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71199448 上传时间:2024-08-09 格式:PPT 页数:168 大小:4.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8页
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8页
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8页
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8页
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1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大危险源基础和应急预案概述1第一部分、重大危险源基础第一部分、重大危险源基础第一部分、重大危险源基础第一部分、重大危险源基础1.1.1.1.重大危险源控制产生的背景重大危险源控制产生的背景重大危险源控制产生的背景重大危险源控制产生的背景2.2.2.2.重大危险源相关概念和定义重大危险源相关概念和定义重大危险源相关概念和定义重大危险源相关概念和定义3.3.3.3.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与发展概况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与发展概况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与发展概况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与发展概况4.4.4.4.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辨识5.5.5.5.重大危险源申报重大

2、危险源申报重大危险源申报重大危险源申报6.6.6.6.重大危险源评价与分级重大危险源评价与分级重大危险源评价与分级重大危险源评价与分级7.7.7.7.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与监控系统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与监控系统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与监控系统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与监控系统2一、一、重大危险源控制产生的背景重大危险源控制产生的背景重大危险源控制产生的背景重大危险源控制产生的背景 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丰富了人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现代化大生产隐藏着众多的潜在类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现代化大生产隐藏着众多的潜在危险。如危险。如 1976 1976

3、意大利塞维索工厂环己烷泄漏事故意大利塞维索工厂环己烷泄漏事故 1984 1984 墨西哥城石油液化气爆炸事故墨西哥城石油液化气爆炸事故 1984 1984 印度博帕尔市郊农药厂甲基异氰酸盐泄漏恶性印度博帕尔市郊农药厂甲基异氰酸盐泄漏恶性中毒事故中毒事故 1997 1997 北京东方化工厂爆炸事故北京东方化工厂爆炸事故 20042004重庆市辖区江北区天原化工厂储槽罐爆炸重庆市辖区江北区天原化工厂储槽罐爆炸 2005 2005 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 3 19761976年意大利塞维索工厂环己烷泄漏事故,造成年意大利塞维索工厂环己烷泄漏事故,造成3030人伤亡,

4、迫使人伤亡,迫使2222万人紧急疏散;万人紧急疏散; 19841984年墨西哥城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使年墨西哥城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使650650人丧生、人丧生、数千人受伤;数千人受伤; 19841984年印度博帕尔市郊农药厂发生甲年印度博帕尔市郊农药厂发生甲基异氰酸盐泄漏的恶性中毒事故,有基异氰酸盐泄漏的恶性中毒事故,有25002500多人中毒死亡,多人中毒死亡,2020余万人中毒受伤且其中大多数人双目失明致残,余万人中毒受伤且其中大多数人双目失明致残,6767万万人受到残留毒气的影响;人受到残留毒气的影响; 19971997年年6 6月月2727日北京东方化工厂爆炸事故造成日北京东方化工厂

5、爆炸事故造成8 8人死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亡,直接经济损失l l亿多元;亿多元; 20042004年年4 4月月1 61 6日重庆市辖区江北区天原化工厂氯氢日重庆市辖区江北区天原化工厂氯氢分厂分厂8 8个液氯储槽罐中,个液氯储槽罐中,5 5个发生爆炸,致使两边建筑物个发生爆炸,致使两边建筑物发生部分倒塌,造成发生部分倒塌,造成9 9人死亡,人死亡,3 3人受伤,附近约人受伤,附近约1515万市万市民被迫紧急疏散。民被迫紧急疏散。 2005年年11月月3日日 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造成炸,造成6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多万元。

6、多万元。4 共同特征共同特征:它们是失控的偶然事件,会造成工厂内外:它们是失控的偶然事件,会造成工厂内外大批人员伤亡,或是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或环境损害,或大批人员伤亡,或是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或环境损害,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发生事故的根源是设施或系统中储存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发生事故的根源是设施或系统中储存或使用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事实表明:造成重大工业事使用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事实表明:造成重大工业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既与化学品的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既与化学品的固有性质固有性质有关,又与有关,又与设施中实际存在的设施中实际存在的危险品数量危险品数量有关。有关。 为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的发生,降

7、低事故造成的损失,为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必须建立有效的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必须建立有效的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5 二、重大危险源相关概念和定义二、重大危险源相关概念和定义(1 1)事故)事故 事故是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后果的、事故是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后果的、违背人们意愿的意外事件。对于没有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违背人们意愿的意外事件。对于没有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后果的意外事件,可称为险肇事故(或未遂失、环境破坏等后果的意外事件,可称为险肇事故(或未遂事件)。事件)。(2 2)危险源)危险源 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是具有可能

8、意外释放的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是具有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和(或)危险有害物质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能量和(或)危险有害物质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存在危险物质或能量是构成危险源的必要和充分条件。主要存在危险物质或能量是构成危险源的必要和充分条件。主要由动能、热能、电能等物理能量构成的危险源,可称为能量由动能、热能、电能等物理能量构成的危险源,可称为能量危险源;主要由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质构成的危险源;主要由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质构成的危险源,可称为物质危险源。从本质上说,危险物质也是能危险源,可称为物质危险源。从本质上说,危险物质也是能量,是化学能量,其导致事故的过

9、程也就是化学能量释放的量,是化学能量,其导致事故的过程也就是化学能量释放的过程。过程。6(3)重大危险源与重大工业事故)重大危险源与重大工业事故 重大危险源的概念自重大危险源的概念自1993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174号公约):重大危险源号公约):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指不论长期或临时地加工、)指不论长期或临时地加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储存数量超过临界量的一种或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储存数量超过临界量的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或多类危险物质的设施(不包括核设施,多种危险物质,或多类危险物质

10、的设施(不包括核设施,军事设施以及设施现场之外的非管道的运输)。军事设施以及设施现场之外的非管道的运输)。 我国我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规定,重大危险源是第九十六条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和设施)。7 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82000)中对重大危险源)中对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

11、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一个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尽管两者颁布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尽管两者颁布的时间先后不一,有一定差别,但实质基本是一致的。的时间先后不一,有一定差别,但实质基本是一致的。 1993年年6月第月第80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故公约将将“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定义为:在重大危害设施内的一项活定义

12、为:在重大危害设施内的一项活动过程中出现意外的、突发性的事故,如严重泄漏,火灾或爆动过程中出现意外的、突发性的事故,如严重泄漏,火灾或爆炸,其中涉及到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并导致对工人、公众或炸,其中涉及到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并导致对工人、公众或环境造成即刻的或延期的严重危险。对环境造成即刻的或延期的严重危险。对重大危害设施重大危害设施定义为:定义为:不论长期或临时地加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储存数量不论长期或临时地加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储存数量超过临界量的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或多类危险物质的设施超过临界量的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或多类危险物质的设施(不不包括核设施,军事设施以及设施现

13、场之外的非管道的运输包括核设施,军事设施以及设施现场之外的非管道的运输)。 8 重大危险源与重大工业事故是密切相关的,重大危险重大危险源与重大工业事故是密切相关的,重大危险源是导致重大工业事故的根源,但导致重大工业事故的设源是导致重大工业事故的根源,但导致重大工业事故的设施不一定是重大危险源。施不一定是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实质上是管理的概念,体现了在事故预防重大危险源实质上是管理的概念,体现了在事故预防中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的思想,是国家或地区对于可中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的思想,是国家或地区对于可能发生重大工业事故的设备、设施、场所采取预先、重点、能发生重大工业事故的设备、设施、场所采

14、取预先、重点、宏观和统一控制的思想。重大危险源主要针对的是物质危宏观和统一控制的思想。重大危险源主要针对的是物质危险源,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质的客观存在。险源,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质的客观存在。重大工业事故是重大危险源转化的结果表现,重大危险源重大工业事故是重大危险源转化的结果表现,重大危险源不一定转化为重大工业事故。不一定转化为重大工业事故。 9重大工业事故有以下特征:重大工业事故有以下特征: 强调的是在工业活动中、在重大危险设施内发生的强调的是在工业活动中、在重大危险设施内发生的事故:事故: 事故类别主要是严重泄漏、火灾、中毒或爆炸;事故类别主要是严重泄漏、火灾、中

15、毒或爆炸; 事故中产生危害的是危险物质;事故中产生危害的是危险物质; 由于是危险物质的严重泄漏、火灾、中毒或爆炸事由于是危险物质的严重泄漏、火灾、中毒或爆炸事故,因而不但对工人,更重要的是对设施周围的公众或环故,因而不但对工人,更重要的是对设施周围的公众或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境造成严重危害。10 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重大危险源危险物质的易燃、危险物质的易燃、危险物质的易燃、危险物质的易燃、易爆、有毒特性易爆、有毒特性易爆、有毒特性易爆、有毒特性危险物质的数量危险物质的数量人员伤亡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财产损失环境损害环境损害(4 4)事故隐患与重大事故隐患)事故隐患与重大事

16、故隐患 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或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或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19951995年我国劳动部发布的年我国劳动部发布的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中,把重大事故隐患定义为: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中,把重大事故隐患定义为: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 根据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根据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可能导致事故损失的程度分为两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可能导致事故损失的程度分为两级,

17、即特别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级,即特别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1 1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指可能造成死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指可能造成死3030上,或直接经上,或直接经济损失济损失1 1亿元以上的事故隐患。亿元以上的事故隐患。 2 2重大事故隐患:指可能造成死亡重大事故隐患:指可能造成死亡1010人以上,或直接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经济损失500050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12 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重大危险源与重大事故隐患和事故的关系重大危险源与重大事故隐患和事故的关系重大危险源与重大事故隐患和事故的关系重大危险源与重大事故隐患和事故的关系(

18、5 5)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有害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一定限值的发备、设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一定限值的发备、设施和场所等。施和场所等。(6 6)安全措施(事故预防措施)安全措施(事故

19、预防措施) 安全措施就是预防事故发生和防止事故扩大的各种技安全措施就是预防事故发生和防止事故扩大的各种技术措施及管理措施。术措施及管理措施。14 (7 7)事故、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安全措施、事故隐)事故、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安全措施、事故隐患之间的关系患之间的关系15 事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能量和(或)危险有害物质的意事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能量和(或)危险有害物质的意外释放,这是构成一起事故的必要和充分条件。而危险源是外释放,这是构成一起事故的必要和充分条件。而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是具有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和(或)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是具有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和(或)危险有害物质的生产装

20、置、设施或场所。要预防事故发生和危险有害物质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要预防事故发生和防止事故扩大,就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全面分析危险源的危防止事故扩大,就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全面分析危险源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而在危险源的装置、设备、设施的设计、制险有害因素,进而在危险源的装置、设备、设施的设计、制造、安装、生产等过程中,针对各种危险有害因素,预先采造、安装、生产等过程中,针对各种危险有害因素,预先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消除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消除危险源发生事故的所有途径。如果控制危险源的安全措施失效或缺少,那么就所有途径。如果控制危险源的安全措施失效或缺少,那

21、么就极易产生事故隐患,从而造成事故的发生。极易产生事故隐患,从而造成事故的发生。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有存在危险源的设施、设备、生产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有存在危险源的设施、设备、生产场所或作业环境时,就可能存在危险有害因素,若没有及时场所或作业环境时,就可能存在危险有害因素,若没有及时采取安全措施或者没能立即消除事故隐患就有可能产生对人采取安全措施或者没能立即消除事故隐患就有可能产生对人身健康及财产损失危险有害因素,或者导致事故的发生。身健康及财产损失危险有害因素,或者导致事故的发生。16三、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与发展概况三、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与发展概况 (1 1)国外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

22、与发展概况)国外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与发展概况 英国是最早系统地研究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的国家。英国是最早系统地研究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的国家。19741974年年6 6月弗利克斯巴勒爆炸事故发生后,英国卫生与安月弗利克斯巴勒爆炸事故发生后,英国卫生与安全委员会设立了重大危险咨询委员会,简称全委员会设立了重大危险咨询委员会,简称ACMHACMH,负责研,负责研究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技术和控制措施。随后,英国究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技术和控制措施。随后,英国卫生与安全监察局(卫生与安全监察局(HSEHSE)专门设立了重大危险管理处。)专门设立了重大危险管理处。ACMHACMH分别于分别于1976

23、1976年、年、19791979年和年和19841984年向英国卫生与安全监年向英国卫生与安全监察局提交了三份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报告。由于察局提交了三份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报告。由于ACMHACMH极富成效的开创性工作,英国政府于极富成效的开创性工作,英国政府于19821982年颁布了年颁布了关于关于报告处理危害物质设施的报告规程报告处理危害物质设施的报告规程,19841984年颁布了年颁布了重重大工业事故控制规程大工业事故控制规程。17 19821982年年6 6月欧盟颁布了月欧盟颁布了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令,简称,简称塞韦索法令塞韦索法令。为实施。为实施

24、塞韦索法令塞韦索法令,英,英国、荷兰、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欧盟成员国都国、荷兰、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欧盟成员国都颁布了有关重大危险源控制规程,要求对工厂的重大危险颁布了有关重大危险源控制规程,要求对工厂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提出相应的事故预防和应急计划措施,源进行辨识、评价,提出相应的事故预防和应急计划措施,并向主管当局提交详细描述重大危险源状况的安全报告。并向主管当局提交详细描述重大危险源状况的安全报告。根据根据塞韦索法令塞韦索法令提出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英国已提出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英国已确定了确定了16501650个重大危险源,其中个重大危险源,其中20O20O

25、个为一级重大危险源。个为一级重大危险源。19851985年德国确定了年德国确定了850850个重大危险源,其中个重大危险源,其中6060为化工设为化工设施、施、2020为炼油设施、为炼油设施、1515为大型易燃气体、易燃液体储为大型易燃气体、易燃液体储存设施,存设施,5 5为其他设施。为其他设施。18 19961996年欧盟颁布了年欧盟颁布了塞韦索法令塞韦索法令,并要求其成员,并要求其成员国从国从19991999年起开始执行。从年起开始执行。从19991999年年2 2月起,月起,塞韦索法令塞韦索法令完全代替了原先的完全代替了原先的塞韦索法令塞韦索法令,新法令是强制性,新法令是强制性条约。条约

26、。塞韦索法令塞韦索法令有两层目标:一是预防包括危险有两层目标:一是预防包括危险物质的重大事故危害;二是减轻事故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后物质的重大事故危害;二是减轻事故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后果。果。塞韦索法令塞韦索法令对法令适用范围、重大危险源相关对法令适用范围、重大危险源相关的用地规划等方面进行了修订。的用地规划等方面进行了修订。 英国于英国于19991999年颁布了年颁布了重大事故危险控制条例重大事故危险控制条例(COMAHCOMAH),它与),它与塞韦索法令塞韦索法令的要求是一致的。此的要求是一致的。此条例根据企业内危险物质的数量列出了两个层次水平。主条例根据企业内危险物质的数量列出了两个层次水平。

27、主管机构由职业安全执行委员会(管机构由职业安全执行委员会(HSEHSE)、英国及威尔士环)、英国及威尔士环保机构和苏格兰环保机构共同组成。企业管理者必须采取保机构和苏格兰环保机构共同组成。企业管理者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预防重大事故和减轻后果对人及环境的影必要的措施,以预防重大事故和减轻后果对人及环境的影响。响。19 19841984年印度博帕尔事故发生后,年印度博帕尔事故发生后,19851985年年6 6月国际劳工月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关于危险物质应用和工业过程中事故预防措施大会通过了关于危险物质应用和工业过程中事故预防措施的决定。的决定。19851985年年1010月国际劳工组织(月国际劳工

28、组织(ILOILO)召开了重大工)召开了重大工业危险源控制方法的三方讨论会。业危险源控制方法的三方讨论会。19881988年年ILOILO出版了重大出版了重大危险源控制手册。危险源控制手册。19911991年年ILOILO出版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实出版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实施细则。施细则。19921992年国际劳工大会第年国际劳工大会第7979届会议对预防重大工业届会议对预防重大工业灾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灾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19931993年通过了年通过了预防重大工业事预防重大工业事故故公约和建议书,该公约和建议书为建立国家重大危险公约和建议书,该公约和建议书为建立国家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奠定了基

29、础。源控制系统奠定了基础。20 在国际劳工组织支持下,印度、印尼、泰国、马来西在国际劳工组织支持下,印度、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等都建立了国家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印度亚和巴基斯坦等都建立了国家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印度在建立了重大危险源控制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已辨识出在建立了重大危险源控制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已辨识出600600多个重大危险源,泰国已辨识出多个重大危险源,泰国已辨识出6060多个重大危险源。多个重大危险源。 19921992年美国政府颁布了年美国政府颁布了高度危险化学品处理过程的高度危险化学品处理过程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标准,该标准定义的处理过程是指涉及一种或标准,该标准定义的

30、处理过程是指涉及一种或一种以上的高危险化学物品的使用、储存、制造、处理、一种以上的高危险化学物品的使用、储存、制造、处理、搬运的任何一种活动,或这些活动的结合。随后,美国环搬运的任何一种活动,或这些活动的结合。随后,美国环境保护署(境保护署(EPAEPA)颁布了)颁布了预防化学品泄漏事故的风险管预防化学品泄漏事故的风险管理程序理程序(RMPRMP)标准,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控制提出了)标准,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控制提出了规定。规定。21 19961996年澳大利亚国家职业安全卫生委员会(年澳大利亚国家职业安全卫生委员会(NOHSCNOHSC)颁布了重大危险源控制国家标准和实施控制规定,并在颁布了重

31、大危险源控制国家标准和实施控制规定,并在20012001年年7 7月月2525日批准公布了重大危险源的第一个年度公告。日批准公布了重大危险源的第一个年度公告。以后每年将定期发布澳大利亚重大危险源控制方面的公告,以后每年将定期发布澳大利亚重大危险源控制方面的公告,内容主要包括:澳大利亚在本年度内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内容主要包括:澳大利亚在本年度内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与管理情况,重大危险源控制实施情况总结;国外重大危与管理情况,重大危险源控制实施情况总结;国外重大危险源控制方面的法律、法规进展及对比;出现的突出问题;险源控制方面的法律、法规进展及对比;出现的突出问题;重大危险源控制有效性分析以及改进计

32、划。重大危险源是重大危险源控制有效性分析以及改进计划。重大危险源是NOHSCNOHSC建议国家强制的七个需优先考虑的类别之一。建议国家强制的七个需优先考虑的类别之一。22(2)国内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概况)国内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概况 我国从我国从20世纪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年代开始重视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分析和评价,并初步在生产实际中加以应用。由原劳动部分析和评价,并初步在生产实际中加以应用。由原劳动部主持完成的主持完成的“八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国家科技攻关课题重大危险源的评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和宏观技术研究价和宏观技术研究,于,于1996年年2月通过了国

33、家科委组织月通过了国家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和验收,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先进水平。该课题的专家鉴定和验收,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先进水平。该课题提出了一套基本适合我国国情、适用于各行业的易燃、易提出了一套基本适合我国国情、适用于各行业的易燃、易爆、有毒、建(构)筑物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和分级方爆、有毒、建(构)筑物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和分级方法及安全监察、管理措施,为我国开展重大危险源的普查、法及安全监察、管理措施,为我国开展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评价、分级监控和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依托评价、分级监控和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依托。23 1997原劳动部在劳动保护专项措施计划中立项,在北原劳动部在劳动保护专项措

34、施计划中立项,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成都、青岛六城市开展了重大危京、上海、天津、深圳、成都、青岛六城市开展了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工作。六城市的普查试点工作于险源普查试点工作。六城市的普查试点工作于1998年年11月月25日通过了原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的验收。建立了包日通过了原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的验收。建立了包含含12000余条记录的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其中北京和青岛余条记录的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其中北京和青岛建立了重大危险源地理信息系统。原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建立了重大危险源地理信息系统。原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现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作为上述项目的技术研究中心(现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作

35、为上述项目的技术指导单位,负责试点工作中具体的技术工作如制订方技术指导单位,负责试点工作中具体的技术工作如制订方案、技术设计、培训、安装及相应的试验、试点期间的跟案、技术设计、培训、安装及相应的试验、试点期间的跟踪观察等,以及有关的修改、完善,直至配合上级有关部踪观察等,以及有关的修改、完善,直至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完成标准、规范的制定工作。门完成标准、规范的制定工作。 在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工作验收会议中,对重大危险在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工作验收会议中,对重大危险源普查技术工作做出了评审意见:源普查技术工作做出了评审意见:24 事事故故调调查查分分析析技技术术中中心心在在“八八五五”国国家家科科技技

36、攻攻关关“易易燃燃、易易爆爆、有有毒毒重重大大危危险险源源辨辨识识评评价价技技术术专专题题成成果果的的基基础础上上,首首次次提提出出了了适适合合我我国国国国情情的的重重大大危危险险源源普普查查、评评价价和和分分级级方方法法,为为重重大大危危险险源源普普查查提提供供了了先先进进的的技技术术手手段段,奠奠定定了了重重大大工工业业事事故故预预防防工工作作的的技技术术基基础础,促促进进了了安安全全生生产产科科学学化化管管理理水水平平的的提提高高;事事故故调调查查分分析析技技术术中中心心按按项项目目要要求求完完成成了了重重大大危危险险源源技技术术工工作作,制制定定的的普普查查技技术术方方案案经经北北京京

37、、上上海海、天天津津、成成都都、青青岛岛和和深深圳圳等等试试点点城城市市的的应应用用表表明明:科科学学合合理理,可可操操作作性性强强,适适用用企企业业和和政政府府部部门门的的安安全全生生产产管管理理实实际际。事事故故调调查查分分析析技技术术中中心心在在试试点点工工作作中中指指导导各各试试点点城城市市完完成成了了技技术术培培训训、跟跟踪踪观观察察和和危危险险源源管管理理等等技技术术工工作作,提提出出的的重重大大危危险险源源快快速速评评价价及及分分级级方方法法基基本本满满足足普普查查要求,经六个试点城市的普查实践,效果较好。要求,经六个试点城市的普查实践,效果较好。25 继上述继上述6城市实施重大

38、危险源普查之后,重庆市、泰城市实施重大危险源普查之后,重庆市、泰安市以及南京化学工业集团公司等地方政府和企业也开展安市以及南京化学工业集团公司等地方政府和企业也开展了重大危险源普查和监控管理工作。了重大危险源普查和监控管理工作。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我国在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我国在2000年颁布了国家标准年颁布了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8-2000),作为重大危险),作为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国务院令源辨识的依据。国务院令344号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例第十条规定:第十条规定:“已建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已建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

39、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不符合前款规定的,由所在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不符合前款规定的,由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监督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顿;需要转产、停工作的部门监督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顿;需要转产、停产、搬迁、关闭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产、搬迁、关闭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第二第二条规定:条规定:“储存单位应当将储存剧毒化学品以及构成重大储存单位应当将储存剧毒化学品以及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当

40、地公安部门和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况,报当地公安部门和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26工作的部门备案。工作的部门备案。”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评估、监控,并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2004年年1月月9日)日)要求要求“搞好重大危险源

41、的普查登记,加强国家、省(区、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加强国家、省(区、市)、市(地)、县(市)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建市)、市(地)、县(市)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生产安全预警机制立应急救援预案和生产安全预警机制”。国家从法律、法。国家从法律、法规上已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提出了明确要求。规上已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提出了明确要求。 根据根据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为全面掌握重大危的有关规定,为全面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状况及其分布,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险源的数量、状况及其分布,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理,有效防

42、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2003年年11月以来,月以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在27 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重庆、广西、甘肃开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重庆、广西、甘肃开展了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试点工作。展了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试点工作。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下发后,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下发后,各地认真贯彻落实,陆续开展了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和监控工作。为加强管理,陆续开展了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和监控工作。为加强管理,统一标准,规范运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统一标

43、准,规范运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提出了矿安全监察局)提出了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作的指导意见,并拟出台,并拟出台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规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定。28四、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四、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防止重大工业事故发生的第一步,是辨识或确认高危防止重大工业事故发生的第一步,是辨识或确认高危险性的工业设施(危险源)。由政府主管部门和权威机构险性的工业设施(危险源)。由政府主管部门和权威机构在物质毒性、燃烧、爆炸特性基础上,制定出危险物质及在物质毒性、燃烧、爆炸特性基础上,制定出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通过危险物

44、质及其临界量标准,可以确定其临界量标准。通过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可以确定哪些是可能发生事故的潜在危险源。哪些是可能发生事故的潜在危险源。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各国应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各国应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合适的危险物质及其临量标准。该标准应能代表本国制定合适的危险物质及其临量标准。该标准应能代表本国优先控制的危险物质,并便于根据新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修优先控制的危险物质,并便于根据新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修改补充。改补充。 参考国外同类标准,结合我国工业生产的特点和火灾、参考国外同类标准,结合我国工业生产的特点和火灾、爆炸、毒物泄漏重大事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爆炸、

45、毒物泄漏重大事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1997年年由原劳动部组织实施的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工作中对重大由原劳动部组织实施的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工作中对重大危险源辨识进行试点的情况,原国家经贸委安全危险源辨识进行试点的情况,原国家经贸委安全29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现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现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起草提出了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起草提出了国家标准家标准GBl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辨识,此标准自,此标准自2001年年4月月1日实施。日实施。(1)辨识中的几个概念)辨识中的几个概念1.

46、1 危险物质危险物质 hazardous substance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1.2 单元单元 unit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场所。30(2 2) 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重大危险源

47、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 2.1 2.1 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 根据物质不同的特性,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按以下根据物质不同的特性,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按以下4 4类物质的品名及其临界量加以确定:类物质的品名及其临界量加以确定:1.1.爆炸性物质名称及爆炸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下表临界量(见下表1 1)2.2.易燃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下表易燃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下表2 2)3.3.活性化学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下表活性化学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下表3 3)4.4.有毒物质有毒物质名称及

48、临界量(见下表名称及临界量(见下表4 4)。)。 2.2 2.2 贮存区重大危险源贮存区重大危险源 贮存区重大危险源的确定方法与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贮存区重大危险源的确定方法与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基本相同。基本相同。 31(3 3)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 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重大危险源辨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数据表所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识标准的数据表所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根据处理物质种类的多少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根据处理物质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49、3.13.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32 例例1.1.如某化工厂某一储罐内有如某化工厂某一储罐内有2 2,4 4,6 6三硝基苯酚三硝基苯酚5555吨,那么查下表一(爆炸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得吨,那么查下表一(爆炸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得2 2,4 4,6-6-三硝基苯酚储存区临界量值为三硝基苯酚储存区临界量值为5050吨,故而此储罐为一重吨,故而此储罐为一重大危险源。大危险源。 例例2.

50、2.如某一化工厂共有三个储罐在同一储存区,三个如某一化工厂共有三个储罐在同一储存区,三个储罐边缘举例不超过储罐边缘举例不超过500m500m,每个罐分别储存有硝酸乙酯,每个罐分别储存有硝酸乙酯2121吨,吨,2222吨和吨和1313吨,查表一得,其临界值为吨,查表一得,其临界值为5050吨。硝酸乙酯吨。硝酸乙酯实际存在数量:实际存在数量:21+22+13=5721+22+13=57吨,大于临界值吨,大于临界值5050吨,故此吨,故此单元为重大危险源。单元为重大危险源。第第34页页 3.2 3.2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式(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式(1 1)计)计算,

51、若满足式(算,若满足式(1 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式中:式中:q1q1,q2q2qnq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t。Q1Q1,Q2Q2QnQn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或贮存区的临界量,t t。例例3.3.如某一化工厂共有三个储罐在同一储存区,三个储罐如某一化工厂共有三个储罐在同一储存区,三个储罐边缘举例不超过边缘举例不超过500m500m,每个罐分别储存有硝酸乙酯,每个罐分别储存有硝酸乙酯2121吨,吨,2 2,4.6-4.6-三硝基苯胺三硝基苯胺1919吨,吨,2 2,4 4,6-6-三硝

52、基苯甲硝胺三硝基苯甲硝胺1313吨。吨。查表一得三种化学物质的储存区临界量都为查表一得三种化学物质的储存区临界量都为5050吨。则根据吨。则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上述公式计算得:21/50+19/50+13/50=1.0621/50+19/50+13/50=1.061 1,故而此,故而此储存区单元为一重大危险源。储存区单元为一重大危险源。表1 爆炸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B0001序号物 质 名 称临界量,t生产场所贮存区1雷(酸)汞0.112硝化丙三醇0.113二硝基重氮酚0.114二乙二醇二硝酸酯0.115脒基亚硝氨基脒基四氮烯0.116迭氮(化)钡0.117迭氮(化)铅0.118三硝基间苯二酚铅

53、0.119六硝基二苯胺550102,4,6-三硝基苯酚550112,4,6-三硝基苯甲硝胺550122,4,6-三硝基苯胺55013三硝基苯甲醚550142,4,6-三硝基苯甲酸55015二硝基(苯)酚55016环三次甲基三硝胺550172,4,6-三硝基甲苯55018季戊四醇四硝酸酯55019硝化纤维素1010020硝酸铵2525035211,3,5-三硝基苯550222,4,6-三硝基氯(化)苯550232,4,6-三硝基间苯二酚55024环四次甲基四硝胺55025六硝基-1,2-二苯乙烯55026硝酸乙酯55036b) 易燃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表2。表2 易燃物质名称及临界量B0002序号

54、类别物 质 名 称临界量,t生产场所贮存区1闪点28的液体乙烷2202正戊烷2203石脑油2204环戊烷2205甲醇2206乙醇2207乙醚2208甲酸甲酯2209甲酸乙酯22010乙酸甲酯22011汽油22012丙酮22013丙烯220371428闪点60的液体煤油1010015松节油10100162-丁烯-1-醇10100173-甲基-1-丁醇1010018二(正)丁醚1010019乙酸正丁酯1010020硝酸正戊酯10100212,4-戊二酮1010022环己胺1010023乙酸1010024樟脑油1010025甲酸1010026爆炸下限10%气体乙炔11027氢11028甲烷11029

55、乙烯110301,3-丁二烯11031环氧乙烷11032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11033石油气11034天然气11038c) 活性化学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表3。表3 活性化学物质名称及临界量B0003序号物 质 名 称临界量,t生产场所贮存区1氯酸钾2202氯酸钠2203过氧化钾2204过氧化钠2205过氧化乙酸叔丁酯(浓度70%)1106过氧化异丁酸叔丁酯(浓度80%)1107过氧化顺式丁烯二酸叔丁酯(浓度80%)1108过氧化异丙基碳酸叔丁酯(浓度80%)1109过氧化二碳酸二苯甲酯(盐度90%)110102,2-双-(过氧化叔丁基)丁烷(浓度70%)110111,1-双-(过氧化叔丁基)环己

56、烷(浓度80%)11012过氧化二碳酸二仲丁酯(浓度80%)110132,2-过氧化二氢丙烷(浓度30%))11014过氧化二碳酸二正丙酯(浓度80%)110153,3,6,6,9,9-六甲基-1,2,4,5-四氧环壬烷1103916过氧化甲乙酮(浓度60%)11017过氧化异丁基甲基甲酮(浓度60%)11018过乙酸(浓度60%)11019过氧化(二)异丁酰(浓度50%)11020过氧化二碳酸二乙酯(浓度30%)11021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浓度77%)11040d) 有毒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表4:表4 有毒物质名称及临界量B0004序号物 质 名 称临界量(t)生产场所贮存区1氨401002

57、氯10253碳酰氯0.30.754一氧化碳255二氧化硫401006三氧化硫30757硫化氢258羰基硫259氟化氢2510氯化氢205011砷化氢0.4112锑化氢0.4113磷化氢0.4114硒化氢0.4115六氟化硒0.4116六氟化碲0.4117氰化氢82018氯化氰82019乙撑亚胺82020二硫化碳401004121氮氧化物205022氟82023二氟化氧0.4124三氟化氯82025三氟化硼82026三氯化磷82027氧氯化磷82028二氯化硫0.4129溴4010030硫酸(二)甲酯205031氯甲酸甲酯82032八氟异丁烯0.30.7533氯乙烯2050342-氯-1,3-丁

58、二烯205035三氯乙烯205036六氟丙烯2050373-氯丙烯205038甲苯-2,4-二异氰酸酯4010039异氰酸甲酯0.30.7540丙烯腈4010041乙腈4010042丙酮氰醇40100432-丙烯-1-醇4010044丙烯醛4010042453-氨基丙烯4010046苯205047甲基苯4010048二甲苯4010049甲醛205050烷基铅类205051羰基镍0.4152乙硼烷0.4153戊硼烷0.41543-氯-1,2-环氧丙烷205055四氯化碳205056氯甲烷205057溴甲烷205058氯甲基甲醚205059一甲胺205060二甲胺205061N,N-二甲基甲酰胺2

59、05043五五五五. . . .重大危险源申报重大危险源申报重大危险源申报重大危险源申报 (1).我国重大危险源申报(普查)目的及现状我国重大危险源申报(普查)目的及现状 重大危险源申报的目的是掌握重大危险源的状况及其分布,重大危险源申报的目的是掌握重大危险源的状况及其分布,为重大危险源评价、分级、监控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为重大危险源评价、分级、监控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我国重大危险源现状是:我国重大危险源现状是: 重大危险源分布、分类及动态状况不清重大危险源分布、分类及动态状况不清 重大危险源缺乏系统、有效的监控管理重大危险源缺乏系统、有效的监控管理 实施重大危险源辨识、申报普查,建立重大危

60、险源信息管理实施重大危险源辨识、申报普查,建立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是建立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基础和关键系统,是建立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基础和关键.44(2).我国重大危险源申报(普查)范围我国重大危险源申报(普查)范围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根据国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根据国家标准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和)和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的规定,以及实际工作的

61、需要,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范围如下:以及实际工作的需要,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范围如下:1)贮罐区(贮罐);贮罐区(贮罐);2)库区(库);库区(库);3)生产场所;生产场所;4)压力管道;压力管道;5)锅炉;锅炉;6)压力容器;压力容器;7)煤矿(井工开采);煤矿(井工开采);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9)尾矿库。尾矿库。451贮罐区(贮罐):主要分布在加油站、油库和危化品生产、储存、使用单位贮罐区(贮罐)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表1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贮罐区或单个贮罐。储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贮罐区(贮罐)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

62、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贮罐区内储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 式中,q1 q2 qn 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 Q1 Q2 Qn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表1 贮罐区(贮罐)临界量表举例 类 别物 质 特 性临界量典 型 物 质 举 例易燃液体闪点2820 t汽油、丙烯、石脑油等28闪点60100 t煤油、松节油、丁醚等可燃气体爆炸下限10%10 t乙炔、氢、液化石油气等爆炸下限10%20 t氨气等毒性物质*剧毒品1 kg氰化钠(溶液)、碳酰氯等有毒品100 kg三氟化砷、丙烯醛等有害品20 t苯酚、苯肼等462库区(库)库区(库):主要分

63、布在危化品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和炸药专用储存场所:主要分布在危化品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和炸药专用储存场所库区(库)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表3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库区或单个库房。储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库区(库)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库区(库)内储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 q1 q2 qn 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 Q1 Q2 Qn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表表2 库区(库)临界量表举例库区(库)临界量表举例类 别物 质 特 性临界量典 型 物 质 举 例民用爆破器材起

64、爆器材1 t雷管、导爆管等工业炸药50 t铵梯炸药、乳化炸药等爆炸危险原材料250 t硝酸铵等烟火剂、烟花爆竹5 t黑火药、烟火药、爆竹、烟花等易燃液体闪点2820 t汽油、丙烯、石脑油等28闪点60100 t煤油、松节油、丁醚等可燃气体爆炸下限10%10 t乙炔、氢、液化石油气等爆炸下限10%20 t氨气等毒性物质剧毒品1 kg氰化钾、乙撑亚胺、碳酰氯等有毒品100 kg三氟化砷、丙烯醛等有害品20 t苯酚、苯肼等473生产场所生产场所:主要集中分布在危化品生龙活虎、使用单位及大量使用爆炸物品的矿山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危化品生龙活虎、使用单位及大量使用爆炸物品的矿山企业。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

65、是指生产、使用表4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质量达到或超过临界量的设施或场所。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单元内现有的任一种危险物品的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单元内有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 式中,q1 q2 qn 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 Q1 Q2 Qn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表3 生产场所临界量表举例 类 别物 质 特 性临界量典 型 物 质 举 例民用爆破器材起爆器材0.1 t雷管、导爆管等工业炸药5 t铵梯炸药、乳化炸药等爆炸危险原材料25 t硝酸铵等烟火剂、烟花爆竹0.5 t黑火药、烟火药、爆竹、烟花等易燃液体闪点282 t汽油、丙烯

66、、石脑油等28闪点6010 t煤油、松节油、丁醚等可燃气体爆炸下限10%1t乙炔、氢、液化石油气等爆炸下限10%2 t氨气等毒性物质剧毒品100 g氰化钾、乙撑亚胺、碳酰氯等有毒品10 kg三氟化砷、丙烯醛等有害品2 t苯酚、苯肼等484压力管道压力管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管道:(1)长输管道 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且设计压力大于1.6 MPa的管道; 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大于等于200 km且管道公称直径300 mm的管道。(2)公用管道中压和高压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200 mm。(3)工业管道 输送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中,毒性程度为极

67、度、高度危害气体、液化气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的管道; 输送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中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GB50160及GBJ1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设计压力4 MPa的管道; 输送其他可燃、有毒流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设计压力4 MPa,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5锅炉锅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1)蒸汽锅炉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 t/h。(2)热水锅炉额定出水温度大于等于120,且额定功率大于等于14 MW。496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属下列条件之一的压

68、力容器:(1)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2)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 MPam3的压力容器(群)。7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矿井:(1)瓦斯矿井;(2)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3)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4)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8尾矿库尾矿库全库容100万m3或者坝高30m的尾矿库。9煤矿(井工开采)煤矿(井工开采)50六、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分级六、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分级 (1).(1).重大危险源的评价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根据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和根据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69、和确认后,就应对其进行风险分析评价。确认后,就应对其进行风险分析评价。 一般来说,重大危险源的风险分析评价包括下述几个一般来说,重大危险源的风险分析评价包括下述几个方面:方面: 一是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与机制;一是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与机制; 二是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二是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三是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三是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 四是进行风险评价,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四是进行风险评价,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后果的联合作用; 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的关键措施之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的关键措施

70、之一,为保证重大危险源评价的正确合理,对重大危险源的一,为保证重大危险源评价的正确合理,对重大危险源的51风险评价应遵循系统的思想和方法。风险评价应遵循系统的思想和方法。风险评价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步骤:风险评价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11.1资料收集。明确评价的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资料收集。明确评价的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规和标准,了解同类设备、设施或工艺的生产和事故情关法规和标准,了解同类设备、设施或工艺的生产和事故情况,评价对象的地理、气象条件及社会环境状况等。况,评价对象的地理、气象条件及社会环境状况等。 1.21.2危险危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根据所评价的设备、设危险危害因素辨

71、识与分析。根据所评价的设备、设施或场所的地理、气象条件、工程建设方案,工艺流程、装施或场所的地理、气象条件、工程建设方案,工艺流程、装置布置、主要设备和仪表、原材料、中问体、产品的理化性置布置、主要设备和仪表、原材料、中问体、产品的理化性质等辨识和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机质等辨识和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制。 1.31.3评价过程。在上述危险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评价过程。在上述危险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根据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的复杂程度选择具体的一种或元,根据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的复杂程度选择具体的一种或多种评价方法。多种评价方法。重大危险源评价以

72、危险单元作为评价对象。重大危险源评价以危险单元作为评价对象。 一般把装置的一个独立部分称为单元,并以此来划分单元。一般把装置的一个独立部分称为单元,并以此来划分单元。52每个单元都有一定的功能特点如原料供应区、反应区、每个单元都有一定的功能特点如原料供应区、反应区、产品蒸馏区、吸收或洗涤区、成品或半成品储存区、运输产品蒸馏区、吸收或洗涤区、成品或半成品储存区、运输装卸区、催化剂处理区、副产品处理区、废液处理区、配装卸区、催化剂处理区、副产品处理区、废液处理区、配管桥区等。在一个共同厂房内的装置可以划分为一个单元;管桥区等。在一个共同厂房内的装置可以划分为一个单元;在一个共同堤坝内的全部储罐也可

73、划分为一个单元;散设在一个共同堤坝内的全部储罐也可划分为一个单元;散设地上的管道不作为独立的单元处理但配管桥区例外。地上的管道不作为独立的单元处理但配管桥区例外。对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在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危险分级,以确定管理的重点。基础上进行危险分级,以确定管理的重点。 1.41.4提出降低或控制危险的安全对策措施。根据评价提出降低或控制危险的安全对策措施。根据评价和分级结果,高于标准值的危险必须采取工程技术或组织和分级结果,高于标准值的危险必须采取工程技术或组织管理措施,降低或控制危险。低于标准值的危险属于可接管理措施,

74、降低或控制危险。低于标准值的危险属于可接受或允许的危险,应建立监测措施,防止生产条件变更导受或允许的危险,应建立监测措施,防止生产条件变更导致危险值增加,对不可排除的危险要采取防范措施。致危险值增加,对不可排除的危险要采取防范措施。 53 五是风险控制,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五是风险控制,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可接受水平,否则需进一步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可接受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 54评价模型的层次结构 根据安全工程学的一般原理,危险性定义为事故频率于事故后果严重的程度的乘积。即危险性评价一方面取决于

75、事故的易发性,另一方面取决于事故一旦发生后后果的严重性。现实危险性不仅取决于由生产物质的特定物质危险性和生产工艺的特定工艺过程危险性所决定的生产单元的固有危险性,而且还同各种人为管理因素及防灾措施综合效果有密切关系。55 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数学模型数学模型 A-现实危险性(B111)i第i种物质危险性的评价值;(B112)j 第j种工艺危险性的评价值; Wij第j项工艺与第i种物质危险性的相关系数; B12事故严重度评价值; B21工艺、设备、容器、建筑结构抵消因子; B22人员素质抵消因子; B23安全管理抵消因子。(2).重大危险源分级重大危险源分级 1.根据

76、重大危险源按可能发生事故的最严重后果,用根据重大危险源按可能发生事故的最严重后果,用A*=lg(B*)作为危险源分级标准,式中作为危险源分级标准,式中B*是以是以10万元为缩尺单位的单元固有万元为缩尺单位的单元固有危险性的评分值。定义:危险性的评分值。定义: 一级重大危险源一级重大危险源 A*35(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 二级重大危险源二级重大危险源 2.5A*3.5(可能造成特大事故);(可能造成特大事故); 三级重大危险源三级重大危险源 1.5A*2.5(可能造成重大事故);(可能造成重大事故); 四级重大危险源四级重大危险源 A*1.5(可能造成一般事故)。(

77、可能造成一般事故)。 2.根据事故发生的死亡半径分根据事故发生的死亡半径分: 一级重大危险源:死亡半径在一级重大危险源:死亡半径在200m以上;以上; 二级重大危险源:死亡半径在二级重大危险源:死亡半径在150m-200m; 三级重大危险源:死亡半径在三级重大危险源:死亡半径在100m-150m。 四级重大危险源四级重大危险源: 死亡半径死亡半径50m-100m57七、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与监控技术七、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与监控技术(1)(1)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 1.1.1.1.目标和任务目标和任务 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合理设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是一项

78、系统工程,需要合理设计,统筹规划。首先是要开展重大危险源的申报登记(普计,统筹规划。首先是要开展重大危险源的申报登记(普查);其次是开展重大危险源的检测评估;第三是对重大查);其次是开展重大危险源的检测评估;第三是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防范;第四是对有缺陷和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实施监控防范;第四是对有缺陷和存在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实施治理;第五是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重大危险源实施治理;第五是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既要促使企业强化内部管理,落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既要促使企业强化内部管理,落实措施,自主保安,又要针对各地实际,有的放矢,便于实措施,自主保安,又要针对各地

79、实际,有的放矢,便于政府统一领导,科学决策,依法实施监控和安全生产行政政府统一领导,科学决策,依法实施监控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实现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执法,实现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主要任务如下:规范化。主要任务如下:58 一是开展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普查),摸清底数,一是开展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普查),摸清底数,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状况和分布情况,建立重大危险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状况和分布情况,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和定期报告制度;源数据库和定期报告制度; 二是开展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对重要的设备、设施二是开展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对重要的设备、

80、设施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建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建立重大危险源评估监控的日常管理体系;立重大危险源评估监控的日常管理体系; 三是建立国家、省(区、市)、市(地)、县(市)三是建立国家、省(区、市)、市(地)、县(市)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实现对重大危险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动态监控、有效监控;源的动态监控、有效监控; 四是对存在缺陷和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治理整四是对存在缺陷和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治理整顿,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加大投入,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顿,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加大投入,采取有效

81、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五是建立和完善有关重大危险源监控和存在事故隐患五是建立和完善有关重大危险源监控和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治理的法规和政策,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的危险源治理的法规和政策,探索建立长效机制。59 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1.2.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职责: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职责:v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全面负责;理与监控工作全面负责;v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v生产经营单位重

82、大危险源的首次安全评估应委托国家认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的首次安全评估应委托国家认可的有资质条件的中介机构评估;可的有资质条件的中介机构评估;v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在生产过程、材料、工艺、设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在生产过程、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 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v生产经营单位应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所必生产经营单位应保证重大危险

83、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需的资金投入;v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的实施方案;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的实施方案; v生产经营单位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生产经营单位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使其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采取的应急措施;v生产经营单位应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措生产经营单位应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措施信息告知相关单位和人员;施信息告知相关单位和人

84、员;v生产经营单位应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生产经营单位应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有关设备、设施示标志,并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的安全管理; 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v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的检测,对重要的设备、设施进行经常性质进行定期的检测,对重要的设备、设施进行经常性的检测、检验,做好检测、检验纪录;的检测、检验,做好检测、检验纪录;v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进行定期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

85、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检查,并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v对存在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对存在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整改,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即整改,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并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并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v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的现场应急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的现场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应急救援预案的各项措施,每年进行救援预案,落实应急救援预案的各项措施,每年进行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吉林省

86、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申申报报登登记记申申报报登登记记安全评估安全评估安全评估安全评估资金投入资金投入资金投入资金投入安安全全监监控控安安全全监监控控安安全全教教育育安安全全教教育育安全告知安全告知安全告知安全告知安全警示安全警示安全警示安全警示检测检验检测检验检测检验检测检验隐患整改隐患整改隐患整改隐患整改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生产经营生产经营生产经营生产经营单单单单 位位位位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职责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职责 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1.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v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

87、门应当对生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生产经营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经营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v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地区的重大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地区的重大危险源应做好备案工作;一级重大危险源必须逐级上危险源应做好备案工作;一级重大危险源必须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二级重大危部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二级重大危险源必须逐级上报至市(地、州)人民政府安全生产险源必须逐级上报至市(地、州)人民政府安全

88、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监督管理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三级重大危险源必须逐级上报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三级重大危险源必须逐级上报至市(地、州)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至市(地、州)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四级重大危险源由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四级重大危险源由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门备案。v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对重大危险源各类信息实施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对重大危险源各类信息实施动态管理;动态管理;

89、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v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专项监督检查;重大危险源进行专项监督检查;v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生产经营中发现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位立即整改;在整改前或者整改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单位立即整改;在整改前或者整改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位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位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

90、难以立即整改的,要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难以立即整改的,要限期完成整改,并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监控措施。限期完成整改,并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监控措施。 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安全全监监管管安安全全监监管管登记备案登记备案登记备案登记备案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专专项项监监督督专专项项监监督督检检查查检检查查督督促促隐隐患患督督促促隐隐患患整整改改整整改改安全生产监安全生产监安全生产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督管理部门督管理部门督管理部门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2).(2).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技术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技术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重大危

91、险源分级监督管理体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重大危险源分级监督管理体系,建立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信息网络,实施重大危险源系,建立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信息网络,实施重大危险源的宏观监控与管理,最终建立和健全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的宏观监控与管理,最终建立和健全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和监控手段。度和监控手段。 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的监控预警系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的监控预警系统。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原理和方法,密切结统。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原理和方法,密切结合自动检测与传感器技术、计算机仿真、计算机通信等现合自动检测与传感器技术、计算机仿真、计算机通信等现代高新技术,对

92、重大危险源对象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代高新技术,对重大危险源对象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严密监视那些可能使危险源对象的安全状态向事故临界状严密监视那些可能使危险源对象的安全状态向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的变化趋势,及时给出预警信息或应急态转化的各种参数的变化趋势,及时给出预警信息或应急控制指令,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控制指令,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67 2.1.2.1.宏观监控的主要思路。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普查、宏观监控的主要思路。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普查、分级,并制定有关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法规的基础上,明分级,并制定有关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法规的基础上,明确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对于危

93、险源的管理责任、管理要确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对于危险源的管理责任、管理要求(包括组织制度、报告制度、监控管理制度及措施、隐求(包括组织制度、报告制度、监控管理制度及措施、隐患整改方案、应急措施方案等),促使企业建立重大危险患整改方案、应急措施方案等),促使企业建立重大危险源控制机制,确保安全。源控制机制,确保安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有关法规对存在重大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有关法规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实施分级管理,针对不同级别的企业确定规范险源的企业实施分级管理,针对不同级别的企业确定规范的现场监督方法,督促企业执行有关法规,建立监控机制,的现场监督方法,督促企业执行有关法规,建立监

94、控机制,并督促隐患整改。建立健全新建、改建企业重大危险源申并督促隐患整改。建立健全新建、改建企业重大危险源申报、分级制度,使重大危险源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同时报、分级制度,使重大危险源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同时与技术中介组织配合,根据企业的行业、规模等具体情况与技术中介组织配合,根据企业的行业、规模等具体情况提供监控的管理及技术指导。在各地开展工作的基础提供监控的管理及技术指导。在各地开展工作的基础68上,逐步建立全国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信息系统,以便各上,逐步建立全国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信息系统,以便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时了解、掌握重大危险源状况,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时了解、掌握重大危险

95、源状况,从而建立企业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督的重大危从而建立企业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督的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险源监控体系。 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主要由区县一级安全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主要由区县一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信息网络建成之后,市级安全监督管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信息网络建成之后,市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络针对一、二级危险源的情况和监察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络针对一、二级危险源的情况和监察信息进行了解,有重点地进行现场监察;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息进行了解,有重点地进行现场监察;国家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对各城市的一级危险源的监察隋况进行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对各

96、城市的一级危险源的监察隋况进行监督。监督。692.2.2.2.宏观监控系统的设计思想。宏观监控系统的设计思想。 各城市应建立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各城市应建立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各企业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分类申报信息、危险源分级评价各企业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分类申报信息、危险源分级评价信息、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管理情况信息及事故应急预案,信息、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管理情况信息及事故应急预案,以及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重大危险源的监察记录等信息,以及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重大危险源的监察记录等信息,有条件的城市可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重大危险源有条件的城市可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重大危

97、险源信息管理系统,使重大危险源的分布情况更加直观。该系信息管理系统,使重大危险源的分布情况更加直观。该系统可以把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工作提统可以把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直接通过计算机实现对各企业重大危高到一个新的档次,直接通过计算机实现对各企业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的监督管理及跟踪企业重大危险源的分布变险源监控工作的监督管理及跟踪企业重大危险源的分布变化情况,使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从直观性到实时化情况,使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从直观性到实时性都有很大的提高,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更好的服务。性都有很大的提高,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更好的服务。

98、70 为了便于信息的传递和更新,各城市应建立各区县安为了便于信息的传递和更新,各城市应建立各区县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与市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信息网络系统,全监督管理部门与市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信息网络系统,以拨号连接方式建立网络,定期进行数据的更新。以拨号连接方式建立网络,定期进行数据的更新。 设立国家重大危险源监控中心,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统设立国家重大危险源监控中心,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重大危险源监控总系统,并搜集各城市重大危险为基础的重大危险源监控总系统,并搜集各城市重大危险源的分布管理情况,对已经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城市可以源的分布管理情况,对已经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城市可以将城市重大危险源的分

99、布、状况信息和管理情况直接在总将城市重大危险源的分布、状况信息和管理情况直接在总系统的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为国家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决系统的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为国家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决策服务所用。待条件成熟之后,可以把重大危险源监控总策服务所用。待条件成熟之后,可以把重大危险源监控总系统、各城市的监控子系统以及企业的计算机监控系统通系统、各城市的监控子系统以及企业的计算机监控系统通过网络相联。过网络相联。71722.3.2.3.城市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城市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 城市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集计算机数据管理、多城市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集计算机数据管理、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于一

100、身,能够为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媒体、地理信息系统于一身,能够为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直观、形象地提供重大危险源信息,以及发生事故后抢险、直观、形象地提供重大危险源信息,以及发生事故后抢险、救援信息,有利于有关领导及时、准确地决策,最大限度救援信息,有利于有关领导及时、准确地决策,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及事故后造成的各项损失。地减少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及事故后造成的各项损失。城市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为城市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工城市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为城市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工作,在综合采用现代技术和科技新成果,提高此项工作的作,在综合采用现代技术和科技新成果,提高此项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方面

101、探索了一条新路子。现代化水平方面探索了一条新路子。 73吉林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防范重大事故发生,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吉林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者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场所或设施)。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对吉林省行政区域内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或组织(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和管理。74 第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负责本单位内重大危险源的登记、评价(评估)、上报与管理监控。

102、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责指导协调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各负其责,负责本行业和区域内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县(市、区)以上人民政府应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工作的领导,将此项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在本单位内进行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 第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质的评价机构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价。评价机构对安全评价报告的内容和结果负责。75第九条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生产过程、危险物质的描述;(二)安全评价的主要依据;(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

103、析; (四)可能发生最严重事故的情况、可能性、严重程度、影响范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 (五)重大危险源等级;(六)安全组织管理和工程技术措施; (七)应急救援措施;(八)安全评价结论与建议。安全评价报告应做到数据完整可靠,附图附表齐全,对策措施具体可行,评价结论客观公正。76 第十条 生产、储存、使用剧毒物品的企业,应每年进行一次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生产、储存、使用其它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每两年进行一次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矿山企业应每三年进行一次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其他行业或场所应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价(评估)。 第十一条 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材料、工艺、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

104、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变化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新的安全评价(评估),并及时报告。 第十二条 按照重大危险源的种类和能量在意外状态下可能发生事故的最严重后果,重大危险源分为以下四级:77 (一)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的; (二)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大事故的;(三)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四)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在每年五月底前将重大危险源报表和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报告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并抄送行业主管部门。对新设立或新构成的重大危险源,生产经营单位应及时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对已不构成重大危

105、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及时报告撤销。 二级以上重大危险源,由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逐级上报至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78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危险源应做好备案工作,并及时将所属生产经营单位的重大危险源报送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级别,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监控管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管理监控工作全面负责,并确定重大危险源管理与监控的具体负责人。 (一)一级重大危险源必须建立有效的动态监控系统,进行不间断的监控,随时掌握危险物品有关参数的变化情况,发现

106、问题立即进行处理,并每季度向当地和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重大危险源的运行情况。79 (二)二级重大危险源应建立有效的监控措施,定期监测危险物品的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每半年向当地和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报告重大危险源的运行监控情况。 (三)三级、四级重大危险源应建立有效的监控措施,监测危险物品的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每年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报告重大危险源的运行情况。 第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档案。80 第十八条 生

107、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所需的资金投入。 第二十条 对存在隐患的重大危险源,所在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进行整改,整改期间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明确负责人,并及时报告行业主管部门,同时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的设备和安全设施进行定期检测、检验,做好检测和检验记录。81 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重大危险源报表; (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三)重大危险源管理与监控实

108、施方案;(四)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评估)报告;(五)重大危险源监控检查表;(六)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方案。 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落实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的各项措施,根据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演练方案和演练计划,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实战演练。82 第二十四条 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必须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现场应急救援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二)重大危险源的确定及潜在的危险性评估; (三)应急救援报警系统及信息传递;(四)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物资;(五)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六)应急救援程序与行动方案;(七)善后和恢复;(八)培训与演练;(九)应急救

109、援预案的经费保障。83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并按照职责分工对重大危险源各类信息进行动态管理。 第二十六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应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发现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应责令生产经营单位立即整改;在整改前或整改期间无法保证安全的,应责令生产经营单位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 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限期完成整改,并采取切实有效的监控措施。 第二十七条 国家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有新的规定或新的标准,按新规定和标准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由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

110、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施84吉林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事故隐患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管理,防范重大事故发生,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吉林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隐患。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吉林省行政区域内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和监督管理。85 第四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和管理工作;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部门负责本行业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是事

111、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应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定期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发现事故隐患的,应立即治理;因城市规划或者生产技术、工艺、设计等原因造成难以立即治理的事故隐患, 应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根据事故隐患的级别,立即向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通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接到报告86后,立即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属于治理难度大、涉及范围广、危险程度高的重大事故隐患,由市(州)人民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向省政府报告。 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对不能立即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应成立由主要

112、领导负责的隐患治理领导小组,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评估,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并在自发现重大事故隐患之日起20日内,将评估报告书和治理方案按第六条规定上报。 治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87 (一)治理期限和目标; (二)治理措施; (三)责任机构和人员、经费和物质保障; (四)应急救援预案。 第九条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收到评估报告书和治理方案后,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对治理情况进行监督。 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过程中,应采取严密的防范、监控措施,防止重大事故发生。88 第十一条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结束后,负有安

113、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应及时组织验收。经验收认定事故隐患已消除的,应作出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结束的决定。在限定时间内未消除的,应依法作出停产、停业整顿或者停止使用的决定。经停产、停业整顿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应依法予以关闭。 第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公共设施存在的、无法明确责任单位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资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挪作它用。 第十三条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或本行业内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情况组织检查。89 第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重大事故隐患,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或者其他

114、有关部门举报。有关部门接到事故隐患举报后,应立即组织核实和查处。 第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责任,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人员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降级的行政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本规定由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90第二部分、应急救援预案概述 (一)应急预案的基本概念一)应急预案的基本概念(二)应急预案在安监系统的地位和作用(二)应急预案在安监系统的地位和作用(三)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三)应急预案的基本结

115、构 (四)应急预案的类型(四)应急预案的类型 (五五)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六)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过程中的几点思(六)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过程中的几点思路路 (七七)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与评审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与评审91(一)应急预案的基本概念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是在辨识和评估潜在的重大危险、事故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过程、事故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备)、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的具体安排。

116、应急预案明确了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它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及其影响和后果严重程度,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的各个方面所预先做出的详细安排,是开展及时、有序和有效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行动指南。92 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就是要迅速而有效地将事故损失减至最少。应急措施能否有效地实施,在很大程度取决于预案与实际情况的符合与否,以及准备的充分与否。 应急救援预案的总目标:v将紧急事件局部化,如可能并予以消除;v尽量缩小事故对人和财产的影响。93(二)应急预案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应急预案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突出重要作用和地位体现在

117、: 一是应急预案明确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准备和应急管理不再是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尤其是培训和演习工作的开展。 二是制定应急预案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 三是成为各类突发重大事故的应急基础。通过编制基本应急预案,可保证应急预案足够的灵活性,对那些事先无法预料到的突发事件或事故,也可以起到基本的应急指导作用,成为开展应急救援的“底线”。在此基础上,可以针对特定危害编制专项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措施、进行专项应急准备和演习。94 四是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上级应急部门的协调,从而形成了“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

118、应急联动体系,可以使日常预防和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常态和非常态有机结合,从而减少运行环节,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五是有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应急预案应进行合理地策划,做到重点突出,应反映出主要的重大事故风险,并避免预案相互孤立、交叉和矛盾。在对重大事故应急预案进行策划时应充分考虑下列因素:95 一是重大危险普查的结果,包括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种类及分布情况,重大事故隐患情况等;二是所处的地质、气象、水文等不利的自然条件(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及其影响;三是本地区以及国家和上级机构已制定的应急预案的情况;四是以往灾难事故的发生情况;五是功能区布置及相互影响情况;六是周边重大危险可能带来的

119、影响;七是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96(三)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 不同的预案由于各自所处的层次和适用的范围不同,因而在内容的详略程度和侧重点上会有所不同,但实质上都可以采用相似的基本结构。由一个基本预案加上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和支持附件构成(1+4结构),以保证各种类型预案之间的协调和一致性。97应急预案的1+4结构(图例)综合预案基本预案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支持附件981、基本预案。 基本预案是应急预案的总体描述。主要阐述应急预案所要解决的紧急情况、应急的组织体系、方针、应急资源、应急的总体思路并明确各应急组织在应急准备和应急行动中的职责,以及应急预案

120、的演练和管理等规定。 992、应急功能设置。 尽管各类重大事故的起因各别,但其产生的后果和影响却是大同小异。应急功能针对的是在各类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中通常都要采取的一系列的基本应急行动和任务,如指挥和控制、警报、通讯、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现场管制等。由于应急功能是围绕应急行动的,它们的主要对象是那些任务执行机构。因此,应针对潜在重大事故的特点,综合分析所需的应急功能,将其分配给相关部门。针对每一应急功能应明确其针对的形势、目标、负责机构和支持机构、任务要求、应急准备和操作程序等。应急预案中包含的应急功能的数量和类型因实际情况差异会有所不同,主要取决于所针对潜在重大事故危险类型,以及应急的组织方

121、式和运行机制等具体情况。1003、特殊风险管理。 特殊风险指根据某类事故灾难、灾害的典型特征,需要对其应急功能做出针对性安排的风险。应说明处置此类风险应该设置的专有应急功能或有关应急功能所需的特殊要求,明确这些应急功能的责任部门、支持部门、有限介入部门以及它们的职责和任务,为该类风险的专项预案制定提出特殊要求和指导。 101 4、标准操作程序。 由于基本预案、应急功能设置并不说明各项应急功能的实施细节,各应急功能的主要责任部门必须组织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为应急组织或个人提供履行应急预案中规定职责和任务的详细指导。标准操作程序应保证与应急预案的协调和一致性,其中重要的标准操作程序可作为应急预

122、案附件或以适当方式引用。1025、支持附件。 主要包括应急救援的有关支持保障系统的描述及有关的附图表。例如,危险分析附件,通讯联络附件,法律法规附件,机构和应急资源附件,教育、培训、训练和演习附件,技术支持附件,协议附件,其他支持附件等。 103支持附件举例v(1)通讯系统;v(2)信息网络系统;v(3)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v(4)技术参考(手册、后果预测和评估模型及有关支持软件等);v(5)专家名录;v(6)重大危险源登记表、分布图;v(7)重大事故灾害影响范围预测图;v(8)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分布图;v(9)应急机构、人员通讯联络一览表;v(10)消防队等应急力量一览表、分布图;v(

123、11)医院、急救中心一览表;v(12)应急装备、设备(施)、物资一览表;v(13)应急物资供应企业名录;v(14)外部机构通讯联络一览表v(15)战术指挥图;v(16)疏散路线图;v(17)蔽护及安置场所一览表、分布图;v(18)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联络一览表。104 从广义上来说,应急预案是一个由各级文件构成的文件体系,它不仅是应急预案本身,也包括针对某个特定的应急任务或功能所制定的工作程序等。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可包括预案、程序、指导书、记录等,是一个四级文件体系。 (1)一级文件)一级文件总预案总预案(管理政策、预案(管理政策、预案目标、应急组织和责任)目标、应急组织和责

124、任) (2)二级文件)二级文件程序程序(某行动目的和范围,(某行动目的和范围,指南,流程表及具体描述)指南,流程表及具体描述) (3)三级文件)三级文件说明书说明书(程序中特定细节(程序中特定细节及行动的说明,责任及任务说明)及行动的说明,责任及任务说明) (4)四级文件)四级文件对应急行动的对应急行动的记录记录105v总预案。它包含了对紧急情况的管理政策、预案的目标,应急组织和责任等内容。v程序。它说明某个行动的目的和范围。程序内容十分具体,例如该做什么、由谁去做、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等等。它的目的是为应急行动提供指南,但同时要求程序和格式简洁明了,以确保应急队员在执行应急步骤时不会产生误解,

125、格式可以是文字叙述、流程图表或是两者的组合等,应根据每个应急组织的具体情况选用最适合本组织的程序格式。v说明书。对程序中的特定任务及某些行动细节进行说明,供应急组织内部人员或其他个人使用,例如应急队员职责说明书、应急监测设备使用说明书等。v记录。包括在应急行动期间所做的通讯记录、每一步应急行动的记录等。106应急救援预案体系框架应急救援预案体系框架六核心六核心要素要素级号要素内容级号要素内容1方针与原则方针与原则4.1现场指挥与控制2应急策划应急策划4.2预警与通知2.1风险分析4.3警报系统与紧急通告2.2资源分析4.4通讯2.3法律法规要求4.5事态监测3应急准备应急准备4.6人员疏散与安

126、置3.1机构与职责4.7警戒与治安3.2应急设备、设施与物质4.8医疗与卫生服务3.3应急人员培训4.9应急人员安全3.4预案演练4.10 公共关系3.5公众教育4.11资源管理3.6互助协议5现场恢复现场恢复4应急响应应急响应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107(四)应急预案的类型分类性质分类根据预案制定对象分企业应急预案(现场)政府应急预案(场外)根据应急救援预案的影响范围、地点及应急方式分I(国家级)II(省级)(地区/市级)IV(县、市/社区级)V V(企业)(企业)根据应急预案的对象和级别应急行动指南应急响应预案互助应急预案应急管理预案根据应急预案的层次性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

127、预案108v根据预案制定对象分根据预案制定对象分 现场和场外应急预案. 现场和场外应急预案应分开,但它们彼此应协调一致。v根据应急救援预案的影响范围、地点及应急方根据应急救援预案的影响范围、地点及应急方式分式分 I(国家级):对事故后果超过省、直辖市、自治区边界以及列为国家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的设施或场所,应制定国家级应急预案。109II(省级)对可能发生的特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特大危险品运输事故以及属省级特大事故隐患、省级重大危险源应建立省级事故应急反应预案。它可能是一种规模极大的灾难事故,或可能是一种需要用事故发生的城市或地区所没有特殊技术和设备进行处理特殊事故。这类意外事故需用

128、全省范围内的力量来控制.(地区/市级)这类事故影响范围大,后果严重,或是发生在两个县或县级市管辖区边界上的事故。应急救援需动用地区的力量IV(县、市/社区级)这类事故所涉及的影响可扩大到公共区(社区),但可被该县(市、区)或社区的力量,加上所涉及的工厂或工业部门的力量所控制。V(企业)这类事故的有害影响局限在一个单位(如某个工厂、火车站、仓库、农场、煤气或石油管道加压站终端之内,并且可被现场的操作者遏制和控制在该区域内。这类事故可能需要投入整个单位的力量来控制,但其影响预期不会扩大到社区(公共区)。v 110根据应急预案的对象和级别根据应急预案的对象和级别 应急行动指南:针对已辨识的危险采取的

129、特定的应急行动。简要描述应急行动遵从的基本程序,如发生情况向谁报告,报告什么信息,采取哪些应急措施,这种应急计划主要起提示作用,对相关人员要进行培训,有时将这种预案作为其他类型应急预案的补充. 应急响应预案:针对现场每项设施和场所可能发生的事故情况编制的应急响应预案,如化学泄漏事故的应急响应预案等。应急响应预案要包括所有可能的危险状况,明确有关人员在紧急状况下的职责,这类预案仅说明处理应急事务的处理紧急事务的必需的行动,不包括事前要求(如培训、演练等)和事后措施。111 互助应急预案互助应急预案: :相邻企业为在事故应急处理中共享资源,相互帮助制定应急预案,这类预案适合于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以

130、及高风险的大企业,需要效的协调管理。 应急管理预案应急管理预案: :应急管理预案 应急管理预案是综合性的事故应急预案,这类预案详细描述事故前、事故过程中和事故后何人做何事、什么时候做、如何做。这类预案要明确完成每一项职责的具体实施程序。应急管理预案包括事故应急的4个逻辑步骤:预防、预备、响应、恢复。112v事故应急管理预案包括事故应急管理预案包括预防、预备、响应和和恢复四个阶段。四个阶段。响应预备预防恢复113根据根据应急急预案的案的层次性次性。 综合预案危化品专项预案危险物质泄漏专项预案火灾专项预案现场预案1现场预案2114v综合预案是城市的整体预案,从总体上阐述城市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

131、织结构及相应的职责,应急行动的总体思路等。通过综合预案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城市的应急体系及预案的文件体系,更重要的是可以作为城市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和“底线”,即使对那些没有预料的紧急情况,也能起到一般的应急指导作用。v专项预案是针对某种具体的、特定类型的紧急情况,例如危险物质泄漏、火灾、某一自然灾害等的应急而制定的。专项预案是在综合预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某特定危险的特点,对应急的形势、组织机构、应急活动等进行更具体的阐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v现场预案是在专项预案的基础上,根椐具体情况需要而编制的。它是针对特定的具体场所(即以现场为目标),通常是该类型事故风险较大的场所或重要防护区域等所制定的预案

132、。例如,危险化学品事故专项预案下编制的某重大危险源的场外应急预案,防洪专项预案下的某洪区的防洪预案等。现场应急预案的特点是针对某一具体现场的特殊危险及周边环境情况,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应急救援中的各个方面做出具体、周密而细致的安排,因而现场预案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对现场具体救援活动的指导性。115(五)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v成立预案编制小组v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v编制应急预案v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v应急预案的实施、测试和维护116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涉及来自不同部门、不同专业领域的应急各方,需要应急各方在相互信任、相互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密切配合和相互协调。因此,应急预案的成功

133、编制需要城市各个有关职能部门和团体的积极参与,并达成一致意见,尤其是应寻求与危险直接相关的各方进行合作。成立预案编制小组是将城市各有关职能部门、各类专业技术有效结合起来的最佳方式,可有效地保证应急预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而且为城市应急各方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协作与交流机会,有利于统一应急各方的不同观点和意见。117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 危险分析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和关键过程。危险分析的结果不仅有助于确定需要重点考虑的危险,提供划分预案编制优先级别的依据,而且也为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危险分析包括危险识别、脆弱性分析和风险分析。 危险识别要调查所有的危险并进行详

134、细的分析是不可能的。危险识别的目的是要将城市中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因素识别出来,作为下一步危险分析的对象。危险识别应分析本地区的地理、气象等自然条件,工业和运输、商贸、公共设施等的具体情况,总结本地区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故,来识别出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和重大事故。危险识别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118 依据危险分析的结果,对已有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包括城市应急资源的评估和企业应急资源的评估,明确应急救援的需求和不足。应急资源包括应急人员、应急设施(备)、装备和物资等;应急能力包括人员的技术、经验和接受的培训等。应急资源和能力将直接影响应急行动的快速有效性。预案制定时应当在

135、评价与潜在危险相适应的应急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选择最现实、最有效的应急策略。119编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基于城市重大事故风险的分析结果,城市应急资源的需求和现状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此外,预案编制时应充分收集和参阅已有的应急预案,以最大可能减少工作量和避免应急预案的重复和交叉,并确保与其他相关应急预案的协调和一致。 预案编制小组在设计应急预案编制格式时则应考虑: 1.合理组织。应合理地组织预案的章节,以便每个不同的读者能快速地找到各自所需要的信息,避免从一堆不相关的信息中去查找所需要的信息。120 2.连续性。 保证应急预案各个章节及其组成部分,在内容上的相互衔接,避免内容出现明显

136、的位置不当。 3.一致性。保证应急预案的每个部分都采用相似的逻辑结构来组织内容。 4.兼容性。应急预案的格式应尽量采取与上级机构一致的格式,以便各级应急预案能更好地协调和对应。121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为保证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城市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必须经过评审,包括组织内部评审和专家评审,必要时请上级应急机构进行评审。应急预案经评审通过和批准后,按有关程序进行正式发布和备案。122应急预案的实施、测试和维护 应急预案经批准发布后,应急预案的实施便成了城市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应急预案的实施包括:开展预案的宣传贯彻,进行预案的培训,落实和检查各个有关部门的职责、程序

137、和资源准备,组织预案的演练,并定期评审和更新预案,使应急预案有机地融入到城市的公共安全保障工作之中,真正将应急预案所规定的要求落到实处。123(六)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过程中的几点思路v定位要准确v目标要选准v内容要全面v分工要明确v信息要畅通v预案要演练124定位要准确 以危险化学品预案为例, 严重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对社会危害极大,往往仅靠企业自身难以自救。因此,政府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定位要定在危险化学品的重特大事故和其它可能扩大为重特大事故而企业又难以自救的严重事故上。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不同于其它事故预案,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是一个高要求、高等级的预案。所以,在制定的预案中

138、,要规定下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运输企业,都必须制定相应的“市(县、区)预案”、“部门预案”和“企业预案”,并要以文件的形式分级上报,作为预案或其它上一级预案的补充、配套,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预案体系。125目标要选准 定出一个高质量的应急救援预案,首先必须对辖区内危险源的重点目标进行普查和确定,从便于统一管理和实施应急救援出发,在确定重点目标的同时,建议将相对集中的重点目标,再划归成几个重点区域。除了要普查和确定这些固定的重点目标外,还要考虑危险源运输过程中这种流动的重点目标。必须强调,在重点区域、重点目标确定后,对一些选址不当、布局不合理的重点目标,要向政府及有关部门

139、提出限期搬迁和合理规划的建议。126内容要全面 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一定要全面,以危化品为例,必须有以下几个主要部分:v 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一是将辖区范围内危险化学品的品种,生产、使用、储存和运输企业的数量、分布情况进行叙述;二是在普查的基础上,分析确定重点区域、重点目标。v第二部分为“应急救援组织”。一是明确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组成二是确定应急救援专家咨询系绕三是成立应急救援队伍,汇总各类主要抢救、排险、抢v修设备和设施四是建立应急救援联络通讯网络。建议这部分内容尽可能用一些程序图和表格的形式来表示。v第三部分为“指挥部领导、成员和有关单位职责分工”。这部分内容既要明确指挥部领导、成员和有关

140、单位各自的职责,又要明确他们在实施应急救援时的分工,是落实应急救援责任制的具体体现。127v第四部分为“事故预防和处置”。一是对指挥部成员、有关部门和单位、重点目标涉及到的企业提出事故预防的要求.二是要制定各种类型事故的处置办法。v 第五部分为“现场紧急救援重点”。现场紧急救援的原则是“以人为本”,重点一是抢救人员;二是排险、抢修;三是紧急疏散;四是物资供应;五是社会援助。第六部分为“有关规定和要求”。这部分内容是为确保应急救援预案的顺利实施作一些必要的规定和要求128分工要明确 应急救援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救援涉及面广,所以预案中必须明确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分工。特别是要

141、明确总指挥、副总指挥、指挥部成员和宣传、经贸、公安、安监、消防、建设、卫生、环保、交通、财政、质监、供电、民政、气象、海事等主要部门和有关单位,包括县(市)区政府的职责分工。以危化品为例,同时还要明确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和运输企业的责任,如发生危险化学品严重事故,这些企业要按照规定迅速、准确地上报,但首先要做好自救工作,这是最基本、最重要、最起码的要求。129信息要畅通 信息是应急救援的重要手段,是争取应急救援时间的关键,必须确保畅通。为及时掌握和传递信息、下达指挥部的指令,指挥部要公开值班电话号码,还要与国家和上一级政府应急救援组织保持联系。要将指挥部领导和成员、专家组成员、应急救援队

142、伍等方面的联络方式和电话,汇总打印发给有关部门、单位和人员,以便在关键时刻进行联系。130预案要演练 应急救援预案必须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因此在制定好应急救援预案后,一定要进行演练。演练的主要目的有两点:一是检验在应急救援模拟情况下,指挥部的指挥能力、指挥部成员及有关部门、单位的协调配合能力、应急救援队伍的救援能力和社会援助的响应能力,即整体的应变能力;二是验证应急救援预案的可行性、科学性,发现存在的问题、不足,为修正应急救援预案提供依据。对此,必须强调在演练前一定要制定详细的计划,演练后一定要进行讲评、总结和修改完善。131 (七)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与评审 应急演练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

143、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其重要作用突出地体现在: 可在事故真正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 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包括人力和设备等); 改善各应急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协调; 增强应对突发重大事故的信心和应急意识; 提高应急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 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岗位与职责; 提高各级预案之间的协调性; 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132演练的类型演练类型桌面演练功能演练 全面演练 针对性仅限于有限的应急响应和内部协调活动,按照应急预案及标准工作程序讨论紧急情况时应采取的行动 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行动举行的演练活动,并可同时开展现场演练,调用有限的应急设备。 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

144、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急组织应急运行的能力和相互协调的能力, 参加人员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 目的性锻炼参演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应急组织相互协调和职责划分的问题。 针对应急响应功能,检验应急人员以及应急体系的策划和响应能力 演练地点会议室内 应急指挥中心或现场指挥部 现场 事后总结事后采取口头评论形式收集参演人员的建议,提交一份简短的书面报告,总结演练活动和提出有关改进应急响应工作的建议,为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做准备。 演练完成后,除采取口头评论形式外,还应向地方提交有关演练活动的书面汇报,提出改进建议。 演练完成后,除采取口头评论外,还应提交正式的书面报告。133演练的参

145、与人员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与影视剧组的拍摄人员比较参演人员演员控制人员导演模拟人员现场工作人员评价人员场记观摩人员现场观众134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主要任务参演人员救助伤员或被困人员;保护财产或公众健康;获取并管理各类应急资源;协同处理重大事故或紧急事件。控制人员确保演练项目得到充分的演练确保演练任务量和挑战性确保演练的进度、答疑及安全模拟人员扮演、替代与应急指挥中心、现场应急指挥所相互作用的机构或服务部门;模拟受害受影响人员;模拟事故过程如气象、烟雾等。评价人员记录观察结果;协助控制人员观摩人员来自有关部门、外部机构以及旁观演练过程的观众135演练实施的基本过程1.建立应急演练策划小组(或领导小

146、组) 人员来源:来自消防、公安、医疗急救、应急管理、市政、学校、气象部门的人员,以及新闻媒体、企业、交通运输单位(还可包括军队、核事故应急组织或机构) 具体职责:确定演练的方针、原则、目的、规模、参演机构、演练持续时间及地点、演练的进程、演练的类型和相关人员参与程度;明确演练内容,选择演练场地,进行演练总体设计;制定演练实施计划,设计演练方案和准备工作计划;组织控制人员、评价人员培训,指导参演人员按演练要求进行训练;全面检查和指导参演人员的演练准备工作;提出演练通讯、技术、物质器材、生活保障等所需的项目及经费清单;全面掌握演练情况,监督演练顺利实施,控制演练节奏,协调应急组织与保障单位的关系;

147、演练结束后,组织各参与部门进行总结,提出演练效果评价的结论性报告。1362.演练准备主要做以下演练准备: 一是确定演练日期。应急演练日期应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并不会与其他重大事件发生冲突。 二是确定演练项目与演练要求。确定演练的要求,将每一演练项目的职责分配给相应的部门; 三是编写演练方案。策划小组负责编写演练方案,并经有关演练部门评审,确保事故源和情景事件与应急演练目标、要求相适应。演练方案编写内容如下图:137演练方案内容定义传达方式主要内容情景说明书 描述事故情景,为演练活动提供初始条件和初始事件。频方式播、视频或其他音频方式频方式发生何种事故或紧急事件;事故或紧急事件发生地点;事故或紧

148、急事件发生时间;事故或紧急事件的发展速度、强度与危险性;信息的传递方式;采取了哪些应急响应行动;已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是否预先发出了警报;事故或紧急事件发生时的气象条件等与演练情景相关的影响因素。演练计划 演练适用范围、总体思想和原则;演练假设条件、人为事项和模拟行动;演练情景,含事故说明书、气象及其他背景信息;演练项目、评价准则及评价方法;演练程序;控制人员、评价人员的任务及职责;演练所需的必要支撑条件和工作步骤。评价计划对演练计划中演练项目、评价准则及评价方法的扩展。对演练项目,评价准则,评价工具及资料,评价程序,评价策略,评价组组成及其人员在演练准备、实施和总结阶段的职责和任务

149、的详细说明。情景事件总清单是演练过程中一系列情景事件(包括重大事件或次级事件)的时间顺序列表情景事件、控制消息、预期行动,以及控制消息发布的时间或时机。演练控制指南有关演练控制、模拟和保障等活动的工作程序及职责说明。向控制人员和模拟人员解释有关演练思想,制定演练控制和模拟活动的基本原则,建立或说明支持演练控制和模拟活动顺利进行的通讯联系、后勤保障和行政管理机构等事项。演练人员手册向演练人员提供的有关演练具体信息、程序的说明文件。通讯录记录关键演练人员通讯联络方式及其所在位置等信息的文件。138 四是确定演练现场规则。规则内容: 演练过程中所有消息或沟通必须以“这是一次演练”作为开头或结束语,事

150、先不通知开始日期的演练必须有足够的安全监督措施,以便保证演练人员和可能受其影响的人员都知道这是一次模拟紧急事件。 参与演练的所有人员不得采取危及自身或公众安全的行动,不得进入禁行区域,不得接触不必要的危险,无安全管理人员陪同时不得穿越高速公路、铁道或其他危险区域。 使用模拟的方法来提高演练真实程度时,事先必须考虑可能影响设施安全运行的所有问题。 应避免遭受极端的气候条件(不要达到可以称为自然灾害的水平)、高辐射或污染水平;不应为了演练技巧而污染大气或造成类似危险。139 参演的部门、设施、人员不得预先启动、集结,所有演练人员在对演练事件响应行动前应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演练人员应将演练事件或信

151、息当作真实事件或信息做出响应,将模拟的危险条件当作真实情况采取应急行动。 所有演练人员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服从指令。 演练过程应注意发现真正的紧急情况,并制定发现真正紧急事件时可立即终止、取消演练的程序,迅速、明确地通知所有响应人员从演练到真正应急的转变。 演练人员没有启动演练方案中的关键行动时,控制人员可发布控制消息,指导演练人员采取相应行动,也可提供现场引导,帮助演练人员完成关键行动。 演练过程中,为确保演练安全,策划小组应最好指定一名安全管理人员,监督演练过程的安全。 140 五是指定评价人员。策划小组负责人应在演练前指定演练所需评价人员数量和所需的专业知识,并分配评价任务。一般说来,

152、应急指挥中心、卫生机构以及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承担重要功能的地点至少应指定1名评价人员,其他地点的评价人员数量也应当与演练范围、演练目标相一致。评价人员在开始评价工作前,应进行相应的培训。 六是后勤工作安排。策划小组应在演练前完成应急演练的后勤保障工作,包括通信、技术、卫生、物资器材、场地交通、情景设置和生活保障等。七是准备和分发评价人员工作文件等材料。策划小组应准备说明评价人员工作任务、演练、日程及后勤问题的工作文件,同时,还应为评价人员准备与评价人员任务相关的背景资料,并在演练前由策划小组负责人分发给评价人员。141八是培训评价人员。评价人员应了解应急组织的应急预案和响应程序,熟悉应急演练评

153、价程序与要求,因此,策划小组应在演练开始前完成对评价人员的培训。 九是演练前简要讲解演练方案与演练活动。策划小组负责人应在演练前一天分别召开演习人员、控制人员、评价人员情况介绍会,确保所有演习参与人员了解演习现场规则以及演习情景和演习计划中与各自工作相关的内容。演习模拟人员和观摩人员一般参加控制人员情况介绍会。1423.演练实施 演练内容(17个方面) 1、应急通知及启动2、指挥和控制3、事态评估4、资源管理5、通讯 6、警报与紧急公告 7、公共信息 8、公众保护措施 9、应急人员的安全 10、交通管制 11、人员登记、隔离与去污12、人群安置 13、紧急医疗服务 14、24小时不间断应急 1

154、5、外部增援 16、事态控制与现场恢复 17、记录与调查1434.演练总结演练总结v评价人员访谈演练参与人员。评价人员应在演练之后立即访谈参演人员,询问参演人员对演练过程的评价和建议,必要时,经策划小组负责人同意,评价人员可向参演人员简要地总结对演练过程的观察结果,但不必对演练下最终结论。v汇报与协商。演练完成之后,策划小组负责人应尽快(最好是在一天之内)召集评价人员举行情况通报会,由评价人员对演练过程的观察情况及相关文件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确定演练结论。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就演练结论进行讨论,决定采取何种纠正措施。144v编写书面评价报告。演练结束之后评价人员应尽快(最好是在演练结束之后两天

155、内,必要时,可在汇报与协商之前进行)准备对参演组织的表现给出书面评价报告,并对各演练项目的演练情况进行书面说明。这些书面材料应提交给策划小组负责人。v举行公开会议,解释如何通过演练检验响应重大事故的能力.策划小组负责人应在汇报与协商后通报本次演练中存在的不足项。针对补救措施的完成情况准备独立的评价报告,追踪整改项的纠正情况。145演练结果的评价问题类型不足项整改项改进项定定义义指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应急准备缺陷,可能导致在紧急事件发生时,不能确保应急救援体系有能力采取合理应对措施。 指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单独不可能在应急救援中对公众的安全与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应急准备缺陷。指应急准备过

156、程中应予改善的问题,不会对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整改整改期限期限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纠正。在下次演练前予以纠正。视情况予以改进,不要求必须纠正。备备注注策划小组负责人应对该不足项进行详细说明,并给出应采取的纠正措施和完成时限。 以下两种情况的整改项可列为不足项:某个应急组织中存在两个以上整改项,共同作用可影响保护公众安全与健康能力; 某个应急组织在多次演练过程中,反复出现前次演练发现的整改项。 146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uide for preparing production safety accidents em

157、ergency plans of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Operation Entities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二六年五月二十九日 147 目 录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定义 3.1应急救援 3.2应急预案 4预案编制工作程序 4.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 4.2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 4.3编制应急预案 4.4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3 4.5应急预案的实施1485预案的主要内容 5.1总则 3 5.2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5.3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5.4预防预警 5.5应急响应 5.6后期处置 5.7保障措施 5.8培训与演习 5.9应急预案的管理 6预案

158、编制的格式和要求 6.1格式 6.2基本要求7附则1491范围本导则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本导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从业单位)。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在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导则,同时,鼓励根据本导则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 150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国办函200433号)国家

159、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2006年1月8日发布)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办函200539)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3定义3.1应急救援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的措施。1513.2应急预案 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计划或方案,用于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谁来做,怎么做,何时做以及相应的资源和策略等。4编制工作程序 预案编制工作针对性强,要紧密结合企业工作实际,明确工作机构,借鉴同行业事故教训,全面分析企业危险因素,客观评价企业应急

160、能力,采取应对措施。编制步骤可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4.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 针对企业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和应急职责,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和工作计划。152 4.2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 搜集本行业和企业事故情况,组织人员对本单位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的脆弱性和风险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对已有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进行评估。 4.3编制应急预案 在危险因素辨识和风险分析、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安全生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 4.4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生产经营单位或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依据我国有关应急管理方针、政

161、策、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其他有关应急预案编制指南性文件,组织有关专家及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评审合格后,经生产经营单位第一负责人签署并发布实施。1534.5应急预案的实施 应急预案发布实施后,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全体职工进行学习,结合实际制定相关岗位应急规定和要求,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和任务分工。在广泛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应急演练,完善应急预案。5预案的主要内容 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行业不同,危险因素和事故类别不同,预案包括的主要内容可能会有差别,生产经营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部分调整或补充。 5.1总则 5.1.1编制目的 简述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和

162、必要性等。 5.1.2编制依据154 简述预案编制所依据的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有关行业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等要求。 5.1.3适用范围 说明预案适用范围、启动条件、申请程序及批准权限。 5.1.4预案体系 说明制定的预案在本生产经营单位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相关应急预案的关系。 5.1.5工作原则 简述预案编制的原则。原则要简明扼要,明确具体,如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资源共享、协同应对,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反应快捷、措施果断,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等。1555.2生产经营单位概况5.2.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简述生产经营单位经济性质、从业人数、主要产品等基本内容,重

163、点说明企业危险源、以及周边交通、重要设施、目标、场所等情况。5.2.2危险分析(1)危险识别:识别本单位存在的重大危险因素,危险识别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具有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可参照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0)进行危险源的辨识。(2)脆弱性分析:分析本单位一旦发生危险事故,哪些位置和环节容易受到破坏和影响。(3)风险分析:评估重大事故发生时,对本单位造成破坏(或伤害)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导致的实际破坏(或伤害)程度(可选择最坏的情况进行分析)。1565.3组织机构及职责 5.3.1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成员构成 列出应急救援指挥部组成情况,同时详细说明应急救援指挥部总

164、指挥、副总指挥由谁担任,以及指挥机构其他人员的构成情况。另外也要说明指挥机构是否下设相关应急救援单位,如果设立,说明具体构成情况。 5.3.2指挥机构及各成员单位、各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要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具体职责,以及救援成员单位或救援小组的相应职责,救援小组中要有应急救援的专家参与,所有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应当涵盖所有应急救援活动的应急功能。各部门职责应当明确,相互衔接,避免疏漏或重叠。建议分类、分条进行表述。 5.3.3组织体系结构图 如果可能,应以框图形式把本单位自上到下,参与重大事故应急的部门或单位组织体系结构图表示出来,要求清晰、明了。1575.4预防预警 5.4.1危险源监控与报告

165、 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要求,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和管理,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并按有关规定将有关材料报送当地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对可能引发事故的信息进行监控和分析,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5.4.2预警行动 生产经营单位应明确预防预警方式方法、渠道以及监督检查措施,信息交流与通报,预警信息发布程序。重点是建立本单位重大危险源信息监测方法与程序,进行分级,根据事故级别和影响程度,及时确定应对方案,通知有关部门、单位采取相应行动。1585.4.3信息报告与处理 (1)接警与通知 及时了解事故初始信息是启动应急救援的关键,接警

166、作为应急响应的第一步,必须对接警与通知的要求作出明确规定。明确24小时报警电话,建立接警和事故通报程序。 (2)明确事故上报程序 事故发生后,应当明确谁来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报告流程以及报告内容等要求。同时,明确在发生事故后,谁来向地方政府或同级相关部门进行通报,通报程序以及通报的形式与内容。 (3)公众信息交流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明确通过何种形式通知其他相关工作岗位的人员。以及如何在短时间内把事故信息告知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单位。1595.5应急响应根据应急响应级别,建立应急响应程序,应急程序分为基本应急程序和专项应急处置程序。5.5.1应急分级事故响应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生产经营单位

167、可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内部控制事态的能力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行动分为不同的等级,由相应的职能部门利用现有资源,采取有效应对措施。5.5.2基本应急程序(1)指挥与控制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协调和决策程序,便于对事故进行初始评估,确认紧急状态,从而迅速有效的进行应急响应,建立现场应急处置区域,指挥、协调现场所有救援队伍开展救援行动,科学合理地调配和使用应急资源等。160 (2)资源调度程序 明确在紧急情况下,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应急装备等应急资源的紧急调度程序。 (3)卫生和医疗救护 明确在事故状态下,如何组织医疗人员进行紧急医疗救护。在该程序中应明确针对生产经营单位可能发生的重大事

168、故,为现场急救、伤员运送、治疗等所作的安排。 (4)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程序 在应急功能中,应明确保护应急救护人员安全所作的准备和规定。5.5.2专项应急处置方案 根据事故类别以及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不同,需要采取的特殊应急处置办法。如:煤矿瓦斯事故应急处置方案、危险化学品泄漏处置方案、人员紧急疏散或撤离161方案、大面积停电应急处置方案、火灾事故处置方案、爆炸事故处置方案等。建议生产经营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5.5.3应急结束 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以及应急状态解除的程序、机构或人员,并注意区别于现场抢救活动的结束。5.6后期处置 明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结束后,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污染物收集、清理

169、与处理、设施重建、生产恢复等程序。5.7保障措施 5.7.1通信与信息保障 建立通信系统维护以及信息采集等制度,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明确参与应急活动的所有部门通讯方式,分级联系方式,并提供备用方案和通讯录。162 5.7.2应急队伍保障 要求列出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以及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以及应急能力保持方案等。5.7.3应急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救援期间,需要使用的应急设备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备用措施等内容。 5.7.4经费保障 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管理监督措施,提供应急状态时生产经营单位经费的保障措施。 5.7.5其他保障 生产经营单位根据本单位的

170、实际情况而确定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交通运输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等。1635.8培训与演习 5.8.1培训 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各级领导、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的上岗前培训、常规性培训,应说明培训的计划及方式。 5.8.2演习 包括演习的场所、频次、范围、内容要求、组织等。5.9应急预案的管理 5.9.1预案的维护和更新 预案由谁进行维护,如何进行更新。 5.9.2制定与解释部门 注明本预案负责解释部门名称以及相应联系人、电话。 5.9.3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 要列出预案实施和生效的具体时间。1645.10附件 5.10.1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有关部

171、门、机构或人员。 5.10.2关键应急救援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要列出应急救援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关键装备和器材的名称、型号、获取方式等内容。 5.10.3各种规范化格式文本 新闻发布、预案启动、应急结束及各种通报的格式等。 5.10.4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165主要包括: (1)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2)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分布图; (3)疏散路线、重要地点等的标识; (4)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等。 5.10.5相关应急预案名录 列出与本预案相关的或相衔接的应急预案名称。 5.10.6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支援协议或备忘录。6预案编制的格式和要求 6.1格式 6.1.1封面 标题、单位名称、预案版本号(修订次数)、颁布日期、实施日期、签发人(签字)、批准人、批准时间。166 6.1.2目录 6.1.3引言、概况 6.1.4预案内容 6.1.5附则 6.1.6附录6.2基本要求 6.2.1打印文本 6.2.2结构清晰7附则 本导则由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提出。 本导则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导则自颁布之日起实施167 谢 谢!1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