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第2课时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71194835 上传时间:2024-08-09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第三节第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二章第三节第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二章第三节第2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二章第三节第2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二章第三节第2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第三节第2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第三节第2课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章 第三节 第 2 课时 第 2 页 第 2 课时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形的影响 情景激趣 课标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对接 知识体系导引 下面是我国唐朝诗人的一首题为“庐山桑落洲”的诗: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运 用 资 料 , 描 述 地 球 所处 的 宇 宙 环境。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识别 34种常见地貌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 2.描述所识别的地貌,说明这些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 |知识清单| 阅读教材 P56P57“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填写下列知识

2、。 1.总体表现:使地表物质从高处向低处迁移。重力决定着物质迁移的方向。 2.主要类型 风化作用 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 侵蚀作用 风、流水、冰川、海水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 搬运作用 流水、风、冰川等将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 沉积作用 被风、流水、冰川等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沉积、堆积的过程 微思考 有人说河流的上游分布的是侵蚀地貌, 河流的中下游分布的是堆积地貌, 这种说 第 3 页 法对吗? 提示 不对。河流的上游以侵蚀地貌为主,但也有堆积地貌,如山麓冲积扇;河流的中下游主要是堆积地貌,但也有侵蚀

3、地貌,如河流凹岸。 |案例分析| 结合材料探究: (1)图乙中的河谷分别对应图甲中三段河谷 AA、BB、CC的哪一处?其形态有何特点? (2)三段河谷 AA、BB、CC分别以哪种侵蚀作用为主? (3)河谷左右两岸不对称,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 (1)上游河谷 AA对应,河道较窄,呈“V”型;中游河谷 BB对应,逐渐开阔;下游河谷 CC对应,更开阔,呈槽型。 (2)河谷 AA以向源头侵蚀、向下侵蚀为主;河谷 BB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为主;河谷 CC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和堆积为主。 (3)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作用使得河谷左右两岸并不对称。 |方法规律| 1.外力作用主要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形式 概念

4、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风化作用 指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由于温度变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气及生物等的作用所发生的机械崩解和化学变化过程 物理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由整体破裂为碎屑, 如气温变化使岩石表面发生崩解破碎;化学风化作用:使岩石发生分解,进而形成化学组成与性质不同的新物质的过程,不溶于水的新物质存留在地表;生物风化作用:生物活动使岩石破裂,如植物根系生长对岩石裂隙的破坏,穴居动物能松动和破碎土壤中的岩石 侵蚀作用 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风力侵蚀作用:塑造了各种各样的风蚀地貌,如雅丹地貌、风蚀城堡等;河流侵蚀作用:使河流谷地在中上游山区加宽加

5、深, 第 4 页 过程 形成“V”形谷,溶解可溶性岩石,形成喀斯特地貌;冰川侵蚀作用:使峰体形态清晰壮观;留下刮痕;海水侵蚀作用:使海岸岩石破碎,形成各种海岸侵蚀地貌,如海蚀柱 搬运作用 指风化、侵蚀的产物被风、河流、冰川、海浪等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 风力搬运作用:使沙丘移动,形成沙尘暴;河流搬运作用: 使地表物质作远距离移动,严重时形成泥石流;冰川搬运作用:十分强大,能将大的岩块搬离原地,如漂砾的出现 沉积作用 指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搬运途中,由于流速、风速的降低和冰川的融化以及其他的影响,导致物质逐渐沉积的现象 风力沉积: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地貌,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冲积

6、平原、三角洲地貌,冰川沉积:形成各种各样的冰碛地貌,海浪沉积:形成沙滩等地貌 侵蚀地貌成因分析 流水侵蚀 流动中对河谷、沟谷或峡谷的冲刷;在二氧化碳作用下溶解石灰岩(喀斯特地貌) 风力侵蚀 通过其所携带的沙石对其周围岩石形成破坏,如戈壁、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堆积地貌成因分析 流水沉积 指出位置(出山口、凸岸、入海口);指出沉积地貌的物质来源;表明速度减慢的原因(速度减慢,以堆积作用为主),如冲积扇和三角洲的形成 风力沉积 携带大量沙石;受地形阻挡(风速降低);堆积成沙丘等地貌 冰川堆积 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受温度升高影响,冰川融化;原地堆积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

7、不同 第 5 页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海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形成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风力作用:在风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

8、,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3)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地理实践力| 1.在学习河流堆积地貌时, 有位教师带领同学们做了下面的实验, 说明山前洪(冲)积扇的形成。模拟这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一杯小米或细沙、一本书、一张白纸。 实验步骤: 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 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 将小米或细沙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 观察在白纸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 (1)细沙在书本前的堆积体外形是否具有山前洪(冲)积扇的特征? (2)流水搬运物体的重量与水流速度的 6 次方成正比。据此推想,山前洪(冲)积扇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分布有什么规律? (3)这个实验

9、能否反映山前洪(冲)积扇不同颗粒沉积物的分布规律?为什么? (4)如何改进这个实验? 提示 (1)可以明显地看出堆积体具有山前洪积扇的扇形特征。 (2)洪积扇顶物质较粗,主要为砂、砾,分选性较差。随着流水搬运能力向扇缘 第 6 页 减弱,堆积物质变细,分选性也较好,一般为沙、粉沙等。 (3)不能。因为实验选用的颗粒物大小比较均匀,作用力为重力。 (4)选择颗粒大小和形状不同、质量不等的物质混合作为实验材料,用流水作搬运媒介。 |区域认知| 2.外力作用被称为“大自然的雕塑师”,其“雕塑作品”有“饱经风霜”的冰川地貌,有海面上的“龙宫”海蚀地貌,有荒漠中的“魔鬼城”美轮美奂的自然之美,吸引着人们

10、去旅游探险。下面是某旅行社制作的几幅宣传图片。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 a. 长 江 三 峡 _ , b. 楼 兰 古 城 _ , c.“ 天 山 一 号 ”“ 魔 鬼城”_,e.“鱼米之乡”_,f.黄土高坡_。 (2)请用地质作用解释各地貌景观的成因。 A._;B_;C_;E_;F_。 (3)六种地貌形成的能量都来自_。 解析 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A 为流水侵蚀而形成的峡谷地貌;B 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我国著名的江南“鱼米之乡”符合这种地貌;C 为分布在干旱地区的风力堆积地貌沙丘, 我国的楼兰古城就消失在茫茫大漠之

11、中;D 是冰川地貌;E 是我国典型的黄土沟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F 是风力侵蚀而成的风蚀地貌、我国西北地区著名的“魔鬼城”,其实就是风蚀作用形成的。 答案 (1)A C D F B E (2)流水侵蚀 流水堆积 风力堆积 流水侵蚀 风力侵蚀 (3)太阳辐射能(或地球外部) |人地协调观| 第 7 页 3.我国古村落遗址大多坐落在河谷阶地上,半坡村落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是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在靠近河流、地势较高的河谷阶地上营建的相对集中的居住场所(如下图)。 为什么我国古村落大多坐落在河谷阶地上? 提示 河谷阶地靠近河流水源,又不易被洪水淹没。 “世界第八大奇观”的波浪岩耸立在

12、西澳大利亚中部沙漠光秃、干燥的土地上,由于像高高的海浪而得名。下图中波浪岩的成因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沉积 C.冰川侵蚀 D.海浪侵蚀 解析 图中波浪岩位于西澳大利亚中部沙漠光秃、 干燥的土地上, 不易受到海浪、冰川、流水侵蚀,干旱区主要外力是风力,所以波浪岩的成因是风力侵蚀。 答案 A 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 24 题。 2.读甲图可知,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正确的排序是( ) A. B. C. D. 3.影响河谷发展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内力作用 B.断裂下沉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4.乙图地貌在甲图中哪个阶段发育最典型,影响丁岸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

13、 A. 侵蚀 B. 堆积 C. 堆积 D. 侵蚀 解析 第 2 题,河谷的形成过程先是河水向下深切,形成“V”型河谷;然后河水沿河谷两侧侵蚀,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最后是河谷继续变宽,形成“槽”型河谷。 第 3 题, 河谷是最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 河谷主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第 4 题,河流凹岸与凸岸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在中,河流弯曲度最大, 凹岸与凸岸发育最典型。 图中丁处为凹岸, 发生的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 第 8 页 答案 5.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玻璃海滩被誉为世界上最闪亮的海滩, 整个海滩是由漂亮的玻璃圆石和沙子组成,五彩斑斓,人们很难相信如此美丽的地方曾经充当过近 20 年的垃圾

14、场。下图示意玻璃海滩景观。海滩上的玻璃圆石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河流沉积 B.海浪沉积 C.人工打磨 D.海浪侵蚀 解析 玻璃海滩 20 年前是垃圾场, 说明玻璃圆石是垃圾中的玻璃经海浪的侵蚀、磨圆而形成的,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一、选择题 1.电影霍比特人 指环王中展现的新西兰风景令人陶醉,形成下列新西兰美景的地质作用有误的是( ) A.甲流水堆积作用 B.乙岩浆活动 C.丙冰川侵蚀作用 D.丁流水侵蚀作用 解析 甲图海滩是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远处的海岛是被海水侵蚀后形成的岩石地貌,这是长期被海水侵蚀的结果。 答案 A 丹霞地貌是水平或平缓的层状红色砾岩和砂岩,在外力作用下

15、形成的宝塔状、柱状、峰林状的地形。湿润地区丹霞地貌(图甲)很多只露出“腰身” ,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图乙)几乎是“全裸”的,甚至变得“圆头圆脑” 。据此完成 23 题。 “腰身”的主要原因是( ) A.“腰身”雨水冲刷严重,植物易遭破坏 B.河流下切作用强烈,“腰身”陡峻挺拔 C.“腰身”地势陡峻、土壤浅薄,植物难以生长 D.岩石硬度不同,风化差异显著,“腰身”耸立 “圆头圆脑”的形成条件是( ) 第 9 页 B.光照强烈,对岩石破坏作用大 C.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球状风化显著 解析 第 2 题,湿润地区因雨水侵蚀作用强, 丹霞地貌“腰身”处土壤浅薄,再加上地势陡峻,植物难以生长,故丹霞地貌露出“

16、腰身”。第 3 题,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圆头圆脑”,主要是受风蚀作用和风化作用形成的。 答案 岩石及地貌的形成均与地质作用有关。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类型。读图,回答 45 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5.下列人类活动能够加重 c 过程的是( ) A.退耕还林 B.围湖造田 C.陡坡垦荒 D.营造薪炭林 解析 第 4 题,a 应是湿润环境(或热带浅海);b 应是地壳的垂直上升运动;d表示流水侵(溶)蚀作用。 第 5 题, 石灰岩地貌地表崎岖不平与流水侵蚀作用有关;人类在陡坡垦荒会加剧水土流失,产生石漠化现象。 答案 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自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

17、 下图中绕旋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称之为“蛇曲”。据此回答 67 题。 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褶皱起伏 B.断裂下陷 第 10 页 C.流水侵蚀 D.风沙堆积 7.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 )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解析 第 6 题,此题采用排除法,难度不大。据图,此题地势平坦开阔,可以排除 A 项(起伏)、B 项(沟谷、断崖)。河流地貌,流水侵蚀,与风沙关系不大。故排除 D 项。第 7 题,解读选项中诗文,A 选项描述水的海陆间循环,大致反映

18、地势地貌的西高东低,未体现堆积地貌,可排除。B 选项中白鹭洲是由江水携带泥沙沉积形成,因形似白鹭而得名,故 B 正确。C 选项形容长江之长,未体现地貌,可排除。D 选项中猿、万重山等意象,体现流水侵蚀而成的峡谷地貌,可排除。 答案 读某河流示意图,回答 89 题。 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A.中游落差小 B.地转偏向力作用 C.河流含沙量大 D.入海口潮差小 9.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风化作用 C.侵蚀作用 D.堆积作用 解析 第 8 题,甲处为三角洲,它的形成与河流含沙量大、地转偏向力、入海口潮差小有关,与中游河流落差无关。第 9 题,造成乙处瀑布最终消失的主要

19、原因最可能是侵蚀作用,由于河流下切侵蚀,导致瀑布消失。 答案 下图是我国某历史遗址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011 题。 第 11 页 10.宫室遗址分布在( ) 河流右岸 河流左岸 被堆积的河岸 受侵蚀的河岸 A. B. C. D. 11.村落沿河谷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便于观测水情 利于取水灌溉 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矿产资源丰富 A. B. C. D. 解析 第 10 题,根据河道中表示河流流向的箭头可确定河流向东流,宫室遗址在右岸;另外,宫室遗址在凸岸,是流速较慢易产生堆积的河岸。第11 题,山区河谷往往是土壤肥沃、利于取水灌溉、适宜农业发展的地方。 答案 二、非选择题 12.新疆

20、地貌景观丰富多彩,结合下列新疆的景观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1)按照内、外力作用把图中地貌景观进行分类。 (2)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南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简述其形成原因。 (3)结合图中信息,比较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在形成原因上的异同点。 解析 第(1)题,吐鲁番盆地是断裂下陷形成的,天山山脉是板块挤压形成的,都与内力作用有关;而雅丹地貌、沙丘地貌的形成与风力有关,属于外力作用。第(2)题,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南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是典型的地堑盆地,由岩层断裂下陷而成。第(3)题,雅丹地貌也叫沙蚀丘或风蚀丘,是一种典型的风力侵蚀地貌;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形成的典型地貌。 答案 (1)吐

21、鲁番盆地和天山山脉是内力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2)吐鲁番盆地是由岩层断裂下陷而成。 (3)相同点: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风力有关。不同点:雅丹地貌是风 第 12 页 力侵蚀的结果,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的结果。 13.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 m)及沿BC剖面线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沿着剖面线 BC 的地质剖面图中两处发育成河谷的原因是什么? (2)P、Q 两支流中,水流较缓的是_,理由是什么? (3)在河流和两处中:河流横断面呈“V”型的是_ 处,其成因是_; 河流横断面呈槽型的是_处, 其成因是_ 。 答案 (1)处背斜顶

22、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处断层地带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沿断层线发育成河谷。 (2)P 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河流落差小。 (3) 流水向下侵蚀,切割河床 流水堆积作用和侧蚀作用显著 14.(附加题)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中 A 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_和_。 (2)上 图中, 河岸 D、 E 最 有可能 形 成浅 滩的是 _岸, 原因是_。 (3)若河流 A 段的纵剖面如上右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 A.“U”型谷 B.喀斯特溶洞 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 (4)若图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 解析 根据图示 A 处谷地是冰川侵蚀形成的“U”形谷,属沟谷,无稳定水源,B 位于河流上游,横剖面呈“V”字形,C 处于河流中游,侧蚀加强,河谷展宽,D 位于河流下游,地形平坦,河床更加宽阔,河口处沙洲因左岸堆积最终与左岸相连。 答案 (1)乙 溯源侵蚀 下蚀 (2)D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 第 13 页 (3)C (4)与左岸相连。因为北半球的河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水流急,冲刷严重,因此在河口处沉积的泥沙与左岸相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