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课件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94.50KB
约33页
文档ID:570967207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课件_第1页
1/33

第十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本章讲授内容】 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重点】我国财政赤字的形成及弥补 财政政策的类型及适用范围【难点】财政赤字的口径 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 第一节 财政收支平衡第二节 财政政策第十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 第一节 财政收支平衡一、如何理解财政收支平衡二、我国经济中的财政赤字及其产生的原因三、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 一、如何理解财政收支平衡(一)财政收支平衡的概念(二)财政平衡的方法及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第一节 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收支平衡的概念 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财政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这种对比,不外乎有三种情况(结果):一是收入>支出,有结余;二是收入<支出,有赤字;三是收支相等通常我们把收支相等和略有结余以及略有赤字视为财政收支平衡的标志一、如何理解财政收支平衡第一节 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平衡的方法及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 由于世界各国平衡财政收支的方法不同,或者说不同国家对财政收入量计算口径上存在差异,导致了赤字的内涵几乎发生了质的区别,综合各国(根据各国)财政收入计量的不同方法,我们把财政赤字的口径大致划分为三种类型:Ø明显的财政赤字Ø隐蔽的财政赤字Ø净财政赤字 一、如何理解财政收支平衡第一节 财政收支平衡 明显的财政赤字第一种口径:赤字或结余= 经常收入-经常支出(含债务利息支出)一、如何理解财政收支平衡第一节 财政收支平衡 隐蔽的财政赤字第二种口径:财政平衡=(经常性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性支出+债务支出)财政赤字 = 债务收入一、如何理解财政收支平衡第一节 财政收支平衡 净财政赤字财政赤字=(财政收入+债务收入)-财政支出一、如何理解财政收支平衡第一节 财政收支平衡 二、我国经济中的财政赤字及其产生的原因(一)财政赤字和赤字财政(二)建国以来我国的财政赤字情况及其成因第一节 财政收支平衡 (一)财政赤字和赤字财政1. 财政赤字2. 赤字财政 二、我国经济中的财政赤字及其产生的原因第一节 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赤字 包括预算赤字和决算赤字。

(1)预算赤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就存在收不抵支的情况,预算列有赤字,不代表执行的结果也一定有赤字因为在执行过程中可以通过采取增收节支的措施,实现收支平衡 (2)决算赤字:是指预算年度终结时,财政支出数>收入数,出现了差额,在会计处理上习惯用红字表示,所以称“赤字”通常所说的财政赤字是指“决算赤字” 决算有赤字,可能是因为编预算时就有,也可能是预算执行中出现的减收增支的因素而导致的二、我国经济中的财政赤字及其产生的原因第一节 财政收支平衡 赤字财政 赤字财政是指国家有意识地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亦即通过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的规模,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二、我国经济中的财政赤字及其产生的原因第一节 财政收支平衡 (二)建国以来我国的财政赤字情况及其成因 我国财政赤字按现行的统计口径,可分为两个阶段:Ø 1950-1978年的29年中10年有赤字,赤字总额266.6亿元Ø1979-2003年的25年中,除1981、1985年外,其余23年都有赤字,赤字总额266.6亿元 二、我国经济中的财政赤字及其产生的原因第一节 财政收支平衡 1950-1978年的赤字成因 这一阶段的财政赤字,除1950年以外,根本原因是经济上的“左倾”指导思想,经济上急于求成或盲目追求高速度,基本建设规模过大造成的。

二、我国经济中的财政赤字及其产生的原因第一节 财政收支平衡 1979-2003年的赤字成因v调整价格,特别是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价格v调整国家与企业主要是国营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 v提高职工收入水平 v改革过程中,财政收入机制不完善和财政支出增长的刚性趋势 v1998-2001年,国家采用积极财政政策,刺激需求 二、我国经济中的财政赤字及其产生的原因第一节 财政收支平衡 (一)动用财政历年结余(二)发行政府债券 (三)向银行透支和借款(四)增加税收三、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第一节 财政收支平衡 第二节 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与国民产出的决定二、财政政策的类型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四、财政政策的实践 一、财政政策与国民产出的决定(一)市场经济的“缺口”分析(二)财政乘数效应 第二节 财政政策 市场经济缺口分析(一)gapP0Y0YFYAD0ADFAD1P0Y0YFYgapE0EFE1AE=YAE1AEFAE0inf-gapdef-gapE0EFE1一、财政政策与国民产出的决定第二节 财政政策 市场经济缺口分析(二)AEE1E00Y0YFYC1C0AE=YC1+I+GC0+I+Gdef-gapAE0YFY0YC0C1 EFE0AE=Yinf-gapC0+I+GC1+I+G一、财政政策与国民产出的决定第二节 财政政策 (二)财政乘数效应 财政政策乘数是指财政政策的变动而引起的国民产出变动的倍数。

具体包括财政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可用公式表达出来 财政支出乘数 = ΔY/ΔG = 1/(1-b) (0<b<1) 税收乘数 = ΔY/ΔT = b/(1-b) 平衡预算乘数 = 1/(1-b) - b/(1-b) = 1一、财政政策与国民产出的决定第二节 财政政策 按照国际经济学界比较通行的说法,财政政策可分为两大类:自动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一)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automatic fiscal policy) (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二、财政政策的类型第二节 财政政策 (一)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automatic fiscal policy) 自动的财政政策就是不用政府基于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去主动选择执行某种政策,而是依靠在经济中自动发挥调节社会总需求的稳定经济的财税制度它有个专有名称叫“内在稳定器”(bulit-in stabilizers)内在稳定器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自动调整的税收制度 2. 自动增减的转移支付制度二、财政政策的类型第二节 财政政策 自动调整的税收制度二、财政政策的类型第二节 财政政策 如当经济高涨特别是过热时,居民所得增加,有更多人进入纳税行列,而且有些人进入较高纳税档次,结果税收增加超过居民收入增加幅度,从而可以抑制总需求进一步增加,稳定物价。

相反当经济衰退时,居民收入减少,有更多人退出纳税行列或进入较低纳税档次,增加可支配收入,抑制总需求下降企业所得税也有同样作用 自动增减的转移支付制度 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对居民个人的转移支付主要是失业救济金的发放和对个人的其他福利支出Ø在经济繁荣时,社会能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失业救济金的支付大大减少,有利于遏止需求进一步膨胀Ø当经济衰退时,失业人数增加,失业救济金支付增加,从而增加消费需求,减轻需求的下滑和经济衰退 二、财政政策的类型第二节 财政政策 对内在稳定器的评价n 内在稳定器作用的大小,取决于税收结构、转移支付结构及其水平n我国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个人所得税在税收收入中所占比例较小,社会保障水平因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也较低,所以内在稳定器作用很弱n即使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它的作用也很有限:内在稳定器只能对经济的剧烈波动起到某种遏止和缓解作用,而不能改变经济波动的大趋势熨平经济周期、稳定经济发展的目标只能依靠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并且通过它与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综合作用来实现二、财政政策的类型第二节 财政政策 (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1.扩张性财政政策(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2.紧缩性财政政策(restrictive fiscal policy)3.中性财政政策二、财政政策的类型第二节 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q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总需求<总供给,出现通货紧缩和严重失业时,政府采取的减少税收、增加财政支出的政策。

目的在于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回升,直至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稳定增长q实行该政策,一般情况下要出赤字,政府要做赤字预算,所以它也叫赤字财政政策出现赤字就要弥补,弥补的办法无非是发行通货和发行公债用公债来弥补已是各国最常见的选择二、财政政策的类型第二节 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restrictive fiscal policy)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在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出现较严重通货膨胀时,实行的增加税收(提高税率和开征新税种)和减少财政支出的政策,旨在消除通货膨胀,稳定物价二、财政政策的类型第二节 财政政策 中性财政政策v中性财政政策是一种单纯从财政自身需要出发,即仅仅为了保障公共消费需要而实行的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实质就是不干扰市场机制的作用v该政策多在社会供求大致均衡、经济基本上呈稳定增长态势的环境中实施在当代这种政策作用的环境已较少存在二、财政政策的类型第二节 财政政策 (一)双松(经济衰退、失业增加) 增加财政支出 减少税收 —— 松财 减低利率 扩大贷款 —— 松货(放松银根) (二)双紧(经济过热、通货膨胀) 减少支出 增加税收 —— 紧财 提高利率 减少贷款 —— 紧货(三)一松一紧(总量基本平衡或失衡不太严重情况下) 松财紧货:财政出现赤字,银行就抽紧银根 松货紧财:银行信贷出现逆差,财政压缩支出力争结余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第二节 财政政策 (一)西方国家的实践(二)我国的实践四、财政政策的实践第二节 财政政策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