锰系合金生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71085663 上传时间:2024-08-08 格式:PDF 页数:65 大小:3.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锰系合金生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锰系合金生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锰系合金生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锰系合金生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锰系合金生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锰系合金生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锰系合金生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章 总论 1.1 项目背景 1.1.1 社会意义 在国家宏观大战略的有序引导和产业梯度转移的有效激励下,西 部地区尤其是大多数相对欠发达地区,通过推进工业化、推进工业园 区的建设来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积极性不断增长,随着西部大开发战 略的实施,也促进了我省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建设,改善了投资环境, 工业园区建设已成为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工业园区的发展 已经从最初简单的工业集聚发展成为链接全球经济的重要空间,极大 地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1.1.2 经济意义 (1)我国钢铁工业 “ 十一五 ”期间, 2008 年钢产量突破 5 亿吨, 雄踞世界钢铁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但

2、还不是强国。锰系合金产品是 钢铁工业的配套生产设施,也是钢铁生产必不可缺的重要原料,俗称 “无锰不成钢 ” 。伴随钢铁产量的增加、品种的扩大、质量结构的优 化,对锰系合金产品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可以说锰系合金产品 市场是在相应的增大或增长,其在炼钢品种结构调整中具有较大的市 场空间。 (2) “十一五 ” 期间我国铁合金工业逐步向大型封闭化、机械 化和自动化、节能环保、产品纯净等清洁生产方向发展。国家相关产 业政策鼓励 “建大关小 ” ,并限期淘汰一批落后生产力。该项目具有 原料运输方便等条件,是冶炼铁合金较为理想的选择。 (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本项目选用 33000kVA 大型封

3、闭式 锰系合金电炉,并设置煤气回收装置,不但生产优质产品,同时回收 CO 含量 6070 %的高热值煤气,此煤气可用于烧结、发电等,从而 可以降低能耗,起到增产和降低产品成本的作用,提高市场竞争力。 1.1.3 任务由来 * 工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 治法等法律、法规,执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的管理要求,对 所属项目组织进行职业病危害的预评价,特委托我公司进行 * 工业自 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年产 50 万吨 /年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 1.2 评价依据 1.2.1 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 2001第 60 号 2) 中华人民共

4、和国劳动法主席令 1994第 28 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 2001第 70 号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令 1987第 105 号 5)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 2002 第 352 号 6) 云南省职业病防治条例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公告 2009第 10 号令 7)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 2006第 49 号令 8)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 2002第 23 号令 9) 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卫生部 2002第 25 号令 10)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卫生部 2002第 21 号令 11)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

5、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2009 第 27 号令 12)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生部卫法监发 200263 号 13) 职业病目录卫生部卫法监发 2002108 号 14) 高毒物品目录卫生部卫法监发 2003142 号 15)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 2002 第 352 号 16)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卫生部 2002第 24 号令 1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 2003第 376 号 1.2.2 技术规范和标准 1)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 GBZ/T225-2010 ) 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 GBZ1-2010 ) 3) 工业企

6、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 GB50187 1993 ) 4)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 GBJ87 1985 ) 5)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 GB50019-2003 ) 6) 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 ( GBZ/T205-2007 ) 7)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 GB50073-2001 ) 8)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 GBZ/T194-2007 ) 9)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 GB5083 1999 ) 10)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T12801 2008 ) 11) 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 (JBJ18-2000 ) 12

7、)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 GB/T50033 2001 ) 13)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 GB50034-2004 ) 14)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188-2007 ) 15)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T11651-2008 ) 16)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T18664-2002 ) 17)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GB/T16758-2008 ) 18)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 (GBZ/T196-2007 ) 19)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158 2003 ) 20)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危害信息指南 GBZ/204-2007

8、21) 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 ( GBZ/T223-2009 ) 22) 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 (GB/T5817-2009 ) 23) 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2008 ) 24)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 1999620 号 25)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 GBZ2.1-2007 ) 26)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2 部分:物理因素 ( GBZ2.2-2007 ) 27) 焊接与切割安全 (GB9448-1999 ) 28) 空压站设计规范(GB50029-2003 ) 29) 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

9、(GBZ/T205-2007 ) 30)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 GBZ159-2004 ) 31)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 7 部分:高温(GBZ/T189.7-2007 ) 32)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 8 部分:噪声( GBZ/T189.8-2007 ) 33) 工 作 场 所 空 气 中 粉 尘 测 定 第 1 部 分 : 总 粉 尘 浓 度 ( GBZ/T192.1-2007 ) 34) 工 作 场 所 空 气 中 粉 尘 测 定 第 2 部 分 : 呼 吸 性 粉 尘 浓 度 ( GBZ/T192.2-2007 ) 35) 工 作 场 所 空 气 中 粉 尘 测

10、 定 第 4 部 分 : 游 离 二 氧 化 硅 含 量 ( GBZ/T192.4-2007 ) 36)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化物(GBZ160.33-2004 ) 3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160.29-2004 ) 38) 工 作 场 所 空 气 有 毒 物 质 测 定 锰 及 其 无 机 化 合 物 ( GBZ/T160.13-2004 ) 1.2.3 基础依据 1) 委托书 2) 投资项目备案证 3) * 工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年产 50 万吨 /年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 研究报告书 4) 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相关技术资料 1.3 评价目的和基本原则

11、1.3.1 评价目的 1.3.1.1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国家相关的法律、 法规、规章、标准和产业政策,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 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1.3.1.2 识别、分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危害程 度,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 依据。 1.3.1.3 从职业病防治角度评估建设项目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设计 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 1.3.2 基本原则 1.3.2.1 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对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 理,综合治理。 1.3.2.2 遵循科学、公正、客观、真实的原则,保证评价

12、工作的独立性, 排除非技术人为因素的影响。 1.3.2.3 遵循风险评估的原则,综合分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 害。 1.3.2.4 遵循国家质量管理的相关规定。 1.4 评价范围 本次评价范围以 *工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年产 50 万吨 /年生产 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工程内容为准,评价将对该项目 投产后,生产运行中(不包括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种类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治措施进行评价。 1.5 评价内容 主要包括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设计卫生 学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 危害防护设施、辅助用室卫生要求、应急救援

13、、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 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及职业卫生投资专项经费概算等。 1.6 评价方法 根据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 ,以及项目的复杂程度 , 有针对 性地采用类比法、工程分析法、经验法、检查表法和综合分析法进行 评价。 1.6.1 类比法 通过对与拟评价项目相同或相似工程(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以及拟评价项目有关的文 件、技术资料的分析,类推拟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 害程度,对职业病危害的隐患和后果进行风险评估,预测拟采取的职 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 1.6.2 工程分析法 对识别对象的生产流程、生产设备布局、化学反应原理、原辅

14、材 料及其杂质种类含量等进行分析,推测生产过程中固有的、潜在的、 可能产生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1.6.3 经验法 评价人员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和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对照职业卫 生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借助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拟评价项 目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 1.6.4 检查表法 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以及其它 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拟评价项目详细分析和研 究,列出检查单元、部位、项目、内容、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 查符合情况,确定拟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 1.6.5 综合分析法 采取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类比分

15、析、经验推断、专家权重、定量 分级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原则,对拟评价项目从多层次、多途径、多 方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1.7 评价程序 1.7.1 准备阶段 接受建设单位委托 ,收集研读有关资料 ,进行初步调查分析、编制预 评价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技术审核 ,确定质量控制原则及要点。 1.7.2 实施阶段 依据预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包括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 查、类比调查,并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及风险评估。 1.7.3 报告编制与评审阶段 汇总、分析实施阶段获取的各种资料、数据,通过分析、评价得 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对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进

16、行专家评审。本项目评价程序见职业病危 害预评价工作程序图 接受建设单位委托 1 收集有关资料(法规、标准、技术资料) 2 初步调查分析 3 确定评价单元,筛选重点评价因子 拟订预评价方案 质控审查* 确定预评价方案 图 1-1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程序图准备阶段 依据预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 建设项目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 工程分析 V - 量评价及风险评估 职业卫生调查 (现场、类比) 报告编制与评审阶段 实施阶段 提交正式报告 注 1:* :质控审查由本机构根据建设项目具体情况确定召开内审会。 注 2: * :专家评审的组织、程序与内容按卫生部规定执行。 1.8 评价的质量控制 为确保本项

17、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的质量 ,根据评价目的及要 求,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应对评价质量进行控制。本报告的 编制全过程严格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和我所 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标准的要求进行,见图 1-2 质量控制程序图。 (1) 向建设单位全面收集并研读预评价所需的相关资料, 在进行初 步现场调查及工程分析的基础上,检索评价所需的现行有效的相关法 律、法规、技术标准。 (2) 报告由具有评价资格的人员编写, 报告须做到工程分析和职业 病危害识别、分析、评价力求准确、完整、清晰、严谨;类比资料选 择合理、真实;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合理进行预测 和评价;结论观点明确、客

18、观。 (3) 对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评价所需的相关法律、法规、技 术标准、工程分析过程中检索的资料、类比资料等认真研读、评审、 核实。 (4) 质量负责人全过程监督质量。报告书初稿编制完成后,组织内 部专家评审讨论,审核修改后再报审。 图 1-2 质量控制程序图 第三章 工程分析 3.1 工程概况 3.1.1 项目名称 *工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年产 50 万吨 /年生产线建设项目。 3.1.2 性质 项目属于新建项目。 3.1.3 自然环境概况 (略) 3.1.4 社会环境概况 略 3.1.5 拟建地点 厂址位于略 3.1.6 生产规模 *工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50 万吨 /年。 3.1

19、.7 生产制度 生产制度采用白班制和三班连续工作制两种制度结合,生产车间 实行三班连续工作制,年工作天数为 330 天,每天 3 班,每班工作 8 小时。 3.1.8 岗位设置及定员 共计 480 人。 3.1.9 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 a) 生产装置:本项目主要生产装置为 10 M8500KVA b) 辅助装置:原料系统有贮料场、原料加工及配料上料系统等 c) 公用工程:本项目配套的公用工程有给排水处理系统、制氮站、空压 站、烟气净化及通风除尘系统等。 d) 总图运输:外部运输均采用汽车运输。 3.1.10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资金总需求量为 145002 万元。 其中:静态建设投资

20、98745 万元 . 3.2 生产过程拟使用原料、辅料的名称及用量和副产品、中间品、产品 的名称和产量 3.2.1 原料名称及用量 1)锰矿石:锰系合金生产所用的锰矿石,其化学成分如表 3 7 所列。 2)硅石:入炉合格料耗量为 188020t/a. 入炉硅石的化学成分列于 表 38 中。 3)白云石: 。入炉白云石其化学成分如表 3 9 所列。 4)焦炭:入炉合格料耗量为 652800t/a ;入炉焦炭的化学成分如 表 3 10 所列。 5)电极糊: 电极糊的消耗量为 83300t/a ;主要原料用量详见下表: 3.2.2 原料化学成分 3.3 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 3.3.1 总平面布置

21、该项目预计总占地面积约 790 亩土地,工程总平面布置以工艺流 程配置顺畅为原则,结合厂区地形,将各车间按性质和功能相近,联 系密切,对环境要求大体一致、各种管线运输短捷的原则进行布置。 全厂道路原则上人流、物流分开。 合金电炉车间布置在厂区中部,成品库、水冲渣池、电极糊库、 电极壳车间、配料站布置在同一区域,即成品库布置在锰系合金电炉 车间南侧,水冲渣池、电极糊库、电极壳车间、配料站布置在锰系合 金电炉车间北侧。原料系统布置在厂区北部。厂前区布置在厂区南侧。 循环水站、总降变电站、电极壳车间和锰系合金电炉车间布置较近, 具有管道电缆等短捷、顺畅、工艺合理之优点。详见附件 5:总平面布 置图。

22、 本项目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为南北东风,拟建项目生产区位于上风 侧,产生高温的车间主要为熔炼单位,其车间纵轴与当地夏季主导风 向成 45。夹角。绿化面积 6.54 xl04m2,绿化占地率为 20%。 3.3.2 竖向布置 竖向布置建筑包括变压器跨、炉子跨、浇铸跨等。变压器跨共设 6 层。 1 至 6 层分别布置有炉变室、电炉控制室、高压室和电容器室、低 压配电室、动力变压器室、液压站等。 浇铸跨主要为浇铸间,浇铸间设有铸铁机及修包区。设有二台 50/10 吊钩桥式起重机。 3.4 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 3.4.1 生产工艺流程及原理 ( 1 )工艺流程:根据工艺要求和原料条件,锰矿粉料需压球;

23、加 工整粒后的合格原料输送到贮料仓,贮料场内各种原料用装载机堆料 和取料。其中石灰石、焦炭为合格粒度运入贮料场。锰矿石需要进行 破碎、烘干、筛分处理;配置一套原料焙烧预还原系统。该系统生产 所需的气体燃料主要为电炉煤气,与原料混合的固体燃料为焦粉,来 自原料焦炭的筛下粉焦。 锰粉矿、锰矿除尘灰原料场混匀成为化学成分均匀的混匀矿,混 匀矿及合格熔剂石灰石、白云石用胶带机运至系统配料槽;固体燃料 经粗破碎及细碎后,采用胶带机运入配料槽。并经配料系统按配比将 电炉冶炼所需原料输送到电炉车间。含锰原料、熔剂、燃料经自动配 料后,进入一次混合和二次混合室,混合后的物料由梭式布料器等布 料装置均匀地布到预

24、还原系统台车上,经点火、保温、抽风过程进行 焙烧预还原,烧成的焙烧饼经破碎、冷却及筛分整粒,分出铺底料、 冷返矿和成品焙烧矿,分别用胶带机送入焙烧预还原室、冷返矿配料 槽和铁合金冶炼炉。 锰系合金生产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他包括原料准备、配料上料、 电炉冶炼、出铁浇注、炉渣水淬,以及成品精整等工序,其工艺流程 如图 3 1 所示。 3.4.2 生产设备及布局 本项目主要生产设备有电炉和原料加工及配料上料系统,电炉变 压器及供配电控制系统、导电系统、出铁及浇铸系统、水冷系统、起 重吊装系统、炉渣处理设施(水淬) 、烟尘回收、粉矿造球等。 3.5 建筑卫生学 厂房,结构为混凝土框架和钢结构相结合,厂

25、房墙壁采用预留、 留孔,进行自然通风。部分区域采取耐热处理措施。 主车间屋面采用彩色压型钢板屋面,为天沟有组织外排水;根据 工艺专业所提的散热量主要集中区设置天窗及挡风板。围护结构采用 彩色压型钢板墙板, 0.7m 以下设砖墙;厂房内部地坪没有特殊要求时 为素混凝土随打随抹地坪及碎石垫层等。门窗采用彩色涂层钢板门及 窗采光带等,厂房的大门采用平开钢大门等。 拟建项目主要建筑物还包括原料跨、浇铸跨、电炉垮,分别呈东 西走向,开口朝西。 35kV 配电所及电炉冶炼车间设事故照明、工作照明,其他车间一 律设工作照明及应急照明。照明采用吸顶式、吊杆式的金卤灯( 4 米高 度以上)或电磁感应灯( 4 米

26、高度以下) 、高效荧光灯以及节能灯。正 常照明系统的电压等级为 380/220V,控制方式采用集中及就地两种 方式。 第五章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5.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5.1.1 评价单元的划分 本评价报告对单元的划分主要依据工程分析,结合工艺流程、总 平面布置、设备布局等综合分析,将分布相对独立的各系统进行单元 划分,将拟建项目分为三个单元,分别为原料单元、熔炼单元、公辅 单元。根据拟建项目的总平面布置,原料单元、熔炼单元、公辅单元 所在的厂房建筑物之间有一定的间距,分别所在的跨间相对独立。另 外,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职业病危 害因素产生在一定的条件下

27、,所以各单元的工艺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 危害因素相对比较固定,便于对各单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程度进 行充分的评价以及便于提供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5.1.2 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来自于生产工艺过程本身物 理、化学过程产生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生产过程中物理加工、 化学反应条件等密切相关。 该项目中进厂原料通过汽车外运至原料堆场,在原料堆放的过程 中,由于原料落差导致粉尘逸散,产生的粉尘种类与原料的种类以及 其自身的颗粒大小有关,根据拟建项目中堆放的原料的种类,拟建项 目使用的原、辅料有石灰石、硅石、原料矿石成分以锰为主,所以拟 建项目可能存在石灰

28、石粉尘、锰尘、矽尘以及其它粉尘。 各种矿石经破碎、筛分的过程中,锰矿石粒径须达到 1080mm, 硅石粒径须达到 2060 mm,在此过程中可能存在矽尘、石灰石粉尘以 及其他粉尘;破碎、筛分过程还产生机械性噪声,噪声源为破碎机和 振动筛。 锰粉矿和其他原料、辅料等混匀成为化学成分均匀的混匀矿,混 匀矿及合格熔剂石灰石、白云石用胶带机运至系统配料槽,皮带运输 过程中产生粉尘和噪声;并经配料系统按配比将电炉冶炼所需原料输 送到电炉车间。含锰原料、熔剂、燃料经自动配料后,进入一次混合 和二次混合室,混合后的物料由梭式布料器等布料装置均匀地布到预 还原系统台车上,经点火、保温、抽风过程进行焙烧预还原,

29、在锰系 合金电炉中进行焙烧过程产生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烟尘、一氧化 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二氧化氮为主) 、噪声以及高温等。锰系 合金电炉中煤气成分中以一氧化碳为主,达 6063%;二氧化硫、氮 氧化物以及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均与原料本身成分相关。 混匀矿经焙烧成饼再经破碎、冷却及筛分整粒,分出铺底料、冷 返矿和成品焙烧矿,分别用胶带机送入焙烧预还原室、冷返矿配料槽 和铁合金冶炼炉。在此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噪声为主, 另外,刚出炉的焙烧饼在冷却前产生热辐射,即成品焙烧矿堆放场所 可能存在高温。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公辅单元相关设施除尘系统、供排水系统、 变配电机房、制氮站等运行过程

30、中还可能产生混合尘、噪声、工频电 磁场(不作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等。检化室使用的化学试剂量较 少,而且都是常用的试剂,不作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5.1.3 生产环境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略。 5.1.4 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本项目生产制度采用四班三运转工作制,劳动组织、作业制度合 理,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不存在静力作业和轻动态作业。从人体工效 学角度分析,该项目生产过程中,机器设备、劳动者姿势、作业环境 (气温、噪声、照明、颜色)的不良因素影响程度轻微。 通过上述对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环境过程、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 危害因素的识别,按照评价单元,拟建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

31、素分布如下表 5-1所述: 表 5-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 单元 岗位 (工种) 接触人数 (人) 职业病危害因素 侵入途径 原料单元 原料处理 46 石灰石粉尘、锰尘、矽尘以及其 它粉尘、噪声 尘毒经呼吸道吸入 噪声经听觉器官传入 熔炼单元 冶炼工 367 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烟尘、一氧化 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其它 粉尘、噪声、咼温和热辐射 尘毒经呼吸道吸入 噪声经听觉器官传入 高温身体体表接触 炉前 236 出铁 35 公辅单元 配电 57 噪声 尘毒经呼吸道吸入 行车工 8 其它粉尘、噪声 噪声经听觉器官传入 化验 40 检化用酸 机修 34 混合尘、噪声 电钳修理 56 其它粉尘、噪

32、声 5.2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 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 物理、生物等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当其达到一定的暴露时间及浓(强)度时,对机 体可能产生的固有的健康危害,是一个综述性内容。本报告主要从该 项目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概念、理化性质、侵入途径及毒 理学特征和中毒后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概述。 5.2.1 粉尘 5.2.1.1 粉尘的概念 粉尘是指能够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的总称。粉尘 是一种气溶胶,固体微小尘粒实际是分布于以空气作为胶体溶液里的 固体分散介质。在生产中

33、,与生产过程有关而形成的粉尘叫生产性粉 尘。 5.2.1.2 生产性粉尘的主要来源 (1 )固体物料经机械性撞击、研磨、碾轧而形成,经气流扬散而 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物质加热时生产的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或被氧化形成的烟尘。 (3 )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形成的烟。 5.2.1.3 粉尘的分类 以形成粉尘的物质分类,可将粉尘分为以下三类: (1 )无机粉尘,包括: 矿物性粉尘一如石英、煤尘等; 金属性粉尘一如铁、铜、锰及其氧化物粉尘等; 人工无机性粉尘 如金刚砂、水泥、玻璃等; (2)有机性粉尘,包括 动物性粉尘 如兽毛、鸟毛、骨粉等; 植物性粉尘 如谷物尘、烟草尘、茶法尘等; 人工有机

34、性粉尘 如合成纤维尘、有机染料尘等; (3)混合性粉尘,上述各类或同类粉尘中的几种物质的混合物。 5.2.1.4 生产性粉尘的职业危害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粉尘可随呼吸进入呼 吸道 ,进入呼吸道的粉尘并不全部进入肺泡,可以沉积在从鼻腔到肺 泡的呼吸道内。 影响粉尘在呼吸道不同部 位沉积的主要因素是尘粒的物理特性 (如尘粒的大小、形状和密度等) ,以及与呼吸有关的空气动力学条件 (如流向、流速等) ,不同粒径的粉尘在呼吸道不同部位沉积的比例也 不同。 长期吸入高浓度粉尘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引起各种尘肺。生 产性粉尘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危害因素之一。生产性粉尘主要引起呼 吸系统疾

35、病,如呼吸系统刺激、粘膜刺激、各种尘肺病等。本项目可 能存在的粉尘有石灰石粉尘、矽尘、锰尘以及其它粉尘。 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将生产性粉尘分为十三类, 对每类粉尘的定义,其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以及接触行业举例都作了 规定和说明。而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1 部分:化学 有害因素 GBZ2.1-2007 中,规定了 47 种粉尘的卫生标准。在职业 病目录中,尘肺及矽肺是 99 种职业病之一。 5.2.2 生产性噪声 5.2.2.1 生产性噪声的概念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都可视为生产性噪声。例如:生产 过程中机械运转、摩擦、撞击发出的声音,风机、泵以及电动机发出 的声音等。

36、 5.2.2.2 生产性噪声的分类 5.2.2.2.1 生产性噪声按其声音的来源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l) 机械性噪声由于机器转动、摩擦、撞击而产生的噪声。如各 种车床、轧钢机、球磨机等机械所发出的声音。 (2) 空气动力性噪声由于气体体积突然发生变化引起压力突变或 气体中有涡流,引起气体分子扰动而产生的噪声。如鼓风机、通风机、 空气压缩机等发出的声音。 (3) 电磁性噪声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噪音。如发 电机、变压器、电动机所发出的声音。 5.2.2.2.2 生产性噪声根据持续时间和出现的形态,可分为连续性噪声 和间断性噪声;稳态噪声和非稳态噪声或脉冲噪声。声音持续时间小 于 0

37、5 秒,间隔时间大于 1 秒,声压变化大于 40 分贝的称为脉冲噪 声,如锻锤、冲压等。声压波动小于 5 分贝的称为稳态噪声,如一般 环境噪声、高速空调噪声、电锯、机床运转噪声等。声压变化较大的 则称为非稳态噪声,如道路噪声、火车通过的噪声、锻造机械的噪声、 铆枪的噪声等。 生产性噪声一般声级比较高,且多为中高频噪声,常与振动等不 良因素联合作用于人体,使其危害更大。 5.2.2.3 生产性噪声的职业危害 影响噪声对人体危害的因素有:噪声强度(声压)大小,频率高 低和噪声暴露时长短,一般认为声压大、频率高,暴露时间长则危害 大,其它如噪声特性(连续噪声或脉冲噪声) ,接触方式(连续或间断 接触

38、)及个体敏感性有关。脉冲噪声比连续噪声、连续接触比间断接 触危害大。 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50 dB (A) 以上开始影响睡眠 和休息; 70 dB (A) 以上干扰交谈,妨碍听清信号,造成注意力不集中, 影响工作效率; 90 dB (A) 以上,长期接触会造成听力损失和职业性耳 聋,如连续接触高强度噪声,噪声聋进一步发展,尚可出现神经衰弱 的综合症、脑电图异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 5.2.3 锰及其无机化合物 5.2.3.1 理化性质及侵入途径 浅灰色硬而脆的金属,似铁。熔点 1244 C,沸点 1962 C,密度 7.2g/cm 3 。易溶于稀酸而放出氢,同时生成二价锰

39、离子。其盐遇水可缓 慢生成氢氧化锰。锰蒸气在空气中很快氧化成灰黑色的一氧化锰和棕 红色的四氧化三锰烟尘,其中以二价锰最稳定。各种锰化合物的毒性 不同,锰蒸气毒性大于锰尘,新鲜锰尘毒性较大,化合价愈低毒性愈 大,溶解度大的锰化合物较溶解度小的毒性大。 侵入途径:以蒸气、烟尘的形式主要经呼吸道吸收,消化道吸收 缓慢而不完全。锰基本不经皮肤吸收,有的有机锰可经皮吸收。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是由于长期接触锰的烟尘所引起的以神经系统 损害为主的疾病,尤以锥体外系损害最为明显,并可伴有精神情绪障 碍。职业性慢性锰中毒属于法定职业病。 5.2.3.2 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的毒理学 (1)氯化锰 LD50: 275

40、450mg/kg (小鼠经口),250 275mg/kg (大鼠经口),400800 mg/kg (豚鼠经口)。 ( 2 )二氧化锰致死量: 500mg/kg (小鼠皮下) , 45.4mg/kg (兔 静脉)。氯化锰致死量: 180 250mg/kg (小鼠皮下) , 18 mg/kg (兔 静脉)。 ( 3)兔静脉注射 Mn2+ 15mg/kg ,随即抽搐,眼球外凸, 15min 后 死亡。兔静脉注射 Mn 3+25mg/kg ,轻瘫和呼吸困难, 50min 后恢复( 10h 后死亡)。 ( 4) IDLH 500mg Mn/m 3 (锰化合物及烟) 。 (5)中毒机理:吸收入血的锰与血浆

41、的B 1-球蛋白结合为B 1-球蛋 白转运蛋白而分布全身。小部分进入红细胞形成锰卟啉或与血红蛋白 结合,并迅速由血液中转移到富有线粒体的细胞中,以三价锰蓄积在 肝、胰、肾、心和脑中。在中枢神经系统贮存时间较长,尤其在豆状 核和小脑中贮存较多。 毛发和指甲亦可检出锰。 90% 锰随胆汁排入消化 道,由粪便排出,小部分由尿排出。锰通过抑制线粒体内 ATP 和溶酶 体的酸性磷酸酶活性而影响神经突触的传导性能。锰主要侵害基底节, 其中以纹状体,即豆状核(包括苍白球和壳)及尾状核的变性为主, 丘脑及脑干其他神经节也可出现变性。大脑皮质、小脑甚至脊髓和周 围神经也要受损。 5.2.3.3 临床表现 (1)

42、口服高锰酸钾中毒,可致口腔、咽喉及消化道黏膜腐蚀、水 肿、糜烂,腹痛、呕吐、血便、休克等,吸收后可引起感觉异常、定 向力障碍、心动过速和帕金森综合征。其致死量为 519g。 (2) 金属烟热, 吸入大量锰氧化物烟尘后数小时出现头昏、 头痛、 恶心、寒战、高热、咽痛、咳嗽等症状,一般在 24 48h 内消退。 (3) 慢性中毒。 早期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中毒较明显时,出现锥体外系损害,并可伴有精神症状。严重时可表 现为帕金森综合征和中毒性精神病。 (4) 锰尘肺与“锰毒性肺炎”在锰矿工或锰冶炼中可以出现肺纹理 增加, 肺门增大, 细小结节; 或呼吸困难, X 线胸片见散在斑

43、点状阴影。 5.2.3.4 处理原则 (1 )口服高锰酸钾中毒者,用清水洗胃,直至洗出液无色为止。 再口服牛奶和蛋清,以保护胃肠黏膜,喉水肿引起窒息立即气管切开, 吸氧,对症治疗,使用抗生素,维持谁、电解质平衡。 ( 2)吸入新生锰氧化物烟尘者,脱离接触可自行好转。重症可适 当补液,口服解热镇痛药和抗生素,预防肺部继发感染。 (3) MMT 皮肤吸收引起的症状,立即用清水冲洗,适当对症治 疗。 (4)慢性中毒,早期可用金属络合剂如依地酸二钠钙等治疗,并 适当给予对症治疗,出现明显的锥体外系损害或中毒性精神病时,治 疗原则与神经精神科相同。 (5)锰尘肺治疗原则:清除病因,保护肺巨噬细胞,抑制肺

44、纤维 化,增加肺代偿功能以及预防感染,治疗并发症。 5.2.4 高温和热辐射 5.2.4.1 高温作业的概念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 其工作地点平均 WBGT 指数等于或大于 的作业。 WBGT 指数亦称为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 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c。 5.2.4.2 高温作业的职业危害 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出现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 统、神经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的适应性变化,但如超过一定限度, 机体热负荷过大,体温升高,可能导致高温中暑和热痉挛,这也是职 业病目录中 99 种法定职业病之一。 5.2.4.3 临床表现 ( 1)中暑先兆是指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

45、定时间后,出现头昏、 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工作不协调等 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2) 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 25c 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 38.5 C以上。 (3) 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 现混合型。 5.2.4.4 处理原则 (1) 中暑先兆:暂时脱离高温现场,并予以密切观察。 (2) 轻症中暑:迅速脱离高温现场,到通风阴凉处休息,给予含 盐清凉饮料及对症处理。 (3) 重症中暑:迅速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纠正水与电解质 紊乱;对症治疗。 5.2.5 一氧化碳 5.2.5.1 一氧化碳

46、的性质 一氧化碳( CO )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气体,比重 0.967 ,几 乎不溶于水,空气中浓度达到 15% 以上易发生爆炸,它是含碳有机物 燃烧不全时的产物,是大气和车间空气中常见的气体,属于高毒物 品目录中有害物质。 5.2.5.2 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 一氧化碳吸入人体后,与血液中血红蛋白( Hb )结合,形成碳氧 血红蛋白( HbCO ),由于 CO 与 Hb 的亲和力比氧( O2 )与 Hb 亲和力 大 240 倍,故可迅速取代氧气,干忧正常的氧合血红蛋白 (HbO 2 )产生, 又因 HbCO 的解离速度比 HbO2慢 3600 倍,从而造成机体缺氧及急性 中毒。轻度中毒表现

47、为头痛、眩晕、耳鸣、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 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有多汗、烦燥、步态不稳、口唇粘膜呈樱桃红 色,并进而出现虚脱或意识障碍。重度中毒出现深度昏迷、抽搐、脑 水肿及肺水肿等,甚至死亡,有的患者往往在清醒后再次昏迷,出现 神经衰弱综合症、精神障碍、锥体外系统神经症状等后遗症。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神经精神后发症) ,即急性一氧化碳 中毒意识障碍恢复后, 经约 2-60 天的“假愈期”,又出现下列临床表现之 一:精神及意识障碍呈痴呆状态,谵妄状态或去大脑皮层状态;锥体 外系神经障碍出现帕金森氏综合征的表现;锥体系神经损害(如偏瘫、 病理反射阳性或小便失禁等) ;大脑皮层局灶性功能

48、障碍如失语、失明 等,或出现继发性癫痫。 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 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 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 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 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 可致皮炎。 5.2.5.3 处理原则 (1)迅速将患者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吸氧;对发生猝死 者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 (2)中度及重度中毒者应积极给予常压口罩吸氧治疗,有条件应 给予高压氧治疗。可促进 HbCO 的离解,加速 CO 排出。一般采用

49、150 180kPa ( 1.5 1.8ATA )。 ( 3)积极防治脑水肿,密切观察生命指标的变化,早期、足量、 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宜早应用高渗晶状体脱水剂、速尿、适当控制 液体摄入量。 ( 4)改善微循环及溶栓剂,可采用金纳多、尿激酶等。 ( 5)对症治疗,对合并有筋膜间隙综合征者要及早切开减压;横 纹肌溶解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宜及早进行血液透析;对其他器官功 能障碍要给予对症治疗。 5.2.6 二氧化硫 5.2.6.1 二氧化硫的性质 二氧化硫( SO2 )为具有辛辣及窒息性臭味的气体,比重 2.33 , 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是工业废气的常见成分和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之 一。 5.2.6.

50、2 二氧化硫的危害 二氧化硫与人体粘膜上的水分结合,形成亚硫酸和硫酸,因此对 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急性轻、中度中毒时有明显的眼及呼吸道刺激 症状,重度中毒引起化学性肺炎甚至肺水肿,当浓度极高时可引起反 射性声门痉挛,造成窒息。慢性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晕、头痛、乏力、 嗅觉、味觉减退和鼻咽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症状,但多数人 长期接触可产生一定耐受性。 5.2.7 氮氧化物 5.2.7.1 氮氧化物的性质 氮的氧化物有 N2O 、 NO 、 NO2 、N2O3 、N2O4 、N2O5 等几种, 总称氮氧化物,常以 NOx 表示。在通常的燃烧温度下,煤燃烧生成的 NOx 中,NO 占 90%以上,

51、NO2占 5%10%,而 N2O 只占 1%左右。 人为排放的 NOx90%以上来源于各种燃料的燃烧过程,煤燃烧过程中 生成的 NOx 有三种方式: 热力型 NOx,它是空气中的氮气在高温下氧化而生成的 NOx ; 燃料型 NOx,它是燃料中含有的氮化合物在燃烧过程中热分解 而又接着氧化而生成的 NOx; 快速型, 它是燃烧时空气中氮和燃料中的碳氢化合物反应生成的 NOx。 氮氧化物在空气中以 NO2为主,黄褐色液体或气体,有刺激性气 味。不燃,但可助燃,具有强氧化性。遇衣物、锯末等可燃物能立即 燃烧,与一般燃料、氯化烃类等猛烈反应引起爆炸。遇水有腐蚀性。 5.2.7.2 毒理学及侵入途径 (

52、1) LC50 : 1 26mg/m 3,4h (小鼠吸入) 。 (2) IDLH :20ppm ( 3)对人的急性影响: 70mg/m 3 ,黏膜刺激作用,能耐受几小时; 140mg/m 3, 只 能支持半小时, 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炎; 220 290mg/m 3 ,立刻发生危险,可致肺水肿; 560 940mg/m 3 ,致命性肺 水肿,窒息; 1460mg/m 3,很快致死。 (4) 三致特性:a.致突变性。b.生殖毒性。c.致胚胎毒性和死胎。 (5) 中毒机理:属高毒类。NO2的生物活性大,毒性为 NO 的 4 5 倍。水中溶解度小,主要作用于深呼吸道。到达深呼吸道后,缓慢溶 于肺泡表

53、面的液体或水蒸气中,渐与水作用,形成硝酸和亚硝酸,对 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使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 肺水肿。毒物吸收在血中逐步转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前者引起高铁 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管扩张等,出现紫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及中枢 神经损害。 NO2 以肺的损害最为明显。 NO 以高铁蛋白血症的中枢神经 损害最为明显。 侵入途径:经呼吸道吸入。 5.2.7.3 氮氧化物的危害及临床表现 氮氧化物作为酸性气体, NOx 是仅次于 SO2 形成酸雨和酸雾的大 气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有着巨大危害。 炉膛燃烧过程中形成的 NO 在排向大气过程中氧化成 NO2 。 NO2 在阳光的照射下

54、会分解成 NO 和 O 。在空气中 NO 浓度越大, 毒性明显 增强,而 NO2 的毒性更大 ,它对人体的心脏、肝脏、肾脏和血液组织有 强烈损害。 (1)刺激反应:吸入后出现一过性胸闷、咳嗽等症状,肺部无阳 性体征,胸部 X 射线无异常表现。 (2)轻度中毒:出现胸闷、咳嗽等症状,肺部有散在干啰音,胸 部 X 射线示肺纹理增强,可伴边缘模糊,符合急性支气管炎或周围炎。 (3) 中度中毒:胸闷加重,咳嗽加剧,呼吸困难,咳痰或咳血丝 痰等,体征有轻度发绀,两肺可闻及干湿啰音,胸部 X 射线示肺纹理 紊乱、模糊、网状阴影,符合间质性肺水肿,或斑片状阴影、符合支 气管肺炎。血气分析呈轻度至中度低氧血症

55、。 (4) 重度中毒: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剧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 泡沫痰,明显发绀,两肺满布湿啰音、水泡音,胸部 X 射线示大片状 阴影,符合肺泡性肺水肿。血气分析呈重度低氧血症。也可出现急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较重的气胸、纵膈气肿或窒息。 5.2.7.4 处理原则 (1)迅速安全脱离中毒现场,静卧、保暖、避免活动,立即吸氧, 并给予对症治疗。 (2)刺激反应者,应观察 2472h,期内应限制活动,卧床休息, 保持安静。 (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雾化吸入、支气管解痉剂、去泡沫剂 (如二甲基硅油) ,必要时给予气管切开。 (4)早期,足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 (5)合理氧疗。 (6)预防控制

56、感染,防治并发症,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5.3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5.3.1 粉尘 根据对拟建项目的工艺流程和原理以及原料成分、存在状态的分 析,结合本项目初步的人员岗位的设置,本项目粉尘(石灰石粉尘、 锰尘、矽尘以及其它粉尘)存在的单元主要是原料单元,以原料处理 岗位为主,可能接触上述粉尘的人员为 44 人。原料单元的粉尘主要是 铁矿石原料运输至原料堆场卸料过程中经机械性撞击、破碎过程中研 磨、碾轧而形成,经气流扬散而悬浮于空气中;研磨后的混匀料通过 皮带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熔炼单元存在的粉尘以混合尘(锰尘、 其它粉尘)为主,存在岗位(工种)包括冶炼工、炉前工、出铁,接 触混合尘的

57、人员有 231 人。公辅单元接触粉尘的岗位及人员较少,可 能接触粉尘的机会较少。 类比现场粉尘浓度精整岗位粉尘 TWA 值和粉尘超限倍数超标, 浇 铸、进料岗位粉尘超限倍数不符合卫生标准外,其余岗位粉尘浓度检 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根据工程分析,结合类比项目 现场监测结果认为本拟建项目大部分粉尘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不 超过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根据经验分析,精整、浇铸作业属粉尘轻度 危害作业,进料岗位粉尘超限倍数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一般由 于扬尘所致,采取湿式作业可降低粉尘浓度。 通过对本项目可能接触粉尘的单元、岗位及人数的分析,结合以 往对冶金行业原料、熔炼单元粉尘浓度的评价经

58、验,认为拟建项目粉 尘浓度可能暴露程度较高,又由于粉尘接触人员多,分布面广,所以 认为本项目粉尘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5.3.2 噪声 拟建项目噪声以机械噪声为主,生产过程中机械运转、摩擦、撞 击发出的声音,风机、泵以及电动机发出的声音等。各个单元均不同 程度存在噪声,其中,公辅单元的噪声源较多,分布面较广。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物理因素 GBZ2.2-2007 中规 定新建项目工作场所稳态噪声接触限值为 85dB (A),类比现场岗位噪 声 8h 等效连续 A 声级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要求, 但开堵眼作 业场所噪声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要求。另外,根据经验除尘风 机噪声

59、一般较大,需要设置隔音操作室,操作人员需佩戴耳塞等防护 用品。通过对本项目中噪声源的识别,结合类比项目检测结果、经验 分析,认为本项目中噪声强度较大的岗位有破碎、风机、泵房等,其 它工作场所如皮带运输、筛分、配电、行车等均不同程度存在噪声, 但噪声均属于稳态噪声,强度一般不会超过 85dB 。认为本项目采取防 护措施后噪声作业场所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要求。 综上所述,该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的暴露水平一 般,对工人的危害程度属于一般。作为本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之一。 5.3.3 锰及其无机化合物 本项目中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原料锰矿石,而锰及其无 机化合物来源于粒

60、状锰矿石在电炉中高温熔炼,在高温条件下,经过 氧化还原反应产生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进而以烟尘形式逸散出来,以 锰烟尘形式悬浮于空气中,部分锰以其无机化合物的形式进入作业场 所降尘中。所以该拟建项目中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主要分布在熔炼单元, 涉及的岗位有冶炼、炉前、出铁,可能接触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的人员 有 231 人。 类比现场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浓度监测结果表明,进料、浇铸、精 整岗位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同粉尘浓度监测结果。由于锰及其 无机化合物混合于粉尘中,通过拟采取的烟气、尘毒处理系统,作业 地点含锰烟尘浓度会相对降低,可达到国家职业卫生限值要求。 结合以上两方面综合分析,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在本项

61、目中可能接 触的人员较多,暴露程度较高,并且锰及其无机化合物(锰尘、锰烟) 属于高毒物品目录中第 38 项,对人体的危害性较大,所以认为锰及其 无机化合物属于本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5.3.4 高温和热辐射 本项目中高温和热辐射主要来源于锰系合金电炉,高温和热辐射 主要分布在熔炼单元,存在高温和热辐射的岗位主要是冶炼、炉前、 出铁,可能接触高温和热辐射的人员有 231 人。根据经验,出铁时由 于铁水温度较高,产生的热辐射较强,长期从事高温作业,如超过一 定限度,机体热负荷过大,体温升高,可能导致高温中暑和热痉挛, 属于职业病目录中 99 种法定职业病之一。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62、-物理因素 GBZ2.2-2007 中规 定高温作业是在生产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 WBGT 指数25 C的作业, 类比项目现场高温 WBGT 指数检测结果均大于于 25 C。结合体力劳动 强度和接触时间率综合评价均合格。根据工程分析、建筑卫生学调查 分析,作业人员每次在高温区域操作时间不长,因此认为在加强防暑 保健措施后,可减少高温热辐射对劳动者的健康损害。 综合分析,认为本项目冶炼、炉前、出铁可能存在高温作业,高 温和热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较大,属于本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5.3.5 一氧化碳 根据报告前面章节对锰系合金电炉煤气的数据分析,以及国家相 关标准对煤气的分析资料,一氧化碳在炉气

63、中含量较高,并且一氧化 碳属于高毒物质,所以一氧化碳作为本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类比现场一氧化碳均未检出。根据工程分析,结合类比项目现场 监测结果认为本拟建项目在防毒设施正常运行情况下,一氧化碳浓度 基本能有效控制。但因其属高毒物质,且该拟建项目工艺中存在一氧 化碳,故不能掉以轻心,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5.3.6 二氧化硫 根据本报告中表 3-7 锰矿石的成分分析,由于矿石中含有少量硫, 在锰系合金电炉中高温熔融及发生化学反应后,会产生少量二氧化硫。 类比资料监测结果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1 部 分:化学有害因素二氧化硫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要求,根 据工程分析,结

64、合类比项目现场监测结果认为本拟建项目在防毒设施 正常运行情况下,二氧化硫浓度可以有效控制。 由于本项目所选用的矿石含硫量较低,所以产生的二氧化硫量较 少,二氧化硫暴露机会较少,对人体的危害水平一般,不作为本项目 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5.3.7 氮氧化物 本项目中氮氧化物主要是由于锰系合金电炉在高温状态下,氧化 物与氮、氧发生化学反应生成。 类比资料监测结果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1 部 分:化学有害因素要求,氮氧化物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要 求,根据工程分析,结合类比项目现场监测结果认为本拟建项目在防 毒设施正常运行情况下,氮氧化物浓度可以有效控制。所以生产过程 中产生的二

65、氧化氮量较少,二氧化氮暴露机会较少,对人体的危害水 平一般,不作为本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5.4 本章小结 本章通过对项目进行单元划分,按照生产工艺、生产环境、劳动 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分布空间,根据各种职业 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危害的途径、方式以及项目的生产能力、人员定岗 综合考虑,认为本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石灰石粉尘、矽 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烟尘及其它粉尘 、一氧化碳、噪声、高温和热 辐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另外,根据类比资料二氧化硫、氮氧化 物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浓度较低,可不作为主要职业病危 害因素;一氧化碳均未检出,但由于一氧化碳属于高毒物质,

66、且极易 引起急性中毒事故,所以综合考虑分析认为本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 素为石灰石粉尘、矽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烟尘及其它粉尘、一氧化 碳、噪声、高温。 第六章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 6.1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分析 6.1.1 防毒设施设置及分析 6.1.1.1 防毒设施设置 本项目在可燃、有毒气体可能泄漏的场所,如:电炉车间内设置 可燃及有毒气体探测器,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燃、有毒气体泄漏事 故,确保装置安全。 (1 )在有泄漏可燃 /有毒气体的控制室各自独立设盘装式可燃 /有 毒气体报警控制器,系统所需电源在控制室内由 UPS 供给。 (2)现场可燃 /有毒气体探测器安装在释放源的全年最小频

67、率风向 的上风侧,安装高度为距地坪(或楼地板) 0.4 0.6 米,检测比空气 轻的可燃或有毒气体时,安装高度为高出释放源 0.52 米。探测器一 般安装在工艺装置框架钢柱或顶棚钢梁上,在无框架位置自行立柱安 装,在地坑有水处采用浮漂上安装。 ( 3)系统具有现场直接显示被检测气体的浓度,在控制室集中显 示、报警两种监控方式;具有报警信息记忆存储功能。 ( 4)探测器检测可燃气体浓度达到 25%LET 时系统一级报警, 当 达到 50%LET 时系统二级报警;可燃气体检测二级报警以及有毒气体 浓度达到 1TLV ,系统采取相应的联动控制,如联动启动相应部位的轴 流风机,并利用扩音对讲防爆号筒扬

68、声器兼作事故广播,以便发生有 毒气体泄漏事故时通知人员疏散。 防毒设施台套数、重要参数详见表 6-3 。 6.1.1.2 防毒设施分析 拟建项目所采取的可燃 /有毒气体报警装置自动化程度较高,可燃 / 有毒气体探测器灵敏度高,整个防毒系统采取联动控制,探测器、在 线检测等防毒设备均属于自动检测,可及时有效检测毒物泄漏、空气 中毒物浓度,减少人员接触毒物的暴露时间,项目可研中对防毒设施 的设置,基本符合职业危害的防护要求。 6.1.2 防尘设施设置及分析 6.121 防尘设施设置 本次设计包括 3 个电炉车间,包括配套的原料供配料系统及公辅 设施;半封闭式电炉除尘系统 (1)电炉炉气除尘 电炉炉

69、气除尘系统运行时,含尘烟气分别由抽出烟囱通过管道引 至空冷器,将炉气温度从 600 C冷却至约 230 C,然后进入预除尘器, 将烟气中的大颗粒粉尘和带有火星碳粒除掉,以防烧坏布袋并减轻布 袋除尘器负荷。烟气经过预除尘器处理后再由引风机压入正压布袋除 尘器进行精过滤,为了系统的安全运行,净化系统设置 CO 含量,02 含量自动连续检测仪表,当煤气质量不满足回收条件(如 CO 含量V 30%或 02含量2% ),直接通过烟囱点火放散;而合格煤气通过鼓风 机加压后送入原料焙烧预还原系统、焦炭烘干系统等。系统所用鼓风 机均通过变频调速来实现风量和风压的调节,以满足冶炼工艺和净化 回收系统的要求。 本

70、项目中炉气成分和烟尘成分见表 6-1 和表 6-2 。 表 6-1 炉气成分(% 成分 CO 14 CH CO O N2 % 74.1 4.4 6.2 4.3 1.2 9.7 含尘量:2.0g/Nm3 表 6-2 烟尘成分(% 成分 C CaO SiO2 AI2O3 Fe2O3 其他 % 75 8.3 13.8 0.3 0.57 2.03 (2)炉前出炉除尘 两台电炉共设一台出铁口排烟风机,处理风量为: 60000Nm 3/h , 烟气温度:200 C,排放时间约 20 分钟,为间歇排烟。烟尘由出铁口 烟罩捕集后经出铁口排烟风机,并入到炉气除尘系统中集中处理,达 标排放,每台电炉设两个铁口,交

71、替出铁,每个铁口均设收集烟罩和 除尘支管,运行时通过支管上的阀门进行切换。 (3)炉顶加料除尘 每台电炉一个炉顶加料口,每个加料口均设收集烟罩和除尘支管。 两台电炉共设置一套炉顶加料除尘系统。其风机流量: 40000Nm 3/h , 除尘系统运行时,烟尘由炉顶加料口的烟罩捕集后经除尘管道送入除 尘器进行过滤,含尘气体经过滤后经风机由烟囱排放,使排放气体含 尘浓度小于 50mg/Nm 3。 (1)炉气净化系统 密闭电炉,每台配置一套炉气净化系统,以下按一套净化系统说 明。 经过布袋除尘器净化后的炉气含尘浓度降至 50mg/Nm 3 以下,进 行进一步的降温除油后进入煤气柜储存。布袋除尘器采用净化

72、后的炉 气反吹清灰。 为了系统的安全运行,净化系统设置 CO 含量、 O2 含量自动连续 检测仪表,当煤气质量不满足回收条件(如 CO 含量V 30%或 02 含量 2%),直接通过烟囱点火放散; 而合格煤气通过鼓风机加压后送入原 料焙烧预还原系统、焦炭烘干系统等。系统所用鼓风机均通过变频调 速来实现风量和风压的调节,以满足冶炼工艺和净化回收系统的要求。 ( 2)炉前出炉除尘 每台电炉设两个铁口,交替出铁,每次排烟量为: 80000Nm 3/h , 烟气温度:200 C,排放时间约 20 分钟,为间歇排烟。每个铁口均设 收集烟罩和除尘支管,运行时通过支管上的阀门进行切换使用。除尘 系统运行时,

73、烟尘由出铁口烟罩捕集后经除尘管道送入除尘器进行过 滤,含尘气体经过滤后经风机由烟囱排放,使排放气体含尘浓度小于 50mg/Nm 3 ,要求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 3)炉顶加料除尘 每台电炉一个炉顶加料口,每个加料口均设收集烟罩和除尘支管。 两台电炉共设置一套炉顶加料除尘系统。其风机流量: 60000Nm 3/h , 除尘系统运行时,烟尘由炉顶加料口的烟罩捕集后经除尘管道送入除 尘器进行过滤,含尘气体经过滤后经风机由烟囱排放,使排放气体含 尘浓度小于 50mg/Nm 3。 (三)原料破碎、倒运等散点除尘 主要在原料破碎、上料、配料及炉顶加料等产尘点设集尘罩,集 中除尘。除尘系统运行时 , 含尘气

74、体由吸尘罩通过管道引至布袋除尘器 进行过滤 ,再由风机送入放散烟囱排放 . 含尘烟气体经过滤后 ,使气体含 尘浓度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1)原料场料堆两侧设有喷洒水点,根据气候情况向料堆表面喷 水抑尘。转运站、通廊、原料栈桥、配料仓等易产尘点处均设置了喷 淋、水冲洗地坪及排水设施。各平台洒水以保持湿式作业。 (四)车间通风除尘机空调 (1)电炉炉盖操作平台设置轴流风机进行强制通风。 (2)主控室、控制室等处设空调。 (3)厂区配套公辅设施有通风空调要求的统一进行通风空调设 计,改善工作环境。 防尘设施台套数、重要参数等详见表 6-3 防尘、毒设施表。 6.1.1.2 防尘设施分析 根据前面章节

75、对拟建项目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 分析,本项目主要涉及的粉尘主要为锰烟尘、石灰石尘和其它粉尘, 易产生粉尘的作业场所以原料单元为主,熔炼单元次之,本项目设置 的防尘设施有针对性,在原料堆场两侧设喷洒水点,原料输送采用密 闭输送,并且在锰系合金电炉上料系统、出铁口等设置除尘系统,项 目拟采取的防尘设施基本可有效控制作业场所粉尘的浓度。 拟建项目针对原料输送采用密闭方式,减少了粉尘逸散和人员接 触。针对在炉顶加料时最容易产生粉尘,采用的环形加料机为密封的, 可减少粉尘逸散。 6.1.2 防噪声设施设置及分析 6.1.2.1 防噪声设施设置 对于生产中产生的噪声源,设计首先选用先进的生产

76、工艺,尽量 选用噪声小的先进设备,其次根据设备产生的噪声特性及操作特点, 对设备采取消声减振措施,如设减振垫、消声器等设施。同时对噪声 源采取隔音措施,如设有专用的水泵房等。具体措施详述如下: (1) 电炉炉体封闭材料应尽量选用吸音效果良好的轻质材料, 以减 少拉弧噪声的影响。采用矮烟罩,通过罩体隔声;电炉设置在厂房内, 通过厂房墙体隔声。 (2) 空压机、风机进 /出口设有消声器,设备基础设有减振垫,空 压机本体设有隔声罩,空压机、部分风机等设置在厂房内,通过采取 降噪措施后降低噪声强度。 (3) 原料破碎机、电机等设备设有基础减振垫。 (4) 水处理设施中的大功率水泵设在泵房内, 在进出水

77、管处设有减 震接头;采用低噪音冷却塔,冷却塔风机设有隔音风筒。 (5) 对噪声大的振动筛设有减振设施及置于构筑物内。 (6) 在厂区布置中统筹规划,合理布置,将高噪声源布置在远离对 噪声敏感的区域。 上述噪声源产生的噪声,经优化设计、隔声降噪处理、厂房墙体 屏障、绿化树木吸收屏障、空气吸收、距离衰减后,对周围的影响减 小。 6.1.2.2 防噪声设施分析 拟建项目噪声源以破碎机、电机、泵机等设备为主,项目拟针对 上述噪声源产生的噪声,采用优化设计、隔声降噪处理、厂房墙体屏 障、绿化树木吸收屏障、空气吸收、距离衰减等措施综合消音降噪。 综上所述,分析认为拟建项目拟采取的防噪声设施基本能达到职 业

78、病危害防护的要求。 6.1.3 防暑降温设施设置及分析 6.1.3.1 防暑降温设施设置 (1)电炉采用密闭烟罩形式,能够有效的防止热源散向平台。 (2)各操作室、控制室、仪表室、化验室、各变电所等设置空调。 (3)电极壳制作室、水泵房、炉前快速分析化验室设有机械排风 设施。 (4)主厂房各层热辐射较强的区段设有可移动式轴流风机对人体 进行通风降温、车间内高温烟管设保温隔热层。浇注及精整车间设有 天窗,以保证通风和足够的采光。 6.1.3.2 防暑降温设施分析 拟建项目可能存在的高温及热辐射主要来自于锰系合金电 炉炉 体,混匀矿在电炉中高温熔炼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炉体向整个电 炉平台产生热辐

79、射,所以电炉为本项目的主要热源,防暑降温设施主 要以针对电炉为主,项目拟设置的防暑降温设施基本可达到防暑降温 的目的。 6.2 职业卫生管理 略 6.3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配置及分析 6.3.1 拟配置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1)口罩为复式防尘口罩,型号为 SDSA-301 、 302 型;耳塞为 3M1110 型。 (2)参照同行业标准制定发放品种及使用年限, 项目拟发放工种、 防护用品种类及周期等详见表 6-4 ; 6.3.2 拟配置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分析 略 6.4 应急救援措施 略 6.5 辅助用室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 GBZ1-2010 )车间的卫生

80、特征分 级标准,拟建项目熔炼单元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一氧化碳,属于 高毒物质,熔炼单元车间卫生特征分级属于 2 级,其它车间卫生特征 分级属于 3 级。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针对浴室、更 /存衣室、舆洗设施、生活用 室等的相关资料不详细,在初设中应分别按照车间卫生特征 2 级和 3 级的要求进行设置。 6.6 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 与前面章节分析一致。 第七章职业病危害评价 为便于对比本项目职业病防护措施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 的符合情况,本章从选址、总体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生产工艺及 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 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辅助用室、职业卫

81、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投 资等方面,采用检查表及文字叙述予以评价。 7.1 选址、总体布局与厂房设计 7.1.1 选址评价 表 7-1 选址评价表 评价标准 标准的内容要求 建设项目情况 评价 意见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工业企业选址应依据我国现 行的卫牛、安全生产和环境保 护等法律法规、标准和拟建工 业企业建设项目生产过程的 卫生特征及其对环境的要求、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害状况, 结合建设地点现状与当地政 府的整体规划,以及水文、地 质、气象等因素,进行综合分 析而确定。 项目所在区域属于当地 政府规划的工业园区。 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82、准 工业企业选址宜避开自然疫 源地;对于因建设工程需要等 原因不能避开的,应设计具体 的疫情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拟建项目所在区域为政 府工业规划用地,无自 然疫源性疾病,亦未确认 过存在自然疫源地。 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工业企业选址宜避开可能产 生或存在危害健康的场所和 设施,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 理厂、气体输送管道,以及水、 土壤可能己被原工业企业污 染的地区;建设工程需要难以 避开的。应首先进行卫生学评 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必要 的控制措施。设计单位应明确 要求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制 定施工期间和投产运行后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预 案。 拟建项目所

83、在区域为政 府工业规划用地,工业 园区周围也无垃圾填埋 场、污水处理厂、气体 输送管道等,也不涉及 水、土壤可能己被原工 业企业污染的地区。 符合 要求 续表 7-1 评价标准 标准的内容要求 建设项目情况 评价 意见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 企业应设在当地夏季最小频 率风向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 并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防 护距离要求(参照附录 B ), 以避免与周边地区产生相互 影响。对于目前国家尚未规定 卫生防护距离要求的,宜进行 健康影响评估,并根据实际评 估结果作出判定。 略 基本 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 在同一工业区内布

84、置不同卫 生特征的工业企业时,宜避免 项目中熔炼单元与其它 单兀均处于相对独立的 基本 符合 设计卫生标 准 不同有害因素产生交叉污染 和联合作用。 空间,并且设置有除尘、 毒设施,一氧化碳主要 在电炉内产生,与其它 有害因素产生交叉污染 和联合作用的可能性较 小。 要求 7.1.2 总体布局评价 7.121 平面布置 表 7-2 平面布置评价表 评价标准 标准的内容要求 建设项目情况 评价 意见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 应明确功能分区,可分为生 产区、非生产区、辅助生产 区。其工程用地应根据卫生 要求,结合工业企业性质、 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

85、、 场地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 件等合理布局。 项目总平面布置生产区、 辅助生产区分区明确,非 生产区离生产区较远。结 合工业企业性质、规模、 生产流程、交通运输、场 地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 件等本项目布局较合理。 基本 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包括 建(构)筑物现状、拟建建 筑物位置、道路、卫生防护、 绿化等应符合 GB 50187 等 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本项目略。 基本 符合 要求 续表 7-2 评价标准 标准的内容要求 建设项目情况 评价 意见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功能分 区原则应遵循:分期

86、建设项目 宜一次整体规划,使各单体建 筑均在其功能区内有序合理, 避免分期建设时破坏原功能 本项目略 基本 符合 要求 分区;行政办公用房应设置在 非生产区;生产车间及与生产 有关的辅助用室应布置在生 产区内;产生有害物质的建筑 (部位)与环境质量较咼要求 的有较高洁净要求的建筑 部位)应有适当的间距或 分隔。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扩 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 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产生并散发化学和生物等有 害物质的车间,宜位于相邻车 间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 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 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两者之

87、间。 本项目全年最小频率风 向为南北东风,拟建项目 生产区位于上风侧,且易 散发有害物质的原料、熔 炼单元均位于全年最小 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非生 产区离生产区较远。 基本 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工业企业的总平面布置,在满 足主体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宜 将可能产生严重职业性有害 因素的设施远离产生一般职 业性有害因素的其他设施, 应 将车间按有无危害、危害的类 型及其危害浓度(强度)分开: 在产生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车 间与其他车间及生活区之间 宜设一定的卫生防护绿化带。 项目中可能产生严重职 业性有害因素的设施主 要为电炉,可能产生锰烟 尘、一氧化碳,熔炼车间 与

88、原料、公辅车间之间有 一定的防护带隔离墙。 基本 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存在或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 的生产车间、设备应按照 GBZ 158 设置职业病危害警 示标识。 项目可研中对警示牌的 数量、设置场所等未做详 细说明。 不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的 有毒、有害的生产车间的布置 本项目可能发生急性职 业病危害的有毒气体主 基本 符合 设计卫生标 准 应设置与相应事故防范和应 急救援相配套的设施及设备, 并留有应急通道。 要为一氧化碳,项目有相 应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 相配套的设施及设备。 要求 续表 7-2 评价标准 标

89、准的内容要求 建设项目情况 评价 意见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高温车间的纵轴宜与当地夏 季主导风向相垂直。当受条件 限制时,其夹角不得V 45 本项目高温车间的纵轴 呈南北走向,当地夏季主 导风向为西北风,其夹角 为 45 。 基本 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高温热源应尽可能地布置在 车间外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 下风侧;不能布置在车间外的 高温热源应布置在天窗下方 或靠近车间下风侧的外墙侧 窗附近。 拟建项目浇铸、炼铁炉布 置靠近车间下风侧的外 墙侧窗附近。 基本 符合 要求 7.122 竖向布置 表 7-3 竖向布置评价表 评价标准 标准

90、的内容要求 建设项目情况 评价 意见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放散大量热量或有害气体的 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 当厂房 是多层建筑物时,放散热和有 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宜布置在 建筑物的咼层。如必须布置在 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 污染上层工作环境。 拟建项目电炉跨共分为 5 层,电炉电极支撑平台 布置在 5 层,便于放散 热量和有害气体。 基本 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 宜安装在单层厂房内。 当设计 需要将这些生产设备安置在 多层厂房内时,宜将其安装在 底层,并米取有效的隔声和减 拟建项目产噪设备设施 主要为动力变压

91、器、风 机等,风机房为单层布 置;出铁平台、出铁轨 道布置在一层,出铁平 基本 符合 要求 振措施。 台偏跨布置低压配电 室、动力变压器室等。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含有挥发性气体、蒸气的各类 管道不宜从仪表控制室和劳 动者经常停留或通过的辅助 用室的空中和地下通过:若需 通过时,应严格密闭,并应具 备抗压、耐腐蚀等性能,以防 止有害气体或蒸气逸散至室 内。 拟建项目含有有害气体 的输送管道主要为各种 除尘管道,尤其是电炉 除尘管道,含有各种有 害气体,除尘管道多从 空中通过,且距离控制 室、休息室有一疋距离。 基本 符合 要求 7.1.3 厂房设计 表 7-4 厂房设

92、计评价表 评价标准 标准的内容要求 建设项目情况 评价 意见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厂房建筑方位应能使室内有 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 相邻两建筑物的间距一般不 宜小于二者中较咼建筑物的 高度。 拟建项目总厂房 建筑呈 东西走向,相邻建筑物 之间有一定的间距。 基本 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厂房, 车间 天窗设计应满足卫生要求:阻 力系数小,通风量大,便于开 启,适应不同季节要求,天窗 排气口的面积应略大于进风 窗口及进风门的面积之和。 热 加工厂房应设置天窗挡风板, 厂房侧窗卜缘距地面不宜咼 于 1.2m。 本项目厂

93、房主要为熔炼 单元所在的主厂房,通 风采用机械通风,设置 轴流风机。 基本 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 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 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西 项目中位于西晒位置的 为泵房、制氮、除尘等 基本 符合 设计卫生标 准 晒。厂房侧窗上方宜设置遮 阳、遮雨的固定板(棚),避 免阳光直射,方便雨天通风。 公辅设施,人员较多的 熔炼车间所 在的建筑物 不存在西晒。厂房侧窗 上方是否设置遮阳、遮 雨的固定板(棚)不明 确。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产生噪声、振动的厂房设计和 设备布局应采取降噪和减振 措施。 拟建项目产生噪声、振 动的设备主要为破碎

94、机、泵机等,已采取 降 噪和减振措施。 基本 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车间办公室宜靠近厂房布置, 但不宜与处理危险、有毒物质 的场所相邻。应满足采光、照 明、通风、隔声等要求。 本项目车间办公室主要 为控制室和休息室,离 作业场所较远。 基本 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空调厂房及洁净厂房的设计 按 GB 50073 等有关现行国 家标准执行。 本项目不涉及。 符合 要求 7.2 工作场所基本卫生要求 721 防尘、防毒 表 7-5 防尘、防毒评价表 评价标准 标准的内容要求 建设项目情况 评价 意见 GBZ1-2010 工业企业

95、 设计卫生标 准 优先米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 术和无毒(害)或低毒(害) 的原材料,消除或减少尘、毒 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于工艺、 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 应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 特性,参照 GBZ / T 194的规 拟建项目采用的生产 工艺、技术较先进,减 少了尘、毒危害;项目 针对粉尘、毒物危害均 采取了一定的防护措 施;并且针对粉尘、毒 物危害较大的岗位发 基本 符合 要求 定设计相应的防尘、防毒通风 控制措施,使劳动者活动的工 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符合 GBZ2 . 1 要求;如预期劳动者 接触浓度不符合要求的,应根 据实际接触情况,参考GBZ / T 195、GB / T 1

96、8664 的要求同 时设计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放个人防护用品等。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原材料选择应遵循无毒物质代 替有毒物质,低毒物质代替咼 毒物质的原则。 拟建项目在满足工艺 要求的条件下,遵循该 原则。 基本 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对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 和设备(含露天作业的工艺设 备),应优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 化,避免直接人工操作。为防 止物料跑、冒、滴、漏,其设 备和管道应采取有效的密闭措 施,密闭形式应根据工艺流程、 设备特点、生产工艺、安全要 求及便于操作、维修等因素确 定,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 风和净化措施。对

97、移动的扬尘 和逸散毒物的作业,应与主体 工程同时设计移动式轻便防尘 和排毒设备。 本项目针对易产生扬 尘的上料系统、原料运 输采用机械化、自动化 操作,并且环形加料 机、运输均采用密闭作 业,可有效防止物料 跑、冒、滴、漏,避免 直接人工操作。 基本 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对于逸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 对产尘设备采取密闭措施;设 置适宜的局部排风除尘设施对 尘源进行控制;生产工艺和粉 尘性质可米取湿式作业的,应 采取湿法抑尘。当湿式作业仍 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时,应采用 本项目在原料堆场两 侧设置喷洒水点,采取 湿法抑尘;对于逸散粉 尘的原料运输过程采 取密闭措施

98、,并且采用 布袋除尘系统。 基本 符合 要求 其他通风、除尘方式。 续表 7-5 评价标准 标准的内容要求 建设项目情况 评价 意见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产生或可能存在毒物或酸碱等 强腐蚀性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设 冲洗设施;咼毒物质工作场所 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构 和表面应米用耐腐蚀、 不吸收、 不吸附毒物的材料,必要时加 设保护层;车间地面应平整防 滑,易于冲洗清扫;可能产生 积液的地面应做防渗透处理, 并采用坡向排水系统,其废水 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本项目可能产生的高 毒物质主要为一氧化 碳、锰烟尘等,且采取 了除尘防毒措施,一氧 化碳、锰烟尘不具腐蚀 性。

99、基本 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工作场所粉尘、毒物的发生源 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 或进风口的下风侧;放散不同 有毒物质的生产过程所涉及的 设施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 使用或产生高毒物质的工作场 所应与其他工作场所隔离。 放散不同有毒物质的 生产过程主要为锰系 合金全封闭电炉高温 熔炼的过程中产生的 炉气,其成分含有多种 有毒物质。本项目中浇 铸跨、电炉垮相对较独 立,与其他工作场所相 对隔离。 基本 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防尘和防毒设施应依据车间自 然通风风向、扬尘和逸散毒物 的性质、作业点的位置和数量 及作业方式等进行

100、设计。经常 有人来往的通道(地道、通廊), 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并 不宜敷设有毒液体或有毒气体 的管道。 本项目根据可能产生 尘、毒的作业场所设置 了防尘、防毒设施。并 且在可能产生有害气 体的作业场所设置轴 流风机进行机械通风。 基本 符合 要求 GBZ1-2010 通风系统的组成及其布置应合 本项目中所涉及的除 基本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理,能满足防尘、防毒的要求。 容易凝结蒸气和聚积粉尘的通 风管道、几种物质混合能引起 爆炸、燃烧或形成危害更大的 物质的通风管道,应设单独通 风系统,不得相互连通。 尘系统包括上料系统、 出铁口以及炉气除尘 系统,其相关的通风管 道均单独设置。

101、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进风口的风量,应按防止粉尘 或有害气体逸散至室内的原则 通过计算确定。有条件时,应 在投入运行前以实测数据或经 验数值进行实际调整。 本项目中所设计的除 尘系统通风量可使除 尘效率达到 96%以上。 基本 符合 要求 续表 7-5 评价标准 标准的内容要求 建设项目情况 评价 意见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局部机械排风系统各类型排气 罩应参照 GB/T16758 的要求, 遵循形式适宜、位置正确、风 量适中、强度足够、检修方便 的设计原则,罩口风速或控制 点风速应足以将发生源产生的 尘、毒吸入罩内,确保达到高 捕集

102、效率。局部排风罩不能米 用密闭形式时,应根据不同的 工艺操作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 选择适宜的伞形排风装置。 拟建项目可行性研究 报告中对除尘系统、机 械通风系统通风量、除 尘效率等做了说明,但 未对罩口形状、罩口风 速等进行更详细的说 明。 不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输送含尘气体的风管宜垂直或 倾斜敷设,倾斜敷设时,与水 平面的夹角应45 。如必须设 置水平管道时,管道不应过长, 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清扫孔, 方便清除积尘,防止管道堵塞。 拟建项目可行性研究 报告中对除尘系统、机 械通风系统通风量、除 尘效率等做了说明,但 未对输送含尘气体的 风管等进行更详细的

103、说明。 不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按照粉尘类别不同,通风管道 内应保证达到最低经济流速。 为便于除尘系统的测试,设计 时应在除尘器的进出口处设可 开闭式的测试孔,测试孔的位 置应选在气流稳定的直管段, 测试孔在不测试时应可以关 闭。在有爆炸性粉尘及有毒有 害气体净化系统中,宜设置连 续自动检测装置。 拟建项目可行性研究 报告中对除尘系统、机 械通风系统通风量、除 尘效率等做了说明,但 未对除尘器的进出口 的测试孔等进行更详 细的说明。 不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 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 燃易爆的化

104、学物质的室内作业 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 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 报警装置。 本项目设置了事故通 风装置及与事故排风 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 警装置,在事故状态下 可连锁同时启动。 基本 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应结合生产工艺和毒物特性, 在有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的 工作场所,根据自动报警装置 技术发展水平设计自动报警或 检测装置。 本项目在作业场所设 置有探测器和报警系 统,当有毒气体浓度达 到 1TLV,系统米取相 应的联动控制,如联动 启动相应部位的轴流 风机等。 基本 符合 要求 续表 7-5 评价标准 标准的内容要求 建设项目情况 评价 意见 G

105、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应设置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的 工作地点,宜采用固定式,当 不具备设置固定式的条件时, 应配置便携式检测报警仪。 本项目在工作地点设 置有固定式有毒气体 检测报警仪,同时配置 有便携式检测报警仪。 基本 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毒物报警值应根据有毒气体毒 性和现场实际情况至少设警报 值和高报值。预报值为 MAC 本项目在作业场所设 置有探测器和报警系 统,但报警系统的警报 不符合 要求 准 或 PC-STEL 的 1/ 2,无 PC STEL 的化学物质,预报值可 设在相应超限倍数值的 1 /2 ; 警报值为 MAC 或 P

106、C 一 STEL 值,无 PC 一 STEL 的 化学物质,警报值可设在相应 的超限倍数值;高报值应综合 考虑有毒气体毒性、作业人员 情况、事故后果、工艺设备等 各种因素后设定。 值和高报值未明确。 722 防暑、防寒 表 7-6 防暑、防寒评价表 评价标准 标准的内容要求 建设项目情况 评价 意见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应优先米用先进的生产工艺、 技术和原材料,工艺流程的设 计宜使操作人员远离热源,同 时根据其具体条件采取必要的 隔热、通风、降温等措施,消 除咼温职业危害。 电炉炉体采用隔热措 施及工业电视监视; 主 厂房各层热辐射较强 的区段拟设置可移动 式轴流风机

107、对人体进 行通风降温,电炉炉盖 操作平台设置轴流风 机进行强制通风;车间 内高温烟管设保温隔 热层。 基本 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应根据夏季主导风向设计高温 作业厂房的朝向,使厂房能形 成穿堂风或能增加自然通风的 风压。高温作业厂房平面布置 呈 L 型” “n型”型其开口部 分宜位于夏季主导风向的迎风 面。 拟建项目高温作业厂 房主要为浇铸跨、电炉 跨所在的厂房,平面布 置呈型当地夏季主 导风向为西北风,开口 部分与其夹角为 45 。 不符合 要求 续表 7-6 评价标准 标准的内容要求 建设项目情况 评价 意见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108、 高温作业厂房宜设有避风的天 窗,天窗和侧窗宜便于开关和 清扫。 拟建项目在电炉跨、浇 注跨厂房设置有天窗, 在每层设置有侧窗。 基本 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产生大量热或逸出有害物质的 车间,在平面布置上应以其最 长边作为外墙。若四周均为内 墙时,应采取向室内送入清洁 空气的措施。 项目中浇铸和电炉会 产生大量热和有害物 质,项目采取了除尘防 毒措施,可基本满足防 止有害物质逸出。 基本 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应根据 工艺、供水和室内微小气候等 条件米用有效的隔热措施,如 水幕、隔热水箱或隔热屏等。 工

109、作人员经常停留或靠近的高 温地面或高温壁板,其表面平 均温度不应40 C ,瞬间最 高温度也不宜60 C。 项目中高温、强热辐射 作业主要为电炉,项目 针对此炉体采用隔热 措施;主厂房各层热辐 射较强的区段拟设置 可移动式轴流风机对 人体进行通风降温。 基本 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咼温作业车间应设有工间休息 室。休息室应远离热源,米取 通风、降温、隔热等措施,使 温度30 C;设有空气调节的 休息室室内气温应保持在 24 C 28 C。对于可以脱 离咼温作业点的,可设观察(休 息)室。 从拟建项目总平面布 置图可以看出,项目各 车间均设置有休息室, 休息室按

110、照有空调。 基本 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凡近十年每年最冷月平均气温 8 C的月数3 个月的地区 应设集中采暖设施,v 2 个月 的地区应设局部采暖设施。当 工作地点不固定,需要持续低 本项目所在地区多年 每年最冷月平均气温 8C的月数3 个月,项 目可研中未明确采暖 设施。 不符合 要求 温作业时,应在工作场所附近 设置取暖室。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工业建筑采暖的设置、采暖方 式的选择应按照 GB 50019, 根据建筑物规模、所在地区气 象条件、能源状况、能源及环 保政策等要求,采用技术可行、 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 本项目未采取采

111、暖设 施,应按照相关标准完 善。 不符合 要求 723 防噪声与振动 表 7-7 防噪声与振动评价表 评价标准 标准的内容要求 建设项目情况 评价 意见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应按 GBJ87 设计,对生产工艺、操作维修、 降噪效果进行综合分析,采用 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 新工艺、新方法。对于生产过 程和设备产生的噪声,应首先 从声源上进行控制,使噪声作 业劳动者接触噪声声级符合 GBZ2.2 的要求。采用工程控 制技术措施仍达不到 GBZ2 . 2 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 设计劳动作息时间,并米取适 宜的个人防护措施。 (1 )电炉炉体封闭材

112、 料拟选用吸音效果良 好的轻质材料,以减少 拉弧噪声的影响。硅 铁、工业硅采用矮烟 罩,通过罩体隔声;电 炉设置在厂房内,通过 厂房墙体隔声。(2)原 料破碎机、电机等设备 设有基础减振垫。 基本 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产生噪声的车间与非噪声作业 车间、咼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 间应分开布置。 在厂区布置中统筹规 戈 9,合理布置,将高噪 声源布置在远离对噪 声敏感的区域。 基本 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设计中的设备选择, 本项目采用低噪音冷 基本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宜选用噪声较低的设备。 却塔,设备选型较先 进。 符合 要求 GBZ1-

113、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为减少噪声的传播,宜设置隔 声室。隔声室的天棚、墙体、 门窗均应符合隔声、吸声的要 求。 项目针对水泵等产噪 设备设置隔声室,减少 噪声传播。 基本 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产生噪声的车间,应在控制噪 声发生源的基础上,对厂房的 建筑设计采取减轻噪声影响的 措施,注意增加隔声、吸声措 施。 项目在控制噪声发生 源的基础上,对厂房的 建筑设计米取隔音墙 等措施减少噪声的传 播。 基本 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产生振动的车间,应在控制振 动发生源的基础上,对厂房的 建筑设计采取减轻振动影响的 措

114、施。对产生强烈振动的车间 应采取相应的减振措施,对振 幅、功率大的设备应设计减振 基础。 项目针对破碎机、 电机 等设置基础减振垫;在 水管接头等处设置减 振措施。 基本 符合 要求 724 采光和照明 表 7-8 采光和照明评价表 评价标准 标准的内容要求 建设项目情况 评价 意见 GBZ1-2010 工业企业设 计卫生标准 工作场所采光设计按 GB /T50033 执行。 各车间及平台均设工 作照明、事故照明,照 明灯具选用节能灯、高 效荧光灯等。 基本 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设 计卫生标准 工作场所照明设计按 GB 50034 执行。 项目采用的正常照明 系统的电压等级

115、为 380/220V,照明有工作 基本 符合 要求 照明、事故照明等,照 明采用吸顶式、吊杆式 的金卤灯(4 米高度以 上)或电磁感应灯(4 米高度以下)、高效荧 光灯以及节能灯。 GBZ1-2010 工业企业设 计卫生标准 照明设计宜米取相应措施减 少来自窗户眩光,如工作台方 向设计宜使劳动者侧对或背 对窗户,采用百叶窗、窗帘、 遮盖布或树木,或半透明窗户 等。 项目对工作台方向以 及窗户方位、形状未在 初设中明确。 不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设 计卫生标准 应减少裸光照射或使用深颜 色灯罩,以完全遮蔽眩光或确 保眩光在视野之外,避免来自 灯泡眩光的影响。 拟建项目所采用的灯

116、 位咼效荧光灯,可遮敝 眩光。 基本 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设 计卫生标准 应使设备和照明配套, 避免孤 立的亮光光区,提咼能见度及 适宜光线方向。 项目所采用的照明有 吸顶式、吊杆式,并且 照明和设备配套,可避 免孤立的亮光光区。 基本 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设 计卫生标准 应根据工作场所的环境条件, 选用适宜的符合现行节能标 准的灯具。 拟建项目采用了节能 灯具。 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设 计卫生标准 在咼温工作场所,宜米用散热 性能好、耐高温的灯具。 拟建项目浇铸、电炉作 业场所属于高温作业, 应采用散热性能好、耐 高温的灯具,项目初

117、设 中未明确。 不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设 计卫生标准 在粉尘工作场所,应按粉尘性 质和生产特点选择防水、防高 温、防尘、防爆炸的适宜灯具。 拟建项目原料车间粉 尘有多种粉尘,项目初 设中未明确。 不符合 要求 725 工作场所微小气候表 7-9 工作场所微小气候评价表 评价标准 标准的内容要求 建设项目情况 评价 意见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工作场所的新风应来自室外, 新风口应设置在空气清洁区, 新风量应满足下列要求:非空 调工作场所人均占用容积V 20m3的车间,应保证人均新风 3 量三 30m /h ,如所占容积20 m3 ,应保证人均新风量 2

118、0m3/h。米用空气调节的车间, 应保证人均新风量30m3/h。洁 净室的人均新风量40m3/h。 拟建项目原料、熔炼、 公辅等工作场所,在其 可研、初设等资料中未 明确人均所占容积以 及新风量。 基本 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圭寸闭式车间人均新风量宜设计 3 3 为 30m /h50m /h。 拟建项目车间原料、熔 炼、公辅等车间均为半 敞开式或部分敞开,不 涉及封闭式车间。 基本 符合 要求 本拟建项目总体布局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10 )的要求。 7.3 建筑卫生学 拟建项目厂房结构为混凝土框架和钢结构相结合,厂房墙壁采用 预留、

119、留孔,进行自然通风。部分区域采取耐热处理措施。车间屋面 采用彩色压型钢板屋面,散热量集中区设置天窗及挡风板等。 拟建项目主要建筑物还包括原料跨、浇铸跨、电炉垮,分别呈东 西走向,开口朝西。 电炉车间设事故照明、工作照明,其他车间一律设工作照明及应 急照明。照明采用吸顶式、吊杆式的金卤灯( 4 米高度以上)或电磁感 应灯(4 米高度以下)、高效荧光灯以及节能灯。正常照明系统的电压 等级为380/220V,控制方式采用集中及就地两种方式。 表 7-9 工作场所微小气候评价表 综上所述,本拟建项目建筑卫生学基本能满足职业卫生要求。 7.4 职业病危害因素 本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石灰石粉尘、

120、矽尘、锰及其 无机化合物烟尘及其它粉尘、一氧化碳、噪声、高温和热辐射、二氧 化硫、氮氧化物。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石灰石粉尘、矽尘、锰及其 无机化合物烟尘及其它粉尘、一氧化碳、噪声、高温和热辐射。项目 中存在的各种粉尘主要分布在原料单元,由于采用环形封闭式加料机 等先进技术,粉尘暴露水平一般,对人体危害程度相对较大;一氧化 碳主要来自于合金电炉产生,对人体危害较大,易产生急性中毒;噪 声分布范围较广,但高强度噪声分布点较固定,接触人员少;高温和 热辐射及毒物主要分布在熔炼单元,以熔炼、浇铸、出铁为主,项目 针对高温采取了一定的防护措施,针对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等化学毒物 均采取了防毒通风措施,另外,

121、熔炼单元以电炉为主,电炉控制以远 程控制为主,操作人员接触电炉的时间较短,可减少毒物对人员的健 康危害。 综合分析认为:拟建项目采取的工艺技术先进,技术成熟,且该 项目所采用设备及技术自动化程度高,人员多远程控制设备,拟建项 目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投入运行后,经控制工作场所职 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预计基本能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 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 值第二部分:物理因素等标准的要求。 7.5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拟建项目采用的技术较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减少了人员接触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机会,降低了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危害的暴露水 平。项

122、目所采取的防护设施比较有针对性,所以认为项目拟采取的防 护措施从数量和性能指标等方面基本能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效果。 7.6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工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职业病防护用品发放制度略 7.7 应急救援 项目的应急救援预案见附件 6。 表 7-10 应急救援评价表 评价标准 标准的内容要求 建设项目情况 评价 意见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生产或使用有毒物质的、有可 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工业 企业的劳动疋员设计应包括应 急救援组织机构(站)编制和 人员定员。 拟建项目编制的应急 救援预案涉及的组织 机构、人员属于项目的 劳动疋员。 基本 符合 要求 GBZ

123、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生产或使用剧毒或咼毒物质的 高风险工业企业应设置紧急救 援战或有毒气体防护站。 拟建项目使用一氧化 碳属于咼毒物质,未设 置紧急救援战或有毒 气体防护站。 不符合 要求 GBZ1-2010 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 准 对于生产或使用有毒物质的、 且有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 的工业企业的卫生设计应制定 应对突发职业中毒的应急救援 预案。 拟建项目制定了应急 救援预案。 基本 符合 要求 7.8 辅助用室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10 )车间的卫生特征分 级标准,拟建项目熔炼单元存在高毒物质,并且存在高温作业;原料 单元存在锰尘等,所以拟建项

124、目原料、熔炼车间卫生特征分级属于 2 级,应设置车间浴室,两个车间淋浴器数量根据职工定员 44 人和 231 人及卫生特征 2 级的要求,每个淋浴器使用人数最多为 6 人,综合考 虑淋浴器数量应分别不少于 8 个和 39 个。公辅车间卫生特征属于 3 级, 宜在附近或厂区设置集中浴室。 7.9 职业卫生管理 本报告在第五章已对该项内容进行了分析,本项目的职业卫生管 理内容不全面。公司应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GBZ/T225-2010 )进一步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补充 职业卫生 档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建立职业病防护设 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

125、使用及维护、检修、 定期检测制度等内容。 7.10 职业卫生专项投资 拟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中,针对职业卫生投资做了说明,但 职业卫生投资应包括的内容尚不够全面。应在项目初步设计中单独列 出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总额、专项经费总额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卫生 防护设施费用、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费用、应急救援设施费用 等之外,职业卫生专项投资还应包括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费用、职业病 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费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设备费用、上岗前 体检费用、上岗前教育培训费等。 第八章 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 本报告采用类比法、工程分析法,结合经验法、综合分析法、检 查表法, 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126、技术导则 GBZ/T196-2007 的要求,逐项对拟建项目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对拟建项目的全面分 析及评价,拟建项目主要存在以下不足,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补充完 善: 8.1 组织管理 从前面章节对本项目职业卫生管理的分析、评价,针对拟建项目 在职业卫生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几点补充措施: 1)结合本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质、毒理学特征、对人 体健康的危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云南省职 业病防治条例建立、健全适合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 生管理制度应涵盖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作业场所管理、职业病防护设施管理、职 业

127、卫生培训、职业危害告知等方面的内容。 2 )建立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及实施方案。 3)项目投产竣工验收后,依法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包括企业负责 人、管理人员及技术操作人员。 4)项目投产竣工验收后,依法建立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卫生档案 内容应尽量全面、详细,包括项目投产后职业卫生基本情况、生产工 艺流程、所使用的原辅料名称及用量、产品、副产品、中间产品产量、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动态监测结果及其汇总、职业健康监护 情况、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转及维护档案等内容。 5)建立健全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新建项目重点做好上岗前职业 健康体 检,对存在所从事作业禁忌症的人员不得从事其所禁忌的作

128、业。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内容应包括劳动者基本情况(年龄、性别等) 、职业 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6)确保职业病防治管理必要的经费投入:包括人员配备、机构设 置、职业病危害预防和治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 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配置与维护、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 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病人诊断、治疗、赔偿与康复、 工伤保险等方面。在项目竣工验收后,项目单位应定期评估职业病防 治、管理经费投入是否与生产经营规模、职业危害的控制需求相适应, 从而达到根据作业场所等实际情况动态管理、预防职业病的目的。 7)建立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

129、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 用品的使用及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制度; 8)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 警示说明、职业危害告知牌,警示说明中应包括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 害、安全操作和维修注意事项等内容;职业危害告知牌内容应包括作 业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名称、理化性质、毒理学特征、 对人体的危害及中毒后处理原则。 8.2 工程技术 本拟建项目针对粉尘、噪声、高温和热辐射、一氧化碳、锰及其 无机化合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了一系列的防尘、毒、消声降噪、 防暑降温措施,所采取的防护措施有针对性,能够从职业病危害产生 的源头进行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项目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

130、措 施在第六章已经详述,在此不再赘述。根据本报告第七章中对项目所 采取的防尘、毒、消声降噪、防暑降温措施的评价,项目的防护措施 还存在一些不足,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 GBZ1-2010 )的要 求,项目还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补充完善: 1)建议项目在初步设计时应对除尘系统的捕集罩的罩口形状、罩 口风速等进行说明,局部排风罩不能采用密闭形式时,应根据工艺操 作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选择适宜的伞形排风装置。 2)在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中应明确除尘系统所采用的排气罩类 型、结构,设计原则遵循形式适宜、位置正确、风量适中、强度足够、 检修方便;排气罩应做到罩内负压或罩口风速均匀;选用排气罩类型 时应在原

131、料进、出口处以及电炉除尘系统吸尘口处设置局部密闭罩, 其它产尘点可设置外部罩,加设罩口围挡,可以减少无效气流的干扰, 从而提高局部排风罩的控制效果。 3)项目初步设计时应考虑输送含尘气体的风管宜垂直或倾斜敷 设,项目所在的场地形成一定的坡度,如果输送含尘气体的风管倾斜 敷设时,与水平面的夹角应 45 。设置的水平管道不应过长,并应在 适当位置设置清扫孔,方便清除积尘,防止管道堵塞。 4) 项目初步设计时所采用的毒物报警器等设施应明确报警系统的 警报值和高报值等。并且预报值为 MAC 或 PC-STEL 的 1/2 ,无 PC-STEL 的化学物质,预报值可设在相应超限倍数值的 1/2 。 5)

132、 建议项目初步设计时应在除尘器的进出口处设可开闭式的测试 孔,测试孔的位置应选在气流稳定的直管段,测试孔在不测试时应可 以关闭。 6) 拟建项目熔炼单元电炉车间、 浇铸车间等作业场所, 存在高温, 应采用散热性能好、耐高温的灯具。 7) 建议项目初步设计时在原料堆场的 灯具考虑选用防水、防尘、 防爆炸的灯具。 8) 根据项目所在地区气象资料,该地区近年每年最冷月平均气温 25dBHL );中度以上传导性耳 聋 3双耳高频(3000Hz , 4000Hz , 6000Hz )平均听阈40dB ;4.n期 和川高血压;5.器质性心脏病。 锰及其 无机化 合物 内科常规,神经系统常规 及四肢肌力、肌

133、张力,血 常规,尿常规,心电图, 血清 ALT。 1 年 1 次。 1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2.各类精神病 3严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 高温 内科常规(重点进行心血 管系统检查),血常规、尿 常规、血清 ALT、心电图、 血糖 1 年 1 次,应在每年 高温季节到来之前 进行。 n期及川期高血压 2.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3慢性肾炎 未控制的甲亢 5糖尿病 6大面积皮肤疤痕 8.5 应急救援 拟建项目应急救援预案内容尚不完善,建议项目建设方参考本报 告第五章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以及第七章应急救援的评价, 进一步完善该项目的应急救援预案内容。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由于一氧化碳属于高毒

134、物质,建议设置紧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 防护站。 2)拟建项目存在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属于高毒物质,并且可能发 生急性中毒事故,项目劳动定员应包括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编制和人 口 口 员定员。 3)应急救援机构建议配置至少 1 人急救人员,并对急救人员进行 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4)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现场急救用品、急救场所、冲洗设备、应 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事故通风设施、救援设备、防护装备、 警示标志等内容,应急救援设备应有清晰的标识。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9.1 职业病危害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 GBZ/T196-2007 对 拟建项目逐项进行分析评价,本章通过对

135、前面章节综合分析评价,总 结归纳拟建项目选址、布局、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程 度及防护措施等评价结果,综合评价拟建项目职业病危害程度及防护 要求。 选址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10 的要求; 总体布局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10 的要求 ; 拟建项目采用的工艺先进、技术成熟,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石灰石粉尘、 矽尘、 锰及其无机化合 物烟尘及其它粉尘、一氧化碳、噪声、高温和热辐射、二氧化硫、氮 氧化物、电焊烟尘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石灰石粉尘、矽尘、锰 及其无机化合物烟尘及其它粉尘、一氧化碳、噪声、高温和热辐射。 职业病

136、危害程度及防护措施: 该拟建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 素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一氧化碳均属于高毒物质,其职业病危害程度 严重,项目拟采取的防护措施基本能有效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 素浓、强度,预计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可基本满足工 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2-2007 的要求。 9.2 存在问题和建议 ( 1 )针对拟建项目的生产工艺特点,本项目除了从工程技术方面 采取防护措施外,还应该重点从组织管理、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卫 生保健、应急救援等方面对拟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加以补充、 修改和完善。详细内 容建议参考第七章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进 行逐项完善。 ( 2 )

137、在施工建设时认真落实各项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项目投入 生产后应加强维护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以便达到预防和 控制职业病危害的目的。 (3)建设单位还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该项目编制职业 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并依程序向原审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 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申请,待职 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的卫生审查通过后,方可动工。 (4)在项目试运行正常后、竣工验收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 制效果评价,并须通过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能竣工投产。 ( 5 )项目竣工投产时,建议建设单位认真贯彻落实职业健康监护 制度,对工人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并建立职业

138、健康监护档案, 保证从源头做到预防、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9.3 职业病危害类别 拟建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石灰石粉尘、 矽尘、 锰及其无机化 合物烟尘及其它粉尘、一氧化碳、噪声、高温和热辐射。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卫生部 2006 第 49 号 令)第六条的规定:国家对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对可能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职业病危害轻微、职业病危害一般和 职业病危害严重三类。 拟建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一氧化碳和锰及其无机化 合物,一氧化碳和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属于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化学 因素,因此,本拟建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 9.4 职业病危害控

139、制可行性 拟建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等符合工业企 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2010 )的要求,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选址、 总平面布 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等方面从技术、工艺各方面综合分 析切实可行;拟建项目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 施及本评价报告提出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补充措施,其中职业卫生组织 管理、个人防护措施、应急救援措施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 防治法、广东省职业病防治条例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国 家标准、行业技术规范综合分析提出,从职业卫生角度等方面考虑都 是可行的。 综上所述, * 工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50 万吨 /年锰系合金生产 线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 施,可以达到预防和控制,各项防治措施从职业卫生角度考虑切实可 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