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玉器(九)教学课件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70657849 上传时间:2024-08-05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7.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玉器(九)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中国古代玉器(九)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中国古代玉器(九)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中国古代玉器(九)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中国古代玉器(九)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玉器(九)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玉器(九)教学课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玉器(九)中国古代玉器(九)第1页,共50页。东汉玉器考古发现地主要有:陕西咸阳、华阴、宝鸡北郊;河南淮阳北关、洛阳东关、烧沟;山东梁山伯木山、嘉祥、青州马家冢;江苏东阳、徐州土山、扬州邗江宝女墩;河北定县北庄、中山王刘焉墓、中山王刘畅墓;安徽亳县凤凰台、董园村、合肥乌龟墩;江西南昌七里村;湖南零陵文庙等。(一)玉器种类第一类为装饰品,有璧、环、璜、配饰、觿、带钩、玉具剑、珩、管、珠、笄、镯、组佩、心形佩、龙形佩、司南佩、宜子孙佩、凤形佩、舞人佩、螭纹佩、刚卯严卯等。 第二类为礼仪器,有圭、璋、璧、戈、钺、玉衣、蝉(琀)、玉塞、口塞、玉猪(握)、玉瞑目等。第三类为日用器,有卮、耳杯、高

2、足杯、角形杯、枕、玺、砚滴、盒、壶、钫、奁、镜、铺首、灯等。第三类为陈设把玩器,有玉座屏、玉人、玉马、玉熊、玉辟邪、玉贝、玉獬豸、玉鹰、玉豹、玉版等第2页,共50页。(二)造型与纹饰1、造型与纹饰特征玉璧汉代玉璧的造型也沿用了战国晚期基本形制,一种是圆形玉璧,一种是出廓璧。汉代出廓璧分四类:(1)双龙纹谷纹璧。 (2)双螭纹乳丁纹璧。 (3)龙螭纹乳丁纹璧。 (4)附设文字。 双龙纹谷纹璧 中山王刘胜墓第3页,共50页。双螭纹乳丁纹璧 东汉 河北定县北庄龙螭纹乳丁纹玉璧 东汉 河北北陵东村第4页,共50页。“长乐”谷纹玉璧 汉 故宫“宜子孙”龙纹谷纹玉璧 东汉第5页,共50页。“长宜子孙”玉胜

3、 汉 上海博物馆藏“宜子孙”玉璧 东汉 扬州老虎墩第6页,共50页。汉代玉璧还流行内、外二区或内、中、外三区的纹饰,一般内区为蒲纹、谷纹或蒲谷相叠纹,外区为龙纹或风鸟纹。 玉璧 西汉中期 满城刘胜夫人墓玉璧 西汉早期 南越王墓第7页,共50页。玉衣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殓服。它的前身是东周时期的“缀玉面幕”和“缀玉衣服”。玉衣出现于文景时期,而从汉武帝时开始盛行,东汉末年废止不用。完整玉衣分为头部、上衣、裤筒、手套和鞋五部分。玉衣结构图1、脸盖 2、头罩 3、上衣前片 4、上衣后片 5、右袖筒 6、左袖筒7、右手套 8、左手套 9、右裤筒 10、左裤筒 11、右足套 12、左足套第

4、8页,共50页。组玉佩战国晚期至西汉的组玉佩,承袭了春秋时期的组合方式。既重视成组的搭配,更重视各件佩饰自身的美感。西汉中期以后,组玉佩已不甚流行,组合形式也比较简单。 南越王墓主人南越王墓东室右夫人第9页,共50页。玉舞人以玉舞人作为佩玉的习俗,源于战国时期。 玉舞人佩一般为女舞人形象,她们是专供帝王或大贵族使役的舞人。每个玉舞人都有一至两个穿孔,用于穿系佩挂。玉舞人多出于女性墓葬中,应是汉代贵族妇女所喜爱的佩玉。玉舞人造型分为三类:简约型。形象概括,刀法间练。 普通型。形象写实,刀法精细,服饰造型可辨。 繁复型。 玉舞人 简约形江苏铜山小龟山 玉舞人 简约形 徐州石桥 第10页,共50页。

5、玉舞人造型特点:(1)都作长袖,一袖高扬舞过头顶,另一袖下垂或横置腰际,长裙曳地,细腰束带,恰如“长袖善舞”;(2)舞姿多变,动态突出,作“翘袖折腰”之舞姿;(3)造型概括兼夸张,刀法简洁有力。 玉舞人 普通形 北京大堡台 玉舞人 普通形 扬州妾莫书墓. 第11页,共50页。玉舞人 繁复形 南越王墓第12页,共50页。玉具剑在剑和剑鞘上装有玉制剑饰的剑,称为“玉具剑”。 四种玉饰齐备的玉具剑出于西汉时期。典型的玉具剑,剑首、剑格、剑璏和剑珌的纹饰题材和雕刻技法是一致的。西汉后期出现水晶的剑饰。 南越王墓成套玉剑饰第13页,共50页。水晶剑饰 邢台北陈村刘迁墓 西汉后期剑首剑珌剑璏第14页,共5

6、0页。韘形佩汉代韘形佩,又称心形佩或鸡心佩,造型是中间主体呈上尖下圆的倒心形,边缘附设镂雕各式纹饰,它是由先秦的玉韘演变而来的玉饰。 玉碟形佩 西汉中期 满城中山王刘胜墓第15页,共50页。 玉璧 西汉后期 北京大堡台汉墓蟠螭心形玉佩 东汉玉碟形佩 南越王墓第16页,共50页。玉环镂空龙螭纹玉环 南越王墓玉龙凤纹重环 南越王墓 透雕玉环 东汉 扬州甘泉老虎墩汉墓透雕三龙纹玉环 南越王墓 第17页,共50页。玉枕作为日用器兼葬玉的汉代玉枕,可分为玉枕、镶玉枕、镶虎头玉枕三类。玉枕 东汉 河北定州镶玉铜枕 满城中山王刘胜墓第18页,共50页。玉容器汉代发掘出土的玉容器主要有高足杯、角形杯、盒、卮和

7、镶玉盖杯等。玉高足杯杯身作圆筒形,杯把下有圆形杯作。早期高足杯刻有细致的纹饰,晚期的高足杯为素面。 铜承盘高足玉杯 南越王墓高足杯杯托第19页,共50页。玉角形杯南越王墓出土的玉角形杯,杯体作犀角形,杯身浮雕卷缠的夔龙纹,杯体上浅浮雕卷云纹,近底部为圆雕,空隙地阴刻勾连云纹。 第20页,共50页。玉卮卮是古代的一种饮酒具,始兴于战国。迄今最早的玉卮是洛阳金村所出的嵌铜玉卮。南越王墓的玉卮,为铜质框架,其间镶嵌阶梯式连线乳丁纹玉片而成器,髹漆木盖,盖上有玉钮和玉饰,环形带柄耳,三兽蹄形足。故宫博物院藏玉卮,通体玉料雕成,盖有高浮雕三鸟形钮,卮身雕凤首方折夔纹,并满填阶梯式连线乳丁纹,环状耳,三足

8、。 嵌铜玉卮 洛阳金村战国墓第21页,共50页。镶玉卮 南越王墓玉夔凤纹卮 故宫第22页,共50页。玉带钩汉代玉器装饰品中,带钩是最常见的一种。其特点是:(1)钩身呈细长状。圆雕细长条形,或琵琶形,其长度一般达到15厘米左右。龙首形钩首,有双角、双眼睛、口齿分明;(2)钩身弧度加大,钩钮底部与钩尾底边可在一个平面上;(3)多椭圆钩钮;(4)通体雕刻纹饰。常见纹饰为连线乳丁纹、浮雕螭纹和扭丝纹等。玉带钩 西汉后期 邢台刘迁墓第23页,共50页。螭纹玉带钩 满城刘胜墓琵琶形玉带钩 东汉 洛阳汉墓玉龙形带钩 南越王墓第24页,共50页。玉铺首铺首始于古代宫门所嵌的犀牛头骨。因犀牛有祥瑞意思,故用之。

9、兽面形铺首,源于周秦时代铜器、陶器的兽面衔环耳。玉铺首的兽面,形象凶猛,有驱邪辟恶之义。陕西兴平茂陵附近出土的玉铺首,圆雕,以兽面为主体,其上浅浮雕兼透雕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四神。缺环。第25页,共50页。玉砚滴江苏扬州甘泉老虎墩东汉墓出土,作飞熊跪坐状,头顶有一圆口,腹中空,上有圆形银盖。飞熊睁目张口,背有双翼,掌托灵芝,全身刻羽毛纹。 第26页,共50页。玉座屏由四块镂雕玉片组成,两侧支架为连璧形,璧内雕曲身缠绕的龙纹。中间玉片略呈半月形,分上下两层,分别透雕有盘膝高坐的“东王公”和“西王母”以及人物、鸟兽和神化动物形象 。 玉座屏 东汉 河北定县刘畅墓第27页,共50页。2、纹饰传承与

10、演变(1)战国晚期西汉早期玉器纹饰是以规律性的纹饰,搭配平面立体化的动物纹为特色。 玉龙凤纹璧 南越王墓第28页,共50页。(2)西汉时期玉器纹饰以凹弧面和多视点的角度取像所营造的立体化动物纹,或在玉器表面制作高浮雕、浅浮雕等动物纹饰为特色。玉龙凤纹重环 南越王墓平面立体化镶玉铺首 满城刘胜墓 浅浮雕第29页,共50页。玉剑璏 西汉后期 长沙五一路高浮雕镂空蟠螭玉饰 西汉后期 安徽怀远皇姑坟圆雕式纹饰第30页,共50页。(3)西汉晚期东汉西汉晚期,平面立体化的动物纹饰开始朝图案化的方向发展。到了东汉时期,生动立体化的风格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繁复的纹饰布局,呈现工艺化的风格。 玉扇形佩 东汉

11、河北定县刘畅墓第31页,共50页。(4)螭纹春秋战国玉器螭纹,总体造型特点是:身体细长如蛇,有二足或四足,满饰鳞纹或扭丝纹。螭头可分二类:近圆形,无耳;脸较长,有耳,嘴鼻较窄。两汉玉器螭纹造型总体特点是:身形为四足走兽形,足为拳曲形三爪,身体或作穿云状;螭头如虎,分别有立式方圆耳或耷耳,单角或分枝角;尾细长,或分枝,或饰扭丝纹;玉剑饰上多高浮雕大小二螭作相对视造型,可能代表母子螭。玉剑璏 西汉中期 山东巨野红土山第32页,共50页。螭纹玉佩 西汉后期 北京大堡台汉墓玉螭虎纹佩 西汉前期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第33页,共50页。双螭纹乳丁纹璧 东汉 河北定县北庄汉墓“宜子孙”玉璧 东汉 扬州甘泉老虎

12、墩汉墓第34页,共50页。(5)龙首纹汉玉龙首纹的造型特征是:尖耳或耷耳,额头起尖,张口,长分枝角或单角,上唇较宽,或下卷,下颌呈斧头形,小圆眼左右有眼角线。玉觿 西汉前期 南越王墓第35页,共50页。玉龙虎并体带钩 南越王墓龙形玉佩 西汉 安徽天长三角圩金钩玉龙 南越王墓第36页,共50页。(三)汉代玉器特征1、传统与创新兼容。装饰品的造型、纹饰题材,很多都有战国玉器的遗风。如谷纹龙形佩、玉剑饰、玉带钩、螭纹佩等。艺术风格总体上延续战国玉器的特征。如阴线刻的纹饰、浅浮雕谷纹、龙凤螭形佩等。 汉代的创新玉器达到新高峰。装饰品、葬玉、日用器及观赏陈设器,都在种类、造型与纹饰上有较多的新发明。如玉

13、衣、玉舞人、刚卯严卯、司南佩、玉枕、角形杯、砚滴、卮、屏风、铺首、玉辟邪等。第37页,共50页。2、玉器镶嵌工艺空前发达。 玉具剑分为铜、铁剑两种,很多器物出土时玉剑饰保持完整(南越王墓); 首创镶绿松石铜镜(南越王墓);玉面罩或玉枕上嵌金箔片(徐州后楼山汉墓);铜质杯及卮框架上满镶玉片(南越王墓);铜质或漆质枕上嵌玉片(满城刘胜墓);木棺外镶玉版(徐州狮子山楚王墓);木棺内镶玉版,外镶玉璧和圭形玉(满城刘胜墓);棺中笭床上镶谷纹璧(长沙咸家湖汉墓)。第38页,共50页。嵌龙凤纹玉鎏金铜带板 西汉后期 扬州甘泉妾莫书墓木棺外镶玉版 西汉前期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镶玉盖杯 南越王墓第39页,共50页

14、。3、葬玉空前发展。汉代葬玉空前发展的原因:由于上层统治阶级的倡导,厚葬形式风靡一时,以玉器殓尸的制度,成为社会政治文化和礼仪文化的重要内容;葬玉的形式与内容,有规范性和统一性的制度可遵循;道教“长生不老”的宗教观,深浸于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4、日用器的新拓展。帝王与贵族的生活里,大量应用玉质器皿,是汉代玉文化的特殊现象。由于汉代日用玉器的广泛应用,使中国传统玉器的五大品种,即生产工具、装饰品、礼仪器、日用器和观赏陈设器,真正开始完备。 第40页,共50页。5、崇尚白玉。在中国玉器史上,使用白玉、特别是新疆和田白玉,汉代是个新高潮。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汉帝国征讨西域频频得胜,使东西两地的交通

15、畅通,新疆玉料源源不断进入中原; 盛行阴阳五行说,人们赋予白色以吉祥寓意;自西汉起,将“尚白”观念与儒家“仁”学相提并论,极大地提高了色彩审美的文化品位和白玉的道德品性。6、汉代玉器的吉祥文化。 汉代常见的吉祥玉器有:驱鬼除病的刚卯严卯;神兽灵禽的四神纹玉铺首;以熊虎为主的猛兽类玉器,如飞熊形玉砚滴;飞天羽人的白玉仙人奔马;征祥祝词的各类玉璧;仙公仙母玉屏风等。第41页,共50页。 骑马羽人 西汉 陕西咸阳汉元帝渭陵附近玉熊虎螭纹碟形佩 东汉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第42页,共50页。三、魏晋南北朝玉器(公元220年589年)考古发掘遗址主要有:江苏南京尧化门、幕府山、邓府山、富贵山、郭家山、象山、

16、光华门、镇江丹徒、句容;河南洛阳涧西、十六工区;山西太原王郭村、寿阳贾家庄村;陕西西安小寨、王郭村、咸阳;湖南安乡;江西南昌京山;湖北宜昌一中、汉阳蔡甸;河北吴桥;贵州平坝马场;辽宁北票西关营子。(一)玉器种类第一类为装饰品,有璧、璜、云头形玉珩、带钩、剑饰、珠饰、笄、龙纹佩、司南佩、螭纹佩等。 第二类为礼仪器,有玉猪(握)、蝉(琀)、琮等。第三类为日用器,有盏、卮、杯、樽等。第四类为观赏陈设器,有瑞兽等。第43页,共50页。(二)造型与纹饰云头形玉珩玉珩可分两种:作云头形,上部弧鼓,下部平直;近似梯形。云头形玉珩上部正中有一小孔,下部有两个或三个小孔,用于系挂佩饰。 云头形玉珩 南北朝 西安

17、小寨云头形玉珩 北齐 太原王郭村娄睿墓第44页,共50页。螭纹佩玉双螭纹佩 东晋 南京郭家山玉龙螭纹佩 魏晋 天津艺术博物馆第45页,共50页。玉透雕龙纹鲜卑头上海博物馆藏南朝白玉龙纹鲜卑头,呈厚片形,长方形边框内,高浮雕并透雕曲体龙纹。器背面刻铭文两行,从铭文内容可知,此器为南朝宋文帝的御用品,其制作年代是元嘉七年庚午十二月四日,即公元431年1月3日。玉鲜卑头是皇帝衮服上的玉带头。 第46页,共50页。玉杯玉杯 三国(魏)洛阳涧西魏墓 玉杯 西汉前期 广西贵县罗泊湾第47页,共50页。玉樽樽是酒器。湖南安乡黄山头西晋刘弘墓出土玉樽,筒状,兽面衔环耳,外腹浮雕云水纹,螭纹、西王母、羽人和龙、

18、虎等纹饰,三跪形熊足。 玉盏玉盏发现于辽宁北票十六国北燕冯素弗墓中,盏似浅碗,壁较薄,口沿饰弦纹一周。 第48页,共50页。玉兽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的玉卧兽,圆雕,小头宽颈,圆圈眼,颈刻短毛,四肢折曲内敛,宽臀,长尾。 第49页,共50页。(三)玉器特征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殊社会文化背景,制约了玉器的发展。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三国曹魏时起,朝廷明令禁止厚葬;战争连绵不断,交通不畅,玉材来源受阻,数量不足,影响了玉器制作;佛教文化及其艺术品异军突起,大量佛像石刻如云冈、龙门石窟兴建,吸引众多的玉器工匠,影响玉器创作;道教推崇“食玉”,很多玉料被食用而遭浪费。2、玉石瑞兽最富时代气息和艺术感染力。第50页,共5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