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四章 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资金流动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资金流动第一节第一节 国际资金流动下的宏观经济平衡国际资金流动下的宏观经济平衡-、概述-、概述1.国际资金流动国际资金流动: 国际资金流动是指与实际生国际资金流动是指与实际生产、交换没有直接联系,与实产、交换没有直接联系,与实物经济越来越相脱离的、以货物经济越来越相脱离的、以货币金融形态存在于国际间的资币金融形态存在于国际间的资金流动金流动经常账户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资本与金融账户账户做为整体做为整体进行统一进行统一分析分析分别分析分别分析,再再统一分析统一分析两者都受某种两者都受某种相同因素的制相同因素的制约约国际收支的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货币分析法两者受不同两者受不同因素的制约因素的制约1、利率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利率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流量理论)(流量理论)1、利率、利率2、风险及资产总量等(存、风险及资产总量等(存量理论)量理论)二、资金流动下的开放经济平衡:流量观点二、资金流动下的开放经济平衡:流量观点 (一)流量理论中的(一)流量理论中的BP曲线曲线 K==K((i,,i*)) 式中,式中,K表示资本与金融账户收支,表示资本与金融账户收支, i与与i*分别表示本国与外国利率分别表示本国与外国利率 令令i*为常数,这样为常数,这样K就是就是i 函数函数. BP=CA+K =CA(q , y, )+K(i)=0 BP曲线的形态 BP 完全流动完全流动(与(与Y无关)无关)iyBP 完全不流动完全不流动 (与(与i无关)无关) BP i0不完全流不完全流动(受动(受i和和Y的影响)的影响)为什么?资金完全流动:本国与世界金融市场完全一体化 内外利率趋同 按世界利率 进行借贷 K对CA融资 BP平衡BP资金可以无成本资金可以无成本无障碍迅速流动无障碍迅速流动Yii0或者这样理解:如果或者这样理解:如果i大于大于i0,,则国外资金大量流入,本国则国外资金大量流入,本国利率利率i降低,直至与降低,直至与i0 相等,资金才停止流入;如果相等,资金才停止流入;如果i小于小于i0,则本国资金大量流出,本国利率,则本国资金大量流出,本国利率i上升,直至与上升,直至与i0 相相等,资金才停止流出。
等,资金才停止流出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逆差-利率上升利率上升-资金流入资金流入-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顺差国际收支顺差-利率下跌利率下跌-资金流出资金流出-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Ø资金不完全流动资金不完全流动:各国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低,资金流动受到信息、交易成本等因素限制,本国利率与世界利率的差异只会带来一定数量的资金的持续流动 即:流动有限制,利率有差异Ø斜率为正的原因: Y增加增加 进口增加进口增加 CA赤字赤字 为平衡为平衡 BP提高利提高利率吸引资本流入率吸引资本流入 (用资本金融账户顺差来弥补经常账户逆(用资本金融账户顺差来弥补经常账户逆差)差) i上升Ø斜率大小与资金流动性的强弱负相关:斜率大小与资金流动性的强弱负相关: 资金流动性越强资金流动性越强 ,, 资金流动的利率弹性越大,微小的利资金流动的利率弹性越大,微小的利率上升就会带来大量的资金流入,率上升就会带来大量的资金流入, BP线越平缓线越平缓国际收支顺差国际收支顺差-利率下跌利率下跌-资金外流资金外流-顺差减少(顺差减少(i的影响)的影响)国际收支顺差国际收支顺差-国民收入增加国民收入增加-进口增加进口增加-顺差减少(顺差减少(Y的影响)的影响)YIBP•资金完全不流动: 意味着没有国际资金流动 国际收支仅表现为经常账 户收支 这时:BP =CABP.CAYi(二)、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开放经济平衡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开放经济平衡——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商品市场、货币市场的同时平衡(商品市场、货币市场的同时平衡(BP、、IS、、LM交于一点)交于一点)1:固定汇率制度下资金完全流动时经济平衡的实现:固定汇率制度下资金完全流动时经济平衡的实现ABISLMLM0i0BPi1y1y0BP赤字赤字——国际储备下降(抛售外币,回收本币)国际储备下降(抛售外币,回收本币)——货币供给下降货币供给下降------利利率上升率上升-----资金流入资金流入-------逆差减少逆差减少 。
任何的贸易差额都会通过任何的贸易差额都会通过资本流动资本流动得到得到平衡平衡顺差反方向论述)顺差反方向论述)ABISLM/LMi0BPi/ y/ y0在在A点:点:BP赤字赤字IS/BP/LM左左移移i 资本流入资本流入yP 自主性自主性T改善改善 进口减少进口减少ISBP右右移移iy2、固定汇、固定汇率制度下率制度下资金不完资金不完全流动时全流动时经济平衡经济平衡的实现的实现利率效应利率效应 收入效应收入效应 价格效应同时发生作用价格效应同时发生作用3 3、浮动汇率制下资金完全流动时的经济平衡的实现、浮动汇率制下资金完全流动时的经济平衡的实现、浮动汇率制下资金完全流动时的经济平衡的实现、浮动汇率制下资金完全流动时的经济平衡的实现 (与第三章不考虑资本账户的均衡实现内容相同)(与第三章不考虑资本账户的均衡实现内容相同)(与第三章不考虑资本账户的均衡实现内容相同)(与第三章不考虑资本账户的均衡实现内容相同) (三)(三)(三)(三)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开放经济平衡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开放经济平衡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开放经济平衡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开放经济平衡————国际收支、商品国际收支、商品国际收支、商品国际收支、商品市场、货币市场的同时平衡(市场、货币市场的同时平衡(市场、货币市场的同时平衡(市场、货币市场的同时平衡(BPBP、、、、ISIS、、、、LMLM交于一点)交于一点)交于一点)交于一点)1 1、、、、浮动汇率制度下资金完全流动时国际收支的调节浮动汇率制度下资金完全流动时国际收支的调节浮动汇率制度下资金完全流动时国际收支的调节浮动汇率制度下资金完全流动时国际收支的调节利率机制利率机制利率机制利率机制: :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逆差- -本币贬值本币贬值本币贬值本币贬值------出口需求上升出口需求上升出口需求上升出口需求上升--------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利率上升- -资金资金资金资金流入流入流入流入- -资本帐户改善资本帐户改善资本帐户改善资本帐户改善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逆差------流通中货币量减少(非政策减少)流通中货币量减少(非政策减少)流通中货币量减少(非政策减少)流通中货币量减少(非政策减少)------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利率上升--------资资资资金流入金流入金流入金流入------资本账户改善。
资本账户改善资本账户改善资本账户改善• iY0i*ISIS/BPLMABBPBPISISLMABiii0YY0Y2、浮动汇率制下资金不完全流动时的经济平衡的实现:、浮动汇率制下资金不完全流动时的经济平衡的实现:利率机制:国际收支逆差利率机制:国际收支逆差—货币贬值货币贬值—利率上升利率上升—资金流入资金流入---资资本账户改善本账户改善货币货币—价格机制:国际收支逆差价格机制:国际收支逆差—货币贬值货币贬值—出口需求增加出口需求增加---贸贸易账户改善易账户改善利率利率机制机制和货和货币-币-价格价格机制机制双重双重作用P76三、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弹性论、乘数论、吸收论在分析国际收支时时常弹性论、乘数论、吸收论在分析国际收支时时常以经常账户特别是贸易收支为分析对象,强调商以经常账户特别是贸易收支为分析对象,强调商品市场流量均衡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很少涉品市场流量均衡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很少涉及资本项目;及资本项目;•货币分析法:强调货币市场存量均衡对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强调货币市场存量均衡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认为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它的调节作用。
认为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求来实现均衡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求来实现均衡 代表人物:波拉克、罗伯特代表人物:波拉克、罗伯特·蒙代尔、哈里蒙代尔、哈里·约翰逊等约翰逊等( ( ( (一一一一) ) ) ) 基本假设(基本假设(基本假设(基本假设(p102p102p102p102)))) (二)主要结论(二)主要结论 国际收支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货币供应量对货币需国际收支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货币供应量对货币需求的调整过程如国政府增加货币供给而货币需求不变,求的调整过程如国政府增加货币供给而货币需求不变,则多余的货币会寻找出路,即购买国外商品劳务或对外投则多余的货币会寻找出路,即购买国外商品劳务或对外投资,致使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反之,如国政府减少货币供资,致使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反之,如国政府减少货币供给而货币需求不变,不能被满足的货币需求便会通过出口给而货币需求不变,不能被满足的货币需求便会通过出口商品劳务或借入外资来实现,即出现国际收支顺差;如果商品劳务或借入外资来实现,即出现国际收支顺差;如果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则国际收支出于平衡状态。
所以,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则国际收支出于平衡状态所以,从货币分析法角度来看,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从货币分析法角度来看,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 (三)货币分析法对贬值的分析(三)货币分析法对贬值的分析 货币贬值引起贬值国国内价格上升,实际货币余额减货币贬值引起贬值国国内价格上升,实际货币余额减少,从而对经济有紧缩作用若要货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少,从而对经济有紧缩作用若要货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名义货币供给不能增加名义货币供给不能增加第二节第二节国际资金流动的微观机理国际资金流动的微观机理一、国际资金流动的动因:国际资产组一、国际资金流动的动因:国际资产组合理论合理论 核心观点:核心观点:1、投资者的投资愿望主要是追求高的预期收益,但他们、投资者的投资愿望主要是追求高的预期收益,但他们一般都希望能承担尽可能小的风险即,一般都希望能承担尽可能小的风险即,投资者的目的是投资者的目的是实现风险与收益的最佳组合实现风险与收益的最佳组合 2、资产组合的收益是组合中各项资产收益的总和,但组合、资产组合的收益是组合中各项资产收益的总和,但组合的风险除却与各项资产风险相关之外,还与各项资产风险的风险除却与各项资产风险相关之外,还与各项资产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相关。
之间的相关性相关 3、最佳资产组合的确定取决于有效的资产组合边界和市、最佳资产组合的确定取决于有效的资产组合边界和市场的无风险利率场的无风险利率二、国际资产投资组合的动因二、国际资产投资组合的动因l为了降低风险为了降低风险l为了增加收益为了增加收益 第三节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与债务危机序:1、、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发生在国际间,期限在一年和一年以上的资金流动2、主要形式、主要形式:期限为一年和一年以上的国际银行贷款期限为一年和一年以上的国际银行贷款 期限为一年和一年以上中长期债券投资期限为一年和一年以上中长期债券投资 投资期在一年和一年以上的股票投资投资期在一年和一年以上的股票投资3、影响中长期资金流动的主要因素、影响中长期资金流动的主要因素::金融市场的中长金融市场的中长期收益率的变化情况及相应的风险状况期收益率的变化情况及相应的风险状况.4、中长期资金流动的利弊、中长期资金流动的利弊: 利:期限长,可以为流入国长期使用,可利:期限长,可以为流入国长期使用,可以更深入地作用到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之中,以更深入地作用到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之中,对一国宏观经济发挥着持续的影响对一国宏观经济发挥着持续的影响.弊:让渡弊:让渡 偿还偿还 清偿风险清偿风险 (债务危机)(债务危机)时间长,期间发生的不时间长,期间发生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确定性因素较多一、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一)生产性贷款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如果一国投资收益率高于其他国(一)生产性贷款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如果一国投资收益率高于其他国家,则宜引进外资投资于生产领域(即生产性贷款),这样能在消费家,则宜引进外资投资于生产领域(即生产性贷款),这样能在消费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本国福利水平。
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本国福利水平YAY=A资金净资金净流入流入资金净流出资金净流出tA、、Y(二二)消费性贷款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消费性贷款对宏观经济的影响1、推迟消费:贷出时债权国降低了福利水平,收回时提高了福利水平推迟消费:贷出时债权国降低了福利水平,收回时提高了福利水平tA\YYA收回收回贷出贷出2、提前消费、提前消费:借入外债时提高了福利水平,偿还时降低了:借入外债时提高了福利水平,偿还时降低了福利水平福利水平AYA\Yt借借还还3、熨平消费:福利水平的波动YAA\Yt(三)消费性贷款与生产性贷款引起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由于国际贷款借入和偿还的时间差,期间的一系列由于国际贷款借入和偿还的时间差,期间的一系列因素会影响到贷款能否如期偿还产生了到期无法偿还贷因素会影响到贷款能否如期偿还产生了到期无法偿还贷款的可能性,即国际债务危机款的可能性,即国际债务危机二、二、80年代国际债务危机的有关情况年代国际债务危机的有关情况((P90-97))(一)国际债务危机概况(一)国际债务危机概况(二)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二)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三)国际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三)国际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 第四节国际短期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l序:Ø国际短期资金流动:Ø形式:Ø主要影响因素:Ø特点:Ø类型:Ø利弊:一、货币危机货币危机(一)概念概念 货币危机货币危机,又称国际收支危机,它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两种。
广义广义: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有的学者认为该幅度为15%-20%)就可以称为货币危机 狭义狭义:货币危机是与对汇率波动采取某种限制的汇率制度相联系的,主要发生于固定汇率制下,指市场参与者对一国的汇率失去信心的情况下,通过外汇市场进行抛售等操作导致该国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带有危机性质的事件 .(二)成因成因1、经济基础变化带来的投机冲击导致的货市、经济基础变化带来的投机冲击导致的货市危机危机.(第一代危机模型)(第一代危机模型) 危机的源头是危机的源头是过度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过度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 假如一国货币供求是平衡的,此时:假如一国货币供求是平衡的,此时: 扩张财政货币扩张财政货币 货币供给扩张货币供给扩张 货币供大于货币供大于 求,货币趋于贬值,求,货币趋于贬值, 央行为维持固定汇率央行为维持固定汇率抛售外汇,购入本币,外汇储备下降抛售外汇,购入本币,外汇储备下降 外汇储备外汇储备不足以维持固定汇率,投机资本攻击不足以维持固定汇率,投机资本攻击 固定固定汇率失守,汇率制度崩溃。
汇率失守,汇率制度崩溃若市场出现该国货币贬值的预期,会使货币危机若市场出现该国货币贬值的预期,会使货币危机提前发生提前发生这种类型的货币危机具有如下特点这种类型的货币危机具有如下特点:Ø 在货币危机的在货币危机的成因成因上,这一货币危机的发上,这一货币危机的发生是生是由于政府不合理的宏观政策引起的由于政府不合理的宏观政策引起的Ø在货币危机的在货币危机的发生机制发生机制上,上,投机冲击导致储投机冲击导致储备急剧下降为零是这种货币危机发生的一备急剧下降为零是这种货币危机发生的一般过程Ø在货币危机的在货币危机的防范机制防范机制上,上,紧缩性财政货币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是防止这种货币危机发生的关键政策是防止这种货币危机发生的关键2、主要由心理预期带来的投机性冲击所导致货币危机(第二代危机模型,也叫预期自致型危机模型) 投机冲击的出现有可能与经济基本因素无关,是在国际短期资金存在独特的内在运动规律的条件下,主要由心理预期因素导致的理解这类危机的关键是掌握利率在宏观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冲击过程投机过程.doc - 投机者借入本币借入本币(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抛本币,购外汇抛本币,购外汇((外汇市场外汇市场))偿还借款偿还借款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抛外汇,购本币抛外汇,购本币(外汇市场)(外汇市场)若成功,本若成功,本币大幅贬值币大幅贬值投机成本:借款利息投机成本:借款利息收益:外币资产的利息、本币差价收益:外币资产的利息、本币差价u 该种类型的货币危机具有如下特点:Ø在货币危机成因上:这种货币危机的发生与国际短期资金流动独特的运动规律有关。
它主要是由于市场投机者的贬值预期心理造成的Ø在货币危机的发生机制上,政府为抵御投机冲击而持续抛售外汇直至外汇储备消耗殆尽最终放弃固定汇率制是这种货币危机发生的一般过程 3.货币危机的传播4.货币危机的影响 对货币危机发生国而言,货币危机的不利影响体现在:Ø货币危机发生过程中出现的对经济的不利影响Ø货币危机发生后经济条件会发生变化Ø从货币危机发生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政府被迫采取的补救性措施的影响来看,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是一国政府采取的最普遍的措施 回顾:回顾: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年亚洲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的过程、原因及启示亚洲金融危机的过程、原因及启示亚洲金亚洲金融危机融危机.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