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均衡与宏观经济管理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71112227 上传时间:2024-08-08 格式:PPT 页数:157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均衡与宏观经济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57页
经济均衡与宏观经济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57页
经济均衡与宏观经济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57页
经济均衡与宏观经济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57页
经济均衡与宏观经济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均衡与宏观经济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均衡与宏观经济管理(1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讲第十讲 经济均衡与宏观经济管理经济均衡与宏观经济管理田素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11SUHUA TIAN2三个问题(1)可以通过实施适当的货币政策来增加总产出水平和增加劳动就业吗?(2)如何维持物价水平的稳定?(3)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流派?货币数量理论认为,即使在短期,货币供应量增加也只会引起通货膨胀,真实产出仅由储蓄和生产率决定,不会受货币因素影响。货币供应量变化和产出变化之间不存在传导机制。 古典学派的经济理论认为,真实利率由储蓄和投资决定,而储蓄和投资决策及真实利率都属于长期范畴,货币当局可以影响名义利率,但对实际经济不存在长期影响。凯恩斯主义认为,名义利率变化会引

2、起实际利率变化,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名义收入受到利率影响时也就意味着产出受到了影响。如果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AS=AD),那么,超额需求就会引起物价上涨。新古典学派的经济模型认为,即使在短期,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替代关系也难以成立。 2011SUHUA TIAN3本讲要点(1)在实际经济中,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的短期影响是存在的。另外,货币政策对失业的影响往往先于通货膨胀发生。在本讲中,我们将借助于AD-AS模型,通过引入预期因素,分价格粘性和价格可灵活调整等情形,讨论货币政策对总产出的管理问题,并说明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的原因。 2011SUHUA

3、TIAN4本讲要点(2)第一节 菲律普斯曲线 第二节 总供给第三节 经济均衡与总产出第四节 通货膨胀第五节 为什么会出现引发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第六节 就业压力与政策干预第七节 理性预期与卢卡斯批判第八节 预期与货币政策有效性2011SUHUA TIAN5一、简单的菲律普斯曲线二、附加预期的菲律普斯曲线2011SUHUA TIAN6第一节 菲律普斯曲线一、简单的菲律普斯曲线2011SUHUA TIAN7菲律普斯曲线菲律普斯曲线。1958年,菲律普斯(A.W.Phillips),研究了1861-1957年间英国劳动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等统计资料,并用线图给出了劳动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

4、。20世纪60年代初,萨缪尔森(P.A. Samuelson)和索罗(R. Solow)将这种关系推广,并将其正式命名为菲律普斯曲线。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反映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之间关系的菲律普斯曲线,演变成了反映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菲律普斯曲线,被用于解释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政府部门也经常用这样的关系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进行选择。 2011SUHUA TIAN8一、简单的菲律普斯曲线(1)菲利普斯曲线本来只是用于描述失业率与货币工资上涨率之间的关系,但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是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工资是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从而也是商品价格的主要构成部分,分,从而也是商品价格

5、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他们把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失业率高时,通货膨胀率降低;反之则反是。菲利普斯曲线提供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为实施政府干预、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了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是有限的。失业或通货膨胀严重到一定程度,会引起社会不安定和政治混乱,这也是无法接受的。菲律普斯曲线表明,总产出的增加会使失业率下降,并将提高工资膨胀率,从而导致工资水平和物价水平上升。换言之,菲律普斯曲线意味着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2011SUHUA TIAN9一、简单的菲律普斯曲线(2)2011SUHUA TIAN10一、简单的菲律普斯曲

6、线(3)图10-1给出了简单的菲律普斯曲线。图图10-1有多重含义有多重含义。第一,经济活动中有多个就业水平和产出水平。第二,在失业率水平下降到A点(菲律普斯给出的是5.5%)之前,降低失业率不会引起通货膨胀。第三,政府进一步将失业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时,就会出现通货膨胀。 菲律普斯研究的结果是,失业率为2.5%时,通货膨胀率为2%,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稳定的权衡关系。简单的菲律普斯曲线存在这样几个问题。简单的菲律普斯曲线存在这样几个问题。首先,简单的菲律普斯曲线表示的是一种纯粹的统计关系,缺乏有关企业和家庭行为的微观经济学基础。其次,简单的菲律普斯曲线不能反映最低的失业率水平,虽然失业率不

7、可能降低到零是一种公认的看法,但是我们并不清楚在均衡条件下失业率应为多少。2011SUHUA TIAN11一、简单的菲律普斯曲线(4)二、附加预期的菲律普斯曲线2011SUHUA TIAN12(一)适应性预期与弗里德曼-费尔普斯模型 简单的菲律普斯曲线表明,通过一次性提高通货膨胀率可以永久性地增加就业,但是,在长期中经济活动由实际的而非名义变量决定。在长期中,货币对实际经济活动的影响是中性的。 20世纪60年代末,费尔普斯(Phelps)通过引入信息因素对工资和物价的决定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形成了基于微观基础的第一代失业和通货膨胀关系模型。在这些模型中,厂商和工人不得不在掌握有关平均价格、工资

8、和雇佣决策等信息之前之前,根据自己的预期来做出决策,因此可以得到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2011SUHUA TIAN13二、附加预期的菲律普斯曲线(1)(一)适应性预期与弗里德曼-费尔普斯模型 弗里德曼-费尔普斯(Friedman-Phelps)认为,劳动就业决策会考虑到将来的通货膨胀因素。货币工资有可能不等于实际工资。如果工人对通货膨胀估计正确,那么就不会存在货币幻觉,工人的劳动供给就只与实际工资有关。由于通货膨胀预期的存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的替代关系。在长期,经济将达到由劳动力市场运行状况所决定的均衡失业率水平,此时预期通货膨胀率和实际通货膨胀率相等。想要永久性地把失业率保

9、持在均衡失业率以下,只会导致通货膨胀持续不断地上升,经济当事人会以前期的通货膨胀作为本期的通货膨胀预期水平。 2011SUHUA TIAN14二、附加预期的菲律普斯曲线(2)2011SUHUA TIAN15二、附加预期的菲律普斯曲线(3)(二)长期菲律普斯曲线 弗里德曼-费尔普斯模型假设工人使用的是适应性预期,以过去通货膨胀率的加权平均水平来预测未来的通货膨胀水平。这种预期具有事后特点,过去的预期错误会被带入到未来的通货膨胀预期中。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就会出现在原先的菲律普斯曲线的右边位置。结果,在每一个通货膨胀预期水平上,就会出现不同的菲律普斯曲线。 在短期,当人们的预期不会发生改变时

10、,附加预期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仍然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2011SUHUA TIAN16二、附加预期的菲律普斯曲线(2)(二)长期菲律普斯曲线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政府只有通过实行意料之外的通货膨胀政策才有可能提高产出水平。但是在长期,由于工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迟早会与实际的通货膨胀水平相一致,在长期中,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将不再有减少失业的效应,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为一条竖直线。在每一条短期菲律普斯曲线上,工人对实际工资的预期水平只有一点是正确的,这就是劳动就业的长期均衡位置(如图10-2中的A点、C点等)。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了一条长期菲长期菲律普斯曲线律普斯曲线。 长期菲律普斯曲线对应于

11、劳动力市场均衡时的失业水平,也被称作“自然失业率”,它等于工人自愿失业加上结构性因素引起的摩擦性失业,但不包括由总需求不足引起的失业。2011SUHUA TIAN17二、附加预期的菲律普斯曲线(3)(二)长期菲律普斯曲线 自然失业率可以与多个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即使在通货膨胀预期等于实际通货膨胀水平时也是如此。失业和通货膨胀在长期中不存在替代关系,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引起通货膨胀上升。因此,可得到单一的货币政策规则,即在价格稳定时,应使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等于实际收入变化率,这也就是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货币政策规则。在长期,失业率根本不会下降,任何低于自然失业率的就业状态都是暂

12、时的,并会带来通货膨胀加速上升。为此,自然失业自然失业率被称为通货膨胀非加速之失业率(率被称为通货膨胀非加速之失业率(NAIRU)。 2011SUHUA TIAN18二、附加预期的菲律普斯曲线(4)(三)菲利普斯曲线的其它形式 在理性预期条件下,可得到一条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 此外,存在向上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可能性,即高度的或激烈的通货膨胀会降低市场的信号功能,引起自然失业率上升。向上倾斜的菲律普斯曲线表明,由扩张性货币政策引起的通货膨胀在长期中,不但不能促进经济增长,反而会破坏市场机制,阻碍经济增长。 2011SUHUA TIAN19二、附加预期的菲律普斯曲线(5)一、总

13、供给函数二、总供给曲线2011SUHUA TIAN20第二节 总供给总供给曲线从企业经营决策角度,给出了总产出水平(Y)与一般价格水平(P)之间的各种组合关系。 2011SUHUA TIAN21一、总供给函数2011SUHUA TIAN22在特定的物价水平上,经济活动中实际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总和,称为总供给。总供给函数推导。总供给函数推导。在菲律普斯曲线中加入工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因素以后,可得到以下形式的菲律普斯曲线: 2011SUHUA TIAN23一、总供给函数(1)增加了预期因素的菲律普斯曲线表明:当预期通货膨胀率e e上升时,名义工资w就会上升以防止真实工资下降,菲律普斯曲线向右上移动

14、。对(10-1)式加以变换并用参数h代替参数b,可得: 由于工资膨胀率(w/w)和通货膨胀率()相互关联,可用通货膨胀率代替工资膨胀率( w/w ),因此可得: 2011SUHUA TIAN24一、总供给函数(2)上式表明,失业率U对自然失业率Un的偏离,是由未来未被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所致。未被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为实际通货膨胀率减去预期通货膨胀率(- -e e),即只有未被预计到的政策才能造成失业和产出对各自自然率水平的偏离。 在推导总供给函数的过程中,需要建立总产出水平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奥肯定律。奥肯定律。 失业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约2个百分点。我们可以把奥肯定

15、律写成以下形式: 2011SUHUA TIAN25一、总供给函数(3)结合(10-3)和(10-4)式,将失业率一项消去,并用价格水平p和p*分别代替实际通货膨胀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可得: 假设=(y*)/h,则可得到总供给函数的数学表达形式。二、总供给曲线2011SUHUA TIAN26在现实经济中,企业的生产决策与经营成本以及价格水平有关。在价格上涨时,因生产成本存在短期调节刚性,经营利润增加,企业会在原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总产出也会增加。总产出随物价上涨而增加的幅度,取决于企业生产成本相对于物价变动的调节程度。总供给曲线多为向上倾斜(参见图10-3)。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总供

16、给曲线也会呈现出水平和竖直的情形。在价格完全刚性的条件下,社会存在大量失业,在产量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以前,产出增加价格水平不会发生变化,此即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为一条与横轴平行的水平线。 古典的总供给曲线表现为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直线,产出始终保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任何扩张性的政策都不会引起产出增加,但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 2011SUHUA TIAN27二、总供给曲线(1)2011SUHUA TIAN28二、总供给曲线(2)一、经济短期均衡与总产出二、总供给曲线移动与经济均衡变化三、总需求曲线移动与经济均衡变化四、经济长期均衡与总产出2011SUHUA TIAN29第三节 经济均衡与总产出总

17、需求和总供给相等时,可以得到总产出量和价格水平。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分析,分为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两种情形。2011SUHUA TIAN30一、经济短期均衡与总产出2011SUHUA TIAN31在图10-4中,总产出量的短期均衡水平为Y*,价格的均衡水平为P*。当价格高于均衡的价格水平时,总产出的供给量大于总产出的需求量。在有供给过剩供给过剩时,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就会下降,整体价格水平也会下降,价格总水平要一直下降到均衡水平P*时为止。在价格下降过程中,企业在生产成本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会降低产量,在产出等于Y*时达到均衡状态。在价格下降过程中,实际货币余额增加,货币市场上出现超额货币供给,债券需求增加

18、,市场利率出现下降,并引起居民消费、企业投资等总需求增加,直至总需求增加到Y*时达到均衡状态。反之,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水平时,总产出的需求量大于总产出的供给量,将引起价格上升,直至价格恢复到均衡价格水平P*时为止。2011SUHUA TIAN32一、经济短期均衡与总产出(1)2011SUHUA TIAN33一、经济短期均衡与总产出(2)二、总供给曲线移动与经济均衡变化2011SUHUA TIAN34(一)引起总供给曲线发生移动的因素 经济周期表现为总产出的变动,总产出的变动由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引起。所有影响生产成本的因素都会引起总供给曲线发生移动,这些因素有:(1)劳动力市场的松紧程

19、度;(2)通货膨胀预期;(3)工人为提高真实工资的努力;(4)与工资无关的生产成本的变动(如能源成本)。(二)总供给曲线移动与总产出变化(二)总供给曲线移动与总产出变化 假定经济活动在开始时处于图10-7中的1点,现因遭遇到负向供给冲击(比如石油价格急剧上涨),总供给曲线从AS1左移到AS2,经济活动从1点移动到2点。 2011SUHUA TIAN35二、总供给曲线移动与经济均衡变化(1)(二)总供给曲线移动与总产出变化(二)总供给曲线移动与总产出变化 价格水平上升和总产出同时下降的情形,被称为滞涨滞涨。在图10-7中的2点,经济活动并非处于长期均衡状态。在2点,价格水平高于经济均衡时的价格水

20、平P1,总产出低于自然率水平,劳动工资会下降,并使总供给曲线从AS2又回到AS1位置,经济活动沿着AD曲线下滑,在1点达到长期均衡。 2011SUHUA TIAN36二、总供给曲线移动与经济均衡变化(2)三、总需求曲线移动与经济均衡变化2011SUHUA TIAN37影响总需求曲线位移的因素有六个:货币供给;政府支出;税收;净出口;消费者情绪;企业家情绪。在图10-6中,经济活动的长期均衡位置为1点,产出水平为Yn,价格水平为P1。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时,总需求曲线从AD1右移至AD2,经济活动的短期均衡位置为 1点,产出为Y1,高于自然率产出水平,工资有上涨压力,并引起总供给曲线向左上移动

21、到AS2位置,经济活动最后在2点均衡,均衡时的产出水平为Yn,价格水平为P2。 2011SUHUA TIAN38三、总需求曲线移动与经济均衡变化四、经济长期均衡与总产出2011SUHUA TIAN39在生产成本发生变动时,总供给曲线会发生移动。生产成本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工资成本(约占生产成本的70%),它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判断经济繁荣与衰退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将劳动就业状况与自然失业率下的劳动就业进行比较。自然失业率是指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时的失业率。当失业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时,劳动力市场上不存在使工资上升或下降的压力,总供给曲线不会发生移动。在自然失业率条件下的总产出水平被称为产出

22、的自然率水平。 不管总产出量原来在什么水平,它终究会回到自然率水平,这表明经济活动具有一个自我校正机制。对于经济活动的这个自我校正机制完成到均衡状态时所经历的时间,以及是否需要进行政策干预,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有不同的理解。 2011SUHUA TIAN40四、经济长期均衡与总产出(1)2011SUHUA TIAN41四、经济长期均衡与总产出(2)一、通货膨胀的定义二、货币供给增加与通货膨胀三、现实经济中的通货膨胀2011SUHUA TIAN42第四节 通货膨胀 中国的物价水平变动2011SUHUA TIAN43数据来源:中国数据在线。 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变化与物价水平变动2011SUHUA T

23、IAN44说明:(1)此处为名义GDP,货币范畴包括货币和准货币,相当于广义M2。(2)1980-1986年的CPI为零售价格指数年度变化率。数据来源:零售价格指数来自中国数据在线,其余数据来自IMF Statistical Databases。-50510152025303540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货币和准货币增长率(%)CPI年增长率(%)一、通货膨胀的定义2011SUHUA TIAN45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普遍地不断上涨的状况。 在实际经济中,关于通货膨胀的指标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

24、)消费者价格指数(CPI)。CPI主要由以下商品的价格构成:食品;烟草;酒精制品;衣物;家居用品;艺术品及其相关服务;药品;医疗用品;交通通讯设施;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住房。2011SUHUA TIAN46一、通货膨胀的定义(1)(2)零售价格指数(零售价格指数(RPI)。RPI指标排除了许多服务类产品的价格,主要包括以下商品的价格:食品;饮料;烟酒;衣服鞋帽;纺织品;文化办公用品;体育娱乐用品;药品;医疗保健用品;化妆品;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电子出版刊物;日常用品;交通通讯设施;家具;家用电器以及视听器材;金银珠宝;燃料;建筑,硬件以及电力材料。(3)生产者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P

25、PI)。PPI仅包括工业产品价格,主要包括以下商品的价格:制造业商品(采掘业;原材料;制造业);消费品(食品;衣服;日用品;耐用品)。 2011SUHUA TIAN47一、通货膨胀的定义(2)二、货币供给增加与通货膨胀2011SUHUA TIAN48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在任何时空条件下都是一通货膨胀在任何时空条件下都是一种货币现象种货币现象。”他确信,所有的通货膨胀都源自货币供应量的高增长率,因此,只要把货币供应量增长率降低到合适的水平,就可以避免通货膨胀发生。只要将通货膨胀定义为物价水平普遍地不断上涨的状况,那么,无论是货币学派还是凯恩斯学派,都会同意弗里德曼的说法:即通货膨胀是一

26、种货币现象。 2011SUHUA TIAN49二、货币供给增加与通货膨胀(1)(一)货币主义的观点在货币主义的分析中,货币供应量变化被看作是影响总需求曲线发生移动的唯一因素。货币主义认为,迅速的通货膨胀是由较高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引起的。在图在图10-8中中,经济活动的最初均衡位置位于总需求曲线AD1和总供给曲线AS1相交的1点,产出处于自然率水平Yn,物价水平为P1。 货币供应量的不断增加货币供应量的不断增加,使得总需求曲线从AD1向右移动到AD2、AD3乃至AD4,总供给曲线总从AS1向左移动到AS2、AS3乃至AS4,结果是物价水平从P1不断上升到P2、P3乃至P4。只要货币供应量持续增加

27、,这一过程就会持续下去,并导致通货膨胀发生。 2011SUHUA TIAN50二、货币供给增加与通货膨胀(2)2011SUHUA TIAN51二、货币供给增加与通货膨胀(3)(二)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认为,除货币供应量变动因素以外,财政政策和供给冲击等其他因素也会引起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发生移动。但是,财政政策和供给冲击等其他因素只是一次性地引起物价上涨,对物价的持续上涨没有影响,不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凯恩斯主义也认为,货币供应量持续增加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唯一因素。 1凯恩斯主义对扩张性财政政策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分析凯恩斯主义对扩张性财政政策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分析 参见图10-9。政府支

28、出的一次性增加使得总需求曲线从AD1位置右移到AD2位置,物价水平只是一次性的上升,并非持续不断的上升,在点2,通货膨胀率又恢复到零的水平。 2011SUHUA TIAN52二、货币供给增加与通货膨胀(4)(二)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当政府支出可以持续增加时,就会引起物价持续上涨,引发通货膨胀。但是,政府支出的持续增加并不具有现实的可行性。政府支出的增加不可能大于国内生产总值水平,政治因素和政府预算平衡要求,会约束政府支出的持续增加。另外,政府的持续减税政策也不会引起通货膨胀。政府的一次性减税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价格水平会有一次性的上涨,但在税收为零时就不能再继续减税,物价的上涨过程也不会再

29、持续下去。 2011SUHUA TIAN53二、货币供给增加与通货膨胀(4)2011SUHUA TIAN54二、货币供给增加与通货膨胀(5)(二)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2凯恩斯主义对负向供给冲击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分析负向的供给冲击只是引起物价水平的暂时上升,不会引起通货膨胀。供给方面的变化不可能是引起高通货膨胀的根本因素。 2011SUHUA TIAN55二、货币供给增加与通货膨胀(6)一、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二、高就业目标与通货膨胀三、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四、中国经济中的通货膨胀2011SUHUA TIAN56第五节 为什么会出现引发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 政府为什么会采取易于导致通货膨胀的较高的货币供

30、应量政府为什么会采取易于导致通货膨胀的较高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政策呢增长率政策呢?其中的原因只能是:为了达到其他目标,政府只能实施较高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政策,并不得不付出由此引发的通货膨胀的代价。2011SUHUA TIAN57一、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2011SUHUA TIAN58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通货膨胀的新增收入分配效应 通货膨胀首先会对工薪阶层产生影响。在实际经济中,受损害最大的是那些工作成绩很难与工资挂钩的白领工人、公务员及教师等。通货膨胀可使得以利润为收入者得到好处。 通货膨胀会使得以利息和租金为收入的群体受到损害。利息和租金这两种收入形式往往以合同的形式被长期

31、地确定下来,在合同有效期内出现通货膨胀时,资本或土地等要素实际表现出来的利息或地租往往高于合同规定的数额。通货膨胀使得退休人员损失很大。 2011SUHUA TIAN59一、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1)(二)通货膨胀的存量财富分配效应 家庭财富水平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依赖于每个家庭的资产和负债状况。 通货膨胀对家庭财富的影响取决于其资产与负债数额,以及全部资产中按不变价格偿还部分与按可变价格偿还部分各自所占的比重。 2011SUHUA TIAN60一、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2)(三)通货膨胀的就业和产出效应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末预料到的通货膨胀对就业和产出增加的正向效应比较大,反之,对就业和产出增加的

32、正向效应比较小。当经济中出现未预料到的通货膨胀时,由于货币工资以合同的形式被固定下来,其变动滞后于通货膨胀,结果会使得实际工资下降,企业生产成本降低,进而导致企业增加劳动使用,产出量增加。 在反对者看来,通货膨胀不仅仅是价格水平的普遍上升,同时也是对价格信号的一种扭曲。通货膨胀也有可能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行为出现扭曲,从而导致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或经济结构失调。 2011SUHUA TIAN61一、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3)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也有影响。以利润为收入者一般具有高于以工资为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利润在其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增加有利于资本积累增加,这样就可促进经济增长。 稳

33、定的小幅通货膨胀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试图达到零通货膨胀(物价维持平准)的做法会导致产品价格、生产盈利和雇员数降低,追求完全的价格稳定会引起通货紧缩(物价持续降低),甚至会引起企业破产与经济衰退,以至于出现经济萧条。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大小与通货膨胀的类型有关。如果通货膨胀属于平衡的和预料到的通货膨胀,那么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会普遍地同比例上升。除了这种极端的通货膨胀类型之外,其他类型的通货膨胀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各种经济效应。 2011SUHUA TIAN62一、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4)二、高就业目标与通货膨胀2011SUHUA TIAN63为促进高就业而实施的经济稳定政策,可能会产生两类通货膨

34、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起因于负向供给冲击或工人要求提高工资。 在图10-11中,假定工人要求提高工资,提高工资的影响使得总供给曲线左移到AS2,经济活动新的均衡点为1点。以高就业为目标的政府,不断地通过使总需求曲线右移来保持失业和总产出位于自然率水平,并使得价格水平不断上升。 政府支出增加的上限约束和税收减少的下限约束,会阻止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长期使用,只有连续地增加货币供给,提高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才可以使总需求曲线连续右移。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没有货币当局默许以较高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适应性政策,它是不可能发生的。 2011SU

35、HUA TIAN64二、高就业目标与通货膨胀(1)2011SUHUA TIAN65(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由于政策制定者采用那些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政策而产生的。如果政策制定者有一个低于自然失业率的劳动就业目标,那么,他们会试图使得总产出大于自然率水平。 为实现较高的劳动就业目标,需要持续引起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导致物价水平进一步上涨,而总产出和失业率仍旧为自然率水平,并引起了通货膨胀。由于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政府税收面临着现实约束,政府难以通过财政扩张政策来达到上述目标,只能求助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不断增加货币供应,从而造成较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上述通货膨胀是政策

36、制定者采用那些使总需求曲线右移政策而引起的,因而被称为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2011SUHUA TIAN66二、高就业目标与通货膨胀(2)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一般发生在失业率低于自然率水平时期,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则发生在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的时期。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最初可能是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开始的。当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造成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时,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终于会增加,工人会要求提高工资以求真实工资不致于下降。这样,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最终会触发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2011SUHUA TIAN67二、高就业目标与通货膨胀(3)2011SUHUA TIAN68三、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201

37、1SUHUA TIAN69政府实施通货膨胀性的货币政策的另一个原因是政府的财政赤字约束。(一)由财政赤字引起的通货膨胀 当政府以创造货币而不是以对公众发行债券来弥补预算赤字时,政府的预算赤字会引发通货膨胀。如果预算赤字持续存在且政府依靠增加印刷钞票,不断以货币创造来筹措资金,以应付持续不断的预算赤字,则会引起通货膨胀。2011SUHUA TIAN70三、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1)(二)财政赤字与货币创造 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政府比较容易通过出售长期和短期债券来筹措预算赤字所需资金。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不发达的国家,当政府出现预算赤字时,通过发行债券来筹措资金的难度比较大,所能采取的唯

38、一选择就是印制钞票。有时,不太大的预算赤字也会引起通货膨胀,这一点与政府债务货币化以及中央银行为了维持较低的利率目标有关。较高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政策制定者坚持的高就业目标和政府财政赤字的持续存在,会迫使中央银行放弃物价稳定目标,不得不实行易于引起通货膨胀的较高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政策。 2011SUHUA TIAN71三、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2)四、中国的通货膨胀2011SUHUA TIAN72(一)中国的通货膨胀历史 11952-1979年的通货膨胀 从1958年开始,货币供应量伴随着政治开始同步“大跃进”。中国经济中的M2以每年平均25%的速度猛增,导致建国后的第一

39、次通货膨胀。21979-1980年的通货膨胀 1980年底,全国市场货币流通量比1978年增长63.3%,大大超过同期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16.6%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37.3%的幅度,引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通货膨胀。商品价格上涨率达到6%。 2011SUHUA TIAN73四、中国的通货膨胀(1)(一)中国的通货膨胀历史 31986-1988年的通货膨胀 从1984年起,为了满足过热的经济对货币的需求量,弥补较大的财政赤字,中央开始超量发行货币。1984年12月M0达到792.1亿元,比1983年同期上涨49.5% 为了应对过热的投资需求和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央行连年超量发行货币,1987年

40、央行发行了第四套人民币并推行大额面钞,到1988年底,M0已达到2134亿元,比上年同期上涨46.7%。41991-1996年的通货膨胀 1991-1996年,中国经济中的物价水平出现了普遍的持续上涨,1994年通货膨胀率高达21.7%。这是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第四次通货膨胀,始于1992年,源于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加。1993年,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一度从1992年的44.4%猛增到61.8%。 2011SUHUA TIAN74四、中国的通货膨胀(2)(一)中国的通货膨胀历史 零售物价上涨率在1993-1995年一直维持在两位数以上,1991-1996年的六年期间年平均上涨率

41、为9.2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平均上涨率为10.97%,1994年高达24.1%。52004-2007年的通货膨胀 告别了2003年之前的通货紧缩的阴影,中国进入到了温和的通货膨胀阶段。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运行态势,在2002年通货膨胀率甚至为负数。2004年,中国经济中的通货膨胀率开始呈现上升的趋势。在2007年,中国基础货币的投放主要通过以下渠道:(1)对金融机构的再贴现和再贷款;外汇占款;(2)对财政贷款或透支;(3)央行的直接贷款。2004-2007年,中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使得外汇占款逐渐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 2011SUHUA

42、 TIAN75四、中国的通货膨胀(3)(一)中国的通货膨胀历史 面对2004-2007年的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搭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等对冲工具,基本上回收了新增外汇占款投放的流动性。2007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罕见地打出一组货币政策“组合拳”:同时宣布了上调存款准备金比率、基准利率和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等三项货币政策。2007年,为控制流动性,中国央行共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比率,6次加息,同时发行了巨量央行票据。 2011SUHUA TIAN76四、中国的通货膨胀(4)(二)中国的通货膨胀成因 1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论 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企业财务

43、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不够健全,企业产权关系模糊,企业只注重短期利益,使得中国的劳动工资增长率高于劳动生产增长率,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原材料相对于经济的高增长速度显得短缺,再加上流通领域中“官倒”的存在,在此时期,中国经济中的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 2011SUHUA TIAN77四、中国的通货膨胀(5)(二)中国的通货膨胀成因 2通货膨胀的产业结构失衡论 在中国经济结构中,农业长期落后于工业,工业中的基础工业长期落后于加工工业,加工工业的生产结构又不能跟不上消费需求的变化。由于农业发展落后,农产品供应长期紧张,一旦农产品价格放开,就会出现价格上涨。农产品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品价格的

44、上涨,会使城市居民生活费用提高,从而导致工资成本上升。这样,农业发展的落后就会通过工资和其他成本的上升而引起物价总水平上涨。2011SUHUA TIAN78四、中国的通货膨胀(6)(二)中国的通货膨胀成因 3成长型通货膨胀论 成长型通货膨胀理论是需求推动型通货膨胀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应用。在成长型经济中,经济发展的扩张性冲动,会引起过度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并会使经济体内的供求关系失衡,物价大幅度上涨,往往是经济高增长和高通货膨胀并存。20世纪80年代至2008年的部分时期,由于资源相对短缺、投资饥渴和消费膨胀,中国的物价上涨表现出较为典型的成长型通货膨胀的特征。 2011SUHUA TIAN79

45、四、中国的通货膨胀(7)(二)中国的通货膨胀成因 4国际通货膨胀转移说这种观点产生于1994年中国外汇体制改革以后。当时人民币对美元急速贬值,从1993年底1美元兑5.8元人民币,到1994年初1美元兑8.7元人民币。其后果是:(1)中国的出口迅速增长;(2)流入中国的外资流入迅速增长。在中国推行的强制性结售汇制度下和出于稳定人民币对外汇率的需要,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迅速增加,进而使得因外汇占款而投放的人民币迅速增加。中国在1994年以后时期到2008年前期出现的通货膨胀与外国资金流入中国有关,并形成了关于中国物价上涨的国际通货膨胀转移说。 2011SUHUA TIAN80四、中国的通货膨胀(8

46、)一、通货膨胀与经济长期均衡二、低于自然率水平的经济均衡调节2011SUHUA TIAN81第六节 就业压力与政策干预 在实际经济中,促进高就业和维持价格稳定是两个重要的政策目标,需要政府在做政策选择时加以权衡,以及当存在其他可以实现高就业目标的机制时,决定是否有必要付出通货膨胀的代价来达到高就业目标。 2011SUHUA TIAN82一、通货膨胀与经济长期均衡2011SUHUA TIAN83(一)通货膨胀的成本 厂商必须在绝对价格变化和相对价格变化之间加以区分,相对价格变化传给厂商的信号是会发生通货膨胀。厂商需要对这些信号加以甄别。价格水平波动越大,厂商甄别正确价格信息的难度就越大,价格变化

47、引起的厂商供给反应就越小,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替代关系往往不再成立,通货膨胀甚至会引起失业率上升。当通货膨胀水平比较高时,政府当局降低通货膨胀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产出下降和失业增加的短期成本会很高,而且我们也无法预测工人调节他们的预期具体需要多长时间。 2011SUHUA TIAN84一、通货膨胀与经济长期均衡(1)(一)通货膨胀的成本 通货膨胀还会引起其它福利损失,而这些福利损失主要产生于通货膨胀时期人们将货币换成其它资产(被称为皮鞋成本)的成本。低通货膨胀往往具有比较高的社会福利效应。(二)自然失业率水平的确定与经济长期均衡 失业增加会破坏经济信心,引起企业投资下降和经济增长下降,并会降低工

48、人的劳动技能,使劳动生产率下降。这样,短期失业上升会引起失业在长期中进一步上升,失业的长期成本远大于通货膨胀的长期成本。自然失业率状态也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最优的,其在时间上也非固定不变。在进行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时,通常假设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移动对自然产出率没有影响。 2011SUHUA TIAN85一、通货膨胀与经济长期均衡(2)(二)自然失业率水平的确定与经济长期均衡 真实经济周期论认为,真实的总供给冲击确实会影响自然产出率水平Yn。该理论认为,对偏好(如工人的工作意愿)和技术(生产率)的冲击,会引起了自然率产出水平Yn发生明显的波动,当经济周期因上述原因发生波动时,就没有太多的必要采

49、取主动的政策措施来消除较高的劳动失业。 自然失业率和自然产出率也受有关劳动就业的“后遗效应”影响。后遗效应认为,过去的高失业会使得现在的就业偏离自然率就业水平。当失业率因总需求减少而上升时,人们认为自然失业率水平高于充分就业水平,因而会丧失信心去寻找工作,企业也不愿意雇佣长期的失业者。结果,在失业率升高之后自然失业率会出现增加,Yn会下降到原先的自然率水平以下。 2011SUHUA TIAN86一、通货膨胀与经济长期均衡(3)(二)自然失业率水平的确定与经济长期均衡 当失业导致工人丧失劳动技能,或者长期的失业改变了工人对工作的态度,从而降低了他们寻找工作的愿望,并持久地约束工人寻找工作的过程和

50、使摩擦性失业增加,以及要花很长时间才能使失业率降低到其正常水平时,政府必须实施积极的政策措施来阻止劳动失业增加。 2011SUHUA TIAN87一、通货膨胀与经济长期均衡(4)二、低于自然率水平的经济均衡调节2011SUHUA TIAN88在图10-13中,经济活动的初始均衡位置为总供给曲线AS1和总需求曲线AD1相交的1点,该点上总产出为Y1,低于自然率产出水平,经济中有失业存在。 (一)政策主动调节当劳动工资和物价的调整过程极其缓慢,经济在恢复到充分就业的过程中导致大量的产出损失时,政策部门需要主动实施使经济活动移动到充分就业水平的政策,也即通过实施扩张性的政策(扩张货币供应、扩张财政支

51、出等),将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到AD2位置,从而消除高失业。在实施主动调节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政府政策的主动调节速度快于市场自动调节机制。 2011SUHUA TIAN89二、低于自然率水平的经济均衡调节(1)(二)市场自动调节 在有高失业率时,如果劳动工资和物价的调整过程比较快,总产出很快能恢复到自然率水平,那么就无须通过实施主动的政策干预来使总需求曲线移到AD2位置,以避免引起价格水平和产出的频繁波动。 2011SUHUA TIAN90二、低于自然率水平的经济均衡调节(2)2011SUHUA TIAN91一、理性预期理论二、卢卡斯批判 2011SUHUA TIAN92第七节 理性预期与卢卡斯批

52、判 一、理性预期理论2011SUHUA TIAN93理性预期理论认为,如果公众预期某项政策将要实施,那么,政策的实施效果是值得怀疑的;而且宏观经济模型也不能用于预测政策实施的可能结果。(一)理性预期理论的规范表述 假设X为待预测的变量,Xe为对该变量的预期,Xof表示使用所有可知的信息,对变量X所得到的最佳预测,则理性预期理论可以表述为 : Xe=Xof。对X的预期等于使用所有的可得信息所作出的最佳预测。理性预期理论有两层含义:(1)如果某个变量变动的方式有所改变,那么该变量预期的形成方式也会改变。(2)在理性预期的条件下,变量X的实际值与其预测值Xe之差等于零。 2011SUHUA TIAN

53、94一、理性预期理论(1)(二)金融市场中的理性预期 在金融市场上,持有证券的投资回报率RET等于证券投资的资本利得(价格变化)(Pt+1-Pt),加上利息(红利)支付C,除以该证券的原先购买价格Pt。2011SUHUA TIAN95一、理性预期理论(2)如果市场对未来证券价格的预期是合乎理性的,即Pt+1e=Pt+1of,那么就有 RETe=RETof。假设RET*为包含了风险和流动性因素的均衡回报率,也即为证券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的证券投资回报率,则可用均衡回报率来决定预期回报率,即RETe=RET*。在市场为有效市场时,有RETof=RET* 。含义是,在金融市场上,证券价格被决定为某一

54、特定水平。在这个水平上,用所有可知的信息对某种证券的回报率所作的最佳预测,等于该证券的均衡回报率。 在有效市场上,将不存在任何未加利用的盈利机会。 在金融市场上,并非每个人都必须对其所投资的证券了如指掌,只要有一些人在密切注意着未加利用的盈利机会,那么,市场中的任何超额盈利机会都会趋于消失。 2011SUHUA TIAN96一、理性预期理论(3)(三)理性预期模型与政策含义 只有未被预期到的货币供应量变化才会影响产出,被预期到的货币供应量变化只会影响价格水平而不会影响产出水平。 2011SUHUA TIAN97一、理性预期理论(4)二、卢卡斯批判2011SUHUA TIAN98传统的计量经济学

55、模型经常被用于:(1)预测经济活动;(2)评价不同政策的实施效果。卢卡斯认为,不能指望用这些计量经济模型来评价具体的政策对经济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当被预测的变量的行为发生变化时,预期的形成方式(预期与过去信息的关系)也会变化;在预期对经济行为有影响时,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各种关系不再保持不变,用以往数据测算出来的计量经济模型,不再能正确评价经济行为对这种变化的反应。2011SUHUA TIAN99二、卢卡斯批判(1)按照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来制定经济政策时,可使用下列方程来作估计安排: 2011SUHUA TIAN100二、卢卡斯批判(2)Yt为被解释变量(可以是总产出、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Xt为

56、政策变量(可由政策制定者控制的量,如货币供应量,政府支出,税收等),为结构变量(如边际消费倾向等),et为随机扰动项。 在政策制定过程,首先根据现有的Yt和Xt的数据来测定经济结构,即估测所有的值,然后根据未来的期望目标Yt+1来确定经济政策变量。中央银行可以将不同的政策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从而得出不同的结果,再通过对这些结果作比较,选择出最适合于经济运行目标的政策安排。卢卡斯认为,这个模型给出的政策制定方法存在的关键问题在于:模型错误地把有关经济结构的变量看作是“常数”,而事实上,这些被认为是常数的变量往往会随着人们对经济环境的反应而发生变化,值实际上代表了一组“行为变量”,而不是常量。 因

57、此,当政府出台新的政策时,人们并不是像凯恩斯模型中假设的那样,继续按照原来的行为方式参与经济活动,而是有改变行为方式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形势的倾向。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人们会积极地搜集信息,但这并不代表人们随时都可以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正确的理解应该是,理性的人会通过一切办法寻找它们所需要的信息,在搜寻信息的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人们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也会犯错误,但他们在发现错误时会马上改正,因而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一切政策都会被人们发现并且做出与之相对应的反应行为。 2011SUHUA TIAN101二、卢卡斯批判(3)一、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二、新凯恩斯主

58、义模型三、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管理四、理性预期与政策规则五、理性预期政策含义总结六、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理论发展2011SUHUA TIAN102第八节 预期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在传统的宏观经济模型中引入理性预期因素以后,人们的行为会根据预期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政府通过扩张性的政策影响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同时,总供给曲线也会发生移动,而不是像传统宏观经济模型中那样总供给曲线不发生变化,由此就引出了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和新凯恩斯主义模型。 2011SUHUA TIAN103一、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2011SUHUA TIAN104在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中,相对于价格水平的预期变动而言,所有的工资物价都是灵活可变的

59、,即预期物价水平的上升会立即引起工资和物价相同幅度的上升。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基本观点是,预期之中的政策对总产出没有影响,只有预料之外的政策才会对总产出产生影响。 (一)预料之外的政策与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对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讨论,可分为预料之中的政策和预料之外的政策两种情形。比如,中央银行希望通过实施扩张的货币政策来刺激总产出增加。 预料之外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可达到在短期中增加总产出的目的。在长期中,公众会形成价格上涨的判断,要求增加工资并使AS1向左移动,总产出回到Yn水平。 2011SUHUA TIAN105一、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1)2011SUHUA TIAN106(二)预料之中的

60、政策与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在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中,如果政府采取的政策被公众所预料到,那么,即使在短期,扩张的货币政策也不能使总产出增加(产出仍然维持在Yn水平),只有预料之外的政策才对总产出存在影响。在某些情形下,扩张性的政策甚至会导致总产出水平出现下降。 假设理性预期条件成立,中央银行的扩张性政策被公众所预料。当中央银行的货币扩张政策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时,总需求曲线实际上只是向右移动到AD3位置,新的均衡点为3点,总产出由原来的自然率水平下降到了Y3,价格水平上升到P3而不是P2。因此,如果扩张性的政策没有预期中的那么强烈,那么它将导致产出落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2011SUHUA TIAN1

61、07一、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2)2011SUHUA TIAN108(三)政策无效性命题 需求管理政策被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强烈反对。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强调理性预期和市场连续出清,理性预期被认为是对未来事件的准确预测,而且与正确的经济模型预测得到的结果完全一样。在理性预期条件下,通货膨胀预期是对实际通货膨胀水平的一个无偏估计。也即预测误差不存在时间序列相关性。 理性预期假说表明,市场主体在预期通货膨胀时总是充分运用所有可得到的相关信息,而不仅仅是考虑过去的通货膨胀水平。 在理性预期情形下,市场行为主体可以完全预见到政府政策行为,并将之并入到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过程。如果货币政策被完全预期到,那么它对

62、产出和就业就不会有任何影响。这就是政策无效性或政策不相关命题。 2011SUHUA TIAN109一、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3)市场连续出清假设意味着价格可以瞬间自由调整到市场出清水平。每一个希望就业的工人都可以在市场出清的均衡工资水平上找到工作机会,经济活动处于自然失业率状态。理性预期假说和市场连续出清假说表明,产出和就业会在各自的自然率水平附近随机波动,菲律普斯曲线变成一条垂直线。即使在短期,总需求增加也不会降低失业率水平,只会引起通货膨胀,对需求加以管理没有任何好处。 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表明,政府只能推行出乎市场主体意料之外的需求管理政策,来影响产出和就业水平。2011SUHUA TIAN

63、110一、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4)需要说明的是: 第一,在理性预期条件下,市场主体调整通货膨胀预期的速度快于预期加总的菲律普斯曲线。在后者,市场行为主体只有在通货膨胀实际上升时才会意识到通货膨胀上升。 在理性预期条件下,市场主体调整通货膨胀预期的速度快于预期加总的菲律普斯曲线。在后者,市场行为主体只有在通货膨胀实际上升时才会意识到通货膨胀上升。 政策无效性命题认为,斟酌决定的稳定政策会使公众感到意料之外的政策变化,引起总产出在自然率水平附近上下波动,从而对经济活动产生不利的影响,政策制定者应放弃斟酌决定的政策。 2011SUHUA TIAN111一、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5)理性预期是支持政策无

64、效论的第一个基础。但仅有理性预期还不能使政策无效的命题成立,它仅仅是必要条件,还不是充分条件。假定货币当局对于经济情况具有比公众更好的信息,也即货币当局比公众先了解到关于总需求的冲击信息,那么,每当存在一个对于总需求的正向冲击时,货币当局减少货币存量,而当存在负向冲击时则增加货币存量,货币当局仍能“逆经济风向行事”。卢卡斯总供给函数是支持政策无效性命题的第二个基础。卢卡斯总供给函数由下列假设导出,即所有的价格具有完全的弹性,并且能够迅速地出清市场。上述表明,政策无效性命题是理性预期假说与新古典学派关于所有市场都能够出清命题结合在一起的产物,理性预期假说与非市场出清假设相结合就会得到政策有效的结

65、论。2011SUHUA TIAN112一、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6)二、新凯恩斯主义模型2011SUHUA TIAN113 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不同意工资和价格的完全弹性,认为经济中存在着某些因素,妨碍着工资和价格完全随着预期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上升,即“工资价格调整存在粘性”。新凯恩斯主义学派把理性预期理论看作是预期如何形成的合理描述。新凯恩斯主义模型的基本结论是,较之预料之中的政策,预料之外的政策对总产出有较大的影响。而且,即使是预料之中的政策也能影响总产出和经济周期,政策无效性命题不成立。 2011SUHUA TIAN114(一)预料之外的政策与新凯恩斯主义模型 从预料之外的政策实施效果来看,新古

66、典宏观经济模型和新凯恩斯主义模型没有明显区别。(二)预料之中的政策与新凯恩斯主义模型 与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不同,在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中,即使是预料之中的政策也会对总产出产生影响。 2011SUHUA TIAN115二、新凯恩斯主义模型(1)2011SUHUA TIAN116(三)新凯恩斯主义模型的政策含义 预料之外的政策比预料之中的政策对总产出的增加效果要好。新凯恩斯主义模型虽然不像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那样得出政策完全无效的命题,但是它也强调政策是否被预料对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结合上述两个模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政策制定者在不了解公众对政策预期的情况下,是不能知道政策效果的。这就给政策实施带来

67、了两个方面的困难:第一,由于公众的人数太多,政策制定者几乎不可能弄清每个公众的预期水平;第二,由于公众有理性预期,在政府试图了解公众预期的同时,公众也在尽力预测政策制定者的想法。而且,公众的预期会随着政府的政策发生改变。因此,不论从上述哪个模型进行考虑,主动性的政策效果都会因为理性预期的因素而被大大削弱,甚至完全没有效果。 2011SUHUA TIAN117二、新凯恩斯主义模型(2)三、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管理2011SUHUA TIAN118传统模型中使用适应性预期,认为公众的预期并非是合乎理性的。 在传统经济模型中,公众对未来政策的预期不会引起总供给曲线发生移动。 2011SUHUA TIA

68、N119(一)影响总产出和价格水平的短期政策 扩张性的政策为在预料之外时,上述三个模型会有相同的短扩张性的政策为在预料之外时,上述三个模型会有相同的短期产出和价格变动。期产出和价格变动。例如,传统的经济模型认为总供给曲线不发生变动,这一点在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和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中也是一样的。所以,当政策为预料之外且公众没有预料到时,三种模型的调节结果都是使得均衡产出水平上升到了Y1,价格水平上升到P1。 当政策在预料之中时,上述三个模型会显示出完全不同的结果。由于传统经济模型采用的是适应性预期,适应性预期只是对之前的数据进行平均而得出预期结果,不会随着当期政策的变化而改变。在传统经济模型中政策是

69、否被预料到,对于政策的实施效果没有任何影响,两者的均衡调节结果相同,扩张性的政策都会对价格与产出发挥作用。 2011SUHUA TIAN120三、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管理(1)在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中,当政策在预料之中时,人们会根据理性预期来调整自己的工资水平,政府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会使得公众要求提高工资,又由于价格具有完全弹性,在总需求曲线向右上移动到AD2时,总供给曲线也会向左上移动到AS2的水平,从而使得产出水平保持不变,价格有大幅度的上升。在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中,预料之外的政策会产生总产出增加效应。但是,在预料之中的政策作用下,价格波动要比预料之外的政策剧烈得多。 在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中 ,政

70、策制定者采用预料之中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时,由于理性预期的作用,人们也会调整对价格水平的预期,但价格调整不是完全弹性。 2011SUHUA TIAN121三、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管理(2)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也强调预料之中的政策和预料之外的政策效果之间的区别,预料之中的扩张性政策的总产出均衡水平低于预料之外的扩张性政策的总产出均衡水平,但与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不同的是,预料之中的政策也会对总产出水平产生影响。 2011SUHUA TIAN122三、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管理(3)上述分析表明: (1)在传统模型中,不区分预料之中的政策和预料之外的政策,认为预料之中的政策和预料之外的政策对总产出和价格有相同的影

71、响。 (2)在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中,区分预料之中的政策和预料之外的政策,认为预料之中的政策对总产出没有影响(价格水平和工资调整具有完全弹性),预料之外的政策对总产出和价格有明显影响。预料之中的政策与预料之外的政策相比,预料之中的政策对价格变动有更大的冲击影响。(3)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区分预料之中的政策和预料之外的政策,认为预料之中的政策对总产出的影响比预料之外的政策对总产出的影响要小一些,而对价格的影响比预料之外的政策的影响要大一些,预料之中的政策会引起总产出波动增加。 2011SUHUA TIAN123三、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管理(4)2011SUHUA TIAN124(二)经济稳定政策 经济稳

72、定政策指的是以消除总产出波动为目的的政策。在传统经济模型中,扩张性的政策可以有效地影响总产出水平,政府的经济稳定政策可以起到稳定总产出从而减少经济波动的效果,而且政策制定过程也相对容易。 在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中,政府和公众之间存在着一种博弈,双方都试图获取对方的信息,政府试图了解公众的预期水平,公众试图了解政策制定者的政策意向。这一过程的最终结果是,试图改变总产出水平的政策不会总对产出造成任何影响。在理性预期的作用下,总产出在政策实施前后不会有任何变化。不仅如此,过多的积极政策可能会增加总产出围绕自然率水平的波动幅度,这是政策制定者所不愿意看到的。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建议是,尽量少采取积极的经

73、济稳定政策,应通过制定有效的政策规则,来提高市场行为的稳定性。 2011SUHUA TIAN125三、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管理(5)新凯恩斯主义模型认为,即使是预料之中的政策也会对经济中的总产出水平有影响,政策制定者可以借助这种影响对总产出水平加以改变。 但政策的实施效果难以有效衡量。所以,新凯恩斯主义模型虽然不像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那样完全否定积极的稳定性政策的作用,但认为政策上的不确定性给政策制定者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增加了难度。三种模型对旨在减少产出波动的稳定性政策有不同的看法。传统经济模型认为,实施积极的稳定政策可以使总产出波动平稳下来。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认为,实施积极的稳定政策会使总产出波动

74、增加,政策制定者只有采取公众感到意外的政策才能影响总产出水平。政策的实施可以看作是一场博弈。新凯恩斯主义模型采取了介于传统经济模型和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之间的中间立场,认为经济稳定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总产出波动。 2011SUHUA TIAN126三、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管理(6)(三)反通货膨胀政策许多国家的政策制定者经常会以控制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我们同样可以借助于上述三个模型,来分析在不同的条件下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实施效果。当政府实施反通货膨胀的政策时,其主要是通过控制总需求来调节,比如降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在传统经济模型中,反通货膨胀政策是能够降低通货膨胀率的,但是整个经济为通

75、货膨胀水平的降低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均衡产出从自然率水平Yn下降到了充分就业水平之下的Y2。实证分析表明,在传统经济模型中通货膨胀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实际的GDP就会下降4%,以如此高的成本换来的低通货膨胀是否合算是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的问题。2011SUHUA TIAN127三、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管理(7)(三)反通货膨胀政策在政策没有被预料到的情况下,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和传统经济模型的分析结果是一样的。当政府的政策被预料到时,人们会调整对价格的预期使之与政策相适应,公众会同意调整工资水平,总供给曲线会从AS2向右下移动到AS1的位置。这样,政府的反通货膨胀政策达到了预期效果,并且均衡的总产出仍

76、然在自然率水平Yn上,没有任何产出损失。2011SUHUA TIAN128三、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管理(8)(三)反通货膨胀政策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表明,当政府试图采用反通货膨胀的政策时,如果能让公众预期到将要实施的政策,那么这种政策就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如果政策没有被公众预料到,那么不但不能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的水平,而且还会造成大量的产出损失。对政策制定者的建议是,在采取反通货膨胀政策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告知实情”,让公众充分认识到政府的政策意图以及控制通货膨胀的决心,让公众相信这样的政策一定会被贯彻实施。因此,政府向公众传递信息的机制以及政府的诚信,就成了控制通货膨胀政策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77、 2011SUHUA TIAN129三、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管理(9)2011SUHUA TIAN1302011SUHUA TIAN1312011SUHUA TIAN132(三)反通货膨胀政策在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中,虽然预料中的政策不能完全消除通货膨胀,但其政策实施效果要好于政策未被预料到的情形,通货膨胀率会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产出的损失也比后者要小。 上述分析表明,反通货膨胀政策能在总产出减少上代价最小而又能成功地降低通货膨胀的关键是,公众必须相信这项政策能被贯彻执行。在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看来,最好的反通货膨胀政策是“告知实情”。如果该项政策是可以信任的,那么通货膨胀会立即消除,而且总产出不

78、会下降。新凯恩斯主义模型认为,即使“告知实情”的政策是可以信任的,为了消除通货膨胀,总产出也会有所减少。因此,以较为渐进的方式来降低通货膨胀,往往可达到消除通货膨胀的目标而不会使总产出出现很大的下降,关键是要使这种渐进的政策在相当程度上成为可信的政策。 2011SUHUA TIAN133三、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管理(10)四、理性预期与政策规则2011SUHUA TIAN134(一)理性预期理论的现实意义 在现实经济中,人们的预期会随时间变化而缓慢地发生变化,既受过去的信息影响,也受现在的信息影响,而且一旦有新的信息出现,人们会及时调整其预期。 其次,该理论认为人们的预期能够影响经济行为,这与事

79、实是吻合的。如果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时不考虑预期的影响,则很可能会使得政策实施趋于无效。第三,实证研究也支持理性预期的观点。比如,有效市场理论认为,一种证券的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知的信息。 2011SUHUA TIAN135四、理性预期与政策规则(1)(二)对政策无效论的评价 理性预期理论要求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到预期对于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对理性预期理论和政策无效论的批评和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第一,对于理性预期理论假设前提的批评。理性预期理论以“理性人”为假设前提,认为市场主体可以对未来作出理性的判断,并依据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决策。如果“理性人”假设无法

80、成立,则理性预期理论的前提基础将需要做进一步修正。 第二,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并不在于是否存在理性预期,而在于市场是否完全竞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市场经济主体存在着理性预期,货币政策是中性的。货币政策中性并不是由于理性预期的存在导致的,而是由于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能够灵活调整导致的。2011SUHUA TIAN136四、理性预期与政策规则(2)在理性预期条件下,也存在着实施政策干预的必要性。即使是在有理性预期的条件下,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也是必要的。只要市场还存在着不完全性,以及价格调整存在粘性,货币政策就是有效的。 信息在市场中的传播总是有一个过程,信息不会迅速而无差异地在价格上得到充分反映,

81、信息在市场中的传递往往是有摩擦的,理性预期的政策效应会因此受到较大影响。 市场主体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同、理解能力不同、信息传递路径不同,等等,也会导致信息分布不对称,一些信息会发生疏漏、偏差或者错误,这会导致每一个人的决策依据不同,因而难以形成稳定的合理的理性判断。 2011SUHUA TIAN137四、理性预期与政策规则(3)(三)经济政策是否需要按规则办事 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等新古典经济学家与货币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等,都赞成以规则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基础,反对斟酌使用原则,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则赞成斟酌使用原则。 政策无效的主张其实是在坚持自由放任主义,反对国家干预,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是不

82、合时宜的。但是,它也有积极的值得借鉴的一面。首先,为使政府的经济政策充分发挥作用,必须考虑和顾及经济活动当事者的预期,使所实施的政策具有长期的稳定性或符合经济活动者的预期规律。 其次,经济活动者的预期在受客观的经济形势影响的同时,也会影响客观的经济形势,为使政府的政策充分发挥效力,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实行不同的政策措施。 2011SUHUA TIAN138四、理性预期与政策规则(4)五、理性预期的政策含义总结2011SUHUA TIAN139理性预期理论让经济学家更加重视预期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并涌现出了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和新凯恩斯主义模型。理性预期理论认为,公众的信心对于实施控制通货膨胀的政策有很

83、大的重要性。如果某项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不被公众所相信,那么其政策实施的效果就会很差。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和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都认为,预料之中的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实施效果,要明显优于预料之外的反通货膨胀政策,并且后者还会带来相当大的政策实施成本(总产出水平的大量损失)。理性预期理论对政策有效性问题的讨论,给政策制定者创造了新的难题,政府需要重新思考对宏观经济目标进行有效控制的问题。政府要做的不应该是试图调节经济使之没有任何产出波动,而是应该制定一些不确定性较小的政策,以促进形成一个更加稳定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 2011SUHUA TIAN140五、理性预期的政策含义总结(1)2011SUHUA TIA

84、N141六、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理论发展2011SUHUA TIAN142(一)古典学派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高失业无计可施 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初期,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持续的失业现象,古典学派认为工资刚性和劳动不能自由流动是导致失业现象持续的主要原因,只要能消除这种刚性,经济制度就可以自动地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发挥功能。(二)凯恩斯对失业的解释和政策处方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认为,在工资和价格完全有伸缩性的条件下,也难以达到充分就业状态;货币经济中的不确定性和预期的存在,以及由此引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会阻止经济活动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在凯恩斯的理论中,货币是联系现在与将来的一种微妙手段

85、,当货币经济处于不均衡状态时,市场需求显著下降,即使对价格与工资进行弹性调整,也不能改变这种行为。 2011SUHUA TIAN143六、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理论发展(1)(三)政策的不稳定性与货币学派的发展 凯恩斯学派所提出的政策工具不足以应付大多数国家所遇到的持续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和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因此,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货币学派。 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化是引起货币收入出现波动的最主要原因,主张实行一种与货币(名义)收入增长相一致的货币供给稳定增长的政策。以R.W.Clower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货币的动态变化和随之而来的预期和不确定性问题,并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了

86、关于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的“新微观经济学”。该理论旨在说明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工资调整与就业决定之间的动态关系。在目前,非自愿失业与自愿失业之间的区分仍旧困惑着经济学家,一种能够说明世界上不同国家经济情况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适当结合显然还是很遥远的事情。 2011SUHUA TIAN144六、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理论发展(2)本讲总结2011SUHUA TIAN145总结(1) 在本章中,我们通过分析菲律普斯曲线给出了总供给函数,并以AD-AS模型为工具,讨论了经济活动中的总产出与物价水平的决定问题,分析了经济活动中出现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在理性预期与价格有调整粘性的条件下,运用货币政策来对经济活

87、动进行管理的问题。 2011SUHUA TIAN146总结(2) 1菲律普斯曲线表明,在短期中,劳动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通过提高物价上涨水平,可以增加劳动就业。引入预期因素以后得到的菲律普斯曲线表明,物价上涨率与劳动失业率之间几乎不存在相互替代关系,任何试图降低劳动失业率的需求管理政策都会引起物价水平上升;在有预期的情形下,劳动就业处于非加速通货膨胀的自然率水平。在短期,由于存在货币幻觉,工人对通货膨胀预期不够充分,提高物价上涨水平仍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劳动就业水平,由此可得到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2经济中的总产出由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决定。在短期中,物价上涨时,总供给增加,

88、可使用货币政策等总需求管理手段来增加总产出水平和增加劳动就业。在长期,总供给曲线对应于自然率产出水平,任何旨在推动总产出增加的总需求管理措施,只会引起物价上涨。在长期中,增加总产出水平只能从总供给管理出发。 2011SUHUA TIAN147总结(3) 3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普遍的持续上涨现象。在任何时空条件下,通货膨胀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负向供给冲击会引起生产成本提高和失业增加,如加以总需求管理就会引起通货膨胀;以高就业为目标持续进行总需求管理时,也会引起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货币当局在诸多政策目标中进行权衡的结果。 2011SUHUA TIAN148总结(4) 4在短期中,运用货币政策等总需求

89、管理手段对总产出水平和劳动就业进行管理时,会有政策时滞问题。政策时滞又与市场预期和价格调节的粘性程度有关。在理性预期和价格可灵活调整的情形下,即使在短期,针对总需求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也不能引起总产出增加,只会引起物价上涨。在理性预期和价格粘性情形下,运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总需求进行管理时,会引起总产出和物价水平同时上升;在不存在理性预期时,无论是价格调整粘性还是可灵活调整,运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总需求实施管理时,都可以增加总产出水平,而物价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不变。在在对对通通货货膨膨胀胀进进行行管管理理时时,需要实施紧缩的总需求管理政策。在有理性预期和价格可灵活调整的条件下,实施紧缩性的总需

90、求管理政策可有效地降低通货膨胀水平,且总产出水平不会有明显下降。为了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在实施紧缩性的总需求管理政策时,最好是对公众“告知事情”。 2011SUHUA TIAN149总结(5) 5政策无效性命题和相机抉择的政策安排都与理性预期和价格是否可灵活调整有关。在理性预期和价格可灵活调整时,针对总需求加以管理的货币政策无效,货币政策应按照既定的规则行事;反之,可实行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来管理宏观经济运行。6理性预期理论遭受的众多批评表明,一个能够说明世界上不同国家经济情况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适当结合显然还是很遥远的事情。只有适当摆脱新古典学派的原理和假定,才有可能找到一种以更为相关的

91、微观经济学为基础,对总量经济问题进行更带有动态性的研究方法。 2011SUHUA TIAN150思考题2011SUHUA TIAN151思考题1请对不同形状的菲利普斯曲线加以比较,并结合总供给曲线的不同形状,说明影响经济活动中总供给发生变化的各种因素。2请对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进行比较说明? 3请简要阐述卢卡斯批判的主要内容及其政策意义。 4古典模型、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以及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三者的前提假设有什么不同?试用图形比较三种模型的政策含义。5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水平,在实施紧缩性的总需求管理政策时,为什么需要对公众“告知事情”?2011SUHUA TIAN152思考题6请运用理性预

92、期理论来说明货币学派提出的“按照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来实施货币政策”的合理性,并结实中国的经济实践对货币学派的政策建议进行评价。2011SUHUA TIAN153参考文献2011SUHUA TIAN154参考文献Bain, Keith, and Peter Howells,2003. Monetary Economics: Policy and its Theoretical Basis. Palgrave Macmillan. Mishkin, Frederic S., 2007.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

93、s. (8th ed.) Boston: Pearson/Addison Wesley. 田素华:货币经济学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和格致出版社2010年版:287-342页(第十章) 。2011SUHUA TIAN155阅读材料2011SUHUA TIAN156阅读材料(1)Phillips.A.W.,195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employment and the Rate of Change of Money Wag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1861-1957. Economica 25(100): 283-299. (2)

94、Samuelson, P.A., and R.Solow,1960. Analytical Aspects of Anti-Inflationary Polic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0(2): 177-194. (3) Lucas, R.E.Jr, 1976. Econometric Policy Evaluation: A Critique. Carnigie-Rochester Conference Series on Public Policy 1: 19-46. (4)Sargent, Thomas, and Neil Wallace, 1975. Rational Expectation, the Optimal Monetary Instrument, and the Optimal Money Supply Rul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83(2): 241-254. 2011SUHUA TIAN1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