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共混与合金-第一章上-导论课件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70750680 上传时间:2024-08-0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合物共混与合金-第一章上-导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聚合物共混与合金-第一章上-导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聚合物共混与合金-第一章上-导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聚合物共混与合金-第一章上-导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聚合物共混与合金-第一章上-导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聚合物共混与合金-第一章上-导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合物共混与合金-第一章上-导论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红军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系聚合物共混与合金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知识2、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品种、性能、应用范围3、了解高分子材料改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4、熟悉常见高分子材料的改性原理5、掌握高分子材料的一般改性方法和应用教学基本内容1、高分子材料科学基本知识(回顾)2、各种高分子材料性能简介3、高分子材料改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4、各种高分子材料改性方法、原理及应用5、高分子材料改性的发展趋势第一章(上)绪 论 1 聚合物改性的主要方法2 聚合物改性发展简况1.1 1.1 高高 分分 子子 来源来源天天 然然 高高 分分 子子的的 直直 接接 利利 用用天天 然然

2、高高 分分 子子的的 化化 学学 改改 性性天然橡胶的硫化天然橡胶的硫化, , 硝化纤维的合成等硝化纤维的合成等淀粉、蛋白质、棉麻丝、竹、木等淀粉、蛋白质、棉麻丝、竹、木等缩聚反应,自由基、配位、离子聚合等缩聚反应,自由基、配位、离子聚合等高高 分分 子子 合合 成成高高 分分 子子 时时 代代知识回顾1 聚合物品种上,对老产品进行改性、复合,使材料获得新性能,其中共混是有重要价值的活跃领域2 高分子工业方面,发展新设备、新工艺,提高催化效率,强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3 材料角度,发展能耐极端环境和具有高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如宇航所需耐高温、耐超低温、高模量材料,以及高分子半导体、导体、超导体

3、材料,提高普通材料的使用寿命4 生命科学角度,向医用、生物高分子发展,如生物膜和各种医用构件和材料等在合成-结构-性能关系研究基础上,进行高分子的分子设计5 环境角度,研究和开发应用“废弃高分子”材料的途径,以防止或治理高分子废料的公害发展方向故事一:故事一:厨房里创造的高分子厨房里创造的高分子赛璐珞(硝化纤维)赛璐珞(硝化纤维)18461846年,瑞士化学家舍拜恩在厨房里做实验,不小心打年,瑞士化学家舍拜恩在厨房里做实验,不小心打破仪器(浓硝酸和硫酸),顺手取围裙擦拭,再将围裙破仪器(浓硝酸和硫酸),顺手取围裙擦拭,再将围裙烘干时,围裙着火,瞬间为灰烬。烘干时,围裙着火,瞬间为灰烬。启示:科

4、学发现需善于捕捉偶然现象启示:科学发现需善于捕捉偶然现象用途:电影和照相胶片(后被醋酸纤维取代)、乒用途:电影和照相胶片(后被醋酸纤维取代)、乒乓球、玩具乓球、玩具用途:炸药(由于不安全而失败)用途:炸药(由于不安全而失败)1.2 改性目的与意义聚合物改性的定义 通过各种化学的、物理的或二者结合的方法改变高分子的结构,从而获得具有所希望的新的性能和用途的改性高分子的过程 聚合物材料的理论模量值可与金属和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相媲美,但在通常加工条件下,实际值仅为理论值的1%左右(From Ward IM,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olid Polymer, Wiley-

5、Inter Science,1971,Chapter7)聚合物改性的研究内容大分子的化学反应(如氢化、卤化、磺化、氯磺化、环氧化、离子化等)共聚改性(包括接枝、嵌段)共混聚合物互穿网络填充与补强纤维增强其他(如交联、增塑、阻燃、稳定、表面改性等)1、聚合物应用广泛2、聚合物缺点明显如,大多数塑料脆而不耐冲击、不耐热;耐热塑料加工性能差;橡胶强度、耐老化性、耐油性不够强;传统橡胶硫化工艺落后;聚合物表面疏水,生物相容性差3、获得新材料的低成本方法4、降低成本 制备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的重要方法提高大品种高分子材料性能的主要手段(经济、有效)(1)它是获得具有独特功能新型高分子化合物最

6、便宜的途径。为了满足某种用途的要求,如耐老化、阻燃、抗静电等,开发一种全新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有时是不可能的,有时则可能耗资巨大,而采用塑料改性技术常常是轻而易举的事。(2)它是在保证使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塑料制品成本最有效的途径。我国塑料材料或制品的总成本中,原材料的费用占总成本的70以上因此尽可能降低原材料费用,将会使总成本显著下降,而在售价不变时,会给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因此追求更廉价的原辅材料,追求使用某种技术使得原辅材料的成本更低,始终是塑料加工企业最有吸引力的目标。(3)它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加其附加值的最适宜的途径。例如刚性粒子增韧理论为同时实现材料的高韧性和高刚性开辟了

7、成功的途径。将经过特殊表面处理的无机矿物颗粒在填充到塑料中后,能够使填充材料获得与加入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相同水平的增韧效果,但材料的刚性与模量并未受到较大影响,远远高于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改性的材料,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4)它是调整塑料行业产品结构、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最常采用的途径。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手段是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市场覆盖率,这必然涉及价格低廉、质量可靠、功能新特、手段灵活等四个方面而塑料改性技术可以为前三者的实现提供可能,建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近年来出现的最热门的一个措施、一门学问和一种手段。1.3 改性方法物理方法不发生化学变化,如单轴

8、、双轴拉伸;表面处理;电镀等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如机械力、热、高能辐射等作用下的断链与交联分类方法一物理化学方法加入填料(如增强塑料、复合材料、炭黑补强橡胶)加入增塑剂(PVC的增塑)加入表面活性剂(人造纤维的成型过程)共混(PS对PC的改性等)化学方法局部官能团反应(侧基或端基改性、接枝、嵌段、环化、引入极性基团等)化学交联(热固性树脂固化、橡胶硫化)化学共混(互穿网络、渐变聚合物)1 共混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经混合制成宏观均匀材料的过程,有物理共混、化学共混、物理/化学共混;成功例:聚合物增韧2 填充与纤维复合成功例:碳黑补强橡胶是成功例3 化学改性接枝、嵌段、交联、互穿网络、大分子反应成

9、功例:热塑性弹性体;ABS;4 表面改性涉及印刷、粘合、涂装、染色、电镀、“三防”、生物相容等等;有光学方法、电学方法、化学方法等分类方法二1.4 改性简史1、材料历史天然高分子材料利用(19世纪中)天然高分子改性(20世纪初)合成高分子材料(20世纪70年代)高分子改性发展期2、学科历史20世纪30年代高分子科学萌芽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多组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有关理论(形态学、表/界面、增韧/强、活性离子聚合)第一个聚合物共混物1912年第一个接枝共聚物1933年第一个IPN1942年第一个嵌段共聚物1952年第一个聚合物共混物(PVC/丁腈橡胶)工业化1942年四氧化锇染色法问世1964

10、年(聚合物改性研究里程碑)其他:1948-HIPS,ABS;1960-PPO/PS;1965-热塑性弹性体;1975-杜邦超韧尼龙(聚酰胺/聚烯烃或橡胶)聚合物科学与工程学就是在不断对聚合物进行改性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塑料改性技术急需突破的几个问题u“增重”问题u填料表面处理问题u改性塑料的成型加工尺寸收缩率问题u废旧塑料再生利用中的相容剂问题u塑料产业的发展和白色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的问题参考文献王国全,王秀芬,聚合物改性,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吴培熙,张留城,聚合物共混改性,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辛浩波,邓涛,邓本成.塑料合金及塑橡共混改性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周其凤胡

11、汉杰,高分子化学(跨世纪的高分子科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功能高分子与新技术,何天白、胡汉杰,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FunctionalMonomersandPolymers”(SecondEdition),KiichiTakemoto,RaphaelM.Ottenbrite,MikiharuKamachi,MarcelDekker,1997.“PolymericBiomaterials”(SecondEdition),SeverianDumitriu,MarcelDekker,2002凌绳等,聚合物材料,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分子材料科学,科学出版社,

12、1994黄发荣等,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利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张留成等,高分子材料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冯端等,材料科学导论,化学行业出版社,2002高俊刚等,高分子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郑水林,粉体表面改性,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5林尚安等,高分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0中国科技大学高分子物理教研室,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科学出版社,1981王公善,高分子材料学,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功能高分子学报高分子通报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学报J Appl Polym Sci(应用聚合物杂志)Polymer(聚合物)Macromolecules(大分子)学校图书馆购买各种网

13、络数据库百度/谷哥搜索习习 题题1 试述高分子材料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2 试述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 请就塑料改性技术急需突破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11醉翁亭记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

14、,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逊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学提示】结合前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含义的理解。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关于“醉翁”与“

15、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目标导学二:朗读文章,通文顺字1初读文章,结合工具书梳理文章字词。2朗读文章,划分文章节奏,标出节奏划分有疑

16、难的语句。节奏划分示例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奏划分思考“山行/六七里”为什么不能划分为“山/行六七里”?明确:“山行”意指“沿着山路走”,“山行”是个状中短语,不能将其割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为什么不能划分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明确:“蔚然而深秀”是

17、两个并列的词,不宜割裂,“望之”是总起词语,故应从其后断句。【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划分朗读节奏,在划分节奏的过程中感知文意。对于部分结构复杂的句子,教师可做适当的讲解引导。目标导学三:结合注释,翻译训练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并画出不解之处。【教学提示】节奏划分与明确文意相辅相成,若能以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明确文意最好;若学生理解有限,亦可在解读文意后把握节奏划分。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助解疑,并尝试用“直译”与“意译”两种方法译读文章。3教师选择疑难句或值得翻译的句子,请学生用两种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翻译示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

18、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直译法: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泉水浅了,石底露出水面,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意译法:太阳升起,山林里雾气开始消散,烟云聚拢,山谷又开始显得昏暗,清晨自暗而明,薄暮又自明而暗,如此暗明变化的,就是山中的朝暮。春天野花绽开并散发出阵阵幽香,夏日佳树繁茂并形成一片浓荫,秋天风高气爽,霜色洁白,冬日水枯而石底上露,如此,就是山中的四季。【教学提示】

19、翻译有直译与意译两种方式,直译锻炼学生用语的准确性,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美感;意译可加强译文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翻译兴趣,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准确性。因此,需两种翻译方式都做必要引导。全文直译内容见我的积累本。目标导学四:解读文段,把握文本内容1赏析第一段,说说本文是如何引出“醉翁亭”的位置的,作者在此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明确:首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坐落在群山之中,并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环抱之景。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坐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点山“秀”,照

20、应上文的“美”。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好泉酿好酒,好酒叫人醉。“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引出“醉翁亭”来。作者利用空间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2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它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明确: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写出了其中的“乐亦无穷”。第二段是第一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3第三段同样是写“乐”,但却是写的游人之乐,作者是如何写游人之乐的?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

21、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如此勾画了游人之乐。4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三段写游人之乐?明确: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太守在游人之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是为能与百姓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百姓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5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明确: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目标导学五:深入解读,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思考探究:作者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却有两个句子别出深意,不单单是在写乐,而是另有所指,表达出另外一种情绪,请你找出这两个句子,说说这种情绪是什么。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22、,太守也。这种情绪是作者遭贬谪后的抑郁,作者并未在文中袒露胸怀,只含蓄地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此句与醉翁亭的名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前后呼应,并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连成一条抒情的线索,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目标导学六:赏析文本,感受文本艺术特色1在把握作者复杂感情的基础上朗读文本。2反复朗读,请同学说说本文读来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1)句法上大量运用骈偶句,并夹有散句,既整齐又富有变化,使文章越发显得音调铿锵,形成一种骈散结合的独特风格。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23、也”。(2)文章多用判断句,层次极其分明,抒情淋漓尽致,“也”“而”的反复运用,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使读者在诵读中获得美的享受。(3)文章写景优美,又多韵律,使人读来不仅能感受到绘画美,也能感受到韵律美。目标导学七:探索文本虚词,把握文言现象虚词“而”的用法用法文本举例表并列1.蔚然而深秀者;2.溪深而鱼肥;3.泉香而酒洌;4.起坐而喧哗者表递进1.而年又最高;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承接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水落而石出者;5.临溪而渔;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表修饰1.朝而往,暮而归;2.

24、杂然而前陈者表转折 1.而不知人之乐;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虚词“之”的用法用法文本举例表助词“的”1.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醉翁之意不在酒;3.山水之乐;4.山间之朝暮也;5.宴酣之乐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代词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名之者谁(指醉翁亭);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指山水之乐)【教学提示】更多文言现象请参见我的积累本。三、板书设计路线: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风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山水之乐(醉景)风俗: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 太守醉宴游之乐(醉人)心情:禽鸟乐人之乐乐其乐与民同乐(醉情) 可取之处重视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并通过节奏划分引导学生理

25、解文意,突破了仅按注释疏通文义的桎梏,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不单纯关注“直译”原则,同时培养学生的“意译”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的美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足之处文章难度相对较高,基础能力低的学生难以适应该教学。11醉翁亭记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

26、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逊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学提示】结合前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含义的理解。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

27、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目标导学二:朗读文章,通文顺字1初读文章,

28、结合工具书梳理文章字词。2朗读文章,划分文章节奏,标出节奏划分有疑难的语句。节奏划分示例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奏划分思考“山行/六七里”为什么不能划分为“山/行六七里”?明确:“山行”意指“沿着山路走”,“山行”是个状中短语,不能将其割裂。“望之/蔚然而深秀

29、者”为什么不能划分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明确:“蔚然而深秀”是两个并列的词,不宜割裂,“望之”是总起词语,故应从其后断句。【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划分朗读节奏,在划分节奏的过程中感知文意。对于部分结构复杂的句子,教师可做适当的讲解引导。目标导学三:结合注释,翻译训练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并画出不解之处。【教学提示】节奏划分与明确文意相辅相成,若能以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明确文意最好;若学生理解有限,亦可在解读文意后把握节奏划分。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助解疑,并尝试用“直译”与“意译”两种方法译读文章。3教师选择疑难句或值得翻译的句子,请学生用两种翻译方法进行翻

30、译。翻译示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直译法: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泉水浅了,石底露出水面,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意译法:太阳升起,山林里雾气开始消散,烟云聚拢,山谷又开始显得昏暗,清晨自暗而明,薄暮又自明而暗,如此暗明变化的,就是山中的朝暮。春天野花绽开并散发出阵阵幽香,夏日佳树繁茂并形成一片浓荫,秋天风高气爽

31、,霜色洁白,冬日水枯而石底上露,如此,就是山中的四季。【教学提示】翻译有直译与意译两种方式,直译锻炼学生用语的准确性,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美感;意译可加强译文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翻译兴趣,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准确性。因此,需两种翻译方式都做必要引导。全文直译内容见我的积累本。目标导学四:解读文段,把握文本内容1赏析第一段,说说本文是如何引出“醉翁亭”的位置的,作者在此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明确:首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坐落在群山之中,并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环抱之景。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坐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

32、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点山“秀”,照应上文的“美”。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好泉酿好酒,好酒叫人醉。“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引出“醉翁亭”来。作者利用空间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2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它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明确: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写出了其中的“乐亦无穷”。第二段是第一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3第三段同样是写“乐”,但却是写的游人之乐,作者是如何写游人之乐的?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

33、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如此勾画了游人之乐。4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三段写游人之乐?明确: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太守在游人之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是为能与百姓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百姓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5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明确: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目标导学五:深入解读,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思考探究:作者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却有两个句子别出深意,不单单是在写乐,而是另有所指,表达出另外一种情绪,请你找出这两个句子,说说这种情绪是什

34、么。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这种情绪是作者遭贬谪后的抑郁,作者并未在文中袒露胸怀,只含蓄地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此句与醉翁亭的名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前后呼应,并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连成一条抒情的线索,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目标导学六:赏析文本,感受文本艺术特色1在把握作者复杂感情的基础上朗读文本。2反复朗读,请同学说说本文读来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1)句法上大量运用骈偶句,并夹有散句,既整齐又富有变化,使文章越发显得音调铿锵,形成一种骈散结合的独特风格。如“野芳

35、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2)文章多用判断句,层次极其分明,抒情淋漓尽致,“也”“而”的反复运用,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使读者在诵读中获得美的享受。(3)文章写景优美,又多韵律,使人读来不仅能感受到绘画美,也能感受到韵律美。目标导学七:探索文本虚词,把握文言现象虚词“而”的用法用法文本举例表并列1.蔚然而深秀者;2.溪深而鱼肥;3.泉香而酒洌;4.起坐而喧哗者表递进1.而年又最高;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承接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水落而石出者;5.临溪而渔;6.太

36、守归而宾客从也;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表修饰1.朝而往,暮而归;2.杂然而前陈者表转折1.而不知人之乐;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虚词“之”的用法用法文本举例表助词“的”1.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醉翁之意不在酒;3.山水之乐;4.山间之朝暮也;5.宴酣之乐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代词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名之者谁(指醉翁亭);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指山水之乐)【教学提示】更多文言现象请参见我的积累本。三、板书设计路线: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风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山水之乐(醉景)风俗: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宴游之乐(醉人)心情:禽鸟乐人之乐乐其乐与民同乐(醉情)可取之处重视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并通过节奏划分引导学生理解文意,突破了仅按注释疏通文义的桎梏,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不单纯关注“直译”原则,同时培养学生的“意译”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的美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足之处文章难度相对较高,基础能力低的学生难以适应该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