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基础知识培训PPT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政策分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70997121 上传时间:2024-08-07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税务基础知识培训PPT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政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税务基础知识培训PPT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政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税务基础知识培训PPT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政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税务基础知识培训PPT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政策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税务基础知识培训PPT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政策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税务基础知识培训PPT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政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务基础知识培训PPT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政策分析(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主讲人:赵国庆 18936881235 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政策分析第一部分:个人所得税前 言v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税。它以个人的应税所得为计税依据,针对不同的应税所得,分别采用比例税率或超额累进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征管难度大,自1994年新税制实施以来,该税种已日益成为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和增长点。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一、一、纳税人、征税对象(范围)和税率纳税人、征税对象(范围)和税率v纳税义务人的概念: 纳税义务人也称课税主体,是纳税义务的承担者。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人是指税

2、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一、一、纳税人、征税对象(范围)和税率纳税人、征税对象(范围)和税率v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第八条的规定: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所得的个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一、一、纳税人、征税对象(范围)和税率纳税人、征税对象(范围)和税率v纳税人具体包括:中国公民个人、个体工商户;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台湾同胞和华侨;外籍个人。 一、一、纳税人、征税对象(范围)和税率纳税人、征税对象(范围)和税率v居民纳税人与非居

3、民纳税人: 由于我国对个人所得课税同时行使居民管辖权和所得来源管辖权,因此在纳税人的界定上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 一、一、纳税人、征税对象(范围)和税率纳税人、征税对象(范围)和税率v1居民纳税人与非居民纳税人的概念v(1)居民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v(2)非居民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在境内不满一年的个人。 一、一、纳税人、征税对象(范围)和税率纳税人、征税对象(范围)和税率v2居民纳税人与非居民纳税人的判定标准v为了有效地行使税收管辖权,我国根据国际惯例,对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的划分采用了各国常用的住所和居住时间两

4、个判定标准。v(1)住所标准v这里所说的“住所”是税法的特定概念,它不是说居住的场所和居住的地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对住所的解释是:“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 一、一、纳税人、征税对象(范围)和税率纳税人、征税对象(范围)和税率v 户籍:人们通常称为户口,中国公民通常在我国是有户口的,但在我国常驻的外籍个人,虽因领取了长期居留证、暂居证等而纳入我国户籍的管理范围,但其不属于由于家族或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因而不属于在我国境内有住所。v 经济利益:一般是考虑个人的主要财产、经营活动中心等因素。v 习惯性居住:习惯性居住不是指

5、实际居住或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居住地。通常理解为个人在一地完成工作任务一项事务或滞留一段时间后,必然要返回该居住场所。如因学习、工作、探亲、旅游等而在中国境外居住的,在其原因消除之后,必须回到中国境内居住的个人,则中国即为该纳税人的习惯性居住地。 一、一、纳税人、征税对象(范围)和税率纳税人、征税对象(范围)和税率v(2)居住时间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税法实施条例第三条的规定:在境内居住满一年,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居住365日。临时离境的,不扣减日数。临时离境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中,一次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累计不超过90日的离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

6、条的规定:纳税年度是指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一、一、纳税人、征税对象(范围)和税率纳税人、征税对象(范围)和税率v(3)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的纳税义务 按上述两个判定标准确定为我国居民纳税人的,应负无限纳税义务,即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外的全部所得,在我国缴纳个人所得税;确定为非居民纳税人的,只负有限纳税义务,即只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在我国缴纳个人所得税。二、征税对象二、征税对象 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所得税制,即按收入的性质计入不同的征税对象分别计征个人所得税。个人取得的所得,难以界定应纳税所得项目的,由主管税务机关确定。二、征税对象二、征税对象v(一)工资、薪金所得

7、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二、征税对象二、征税对象v(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v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是指:v1个体工商户从事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以及其他行业的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v2个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如个人经文化主管部门批准开办的各类私人性质的文化教育及各项技术专业学校等取得的所得;个人经卫生主管部门批准开办的各类私人性质的诊所取得的所得;个人经其他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开办的各类咨询以及其他营业

8、性业务取得的所得。二、征税对象二、征税对象v(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v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是指:v3上述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取得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各项应纳税所得。v4其他个人从事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二、征税对象二、征税对象v(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是指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包括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二、征税对象二、征税对象v(四)劳务报酬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

9、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二、征税对象二、征税对象v(五)稿酬所得 稿酬所得,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作品包括文字作品、书画作品、摄影作品以及其他作品。二、征税对象二、征税对象v(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特许权的使用取得权的所得。提供著作权的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二、征税对象二、征税对象v(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是指个人拥有债权、股权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二、征税对象二

10、、征税对象v(八)财产租赁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是指个人出租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二、征税对象二、征税对象v(九)财产转让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是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二、征税对象二、征税对象v(十)偶然所得 偶然所得,是指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二、征税对象二、征税对象v(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是指在经济、生活中如出现上述十项应税项目以外的个人所得,需由国务院财政部门重新确认。这里所指的财政部门是指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三、

11、税三、税 率率 个人所得税税率分为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两大类。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税率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税率级数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1500元的不超过1455元的302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超过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101053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205554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超过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2510055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超 过 27255元 至 41255元的部分3027556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超 过 41255元 至 57505元的

12、部分3555057超过80000元的部分超过57505元的部分4513505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税率级数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15000元的不超过14250元的502超过15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超 过 14250元 至 27750元的部分107503超过3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超 过 27750元 至 51750元的部分2037504超过6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超 过 51750元 至 79750元的部分3097505超过100000元的部分超过79750元的部分3514750劳务报酬税率级数每次应纳

13、税所得额税 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20000元的2002超 过 20000元 至50000元的部分3020003超过50000元的部分407000稿酬所得税率v稿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其他所得项目税率v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均适用20%的比例税率。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一、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一、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v对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工作的外籍人员,应聘在中国境

14、内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中工作的外籍专家,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境外任职或受雇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及华侨、港、澳、台同胞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在每月减除3500元费用的基础上,再附加减除费用1300元,适用3%至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一)应纳税额的一般计算v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就是在计税时,以征税对象数额超过上一级的部分为基础,对征税对象的不同等级部分,分别按照不同的百分比计算税额。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案例:王某2011年10月取得工资、薪金收入6000元,减除费用

15、3500元,其应纳税所得额为2500元,按月分级计算的应纳税额为:v第一级 1500元3%45元v第二级 (2500元1500元)10%100元v按以上分级计算相加的应纳税额为145元(45元100元)。v上列应纳税额依级次分别计算的。还可采取速算方法计算应纳税额;计算的公式是:v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二)纳税人取得一次性奖金应纳税额的计算v对个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

16、一次性奖金。一次性奖金也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1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v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纳税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2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第一步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计算公式

17、如下:v 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v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v 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v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例:某纳税人2011年12月取得工资收入3300元,当月又一次取得年终奖金2000元,该纳税人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v该纳税人因当月工资不足3500元,可用取得的奖金收入补足其差额部分。v第一步 2000(3500-3300)/12150

18、(元)v确定适用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v第二步 2000(35003300)3%54(元)v该纳税人当月应缴纳54元个人所得税。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v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的税款,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由纳税义务人在次月十五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三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1实行查账征收的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应

19、纳税额的计算v对实行查帐征收的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在计算应纳税额时以个体户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据此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额。计算公式为:v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准予扣除的税金v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2实施查账征收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的计算v(1)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作为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比照个人所得税法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税项目,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征收个

20、人所得税。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凡实行查账征税办法的,生产经营所得比照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试行)(国税发199743号)的规定确定,但下列项目的扣除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v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依法计征个人所得税时,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本人的费用扣除标准统一确定为42000元/年(3500元/月)。v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向其从业人员实际支付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允许在税前据实扣除。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发生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

21、费支出分别在工资、薪金总额2%、14%、2.5%的标准内据实扣除。v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用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可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v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业务直接相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 投资者及其家庭发生的生活费用不允许在税前扣除。投资者及其家庭发生的生活费用与企业生产经营费用混合在一起,并且难以划分的,全部视为投资者个人及其家庭发生的生活费用,不允许在税前

22、扣除。v 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者及其家庭生活共用的固定资产,难以划分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类型、规模等具体情况,核定准予在税前扣除的折旧费用的数额或比例。v 企业计提的各种准备金不得扣除。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3实施核定征收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的计算(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税务机关应采取核定征收方式征收个人所得税;v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v企业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v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三、计税

23、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2)核定征收方式,包括定额征收、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以及其他合理的征收方式。v(3)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方式的,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v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v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v或 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v(4)实行核定征税的投资者,不能享受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行 业应税所得率(%)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5-20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7-20饮食服务业7-25娱乐业20-40其他行业10-30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4

24、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对外投资征收个人所得税规定v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对外投资而分得的利润,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三、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三、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v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是指纳税人按照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合同规定分得的经营利润和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减除必要费用,是指按月减除3500元。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

25、税额的计算v1:对个人取得年终一次性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v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2对一年内分次取得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v对一年内分次取得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根据规定,应分次计算预征,为计算简便,其适用税率不再换算全年,而是以每次收入额用全年适用税率计算预征个人所得税,年终汇算时多退少补。按次预征的计算公式为:v应纳税额(一次取得数月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在此期间各月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3500元所属月份数适用税率所属月份已纳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

26、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年度终了后汇算清缴计算公式为:v应纳税额(全年取得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全年工资、薪金所得350012(个月)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各次预缴个人所得税总额。v个人承包、承租企事业单位,每月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凡达到纳税标准的,应按月计征个人所得税。在计算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款时,按月缴纳的工资、薪金所得税款准予扣除。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3对个人取得承包、承租期不足一年的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v实行承包、承租经营的纳税义务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承包、承租经营不足12个月的,以其实际承包、承租经营月份数为一个纳税年度计算纳税。计算公式为:v应纳税所得额

27、该年度承包、承租经营收入额-(3500该年度实际承包、承租经营月份数)v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4对转包或承包两个以上单位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v对个人承包后又转包给他人,或一人承包、承租两个以上单位取得的所得,按下述办法计算应纳税款:v(1)个人与企事业单位签定承包、承租合同协议后,又转包给他人经营的,应按各自实际取得的承包、承租所得,分别计征个人所得税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4对转包或承包两个以上单位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v(2)对一人承包、承租两个以上企事业单位的,其取得的承包、承租所得应合并计算征

28、收个人所得税。v(3)个人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以在承包承租协议上签字人为纳税义务人,签字人为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分别按签字人各自所得计征个人所得。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四、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四、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v劳务报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v1应纳税额的一般计算v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4000元)800元v或(每次收入额4000元)(120%

29、)v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例:某月纳税人甲和乙分别一次取得外单位支付的技术咨询费3000元和5000元,甲和乙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v甲应纳税额(3000800)20%440(元)v乙应纳税额5000(120%)20%800元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五、稿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五、稿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v稿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纳税额减征30%。稿酬所得以每次出版、发表取得的收入为

30、一次。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应纳税额的一般计算v计算公式为:v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4000元)800元v或(每次收入4000元)(120%)v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130%)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例:某纳税人应约为教育出版社编写并出版高三物理学习指南,取得收入5000元,其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v应纳税额5000(120%)20%(130%)560(元)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v对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

31、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20%的比例税率。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一项特许权的一次许可使用所得的收入为一次。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应纳税额的一般计算v计算公式为:v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4000元)800元v或(每次收入4000元)(120%)v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例:李某设计发明了一项专利后,转让给某单位使用,并得到50000元的报酬,他应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v应纳税额50000(120%)20%8000(元)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

32、额的计算v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v对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所得额。适用20%的比例税率。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红利时取得的收入为一次。v应纳税额的一般计算v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例:李某年初取得单位集资款的利息收入750元,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v应纳税额75020%150(元)v2派发红股或转增股本所得计税办法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八、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八、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v对财产租赁

33、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20%的比例税率。财产租赁所得,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对个人出租住房的,税率减按10%。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应纳税额的一般计算v计算公式为:v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4000元)-800元 或(每次收入4000元)(1-20%)v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v例:某纳税人将自家的城区的房屋出租,每月取得租金2000元,应缴多少个人所得税?v应纳税额(2000-800)10%120(元)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九、财产

34、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九、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v对财产转让所得,按照一次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20%的比例税率。合理费用是指卖出财产时按照规定支付的有关费用。v应纳税额的一般计算v计算公式为:v应纳税所得额转让财产收入财产原值合理费用v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例:某人将自有机器一台,转让给另一个人,取得价款15000元,减除机器原值及同时发生的拆迁费、运输费8800元,其应缴多少个人所得税?v应纳税额(150008800)20%1240(元)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

35、的计算v十、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十、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v对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所得额,适用20%的比例税率。偶然所得以每次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v应纳税额的一般计算v计算公式为:v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v例:某人参加电视台举办的有奖竞猜活动中奖,获一台电脑价值8000元,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v应纳税额800020%1600(元)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v对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20%的比例税率。v应纳税额的一般计算v计算公

36、式为:v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十二、单位或个人为纳税义务人负担税款应纳税额的计算十二、单位或个人为纳税义务人负担税款应纳税额的计算v对单位或个人为纳税义务人负担税款,应按下列方法计算应纳税额:v单位或个人为纳税义务人工薪所得负担税款的计算v(1)全额负担税款的计算:v单位或个人为纳税义务人全额负担个人所得税款,应按“税率表一”将纳税人取得的不含税收入换算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计算公式为:vA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1税率)vB应纳税额应纳税所

37、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v公式A中的税率,是指不含税所得按表中不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公式B中的税率,是指应纳税所得额按表中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下同)。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2)负担部分税款的纳税计算:v 雇主为其雇员定额负担税款的,应将雇员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换算成为应纳税所得额后,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v计算公式为:v应纳税所得额雇员取得的工资雇主代雇员负担的税款费用扣除标准v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 雇主为其雇员负担一定比例的工资应纳税款或者负担一定比例的实际应纳税款,应将国税发1994089号

38、文件第十四条规定的不含税收入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公式中“不含税收入额”替换为“未含雇主负担的税款的收入额”,同时将速算扣除和税率两项分别乘以上述的“负担比例”,按此调整后的公式,以其未含雇主负担税款的收入额换算成应纳税所得额,并计算应纳税款。计算公式为:v应纳税所得额(未含雇主负担的税款的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负担比例)(1税率负担比例)v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v单位或个人为纳税义务人的劳务报酬所得负担税款的计算v计算方法如下:v(1)不含税收入在3360元以下的(含3360)元计算公式:v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80

39、0)(120%)v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v(2)不含税收入在3360元以上的按下表计算v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速算扣除数)(1-20%)/1-税率(1-20%)v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不含税收入级距税率(%) 速算扣除数超过3360元,不超过21000元的(含21000元)200超过21000元至49500元的部分302000超过49500元的部分407000四、税收优惠v一、免税项目一、免税项目v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

40、面的奖金; v2.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v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5.保险赔款; 四、税收优惠v一、免税项目一、免税项目v6.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v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v8.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v9.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v10.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四、税收优惠v二、减税的具体规定二、减税的具体规定v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 1.残疾、

41、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 2.因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 3.其他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减税的。第二部分 房产税房产税v应税的房产:v房产是以房屋形态表现的财产。房屋,是指有屋面和围护结构(有墙或两边有柱),能够遮风避雨,可供人们在其中生产、工作、学习、娱乐、居住或储藏物资的场所。房产税v不属房产的建筑物。独立于房屋之外的建筑物,如围墙、烟囱、水塔、变电塔、油池油柜、酒窖菜窖、酒精池、糖蜜池、室外游泳池、玻璃暖房、砖瓦石灰窑以及各种油气罐等,不属于房产。(单独取得建造结算凭证,可单独核算。)房产税 房产税计算方法: 1、从价计征 房产税=房产原值*(1-扣除比例)*1.2% 2、从租计征 房产

42、税=租金收入*12%房产税v为了维持和增加房屋的使用功能或使房屋满足设计要求,凡以房屋为载体,不可随意移动的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如给排水、采暖、消防、中央空调、电气及智能化楼宇设备等,无论在会计核算中是否单独记账与核算,都应计入房产原值,计征房产税 v对于更换房屋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的,在将其价值计入房产原值时,可扣减原来相应设备和设施的价值;对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中易损坏、需要经常更换的零配件,更新后不再计入房产原值。v 国税发国税发20051732005173号号房产税v 对按照房产原值计税的房产,无论会计上如何核算,房产原值均应包含地价,包括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的价款、开发土地发生的成本费用

43、等。宗地容积率低于0.5的,按房产建筑面积的2倍计算土地面积并据此确定计入房产原值的地价。 财税2010121号房产税免租期问题: 对出租房产,租赁双方签订的租赁合同约定有免收租金期限的,免收租金期间由产权所有人按照房产原值缴纳房产税。 财税2010121号地下建筑设施房产税凡在房产税征收范围内的具备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筑,包括与地上房屋相连的地下建筑以及完全建在地面以下的建筑、地下人防设施等,均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征收房产税。 上述具备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筑是指有屋面和维护结构,能够遮风避雨,可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经营、工作、学习、娱乐、居住或储藏物资的场所。 财税2005181号地下建筑设施房产税v自用

44、的地下建筑,按以下方式计税:v1 .工业用途房产,以房屋原价的 50 60% 作为应税房产原值。v应纳房产税的税额 = 应税房产原值 1-(10% 30% 1.2 。v2 .商业和其他用途房产,以房屋原价的 70 80 作为应税房产原值。v应纳房产税的税额 = 应税房产原值 1-(10% 30%) 1.2 。v房屋原价折算为应税房产原值的具体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财政和地方税务部门在上述幅度内自行确定。 财税2005181号地下建筑设施房产税v对于与地上房屋相连的地下建筑,如房屋的地下室、地下停车场、商场的地下部分等,应将地下部分与地上房屋视为一个整体按照地上房屋建筑的有关规

45、定计算征收房产税。v出租的地下建筑,按照出租地上房屋建筑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房产税 财税2005181号第三部分 城镇土地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v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一般是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v1.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不在土地所在地的,实际使用人和代管人为纳税人;v2.土地使用权未确定的或权属纠纷未解决的,其实际使用人为纳税人;v3.土地使用权共有的,共有各方都是纳税人,各方按各自占用的土地面积纳税。城镇土地使用税v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计税依据v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v(1)凡有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单位组织测定土地面积的,以测定的面积为准;v(

46、2)尚未组织测量,但纳税人持有政府部门核发的土地使用证书的,以证书确认的土地面积为准;v(3)尚未核发出土地使用证书的,应由纳税人申报土地面积,据以纳税,待核发土地使用证以后再做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v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率采用有幅度的差别税额。v按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建制镇、工矿区分别规定每平方米土地使用税年应纳税额。(分四个档次,每个档次20倍,最低0.6元,最高30元)。v注意:v(1)对于经济落后地区,土地使用税的适用税额标准可适当降低,但降低额不得超过上述规定最低税额的30%。v(2)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适用税额标准可以适当提高,但须报财政部批准。v年应纳税额年应纳税额= =实际占用应税

47、土地面积实际占用应税土地面积( (平方米平方米) )适用税额适用税额城镇土地使用税v税收优惠v一般规定:v1.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自用的土地;v2.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自用的土地;v3.宗教寺庙、公园、名胜古迹自用的土地;v4.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用地;v5.经批准开山填海整治的土地和改造的废弃土地,从使用月份起免缴土地使用税5年至10年。城镇土地使用税v 根据当前集体土地使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经研究,现将集体土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政策通知如下: 在城镇土地使用税征税范围内实际使用应税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但未办理土地使用权流转手续的,由实际使用集体土地的单位和个人

48、按规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 财税财税20082008152152号号城镇土地使用税v纳税义务发生时间:v(一)新征用的土地,按照下列规定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 1征用的耕地,自批准征用之日起满一年时开始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 2征用的非耕地,自批准征用次月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v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二)根据国税发200389号和穗地税函200562号规定: 1购置新建商品房,自房屋交付使用之次月起计征城镇土地使用税。2购置存量房,自办理房屋权属转移、变更登记手续,房地产权属登记机关签发房屋权属证书之次月起计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存量房是指除新建商品房以外的房屋。3出租、出借房产,自交付出

49、租、出借房产之次月起计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v纳税义务发生时间:v(三)根据财税2006186号文的规定,以出让或转让方式有偿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应由受让方从合同约定交付土地时间的次月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同未约定交付土地时间的,由受让方从合同签订的次月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第四部分 印花税印花税v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使用的应税经济凭证征收一种税。印花税v纳税人境内书立、领受、使用列举凭证的单位和个人v1.立合同人。指合同的当事人。所谓合同的当事人,是指对凭证有直接权利义务关系的单位和个人,但不包括合同的担保人、证人、鉴定人。v2.立账簿人。营业账簿的纳税人是立

50、账簿人。所谓立账簿人,指设立并使用营业账簿的单位和个人。v3.立据人。产权转移书据的纳税人是立据人。v4.领受人。权利、许可证照的单位和个人是领受人。领受人,是指领取或接受并持有该项凭证的单位个人。v5.使用人。在国外书立、领受,但在国内使用的应税凭证,其纳税人为使用人。v6.各类电子应税凭证的签订人。印花税v(1)购销合同购销金额(全额)v(2)加工承揽加工承揽收入(假的委托加工,再计算销售的印花税)v(3)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收取的费用v(4)建筑安装工程合同承包金额v(5)财产租赁合同租赁金额v(6)货物运输合同运费印花税v(7)仓储保管合同保管费用v(8)借款合同借款金额v(9)财产保险合同保险费v(10)技术合同合同记载金额(只对合同所载的报酬金额计税) (11)记载资金的账簿以“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合计计算贴花 (12)按件贴花:不记载资金的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日记账簿、明细分类账印花税v1.比例税率:4个档次v适用0.05税率的为“借款合同”;v适用0.3税率的为“购销合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技术合同”;v适用0.5税率的是“加工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货物运输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帐簿”税目中记载资金的账簿;v适用1税率的为“财产租赁合同”、“仓储保管合同”、“财产保险合同”、“股权转让书据”。v2.定额税率5元/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