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串讲 串讲八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串讲 串讲八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查年份考查篇目考查知识点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划分节奏文意理解及表现手法把握情感谈启示2008送东阳马生序(节选)14.嗜、走、汤(3分)15.(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4分)16.概括原因(2分)17.概括主要内容(3分)18.根据文章得到哪些启示(3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句段全解 字词全解 句段全解 字词全解 句段全解 字词全解 句段全解 字词全解【结构图解】【主题归纳【主题归纳】本文作者通过写年轻时求学的艰辛和刻苦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勤奋学习,德业双修,有所成就。【写作特色【写作特色】 1.叙议结合,突出中心。 文章以记叙为主,笔法
2、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给文章增添了文采,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文章一开头,作者介绍自己“嗜学”,成人之后,“益慕圣贤之道”,这实际上是委婉地告诉马生,他学习能够刻苦和持之以恒的原因就在于此。 接下来作者选择三个典型的事例,分别叙述他的学习条件、学习态度和学习毅力。通过三个事例来现身说法,就很清楚地告诉了马生,这比单纯的议论更为感人,也更容易被马生接受。 2.对比鲜明,说服力强。 本文说服力强得益于对比的运用。作者在叙述自己勤奋求学的生活时,以主观的勤奋和客观的艰苦作对比。如写读书需要“手自笔录”时。“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写求师时,师严而礼恭,“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3、,礼愈至”;写求学时,不辞劳苦,困难愈大愈见其志坚;写生活方面,以同舍生“若神人”的打扮与自己的“缊袍敝衣”作对比;作者以鲜明的对比分辨事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问题探究】 作者是怎样写自己的求学经历的? 探究一: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 开篇即点出学习上难以解决的矛盾:“家贫”和“嗜学”。由此引出了求学的艰难,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因此得以“遍观群书”。 探究二:作者写了自己成年后的求师之苦。苦无名师引导趋百里外,从师叩问。经过作者的主观努力,顽强拼搏,在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经历了无数辛酸后,终于克服
4、了学习上“无书”和“无师”的困难,获得了知识,成为饱学之士。 探究三:作者特别渲染了从师求学的艰难:穷冬时节,穿行在深山巨谷中,“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生活上艰苦异常,一日只有两顿粗茶淡饭,穿的是破衣旧袍。 但这些都未动摇作者求学的意志, 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作者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奢华生活毫不羡慕。 作者最后以“勤且艰”小结自己的学习生涯,想必马生能从中受到启发。【读后感悟】 感悟一:宋濂小时候读书的环境是那么恶劣,向人借书,寒中抄录,而他却是那样的勤奋、刻苦。由此看来,一个人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专心与否。 感悟二:磨难是一笔财富,它能锤炼一个人的意志,激发一个人的潜能,
5、最终提高一个人的能力,促成一个人的成功。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余幼时即嗜学嗜:喜欢,爱好(2)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假借:借(4)录毕,走送之走:跑(5)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硕:大(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10)礼愈至至:周到(6)尝趋百里外尝:曾经 (7)执经叩问叩:请教 (8)未尝稍降辞色色:脸色 援:引,提出质:询问 (9)援疑质理(15)四支僵劲支:通“肢”,肢体(11)不敢出一言以复复:这里指辩解 (12)俟其欣悦俟:等待 (13)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负:背着 (14)至舍舍:这里指学舍,书舍 缊:旧絮敝:破(16)持汤沃灌汤:热水 (17)以衾拥覆衾:被子 (18)主人日
6、再食再:两次 (19)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20)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抄写完后,赶快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叫问。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交游,我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请教。(3)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有时遇到他的斥责,( 我的) 态度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辩说。2翻译下列句子。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能够有所收获。(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每天只吃两顿饭,从没有鱼和肉这样的东西可以享受。(5)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我
7、却穿着旧棉袄,破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也没有羡慕他们的意思。(6)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因为我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7)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概括层次主要内容。(1)概括送东阳马生序(节选)第一层“余幼时即嗜学因得遍观群书”的内容。写求书难,写出了作者当年借书、抄书的艰难。(2)概括送东阳马生序(节选)第二层“既加冠卒获有所闻”的内容。写求师难,表现了作者尊师重道、虚心好学的精神。(3)概括送东阳马生序(节选)第三层“当余之从师也久而乃和”的内容。写求学行路之难。(4)概括送东阳马生序(节选)第四层“寓逆旅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的内容.再写衣
8、食之艰苦。4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1)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用四个字)。刻苦学习。 博览群书。虚心求教。 (2)作者写自己的求学经历有何作用?用自己求学时的艰辛勤奋和太学生优越的条件作对比,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专心致志。(3)作者对“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突出了“同舍生” 服饰的华贵,与“ 我” 的“ 缊袍敝衣”形成鲜明对比,凸显“我”的志趣所在。(4)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条件不好,仍然能学得好,只要能像宋濂那样勤奋专心。 条件好,也不一定能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有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
9、,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联系实际,谈谈从该句得到的启示。示例一: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不要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是要树立目标,有所追求,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充实而快乐。 为达到这个目标,所有的苦与累都是值得的。示例二:只要心中有追求,生活中诸多困难与痛苦,我们都能坦然面对。(6)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何启示? 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示例: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苦求学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因此,应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5请用“ / ”给下列句
10、子标出停顿。(1)以是/ 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2)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3)当/ 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行深山巨谷中。(4)不知口体之奉/ 不若人也。(5)盖/ 余之勤且艰/ 若此。6领悟古诗文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1)选文记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求学的道理。例如,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一句中可以感悟到:在求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向名师求教。请你从文中另外找一个记述作者求学经历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感悟:求学的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坚持不懈。句子: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
11、言以复。感悟:求学的过程中对老师要毕恭毕敬,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 (2)读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你有什么感悟?应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学习条件,刻苦读书学习;学习必须勤奋刻苦,专心致志,不辞辛劳才能取得好成绩;学业的精通,良好品质的形成,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一)送东阳马生序(节选)(15分)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
12、,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5分)(1)余幼时即嗜学嗜:特别爱好 (2)卒获有所闻卒:最终,终于 (3)俟其欣悦俟:等待(4)持汤沃灌汤:热水 (5)同舍生
13、皆被绮绣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我虽然愚笨,最终还是有所收获的( 最终还是得到了一些知识)。.读了这两段文字,你觉得宋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 分) 3.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摘录原文回答)( 分) 嗜学 家贫(顺序可换)示例:学习刻苦,求学诚心;尊敬老师,守信用。(二)送东阳马生序(节选)(15分)宋 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
14、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
15、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5分)(1)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2)走送之走:跑 (3)援疑质理质:询问 (4)主人日再食再:两次 (5)右备容臭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2翻译下列句子。(4分)(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2)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 3.作者在行文中写“同舍生”的优越条件其目的是什么?(3 分)通过对比,反衬自己求学生活之艰苦,同时也突出自己求学信念之坚定。.宋濂求学如此之艰难,为什么他没有辍学呢? (可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分)“以中有足乐者”或“余幼时即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