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材料与室内环境检测第一章-绪论课件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71148068 上传时间:2024-08-08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装饰材料与室内环境检测第一章-绪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建筑装饰材料与室内环境检测第一章-绪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建筑装饰材料与室内环境检测第一章-绪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建筑装饰材料与室内环境检测第一章-绪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建筑装饰材料与室内环境检测第一章-绪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装饰材料与室内环境检测第一章-绪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装饰材料与室内环境检测第一章-绪论课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装饰材料与室内环境检测第一章 绪论 主讲教师主讲教师:曹雅娴目录目录1.1 建筑装饰材料的分类1.2 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质1.3 建筑装饰材料的选择原则1.4 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趋势 建筑装饰建筑装饰材料的分类材料的分类1.1.1 按化学成分分类分类1、金属材料:黑色金属 、有色金属2、非金属材料:无机材料、有机材料3、复合材料:有机与无机复合,金属与非金属复合1.1.2 按装饰部位分类1、外墙装饰材料:外墙、阳台、台阶、雨棚等2、内墙装饰材料:内墙墙面、墙裙、隔断等3、地面装饰材料:地面、楼面、楼梯4、顶面装饰材料:室内顶棚5、室内装饰用品及配套设备:厨房、卫生间、楼梯等1.1.3 按燃烧

2、性能分类1、A级:不燃,如石材、水泥制品、玻璃、瓷砖、钢铁等2、B1级:难燃,如纸面石膏板、水泥刨花板、矿棉板等3、B2级:可燃,如天然木材、木制人造板、普通墙纸等4、B3级:易燃,如油漆、聚乙烯泡沫塑料等1.1建筑装饰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质材料的性质 色彩色彩 光泽光泽 透明度透明度质感质感色彩是材料对可见光谱选择吸收后的结果,不同颜色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光泽是材料表面方向性反射光线的一种特性,在评定材料的装饰性能时,光泽的重要性仅次于色彩透明度也是材料与光线有关的一种性质。利用材料不同是透明性可隔断或调整穿透光线的强弱,产生各异的光学效果材料的质感是人们对材料的强度、色彩、光泽、纹理等的综合感受,

3、不但是材料的标识而且会带给人丰富的联想,在人的感官中产生软硬、轻重、冷暖等感觉。1.21.2.1 1.2.1 建筑装饰材料的装饰性能建筑装饰材料的装饰性能 建筑装饰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质材料的性质1.2磨砂玻璃装饰效果普通玻璃装饰效果石材的纹理木材的纹理建筑装饰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质材料的性质 物理物理性质性质 与水与水有关有关性质性质 与热与热有关有关性质性质与声与声音有音有关性关性质质 密 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 孔隙率亲水性憎水性吸水性吸湿性耐水性吸声性隔声性强度弹性和塑性脆性和韧性硬度和耐磨性1.21.2.2 1.2.2 建筑装饰材料的技术性能建筑装饰材料的技术性能力学力学性能性能导热性热 容耐燃

4、性耐火性耐久耐久性性 建筑装饰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质材料的性质物理物理性能性能密度: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不含任何孔隙), 单位体积的质量。1.2表观密度: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又称容重。 材料的孔隙率越大,其表观密度就越小。 建筑装饰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质材料的性质物理物理性能性能堆积密度: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 堆积密度。1.2孔隙率 :孔隙率是指材料中孔隙体积占整个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的比例。 孔隙率反映材料的密实程度。 建筑装饰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质材料的性质与水有与水有关性质关性质亲水性与憎水性:材料与水接触时,表面能被水湿润的性质称 为亲水

5、性,不能被水润湿的性质称为憎水性。1.2吸水性: 吸水性是指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能力,吸水性的大小 一般以吸水率表示。 若 材料能被水润湿而表现亲水性,如木材;若 90说明材料表面不能吸水而表现憎水性,如沥青、塑料等。 建筑装饰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质材料的性质与水有与水有关性质关性质吸湿性:材料的吸湿性是指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能力。 吸湿性用含水量表示。1.2耐水性: 材料在水中或吸水饱和以后不破坏,其强度不显著降低 的性质称为耐水性。金属有较强的耐水性,但其表面遇 水后会生锈、变色;建筑涂料常以涂刷后遇水是否会起泡、 脱落、褪色等来说明耐水性程度。 建筑装饰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质材料的性质与热

6、有与热有关性质关性质1.2热容: 材料受热时吸收热量,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质称为热容。 房屋墙体、屋面采用高热容的材料可长时间保持室内温 度的稳定,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也应采用保温绝热材料, 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减少热损失,节约能源。 导热性:热量由材料的一面传到另一面的性质,称为材料 的导热性,导热性用导热率W/( )表示。 热导率越小,隔热性能越好,一般将热导率小于 0.25W/( )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 建筑装饰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质材料的性质与热有与热有关性质关性质耐燃性:耐燃性是指材料抵抗燃烧的性质。材料的耐燃性是影响 建筑物防火和耐火等级的重要因素,各类建筑设计或装 饰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

7、关防火规范规定的防火要求,妥 善处理装饰效果和使用安全的矛盾,积极采用不燃性材 料和难燃材料,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1.2耐火性: 耐火性是材料抵抗高热或火焰作用,保持原有性质的能力。 与耐燃性不同,如金属材料、玻璃等虽属于不燃材料,但在 高温作用下,在短时间内会变形、熔融,因此不属于耐火材料。 材料耐火性用耐火时间(h)来表示,称为耐火极限。 建筑装饰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质材料的性质与声有与声有关性质关性质1.2隔声性:隔声是指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一般用各种易吸收能 量的物质消耗声波的能量,使声能在传播途径中受到 阻挡而不能直接通过的措施,这种措施称为隔声。吸 声和隔声两者是不同的,吸声是从根

8、本上减低噪音, 隔声就是把声音隔开,实际上噪音没有小。 吸声性:声音能穿透材料和被材料消耗的性质称为材料的 吸声性。影响材料吸声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材料的孔 隙率、孔隙特征和材料厚度。 建筑装饰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质材料的性质力学力学性能性能1.2弹塑性: 材料的弹性和塑性是材料的变形能力,主要描述材料变形的可恢复性。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解除后,能完全恢复到变形前形状 的性质称为弹性变形;外力取消后,有一部分变形不能恢复的性质称为塑性。 完全弹性的材料实际是不存在的,大部分材料是弹性、塑性分阶段发生的。 强 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材料的强度, 根据外力作用方式不同,材料强

9、度包括抗压强度、 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等。 材料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材料成分、结构及构造有关,例如砖、石等材料的抗压强度较高,但抗拉及抗弯强度很低。 建筑装饰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质材料的性质力学力学性能性能1.2硬度和耐磨性: 材料表面抵抗较硬物体压入、刻划的能力称为材料的硬 度。按照刻划法,材料的硬度划分为110级(莫氏硬度) 耐磨性指材料表面抵抗磨损的能力。 脆性和韧性: 材料的脆性是指当外力达到一定程度,材料无明显的塑性变形而突然破坏的性质。陶瓷、玻璃、石材等都属于脆性材料。 材料在冲击、振动荷载作用下能吸收较大能量,能承受较大的变形也不发生破坏的性质称为材料的韧性。钢材、木材、橡胶等都

10、属于韧性材料。 建筑装饰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质材料的性质耐久性耐久性1.2 耐久性指材料长期抵抗各种内外破坏、腐蚀介质的作用,保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材料的耐久性是材料的一项综合性质,一般包括耐水性、抗渗性、抗冻性、耐腐蚀性等许多项。对装饰材料而言,主要要求颜色、光泽、外形等不发生显著的变化。内因内因 内部因素是造成装饰材料耐久性下降的根本原因。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质。外因外因 外部因素也是影响耐久性的主要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有:(1)化学作用(2)物理作用(3)机械作用(4)生物作用建筑装饰材料建筑装饰材料选择原则选择原则安全环保是材料选择的第一原则。满足环保性原则满足环保性原则从

11、经济角度考虑装饰材料的选择,应有一个总体的观念,不但要考虑一次性投资,也应考虑维修费用;既要考虑目前的要求,又要为以后的装饰变化留有余地。满足经济性原则满足经济性原则不同的设计风格应使用不同的建筑装饰材料与装修效果相结合与装修效果相结合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由于受室内外环境影响会降低使用功能,因此在材料的选择上应考虑装饰建筑物所处的地区、装修部位等因素。与装修环境相结合与装修环境相结合不同的建筑类型和装修标准应选用不同品种的材料,并结合建筑物的功能、所处环境,充分考虑材料的装饰性质选择材料。与类型、档次相结合与类型、档次相结合1.3 装饰材料装饰材料的发展趋势的发展趋势发展趋势发展趋势向质量轻,强度

12、高发展:向质量轻,强度高发展:由于现代建筑向高层发展,对材料的容重有了新的要求。越来越多地应用如铝合金这样的轻质高强材料。从工艺方面看,采取中空,夹层、蜂窝状等形式制造轻质高强的装饰材料。 向多功能性发展:向多功能性发展: 过去单一的装饰材料已经逐渐被多功能性的材料所取代。例如镀膜玻璃、中空玻璃、夹层玻璃、热反射玻璃,不仅调节了室内光线,也配合了室内的空气调节;各种发泡型、泡沫型吸声板乃至吸声涂料,不仅装饰了室内,还降低了噪声。向工业化发展:向工业化发展:过去的室内装饰工程绝大部分工程量都是现场制作安装的,现在部分装饰材料开始进入工业化生产阶段,现场直接安装即可。向绿色环保型发展:向绿色环保型发展:现代装饰材料提倡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在材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尽量节省资源和能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能产生或排放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有害物质,减轻对地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1.4THANKS!谢谢您的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