙而希灌其瓜恶楚令固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恶梁瓜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

14、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曰恶是何言也是构怨召祸之道也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诲莫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令勿知也于是梁亭乃每夜往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皆已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也楚令闻之大悦具以闻楚王闻之惄然丑以志自惛也告吏曰微搔瓜得无他罪乎说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驩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乎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33新书退让: 梁大夫宋就者,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劬力而数灌,其瓜美。楚寙而希灌,其瓜恶。楚令固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恶梁瓜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

15、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曰:“恶!是何言也!是构怨召祸之道也。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诲莫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令勿知也。”于是梁亭乃每夜往,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皆已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也。楚令闻之大悦,具以闻。楚王闻之,惄然丑以志自惛也,告吏曰:“微搔瓜,得无他罪乎?”说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驩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乎。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34(二)借助虛詞(二)借助虛詞1.1.句首語氣詞句首語氣詞 夫(且夫、

16、若夫、今夫、故夫)、蓋、唯(維、惟)2.2.句首時間詞句首時間詞 今夫、昔者、今、俄而、曩、久之、既已3.3.句首謙、敬稱句首謙、敬稱 臣、僕、妾 子、君、公、先生、夫子、足下、閣下354.4.句末語氣詞句末語氣詞 也、矣、耳、乎、耶、與(歟)、哉、兮、焉、而已 36明萬曆年間科考曾出題:“不能死,又相之” 論語憲問:“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爲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37 考生中有一人自認文章好而落第。領回考卷一看,原來有一段對偶被一位房考官點斷了句子。這人見“也”字

17、就點斷爲一句,成爲“既爲糾也,臣則宜爲糾也。死既不爲糾也,死亦不宜爲桓也。相”在上面批了“費解”二字,只說難懂,還沒說不通。其實這兩股“起比”應當讀作:“既爲糾也臣,則宜爲糾也死。既不爲糾也死,亦不宜爲桓也相。” “也”字當作襯字,不在句末,論語裏就有“柴也愚”“回也不愚”等等。 參見金克木八股新論38 句尾用“故”字例大戴禮記曾子制言篇: “今之所謂行者,犯其上,危其下,衡道而彊立之,天下無道。故故若天下有道,則有司之所求也。” 王引之:“故字當屬上讀,言犯上危下之人,所以幸而免者,天下無道故也。若天下有道,則有司誅之矣。”39禮記禮運: “用民必順,故無水旱昆蟲之災,民無凶饑妖孽之疾,故天

18、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寶,人不愛其情。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郊棷(通“藪”),龜龍在宮沼,其餘鳥獸之卵胎,皆可俯而窺也。則是無故,先王能修禮以達義,體信以達順,故故此順之實也。”40(三)留心句式(三)留心句式固定句式: 者也 爲所、見於、見、於、 如何、若何、奈何、何以爲、何之有、 無乃乎?不亦乎?得無乎?41孟子離婁上: 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42韓愈原毀 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

19、人也輕以約重以周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爲善聞古之人有舜者其爲人也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爲善聞古之人有舜者其爲人也仁義人也求其所以爲舜者責於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仁義人也求其所以爲舜者責於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聞古之人有周公者其爲人也多才與藝人也求其所者聞古之人有周公者其爲人也多才與藝人也求其所以爲周公者責於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以爲周公者責於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聖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聖人也後世無及焉

20、周公大聖人也後世無及焉是人也乃人也後世無及焉周公大聖人也後世無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責於身者重以周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責於身者重以周乎其於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爲良人矣能善是是乎其於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爲良人矣能善是是足爲藝人矣取其一不責其二即其新不究其舊恐恐然足爲藝人矣取其一不責其二即其新不究其舊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爲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藝易能也其惟懼其人之不得爲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藝易能也其於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於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於人者輕以約乎待於人者輕以約乎 43 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

21、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爲善。聞古之人有舜者,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爲善。聞古之人有舜者,其爲人也,仁義人也。求其所以爲舜者,責於己曰:其爲人也,仁義人也。求其所以爲舜者,責於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聞古之人有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聞古之人有周公者,其爲人也,多才與藝人也。求其所以爲周公周公者,其爲人也,多才與藝人也。求其所以爲周公者,責於己曰:者,責於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

22、不能是!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聖人也,後世無及焉;周公,大聖人周公者。舜,大聖人也,後世無及焉;周公,大聖人也,後世無及焉。是人也,乃曰:也,後世無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責於身者重以周乎!其於人是不亦責於身者重以周乎!其於人也,曰: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爲良人矣;能善是,彼人也,能有是,是足爲良人矣;能善是,是足爲藝人矣。是足爲藝人矣。”取其一,不責其二,即其新,不究取其一,不責其二,即其新,不究其舊,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爲善之利。一善,易修其舊,恐恐然

23、惟懼其人之不得爲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藝,易能也;其於人也,乃曰:也,一藝,易能也;其於人也,乃曰:“能有是,是能有是,是亦足矣!亦足矣!”曰:曰:“能善是,是亦足矣。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於人不亦待於人者輕以約乎!者輕以約乎! 44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

24、其心欲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爲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45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

25、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誠,

26、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其本亂而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46某人讀大學,不識句讀,曰:“知之而後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得)。”讀至此,忽訝曰:“此處何奪一得字?” 又一人讀之,曰:“知之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乃哂道:“此衍一得字耳。”或讀

27、禮記禮運:“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句,斷句爲“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參見蔣寅金陵生小言卷五47(四)利用韻律(四)利用韻律杜甫登樓: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爲梁甫吟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爲梁甫吟。48杜甫贈衛八處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訪舊半爲鬼驚呼熱中腸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問答未及已兒女羅酒漿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主稱會面難一舉

28、累十觴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訪舊半爲鬼,驚呼熱中腸。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未及已,兒女羅酒漿。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49三三 古書句讀標點的常見錯誤古書句讀標點的常見錯誤(一)(一)意義不明意義不明 1.1.不明詞義,不通文理不明詞義,不通文理賈誼過秦論: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鍉,鑄鑄以爲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資治通鑒卷六十一: “洪於大義,不得不死;念諸君無

29、事無事空與此禍,可先城未敗,將妻子出。” 50左傳宣公二年: “使盡之,而爲之簞食與與肉:置諸橐以與之。” 論衡問孔: “世儒學者,好信師而是古,以爲賢聖所言皆無非非,專精講習,不知難問。” 曹植與楊德祖書: “今往往僕少小少小所著辭賦一通相與相與。夫街談巷說,必有可采” 51李漢韓昌黎集序: “時人始而驚,中而笑且排,先生益堅先生益堅,終而翕然隨以定。” 論衡逢遇: “或時賢而輔惡;或以大才從於小才;或俱大才,道有清濁道有清濁;或無道德,而以技合;或無技能,而以色幸。” 左傳成公二年: “綦毋張喪車,從韓厥曰:請寓乘。從從左右左右,皆肘之,使立於後。” 522.2.缺乏古代文化知識,不知出典

30、缺乏古代文化知識,不知出典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七: “史記天官書云:牽牛爲犧牲,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將;左右,左河鼓:大星,上將;左右,左右將。右將。” 史記張守節正義:“河鼓三星,在牽牛北,主軍鼓。蓋天子三將軍:中央大星,大將軍;其南左星,左將軍;其北右星,右將軍。所以備關梁而拒難也。”53史記秦始皇本紀: “彗星復見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史記紀日用干支,數字和“日”連用大多表多少天,而不是說某月某日。 用數字紀日,大概起自東漢,但史書和其他正式的文件中,一般仍用干支紀日。54聽雨叢談卷五京城建置里數: “泰山聳左爲龍,華山聳右爲虎,嵩爲前案,淮南諸山爲第二重案。” 東嶽泰山左龍

31、 西嶽華山右虎 中嶽嵩山前案55歷代職官表卷二十三引山堂考索: “凡他宮入院,未除學士,謂之直院直院。學士俱闕,他官暫行文書,謂之權直權直。” 袁枚黄生借書說: “故有所覽,輒省記省記。通籍後通籍後,俸去書來,落落大滿。”論衡變虛: “傳書傳書曰:是夕也,火星果徙三舍。是夕也,火星果徙三舍。如子韋之言則必得景公祐矣。” 56(二)(二)語法不明語法不明 論語鄉黨: “厩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不問馬。” 論衡非韓: “夫拜謁拜謁,禮義之效,非益身之實也。”論衡談天: “且夫天者,氣邪?體也體也?”57禮記樂記: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於中,故形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

32、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 論衡異虛: “夫王者有過,異見於國。不改不改,災見草木;不改不改,災見於五穀;不改不改,災至身。”58孟子梁惠王上:“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若無罪而就死地。”陶淵明桃花源記: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爲具言所聞所聞,皆歎惋。”59論衡禍虛篇: “虞舜爲父弟所害,幾死再三,有遇唐堯,堯禪舜,立爲帝。嘗見害,未有非;立爲帝,未有是未有是。前時未到,後則命時至也。” 60(三)(三)音韻不明音韻不明 左傳哀公十七年: “衛侯貞卜,其繇曰:如魚窺尾,衡流而方羊羊,裔焉大國,滅之將亡亡。闔門塞竇竇,乃自

33、後踰踰。”論衡自紀: “養氣自守守,適食則酒酒。閉明塞聰,愛精自保保。適輔服藥引導導,庶冀性命可延,斯須不老老。既晚無還,垂書示後後。 ”61漢書高王傳: “趙王餓,乃歌曰:諸呂用事兮,劉氏微微;迫協王侯兮,強授我妃妃。我妃既妒兮,誣我以惡惡;讒女亂國兮,上曾不寤寤。我無忠臣兮,何故棄國國?自快中野兮,蒼天與直直。吁嗟不可悔兮,寧早自賊賊。 ” 62葉聖陶、朱自清精讀指導舉隅前言: “現在的書籍報刊都分段落,加標點,從著者方面說,在表達的明確上很有幫助;從讀者方面說,閱讀起來可以便捷不少。可是,練習精讀,這樣的本子反而把學者的注意力減輕了。既已分了段落,加了標點,就隨便看下去,不再問為什麼要這

34、樣分,這樣點,這是人之常情。在這種常情裏,恰恰錯過了很重要的練習機會。若要不放過這個機會,惟有令學生用一種只有文字的本子去預習,在怎樣分段、怎樣標點上用一番心思。預習的成績當然不免有錯誤,然而不足為病。除了錯誤以外,凡是不錯誤的地方都是細心咬嚼過來的,這將是終身的受用。” 63參考閱讀參考閱讀楊樹達古書句讀釋例,中華書局2003年版。呂思勉章句論,文字學四種,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袁暉、管錫華、岳方遂漢語標點符號流變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管錫華中國古代標點符號發展史,巴蜀書社2002年版。64新书退让: 梁大夫宋就者,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

35、亭劬力而数灌,其瓜美。楚寙而希灌,其瓜恶。楚令固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恶梁瓜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曰:“恶!是何言也!是构怨召祸之道也。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诲莫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令勿知也。”于是梁亭乃每夜往,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皆已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也。楚令闻之大悦,具以闻。楚王闻之,惄然丑以志自惛也,告吏曰:“微搔瓜,得无他罪乎?”说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驩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

36、报怨以德。”此之谓乎。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65韩诗外传卷九:韩诗外传卷九: 楚有善相人者所言无遗策闻于国中庄楚有善相人者所言无遗策闻于国中庄王召见而问焉对曰臣非能相人也能相人之王召见而问焉对曰臣非能相人也能相人之友者也观布衣者其友皆孝弟笃谨畏令如此友者也观布衣者其友皆孝弟笃谨畏令如此者家必日益而身日安此所谓吉人者也观事者家必日益而身日安此所谓吉人者也观事君者其友皆诚信有行好善如此者措事日益君者其友皆诚信有行好善如此者措事日益官职日进此所谓吉臣者也观人主也朝臣多官职日进此所谓吉臣者也观人主也朝臣多贤左右多忠主有失皆敢交争正谏如此者国贤左右多忠主有失皆敢交争正谏如此者国日安主日尊名声日显此所谓吉

37、主者也臣非日安主日尊名声日显此所谓吉主者也臣非能相人也能观人之友者也王曰善其所以任能相人也能观人之友者也王曰善其所以任贤使能而霸天下者殆遇之于是也贤使能而霸天下者殆遇之于是也66韩诗外传卷九:韩诗外传卷九: 楚有善相人者,所言无遗策,闻于国中。楚有善相人者,所言无遗策,闻于国中。庄王召见而问焉。对曰:庄王召见而问焉。对曰:“臣非能相人也,能臣非能相人也,能相人之友者也。观布衣者,其友皆孝弟,笃谨相人之友者也。观布衣者,其友皆孝弟,笃谨畏令,如此者家必日益,而身日安,此所谓吉畏令,如此者家必日益,而身日安,此所谓吉人者也。观事君者,其友皆诚信,有行好善,人者也。观事君者,其友皆诚信,有行好善,如此者措事日益,官职日进,此所谓吉臣者也。如此者措事日益,官职日进,此所谓吉臣者也。观人主也,朝臣多贤,左右多忠,主有失,皆观人主也,朝臣多贤,左右多忠,主有失,皆敢交争正谏,如此者国日安,主日尊,名声日敢交争正谏,如此者国日安,主日尊,名声日显,此所谓吉主者也。臣非能相人也,能观人显,此所谓吉主者也。臣非能相人也,能观人之友者也。之友者也。”王曰:王曰:“善!善!”其所以任贤使能其所以任贤使能而霸天下者,殆遇之于是也。而霸天下者,殆遇之于是也。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