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汇总事业单位考试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71157377 上传时间:2024-08-0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0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汇总事业单位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汇总事业单位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汇总事业单位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汇总事业单位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汇总事业单位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汇总事业单位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汇总事业单位考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汇总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汇总 1 类病毒(viroid)由感染性 RNA 构成,朊病毒(prion)由感染性蛋白质构成。 2 一种病毒体内不能同时具有两种核酸,这是病毒最基本的特点。 3 囊膜表面具有囊膜小体,主要成分为糖蛋白,有识别功能,并有一定的抗原性。 4 螺旋对称型病毒的核酸与衣壳的子粒按特殊的结构方式结合在一起,大部分螺旋对称型病毒都有囊膜及囊膜小体。 5 多数动物病毒以主动吞饮的方式进入细胞,囊膜病毒以囊膜与细胞膜融合的方式进入细胞。 6 除了痘病毒、虹病毒外,多数 DNA 病毒核酸转移到核内复制转录。 7 自身不带酶的病毒核酸一般具有浸染性。 8 原核细胞包括:支

2、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放线菌、蓝藻。 9 支原体的特点:细胞多形态性;自身不能合成长链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膜厚 10nm,有多功能性;无核区,DNA双螺旋均匀地散布在细胞内。 10 细菌 DNA 复制时, 其 DNA 环附着在细菌膜上作为支撑点。 细菌 DNA 复制不受细胞分裂周期限制, 可以连续进行。 11 细菌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它由乙酰氨基葡萄糖、乙酰胞壁酸、4-5 个氨基酸短肽聚合而成的网状大分子。 12 细菌荚膜的成分有葡萄糖、葡萄糖醛酸。 13 30S 亚基核糖体对四环素、链霉素敏感。50S 亚基对红霉素、氯霉素敏感。 14 质粒编码的有:大肠杆菌性因子(f 因子) 、大肠杆菌

3、素因子(col 因子) 、抗药因子。 15 绿肥红萍是一种固氮蓝藻与水生蕨类满江红的共生体。 16 细胞生存的三要素是:细胞膜、遗传信息载体、完整的代谢机构。 17 藻胆蛋白有藻蓝蛋白、异藻蓝蛋白、藻红蛋白三类。 18 蓝藻光合作用可放出氧气,光合细菌不能放出氧气。 19 蓝藻细胞质里涵养许多内含物:蓝藻淀粉、脂滴、蓝藻颗粒体、多磷酸脂体、多角体。 20 蓝藻细胞膜外有细胞壁和一层胶质层(称为鞘) 。它由酸性粘多糖和果胶质组成,易为碱性染料着色。 21 丝状细胞群体通过异胞体断裂而繁殖,异胞体有固氮功能。 22 真核细胞结构体系包括:膜系统结构、遗传信息表达系统结构、细胞骨架系统。 23 细胞

4、表面是细胞质膜及其相关结构,其主要功能是进行选择性的物质交换、能量转换、识别、运动、附着与对外界信号的吸收及放大等。 24 绝大多数细胞的核与质的体积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25 内质网是生物大分子合成的基地。脂类、糖类、许多蛋白等都在内质网表面合成。 26 胞质骨架主要由微丝(直径为 5-7nm) 、微管(直径为 24nm) 、中等纤维(直径为 10nm)构成。 27 光学显微镜的组成有:光学放大系统、照明系统、机械支持系统。 28 染色原理:不同细胞组分对可见光的吸收程度几乎相同,不同染料对某种细胞组分有特异性的吸附。 29 电镜的组成有:电子束照明系统、电磁透镜成像系统、真空系统、记录系统、

5、电源系统。 30 材料的物理学固定方法有:干燥固定、低温固定、高频微波固定。 31 电镜包埋材料(环氧树脂)的要求有:高倍镜下不显示结构;聚合时不发生明显的收缩;良好的机械性能;易于被电子穿透。 32 电镜染色方法有:锇酸易染脂肪,铅盐易染蛋白质,醋酸铀易染核酸。 33 福尔根(Feulgen)反应特异显示 DNA 的存在,PAS 反应确定多糖的存在。 34 米伦反应(Millon)反应用氮汞试剂与酪氨酸残基反应成红色沉淀。重氮反应中,氢氧化重氮与 Tyr、Ser、His 等反应成有色化合物。 35 同一根鞭毛,其基部与顶部的微管束数目也不一样,其运动机制为微管滑动模型。 36 衣藻细胞表面有

6、并存的两根鞭毛,无中心体。 37 基体与中心体是同源的。 38 细菌鞭毛由鞭毛蛋白(flagellin)构成,成螺旋管状。 39 微绒毛的微丝束的外周通过侧臂与质膜相连,下端插入端网区,进而与中间纤维连接。侧臂由与钙调蛋白紧密结合的微肌球蛋白(minimyosin)构成。 40 细胞的变形足包括片足和丝足。细胞的迁移、白细胞运动与细胞的片足有关,体外培养的细胞的固定与细胞的丝足有关。 41 细胞连接有封闭连接、锚定连接、通讯连接、 。 42 上皮细胞中与桥粒相连的中间纤维是角蛋白纤维,心肌细胞中为结蛋白纤维,大脑表皮细胞中为波形蛋白纤维。 43 与中间纤维相连的锚定连接是桥粒与半桥粒。与肌动蛋

7、白相连的锚定连接是粘合带、粘合斑。 44 正常情况下,胞间连丝是在细胞减数分裂时形成的。在非姐妹细胞之间也存在着胞间连丝。在细胞生长过程中,胞间连丝的数目也会增加。 45 化学突触传递的动作电位有延迟现象。 46 胶原是胞外基质中最主要的水不溶性纤维。 47 在同一组织中,常含有几种不同类型的胶原,但以其中某一种为主。在不同组织中,胶原组装成不同的纤维形式,以适应特定功能的需要。 48 氨基聚糖由糖醛酸和氨基己糖(氨基葡萄糖和氨基半乳糖)二单位重复而成。 49 蛋白聚糖赋予软骨以凝胶样特性和抗变形能力。 50 并非所有的蛋白聚糖都形成巨大的聚合物,如基膜中的蛋白聚糖。 51 层粘连蛋白以 链结

8、合胞外基质蛋白中的 Arg-Gly-Asp 序列。 52 层粘连蛋白的表达中,卵母细胞及受精卵均表达 B1 链,4-8 细胞期表达 B1 及 B2 链,至桑椹胚期三种亚单位全部表达,同时在细胞间出现粘连蛋白。 53 纤粘连蛋白不同亚单位为同一基因的表达产物,它具有与细胞表面受体、胶原、fibrin 和硫的蛋白多糖高亲和性的结合部位。其中,细胞识别的结构单位为 Arg-Gly-Asp-Ser。 54 神经脊细胞可从神经管背侧开始迁移,分化为神经节、色素细胞。 55 弹性蛋白是高度疏水的非糖基化蛋白。 56 钙粘蛋白(cadherin)是一种钙离子依赖的细胞-细胞粘连糖蛋白,分为 E-型钙粘蛋白、

9、P-型钙粘蛋白、N-型钙粘蛋白三类。 57 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有纤维素(,1-4) 、半纤维素(木糖、半乳糖、葡萄糖) 、果胶质、伸展蛋白(extensin) 、木质素(lignin,由酚残基构成) 。 58 初生细胞壁可以看为凝胶样基质,纤维素埋于其中。 59 离子通道可分为电位门离子通道和配体门离子通道。 60 质子泵可以分为 P-型质子泵、V-型质子泵、H+-ATP 酶。P-型质子泵涉及到磷酸化。 61 动物细胞与有类似细菌基团转移的物质跨膜转运方式。 62 胞饮泡的形成需要笼形蛋白(clathrin) ,吞噬泡的形成需要微丝及其结合蛋白。 63 鸟类卵细胞摄取卵黄蛋白,肝细胞摄取转铁蛋白

10、,胰岛素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巨噬细胞通过表面受体对免疫球蛋白及其复合物、病毒、细菌、衰老细胞的识别及摄入,兜售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64 甾类激素受体的结构域有:C-末区结合甾类激素的部位,中部为结合 DNA 的区域,N-末区为可激活基因转录的区域。 65 霍乱毒素使 G 蛋白持久活化,百日咳毒素使之不能活化。 66 腺苷酸环化酶是一种糖蛋白,其作用需要 Mg2+、Mn2+。 67 细胞外被是指与细胞质膜的膜脂或膜蛋白共价结合的糖联名形成的包被,起保护细胞和细胞识别的作用。胞外基质是由胶原蛋白与弹性蛋白组成的蛋白纤维和由氨基聚糖与蛋白聚糖形成的水合胶体构成的复杂的结构体系。 68

11、 细胞质中含有与中间代谢有关的数千种酶类及与维持细胞形态和细胞内物质运输有关的细胞骨架结构, 是蛋白质和脂肪合成的主要场所。 69 酶与微丝结合后,酶的动力学参数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70 在非肌肉细胞中,肌动蛋白的 m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外周。 71 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代谢有:糖酵解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糖原的合成与部分降解、蛋白及脂肪酸的合成。 72 只有酰基化的激酶才能转移并靠豆蔻酸链结合到细胞质膜上,只有这样,细胞才能被转化。 73 稳定蛋白的 N-末的一个氨基酸有:Met、Ser、Thr、Val、Cys、Gly、Pro。这个信号氨基酸由氨酰-tRNA 蛋白转移酶加载。

12、74 一种蛋白是否属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成分,取决于在整个细胞生命过程中,这种蛋是结合在细胞质骨架上,还是游离在周围的溶液中。 75 叶绿体膜中有的酶为:ATP 酶、腺苷酸激酶、半乳糖基转移酶及参与糖、脂合成、代谢有关的酶,如酰基辅酶 A。主要脂肪酸为不饱和脂肪酸。膜内铁蛋白有细胞色素、质体醌(PQ) 、质体蓝素(PC) 、铁氧还蛋白(Fd) 、黄素蛋白及光系统、光系统。 76 细胞色素按光谱分为:细胞色素 f 是细胞色素 C 的一种,吸收光谱为 552nm。细胞色素 b 吸收光谱为 563nm。细胞色素 559HP,吸收光谱为 559nm,高电位型。细胞色素 559LP,吸收光谱为 559nm,

13、低电位型。 77 聚光色素及作用中心构成光合作用单位,后者由一个中心色素分子 P,一个原初电子供体 D,一个原初电子受体 A组成,具有电子分离和能量转换的功能。 78 光系统(PSI)的电子供体为质体蓝素,电子受体为结合态的铁氧还蛋白。光系统(PS)的电子供体为水,电子受体为质体醌的一种特殊形式。 79 循环式光合磷酸化的循环为:PSI-铁氧还蛋白-细胞色素 b563-细胞色素 f-质体蓝素- PSI。当植物缺乏 NADP+时,就会发生循环式光合磷酸化。 80 在类囊体膜中,电子传递各组分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呈不对称分布。 81 四碳植物在叶脉周围含叶绿体的微管束鞘细胞,其外面又环列着叶肉细胞

14、。 82 线粒体 DNA 复制主要在 S 期及 G2 期。叶绿体 DNA 复制主要在 G1 期 83 导肽被线粒体基质中的线粒体导肽水解酶(mitochondrial processing peptidase,MPP)与导肽水解激活酶(processing enhancing protein,PEP)水解。 84 细胞核与细胞质的体积之间常有一个大致的比例,10%。 85 核被膜与核孔复合体是真核细胞所具有的普遍结构特征。 86 核被膜约 7.5nm 厚,核周隙(20-40 nm)与内质网相连。 87 核被膜在前期末解体,到末期又重新形成,其装配为膜泡前体模型(veside prec-uris

15、or model) :先是富含内核膜(LBR)的膜泡围绕染色体并与之结合,然后,富含 gp210 的膜泡再结合上去。去组装与重组装过程伴随着 LBR、gp210 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的周期特异性修饰变化。 88 核纤层(nuclear lamina)是分布于内核膜与染色质之间紧贴于内核膜的一层网络结构,10-20nm 厚,由一层特殊的中间纤维呈正交网络组成。 在鸟类和哺乳动物类细胞中, 构成核纤层的中间纤维蛋白有三种多肽, 即核纤层蛋白 A、核纤层蛋白 B、核纤层蛋白 C。 89 在哺乳动物类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核纤层蛋白的几个丝氨酸残基暂时磷酸化,引起核纤层可逆性去组装,形成laminaA、

16、laminaC 的四聚体和膜结合的 laminaB。 90 研究核孔复合体的方法有:树脂包埋超薄切片技术、负染色技术与冰冻蚀刻技术。 91 gp210 是一种定位于核孔的跨膜糖蛋白, 含有一个介导它掺入核周隙的信号序列和 2 个疏水片段, 是一种 N-连接的糖蛋白,与伴刀豆球蛋白 A(ConA)强烈结合,其作用是将核孔复合体锚定在孔膜上,也稳定了核孔复合体的结构。另一组由 8-10 种 O-连接的糖蛋白构成核孔蛋白家族(necleoporins) ,它们与麦胚凝集素(WGA)强烈亲合,它们背向核周隙,直接暴露于胞质和核质,可能这类糖蛋白即构成胞质和核质丝状物,直接参与核质物质交换。 92 亲核

17、蛋白质是指在细胞质内合成,然后输入到核内发挥作用的一类蛋白质。核质蛋白(nucleoplsmin)是一种丰富的亲核蛋白质,具有头尾两个不同的结构域。 93 SV40 T 抗原的野生型 NLS 序列为 Pro-Lys- Lys- Lys- Arg-Lys-Val。 94 5m7G 帽子结构的功能对于 mRNA 及 U1snRNA 的核输出是关键信号,称帽子结合活性(capping binding activity,CBA) 。 95 当成熟的 mRNA 被运到细胞质时,hnRNP 的蛋白质被完全不同的另一组蛋白质替代,形成 mRNP。 96 5SRNA 的核输出是一种蛋白质介导的过程,5SRNA

18、 必须与核糖体蛋白 L5 或转录因子 TFA 相结合,才能完成核输出。 97 在间期细胞核中,结构异染色质聚集成多个染色中心。 98 结构异染色质在中期染色体上多定位于着丝粒区、端粒、次缢痕及染色体臂的某些节段,由相对简单、高度重复的DNA 序列构成,有显著的遗传惰性,不转录也不编码蛋白质,复制时,晚复制早聚缩。 100 大鼠肝细胞染色质常作为染色质分析的模型。 101 生理状态下,由于细胞并非均质溶液,以及碱基的修饰、结合蛋白质的作用等可使 3 种构象 DNA 处于一种动态的转变之中。 102 所有的小卫星 DNA 探针与总 DNA 限制酶切片段杂交, 可以获得个体特异的呈孟德尔方式遗传的

19、DNA 指纹图谱,这项技术叫 DNA 指纹技术。 103 组蛋白 H1 有一定的种属和组织特异性,它赋予染色质以极性。 104 凝胶延滞实验(gel retardation assay)可用于研究非组蛋白。 105 组蛋白的合成主要在 S 期,与 DNA 复制同步进行,其数量与 DNA 合成相适应。 106 rRNA 基因大多是活跃转录的,没有核小体结构。 107 由螺线管形成 DNA 复制环,每 18 个复制环呈放射状平面排列,结合在核基质上形成微带(miniband) ,它是染色体的高级结构单位,约 106 个微带沿纵轴构成子染色体。 108 着丝粒的结构域有:着丝点结构域(又分内板、中间

20、间隙、外板、纤维冠) 、中央结构域、配对结构域。 109 与染色体配对有关的蛋白有:内部着丝粒蛋白(INCENP) 、染色单体连接蛋白(Clips) 。 110 有随体的染色体称 sat-染色体。端粒由端粒 DNA、端粒蛋白构成。 111 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把真核的细胞染色体的复制起点、着丝粒、端粒 3 个关键序列分别克隆并相互搭配构成“人工染色体”。 112 将四膜虫的端粒与酵母的部分染色体(包括 CEN、ARS)拼接起来再导入酵母细胞成为酵母人工染色体(YAC) 。 113 Q 带用氮芥喹吖因或双盐酸喹吖因染色显示中期染色体,G 带用 Giemsa 染色经胰酶、碱、热、尿素去污剂处理的中期染

21、色体,R 带用吖啶唑或 Giemsa 染色,经磷酸盐缓冲液保温处理的中期染色体,C 带显示异染色质,T 带用吖啶唑显示端粒部分,N 带显示核仁组织区的酸性蛋白质。 114 一个物种某染色体上的标准带型在进化上是稳定的。 115 核仁的结构组分有纤维中心(FC) 、致密纤维中心(DFC) 、颗粒组分(GC) 。其中纤维中心(FC)的特有结合蛋白有:fibrillarn、核仁素(nucleolin)和 Ag-NoR 蛋白。 116 多线染色体的某些区段疏松膨大形成胀泡(puff) ,其中最大的胀泡叫 Balbiana 环。 117 在有丝分裂末期,rRNA 合成重新开始,核仁的重建随着核仁物质聚集

22、成分散的前核仁体(PNBs)而开始,然后在 NoRs 周围融合成正在发育的核仁。 118 细胞周期中 tG1 变化最大,往往由它决定 Tc 的长短,而 tG2+tS+tM 则相对稳定。 119 测定细胞周期的时间时,在体外采用 3H-TdR 脉冲标记。 120 G1/S- TdR 双阻断法仅适用于 tG2+ tG1+tM tS的细胞。 121 有丝分裂器是有丝分裂时产生的由微管及其结合蛋白所组成的星体(aster)和纺锤体(spindle) ,在维持染色体平衡、运动、分配中有重要作用。 122 由中心粒及其周围的透明的高电子密度的中心粒周围物质(PCM)组成的复合物,称中心体。 123 动粒又

23、称着丝点,是细胞分裂的重要细胞器,是有丝分裂时纺锤体微管附着于染色体的部位。 124 着丝粒对低渗、膨胀和核酸酶有抗性。 125 动粒结构域包括 3 层板状结构及外侧的冠,在此部位发现有微管蛋白、钙调素(CaM) 、动力蛋白、p34cdc2 及糖酵解的烯醇酶等。 126 纺锤体及星体的构成微管,来源于胞质中的微管蛋白库。 127 前期开始的标志是染色体不断浓集。 128 植物细胞中无中心粒和星体,由许多微极组织纺锤体。 129 染色体的向极运动,伴随着动粒微管的缩短,称后期 A;两极分离本身伴随着连续微管的延长,称后期 B。 130 核纤层蛋白 B 一直和核膜片段相结合,有助于核的重组装。 1

24、31 甲藻类真核生物具有封闭的纺锤体。 132 胞质分裂时,细胞中部微管反而增加,其中掺杂有浓密物质和囊状物质,称为中体。在其下方膜内,有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构成的收缩环,后期时环区形成备用。 133 减数分裂的 S 期特别长。 134 有丝分裂时,性染色体复制在 S 期之末,在减数分裂,性染色体复制在早 S 期。 135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可以分为细线期、偶线期(合成与配对有关的 Z-DNA) 、粗线期(合成与修复有关的P-DNA) 、双线期、终变期。 136 卵和胚胎初期分裂符合时钟理论。一般的体细胞分裂符合多米诺理论。 137 P56cdc13 结合 P34cdc2 后才表现出蛋白激

25、酶活性,可直接或间接诱导一系列底物的磷酸化,才出现了有丝分裂。细胞周期蛋白为调节亚基,P34cdc2 为催化亚基。 138 反馈调控单元由 3 个部分组成:感受器、反应信号和细胞周期引擎的反应成分。 139 癌基因、抑癌基因、cdc 基因共同协作以调节细胞周期的正常进行。 140 癌基因的表达产物大致可以分为:生长因子(v-sis) 、生长因子受体(v-fms、v-erb、v-kit) 、信号转导器(v-src、v-ras、v-raf) 、转录因子等。 141 c-fos、c-jun 产物异二聚体识别的 DNA 序列为 TGAGTCG。 142 动物个体发育中,生殖细胞、体细胞分别为单独的细胞

26、谱系(cell lineage) 。 143 nRNA、mRNA 的种类差异说明特化细胞合成合成专一性蛋白质,主要在转录后调节的差别。 144 核输入信号序列为 PPKKKRKU。 145 基因与抑制细胞程序死亡有关,它是从人的 14、18 号染色体间转座的断裂点处分离出来的。 146 EB 病毒晚基因产物 LMP1 抑制细胞调亡主要是由于引起了细胞内 bc12 的表达。 147 除去白细胞介素 或白细胞介素 6,bc12 的表达也不能抑制细胞调亡。 148 HCN 可生成氨基酸、嘌呤、嘧啶、卟啉及缩合剂碳化二亚胺脒,进一步生成多肽。 149 多磷酸是一种缩合剂,参与类蛋白、多聚核苷酸的形成。

27、 150 团聚体学说由 Oparin 提出,微球体学说由 Fox 提出。 151 富 Lys 的类蛋白与 polyA 形成微粒,在一价、二价金属离子、ATP 存在下,可形成 Phe 三肽。 152 涡鞭毛虫的核与染色体是有原核细胞向真核细胞过渡的典型结构。 153 根据共生学说,线粒体的祖先是反硝化副球菌或紫色非硫光合细菌,叶绿体起源于蓝藻类 154 检测和定位酶的技术基于细胞或组织切片与适应底物共同孵育。如用格莫瑞(Gomori)方法检测碱性磷酸酶。 155 免疫电镜技术分为:免疫铁蛋白技术、免疫酶标技术、免疫胶体金技术。 156 用氚(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研究 DN

28、A。用氚(3H)标记的尿嘧啶核苷(3H-U)研究 RNA。 157 细胞株的后代细胞(传代大于 50 代)一般为非整倍细胞或亚二倍体。 158 培养细胞的形态有:成纤维细胞、上皮样细胞、游走细胞。 159 通过细胞杂交而形成的单核子细胞称融合核细胞。 (lysnkoryon) 160 细胞拆合就是把核与质分开来,然后把不同来源的细胞质、细胞核相互融合形成核质杂交细胞。 161 细胞拆合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物理法即用机械方法或短波光把细胞核去掉,然后用微吸管吸取其细胞核,将它依入去核细胞中,组成新的杂交细胞。化学发是用细胞松弛素 B 处理细胞,结合离心技术,将细胞拆分为核体(karyop

29、last)和胞质体(cytoplast)两部分。由于核体外有一层细胞膜及少量的胞浆,也称微细胞(minicell) 。 162 显微操作技术可用于研究核质互作关系、基因表达、细胞内微区的作用等。 163 1972 年,SJSinger、GNicolson 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fluidmosaic model) 。它强调:1、膜的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侧向运动;2、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有的镶在膜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脂双分子层。 164 质膜的液晶态模型强调膜脂处于无序(流动性)和有序(晶体)之间的动态转变。 165 膜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胆固醇。磷脂又分甘油磷脂和鞘磷脂。其中甘油磷

30、脂包括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动物细胞主要有 9 种磷脂。 166 心磷脂存在于线粒体内膜和某些细菌质膜。 167 质膜中不饱和脂肪酸为顺式,它在烃链中产生约 30的弯曲。 168 动物细胞中,糖脂与鞘磷脂都是鞘氨醇的衍生物。糖脂中,糖残基与鞘氨醇骨干的伯羟基连接。最简单的糖脂是脑苷类,最复杂的糖脂是神经节苷脂。 169 决定 ABO 血型的物质为糖脂,有脂肪和寡糖链组成。 170 真核细胞膜中专一含有胆固醇,其作用为:调节膜流动性,增加膜的稳定性,降低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 171 制备脂质体的依据是:磷脂分子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趋势。 172 膜骨架蛋白的

31、主要成分有:血糖蛋白,肌动蛋白,锚蛋白、带 4.1 蛋白。 173 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有:膜骨架、鞭毛和纤毛、微绒毛、细胞的变形足。 174 红细胞质膜的刚性和韧性主要由质膜蛋白与膜骨架蛋白复合体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175 鞭毛和纤毛的主要成分有微管,它不仅仅存在于单细胞生物,也存在某些高等动物细胞中。 176 微粒体(microsome)是在细胞匀浆和超速离心过程中,由破碎的内质网形成的近似球形的囊泡结构,含有内质网与核糖体两种成分,它仍然具有蛋白质合成蛋白糖基化、脂类合成等功能。 177 光面内质网往往作为出芽位点,将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或脂类转移到高尔基体内,在合成固醇类激素的细胞及肝细

32、胞中光面内质网十分发达。 178 在合成旺盛的细胞内,粗面内质网总是与线粒体紧密相连。 179 内质网合成包括磷脂和胆固醇在内的几乎全部膜脂。合成磷脂所需的 3 种酶都在内质网膜上,活性部位在膜的细胞质基质一侧,合成和由磷酸转位因子帮助转运。 180 每种磷脂转换蛋白只识别一种磷脂,其中磷脂酰胆碱在转移到线粒体过程中不加任何修饰。 181 酰基化发生在内质网的细胞质基质一侧,通常是软脂酸共价连接在跨膜蛋白半胱氨酸的残基上。 182 驻留在内质网的蛋白质具有 KDEL(HDEL)4 肽信号,如蛋白二硫键异构酶和 Bip,其中 Bip 与钙离子结合。 183 光面内质网上存在 G-6-P 酶,可催

33、化肝细胞中糖原降解产物 G-6-P 水解产生 G。然后通过内质网腔释放,维持血糖平衡。 184 膜蛋白跨膜的结构是有一级结构中的开始转移序列和终止转移序列共同决定的。 185 蛋白质分子主要分布在核糖体表面,而 rRNA 分子处于内部,二者靠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 186 核糖体大小亚单位在细胞内常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只有当小亚单位与 mRNA 结合后,大亚单位才结合上去,形成完整的核糖体。 187 核糖体重组是一个自我装配的过程。 188 不同 rRNA 都折叠成相似的二级结构,即由多个环组成的结构。 189 核糖体中最主要的活性部位是肽酰转移酶的催化位点。 190 多聚核糖体的形状有簇状、环

34、状、半珠状、雪花状。 191 高尔基体膜均由光滑的膜构成,无核糖体附着。 192 高尔基体的标志反应有:嗜锇反应、焦磷酸硫胺素酶(TPP 酶)反应、胞嘧啶单核苷酸酶(CMP 酶)反应、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酶(NADP 酶)反应。 193 日冕病毒的装配发生在高尔基体的顺面网状结构(CGN)上。 194 N-连接的糖基化是从糖基供体磷酸多萜醇转移到 Asn-x-Ser 的 Asn 上,O-连接的糖基化最末端是唾液酸。 195 蛋白聚糖的组装在高尔基体中,是与 Ser 相连的木糖(xylose)构成的 O-连接的寡糖。 196 纤维素由细胞质膜外侧的纤维素酶合成。 197 硫酸化的蛋白质主要是

35、蛋白聚糖,以 PAPS(3-磷酸腺苷-5-磷酸硫酸)为硫酸根供体,转移到肽键中的酪氨酸(tyrosine)残基上。 198 高尔基体分泌的转运小泡有连续的固有的分泌途径 default pathway、调节性分泌途径。 199 脑垂体细胞分泌肾上皮质激素,胰岛 细胞分泌胰岛素、胰腺的胰泡分泌胰蛋白酶原,存在于同一调节性分泌泡中,并在相应的激素信号作用下向胞外分泌。 200 溶酶体(losome)是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的囊泡状细胞器,主要进行细胞内消化作用。 201 溶酶体膜嵌有质子泵,具有多种载体蛋白,用于水解产物向外转运,膜蛋白高度糖基化。 202 溶酶体标志酶为酸性磷酸酶。 20

36、3 对衰老细胞的清除由巨噬细胞完成。 204 台萨氏(Tay-Sachs)病是由溶酶体缺少 -氨基己糖酯酶 A 引起的。 205 酸性磷酸酶合成是一种跨膜蛋白,被转运到细胞表面,依赖于胞质部分酪氨酸残基信号转运到溶酶体中,在胞质中的巯基蛋白酶和溶酶体中的天冬氨酸蛋白酶作用下成为水溶性的酶。 206 植物细胞的线粒体一般较动物细胞少。 207 线粒体内膜一般厚 6-8nm,外膜为 6nm 厚,膜间隙为 6-8nm,膜间隙有可溶性酶、底物和辅助因子。 208 人白细胞线粒体嵴为分支状,一般高等动物细胞线粒体嵴为板层状。 209 组成线粒体的磷脂有:磷脂酰乙醇胺、心磷脂、磷脂肌醇、胆固醇。 210

37、组成线粒体的不溶性蛋白有:膜镶嵌蛋白、结构蛋白、部分酶蛋白。 211 线粒体内外膜在化学上组成上的根本区别是脂类和蛋白质的比例不同。 212 线粒体的标志酶:内膜为细胞色素氧化酶,外膜为单胺氧化酶,膜间隙为腺苷酸激酶,基质为苹果酸脱氢酶。 213 叶绿体的形状因植物种类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藻类植物只有一个巨大的叶绿体。 214 叶绿体内、外膜厚 6-8nm,膜间隙为 10-20nm。 215 类囊体膜的酶有:直径为 12nm 的用水洗脱的方形颗粒为核酮糖 1,5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case) ,直径为 10nm 的用 EDTA 洗脱的球形颗粒为叶绿体 ATP 全酶。 216 CF1

38、激活需-SH 化合物如二硫苏糖醇、Mg2+。 217 叶绿体主要化学成分为蛋白脂类、DNA、RNA、糖、铁、锰。 218 叶绿体基质中含有核糖体、DNA、RNA、淀粉粒、质体小球、植物铁蛋白(phytofenatin) 。 219 间期核仁结构的如活性的维持,有丝分裂后核仁结构的重建都需要 rRNA 基因的活性。 220 DFC 在核仁中的定位与整合,关键在于正在转录的 rRNA 基因。 221 染色体包装的模型有:多级螺旋模型、骨架-放射环模型。 222 染色体内基因扩增,表现为均一染色区。染色体外基因扩增,染色体出现双小染色体。 223 最早发生的 D-Jh 连接在两条染色体上同时开始,如

39、果一条染色体上先形成 Vh-D-Jh 连接,重排成功,另一条染色体上基因重排不再重排而被冻结在 D-Jh 状态。如果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重排失败,就看另一条染色体上基因重排的结果,如果仍然失败,细胞就变为“裸”细胞而不再分化。 224 每个 B 细胞只表达重链或轻链的一个等位基因产物,这种现象称为等位基因排斥作用(allelic exclusion) 。 225 诱导真核细胞基因转录活性的两步模型:第一步由特殊类型的基因调节蛋白识别并修饰染色质局部区域,触发一段染色体相对解聚,使其变为疏松的活化形式,这段染色体可能包含数万个核苷酸对 DNA。第二步在已暴露的活性染色质区域由基因调节蛋白与基因转录

40、的顺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进一步影响基因活性。 226 细胞核内 polyA 的长度是相当一致的。 227 蛋白质 DNA 结合域模式有:-螺旋-转角-螺旋、锌指、亮氨酸拉链、螺旋-环-螺旋、甾类化合物受体、酸滴。 228 细胞骨架(cytoskeleton)是真核细胞中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 229 非肌肉细胞中,微丝是一种动态的结构,持续进行组装与去组装。 230 细胞中不同的微丝可以含有不同的微丝结合蛋白,形成独特的结构域执行特定的功能。 231 胰蛋白酶处理肌球蛋白(myosin)产生轻酶解肌球蛋白和重酶解肌球蛋白,后者经木瓜蛋白酶处理形成肌球蛋白头部和杆部。 232 细胞松弛素(cyto

41、chalasins)抑制微丝聚合,鬼笔环肽(philloidin)促使微丝稳定,抑制解聚。 233 应力纤维是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微丝束结构。 234 细胞的各种运动均能为细胞松弛素抑制。 235 微管对低温、高压、秋水仙素敏感。 236 微管可与其它蛋白组装成纺锤体、基粒、中心粒、鞭毛、纤毛、轴突、神经管等搭配。 237 微管蛋白二聚体是微管装配的基本单位。它有 2 个鸟嘌呤核苷酸结合位点、1 个二价阳离子结合位点、1 个秋水仙素结合位点、1 个长春花碱结合位点。 238 微管两端的 GTP 帽使之继续组装,GDP 帽使之解聚。 239 多余的微管蛋白单体结合于合成微管蛋白的核糖体上,导致微

42、管蛋白 mRNA 降解。 240 微管在生理状态及实验处理解聚后重新装配发生处称为微管组织中心(MTOC) 241 秋水仙素阻止微管装配,钙离子、高压、低温直接破坏微管,紫杉醇(tarol) 、重水则促进微管装配,增加其稳定性。 242 鞭毛轴心的蛋白结构为:微管蛋白二聚体、动力蛋白臂、微管连丝蛋白、放射辐条。 243 中心体(centrosome)是动物细胞中主要的微管组织中心,鞭毛、纤毛根部称为基体(basal body) ,它们能自我复制。发生在 S 期。 244 根据组织来源、免疫源性将中间纤维分类为:角蛋白纤维、波形纤维、结蛋白纤维、神经元纤维、神经胶质纤维。 245 中间纤维蛋白杆

43、状区由螺旋 1 和螺旋 2 构成,长度为 22nm,杆状区长度为 47nm。螺旋 2 又分 A、B 两个亚区。 246 同型中间纤维蛋白的基因具有几乎一致的内含子/外显子结构,基因表达的产物有组织特异性。其表达的组织发育调节发生在转录、转录后水平。 247 微梁不仅将微管、微丝、中间纤维连接起来,并且与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相联系。 248 细胞核骨架的成分有: DNA 拓扑异构酶、 nuclear martrin (D、 E、 F、 G) 、 Nuc2+蛋白、 ARBP (attachmertregion binding protein) 、核内肌动蛋白(actin) 。 249 鸟类和哺乳

44、动物细胞中,具有转录活性的基因是结合在核骨架上进行的基因只有结合在核骨架上才能进行转录。 250 核骨架结合序列(MAR)一般位于 DNA 放射环或活跃转录基因的两端,富 AT 序列。DNA 可通过 MAR 与 DNA拓扑异构酶结合锚定在核骨架上。 251 染色体骨架是指染色体中由非组蛋白构成的结构支架。 252 在分裂期细胞中,核纤层解体,以单体形式存在于胞质中。 253 鸟类和哺乳动物细胞中有 3 种核纤层蛋白 A、B、C。在非洲爪蟾中有 4 种核纤层蛋白、。 254 核纤层蛋白的 C 端有 Laax 序列,与膜结合有关。 (C=Cysteine,a=aliphatic) 255 核纤层蛋白 A、B、C 中,核纤层蛋白 B 与膜结合的能力最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