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如何有效开展课例研究ppt课件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71127687 上传时间:2024-08-08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如何有效开展课例研究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最新如何有效开展课例研究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最新如何有效开展课例研究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最新如何有效开展课例研究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最新如何有效开展课例研究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如何有效开展课例研究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如何有效开展课例研究ppt课件(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有效开展课例研究如何有效开展课例研究一、什么是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一种教研活动的形式,是教师课例研究是一种教研活动的形式,是教师群体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发现问题、群体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以研究教学、改进教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以研究教学、改进教学为己任,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学为己任,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的共同成长。 通过仔细的录象观察和深入的语言分析,发现:通过仔细的录象观察和深入的语言分析,发现:教师的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几乎没有一句引导学生相互沟通的话,板书中没教学语言中几乎没有一句引导学生相互沟通的话,板书中没有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整

2、理的暗示,总结中没有意识到有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整理的暗示,总结中没有意识到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优化的判断。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优化的判断。 大家觉得在交流中教师要适时介入,引导学生比较各种大家觉得在交流中教师要适时介入,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异同以达到相互沟通理解,并在比较中让学生寻找合算法的异同以达到相互沟通理解,并在比较中让学生寻找合理、简便的算法来培养优化算法的意识。理、简便的算法来培养优化算法的意识。 看来看来“交流交流”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讲出不同的算法给他人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讲出不同的算法给他人听,更要在理解他人算法中做出比较和判断。听,更要在理解他人算法中做出比较和判断。授课老

3、师也觉授课老师也觉得很有必要借班再上一次,对什么是得很有必要借班再上一次,对什么是“交流交流”做出改进。做出改进。 “听懂他的意思了吗?你的办法与他不同在哪里?听懂他的意思了吗?你的办法与他不同在哪里?” 学生在春游情境图下生成的算式还是学生在春游情境图下生成的算式还是“76-1976-19”生生1 1:我是这样算的:我是这样算的:76-10=6676-10=66,66-9=5766-9=57。所以。所以76-19=5776-19=57。师:师:谁听懂他的意思了?谁能解释一下。谁听懂他的意思了?谁能解释一下。生生2 2:他的意思是先把:他的意思是先把1919分成分成1010和和9 9,先,先7

4、676减减1010等于等于6666,6666再减再减9 9等于等于5757。所以。所以7676减减1919等于等于5757。师:师:与他的方法一样的还有吗?与他的方法一样的还有吗?(许多小朋友举手示意相同)(许多小朋友举手示意相同)与他的方法差不多(相近)的有吗?与他的方法差不多(相近)的有吗? 师:师:谁听懂了?能不能解释呢?谁听懂了?能不能解释呢?师:师:谁再来解释一下?谁再来解释一下? 学生又交流了几种学生又交流了几种, ,教师一一介入引导教师一一介入引导 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究竟是什么?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究竟是什么?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究竟是什么?反思:课堂教学中的

5、有效交流究竟是什么? 交流就是让学生充分交流就是让学生充分交流就是让学生充分交流就是让学生充分“ “说话说话说话说话” ”、尽可能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尽可能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尽可能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尽可能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交流还要让学生表达不同的多样化的算法并相互启发交流还要让学生表达不同的多样化的算法并相互启发交流还要让学生表达不同的多样化的算法并相互启发交流还要让学生表达不同的多样化的算法并相互启发交流更要让学生之间沟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并通过比较交流更要让学生之间沟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并通过比较交流更要让学生之间沟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并通过比较交流更要让学生之间沟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并通过比

6、较分析寻找相对合理和最优的算法分析寻找相对合理和最优的算法分析寻找相对合理和最优的算法分析寻找相对合理和最优的算法 可见,有效的交流不仅仅是学生对思维结果和思维过可见,有效的交流不仅仅是学生对思维结果和思维过可见,有效的交流不仅仅是学生对思维结果和思维过可见,有效的交流不仅仅是学生对思维结果和思维过程的表达,它更象一种对话程的表达,它更象一种对话程的表达,它更象一种对话程的表达,它更象一种对话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理解,更是多种观

7、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并最终形成学生对退位减法的深刻理解。互动过程,并最终形成学生对退位减法的深刻理解。互动过程,并最终形成学生对退位减法的深刻理解。互动过程,并最终形成学生对退位减法的深刻理解。 课例研究是教师课例研究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学教学方式、研究方式、学习方式、专业发展方式习方式、专业发展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的一场深刻变革,目的是要让教师成为课程教学的真正主人。目的是要让教师成为课程教学的真正主人。理论学习: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系统接受 知行割裂案例讨论:从案例中获取关于行动的知识“教案不能复制效果” 微格教学

8、:分解训练教学中的技能忽略学科本质教育叙事:通过反思教学经验而超越经验忽略行为跟进同伴学习:分享经验与技能容易同质重复容易同质重复以往教学研究的几种途径以往教学研究的几种途径教师群体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发现问题、教师群体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把研究的阵地搬到它把研究的阵地搬到课堂课堂中来,以中来,以课例课例为为载体,以载体,以行动研究行动研究为手段,以为手段,以行为跟进行为跟进为为特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同时作为教师特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同时作为教师进修的内容与提高的途径。进修的内容与提高的途径。2、从教师工作与学习的特点看课例研究、从教师工作与学习的

9、特点看课例研究加加迈克迈克富兰:变革的力量中说,教富兰:变革的力量中说,教师教学工作的最大特点是,教学情境的不师教学工作的最大特点是,教学情境的不确定性,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教确定性,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教学决策的不可预见和不可复制性。学决策的不可预见和不可复制性。(1)教师的学习是基于案例的情境学习:)教师的学习是基于案例的情境学习:教师的学习是基于案例的理解、分析和反教师的学习是基于案例的理解、分析和反思,教师的研究是以案例为载体的实践研思,教师的研究是以案例为载体的实践研究,教师擅长的表达是运用案例的表达。究,教师擅长的表达是运用案例的表达。以案例为载体的专题研究可以很好地解

10、决以案例为载体的专题研究可以很好地解决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两张皮的问题。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两张皮的问题。(2)教师的学习是基于问题的行动研究:)教师的学习是基于问题的行动研究:英国人雷格英国人雷格列文列文(RegRevans)在在20世纪世纪50年代年代提出行动学习的概念。教师的行动学习,可以概提出行动学习的概念。教师的行动学习,可以概括为:为改进自己的教学而学习,针对自己的教括为:为改进自己的教学而学习,针对自己的教学问题而学习,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教师学问题而学习,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教师的学习首先要有问题意识,有问题才有不同意见的学习首先要有问题意识,有问题才有不同意见的讨论,才能

11、使概念不断明晰;课例研究就是要的讨论,才能使概念不断明晰;课例研究就是要以问题引导学习,不断使日常教学工作问题化,以问题引导学习,不断使日常教学工作问题化,从中提炼出研究课题;以差异推动进取,不断寻从中提炼出研究课题;以差异推动进取,不断寻求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个人与他人的差距,挑战求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个人与他人的差距,挑战能力边缘,超越自我。能力边缘,超越自我。(3)教师的学习是基于群体的合作学习:)教师的学习是基于群体的合作学习: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ygotsky)20世纪世纪30年代初提出,人类的学习是在人与人之间交往过年代初提出,人类的学习是在人与人之间交往

12、过程中进行,是一种社会活动。学习的本质是一种程中进行,是一种社会活动。学习的本质是一种对话,个人与自我的对话,个人与他人的对话,对话,个人与自我的对话,个人与他人的对话,个人与理论的对话,个人与实践的对话。个人与理论的对话,个人与实践的对话。教师基于群体的合作学习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教师基于群体的合作学习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指导型的合作学习,校内专家、教研员、专业指导型的合作学习,校内专家、教研员、专业理论工作者的指导;理论工作者的指导;交流型的合作学习,公开交流型的合作学习,公开课、教学成果展示、读书汇报课等;课、教学成果展示、读书汇报课等;研究型的研究型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专题讨论、课题

13、研究等。合作学习,案例分析、专题讨论、课题研究等。不同发展阶段教师课堂关注与学习需求:不同发展阶段教师课堂关注与学习需求:发展阶段发展阶段发展阶段发展阶段课堂关注点课堂关注点课堂关注点课堂关注点学习需求学习需求学习需求学习需求职初教师职初教师职初教师职初教师自我生存自我生存自我生存自我生存班级管理的知识,教学基本功班级管理的知识,教学基本功班级管理的知识,教学基本功班级管理的知识,教学基本功经验教师经验教师经验教师经验教师教学任务教学任务教学任务教学任务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专业教师专业教师专业教师专业教

14、师学生发展学生发展学生发展学生发展学科教学法知识,个人实践智慧学科教学法知识,个人实践智慧学科教学法知识,个人实践智慧学科教学法知识,个人实践智慧3、课例与课例研究的区别、课例与课例研究的区别课例是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是对课堂教课例是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是对课堂教学中含有问题或关键事件的教学过程的叙学中含有问题或关键事件的教学过程的叙述及诠释。课例不仅仅是最后的课堂教学述及诠释。课例不仅仅是最后的课堂教学实录实录(叙述叙述),还要交待之所以这样教学的理,还要交待之所以这样教学的理由和认识由和认识(诠释诠释),即,即“讲述教学背后的故事讲述教学背后的故事”。课例研究:课例研究试图让教师学会有目标

15、、有课例研究:课例研究试图让教师学会有目标、有方法地规范地研究课堂教学的改进。具体说它是方法地规范地研究课堂教学的改进。具体说它是围绕如何改进一堂课,展开研究,其目的不仅仅围绕如何改进一堂课,展开研究,其目的不仅仅是上好这堂课,更关键的是让老师在研究这节课是上好这堂课,更关键的是让老师在研究这节课的过程中,掌握改进这类课或更多课的方法。的过程中,掌握改进这类课或更多课的方法。“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一个是一个“做课例做课例”的过程,是传统教研的过程,是传统教研活动的精致化研究。活动的精致化研究。上海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顾泠沅教授提出的一种以上海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顾泠沅教授提出的一种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

16、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师教育模式,简称习在内的教师教育模式,简称行动教育行动教育。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人员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人员、上课人员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让教师学会有沟通、交流、对话、讨论,让教师学会有目标、有方法地研究课堂改进。目标、有方法地研究课堂改进。二、课例研究的内涵二、课例研究的内涵1、课例研究是以课为载体的研究、课例研究是以课为载体的研究2、课例研究的特征、课例研

17、究的特征(1)主体性。教师是课例研究的主体,不是旁观)主体性。教师是课例研究的主体,不是旁观者,不是陪衬,而是真正的研究者、亲身体验者。者,不是陪衬,而是真正的研究者、亲身体验者。(2)问题性。课例研究是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问题性。课例研究是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人手的,问题来源于教学的真实情景,而不是题人手的,问题来源于教学的真实情景,而不是来自某本教科书或某种现成的理论。来自某本教科书或某种现成的理论。(3)思辨性。课例研究虽然是对某个教学问题的)思辨性。课例研究虽然是对某个教学问题的研究,却研究,却“牵一发而动全身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对课程观、教,涉及对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

18、的思辨,引发新旧教学理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的思辨,引发新旧教学理念在研究过程中发生撞击、交锋。念在研究过程中发生撞击、交锋。(4)过程性。课例研究重在过程,重在教学行为)过程性。课例研究重在过程,重在教学行为的转变,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的转变,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5)互助性。课例研究是在专业理论引领下,同)互助性。课例研究是在专业理论引领下,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的过程,为专家与教师之间、伴互助、实践反思的过程,为专家与教师之间、同事之间的对话、合作、交流搭建了合作的平台,同事之间的对话、合作、交流搭建了合作的平台,即理念学习、情境设计、行为反省。即理念学习、情境设计、行为反省。(6)叙事性。课

19、例研究的方法注重叙事研究,它)叙事性。课例研究的方法注重叙事研究,它把有关生活性质的理论思想引人到活生生的教育把有关生活性质的理论思想引人到活生生的教育经验之中,并通过生活(如教与学)经验的叙述经验之中,并通过生活(如教与学)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7)科学性。课例研究的思维方式注重假设、归)科学性。课例研究的思维方式注重假设、归纳与演绎。纳与演绎。3、课例研究有主题,有目标、有方法,有基点、课例研究有主题,有目标、有方法,有基点有主题:有主题:问题驱动学习。研究什么问题?问题驱动学习。研究什么问题?有目标有目标:差异推动进取。制定教研组或备

20、课组活:差异推动进取。制定教研组或备课组活动计划,解决谁该对本次课例负责,参与教师分动计划,解决谁该对本次课例负责,参与教师分担什么角色?担什么角色?有方法:有方法:技术突破经验。如何使用观察技术记录技术突破经验。如何使用观察技术记录课堂信息?课堂信息?如何运用学科内容分析工具?如何获如何运用学科内容分析工具?如何获取学习效果?取学习效果?有基点:有基点:共识导向深入。每一轮授课后的讨论如共识导向深入。每一轮授课后的讨论如何展开?何展开?每一轮授课改进在哪里?有什么相关研每一轮授课改进在哪里?有什么相关研究可以利用?最后达到了什么共同认识?究可以利用?最后达到了什么共同认识?4、课例研究的成果

21、、课例研究的成果三、课例研究的流程三、课例研究的流程 课例研究的基本途径课例研究的基本途径原行为阶段原行为阶段关注个人已有经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验的教学行为新设计阶段新设计阶段关关注注新新理理念念、新新经验的课例设计经验的课例设计新行为阶段新行为阶段关关注注学学生生获获得得的的行为调整行为调整更新理念更新理念反反思思1 1:寻寻找找自自身身与与他人的差距他人的差距改善行为改善行为反反思思2 2:寻寻找找设设计计与与现实的差距现实的差距课例为载体课例为载体/ /群体合作平台:理论学习、教学设计、行为反省群体合作平台:理论学习、教学设计、行为反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反馈会议反馈会议课堂观察课堂观

22、察课例研究的一般流程课例研究的一般流程研究主题:研究主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文明史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文明史观教学教学”(案例来源于广东省东莞市常平振兴中学)(案例来源于广东省东莞市常平振兴中学)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北北师大版八年大版八年级下册下册文明的冲撞与文明的冲撞与交流交流课例研究的背景:课例研究的背景:老师们对于涉及文明史与文明老师们对于涉及文明史与文明史观的内容感到很困难,很想集中梳理一下,正史观的内容感到很困难,很想集中梳理一下,正好振兴中学邓老师要参加全市教学大赛,于是选好振兴中学邓老师要参加全市教学大赛,于是选择了这个研究主题与课题。择了这个研究主题与课题。研究概

23、况:研究概况:在研究之前历史教研组就成立了专门的研在研究之前历史教研组就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并进行了分工,前后进行了四次听究小组并进行了分工,前后进行了四次听课、议课的研讨活动,在活动中包含了课、议课的研讨活动,在活动中包含了“授授课教师设计课教师设计听课教师评议听课教师评议研究小研究小组分析组分析提出改进办法提出改进办法再设计授课再设计授课”这样的循环研究过程,称之为这样的循环研究过程,称之为“磨课磨课”。研究过程:研究过程:授课教师的设计:授课教师的设计:首先邓老师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了首先邓老师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了第一次试讲,她按照教科书的自然结构展开课堂教学:第一次试讲,她按照教

24、科书的自然结构展开课堂教学:一、耕田人与牧羊人的冲突,介绍人类历史上农耕文明和一、耕田人与牧羊人的冲突,介绍人类历史上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冲突;游牧文明的冲突;二、古代文明的暴力冲突:二、古代文明的暴力冲突:1、希波战争,主要介绍马拉松战役和萨拉米斯海战;、希波战争,主要介绍马拉松战役和萨拉米斯海战;2、亚历山大东征和影响;、亚历山大东征和影响;三、古代文明间的和平交流:三、古代文明间的和平交流:1、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2、马可、马可波罗来华。波罗来华。第一次研讨:怎样让一节历史课有第一次研讨:怎样让一节历史课有“灵魂灵魂”听课老师评议:听课老师评议:教材处理平淡

25、、艰涩,虽面面俱到,却泛教材处理平淡、艰涩,虽面面俱到,却泛泛而谈、蜻蜓点水,没有印象深刻的东西。特别是教材内泛而谈、蜻蜓点水,没有印象深刻的东西。特别是教材内容的零散性以及时空的跳跃性,使学生无法形成整体的知容的零散性以及时空的跳跃性,使学生无法形成整体的知识构架,无法形成文明发展的规律性的认识,更难以从情识构架,无法形成文明发展的规律性的认识,更难以从情感和价值观上进行体验。感和价值观上进行体验。研究小组剖析:研究小组剖析:针对以上现象,研究小组认为邓老师对教针对以上现象,研究小组认为邓老师对教材的深度挖掘不够,缺少统领课堂的灵魂,而导致教学主材的深度挖掘不够,缺少统领课堂的灵魂,而导致教

26、学主题分散,不集中。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解决题分散,不集中。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解决“初中历史教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文明史观教学学中如何运用文明史观教学”的问题,从而选定了研究主题。的问题,从而选定了研究主题。改进办法:改进办法:理论学习:理论学习:集体研究课标和课题,加强学习,提升知识,集体研究课标和课题,加强学习,提升知识,研究小组的教师分头查阅了吴于廑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研究小组的教师分头查阅了吴于廑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马克垚的世界文明史、斯塔夫里阿诺夫外国历史、马克垚的世界文明史、斯塔夫里阿诺夫的全球通史、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的全球通史、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

27、建等书,对人类历史上文明的发展、冲撞、交融的情况建等书,对人类历史上文明的发展、冲撞、交融的情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人类文明的演进规律也有了基本认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人类文明的演进规律也有了基本认识。识。调整设计:调整设计:紧紧抓住紧紧抓住“文明文明”、“冲撞冲撞”、“交融交融”三个关键词三个关键词来统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紧紧围绕来统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紧紧围绕“文明文明”这个这个核心词语展开教学,向学生传递的核心意义:认识人类文核心词语展开教学,向学生传递的核心意义:认识人类文明演变、整合的基本方式、基本规律、基本意义和发展趋明演变、整合的基本方式、基本规律、基本意义和发展趋

28、势。势。授课教师的设计:授课教师的设计:在第二次试讲中,为了切入在第二次试讲中,为了切入“文明文明”这一主题,邓老师在前这一主题,邓老师在前面增加了两点内容:面增加了两点内容:首先,通过介绍首先,通过介绍“文明文明”的概念让学生有了知识的准备。的概念让学生有了知识的准备。第二,通过简单回顾上一单元的知识,介绍早期文明的种第二,通过简单回顾上一单元的知识,介绍早期文明的种类、分布和特点,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文明发展是一个延续类、分布和特点,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文明发展是一个延续不断的历史过程,为下面更为深入的介绍奠定基础。不断的历史过程,为下面更为深入的介绍奠定基础。第二次研讨:怎样体现文明史明晰的线索

29、第二次研讨:怎样体现文明史明晰的线索听课老师评议:听课老师评议:整节课有了整节课有了“灵魂灵魂”。但整节课的思路仍然。但整节课的思路仍然欠缺清晰。欠缺清晰。研究小组剖析:研究小组剖析:研究小组分了邓老师授课的研究小组分了邓老师授课的PPT课件,发课件,发现教师呈现的教学材料过多,导致教学时间不足;在材料现教师呈现的教学材料过多,导致教学时间不足;在材料运用的过程中,缺乏贯穿始终的逻辑线索;且材料难度的运用的过程中,缺乏贯穿始终的逻辑线索;且材料难度的呈现没有循序渐进。呈现没有循序渐进。改进办法:改进办法:邓老师对材料进行精简,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解邓老师对材料进行精简,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解读、构建时

30、间;重新调整教学设计,将必要材料从易到难读、构建时间;重新调整教学设计,将必要材料从易到难使用,并通过使用,并通过“文明文明”主题提纲挈领地把教学素材串联起来。主题提纲挈领地把教学素材串联起来。授课教师的设计:授课教师的设计:邓老师重新调整了教学设计,形成如下邓老师重新调整了教学设计,形成如下教学思路:教学思路:一、首先介绍什么是文明,即史学家对于文明的定义;一、首先介绍什么是文明,即史学家对于文明的定义;二、然后介绍早期的文明的特点;二、然后介绍早期的文明的特点;三、从纵的层面(即时序的层面)介绍文明进步的历程三、从纵的层面(即时序的层面)介绍文明进步的历程四、从横的层面(即空间的层面)介绍

31、文明的发展的方式四、从横的层面(即空间的层面)介绍文明的发展的方式(暴力方式和和平方式)(暴力方式和和平方式)五、引导学生讨论五、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看待文明与文明交往如何看待文明与文明交往”。听课老师评议:听课老师评议:整节课主题鲜明,结构严整,思路清晰、整节课主题鲜明,结构严整,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从课堂的效果看逻辑性强、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从课堂的效果看来,这节课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生反应不够活跃,师生来,这节课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生反应不够活跃,师生互动比较少。互动比较少。第三次研讨:怎样让文明史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第三次研讨:怎样让文明史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研究

32、小组剖析:研究小组剖析:邓老师所举有关人类文明的冲撞和交融的邓老师所举有关人类文明的冲撞和交融的例子不够生动、活泼,没有贴近学生、吸引学生;所问题例子不够生动、活泼,没有贴近学生、吸引学生;所问题的设置比较空洞、直白、单一,学生觉得这样的问题思考的设置比较空洞、直白、单一,学生觉得这样的问题思考起来没有起来没有“味道味道”,所以没能有效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所以没能有效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改进办法:改进办法:建议邓老师教学素材的选择突破教材束缚,从建议邓老师教学素材的选择突破教材束缚,从“教教材教教材”转向转向“用教材教用教材教”,对反映人类交往方式的史实进对反映人类交往方式的史实进行补充

33、、梳理、整合。设置的问题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行补充、梳理、整合。设置的问题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体现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的特点,让学生在鉴古知今过程体现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的特点,让学生在鉴古知今过程中感悟真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感悟真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史实梳理:史实梳理:从世界的范围看来,在长达从世界的范围看来,在长达40004000多年的历史中,游牧民族多年的历史中,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发起的大冲突、大入侵一共有三次。从公元前对农耕世界发起的大冲突、大入侵一共有三次。从公元前6 6世纪,真正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冲撞开始:世纪,真正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冲撞开始:

34、第一次,东方入侵西方,希波战争;第一次,东方入侵西方,希波战争;第二次:西方入侵东方,马其顿王国的崛起与亚历山大东第二次:西方入侵东方,马其顿王国的崛起与亚历山大东征;征;第三次:元朝蒙古人西征。第三次:元朝蒙古人西征。和平交往的素材补充: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陆上丝绸之和平交往的素材补充: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郑和下西洋、马可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郑和下西洋、马可波罗来华、波罗来华、四大发明的西传、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四大发明的西传、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问题设置调整:问题设置调整: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文明的隔阂和误解依然存在,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

35、今天,文明的隔阂和误解依然存在,文明霸权主义和强权主义依然存在,由文明间的冲突引起文明霸权主义和强权主义依然存在,由文明间的冲突引起的斗争或战争延绵不断,如的斗争或战争延绵不断,如“911事件事件”、巴以冲突等。和、巴以冲突等。和平和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理想,请问人类各文明如何相平和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理想,请问人类各文明如何相处才能消除纷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共融?处才能消除纷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共融?听课老师评议:听课老师评议:邓老师的第四次试讲主题鲜明、思路清邓老师的第四次试讲主题鲜明、思路清晰、结构严整,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激发学晰、结构严整,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激发学生的深

36、度思考,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良生的深度思考,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良好,赢得了科组听课老师的一致肯定。但仍有不足之处,好,赢得了科组听课老师的一致肯定。但仍有不足之处,那就是授课过程出现不连贯现象,节与节之间的衔接欠那就是授课过程出现不连贯现象,节与节之间的衔接欠自然、流畅。自然、流畅。研究小组剖析研究小组剖析:研究小组认为邓老师对多次修改后的教:研究小组认为邓老师对多次修改后的教学设计不熟悉,没有把教学内容刻在自己的脑海中,没学设计不熟悉,没有把教学内容刻在自己的脑海中,没有把它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同时,教师对课堂中可能出有把它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同时,教师对课堂中可能出现

37、的情况预设不够。现的情况预设不够。改进办法:邓老师改进办法:邓老师反复熟悉课文和教学设计;充分搞好反复熟悉课文和教学设计;充分搞好教学预设,并注意课堂生成,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教学预设,并注意课堂生成,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和学生暴露出的疑点、难点,有效引导和应对。点和学生暴露出的疑点、难点,有效引导和应对。第四次研讨:如何让文明史观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第四次研讨:如何让文明史观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课例研究的流程课例研究的流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课堂观察反馈会议反馈会议四、如何做课例研究?四、如何做课例研究?1、他们如何寻觅问题情境的独特性、如何、他们如何寻觅问题情境的独特性、如何发现

38、问题的?发现问题的?郑老师:(邓老师)你要通过这节课向学生传递什么郑老师:(邓老师)你要通过这节课向学生传递什么东西?你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领悟到什么呢?东西?你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领悟到什么呢?邓老师:(把本课的知识要点读了一遍)邓老师:(把本课的知识要点读了一遍)郑老师:这是这节课要传递给学生的核心知识点,也郑老师:这是这节课要传递给学生的核心知识点,也是课标所要求的必须达到的是课标所要求的必须达到的“底线底线”。我问的是通过这。我问的是通过这节课你要向学生传递什么节课你要向学生传递什么“核心理念核心理念”?也就是本节课?也就是本节课的的“灵魂灵魂”,是立足于课标基础上,是立足于课标基础上“形

39、而上形而上”的的“高端高端”。只有首先找到本课的只有首先找到本课的“灵魂灵魂”,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才有,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才有明确的方向,整节课才会明确的方向,整节课才会“活活”起来,才会有起来,才会有“生命生命”。从追问从追问“核心知识核心知识”到追问到追问“核心理念核心理念”2、他们是如何重新框定问题、如何梳理问题的?、他们是如何重新框定问题、如何梳理问题的?“整节课的思路仍然欠缺清晰整节课的思路仍然欠缺清晰” ” 现象的分析现象的分析研究小组围绕研究小组围绕“教学素材教学素材”对问题进行了梳理:对问题进行了梳理:材料过多,导致教学时间不足;材料过多,导致教学时间不足;在材料运用的过程中,缺乏

40、贯穿始终的逻辑线索;在材料运用的过程中,缺乏贯穿始终的逻辑线索;材料的呈现没有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材料的呈现没有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生反应不够活跃,师生互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生反应不够活跃,师生互动比较少动比较少”现象的分析:现象的分析:王老师:千百年以来,人类文明的冲撞与交融应王老师:千百年以来,人类文明的冲撞与交融应该是内涵丰富、复杂多变、波澜壮阔的,但邓老该是内涵丰富、复杂多变、波澜壮阔的,但邓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只列举和讲述了课本中所提到的师在授课过程中只列举和讲述了课本中所提到的几个简单的事例,挂一而漏十,而且完全没有列几个简单的事例,挂一而漏十,而且完全没有列举出

41、能揭示出人类文明冲撞与交融的基本规律的举出能揭示出人类文明冲撞与交融的基本规律的教学素材。教学素材。邓老师(满脸委屈):我所选择的教学素材都是邓老师(满脸委屈):我所选择的教学素材都是课标所要求的,是教科书中所列举的,我能脱离课标所要求的,是教科书中所列举的,我能脱离课标和课文选择其他教学素材吗?课标和课文选择其他教学素材吗?“教教材教教材”“用教材教用教材教”3、他们如何在行动中解决问题的?、他们如何在行动中解决问题的?经过了四次研讨,进行反复经过了四次研讨,进行反复“研磨研磨”、“咀嚼咀嚼”。这。这个过程中,经历了个过程中,经历了“评鉴评鉴行动行动再评鉴再评鉴”,观察、,观察、反思、收集资

42、料、遵循相关原则作出判断,设计反思、收集资料、遵循相关原则作出判断,设计行动策略,并将计划付诸行动的螺旋式的反思过行动策略,并将计划付诸行动的螺旋式的反思过程中,这是一个在行动中反思的过程。程中,这是一个在行动中反思的过程。如何做课例研究如何做课例研究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梳理问题梳理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五、课例研究所需的技能五、课例研究所需的技能1、进行课例研究要有问题意识、进行课例研究要有问题意识在在“史料探究教学史料探究教学”课例研究中课例研究中王老师上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一课王老师上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一课依托课文中提供的材料去挖掘课文、解读依托课文中提供的材料去挖掘课文、解读课文:课文:1、中

43、国远古人类有哪些代表?他们距今的、中国远古人类有哪些代表?他们距今的年代分别是?他们分别分布在什么地方?年代分别是?他们分别分布在什么地方?2、北京人的外貌特点是怎样的?、北京人的外貌特点是怎样的?3、北京人使用怎样的生产工具?、北京人使用怎样的生产工具?4、北京人会使用火吗?、北京人会使用火吗?在课后的小组研究中,有老师质疑:在课后的小组研究中,有老师质疑:1、什么是史料?书上的结论是史料吗?有的老师、什么是史料?书上的结论是史料吗?有的老师在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时,只引导学生依托课文中在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时,只引导学生依托课文中提供的材料,以为挖掘课文、解读课文就可以达提供的材料,以为挖掘课文、

44、解读课文就可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到预设的教学目标。2、什么是探究?学生把课本中的结论解释给教师、什么是探究?学生把课本中的结论解释给教师听就是探究?无论是教师讲的还是学生讲的,都听就是探究?无论是教师讲的还是学生讲的,都是课本中的观点、专家的定论,没有学生进行过是课本中的观点、专家的定论,没有学生进行过探究的痕迹。探究的痕迹。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约定俗成的是真实的吗?约定俗成的是真实的吗?经验告诉的是真实的吗?经验告诉的是真实的吗?媒体发表的是真实的吗?媒体发表的是真实的吗?专家论断的是真实的吗?专家论断的是真实的吗?寻求真实寻求真实权威权威传统传统问题意识与问题的归纳问题意识与问题的归纳 与陕

45、西初中历史国培班学员对话与陕西初中历史国培班学员对话发现教发现教学现象学现象课件似课件似乎越来乎越来越受欢越受欢迎,黑迎,黑板板书板板书似乎落似乎落伍了,伍了,我还用我还用不用?不用?归纳教归纳教学问题学问题如何处如何处理多媒理多媒体教学体教学课件与课件与黑板板黑板板书的关书的关系?系?梳理教学问题梳理教学问题1、技术反思:、技术反思:你为什么问这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个问题?2、哲学反思:你哲学反思:你的课堂观是什的课堂观是什么?么?3、伦理、伦理反思:你认为反思:你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什么?解决教学问题解决教学问题1、多媒体课件与、多媒体课件与黑板板书的特点黑板板书的特点分析(

46、热媒体与分析(热媒体与冷媒体)。冷媒体)。2、从文字信息传、从文字信息传递的角度分析提递的角度分析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高课堂有效性的办法。办法。3、以发展学生思、以发展学生思维为中心的课堂维为中心的课堂在教学手段上的在教学手段上的选择与运用。选择与运用。2、同伴互助,让差异推动进取同伴互助,让差异推动进取 在集体教研活动中最擅长做和最经常做的是在集体教研活动中最擅长做和最经常做的是 问题意识差。没有质疑,没有提问,问题意识差。没有质疑,没有提问,“你好,我好,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好”的讨论是形式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讨论,构不的讨论是形式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讨论,构不成教师的群体合作学习。成教师的

47、群体合作学习。3、课堂观察的技能课堂观察的技能 听课与观课“听课听课”行为有以下特点:行为有以下特点: 首先,听课的目的性不强;首先,听课的目的性不强; 其次,我们其次,我们“听听”到的是少数人(讲课的老到的是少数人(讲课的老师或发言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其他人的师或发言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其他人的表现我们表现我们“听听”不到;不到; 再次,再次,“听听”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实的,有可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实的,有可能是学生胡乱猜测,还有可能是言不由衷、投能是学生胡乱猜测,还有可能是言不由衷、投师所好;师所好; 最后,最后,“听听”基本上是个体行为,听课者记基本上是个体行为,听课者记录一鳞半爪。录

48、一鳞半爪。“观课观课”有以下特点:有以下特点: 首先,首先,“观课观课”中,观课者针对研究主题,事先中,观课者针对研究主题,事先设计观察表格,确定观察要点,带着任务去观察;设计观察表格,确定观察要点,带着任务去观察; 其次,其次,“观课观课”着眼的是全体学生的表现,不仅着眼的是全体学生的表现,不仅要倾听发言学生的表现,更要观察其他学生的反应;要倾听发言学生的表现,更要观察其他学生的反应; 再次,再次,“观课观课”立足于对学生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立足于对学生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不仅聆听学生的语言,还要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动作,不仅聆听学生的语言,还要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动作,记录课堂教学的气氛;记录课堂教学

49、的气氛; 最后,最后,“观课观课”是一种集体行为,观课者分工合是一种集体行为,观课者分工合作,或观察教师教学行为,或观察学生学习行为。作,或观察教师教学行为,或观察学生学习行为。 关注知识传授关注知识传授 高认知水平高认知水平关注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 高参与度高参与度 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学习课堂观察学习课堂观察 在欧盟形成历程这个教学环节,教师结合结构示在欧盟形成历程这个教学环节,教师结合结构示意图,出示各种图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欧盟形成意图,出示各种图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欧盟形成的阶段性特点,最后以结构示意图为结束,对欧盟的阶段性特点,最后以结构示意图为结束,对欧盟阶段性特点进行提炼。

50、整个过程历时约阶段性特点进行提炼。整个过程历时约7 7分钟,历史分钟,历史线索清晰,教学过程流畅,师生彼此呼应。在以前,线索清晰,教学过程流畅,师生彼此呼应。在以前,这段教学毫无疑问是值得赞扬的。这段教学毫无疑问是值得赞扬的。 但是,在议课时,一位专门负责观察学生的老但是,在议课时,一位专门负责观察学生的老师说,她听到身旁的学生嘟囔了一句:师说,她听到身旁的学生嘟囔了一句:“这些都是这些都是常识。常识。” 一句话惊醒梦中人!原来,我们忽略了学生的一句话惊醒梦中人!原来,我们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感受! 案例来自张汉林老师案例来自张汉林老师问题分析问题分析问题问题1 1:这家葡萄酒公司是哪家公司?:

51、这家葡萄酒公司是哪家公司? (简单判断)(简单判断)问题问题2 2:张裕葡萄酒公司是什么时候、什么背景下建立的?经历:张裕葡萄酒公司是什么时候、什么背景下建立的?经历了怎样的风雨?了怎样的风雨? (陈述过程:依照这样的提问,本该组织什么(陈述过程:依照这样的提问,本该组织什么样的学习活动?)样的学习活动?)问题问题3 3:与张裕同时期还兴办了哪些企业?背景如何?发展历程:与张裕同时期还兴办了哪些企业?背景如何?发展历程如何?如何? (1 1、作为引子,依照逻辑该探究什么问题?、作为引子,依照逻辑该探究什么问题?2 2、作为承、作为承接性问题,下面该组织什么样的学习活动?)接性问题,下面该组织什

52、么样的学习活动?)问题问题4 4: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 (知识回忆)(知识回忆)问题问题5 5:占主导位置的经济是什么?后来又出现了什么样的新变:占主导位置的经济是什么?后来又出现了什么样的新变化、新的经济因素?化、新的经济因素?(知识回忆,但渗透了复杂概念。)(知识回忆,但渗透了复杂概念。)问题问题6 6:明中晚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状况如何?:明中晚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状况如何?(知识回忆)(知识回忆) 问题问题7 7: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哪些?: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哪些? (复杂且模糊)(复杂且模糊)问题问题8 8:到底近代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到底近代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

53、? (复杂且模糊)(复杂且模糊)问题问题9 9:近代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样的企业叫近代企业?:近代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样的企业叫近代企业? (复(复杂概念,怎样组织学习活动?)杂概念,怎样组织学习活动?)问题问题1010:看到外国人发财致富,给了中国什么影响?:看到外国人发财致富,给了中国什么影响? (模糊(模糊直觉)直觉) 问题问题1111:为什么是地主、官僚效仿?:为什么是地主、官僚效仿? (简单判断)(简单判断)问题问题1212:兴办一个企业除了资金外,还需要什么条件?:兴办一个企业除了资金外,还需要什么条件? (模(模糊)糊) 问题问题1313:你们认为什么样的经济是自然经济?:你们认为什

54、么样的经济是自然经济? (复杂,知识(复杂,知识回忆)回忆)问题问题1414:中国的自然经济出于什么原因解体?表现如何?又:中国的自然经济出于什么原因解体?表现如何?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复杂且模糊)(复杂且模糊)问题问题1515:是整个中国的自然经济都解体了吗?:是整个中国的自然经济都解体了吗? (提示)(提示) 问题问题1616:洋务运动是清政府中的哪些人兴办的?(自问自答):洋务运动是清政府中的哪些人兴办的?(自问自答) 问题问题1717:两种观点在主张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两种观点在主张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简(简单判断)单判断)问题问题181

55、8:洋务运动都做了什么?(自问自答。):洋务运动都做了什么?(自问自答。) 问题问题1919:洋务派办的军工企业具备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洋务派办的军工企业具备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 (复杂判断)(复杂判断)问题问题2020:你们对如果没有外国的进一步侵略,中国也能走上:你们对如果没有外国的进一步侵略,中国也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有什么看法?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有什么看法?(启发,但前提不足。)(启发,但前提不足。)问题问题2121:洋务运动怎么就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有好处呢?:洋务运动怎么就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有好处呢?(材料判断)(材料判断) 问题问题2222:由哪些人兴办了民族企业?:由哪些人

56、兴办了民族企业? (简单判断)(简单判断)问题问题2323: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哪些特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哪些特点?(材料判断)(材料判断) 问题问题2424:为什么投资在轻工业?:为什么投资在轻工业? (判断)(判断)结论结论: :直观判断、知识回忆类问题过多;直观判断、知识回忆类问题过多;较高层次的思维或经验挑战性问题几乎没有;较高层次的思维或经验挑战性问题几乎没有;只注意了陈述性知识,没有关注程序性知识;只注意了陈述性知识,没有关注程序性知识;课例研究所需的技能:课例研究所需的技能: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同伴互助同伴互助差异推动进取差异推动进取课堂观察课堂观察六、如何撰写课例研究的成果文本六

57、、如何撰写课例研究的成果文本一个好的课例有何特征?一个好的课例有何特征?1 1 主题明确主题明确2 2 线索清楚线索清楚3 3 具有关键性事件具有关键性事件4 4 过程性资料翔实过程性资料翔实5 5 有结论和反思有结论和反思1 1 主题明确主题明确2 2 线索清楚线索清楚3 3 具有关键性事件具有关键性事件4 4 过程性资料翔实过程性资料翔实5 5 有结论和反思有结论和反思 优秀教学经验的凝炼优秀教学经验的凝炼 教学实践的难点或突出问题教学实践的难点或突出问题 先进教学理念中的挂钩点先进教学理念中的挂钩点 新颖的理论视角新颖的理论视角一个好的课例有何特征?一个好的课例有何特征?1 1 主题明确

58、主题明确2 2 线索清楚线索清楚3 3 具有关键性事件具有关键性事件4 4 过程性资料翔实过程性资料翔实5 5 有结论和反思有结论和反思 交代背景、问题交代背景、问题 有困惑、有冲突,看似无法解决的事件有困惑、有冲突,看似无法解决的事件 有研究思路的概括有研究思路的概括 划分不同阶段,使用划分不同阶段,使用小标题小标题一个好的课例有何特征?一个好的课例有何特征?1 1 主题明确主题明确2 2 线索清楚线索清楚3 3 具有关键性事件具有关键性事件4 4 过程性资料翔实过程性资料翔实5 5 有结论和反思有结论和反思 有矛盾的焦点有矛盾的焦点 突出问题的细节描述突出问题的细节描述 引人入胜的情节引人

59、入胜的情节一个好的课例有何特征?一个好的课例有何特征?1 1 主题明确主题明确2 2 线索清楚线索清楚3 3 具有关键性事件具有关键性事件4 4 过程性资料翔实过程性资料翔实5 5 有结论和反思有结论和反思有有教教学学决决定定、教教学学决决定定以以后后的的教教学学现现象象、由由此此现象引发的新的教学决定、产生的新现象等资料现象引发的新的教学决定、产生的新现象等资料有有大大量量细细致致的的观观察察研研究究为为基基础础的的叙叙述述形形式式资资料料,分分析析与与资资料料混混合合使使用用,资资料料用用来来解解说说、证证明明研研究究者的诠释者的诠释资料描述必须充分,以让读者进行自我判断资料描述必须充分,

60、以让读者进行自我判断一个好的课例有何特征?一个好的课例有何特征?1 1 主题明确主题明确2 2 线索清楚线索清楚3 3 具有关键性事件具有关键性事件4 4 过程性资料翔实过程性资料翔实5 5 有结论和反思有结论和反思研究结论和启示研究结论和启示学生感受和教师反思学生感受和教师反思教学的效果教学的效果由此引出的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由此引出的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个好的课例有何特征?一个好的课例有何特征?七、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七、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成长】 孙老师这样写道:孙老师这样写道: “ “在课例研修之中,授课教师的进步几乎是可以在课例研修之中,授课教师的进步几乎是可以量化的。在

61、老师们的精心统计之下,一个问题可以被量化的。在老师们的精心统计之下,一个问题可以被分出若干层次,一个片断可以统计出多少次提问,每分出若干层次,一个片断可以统计出多少次提问,每次提问又可以分辨出有效或者无效,甚至哪个学生走次提问又可以分辨出有效或者无效,甚至哪个学生走神、在哪个环节走神,是否与教师的教学有关,都可神、在哪个环节走神,是否与教师的教学有关,都可以通过一组组精确的、严谨的数字显示出来。这种评以通过一组组精确的、严谨的数字显示出来。这种评课方式大大缩短了我在教学中所走的弯路。课方式大大缩短了我在教学中所走的弯路。” “ “课例研修中的我不孤单,每一个环节之中都课例研修中的我不孤单,每一

62、个环节之中都会有老师们的参与,在第一次课后的讨论中,我似乎会有老师们的参与,在第一次课后的讨论中,我似乎感觉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课堂。的确,在第二次的教学感觉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课堂。的确,在第二次的教学实录中,我可以发现其他老师的影子,在这种氛围中,实录中,我可以发现其他老师的影子,在这种氛围中,可以更加轻松地讲课可以更加轻松地讲课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一种感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无论是授课教师,还是参与研究的教师,我们都觉,无论是授课教师,还是参与研究的教师,我们都看得到彼此的进步,看得到更加清晰的、精确的和看得到彼此的进步,看得到更加清晰的、精确的和量化量化的进步。的进步。” 解决自己的实际问

63、题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研究有主题研究有主题 骨干领导的骨干领导的“领跑领跑”课改积极响应者的领做课改积极响应者的领做 “我带你,你帮我我带你,你帮我”、大家帮大家(、大家帮大家(“ 捆绑式捆绑式”)任务分解、任务分解、 责任分担责任分担做透、看透、想透做透、看透、想透1. 1. 以以“做做”为中心为中心2. 养成对家常课质量经常检视的习惯,养成对家常课质量经常检视的习惯,不断积累有效的实作性经验不断积累有效的实作性经验 进一步提高备课、观课、评课的成效,提进一步提高备课、观课、评课的成效,提高家常课的质量。高家常课的质量。 课例研究要从家常的备课与教学设计开课例研究要从家常的备课与教学设计开始。

64、让研究成为常态。始。让研究成为常态。 关注学科内容及其实质关注学科内容及其实质 关注小组学习关注小组学习 强调集体智慧,建立教师与教师、研究者与实强调集体智慧,建立教师与教师、研究者与实践者合作学习的行动主体。践者合作学习的行动主体。 关注主体悟性关注主体悟性 强调强调“学懂的东西做出来,做好的东西说出来学懂的东西做出来,做好的东西说出来”,注重通过主体悟性把行为与理性联结起来。,注重通过主体悟性把行为与理性联结起来。3. 三个关注点三个关注点专题小结:如何有效开展课例研究专题小结:如何有效开展课例研究课例研究的概念课例研究的概念课例研究的内涵课例研究的内涵课例研究的流程与模式课例研究的流程与

65、模式课例研究的方法课例研究的方法课例研究所需的技能课例研究所需的技能课例研究成果文本的撰写课例研究成果文本的撰写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 谢谢!谢谢!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课例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关于课例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指诠释了教学过程的真实案例、是指诠释了教学过程的真实案例B、就是教学设计、就是教学设计C、就是教学实录、就是教学实录C、就是教学录像、就是教学录像2、对于课例研究,理解正确的是、对于课例研究,理解正确的是A、是真实教学过程的观察与分析、是真实教学过程的观察与分析B、即编写教学设计、即编写教学设计C、是课前准备、是课前准备D、是纯理论研究、是

66、纯理论研究3、课例研究的主体应该是、课例研究的主体应该是A、教研员、教研员B、一线教师、一线教师C、大学教授、大学教授D、政府官员、政府官员4、课例研究的中心应该是、课例研究的中心应该是A、课程标准、课程标准B、教科书、教科书C、教学中的问题、教学中的问题D、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术观点5、下列不属于教师学习的特点的是、下列不属于教师学习的特点的是A、基于案例的情境学习、基于案例的情境学习B、基于问题的行动研究、基于问题的行动研究C、基于群体的合作学习、基于群体的合作学习D、不需要实践的纯理论研究、不需要实践的纯理论研究6、课例研究中教学现状诊断的依据是、课例研究中教学现状诊断的依据是A、课程标

67、准、课程标准B、授课教师的水平、授课教师的水平C、听课教师的水平、听课教师的水平D、课堂教学现状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课堂教学现状与理想之间的差距7、下列不属于课例研究特点的是、下列不属于课例研究特点的是A、反思性、反思性B、问题性、问题性C、过程性、过程性D、一次性、一次性8、下列对课例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下列对课例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反思活动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反思活动B、课例研究就是让教师学会有目标、有方法地、课例研究就是让教师学会有目标、有方法地研究课堂改进研究课堂改进C、课例研究就是让

68、老师在研究的过程中,掌握、课例研究就是让老师在研究的过程中,掌握改进这类课或更多课的方法改进这类课或更多课的方法D、课例研究就是一堂真实的教学案例、课例研究就是一堂真实的教学案例9、课例研究中最首要的能力是:、课例研究中最首要的能力是:A、提问能力、提问能力B、阅读能力、阅读能力C、交流能力、交流能力D、撰写文本的能力、撰写文本的能力10、课例研究与传统的教研活动相比较,、课例研究与传统的教研活动相比较,最大的特色是最大的特色是A、理论研究、理论研究B、数据分析、数据分析C、行动研究、行动研究D、撰写论文、撰写论文二、论述题二、论述题1、课例研究需要专业引领,结合学习内容,、课例研究需要专业引领,结合学习内容,谈谈课例研究中需要哪些方面的专业知识谈谈课例研究中需要哪些方面的专业知识引领。引领。2、请以、请以“历史与现实如何有机结合历史与现实如何有机结合”为研究为研究主题,选择一个课题,与你的同伴进行同主题,选择一个课题,与你的同伴进行同课异构的课例研究,并写出课例研究文本。课异构的课例研究,并写出课例研究文本。结束语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谢谢大家聆听!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