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派翻译理论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70672907 上传时间:2024-08-0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派翻译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语言学派翻译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语言学派翻译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语言学派翻译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语言学派翻译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派翻译理论(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Outline罗曼雅科布逊 Roman Jakobson约翰卡特福德 John C. Cartford尤金奈达 Eugene A. Nida彼得纽马克 Peter Newmark巴兹尔哈蒂姆Basil Hatim玛丽斯奈尔霍恩比 Mary Snell-Hornby罗曼雅科布逊 Roman Jakobson贡献:1959 论文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 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一、从符号学角度将翻译分为三类:1.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or rewording is an interpretation of verbal si

2、gns by means of other signs of the same language. 语内翻译语内翻译是指同一语言中用一些语言符号解释另上些语言符号,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改变说法”。罗曼雅科布逊 Roman Jakobson一、从符号学角度将翻译分为三类:2.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or translation proper is an interpretation of verbal signs by means of some other language. 语际翻译语际翻译,是指在两种语言之间即用一种语言的符号去解释另一种语言的符号,即严格意义上

3、的翻译。罗曼雅科布逊 Roman Jakobson一、从符号学角度将翻译分为三类:3. 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or transmutation is an interpretation of verbal signs by means of signs of nonverbal sign systems. 符际翻译符际翻译,是指用非语言符号系统解释语言符号,或用语言符号解释非语言符号,比如把旗语或手势变成言语表达。罗曼雅科布逊 Roman Jakobson罗曼雅科布逊 Roman Jakobson二、翻译所涉及的是两种不同语符的对等信息。双语符号之间不存在完全对等

4、的关系,对等关系存在于符号所承载的信息。因此,语际语际翻译不是符号转换翻译不是符号转换,而是信息转换。而是信息转换。三、探讨了翻译中可译与不可译这一翻译理论和实践中的根本问题。 一方面,他认为,各种语言都有同等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如果语言形式也表达意义,如诗歌和双关语等,可译性就受到了限制。 (董广才,孙海燕,2005:57) 四、语法范畴(词法和句法)是翻译中最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有时态、性、数等语法形式变化的语言来说更是如此。语法范畴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突出表现在诗歌的表达方式中。 他指出,诗从定义上来说是不可译的,只有基于认知经验上的创造性移位创造性移位才是可能的。(董广才,孙海燕,20

5、05:57)罗曼雅科布逊 Roman Jakobson不足之处:不足之处:1、几乎所有的语言学派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他们不能触及翻译的文本层面。同时,翻译学的研究方向不是语言转换那么简单,而是一种文化的研究,与其说它是语符的转换不如说是跨文化转换。雅可布逊虽然对文化层面的翻译有所提及,但他的理论毕竟是不系统的。罗曼雅科布逊 Roman Jakobson不足之处:不足之处:2、作为他的理论基础的意义的符号学定义也有值得商榷和探讨的必要。3、雅可布逊研究的重点是语言和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上,他并没有象专业学者那样,对翻译过程,翻译的具体问题进行更深入细致的探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个不小的遗

6、憾。(董广才,孙海燕,2005:58)罗曼雅科布逊 Roman Jakobson约翰卡特福德 John C. Cartford1965 翻译的语言学理论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描写研究“用一种等值的语言(译语)的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源语)的文本材料”(“对等”是关键)论翻译的转换Translation Shifts转换是:在从源语到目的语的过程中偏离了形式上的对等。转换分为层次转换(level shift) 和类型转换(category shift)。约翰卡特福德 John C. Cartford层次转换(level shift)指源语中处

7、于某一语言层次的成分,在目的语种的对等物却处于另一个不同的层次上。例如原文中用语法层次表现的意义,由于在译文中缺乏确切的对应语法形式,就必须转向词汇层次,用词汇手段来表现应该表达的意义。类型转换(category shift)是翻译对形式对等的偏离。可分为结构转换(structure shift)、类别转换(class shift)、单元转换(unit shift)和系统内转换(intra-system shift)。(谢天振,2008:25)约翰卡特福德 John C. Cartford贡献贡献:一、卡特福德用普通语言学的理论详细解释了翻译中的转换现象。“转换的方法是翻译实践最基本的方法。

8、翻译这个同本身就是指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也就是说把一种语言的语音、文字、词汇和语法等系统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各个系统。(穆雷,1990:40)约翰卡特福德 John C. Cartford贡献贡献:二、卡特福德指出了翻译等值在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中的中心地位以及确立翻译等值一关系的方法和条件。翻泽等值并不意味着再现原文的全部内容或者说全部信息。他提出译者的任务主要是寻求内容等值,而不仅仅是形式对应。(穆雷,1990:40)约翰卡特福德 John C. Cartford贡献:贡献:三、他用普通语言学的理论框架详尽而系统地描述了翻译理论中的不少传统概念,如直译、意译、逐字翻译、全文翻译、

9、部分翻译、完全翻译、有限翻译、音位翻译、词形翻译、音译、语法翻译和词汇翻译等,使原先对一些问题的主观判断有了一个客观的标准,得到理论上的阐释。四、 卡特福德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具有一定科学性的翻译理论。(穆雷,1990:40)约翰卡特福德 John C. Cartford约翰卡特福德 John C. Cartford不足:不足:一、卡特福德认为翻译理论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这种观点比较片面。 翻译主要与语言有关,因此翻译研究与语一言研究有关。但是翻译涉及两种语言,涉及与两种语言有关的大量非语言问题,还涉及翻译活动中的心理和思维过程等。因此,翻翻译理论不能只研究语言间题译

10、理论不能只研究语言间题,还要研究不同语言和不同文还要研究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的对比化的对比,研究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的研究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思维过程心理机制和思维过程,研究翻译中的艺术等问题研究翻译中的艺术等问题。(穆雷,1990:41)约翰卡特福德 John C. Cartford不足:不足:二、卡氏的理论主要分析和描述了翻译过程和翻译转换,但却没有提及翻译标没有提及翻译标准准,没有说明为什么在翻译中要采用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的方法。卡特福德的理论是不全面、不完整的。(穆雷,1990:41)约翰卡特福德 John C. Cartford不足不足:三、卡特

11、福德认为,翻译过程是一个单向的线性过程,只能从原语到译语,他没有把翻译当作一种交际手段来考虑,过分注意原文与译文的本身,因而忽视忽视了译文的接受者了译文的接受者,或者说忽视了译文及其读者之间或者说忽视了译文及其读者之间的关系。的关系。四、特福德的理论注重环绕原语和译语在语言结构方面的差异对翻译原则进行探讨,但是,卡氏在其理论中所举例证,多为日耳曼或斯拉夫语系里各语言之间、或日耳曼与斯拉夫语系之间各语言的对译,这样,其理论就难以具备普遍的指导意义难以具备普遍的指导意义。(穆雷,1990:42)尤金奈达 Eugene A. Nida 奈达的三个发展阶段:亦即描写语言学阶段、交际理论阶段以及社会符号

12、学阶段。 1964年他出版了一本里程碑式的重要专著,即翻译科学探索(Towards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分析他的翻译思想:一是奈达指出,翻译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技巧,还是一门科学。 (陈小伟,2012:108)尤金奈达 Eugene A. Nida二是他认为翻译就是交际,因而在翻译研究中,还运用了通讯论和信息论 。并指出翻译质量评判的标准,首先要看它的可读性,能否有助于读者和作者进行信息情感等的交流这是奈达翻译思想体系中最大的一个特点,也是其思想第二阶段的主要标志。(陈小伟,2012:108)尤金奈达 Eugene A. Nida三是奈达提

13、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观,这是他最广为人知的一种观点。动态翻译指的是翻译要在指导下翻译交际理论,即 从语义到语体,在接受语中用贴近原文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之后的第三阶段,奈达以功能对等取代动态对等,从而使其含义更清楚。(陈小伟,2012:108)尤金奈达 Eugene A. Nida四是奈达指出翻译应该为读者服务。这是从社会语言学和语言的交际功能的角度来阐述翻译的功能读者的反应是判断一本译作质量的衡量标准。五是说到翻译过程,奈达提出了分析转语(即传译)重组和检验的四步式理论。(陈小伟,2012:108)彼得纽马克 Peter Newmark纽马克对翻译理论的最大贡献是强调了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

14、区别,并对两种翻译的本质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准确的阐释。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尤金奈达交际翻译理论的局限。奈达的理论研究建立在圣经翻译基础之上,所以,她提出的动态对等原则乃至功能对等原则都过于注重内容而忽视形式,有一定的局限。 (谢天振,2008:14)彼得纽马克 Peter Newmark局限:局限:首先,他把翻译理论归属于语言学的范畴,尤其是语义学的一个分支,这有一定的片面性。 其次,他的理论仍然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翻译实践中主要还是以原文为中心。 最后,他的理论反应的主要是印欧语系之间的转换规律,在英汉互译中的运用还须有适当的取舍,更须进一步进行检验和修正,特别是他对“贴近”和语义翻译的论述。

15、 (圣经翻译)尤金奈达 与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对比不同点:不同点:1) 奈达的理论可总结为功能论( effect-oriented) ;纽马克的理论则是文本论( text-oriented) 。2) 奈达强调读者反应和贴切、自然; 纽马克则强调忠实, 既忠实于读者, 又忠实于原文和原文作者。(王静,2002:53)尤金奈达 与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对比不同点:不同点:3) 奈达把形式和意义看作是翻译中两个对立的部分, 因此他反对形式对等, 主张功能对等; 纽马克则把形式和意义看做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因此两者同等重要。4) 奈达虽然提出有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 但他真正主张的是功能对等的翻译, 而且适用

16、于所有文本类型; 纽马克则把文本分为不同类型并依此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 或语义翻译, 或交际翻译。(王静,2002:53)尤金奈达 与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对比不同点:不同点:5) 奈达注重读者反应, 主张用接受语的表达习惯代替原文中外国文化的表达方式, 也就是主张/ 归化翻译; 纽马克则坚持翻译要忠实于原文文本, 保留域风味, 这样做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6) 尽管二者都考虑了读者因素, 但纽马克只是在交际翻译中强调读者反应, 而奈达则把读者反应对等作为评价翻译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王静,2002:53)尤金奈达 与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对比共同点:共同点:1) 传统的翻译方法只围绕直译与意译之争,

17、奈达和纽马克都从新的视角提出了新的翻译方法, 对翻译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是一大贡献。2) 奈达与纽马克都注重译文的接受者, 即读者,而且都对读者进行了分类。(王静,2002:53)尤金奈达 与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对比共同点:共同点:3) 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来源于对圣经的翻译。按照纽马克的文本分类, 圣经属于呼唤性文本, 适于用交际翻译的方法。因此, 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基本相同, 二者都考虑了读者因素, 强调译文的可读性、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王静,2002:53)巴兹尔哈蒂姆 Basil Hatim哈蒂姆是整个西方最早把话语分析的基本方法和语篇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翻译研究

18、领域的学者之一。在书中,他详细描述了互文性这一重要语篇现象的特征、分类及其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并从语境的两个符号层面汾西路翻译中互文参照行为、互文处理方式以及它们与实际语篇结合的状况,力图在语篇和语境紧密联系的基础上,运用体裁、话语和语篇等概念构建处理语篇互文现象的翻译策略体系。(谢天振,2008:78)玛丽斯奈尔霍恩比 Mary Snell-Hornby1988 翻译研究:综合法Translation Studies:An Integrated Approach提出翻译研究应当被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创建了以格式塔原理为基础的综合研究法,力图借鉴文学、语言学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原理研究翻译

19、问题。(以文化的整体观来进行翻译研究) (谢天振,2008:82)小节 在语言学派翻译理论中,雅科布逊对翻译的三分法,即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为当代语言学派翻译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的研究深深地影响了译学界; 纽马克所提出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对于翻译研究者来说有很大的启发; (谭载喜,2004:223;朱明胜,2012:196)小节 卡特福德的“对等”观点及语言对等中的统计方法也比较细致周密; 奈达的“动态对等”和“功能对等”因过于注重内容而忽视形式,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 哈蒂姆把话语分析结合到翻译研究领域,从语篇语言学的视角对跨语言文化交际的种种因素进行了深入地考察和诠释;(谭载喜,2004:223;朱明胜,2012:196)小节 斯奈尔霍恩比立足于翻译学派和翻译文化学派的基本立场,批评语言学派将翻译研究划归为应用语言学,同时也批评操纵学派将它归入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认为翻译研究是一门独立学科,并以格式塔整体理论和原型学为基础,借用相关学科如语言学、心理学、哲学和比较文学的有益成分,提出对翻译研究采用一种集各家所长的综合型研究途径。(谭载喜,2004:223;朱明胜,2012:1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