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方案_1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70937688 上传时间:2024-08-0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1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方案_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方案_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方案_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方案_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方案_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方案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方案_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一) 、土方开挖 根据技术人员放样出的中线桩、 基础大小和现场地质情况确定基础开挖位置,用石灰撒出开挖边线,现场测量原地面标高,计算出基坑下挖深度,并在开挖边线旁打好标高控制桩。采用机械开挖,如有石方,则采用松动爆破开挖,开挖时严格按设计的尺寸进行,严禁超宽超深开挖再用虚土回填。 基坑开挖出的弃土不得妨碍开挖基坑及其他工作, 弃土应堆放在远离基坑位置,必须堆放在基坑附近时,弃土堆坡脚距基坑顶缘的距离不小于基坑的深度。 基坑挖到距设计标高 20cm,应停止机械开挖,改由人工清底、平整。遇有地下水,应在四周加设排水沟及集水井,及时进行抽水,防止基底被水浸泡。 基坑开挖应不间

2、断地进行,以防止基坑暴露时间过长。当基底达到设计标高时应及时报请测量监理工程师及试验监理工程师检查, 同时进行基底承载力试验, 填写基坑工程检查证, 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立即进行下道工序。 若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则需要报请监理工程师,根据四方现场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处理合格后即可进行下一步工序。具体处理措施:管涵基础底软弱层土层厚度小于 3 米可采用浅层换填法处理,换填材料可选用级配碎石、粗砂砾;若管涵基础底地基软弱层厚度大于3 米需根据现场勘查结果与设计代表、业主协商重新考虑方案。 (二) 、土方填筑 (1)、填筑 自卸汽车从取土场将填筑砂砾运至工作面,按一定间距卸土。推土机将填料摊

3、铺, 辅于人工配合, 清除树根杂物。 测量控制铺土厚度。然后对回填的土方进行含水量检测, 根据土质的干湿度适当作洒水或翻晒处理,雨后填筑新料时则减薄铺料厚度,同时清除表面浮土。 (2)、碾压 压实采用振动压路机分段分区进行骑缝碾压。分段长度约为 100 米,按试验后经监理确定的参数执行。碾压路线对于直线段先两侧后中间行走方向平行于渠轴线。 分段碾压的相邻交接带碾迹应彼此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 0.5m,垂直碾压方向搭接宽度应不小于 3m,避免搭接点的遗漏。 曲面碾压采用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的方法进行碾压。 对于垂直路轴线的渠身接缝碾压时,则采取跨缝搭接碾压,其搭接的宽度取 3.0 米。 (三)

4、、路床平整压实 整平的填铺层,使用大吨位静碾,采用先静压,然后用高振幅、低频率振动碾压, 待压路机有反弹现象时, 改用低振幅、 高频率碾压,碾压速度不超过 65m/min。含水量不超过最佳含水量的 2%。 压路机不能达到的部分应用蛙式打夯机夯实或使用手扶蛙夯进行夯实,夯与夯之间重叠三分之一,每层至少夯打五遍。碾压时,特别注意均匀一致,并保持土壤处于最佳含水量的2%以内,否则进行翻松晾晒或洒水增加含水量。雨水口周围用石灰土处理,并在对称的四周同时均匀分层回填压实。每层碾压完毕,检测土壤压实度,素土土采用环刀法、级配砂砾采用灌砂法进行检测,经监理工程师检测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下一层摊铺。检测报验:每

5、层压实度合格后要由测量人员布设高程桩、中心桩,检测每层回填厚度、路基宽度及路基高程, 并将压实度检测资料一并汇总, 上报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验收,对自检不合格的局部填土可采取换填级配砂石, 并碾压密实的方法进行处理,然后再进行报验。 (四) 、碎石土垫层 (1)检查下承层 基层的下承层是底基层及其以下部分, 底基层的下承层可能是土基也可能还包括垫层。 下承层表面应平整、 坚实、 具有规定的路拱,没有任何松散的材料和软弱地点,平整度和压实度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对于底基层, 根据压实度检查 (或碾压检验) 和弯沉测定结果,凡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路段,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补充碾压、加厚底基层、换填好

6、的材料、挖开晾晒等措施,使达到标准。 底基层上的低洼和坑洞,应仔细填补及压实。底基层上的搓板和辙槽,应刮除;松散处应耙松、洒水并重新碾压。 逐一断面检查下承层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下承层标高的误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新完成的底基层或土基,必须按规范规定进行验收。凡验收不合格的路段,必须采取措施,达到标准后,方能在上铺筑基层或底基层。 (2)计算材料用量,根据各路段基层或底基层的宽度、厚度及预定的干压实密度,计算各段需要的干集料数量。 (3)运输和摊铺集料 运输 集料装车时,应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等。在同一料场供料的路段,由远到近将料按要求的间距卸置于下承层上。卸料间距应严格掌握,避免料不够或

7、过多,并且要求料堆每隔一定距离留一缺口,以便施工。当采用两种集料时,应先将主要集料运到路上,待主要集料摊铺后,再将另一种集料运到路上。如粗细两种集料的最大粒径相差较多,应在粗集料处于潮湿状态时,再摊铺细集料。集料在下承层上的堆置时间不宜过长。运送集料较摊铺集料工序只宜提前 1-2d。 摊铺 摊铺前要事先通过试验确定集料的松铺系数(或压实系数,它是混合料的干松密度与干压实密度的比值) 。人工摊铺混合料时,基松铺系数约为 1.40-1.50。 用其他合适的机具将集料均匀地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过宽的路(大于 22 m)适合分条进行摊铺,要求表面应平整,并具有规定的路拱。同时摊铺路肩用料。 检验松铺材

8、料的厚度,看其是否符合预计要求。必要时应进行减料或补料工作。 级配碎石、砾石基层设计厚度一般为 8-16cm,当厚度大于 16cm时,应分层铺筑,下层厚度为总厚度的 0.6 倍,上层为总厚度的 0.4倍。 (4)拌和及整形 应采用稳定土拌和机拌和级配碎、砾石。在无稳定土拌和机的情况下,也可采用平地机或多铧犁与缺口圆盘耙相配合进行拌和。 用稳定土拌和机拌和。用稳定土拌和机拌和 2 遍以上。拌和深度应直到级配碎、砾石层底。在进行最后一遍拌和之前,必要时先用多铧犁紧贴底面翻拌一遍。 在拌和的过程中都应用洒水车洒足所需的水分,拌和结束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应该均匀,并较最佳含水量大 1%左右;应该没有粗细

9、颗粒离析现象。如级配碎石或砾石混合料在料场已经混合,可视摊铺后混合料的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拌和。 拌和均匀后的混合料要用平地机按规定的路拱进行整平和整形(要注意离析现象) ,然后用拖拉机,平地机或轮胎压路机在已初平的路段上快速碾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再用平地机进行最终的整平和整形。在整形过程中,必须禁止任何车辆通行。 (5)碾压 整形后的基层,当混合料的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立即用 12t 以上三轮压路机 (每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 15-18cm) 、 振动压路机或重型轮胎压路机(每层压实厚度可达 20cm)进行碾压。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在有超高的路段上,由内侧路肩开始

10、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时,后轮应重叠 1/2 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碾压一直进行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一般需碾压 6-8 遍。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以采用 1.5-1.7km/h 为宜。以后用 2.0-2.5km/h 为宜,级配碎石或砾石基层在碾压中还应注意下列各点: 路面的两侧,应多压 2-3 遍。 凡含土的级配碎石基层,都应进行滚浆碾压,直压到碎石、砾石层中无多余细土泛到表面为止。滚到表面的浆(或事后变干的薄层土)应予清除干净。 碾压全过程均应随碾压随洒水,使其保持最佳含水量。洒水理可参考表中数量并结合季节洒水,待表面晾干后碾压,但薄于 10cm时

11、不宜摊铺后洒水,可在料堆上泼水,摊铺后立即碾压。碾压直到要求的密实度。 (五) 、风化砂施工 风化砂施工顺序: 施工放样料场取料运料摊铺料整平和轻压平地机精平碾压接缝和调头处处理 (1)放线 先放出中心线,每 20m 设一中桩,弯道部分每 10m 设一中桩,然后放出边线。 (2)填筑材料与质量控制指标 田间路面层所用的风化砂必须满足规范中的各项规定, 铺筑厚度为 5cm。 (3)备料 采集风化砂前,应将树木、草皮和杂土清除干净;在预定深度范围内采集风化砂,不应分层采集,不应将不合格的风化料混在一起,采料用挖掘机,运料采用自卸车。 (4)摊铺 施工前对风化砂进行严格检查, 其质量达到规范要求后才可进行风化砂的摊铺。风化砂运至指定位置后,用装载机进行摊铺。 (5)整平 平地机整平,在直线段平地机由两侧向路中心进地刮平,必要时再回刮一遍,平整过程设专人控制平整及厚度。 (6)碾压 碾压应采用不小于 16T 级碾进行,在碾压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及时测定,随时调整摊铺厚度,控制压实厚度为 5 厘米,做到填层面整个宽度纵向和横向平顺均匀。碾压完成规定作业遍数后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并经工程师签证后方可视为合格,否则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进行补压,直到检验合格为止 (7)质量标准 外观要求表面平整密实、拌和均匀、无局部坑洼、曲线圆滑、边线顺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