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与监测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70643985 上传时间:2024-08-05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疾病预防与监测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疾病预防与监测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疾病预防与监测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疾病预防与监测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疾病预防与监测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疾病预防与监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疾病预防与监测(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疾病预防疾病预防与疾病监测与疾病监测人人类类与与疾疾病病斗斗争争的的漫漫长长历历史史演演绎绎了了医医学学发发展展的的历历史史长长卷卷,而而医医学学发发展展的的精精髓髓就就是是疾疾病病的的预预防防和和控控制制。作作为为直直接接承承担担疾疾病病预预防防和和控控制制任任务务的的预预防防医医学学的的主主干干学学科科流流行行病病学学,遵遵循循我我国国“预预防防为为主主”的的卫卫生生工工作作方方针针,依依靠靠全全社社会会和和医医学学各各界界的的共共同同努努力力,从从宏宏观观和和微微观观水水平平了了解解疾疾病病分分布布及及其其影影响响因因素素,探探讨讨并并实实施施防防制制疾疾病病、促促进进

2、健健康康的的策策略略和和措措施施,使使我我国国的疾病防制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的疾病防制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疾疾病病预预防防和和控控制制是是一一个个循循证证实实践践的的过过程程,包包括括两两部部分分内内容容:一一是是预预防防策策略略和和措措施施;二二是是疾疾病病监监测测。两两者者相相辅辅相相成成,密切配合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密切配合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第一节疾病预防策略第一节疾病预防策略一、我国疾病防制现状一、我国疾病防制现状一些曾经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得到了基本控制一些曾经基本上销声匿迹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结核病的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对抗生素耐药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日益增多未被

3、有效控制的传染病在我国的发病与流行状况依然严峻新的传染性疾病陆续出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爆发流行对传染病的防制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目前我国传染性疾病流行及防制情况呈现以下特点:传染源的流动性和不典型性使传染源的控制更加困难传染源的流动性和不典型性使传染源的控制更加困难传播途径的多样性使传染病的播散更加迅速传播途径的多样性使传染病的播散更加迅速人群的频繁流动使人群易感性相对增高,传播更易实现人群的频繁流动使人群易感性相对增高,传播更易实现3030余种新病原体的出现,已存在的病原体变异及耐药性余种新病原体的出现,已存在的病原体变异及耐药性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变化,如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和自然因素、

4、社会因素的变化,如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和交通便捷,引起人口和商品的大量流动,使得传染病流行交通便捷,引起人口和商品的大量流动,使得传染病流行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危害更大,同以往相比更易引起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危害更大,同以往相比更易引起传染病的爆发与流行。传染病的爆发与流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环境污染、不良的生活方式及社会压力增加等问题日益严重,使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率正在逐步上升。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病糖尿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城市农村年老年轻化趋势带来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心理和精神疾患青少年为主的群体身心健康意外伤害及其它社会问题的重要成因。目前我国慢性非传染

5、性疾病流行及防制情况呈现以下特点: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二、疾病预防的策略二、疾病预防的策略策略犹如军事上的战略,着眼于全局,是指导全局的总体工作方针,而措施是开展工作的具体手段。疾疾病病预预防防策策略略是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总总纲纲领领,只有在正确合理的疾病预防策略指导下,对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控制疾病。(一)疾病预防策略(一)疾病预防策略建国以来,预防为主始终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服务”。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了预防为主的一贯原则,强调了全社会参与,是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制定疾病预防策略的指导原则制定疾病预防策略的指导原则:现现代代医医学学模模式式疾病预防要贯彻现代医学模式为指导的策略,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medicalmodel)。社社会会预预防防一方面全社会都有义务和责任进行疾病的防制工作;另一方面,无论是传染病还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趋势都同社会经济发展等社会因素以及自然因素息息相关。社社区区卫卫生生服服务务包括疾病预防、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治、医疗与伤残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及妇女儿童与老

7、年人和残疾人保健等。证证据据为为基基础础 要注重以证据为基础(evidence-baseddecision-making)的预防策略的制定、贯彻和完善。(二)全球卫生策略与初级卫生保健(二)全球卫生策略与初级卫生保健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在推行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1977年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全球卫生策略“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我国政府明确表示对这一目标的承诺,并将其纳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中。全全球球卫卫生生策策略略为了实施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策略,监测和评价全球卫生目标的实现程度,1981年第31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12项供全球使用的最低限

8、度指标,并且进行了两次全球性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进度评价。全球卫生目标有下列12项:()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策略已获批准成为官方最高一级的政策。()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策略已获批准成为官方最高一级的政策。()已经建立或加强了吸收人民参加实施策略的机构。()已经建立或加强了吸收人民参加实施策略的机构。()至少有()至少有5%的国民生产总值用于卫生事业。的国民生产总值用于卫生事业。()有一个适当比例的卫生经费用于初级卫生保健。()有一个适当比例的卫生经费用于初级卫生保健。()资源分配公平。()资源分配公平。()发达国家的卫生经费至少有()发达国家的卫生经费至少有0.7%转拨给发展中国家。转拨

9、给发展中国家。()全体居民都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全体居民都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至少()至少90%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在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在2500克以上;至少克以上;至少90%的儿的儿童体重符合相应参考值的标准。童体重符合相应参考值的标准。()婴儿死亡率在()婴儿死亡率在50以下。以下。(10)出生期望寿命在)出生期望寿命在60岁以上。岁以上。(11)成年男女受教育的比例超过)成年男女受教育的比例超过70%。(1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500美元。美元。初级卫生保健初级卫生保健初级卫生保健是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它采用技术上适宜、学术上可靠而又为社会能接受的方法,并通过个人、

10、家庭和社区的充分参与而达到普及。初级卫生保健从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和康复服务四个方面开展工作,具体内容包括以下9项:(1)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2)改善食品供应和合理营养。(3)提供足够的安全饮用水和基本的环境卫生设施。(4)开展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5)对主要传染病的免疫接种。(6)对地方病的预防控制。(7)对常见病的妥善处理。(8)提供基本药物。(9)预防控制非传染病和促进精神卫生。第二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第二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制措施的防制措施是一组慢性的、不会在人与人间相互传染的疾病。这类疾病的发生一般与多个危险因素有关,潜伏期长,病程长,发病时间常常

11、不明确,随着疾病的进展,表现为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很难彻底治愈。(naturalhistoryofdisease)疾病的自然发展过程,包括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疾病的自然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发病前期、发病期和发病后期。针对疾病自然史的三个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阻止或延缓其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造成的危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疾病的自然史疾病的自然史疾病的三级预防疾病的三级预防一、一级预防一、一级预防一一级级预预防防(primaryprevention)又称病因预防或初级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子、可疑致病因子或因素所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疾

12、病的发生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一级预防包括两个方面:健康促进(healthpromotion)针对特异病因采取措施,即特异预防(specificprevention)。(一)健康促进(一)健康促进健健康康促促进进是为形成健康行为和健康生活条件所采取的健康教育与环境支持相结合的策略。目的是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避免和减少致病因子的暴露,促进积极的健康行为,提高应对环境和心理压力的能力,从而保持健康的平衡,减少疾病的发生。健康促进包括:健康教育自我保健环境保护和监测(二)特异预防(二)特异预防特特异异预预防防是指对某些病因明确并具备预防手段的疾病所采取的措施。它在预防与控制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某

13、些地方病,如长期食用碘盐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禁止近亲婚配预防先天性畸形及部分遗传性疾病许多职业病,如职业性癌,可以通过劳动保护来预防,具体措施包括保护作业环境、改进工艺流程和加强个人防护等二、二级预防二、二级预防二级预防(secondaryprevention)又称“三早”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二级预防是在疾病发生后为了防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早早期期发发现现是是二二级级预预防防非非常常重重要要的的环环节节。早早期期发发现现病病人人的的方方法法包包括括普普查查、定定期期健健康康检检查查和和设设立立专专科科门门诊诊等等,筛筛检检是是早早期期发发现现病病人人的的主主要要方方法法,但

14、但要要决决定定是是否否对对某某个个疾疾病病开开展展普普查查、筛筛检检时时,必必须须考考虑虑进进行行这这些些流流行行病病学学调调查查时时的的适适用用条条件件,如如疾疾病病的的发发病病率率、检检测测方方法法是是否否简简便便、安安全全和和准准确确、经经济济效效益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和社会效益等方面。三、三级预防三、三级预防三三级级预预防防(tertiaryprevention)又称临床预防,是在疾病的发病后期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所采取的措施三级预防的目标是防止病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康复治疗是实现三级预防目标的手段之一。疾病的三级预防必须政府支持,社会各界密切配合第三节

15、传染病的防制措施第三节传染病的防制措施为了有效地预防控制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降低其发病率,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我国政府总结了年来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经验,建立和完善了传染病防制的法律法规,使我国传染病的防治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使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保障人民健康有了法律保障。传染病的防制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工作,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即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三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传染病防制的主要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性病防治管理办法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血液制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

16、和国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一、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一、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一)建立完善的传染病防制体系,做好传染病防制工作(一)建立完善的传染病防制体系,做好传染病防制工作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医疗卫生机构的联合作用,严格执行现行的防制措施,巩固现有的防治成效,严防已控制的传染病再燃,密切监视和严防新发现的传染病传入。建立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和队伍,以应付传染病突发事件,如某种传染病的爆发流行、生物恐怖事件等。搞好传染病监测,建立传染病防制信息情报系统,客观、准确、及时地收集和反馈情报。提供决策依据,评价所实施措施的效果。(二)搞好经常性的传染病预防工作(二)搞好

17、经常性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爱爱国国卫卫生生活活动动消消除除或或减减低低各各种种与与传传染染病病有有关关的的动动物物及及病媒昆虫的危害病媒昆虫的危害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集中式供水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集中式供水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污水、污物和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污水、污物和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消除媒介昆虫及孳生地消除媒介昆虫及孳生地抓好水源、食品、生物制品等管理工作抓好水源、食品、生物制品等管理工作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对传染病菌(毒)种的保藏、携带

18、、运输实行严格管理对传染病菌(毒)种的保藏、携带、运输实行严格管理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处理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处理甲类传染病及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脊髓灰质炎、甲类传染病及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严格采供血制度,保证安全用血严格采供血制度,保证安全用血控制人畜共患传染病在人、畜间流行控制人畜共患传染病在人、畜间流行做好专业人员的防护和医疗保健做好专业人员的防护和医疗保健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的人员,现场处理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的人员,现场处理疫情人员,以及在生产、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

19、体的其他人员疫情人员,以及在生产、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其他人员根据国家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根据国家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包括人体防护措施、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扩散的制度及严格消毒包括人体防护措施、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扩散的制度及严格消毒处理措施处理措施(三)加强国境卫生检疫工作(三)加强国境卫生检疫工作国国境境卫卫生生检检疫疫(quarantine)是是国国境境卫卫生生检检疫疫机机关关为为了了防防止止传传染染病病由由国国外外传传入入或或者者由由国国内内传传出出,保保护护人人民民健健康康为为目目的的的的行行政政执执法法活活动动,是是在在我我国国国国境境口口岸岸,

20、对对入入出出境境的的人人员员、交交通通工工具具、运运输输设设备备及及其其它它物物品品所所实实施施的的传传染染病病检检疫疫、监监测测和卫生监督。和卫生监督。中中华华人人民民共共和和国国国国境境卫卫生生检检疫疫法法等等法法律律法法规规的的颁颁布布和和实实施施使使得得控控制制传传染染病病在在国国际际间间的的传传播播,保保护护我我国国人人民民的的健健康,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有了法律保障。康,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有了法律保障。检疫病种检疫病种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传染病是指检疫传染病、监测传染病和禁止入境的传染病。检疫传染病检疫传染病鼠疫、霍乱和黄热病监监测测传传染染病病流行性感冒、疟疾、脊髓灰质炎、流行

21、性斑疹伤寒、回归热作为国际间监测的传染病登革热列为监测传染病近年新发现的传染病,如埃玻拉马尔保病毒病、拉莎热、军团热等也作为严密监测的传染病。禁禁止止入入境境的的传传染染病病艾滋病、性病、麻风病、精神病、开放性肺结核病疫情报告疫情报告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发现检疫传染病或者疑似检疫传染病时,除采取必要措施外,必须立即通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同时用最快的方法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最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措施措施禁止某些疾病患者入境阻止所发现的患有艾滋病、性病、麻风病、精神病、开放性肺结核病的外国人入境。出示有关健康证件入境、出境人员,必须根据要求,如实填报健康申明卡,出示某种有效的传染病预防接种证书、

22、健康证明或者其他有关证件。健康检查对患有监测传染病的人、来自国外监测传染病流行区的人或者与监测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人,发给就诊方便卡,医疗部门应当优先诊治。如果发现其患有检疫传染病或者监测传染病,疑似检疫传染病或者疑似检测传染病,应当立即实施必要的卫生措施。卫生处理卫生处理卫卫生生处处理理指隔离、留验和就地诊验等医学措施,以及消毒、除鼠、除虫等卫生措施。将传染病病人收留在指定的处所,限制其活动并进行治疗,直到消除传染病传播的危险。一个人在卫生检疫机关指定的期间,到就近的卫生检疫机关或者其他医疗卫生单位去接受诊察和检验;或者卫生检疫机关、其他医疗卫生单位到该人员的居留地,对其进行诊察和检验。将传染

23、病人收留在指定的处所进行诊察和检验。对接触过检疫传染病的感染环境,并且可能传播检疫传染病的人,应当将其留验,留验期限根据该传染病的潜伏期确定。隔离就地诊验留验二、传染病的控制与管理二、传染病的控制与管理(一)疫情报告与公布(一)疫情报告与公布疫疫情情报报告告是是预预防防传传染染病病发发生生和和控控制制其其流流行行的的重重要要环环节节。只只有有及及时时了了解解和和掌掌握握了了准准确确的的、完完整整的的传传染染病病的的疫疫情情资资料料,才才能能及及时时对对疫疫情情的的发发生生和和发发展展作作出出推推断断和和预预测测,采采取取有有效效措措施控制疫情,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传染病的防制规划。施控制疫情,并有

24、针对性地制定传染病的防制规划。疫情报告疫情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共分甲、乙、丙类,35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4种,丙类9种现将SARS作为我国法定管理传染病报告的病种甲类:甲类:鼠疫、霍乱。乙乙类类: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杆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丙丙类类:血吸虫病、绦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

25、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疫情报告人义务疫情报告人任何人都是义务疫情报告人责 任 疫 情 报 告 人 执 行 职 务 的 医 疗 保 健 人 员 、 卫生防疫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报告时限任何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附近的医疗机构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或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及疑似病人时,城城镇镇应应于于6小小时时内内,农农村村于于12小小时时内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及疑似病人时,城城镇镇于于小小时时内内,农农村村于于小小时时内内,向发病地的

26、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小时内小时内向发病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报告人及报告时限:疫情的通报和公布疫情的通报和公布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地如实通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地如实通报和公布疫情,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和公布疫情,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地如实通报和公布本行政区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地如实通报和公布本行政区域的疫情。域的疫情。(二)疫情控制措施(二)疫情控制措施1控制传染源的措施控制传染源的措施()对对病病人人的的措措施施做做到到早早发发现现、早早报报告告、早早隔隔离离、早早治疗。治疗。()对对

27、病病原原携携带带者者的的措措施施早早发发现现、早早治治疗疗,早早采采取取措措施。施。()对对接接触触者者的的措措施施根根据据病病种种及及接接触触者者的的免免疫疫状状态态,采采取取应应急急接接种种、药药物物预预防防、医医学学观观察察、隔隔离离或或留留验验等等不不同同措措施。施。()对对动动物物传传染染源源的的措措施施视视感感染染动动物物对对人人类类的的危危害害程程度度、经经济济价价值值和和所所感感染染的的病病种种,采采取取治治疗疗、杀杀灭灭、焚焚烧烧、深深埋等措施。埋等措施。()医医疗疗保保健健机机构构、疾疾病病预预防防控控制制机机构构发发现现下下列列情情况况,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应当及时

28、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对甲甲类类传传染染病病病病人人和和病病原原携携带带者者,乙乙类类传传染染病病中中的的艾艾滋滋病病病病人人、炭炭疽疽中中的的肺肺炭炭疽疽病病人人,予予以以隔隔离离治治疗疗。对对SARS病病人按本条措施执行。人按本条措施执行。对对除除艾艾滋滋病病病病人人、炭炭疽疽中中的的肺肺炭炭疽疽病病人人以以外外的的乙乙类类、丙丙类类传传染染病病病病人人,根根据据病病情情,采采取取必必要要的的治治疗疗和和控控制制传传播播措措施施。对对疑疑似似甲甲类类传传染染病病病病人人、在在明明确确诊诊断断前前,在在指指定定场场所所进进行医学观察行医学观察。对对传传染染病病病病人人、病病原原携携带带者者、疑

29、疑似似传传染染病病病病人人污污染染的的场场所所、物物品品和和密密切切接接触触的的人人员员,实实施施必必要要的的卫卫生生处处理理和和预预防防措施。措施。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疫情发生后,首先要估计疫源地的范围。不同传染病因传播途径不同,所采取的主导措施各异,具体措施主要有消毒和杀虫消除或杀灭外界环境中的致病性微生物的一种措施。性 质 不 同 预预 防防 性性 消消 毒毒 指 当 怀 疑 有 某 传 染 病 病 原 体 存在的可能时所采取的措施。疫疫 源源 地地 消消 毒毒 指 对 现 有 或 曾 有 传 染 源 存 在 的疫源地进行的消毒随时消毒(currentdisinfecti

30、on)终末消毒(terminaldisinfection)杀灭有害昆虫,特别是外环境中传递病原体的媒介节肢动物。可分为预防性杀虫和疫源地杀虫,后者又分随时杀虫和终末杀虫。杀虫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杀虫法。消毒杀虫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预预防防接接种种是提高机体免疫水平的一种特异性预防措施,可有效地预防相应传染病,是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计划免疫的主要内容。药药物物预预防防对于某些有特效防治药物的传染病,在发病的危险人群中可采用药物预防,如疟疾流行时给易感者以抗疟药。防护措施防护措施在某些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对易感者可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防止其受到感染,如戴口罩、手套

31、、护腿,使用避孕套等都可起到个人防护作用。(三)疫情控制的紧急措施(三)疫情控制的紧急措施特特殊殊控控制制措措施施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应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防治,必要时,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措施:()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停工、停业、停课;()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用饮用水源。人人员员的的调调集集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有权在全国范围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地方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有权在本行政区域内,调集各级各类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参加疫情控制工作。尸尸体体处处理理患鼠疫、

32、霍乱和炭疽死亡的,必须将尸体立即消毒,就近火化。患其他传染病死亡的,必要时,应当将尸体消毒后火化或者按照规定深埋。物质保障物质保障医药部门、生物制品生产单位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供应预预防防和和治治疗疗传传染染病病的的药药品品、器器械械和和生生物物制制品品,并应当有适量的储备;铁路交通、民航部门必须优先运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处理疫情的人员、防治药品、生物制品和器械。疫区的宣布与封锁疫区的宣布与封锁()疫疫区区的的宣宣布布甲类、乙类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在疫区内采取上述紧急措施,并可以对出入疫区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疫区封锁的

33、解除()疫区封锁的解除如果疫区传染病控制达到下述条件,可由原决定机关宣布疫区封锁的解除。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全部治愈,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得到有效的隔离治疗;病人的尸体得到严格消毒处理;污染的物品及环境已经过消毒等卫生处理;有关病媒昆虫、染疫动物基本消除;爆发、流行的传染病,经过最长潜伏期后,未发现新的传染病病人,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三、计划免疫三、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是一种疾病的特异性预防,属疾病一级预防的内容。我国的医务工作者在20世纪50年代便开始了有计划的预防接种,70年代末制定了全国计划免疫条例。1974年第27届WHO大会对各成员国正式提出扩大免疫计划(expandedpr

34、ogramonimmunization,EPI)。第30届WHO大会批准EPI的总政策,提出到1990年为全球所有儿童提供免疫接种的规划目标,我国于1981年正式参加EPI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任何人均应按照有关规定接受预防接种。(一)计划免疫的内容(一)计划免疫的内容计划免疫是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进行人群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力,达到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计划免疫的免疫制品计划免疫的免疫制品:基础免疫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和麻疹疫苗纳入计免乙肝疫

35、苗某些地区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膜炎等其他免疫制品儿儿童童基基础础免免疫疫:卡介苗1针,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3次,百白破混合制剂3针;麻疹活疫苗1针。要求:城市和已经装备冷链设备的地区,在12月龄内完成尚未装备冷链和边远地区,在18月龄内完成牧区及人口稀少的边境地区,在36月龄内完成。预防接种的种类预防接种的种类()人人工工自自动动免免疫疫指将抗原物质接种于人体,使人体主动产生特异性免疫。()人人工工被被动动免免疫疫以含抗体的血清或制剂接种于人体,使人体被动地获得抗体而受到保护,但维持时间较短,主要用于疫情发生或意外感染。()被被动动自自动动免免疫疫是在疫情发生时用于保护婴幼儿及体弱接触者的一种

36、免疫方法,兼有被动及自动免疫的长处,但只能用于少数传染病。冷冷链链(coldchain)指疫苗从生产单位到使用单位,为保证疫苗在贮存、运输和接种过程中,都能保持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而装备的一系列设备的总称。(二)预防接种效果评价(二)预防接种效果评价1疫苗的安全性评价疫苗的安全性评价2疫苗的免疫学效果评价疫苗的免疫学效果评价一般用抗体转化率(阳转率或阴一般用抗体转化率(阳转率或阴转率)、几何平均滴度及抗体持续时间等指标来评价。转率)、几何平均滴度及抗体持续时间等指标来评价。3疫疫苗苗的的流流行行病病学学效效果果评评价价利利用用流流行行病病学学实实验验研研究究方方法法,常常 采采 用用 效效 果果

37、 指指 数数 (index of effectiveness,IE)和和 保保 护护 效效 力力(protectiveefficacy,PE)来评价。来评价。效果指数(效果指数(IE)=保护效力(保护效力(PE)=在对干预措施效果考核时,可将研究人群划分为:在对干预措施效果考核时,可将研究人群划分为:研究研究人群人群未干预人群未干预人群B干预人群干预人群A接受干预人群接受干预人群A1未接受干预人群未接受干预人群A2这这种种划划分分方方法法不不仅仅可可测测量量在在人人群群中中干干预预的的总总效效应应,而而且且可以了解其间接效应或公共卫生效应等。效应评价指标如下:可以了解其间接效应或公共卫生效应等

38、。效应评价指标如下:(1)直接效应)直接效应:指对A人群中接受干预的人和未接受干预的人群进行比较。(2)间间接接效效应应:指与不干预的人群相比,干预人群中未直接接受干预而从干预中所获得的收益或损害。即进行A2与B两人群发病率的比较。(3)总总效效应应:指真正直接接受干预的个体中所获得直接效果和由于干预措施的间接效果而获得益处或损害的联合效果。即进行A1与B人群发病率的比较。总效果=(4)公公共共卫卫生生效效应应:指的是整个人群的效果,由于预防接种的实施,而引起发病率的总的下降。进行A与B两人群发病率的比较。综合效应=第四节第四节 疾病监测疾病监测 一、概念一、概念疾病监测(疾病监测(surve

39、illanceofdisease),),也称流行也称流行病学监测(病学监测(epidemiologicalsurveillance),),是指长是指长期、连续和系统地收集疾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期、连续和系统地收集疾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以便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二、目的二、目的了解疾病模式,确定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了解疾病模式,确定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发现异常情况,查明原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发现异常情况,查明原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预测疾病流行,估计卫生服务需求。预测疾病流行,

40、估计卫生服务需求。确定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高危人群。确定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高危人群。评价干预效果。评价干预效果。三、内容与种类三、内容与种类(一)疾病监测的内容(一)疾病监测的内容资料收集资料收集人口学资料人口学资料发病和死亡资料发病和死亡资料实验室资料实验室资料危险因素调查资料危险因素调查资料个案调查资料个案调查资料干预措施资料干预措施资料动物宿主及媒介昆虫的分布资料动物宿主及媒介昆虫的分布资料爆发或流行的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爆发或流行的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其他有关资料其他有关资料资料分析资料分析原始资料的整理与核对;原始资料的整理与核对;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资料的分析和解释信息反馈与利用信息

41、反馈与利用纵向纵向上报至卫生行政部门,上报至卫生行政部门,向下反馈到下级监测机构向下反馈到下级监测机构横向横向有关的医疗机构有关的医疗机构公众公众(二)疾病监测的种类(二)疾病监测的种类传染病监测人群的基本情况传染病监测人群的基本情况传染病分布的动态变化传染病分布的动态变化人群传染病的易感性人群传染病的易感性病原体病原体动物宿主,昆虫媒介及传染来源动物宿主,昆虫媒介及传染来源评价防疫措施的效果评价防疫措施的效果研究疾病病因学、流行因素和流行规律研究疾病病因学、流行因素和流行规律预预测测疫疫情情非传染病监测非传染病监测危险因素监测发病危险因素行为危险因素危险因素监测发病危险因素行为危险因素其它营

42、养监测环境监测学校卫生监测其它营养监测环境监测学校卫生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计划生育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计划生育监测医学气象监测环境水质监测医学气象监测环境水质监测四、方法与技术四、方法与技术被动监测被动监测下级单位向上级单位报告监测数据和资料下级单位向上级单位报告监测数据和资料主动监测主动监测上级单位专题调查下级单位严格按照规定调查收集资料上级单位专题调查下级单位严格按照规定调查收集资料哨点监测哨点监测对哨点人群用统一的内容和方法开展的监测对哨点人群用统一的内容和方法开展的监测无关联匿名监测无关联匿名监测指利用为其它目的所收集的资料,在不识别个人身份指利用为其它目的所收集的资料,在不识别个人身

43、份的情况下开展监测,以了解人群中疾病(或其他卫生问题)的流行状况的情况下开展监测,以了解人群中疾病(或其他卫生问题)的流行状况记记录录联联接接把把两两个个来来源源不不同同的的资资料料联联接接起起来来进进行行分分析析,组组成成一一个个新新的的信信息的过程息的过程监测的直接指标与间接指标监测的直接指标与间接指标动态人群和静态人群动态人群和静态人群保密制度保密制度五、监测系统五、监测系统全国法定管理传染病报告系统全国法定管理传染病报告系统全国疾病监测点监测系统全国疾病监测点监测系统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系统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系统单病监测系统单病监测系统六、疾病监测系统评估六、疾病监测系统评估灵敏度(灵敏

44、度(sensitivity)一是指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占实际病例的比例一是指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占实际病例的比例二是指监测系统判断爆发或流行的能力二是指监测系统判断爆发或流行的能力及时性及时性(timeliness)监测系统发现卫生问题直到有关部门接到报告监测系统发现卫生问题直到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并作出反应的时间间隔并作出反应的时间间隔信息的反馈速度信息的反馈速度代表性(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反应目标人群中实际发生的卫生问题的程度反应目标人群中实际发生的卫生问题的程度简单性(简单性(simplicity)收集和监测的方法简便易行,系统运作的程序简单收集和监测的方法简便易行,系

45、统运作的程序简单灵活性(灵活性(flexibility)监监测测系系统统对对新新发发生生的的卫卫生生问问题题、操操作作程程序序或或技技术术要要求求能及时作出反应和调整,以适应其变化。能及时作出反应和调整,以适应其变化。可接受性(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监监测测系系统统的的参参与与者者对对监监测测工工作作的的参参与与意意愿愿达达到到的的程程度度以参与者能否持续、及时地提供准确完整的资料来反映以参与者能否持续、及时地提供准确完整的资料来反映阳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positivepredictivevalue)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中真正的病例所占的比例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中真正的病例所占的比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