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PPT课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71130960 上传时间:2024-08-08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4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第五章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第五章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第五章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第五章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PPT课件(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第一节 青年的心理特征第二节 心理健康第三节 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第一节 青年的心理特征n一、青年的智能特征 智能是人们在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研究发现,在儿童青少年时期,智力的绝对水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的,到青年期智力达到最高峰。早期的研究把智力达到最高峰的年龄规定得比较早,如1937年斯坦福-比纳量表修订版,把智力发展的上限定为16岁,1960年的修订版改为18岁。而后来的研究结果表明,智力发展的高峰还要后移,大约在20岁,其后保持一段时间的高原期至30岁左右。 根据1700名年龄为17-60岁和62.5岁-79.5岁的被试

2、经过分层取样编制而成的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的测验结果,20-34岁是智力发展的高原期,以后逐渐开始缓慢下降,60岁以后开始迅速下降。麦尔斯(W.R.Miles)利用多种心理测验来研究各种能力的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在18-29岁这个年龄段,记忆力、思维力、动作与反应速度、知觉能力都处于最佳阶段。总之,许多研究结果表明,青年期处于智能发展的最高峰,具有观察敏锐、记忆力强、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注意力集中等特点。n二、青年的学习心理特征学习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一般说来,我们可以对学习做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说,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活动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此而

3、引起行为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人和动物都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要能适应环境并有效地保存自己,学习是一种必要的手段。 从狭义上说,学习是指人的学习,是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交往过程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主动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积累个体经验的过程。人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相比,在内容、形式、过程、功能等方面都有本质的不同。动物的学习限于消极地适应环境,人的学习则是一个自觉地、主动地过程,是对客观环境的积极作用。n三、青年的情绪特征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绪是个体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的任何活动都伴随着某种情绪状态。 所谓情绪是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当客观事物满足自己

4、的需要时,就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愉快、兴奋,当客观事物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时,就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沮丧、痛苦、愤怒等。良好的情绪不仅使人精神振奋,提高效率,而且对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不良的情绪则会使人精神萎靡不振,活动效率下降,有害身心健康。青年的许多心理问题都与情绪障碍联系在一起。n相对于成年人来说,青年人的情绪起伏要大,情感体验要强烈,表现形式更丰富多彩。具体来说,青年情绪活动具有如下特点:(一)丰富性(二)冲动性和爆发性(三)明显的两极性(四)心境化(五)文饰化(六)情绪的表现形式(表情)基本成熟 n四、青年的自我意识特征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以及自己与周围

5、关系的一种认识。美国社会学家乔治米德把我分为主我(I)和客我(Me),自我意识也就是主我对客体的意识。我认为我很能干。前一个我为I,后一个我为Me。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自我认识是主我对客我的认知和评价;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是主我对客我所持的态度,如自尊、自信、自卑、自豪等;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是主我对客我的制约作用,如自律、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等。 n从自我观念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现实自我是对实在的我的认识;投射自我是个体想象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理想

6、自我是个体想要达到的自我,它包括自己所希望达到的理想标准,以及希望他人对自己所能产生的看法。 个体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和成熟,大约需要20多年的时间。青年期是个人自我意识发展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青年的自我意识逐渐稳定、全面、深刻和丰富,但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其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一)自我认识的主动性、全面性和概括性(二)自我体验的敏感性、丰富性和矛盾性(三)自我调控的自觉性、独立性和相对薄弱性。 第二节 心理健康n一、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的含义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全球性战略目标是:“2000年人人健康”。健康这个词对于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都十分关心

7、。但是,如果仅仅把健康等同于没有疾病,这种理解是非常片面的,还没有把握健康丰富的内涵。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48年6月成立之时,就给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都趋于完满的状态。这表明,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并不亚于身体健康。 专家预言:21世纪是心理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世纪。这决不是危言耸听。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大,人们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也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生活节奏快的地区更为严重。在这其中,青少年学生占据很大比例。这几年来,心理学在我

8、国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获得迅速发展,也正是为了满足这种现实的需要。总之,现代社会应该充分重视心理健康这一领域,而作为一个现代人,也应该充分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 什么是心理健康呢?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上、智能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具体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志为:身体、智力、情绪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可见,心理健康并不仅仅是指没有心理疾病,更重要的是指一种积极的、适应良好的、能充分发展其身心潜能的丰富状态。n二、压力与心理健康(一)压力

9、与压力源心理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受到压力的存在,过度的压力让我们焦虑、紧张,影响了生活的质量。 雷瑟斯和奈维德1983年在其合著的适应与成长:生活的挑战一书中,提出了现代人心理压力的6个来源:1、日常生活规律的改变:如变迁新居,更换工作,转换学校,结婚成家,生儿育女等。2、身体病痛或不舒服:包括自己所感到的生理病痛,生病,或者由于气候环境变化所引起的不适感等。 3、抑郁或焦虑:包括由于某种事件或情景所引起的情绪低落和焦虑不安,以及由于个人的气质或性格所造成的长时间的抑郁和焦虑。4、遭受挫折:包括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所遇到的种种挫折和失意,以及动机受阻和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10、等。5、矛盾和冲突: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都会带给我们内心的冲突,而内心的冲突又会产生心理压力。n三、挫折与心理健康(一)挫折及其产生的原因 挫折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过程中,受到阻碍或干扰,致使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紧张、焦虑、抑郁、愤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例如考试失败、受到老师或父母批评、与同学争吵等,都会带来挫折的感受。挫折产生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1、外部原因:这是指因外界事物或情境阻碍个体达到目标而产生的挫折,包括自然条件的原因和社会条件的原因。自然原因,如噪音、恶劣的气候、各种自然灾害等;社会原因,如人际关系紧张、管理方式不当、社会观念落后、

11、社会风气不良等,都可能使个体无法克服而产生挫折。 2、内部原因:内部原因是个体主观上的原因,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个体生理原因引起的挫折,是指个体因生理素质、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所带来的限制,导致个体活动的失败,目标无法实现。例如,想当篮球运动员却身高太矮,想当画家却是色盲,于是产生挫折反应。个体心理原因,包括动机冲突、能力与期望之间的矛盾等,都会引起挫折。例如,参加考试,因能力不足或情绪不好而失败;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无法作出选择等,都会带来挫折体验。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n一、适应障碍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个体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去适应环境。如果环境变化非常强

12、烈,而个体由又缺乏必要的心理调适能力,就会出现所谓的适应障碍,表现为情绪紊乱、行为退缩、学习和工作效率明显下降、躯体不适等。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及个人和社会对他们的期望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他们又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这就使不少大学新生具有适应障碍。(一)大学生适应障碍的表现大学新生适应障碍的典型表现主要有:情绪低落、抑郁:他们会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无精打采,甚至想到死亡或自杀。 年月日年月日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的大三医学系的大三 学生马晓明仅仅因为学习成绩差被学生马晓明仅仅因为学习成绩差被学校勒令退学,害怕让家人知道,这个岁的学校勒令退学,

13、害怕让家人知道,这个岁的青年竟残忍地杀死了自己的奶奶和父亲。青年竟残忍地杀死了自己的奶奶和父亲。 2019年年3月,月,清华大学电机专业大四学生刘海洋用硫清华大学电机专业大四学生刘海洋用硫酸和火碱等化学物质向北京动物园的熊泼去,酸和火碱等化学物质向北京动物园的熊泼去,5只黑熊、只黑熊、棕熊和马熊先后被烧伤致残。棕熊和马熊先后被烧伤致残。 2019年年2月月23日,云南大学鼎鑫学生公寓日,云南大学鼎鑫学生公寓6幢幢317宿宿舍发现四具死尸,死者均为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舍发现四具死尸,死者均为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0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随后,公安部发出了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随后,公安部发出了A

14、级通缉令,级通缉令,在全国悬赏在全国悬赏20万捉拿犯罪嫌疑人马加爵。万捉拿犯罪嫌疑人马加爵。4月月24日,震惊日,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故意杀人案一审作出判决,马加爵被判处死全国的马加爵故意杀人案一审作出判决,马加爵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n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为揭开“马加爵何以成为杀人凶手”的谜底,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奔赴云南,对此案进行了全面调查,还专门为马加爵设计了心理问卷,做了心理测试,之后写出了上万字的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报告。报告指出,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 n马加爵在事后写了一篇短

15、文,文中写道:这篇短文取名“忏悔”,除了想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想以对所有受到伤害的人有个交代之外,还想以此警醒世人,千万不要犯罪,凡事要三思。当你想犯罪的时候你要明白最大的受害者其实是你最亲最爱的人。其实,我最想对亲人们说声对不起。父亲母亲对我从小就疼爱有加,从小就对我寄予厚望,希望我出人头地,希望我为家乡争光。他们为我含辛茹苦了几十年,而我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却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这对他们的打击是多么地沉重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对不起马加爵事件反映出的社会现象马加爵事件反映出的社会现象 1人都是善恶并存的,我们要懂得警觉人性中的恶,人们要想实现利益最大化,需要做出一定的自我约束,因此,日常生活中,

16、人人都做了大量的扬善抑恶的努力,所以,我们轻易不会看到人性中恶的一面。避免这种恶的方式很多,最简单的就是立刻脱离刺激环境,以及绝不在情绪冲动时做决定。当然,仅有这点远远不够,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对。 2与马加爵过度的“去圣化去圣化”倾向有关(“去圣去圣化化”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人们尤其是青少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人由于在生活中见到太多欺骗行为,或者由于年人由于在生活中见到太多欺骗行为,或者由于在生活中受挫,因而怀疑价值观和美德的存在。在生活中受挫,因而怀疑价值观和美德的存在。他们不愿听从任何人的劝告,不相信生活中还存他们不愿听从任何人的劝告,不相信生活中还存在值得珍视的

17、、神圣的、具有永恒意义的事物在值得珍视的、神圣的、具有永恒意义的事物),因为过度的“去圣化”倾向,而丧失了人所拥有的一种最基本和最健康的本能:悲悯之心。他自己也因此失去了最后的机会,偶然就这样成了必然。一个人,常常是因为不懂得珍重自己的生命,而轻视别人的生命,并最终毁掉自己。 3马加爵没有做人的原则和底线伦理,具备底线伦理有助于形成道德焦虑,也就是会使人在考虑是否伤人的时候产生强烈的担心、害怕和不安,这种感觉往往可以有效制止一个人的恶行。 4不懂得用建设性方式帮助自己。人要确立建设性帮助自己的理念,使自己进入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因此,假如一个人以贫困为由而采取反社会的行为,是自己去选择被贫困和

18、社会不公正的第二次伤害。 5缺乏一些基本的有助于人健康发展的人格特点。此外,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人格特点是:同情能力,也就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能力。 6学生缺乏最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人与人相处,如果发生了冲突,一定要就事论事,实事求是,绝不翻旧账,这是最容易激怒对方的事,尤其是不能戳别人痛处,这最容易让别人恼羞成怒,怒不可遏。 7马加爵缺乏社会支持系统。每个人从客观上都存在一些天然的社会支持系统,如父母、老师、领导等,他们都有支持我们的基本义务。如果一个人平时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他的亲朋好友在他需要时,都会成为乐于支持他的人。 2019年年4月月22日北大日北大03级中文系一女生从

19、北大逸夫级中文系一女生从北大逸夫苑理科苑理科2号楼号楼9层楼顶跳下,层楼顶跳下,当场死亡。据说这个女孩生当场死亡。据说这个女孩生前在北大前在北大BBS上发帖子写道上发帖子写道“我列出一张单子,我列出一张单子,左边写着活下去的理由,右左边写着活下去的理由,右边写着离开世界的理由。我边写着离开世界的理由。我在右边写了很多很多,却发在右边写了很多很多,却发现左边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现左边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写的写的对于亲人,我只能对于亲人,我只能够无奈,或许死后的寂静,够无奈,或许死后的寂静,就是为了屏蔽他们的哭声,就是为了屏蔽他们的哭声,就是能让人不会在那一刻后就是能让人不会在那一刻后悔。悔。” n孤

20、独和失落感: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他们很容易觉得孤独,这就使他们往往具有异常强烈的思乡想家情绪。同时,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以及无法具有像中学那样的优越地位,都使他们觉得失落。 自尊和自卑的矛盾冲突:适应的过程也是一个重新评价自我的过程。在评价自我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生一些偏差,从而导致自卑。但内心里又有很强的自尊心,于是经常处于矛盾和冲突之中。n二、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异常,由于其人格的异常而妨碍其人际关系,给本人带来痛苦,甚至给社会造成危害。患者一般于早年有不同于大多数儿童的迹象,至青春期前后,畸形开始明显。其人格明显偏离正常程度,而且人格特点之间互不协调。在大学生

21、中,真正的人格障碍并不太多,但有不少人存在不良的人格倾向,他们是人格障碍的易感人群,需要引起重视。n一)常见人格障碍及诊断标准1、强迫型人格障碍2、偏执型人格障碍3、分裂型人格障碍4、戏剧型人格障碍(癔病型人格障碍)5、回避型人格障碍6、自恋型人格障碍7、依赖型人格障碍8、边缘型人格障碍 除了上述人格障碍之外,还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等。反社会人格障碍是指时常做出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经常违法乱纪;行为冲动,妨碍公众,不负责任;对他人冷酷、仇视;缺乏羞耻心、焦虑感和自责感;不能从挫折和惩罚中吸取教训。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是指以被动的方式表现其强烈的攻击倾向,外表唯唯诺诺,内心却充

22、满攻击性,如不听指挥、拖延时间、暗地破坏等。 1、强迫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是强烈的自制心和自我束缚。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强迫型人格的症状表现如下:(1)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无缺、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因而有时反而影响工作的效率。(2)不合理地坚持别人也要严格按照他的方式做事,否则心里很不痛快,对别人做事很不放心(3)犹豫不决,常推迟或避免作出决定。(4)常有不安全感,穷思竭虑,反复考虑计划是否得当,反复核对检查,惟恐疏忽和差错。 (5)拘泥细节,甚至生活小节也要“程序化”,不遵照一定的规矩就感到不安或要重做。(6)完成一件工作之后常缺乏愉快和满足的体验,相反容易悔

23、恨和内疚。(7)对自己要求严格,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与道德规范,无业余爱好,拘谨吝啬,缺少友谊往来。患者状况至少要符合以上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强迫型人格障碍。2、偏执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点是极度的感觉过敏和毫无根据的猜疑。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偏执型人格的症状表现如下:(1)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是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2)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并可成为超价观念。(3)易产生病态嫉妒。(4)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5)好嫉恨别人,对他人过错不

24、能宽容。 (6)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7)忽视或不相信与患者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用事实来改变患者的想法。分裂型人格障碍3、分裂型人格行为怪僻而偏执,为人孤独而隐退,缺乏温情,无法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分裂型人格的症状表现如下:1.有离奇的信念,或与文化背景不相称的信念,如相信透视力、心灵感应、特异功能和第六感官等。2.奇怪的、反常的或特殊的行为或外貌,如服饰奇特、不修边幅、行为不合时宜、习惯或目的不明确。3.言语怪异,如离题、用词不妥、繁简失当、表达意见不清,并非文化程度或智能障碍等因素所引起。4.不寻常

25、的知觉体验,如有过性的错觉、幻觉、看见不存在的人。5.对人冷淡,对亲属也不例外,缺少温暖体贴。 6.表情淡漠,缺乏深刻或生动的情感体验。7.多单独活动,主动与人交往仅限于生活或工作中必需的接触,除一级亲属外无亲密友人。患者状况至少要符合以上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分裂型人格障碍。 4、戏剧型人格障碍(癔病型人格障碍)戏剧型人格的典型特征是心理发育不成熟,特别是情感过程不成熟,多见于女性,尤其是青年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成熟,这类患者的人格障碍会减轻。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戏剧型型人格的症状表现如下:(1)表情夸张像演戏一样,装腔作势,情感体验肤浅。(2)暗示性高,易受他人的

26、影响。(3)自我中心,强求别人符合他的需要或意志,不如意就给别人难堪或强烈不满。 (4)经常渴望表扬或同情,感情易波动。(5)寻求刺激,过多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6)需要别人经常注意,为了引起注意,不惜哗众取宠,危言耸听,或在外貌和行为方面表现得过分吸引他人。 (7)情感反应强烈易变,完全按个人的情感判断好坏。(8)说话夸大其词,掺杂幻想情节,缺乏具体的真实细节,难以核对。患者状况至少要符合以上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戏剧型人格障碍。5、回避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是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能应付。与分裂型人格障碍不同,他们并不安于或欣赏自己的孤独,不与人来往并

27、非出于自己的心愿,而是被迫的心理防御。例如,有一位父亲,将他的两个孩子自出生之日起就锁在房中,不让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原因是外面坏人太多。结果毁掉了两个孩子。这位父亲就有可能是回避型人格障碍。根据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回避型人格的症状表现如下:(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2)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仅有一个)。(3)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愿卷入他人事务之中。(4)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避。(5)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不语,怕惹人笑话,怕回答不出问题(6)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7)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之中的事时,总是

28、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只要满足上述的四项,就可诊断为回避型人格。6、自恋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是过分地关心自我、自我中心和自夸自尊。根据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DSM-),自恋型人格的症状表现如下:(1)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当即表现出来)。(2)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3)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人特别关注。(4)坚信他关注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仅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了解。(5)对无限的成功、权力、光荣、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分的幻想。(6)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7)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8)缺乏同情心。(

29、9)有很强的嫉妒心。只有出现上述特征的五项,方可诊断为自恋型人格障碍。 7、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是在自立、自主和自信方面发展不成熟,极度依赖他人。根据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DSM-),依赖型人格的症状表现如下: 在没有从他人那儿得到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务不能作出决定。 让别人为自己作大多数的重要决定,如在何处生活,该选择什么职业。 明知他人错了,也随声附和,因为害怕遭人遗弃。很难单独开展计划或做事。为讨好他人甘愿做低下的或自己不愿做的事。独处时有不适和无助感,或竭尽全力以逃避孤独。当亲密的关系终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经常被遭人遗弃的念头所折磨。很容易因未得到

30、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只要满足上述特征中的五项,就可诊断为依赖型人格。 8、边缘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的主要特征是心境变化反复无常,行为极不稳定,许多行为犹如精神病急性发作状态,处于精神病的边缘,因此称为边缘型或临界型。根据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DSM-),边缘型人格的症状表现如下:(1)人际关系紧张和不稳定,经常在过分理想化和过度贬低这两极中变换。(2)在至少两个具有潜在自伤可能的活动中表现出冲动,例如花钱、性、服药、莽撞驾车等。(3)情绪不稳定,一会儿平静,一会儿抑郁,一会儿愤怒或焦虑。这几种情绪状态的变换短则几小时,长则不过几天。 (4)不适当的、强烈的愤怒或对愤怒缺乏控制。

31、(5)反复出现自杀的威胁、姿态和行为,或自残行为。(6)显著和持久的认同障碍,如在自我意象、性对象选择、长期目标或职业选择、喜欢的朋友类型、以及价值观等五方面中至少表现出两方面的认同障碍。(7)持久的空虚与无聊感。(8)为逃避真实或想象中的被遗弃而作出狂乱的努力。只要满足上述特征中的五项,就可诊断为边缘型人格。 n三、神经症 神经症是指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基础的精神障碍,病人对自己所患的疾病有相当的自知力,无持久的精神病性症状,通常不会把自己的病态体验与客观现实相混淆,其行为一般保持在社会规范所能容许的范围内,其人格没有瓦解,本人常强烈要求治疗。n神经症与精神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自己总是感

32、到不能控制他自认为应该加以控制的心理活动或行为,处于一种无力自拔的自相矛盾和精神痛苦的心理状态,而精神病人对自己所患的疾病多无自知力,不主动求医或拒绝治疗,其社会功能也往往严重受损。神经症主要包括:(1)焦虑症(2)强迫症(3)恐惧症(4)抑郁性神经症(5)疑病症 (6)神经衰弱 (7)癔症 (一)焦虑症 焦虑症是以突如其来的和反复出现的莫名恐惧和焦虑不安为特点的一种神经症。它和一般性焦虑不同。本症大多数病例的发病年龄在20-40岁之间,起病并非因实际威胁,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环境不符。女性患者多于男性。1、病因和发病机理焦虑反应的生理基础是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普遍亢进。遗传和人格因素在焦

33、虑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社会因素也可诱发本病发生。2、临床表现与诊断临床表现分为广泛性焦虑及惊恐发作两种。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关心,迫切需求治疗。 3、防治焦虑症的治疗主要采用心理治疗,但辅助药物治疗也有重要作用,尤其对急性焦虑有控制发作的作用。常用的药物有安定、丙咪嗪、阿米替林和多虑平等。心理治疗包括:(1)支持疗法:给予患者某种形式和某种程度上的心理支持,包括解释、鼓励、保证、指导和调整环境等,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帮助患者控制和改善环境,进而达到心理的平衡。 (2)行为疗法:放松训练有较好的疗效。(3)精神分析:通过分析找到焦虑产生的内在原因。如果患者能发现自己的病因,焦虑症便好了一半

34、。(二)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神经症,人们把它称之为安静隐蔽而痛苦的病。在人群中其患病率为0.30%,发病年龄多在16-30岁之间,男女性别无显著差异,脑力劳动者居多。1、病因和发病机理一般认为,强迫症是人格因素与心理社会因素结合而致病的。强迫症患者常有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古板、力求完美、一丝不苟等人格特征。有此人格特征的人在生活中遭受心理社会因素刺激和压力,如责任加重、任务困难、遇到挫折等,就容易引起强迫症状。近年来,有关本病的遗传和生化研究表明,本病的发生有其生物学基础。2、临床表现与诊断下列症状表现对一个具体病人来说,可以一种为主,或几种兼而有之。(1)强迫观念

35、:包括强迫疑虑、强迫回忆、强迫性联想、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对立思维等。(2)强迫表象:脑内强迫性的、反复想象某些生动的形象,大多数的表象是令患者难堪或厌恶的。 (3)强迫性情绪:主要表现对某些事物的担心或厌恶,明知不必要或不合理,自己却无法摆脱对自己情绪的恐惧。(4)强迫意向:患者有强烈内心冲动,想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行为,例如有的患者每经过河边时便有投河的冲动。虽然这种意向很少会付诸行动, 但伴随焦虑和恐惧心理,驱使他们回避此种场合或采取其他对策。 3、防治(1)支持性心理治疗。使病人了解疾病的性质,树立信心;鼓励参加正常活动,竭力转移注意力;对某些病例要让患者认识其性格上的缺陷,并努力纠

36、正。(2)可采用行为治疗中的“反应阻抑法”。即每当病人要进行强迫行为时,请治疗者以种种方法阻抑其出现。此举开始时可引起焦虑加重、但随着一次次阻抑,其焦虑会逐渐减轻,引起强迫行为的强迫观念也会减轻。(3)“森田疗法”。该疗法主张患者“顺其自然”地去生活,即接受自己的症状而不企图排斥它。持之以恒,症状便可淡薄,进而消失。(三)恐惧症 恐惧症是对某一特定的物体、活动或处境产生持续的和不必要的恐惧,而不得不采取回避行为的一种神经症。这种恐惧不同于正常状态下的恐惧情绪,患者明知不正常,但难以控制。本症发病年龄多在2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1、病因和发病机理本病的发生常与某些恐惧事件的经历有关,也与遗传素

37、质有一定联系。条件反射理论认为本症是由于某些无害的事物或情境与令人害怕的刺激多次重叠出现,因而获得了引起焦虑的性质,成为患者恐惧的对象。如果回避行为使患者的焦虑得到减轻或消除,便会成为一种强化因素,使这种行为本身固定下来。 2、临床表现与诊断(1)对某些事物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根据恐惧的对象可分为:简单恐惧症。患者对某种动物、昆虫、物件等发生恐惧,这类患者症状一般较恒定,不泛化,具体对象为各种动物、雷电、尖状物、象征不祥的物体等。 空间恐惧症,又名广场恐惧症,是指对环境的恐惧,主要是公开场所,如商场、剧院、广场、学校、黑暗处、高空及封闭的居室等。社交恐惧症,是指对人的恐惧,怕与人接触,怕自己面红

38、耳赤、受人注目、紧张不安。对象多是陌生人、权威者和异性。 (2)发作时伴心跳、气急促、出汗、四肢发抖等植物神经症状。 (3)对恐惧的物体、人物及处境有回避行为(4)患者知道恐惧是过分或不必要的,但无法控制。3、心理治疗(1)支持疗法:给患者以指导、保证、劝解、疏导,有利于加强患者克服恐惧的信心。(2)系统脱敏法:鼓励患者接触所恐惧的事物或情景,反复练习,直到完全适应。(四)抑郁症 抑郁性神经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一种神经症,人们形容本症的患者犹如戴着一副墨镜看世界。本病患病率为3.11,占神经症全部病例的14.0%,居第三位,仅次于神经衰弱和癔症。本症多起病于青少年期,成年患者女性多于男

39、性。1、病因和发病机理本病常由心理社会因素所诱发,如学习困难、工作挫折、人际关系紧张以及严重的躯体疾病等,使患者担心、焦虑,以致发生抑郁。正常人面对这些情况时经过疏导,抑郁情绪历时短暂,但抑郁症患者的抑郁则维持较久。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表现为情绪低落,寡言少语,喜欢沉思,精力不足,凡事悲观,明显缺乏自信、有自卑感。 2、临床症状与诊断以持久的轻度至中度抑郁为主要表现,临床特征主要有:(1)情绪症状。自感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缺乏自信,对鼓励不感到高兴,对前途悲观失望,精神不振,观念消极,常有想死念头,内心矛盾重重。被动接触较好,愿意接受同情。(2)躯体症状。有头痛、头昏、周身不适、疼痛、心悸、胸

40、闷、肢体冷热感、睡眠不良等。如躯体症状突出,而抑郁心境不显示可称之为隐匿性抑郁症。病人自觉病情严重,常主动要求治疗。3、防治(1)支持性心理治疗。患者对疾病的性质要有所了解,要认识到目前所感受到的并非是事物的本貌,而是一“戴上墨镜”后所看到的色彩,故没有理由对自己的自尊自信产生动摇,从而坚定自己战胜疾病的信心。 (2)适当地降低自己奋斗的目标,有助于重获自信;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注意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发掘自己的优点。 (3)平时在实践中注意陶冶性格,培养自己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品质。确立远大的志向,培养广泛的兴趣,结交开朗的朋友,阅读幽默的文艺作品均有助于乐观性格的形成。 (五

41、)疑病症 疑病症即疑病性神经症,是指怀疑自己患了某种疾病,而实际上此病并不存在,医生的解释和检查的结果都不足以消除患者的疑虑。疑病症的患病率为0.15,占全部神经症病例的0.7%,居各类之末。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可在任何年龄发病,发病高峰年龄男性为40岁,女性为50岁左右。1、病因与发病机理患者常对自身健康特别关注,具有追求完美的性格特点。约有1/3的病例有躯体疾病作为诱因。少数病人可能是医源性的,即医生在检查时讲话不注意或诊断错误,均可给病人留下患有某些疾病的疑虑。不科学的俗语、流言和宣传,都是产生疑病症的诱因。 精神分析认为疑病症主要是生物内驱力和自我防御机制造成的。患者由于自卑而寻求自我

42、防御,采取一种“替代性活动”以避免直接面对自我的无能。由于病人是自然的弱者,患者使自己心理上的自卑由生理上的病症来替代。 2、临床表现与诊断(1)对自身健康或疾病过分担心,认为自己已患了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有人诉述具体,部位明确;也有人诉述不清,症状模糊。 (2)尽管检验并无肯定的阳性病变,或其诉述的严重程度与实际健康状况并不相称,但医生对其解释无效或仅有短暂效果。3、防治(1)自我调适 认知调节。患者应相信医生的诊断,服从医生的指导,否则除了延误病情外,还会招致自己在时间、经济和精力等方面不必要的损失。 反抗疗法。患者若已明白自己是疑病症,只是苦于无法解脱,可使用此法。例如无故怀疑自己得了心

43、脏病时,可有意识地参加一次较长距离的慢跑或徒步郊游。 转移注意。环境的更换,生活方式的改变,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一些有兴趣的事情往往有助于病情的改善。 (2)医生的处理医生应耐心地倾听病人诉述后再做仔细检查,以事实说明病人疑病缺乏根据,避免简单草率,匆匆表态,否则会加重患者的疑病症状。对暗示性高的患者可作暗示治疗。(五)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指大脑由于长期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从而产生精神活动能力的减弱,以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乏为主要特征,常伴有心情紧张、烦恼和易激惹等情绪症状,以及肌肉紧张性疼痛和睡眠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的神经性障碍。 本症病程较长,症状时轻时重,病情波动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适

44、当休息,及时治疗,本病常可缓解或治愈。多数病例发病于16-40岁之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从事脑力劳动者居多。本病的患病率为13.03,占全部神经症病例的58.7%,居各种神经症的首位。1、病因与发病机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心理社会因素是神经衰弱的重要原因。性格胆怯、敏感多疑、自制力差者易得本病;此外,感染、中毒、颅脑外伤、内分泌失调或其他削弱机体功能的各种因素,均能诱发本病。常见的心理社会因素有: (1)学习、工作负担过重,经常为完成任务不惜牺牲休息、睡眠时间;或工作困难、超过实际工作能力;或工作杂乱无序、方法不当,致使任务不能完成而自责。长此以往便会造成持续的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引起神经兴奋

45、和抑制调节紊乱,进而导致神经衰弱。 (2)心理冲突和精神创伤引起的负性情绪,如亲人的去世、家庭成员不和、事业受挫、人际关系紧张,这些因素长期使患者感到压抑、怨恨、委屈,也容易诱发本病。2、临床症状与诊断 衰弱症状。如脑力易疲乏,感到没有精力和脑力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或不能持久,看书用脑不容易掌握中心内容,感到记忆力差。即脑力活动效率显著下降,体力也容易疲劳。3、防治 神经衰弱应以心理调适和心理治疗为主,配合必要的药物治疗,同时合理安排作息制度,以及从事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 (1)认知调节。使患者认识到,本病是由于长期工作压力、精神负担过重所致,是可以治愈的,要消除对该病的疑虑和不科学的认知

46、。可以邀请治愈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介绍经验,相互交流,则效果更好,能调动其治病的主观能动性。 (2)音乐疗法。用特殊旋律的音乐,减轻焦虑不安、失眠等症状。 (3)加强工作和生活的计划性。患者平时应养成按轻重缓急处理事情的良好习惯,避免杂乱无章。为了提高疗效,患者应合理安排作息制度,注意劳逸结合,坚持锻炼身体,适当参加文娱活动和出外旅游。 (六)癔症 癔症也名歇斯底里,其主要表现为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短暂的精神异常,检查未能发现有相应的品质性改变。这类症状可因暗示而产生,也可因暗示而改变或消失。本病患病率为3.55,占全部神经症病例的16%,居神经症中第二位,仅次于神经衰弱。癔症的发

47、病年龄多在16-35岁之间,以女性多见。 1、病因和发病机理(1)性格因素有下列特点者较易产生癔症:高度情感性,情感反应强烈,但肤浅不稳;暗示性强;自我中心,言语行为夸张性强;富于幻想。(2)精神因素由精神创伤引起较强烈的情感反应常为癔症第一次发病的诱因,以后发病可以在第一次起病相似情况下,因触景生情产生联想或自我暗示,激起旧的情感体验而再次发病。亲人突然死亡、家庭不和、失恋、被人诬告或个人安全受威胁,都可成为精神创伤。遭受精神创伤时,适逢体弱有病、长期疲劳、妊娠经期、产后或脑外伤等,可助长本病的发生。弗洛伊德认为癔症完全是患者内心冲突的表露,本人为了逃避超我的检查,想方设法采取伪装的形式来取

48、得满足。巴浦洛夫学说则认为,癔症是大脑皮层功能和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相对减弱,致使受其控制的部位机能相对加强而出现有关症状。 (3)遗传因素对某些患者来说,遗传在发病中起的作用可能比精神因素更为重要。2、临床表现与诊断(1)癔症性精神障碍又称分离症状,指精神活动之间相互脱节,具体可有下列表现:情感爆发。病人突然表现哭笑不止,撞头、咬衣服、捶胸顿足、扯头发、在地上打滚,有时以哭唱的形式表示自己的“委屈”。持续约数10分钟或1-2小时即可安静。意识障碍。可表现为昏睡、木僵或朦胧状态;有的呈假性痴呆;也有的表现为运动性兴奋,还可能出现幻觉、妄想样症状。病程短暂,一般约3-5天。可反复发作,间歇期正常。

49、 此外,还可有界限性遗忘(突然忘记自己经历中的某个时期)、神游(不仅记忆丧失,且从原地出走),双重人格,多重人格或神鬼附体等身份识别障碍的表现。 (2)癔症性躯体障碍 由生活事件或处境引起情绪反应,接着出现躯体症状,一旦躯体症状出现,情绪反应便消退,这种躯体症状便叫转换症状。转换症状可有下述表现:感觉障碍。此与神经分布检查结果明显不符,包括躯体感觉障碍、失明、复视、管状视野(患者视野呈同心型缩小)、耳聋、疼痛等。 运动障碍。包括与神经检查结果相矛盾的肢体瘫痪、不能站立、不能步行等;各种不自主运动或痉挛发作。植物神经障碍。如打呃、嗳气、腹痛、癔症球(患者咽喉部的梗阻感)、过度换气等。 (3)癔症

50、的集体发病又称流行性癔症。此种发作形式多发生于经常在一起生活的人群中,如中、小学校里。当某种原因引起一人首先发生癔症,周围人看到发病情景,出于对疾病不理解,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在相互暗示和自我暗示下,相继发生类似症状。在举行某些宗教仪式、集体练习某些气功时,形成的神秘气氛往往为癔症的流行提供了温床。3、防治(1)自我疏泄。当情绪积郁时,不妨尽情地向心理医生或身边的亲友倾诉和哭述。情绪极坏时,也不妨在空屋内喊叫、拳击不会损坏的物品,通过发泄来减轻心理痛苦。(2)自我精神分析法。在对癔症有一个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童年,以及自己的人格缺陷和发病前后的各种因素,剖析发病的原因,然后有的放矢地去

51、消除。 (3)药物及综合治疗 癔症性情感爆发可使用镇静剂注射,痉挛发作常用药物结合言语暗示治疗。癔症的其他症状须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处理。对癔症的集体发病,应及时将发病者隔离,给予对症处理、暗示治疗和相应的卫生教育,发病可迅速被控制。3、周围人的协助(1)亲友、老师、同学对本病的性质应有所了解,发作时周围的人不要紧张,周围人越冷静患者发作越易缓解;若患者每次发作都能得到利益和补偿,则可因强化而使发作增加。(2)因为癔症患者往往有强烈的依赖感,家属、朋友应督促患者减少对周围人的依赖,增强自立,同时多给言语鼓励及精神上的支持。 思考与练习 1简述青年的心理特征。2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什么特征?3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何标准?4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如何有效驾驭压力。5什么是挫折?挫折后有哪些心理行为反应?6谈谈大学生适应障碍的表现及原因。 7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哪几种类型?8常见的神经症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表现?9举例说明如何运用系统脱敏法治疗焦虑症。10心身疾病有何特征?如何预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