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课件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70943940 上传时间:2024-08-07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3.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医学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医学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医学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医学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课件(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医 学学 影影 像像 学学 中枢神经系统 蚌埠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放射学教研室 教学目的与要求(1 1)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影像检查方法、适应症、)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影像检查方法、适应症、 检查前准备和检查中的注意事项。检查前准备和检查中的注意事项。(2 2)熟悉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及变异)熟悉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及变异 (重点为断层影像)。(重点为断层影像)。(3 3)熟悉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与病理。)熟悉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与病理。(4 4)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5 5)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如颅脑先天畸)

2、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如颅脑先天畸 形及发育障碍、颅脑外伤、常见颅内肿瘤、形及发育障碍、颅脑外伤、常见颅内肿瘤、 血管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脑变性疾病、椎血管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脑变性疾病、椎 管内肿瘤等)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管内肿瘤等)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第一节影像检查技术影像检查技术 影像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影像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临床应用断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临床应用十分普遍。十分普遍。n n检查范围:颅骨、脑、椎管和脊髓。检查范围:颅骨、脑、椎管和脊髓。n n诊断要求:诊断要求:1 1、定位、定位确定病变的位置;确定病变的位置;2 2、定量、

3、定量确定病变的大小与数目;确定病变的大小与数目;3 3、定性、定性确定病变的病理性质。确定病变的病理性质。1 1、X X线平片:对颅骨骨折、侵犯颅骨病变、线平片:对颅骨骨折、侵犯颅骨病变、颅骨先天畸形有很大价值;显示钙化有颅骨先天畸形有很大价值;显示钙化有一定优势。一定优势。2 2、CTCT:密度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可显示:密度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可显示颅内主要结构,显示皮质骨及钙化优于颅内主要结构,显示皮质骨及钙化优于MRIMRI。3 3、MRIMRI:无辐射、安全、无创;对脑实质、:无辐射、安全、无创;对脑实质、脊髓和软组织分辨率优于脊髓和软组织分辨率优于CTCT;多方位成;多方位成像;可

4、进行脑功能和组织生化代谢研究。像;可进行脑功能和组织生化代谢研究。头颅X线平片n n常规位置:常规位置:常规位置:常规位置:头颅正侧位片头颅正侧位片头颅正侧位片头颅正侧位片n n特殊位置:特殊位置:特殊位置:特殊位置:(1 1 1 1)颅底位)颅底位)颅底位)颅底位(2 2 2 2)汤氏位)汤氏位)汤氏位)汤氏位(3 3 3 3)视神经孔位)视神经孔位)视神经孔位)视神经孔位(4 4 4 4)斯氏位)斯氏位)斯氏位)斯氏位(5 5 5 5)卡氏位)卡氏位)卡氏位)卡氏位(6 6 6 6)蝶鞍点片)蝶鞍点片)蝶鞍点片)蝶鞍点片(7 7 7 7)头颅切线位片)头颅切线位片)头颅切线位片)头颅切线位

5、片头颅正位头颅侧位颏顶位 X线检查:血管造影 在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在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介入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鉴别诊断、介入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对颅内动脉瘤等诊断仍代的作用,如对颅内动脉瘤等诊断仍然是金标准。然是金标准。 有创、过敏、操作复杂等缺点。有创、过敏、操作复杂等缺点。1 1、颈总、颈总/ /内内/ /外动脉造影外动脉造影2 2、椎动脉造影、椎动脉造影3 3、全脑血管造影、全脑血管造影4 4、静脉窦造影、静脉窦造影5 5、其他脑血管造影、其他脑血管造影血管造影:直接穿刺法和导管法颈内动脉造影正位颈内动脉造影侧位椎-基底动脉造影正位椎-基底动脉造影侧位C

6、T检查平扫:平扫:平扫:平扫:(1)1)1)1)横断面:基线:横断面:基线:横断面:基线:横断面:基线:OMLOMLOMLOML, 层距及层厚:层距及层厚:层距及层厚:层距及层厚:5 5 5 5mmmmmmmm、10mm10mm10mm10mm;(2)2)2)2)冠状面:基线与冠状面:基线与冠状面:基线与冠状面:基线与OMLOMLOMLOML线垂直,主要用于检查鞍区疾线垂直,主要用于检查鞍区疾线垂直,主要用于检查鞍区疾线垂直,主要用于检查鞍区疾病。病。病。病。增强增强增强增强CTCTCTCT:静脉内注入碘制剂后再扫描,观察病变组织静脉内注入碘制剂后再扫描,观察病变组织静脉内注入碘制剂后再扫描,

7、观察病变组织静脉内注入碘制剂后再扫描,观察病变组织的血供情况,以鉴别性质。的血供情况,以鉴别性质。的血供情况,以鉴别性质。的血供情况,以鉴别性质。脑池造影脑池造影脑池造影脑池造影CTCTCTCT:将非离子碘剂或空气注入蛛网膜下腔,将非离子碘剂或空气注入蛛网膜下腔,将非离子碘剂或空气注入蛛网膜下腔,将非离子碘剂或空气注入蛛网膜下腔,检查检查检查检查CPACPACPACPA、鞍上池的微小病变。鞍上池的微小病变。鞍上池的微小病变。鞍上池的微小病变。三维三维三维三维CTCTCTCT:动态增强动态增强动态增强动态增强CTCTCTCT扫描:扫描:扫描:扫描:CT平扫与增强CTA显示脑底动脉瘤CT灌注成像M

8、RI检查n n多方位成像:多方位成像:n n多序列成像多序列成像:T1WIT1WI、T2WIT2WI、 FLAIRFLAIR、EPIEPI、FSFSn n功能成像功能成像:DWIDWI、PWIPWI、fMRIfMRI、 MRS MRSn n血管成像血管成像:MRAMRA3D渲染MRS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正常影像表现X线平片1、头颅大小、形状;2、颅板:内板、外板和板障;3、颅缝;4、颅板压迹:脑回压迹、脑膜中动脉压迹、 板障静脉压迹、蛛网膜颗粒压迹。5、蝶鞍(侧位);6、内耳道(正位) ;7、生理性钙化:松果体钙化、大脑镰钙化、 床突间韧带钙化、脑室脉络丛钙化。侧位片上的冠状缝和人字缝颅底片显

9、示冠状缝和矢状缝颅压增高时颅缝增宽脑膜中动脉压迹小头畸形脑回压迹 颅底骨大部分由软骨化骨而成。侧位观察,颅颅底骨大部分由软骨化骨而成。侧位观察,颅底显示前、中、后三个颅窝,排列成自前向后逐渐底显示前、中、后三个颅窝,排列成自前向后逐渐下降的下降的3 3个梯级。个梯级。(1 1)前颅窝:从额窦后壁开始,到鞍结节和蝶骨)前颅窝:从额窦后壁开始,到鞍结节和蝶骨小翼后缘为止。小翼后缘为止。(2 2)中颅窝:从蝶骨小翼后缘到鞍背和岩嵴。)中颅窝:从蝶骨小翼后缘到鞍背和岩嵴。(3 3)后颅窝:前界为鞍背及岩嵴,后界为枕骨后)后颅窝:前界为鞍背及岩嵴,后界为枕骨后粗隆,容纳小脑、桥脑和延髓。粗隆,容纳小脑、

10、桥脑和延髓。颅底 颅底(内面)蝶鞍位于颅底中央,其内容纳脑垂体。鞍内蝶鞍位于颅底中央,其内容纳脑垂体。鞍内或周围的颅内病变常引起蝶鞍的改变,是颅内的或周围的颅内病变常引起蝶鞍的改变,是颅内的一个重要结构,观察蝶鞍的形态、结构和密度具一个重要结构,观察蝶鞍的形态、结构和密度具有重要意义。有重要意义。蝶鞍的形态可分为圆形、椭圆形及扁平形蝶鞍的形态可分为圆形、椭圆形及扁平形3 3种。种。蝶鞍的正常大小:蝶鞍的正常大小:前后径:正常范围前后径:正常范围7 716MM16MM,平均为,平均为11.5MM11.5MM;深径:正常范围深径:正常范围4 413MM13MM,平均为,平均为9.5MM9.5MM。

11、蝶鞍正常蝶鞍侧位片正常蝶鞍侧位片正常蝶鞍侧位片正常蝶鞍侧位片123451:前床突2:后床突3:垂体窝4:鞍底5:鞍背蝶鞍的各种形态椭圆形蝶鞍扁平形蝶鞍:前后径大,深径小桥形蝶鞍:床突间韧带钙化内听道宽不超过10 毫米;两侧对称,相差不超过0.5毫米。颅内生理性钙化 n n松果体钙化松果体钙化n n大脑镰钙化大脑镰钙化n n床突间韧带钙化床突间韧带钙化n n脑室脉络丛钙化脑室脉络丛钙化大脑镰钙化大脑镰钙化大脑镰钙化大脑镰钙化脉络膜丛钙化脉络膜丛钙化脉络膜丛钙化脉络膜丛钙化脉络膜丛钙化脉络膜丛钙化脉络膜丛钙化脉络膜丛钙化床突间韧带钙化正常颅脑CTn n硬脑膜:大脑镰、小脑幕硬脑膜:大脑镰、小脑幕硬

12、脑膜:大脑镰、小脑幕硬脑膜:大脑镰、小脑幕n n含脑脊液结构含脑脊液结构含脑脊液结构含脑脊液结构 脑室系统脑室系统脑室系统脑室系统 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n n血管系统血管系统血管系统血管系统n n脑实质脑实质脑实质脑实质n n颅神经颅神经颅神经颅神经n n颅骨颅骨颅骨颅骨 在在CTCT图像上,可见四种密度影,高密度图像上,可见四种密度影,高密度的颅骨及钙化、中等密度脑实质、低密度的的颅骨及钙化、中等密度脑实质、低密度的含液腔和极低密度的含气腔。含液腔和极低密度的含气腔。 脑灰质密度较脑白质高,灰质脑灰质密度较脑白质高,灰质CTCT值为值为323240Hu40Hu,白质,白质

13、CTCT值为值为282832Hu32Hu。 扫描基线为眶耳线扫描基线为眶耳线OMLOML(orbitomeatal orbitomeatal lineline)。)。透明隔间腔透明隔间腔基底核基底核通过眼球平面通过眼球平面通过眼球平面通过眼球平面前方为锥形眶窝,眼球边缘呈圆环状,称前方为锥形眶窝,眼球边缘呈圆环状,称前方为锥形眶窝,眼球边缘呈圆环状,称前方为锥形眶窝,眼球边缘呈圆环状,称眼环,视神经为束状软组织条索影。眼环,视神经为束状软组织条索影。眼环,视神经为束状软组织条索影。眼环,视神经为束状软组织条索影。两眶之间为筛窦,后连蝶窦。岩部前两眶之间为筛窦,后连蝶窦。岩部前两眶之间为筛窦,后

14、连蝶窦。岩部前两眶之间为筛窦,后连蝶窦。岩部前方颅中窝内为大脑颞叶。方颅中窝内为大脑颞叶。方颅中窝内为大脑颞叶。方颅中窝内为大脑颞叶。蝶鞍层面蝶鞍层面蝶鞍层面蝶鞍层面颅中窝前面是蝶骨小翼后缘,向颅中窝前面是蝶骨小翼后缘,向颅中窝前面是蝶骨小翼后缘,向颅中窝前面是蝶骨小翼后缘,向内后方延伸出前床突,鞍结节内后方延伸出前床突,鞍结节内后方延伸出前床突,鞍结节内后方延伸出前床突,鞍结节前邻视交叉沟,后和鞍背间是前邻视交叉沟,后和鞍背间是前邻视交叉沟,后和鞍背间是前邻视交叉沟,后和鞍背间是垂体窝;颅后窝显示脑干、四垂体窝;颅后窝显示脑干、四垂体窝;颅后窝显示脑干、四垂体窝;颅后窝显示脑干、四脑室和小脑

15、。脑室和小脑。脑室和小脑。脑室和小脑。鞍上池层面鞍上池层面鞍上池层面鞍上池层面额叶被大脑纵裂分开。鞍上池呈星形,前角通额叶被大脑纵裂分开。鞍上池呈星形,前角通额叶被大脑纵裂分开。鞍上池呈星形,前角通额叶被大脑纵裂分开。鞍上池呈星形,前角通大脑纵裂池,前外侧角通大脑侧裂池,后大脑纵裂池,前外侧角通大脑侧裂池,后大脑纵裂池,前外侧角通大脑侧裂池,后大脑纵裂池,前外侧角通大脑侧裂池,后外侧角连环池。如后方为桥脑则呈外侧角连环池。如后方为桥脑则呈外侧角连环池。如后方为桥脑则呈外侧角连环池。如后方为桥脑则呈“ “五角五角五角五角” ”形,如后方为脚间池则呈形,如后方为脚间池则呈形,如后方为脚间池则呈形,

16、如后方为脚间池则呈“ “六角六角六角六角” ”形。形。形。形。鞍上池内有视交叉、视束、垂体柄、颈内鞍上池内有视交叉、视束、垂体柄、颈内鞍上池内有视交叉、视束、垂体柄、颈内鞍上池内有视交叉、视束、垂体柄、颈内动脉、基底动脉等。动脉、基底动脉等。动脉、基底动脉等。动脉、基底动脉等。第三脑室第三脑室第三脑室第三脑室- - - -四叠体池层面四叠体池层面四叠体池层面四叠体池层面前部额叶为纵裂池隔开,三脑室两前部额叶为纵裂池隔开,三脑室两前部额叶为纵裂池隔开,三脑室两前部额叶为纵裂池隔开,三脑室两侧邻近丘脑,连接左右丘脑的中侧邻近丘脑,连接左右丘脑的中侧邻近丘脑,连接左右丘脑的中侧邻近丘脑,连接左右丘脑

17、的中间块位于三脑室中部。三脑室后间块位于三脑室中部。三脑室后间块位于三脑室中部。三脑室后间块位于三脑室中部。三脑室后端常见松果体钙化影,后邻四叠端常见松果体钙化影,后邻四叠端常见松果体钙化影,后邻四叠端常见松果体钙化影,后邻四叠体池。体池。体池。体池。松果体层面松果体层面松果体层面松果体层面中部可见两侧基底神经节和丘脑,由外中部可见两侧基底神经节和丘脑,由外中部可见两侧基底神经节和丘脑,由外中部可见两侧基底神经节和丘脑,由外向内依次为最外囊、屏状核、外囊、向内依次为最外囊、屏状核、外囊、向内依次为最外囊、屏状核、外囊、向内依次为最外囊、屏状核、外囊、豆状核和内囊。内囊呈豆状核和内囊。内囊呈豆状

18、核和内囊。内囊呈豆状核和内囊。内囊呈“ “ ” ”形,分形,分形,分形,分为前肢和后肢。新生儿左侧的侧裂常为前肢和后肢。新生儿左侧的侧裂常为前肢和后肢。新生儿左侧的侧裂常为前肢和后肢。新生儿左侧的侧裂常较宽大。较宽大。较宽大。较宽大。侧脑室体部层面侧脑室体部层面侧脑室体部层面侧脑室体部层面两侧脑室体部呈凹缘向外镰刀状影,居中两侧脑室体部呈凹缘向外镰刀状影,居中两侧脑室体部呈凹缘向外镰刀状影,居中两侧脑室体部呈凹缘向外镰刀状影,居中线两旁,中间为透明隔,向后延续为线两旁,中间为透明隔,向后延续为线两旁,中间为透明隔,向后延续为线两旁,中间为透明隔,向后延续为三角区。两侧脑室可不对称,以后角三角区

19、。两侧脑室可不对称,以后角三角区。两侧脑室可不对称,以后角三角区。两侧脑室可不对称,以后角部多见。在左、右前角间为胼胝体膝,部多见。在左、右前角间为胼胝体膝,部多见。在左、右前角间为胼胝体膝,部多见。在左、右前角间为胼胝体膝,后角间则为胼胝体压部,中线有大脑后角间则为胼胝体压部,中线有大脑后角间则为胼胝体压部,中线有大脑后角间则为胼胝体压部,中线有大脑纵裂池和大脑镰。纵裂池和大脑镰。纵裂池和大脑镰。纵裂池和大脑镰。侧脑室体部上方层面侧脑室体部上方层面侧脑室体部上方层面侧脑室体部上方层面两侧脑室呈两侧脑室呈两侧脑室呈两侧脑室呈“ “)()()()(” ”型,中间部分为胼胝型,中间部分为胼胝型,中

20、间部分为胼胝型,中间部分为胼胝体和扣带回。胼胝体的后方为大脑体和扣带回。胼胝体的后方为大脑体和扣带回。胼胝体的后方为大脑体和扣带回。胼胝体的后方为大脑镰。老年人大脑镰常钙化。纵裂后镰。老年人大脑镰常钙化。纵裂后镰。老年人大脑镰常钙化。纵裂后镰。老年人大脑镰常钙化。纵裂后部可有轻度弯曲,这是大脑半球不部可有轻度弯曲,这是大脑半球不部可有轻度弯曲,这是大脑半球不部可有轻度弯曲,这是大脑半球不对称的标志之一。对称的标志之一。对称的标志之一。对称的标志之一。大脑皮质下部层面大脑皮质下部层面大脑皮质下部层面大脑皮质下部层面大脑镰前后贯穿中线,在大脑大脑镰前后贯穿中线,在大脑大脑镰前后贯穿中线,在大脑大脑

21、镰前后贯穿中线,在大脑镰旁可显示扣带回、中央旁镰旁可显示扣带回、中央旁镰旁可显示扣带回、中央旁镰旁可显示扣带回、中央旁小叶、楔前叶、顶枕沟、楔小叶、楔前叶、顶枕沟、楔小叶、楔前叶、顶枕沟、楔小叶、楔前叶、顶枕沟、楔叶。叶。叶。叶。正常颅脑MRI表现n nT1WIT1WIn nT2WIT2WIn nPDWIPDWIn nGd-DTPAGd-DTPA增强扫描增强扫描n n脑皮质含水量较髓质多,含脂量较髓质脑皮质含水量较髓质多,含脂量较髓质少,所以脑皮质的少,所以脑皮质的T1T1和和T2T2值均长于脑髓值均长于脑髓质。质。n n脑脊液成分主要为水,在脑脊液成分主要为水,在T1WIT1WI及及T2WI

22、T2WI上上分别为均匀低信号及高信号。分别为均匀低信号及高信号。n n动脉血流迅速为无信号流空表现,静脉动脉血流迅速为无信号流空表现,静脉血流较慢一般为流空现象,有时亦出现血流较慢一般为流空现象,有时亦出现流动相关增强现象而表现为高信号。流动相关增强现象而表现为高信号。n n颅骨板障含较多脂肪为高信号。颅骨板障含较多脂肪为高信号。n n颅骨内、外板,硬脑膜,乳突气房颅骨内、外板,硬脑膜,乳突气房及含气的副鼻窦不含或少含氢质子及含气的副鼻窦不含或少含氢质子为无信号或低信号。为无信号或低信号。n n肌肉在肌肉在T1WIT1WI及及T2WIT2WI上呈灰色的中等上呈灰色的中等强度信号。强度信号。n

23、n头皮含大量脂肪呈高信号。头皮含大量脂肪呈高信号。 通过眼球平面蝶鞍层面鞍上池层面第三脑室-四叠体池层面松果体层面侧脑室体部层面侧脑室体部上方层面大脑皮质下部层面n n大脑半球断面分为上大脑半球断面分为上大脑半球断面分为上大脑半球断面分为上下两缘,上缘自前向下两缘,上缘自前向下两缘,上缘自前向下两缘,上缘自前向后依次为额上回、旁后依次为额上回、旁后依次为额上回、旁后依次为额上回、旁中央小叶、楔前叶和中央小叶、楔前叶和中央小叶、楔前叶和中央小叶、楔前叶和楔叶;下缘前部为直楔叶;下缘前部为直楔叶;下缘前部为直楔叶;下缘前部为直回,后部为舌回。回,后部为舌回。回,后部为舌回。回,后部为舌回。n n扣

24、带沟、扣带回、胼扣带沟、扣带回、胼扣带沟、扣带回、胼扣带沟、扣带回、胼胝体、侧脑室体部、胝体、侧脑室体部、胝体、侧脑室体部、胝体、侧脑室体部、三脑室、穹隆、中间三脑室、穹隆、中间三脑室、穹隆、中间三脑室、穹隆、中间块、视交叉、中脑顶块、视交叉、中脑顶块、视交叉、中脑顶块、视交叉、中脑顶盖、中脑导水管、松盖、中脑导水管、松盖、中脑导水管、松盖、中脑导水管、松果体。果体。果体。果体。正中矢状面n n脑干正中矢状面自三脑干正中矢状面自三脑室底向下稍向后脑室底向下稍向后斜行移行于颈髓。斜行移行于颈髓。第四脑室上连中脑第四脑室上连中脑导水管,下连脊髓导水管,下连脊髓中央管。中央管。正中矢状面n n正中矢

25、状面:垂体呈椭圆形高信号影,前正中矢状面:垂体呈椭圆形高信号影,前正中矢状面:垂体呈椭圆形高信号影,前正中矢状面:垂体呈椭圆形高信号影,前后径后径后径后径10mm10mm10mm10mm,高,高,高,高7mm7mm7mm7mm。上为鞍隔与漏斗构成。上为鞍隔与漏斗构成。上为鞍隔与漏斗构成。上为鞍隔与漏斗构成的垂体柄,其后上方是视交叉或视神经、的垂体柄,其后上方是视交叉或视神经、的垂体柄,其后上方是视交叉或视神经、的垂体柄,其后上方是视交叉或视神经、鞍上池和灰结节,灰结节后为乳头体。鞍上池和灰结节,灰结节后为乳头体。鞍上池和灰结节,灰结节后为乳头体。鞍上池和灰结节,灰结节后为乳头体。n n经垂体层

26、面冠状面经垂体层面冠状面经垂体层面冠状面经垂体层面冠状面n n中线结构从上向下主要为大脑镰、胼胝体、穹中线结构从上向下主要为大脑镰、胼胝体、穹中线结构从上向下主要为大脑镰、胼胝体、穹中线结构从上向下主要为大脑镰、胼胝体、穹隆柱、第三脑室、垂体及垂体柄、蝶窦。侧脑隆柱、第三脑室、垂体及垂体柄、蝶窦。侧脑隆柱、第三脑室、垂体及垂体柄、蝶窦。侧脑隆柱、第三脑室、垂体及垂体柄、蝶窦。侧脑室的外上方为尾状核和内囊膝部。三脑室两侧室的外上方为尾状核和内囊膝部。三脑室两侧室的外上方为尾状核和内囊膝部。三脑室两侧室的外上方为尾状核和内囊膝部。三脑室两侧为丘脑,丘脑向外依次为内囊后肢、豆状核、为丘脑,丘脑向外依

27、次为内囊后肢、豆状核、为丘脑,丘脑向外依次为内囊后肢、豆状核、为丘脑,丘脑向外依次为内囊后肢、豆状核、外囊、屏状核、岛叶、外侧裂及岛盖。外侧裂外囊、屏状核、岛叶、外侧裂及岛盖。外侧裂外囊、屏状核、岛叶、外侧裂及岛盖。外侧裂外囊、屏状核、岛叶、外侧裂及岛盖。外侧裂的上、下方分别为额叶和颞叶。的上、下方分别为额叶和颞叶。的上、下方分别为额叶和颞叶。的上、下方分别为额叶和颞叶。n n垂体呈灰白色均匀信号,两侧对称,高垂体呈灰白色均匀信号,两侧对称,高垂体呈灰白色均匀信号,两侧对称,高垂体呈灰白色均匀信号,两侧对称,高7mm7mm7mm7mm,宽宽宽宽8mm8mm8mm8mm,按上缘形态可分为隆起型、

28、平坦型和凹,按上缘形态可分为隆起型、平坦型和凹,按上缘形态可分为隆起型、平坦型和凹,按上缘形态可分为隆起型、平坦型和凹陷型三种。垂体柄居中,垂体、垂体柄及其上陷型三种。垂体柄居中,垂体、垂体柄及其上陷型三种。垂体柄居中,垂体、垂体柄及其上陷型三种。垂体柄居中,垂体、垂体柄及其上方的视交叉三者构成方的视交叉三者构成方的视交叉三者构成方的视交叉三者构成“ “工工工工” ”字形。海绵窦对称位字形。海绵窦对称位字形。海绵窦对称位字形。海绵窦对称位于垂体窝两侧,其内颈内动脉呈低于垂体窝两侧,其内颈内动脉呈低于垂体窝两侧,其内颈内动脉呈低于垂体窝两侧,其内颈内动脉呈低/ / / /无信号影,无信号影,无信

29、号影,无信号影,神经信号与胼胝体相仿。神经信号与胼胝体相仿。神经信号与胼胝体相仿。神经信号与胼胝体相仿。 n n脑的血液是由一对颈内动脉和一对椎动脑的血液是由一对颈内动脉和一对椎动脉供应,它们进入颅腔后,在脑底部发脉供应,它们进入颅腔后,在脑底部发出大脑动脉(前、中、后动脉)并借交出大脑动脉(前、中、后动脉)并借交通支在蝶骨鞍部上面组成动脉环。通支在蝶骨鞍部上面组成动脉环。n n中央支中央支进入脑的实质,供应间脑、进入脑的实质,供应间脑、基底神经节。基底神经节。n n皮质支皮质支进入脑的实质,供应皮质及进入脑的实质,供应皮质及皮质下的髓质。皮质下的髓质。脑血管造影颅底动脉环n n英国解剖学家英

30、国解剖学家英国解剖学家英国解剖学家 WillisWillisWillisWillis脑的解剖脑的解剖脑的解剖脑的解剖(1644164416441644)n n构成:双侧颈内动脉、双侧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构成:双侧颈内动脉、双侧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构成:双侧颈内动脉、双侧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构成:双侧颈内动脉、双侧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与双侧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与双侧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与双侧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与双侧大脑后动脉。n n作用:将颈内动脉系统与椎作用:将颈内动脉系统与椎作用:将颈内动脉系统与椎作用:将颈内动脉系统与椎- - - -基底动脉系统连接起来,

31、基底动脉系统连接起来,基底动脉系统连接起来,基底动脉系统连接起来,保障脑组织得到充分的动脉血流。保障脑组织得到充分的动脉血流。保障脑组织得到充分的动脉血流。保障脑组织得到充分的动脉血流。脑血管造影正常表现颈内动脉C1-5大脑前动脉 A1-5大脑中动脉 M1-5n n颈内动脉颅内段分段法:颈内动脉颅内段分段法:n nC5C5海绵窦前段海绵窦前段n nC4C4海绵窦段海绵窦段n nC3C3虹吸曲虹吸曲n nC2C2水平段水平段n nC1C1升段升段n n颈内动脉颅内段分段颈内动脉颅内段分段颈内动脉颅内段分段颈内动脉颅内段分段法:法:法:法:n nC5C5C5C5海绵窦前段海绵窦前段海绵窦前段海绵窦

32、前段n nC4C4C4C4海绵窦段海绵窦段海绵窦段海绵窦段n nC3C3C3C3虹吸曲虹吸曲虹吸曲虹吸曲n nC2C2C2C2水平段水平段水平段水平段n nC1C1C1C1升段升段升段升段n n1 1 1 1、颈内动脉颈段、颈内动脉颈段、颈内动脉颈段、颈内动脉颈段n n2 2 2 2、颈内动脉分支、颈内动脉分支、颈内动脉分支、颈内动脉分支n n3 3 3 3、大脑前动脉水平段、大脑前动脉水平段、大脑前动脉水平段、大脑前动脉水平段n n4 4 4 4、膝段、膝段、膝段、膝段n n5 5 5 5、纵行段、纵行段、纵行段、纵行段n n6 6 6 6、大脑中动脉水平段、大脑中动脉水平段、大脑中动脉水平

33、段、大脑中动脉水平段n n7 7 7 7、侧裂段、侧裂段、侧裂段、侧裂段n n8 8 8 8、侧裂点、侧裂点、侧裂点、侧裂点n n9 9 9 9、侧裂段分支、侧裂段分支、侧裂段分支、侧裂段分支n n1 1 1 1、颈内动脉海绵窦、颈内动脉海绵窦、颈内动脉海绵窦、颈内动脉海绵窦前段前段前段前段n n2 2 2 2、海绵窦段、海绵窦段、海绵窦段、海绵窦段n n3 3 3 3、水平段、水平段、水平段、水平段n n4 4 4 4、升段、升段、升段、升段n n5 5 5 5、垂直段、垂直段、垂直段、垂直段n n6 6 6 6、胼胝体膝段、胼胝体膝段、胼胝体膝段、胼胝体膝段n n7 7 7 7、胼胝体周段

34、、胼胝体周段、胼胝体周段、胼胝体周段n n8 8 8 8、胼缘动脉、胼缘动脉、胼缘动脉、胼缘动脉n n9 9 9 9、大脑中动脉侧裂、大脑中动脉侧裂、大脑中动脉侧裂、大脑中动脉侧裂段段段段n n10101010、脑凸面分支、脑凸面分支、脑凸面分支、脑凸面分支n n11111111、额顶升动脉、额顶升动脉、额顶升动脉、额顶升动脉n n12121212、眼动脉、眼动脉、眼动脉、眼动脉n n13131313、脉络膜前动脉、脉络膜前动脉、脉络膜前动脉、脉络膜前动脉n n1 1 1 1、颈内动脉海绵窦前、颈内动脉海绵窦前、颈内动脉海绵窦前、颈内动脉海绵窦前段段段段n n2 2 2 2、海绵窦段、海绵窦段

35、、海绵窦段、海绵窦段n n3 3 3 3、水平段、水平段、水平段、水平段n n4 4 4 4、升段、升段、升段、升段n n5 5 5 5、垂直段、垂直段、垂直段、垂直段n n6 6 6 6、胼胝体膝段、胼胝体膝段、胼胝体膝段、胼胝体膝段n n7 7 7 7、胼胝体周段、胼胝体周段、胼胝体周段、胼胝体周段n n8 8 8 8、胼缘动脉、胼缘动脉、胼缘动脉、胼缘动脉n n9 9 9 9、大脑中动脉侧裂段、大脑中动脉侧裂段、大脑中动脉侧裂段、大脑中动脉侧裂段n n10101010、脑凸面分支、脑凸面分支、脑凸面分支、脑凸面分支n n11111111、额顶升动脉、额顶升动脉、额顶升动脉、额顶升动脉n

36、n12121212、眼动脉、眼动脉、眼动脉、眼动脉n n13131313、脉络膜前动脉、脉络膜前动脉、脉络膜前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段及侧裂三角n n椎动脉椎动脉椎动脉椎动脉n n椎动脉通过椎动脉通过椎动脉通过椎动脉通过6 6 6 6个颈椎横突孔上升后,顺环椎后弓个颈椎横突孔上升后,顺环椎后弓个颈椎横突孔上升后,顺环椎后弓个颈椎横突孔上升后,顺环椎后弓向后进入硬膜内,再顺脊髓到延髓腹面,经枕向后进入硬膜内,再顺脊髓到延髓腹面,经枕向后进入硬膜内,再顺脊髓到延髓腹面,经枕向后进入硬膜内,再顺脊髓到延髓腹面,经枕大孔入颅。向前内走行与对侧椎动脉合为基底大孔入颅。向前内走行与对侧椎动脉合为基

37、底大孔入颅。向前内走行与对侧椎动脉合为基底大孔入颅。向前内走行与对侧椎动脉合为基底动脉。动脉。动脉。动脉。n n基底动脉基底动脉基底动脉基底动脉n n基底动脉在斜坡和鞍背上行,分别分出小脑后基底动脉在斜坡和鞍背上行,分别分出小脑后基底动脉在斜坡和鞍背上行,分别分出小脑后基底动脉在斜坡和鞍背上行,分别分出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上动脉,继而形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上动脉,继而形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上动脉,继而形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上动脉,继而形成大脑后动脉的终支。成大脑后动脉的终支。成大脑后动脉的终支。成大脑后动脉的终支。n n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n

38、n大脑后动脉自基底动脉分出,先向后下方,继大脑后动脉自基底动脉分出,先向后下方,继大脑后动脉自基底动脉分出,先向后下方,继大脑后动脉自基底动脉分出,先向后下方,继而水平行走,每侧大脑后动脉又可有后交通动而水平行走,每侧大脑后动脉又可有后交通动而水平行走,每侧大脑后动脉又可有后交通动而水平行走,每侧大脑后动脉又可有后交通动脉向前行走。脉向前行走。脉向前行走。脉向前行走。椎动脉造影正常椎动脉造影n n1 1 1 1、椎动脉、椎动脉、椎动脉、椎动脉n n2 2 2 2、基底动脉、基底动脉、基底动脉、基底动脉n n3 3 3 3、小脑上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上动脉n n4 4 4 4、大脑

39、后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n n1 1 1 1、椎动脉、椎动脉、椎动脉、椎动脉n n2 2 2 2、基底动脉、基底动脉、基底动脉、基底动脉n n3 3 3 3、小脑上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上动脉n n4 4 4 4、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n n1 1 1 1、椎动脉、椎动脉、椎动脉、椎动脉n n2 2 2 2、基底动脉、基底动脉、基底动脉、基底动脉n n3 3 3 3、小脑上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上动脉n n4 4 4 4、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n n大脑静脉包括浅静脉、深静脉和静脉窦。上、中、大脑静脉包括

40、浅静脉、深静脉和静脉窦。上、中、大脑静脉包括浅静脉、深静脉和静脉窦。上、中、大脑静脉包括浅静脉、深静脉和静脉窦。上、中、下浅静脉分别汇入上矢状窦、蝶顶窦和横窦;深静下浅静脉分别汇入上矢状窦、蝶顶窦和横窦;深静下浅静脉分别汇入上矢状窦、蝶顶窦和横窦;深静下浅静脉分别汇入上矢状窦、蝶顶窦和横窦;深静脉则汇入直窦,静脉窦是位于两层硬脑膜之间的静脉则汇入直窦,静脉窦是位于两层硬脑膜之间的静脉则汇入直窦,静脉窦是位于两层硬脑膜之间的静脉则汇入直窦,静脉窦是位于两层硬脑膜之间的静脉管道,分为后上组和前下组,最后都引流到颈内脉管道,分为后上组和前下组,最后都引流到颈内脉管道,分为后上组和前下组,最后都引流到颈内脉管道,分为后上组和前下组,最后都引流到颈内静脉。静脉。静脉。静脉。 脑静脉与静脉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