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途径及PEG简介课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70818940 上传时间:2024-08-06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3.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肠内营养途径及PEG简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肠内营养途径及PEG简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肠内营养途径及PEG简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肠内营养途径及PEG简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肠内营养途径及PEG简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肠内营养途径及PEG简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肠内营养途径及PEG简介课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肠肠 内内 营营 养养 支支 持途径的选择持途径的选择(xunz)及及PEG/J的简介的简介急诊急诊(jzhn)普外科普外科彭新刚彭新刚第一页,共十九页。肠内营养途径及PEG简介肠内营养肠内营养(yngyng)(Enteral Nutrition, EN)n n定义: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的方法,为机体提供代谢需要定义: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的方法,为机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及其它各种的营养基质及其它各种( zhn)( zhn)营养素。营养素。n n原则:原则:If the gut works, use it. 当胃肠道功能允许时当胃肠道功能允许时, , 应首选肠内营养。应首选肠内营养。n n国

2、内:国内:“当肠道有功能且能安全使用时就应用它当肠道有功能且能安全使用时就应用它”。黎介寿。肠内营养外科临床营养支持(zhch)的首选途径。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 第二页,共十九页。肠内营养途径及PEG简介EN 的优点的优点(yudin)n为机体提供各种营养物质;为机体提供各种营养物质;n增加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刺激内脏神经对消化道的支配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保护胃增加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刺激内脏神经对消化道的支配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保护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和免疫系统;肠道的正常菌群和免疫系统;n维持肠粘膜屏障、维持胃肠道正常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维持肠粘膜屏障、维持胃肠道正常的结构和生理功能;n减少

3、细菌和毒素易位;减少细菌和毒素易位;n符合消化生理,有利于内脏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调节,对循环干扰较少符合消化生理,有利于内脏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调节,对循环干扰较少n预防肝内胆汁预防肝内胆汁(dnzh)淤积,降低肝功能损害;淤积,降低肝功能损害;n操作方便,临床管理便利,同时费用也较低。操作方便,临床管理便利,同时费用也较低。第三页,共十九页。肠内营养途径及PEG简介EN EN 适应适应(shyng)(shyng)证证 1 1、经口摄食不足或不能经口摄食者。、经口摄食不足或不能经口摄食者。2 2、胃肠道疾病。、胃肠道疾病。3、不完全肠梗阻和胃排空障碍、不完全肠梗阻和胃排空障碍;4、多发性创伤与骨折及

4、重度烧伤患者、多发性创伤与骨折及重度烧伤患者;5、肠道检查准备及手术前后营养补充、肠道检查准备及手术前后营养补充(bchng);6、肿瘤患者辅助放、化疗、肿瘤患者辅助放、化疗;7、急性胰腺炎的恢复期与胰瘘、急性胰腺炎的恢复期与胰瘘;8、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第四页,共十九页。肠内营养途径及PEG简介EN 适应适应(shyng)证证9 9、 小儿吸收小儿吸收(xshu)(xshu)不良,低体重早产儿不良,低体重早产儿( (应用儿童或新生儿适用的肠内营养制剂应用儿童或新生儿适用的肠内营养制剂) )。1010、慢性消耗性疾病,如因恶性肿瘤、艾滋病等造成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如因恶性肿瘤

5、、艾滋病等造成的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1111、重度厌食合并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患者。、重度厌食合并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患者。1212、肝肾功能衰竭;、肝肾功能衰竭;1313、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病。、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病。第五页,共十九页。肠内营养途径及PEG简介肠内营养肠内营养途径的选择途径的选择(xunz)原则原则 应满足肠内营养的需要应满足肠内营养的需要 置管方式应尽量简单、方便置管方式应尽量简单、方便 尽量减少对病人尽量减少对病人(bngrn)(bngrn)损害损害 病人舒适病人舒适 有利于病人长期带管有利于病人长期带管第六页,共十九页。肠内营养途径及PEG简介肠内营养途径选择

6、(xunz)与营养管放置n鼻空肠(kngchng)n鼻胃管n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n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y, PEJ)n术中胃/空肠造口n经肠瘘口第七页,共十九页。肠内营养途径及PEG简介经皮内镜下胃空肠经皮内镜下胃空肠(kngchng)(kngchng)造口术造口术(PEG/J) n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肠造口术自20世纪80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yli),替代了传统的手术胃/肠造口,在国外已广泛使用,但在国内仅有少数小样本报道。第八页,共十九页。肠内

7、营养途径及PEG简介PEG/J的概念(ginin)PEG/J是在内镜辅助下使用非手术的方法建立经皮进入胃腔和小肠的通路,利用胃造口主要进行(jnxng)肠内营养输注或进行(jnxng)姑息性胃肠减压治疗。第九页,共十九页。肠内营养途径及PEG简介PEG的适应(shyng)证利用利用PEG进行肠内营养的病人包括进行肠内营养的病人包括:n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导致吞咽障碍;n口腔及食管癌的病人导致吞咽障碍;n有正常(zhngchng)吞咽功能,但摄入不足,如烧伤、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厌食、骨髓移植后的病人;n慢性疾病如囊性纤维化、先天性心脏病的病人;n胃扭转的治疗。前提条件是病人的胃肠道必

8、须具有功能,并非短期存活者,肠内营养超过30天。第十页,共十九页。肠内营养途径及PEG简介PEG的适应(shyng)证利用利用PEG进行胃肠减压的病人进行胃肠减压的病人(bngrn)包括包括:n胃瘫n胃幽门梗阻;n恶性肿瘤导致的肠梗阻。第十一页,共十九页。肠内营养途径及PEG简介PEG的禁忌证n绝对禁忌证绝对禁忌证包括不能通过胃镜、生存时间不超过数天或数周、胃前壁与腹壁不能贴近等。n相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包括大量腹水、巨胖、胃次全切除术后、腹膜透析、无法纠正的凝血障碍、肝肿大、胃底静脉曲张、胃壁肿瘤或受肿瘤侵犯、巨大裂孔疝、神经性厌食、腹壁皮肤有感染、心肺功能衰竭(shuiji)、脑室分流等。第

9、十二页,共十九页。肠内营养途径及PEG简介PEG/J与传统开腹胃/肠造口术相比,具有(jyu)以下优点:n(1)可在患者床边放置,不需要进入手术室:尤其是可在ICU病房置管,避免搬运患者; n(2)方法简便:术程短,仅需局麻,费用低廉等。n(3)并发症少,患者耐受好;n(4)留置时间长:平均(1683719864) d,最长达6年以上,目前仍在继续使用; n(5)患者出院后可以继续行家庭肠内营养、胃肠减压或胆汁回输,易于在家中进行护理,促进了其康复(kngf),而且比鼻胃管更舒适和美观。第十三页,共十九页。肠内营养途径及PEG简介PEG技术(jsh)的原理所有方法的基本原理相似,n向胃腔内充气

10、,使得胃壁与腹壁紧密相接;n经皮向胃腔进行套管针穿刺(chunc);n经套管针内导丝进入胃腔;n导丝引导放置胃造口管,固定于适当位置。n这些方法比较安全,成功率在76%99%。第十四页,共十九页。肠内营养途径及PEG简介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rcustan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percustan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 就是这么(zh me)容易第十五页,共十九页。肠内营养途径及PEG简介经皮内镜下空肠(kngchng)造口(PEJ)n主要是经PEG而完成,最常见是经过或沿着PEG进入一个长

11、、细、有重头的导管,通过幽门置放到十二指肠远端或空肠内。n可以(ky)通过内镜拖管或通过一个导丝进行推管。其他方法包括通过内镜,经过成熟的PEG通道或直接进行空肠穿刺,但比PEG技术操作难、成功率低。第十六页,共十九页。肠内营养途径及PEG简介PEG并发症的诊治(zhnzh)nPEG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5.9%,病死率0.3%1%。并发症包括腹膜炎、出血、误吸、内垫综合征和胃瘘。n严重(ynzhng)发症并不常见; n轻微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16%,包括切口感染导管移位、造口旁渗漏、导管堵塞、切口血肿等。第十七页,共十九页。肠内营养途径及PEG简介n综上所述, PEG/J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12、患者耐受(nai shu)良好、易于接受、可长期带管,适用于肠内营养支持、胃肠减压、胆汁回输、围手术期应用等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第十八页,共十九页。肠内营养途径及PEG简介内容(nirng)总结肠 内 营 养 支 持途径的选择及PEG/J的简介。定义: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的方法,为机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及其它各种营养素。刺激内脏(nizng)神经对消化道的支配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前提条件是病人的胃肠道必须具有功能,并非短期存活者,肠内营养超过30天。PEG/J与传统开腹胃/肠造口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可以通过内镜拖管或通过一个导丝进行推管。PEG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5.9%,病死率0.3%1%第十九页,共十九页。肠内营养途径及PEG简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