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脱氮除磷课件(1)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70622757 上传时间:2024-08-05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脱氮除磷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生物脱氮除磷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生物脱氮除磷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生物脱氮除磷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生物脱氮除磷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脱氮除磷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脱氮除磷课件(1)(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脱氮除磷课件(1)Stillwatersrun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Wherethereislife,thereis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第1章 概述1.1 我国氮磷的污染状况1.2 氮磷对水体的危害2NH4+NO2NO3N2、NxO水解亚硝酸菌硝酸菌O2碱度O2碱度BOD碱度有机氮反硝化菌有机氮(产生细胞物质)同化作用厌氧氨氧化3第2章 生物脱氮机理及生物学基础 2.1 2.1 生物脱氮机理及生物学基础生物脱氮机理及生物学基础2.2 生物脱氮反应动力学2.3 生物脱氮影响因素2.4 生物脱氮新理论 2.5 生物脱氮新工艺42.1 生物脱氮机理及生物

2、学基础2.1.1 2.1.1 生物脱氮反应过程生物脱氮反应过程2.1.2 硝化反应与微生物2.1.3 反硝化反应52.1.1 生物脱氮反应过程 1)氨化反应:将有机氮转化为氨。 2)硝化反应: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3)反硝化反应:将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还原为N2。62.1 生物脱氮机理及生物学基础2.1.1 生物脱氮反应过程2.1.2 2.1.2 硝化反应与微生物硝化反应与微生物2.1.3 反硝化反应72.1.2 硝化反应与微生物一、硝化反应微生物一、硝化反应微生物 二、硝化反应式 82.1.2 硝化反应与微生物一、硝化反应与微生物 (一) 硝化过程 (二) 对硝化细菌的新认识92.1.2

3、 硝化反应与微生物一、硝化反应与微生物(一) 硝化过程 与微生物 硝化菌由亚硝酸细菌(氨氧化细菌)亚硝酸细菌(氨氧化细菌)和硝酸细菌(亚硝酸硝酸细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盐氧化细菌)两个亚群组成。 自养型硝化菌都是一些革兰氏阴性菌,硝化时它们以氧作为最终的电子受体,属于严格的好氧菌。 (1)第一步由亚硝酸菌亚硝酸菌将氨氮(NH4和NH3)转化成亚硝酸盐(NO2); (2)第二步再由硝酸菌硝酸菌将NO2氧化成硝酸盐(NO3)。10(二) 对硝化细菌的新认识硝化细菌属自养型细菌,碳源是CO2。有些自养型硝化细菌能混养(混合营养)生长(以CO2、有机物为碳源), 少数可异养生长。亚硝酸细菌(五个属)l

4、 Nitrosomonas 自养、混养;l Nitrosococcus 自养、混养;l Nitrosospira 严格自养;l Nitrosovibrio 自养、混养;l Nitrosolobus 自养、混养;以氨为唯一能源,自养生长时,以CO2为唯一碳源; 混养时,可同化有机物。2.1.2 硝化反应与微生物11(二) 对硝化细菌的新认识 硝酸细菌:自养型,有些可混养生长,某些菌株能异养生长。l Nitrobacter 自养、可异养,自养快于异养l Nitrococcus 严格自养l Nitrospina 严格自养l Nitrospira 自养、混养以NO2为唯一能源,自养生长时,以CO2为唯

5、一碳源; 混养时,可同化有机物。2.1.2 硝化反应与微生物122.1.2 硝化反应与微生物 一、硝化反应微生物 二、硝化反应式二、硝化反应式 132.1.2 硝化反应与微生物二、硝化反应式 (一)硝化反应的理论反应式 (二)硝化反应的生化反应式 (三)硝化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 (四)硝化反应代谢途径与电子转移数14二、硝化反应式NH33/2O2 NO2H2OHNO21/2 O2 NO3 NH32O2 NO3H2OH(一)硝化反应的化学反应式硝化反应 耗氧量:NH4NO3 4.57 g O2/g NH4NNH4NO2 3.43 g O2/g NH4N NO2NO3 1.14 g O2/g NO2

6、N15二、硝化反应式 NH3 + O2 NH2OH (二)硝化反应的生化反应(1)氨氧化为羟氨:氨单加氧酶 NH3 NH2OH NO NO2 NO3 氨单加氧酶羟胺氧还酶羟胺氧还酶亚硝酸盐氧还酶16NH2OH H2O HNO24H 4 e G0= +23 kJ/mol0.5 O2 + 2H 2 e H2O G0= 137kJ/mol(二)硝化反应的生化反应式(2)羟胺氧化为亚硝酸盐:羟胺氧还酶 分两步,中间产物为NONH2OH0.5 O2 HNO22H 2 e G0= 114 kJ/mol羟胺氧化所需的氧是由水提供的17NO2 H2O NO3+ 2H+2e G0= +83kJ/mol0.5O2

7、+ 2H+2e H2O G0= 137kJ/mol(二)硝化反应的生化反应式(3)亚硝酸氧化为硝化盐: 亚硝酸盐氧还酶 NO20.5 O2 NO3 G0= 54 kJ/mol亚硝酸盐氧化所需的氧是由水提供的18(三)硝化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第一步 1.00NH41.44O20.0496HCO3 0.99NO20.01 C5H7NO20.97H2O1.99H+第二步 1.00NO2 0.50O2 0.031CO2 0.00619NH40. 124H2O 1.00NO3+0.00619C5H7NO20.00619H+细胞物质:细胞物质: C5H7NO2(1)硝化反应生物合成反应式:若考虑硝化细菌新细

8、胞的合成,则反应式为:19硝化生物合成总反应式: NH41.89O20.0805CO2 0.984NO3 0.0161C5H7NO20.952H2O1.98H+20 将1gNH3N氧化为硝酸盐:消耗约 4.3 gO2中和 7.14g 碱度利用 0.08g 无机碳产生 0.15g 新细胞(2)硝化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 消耗氧的计量关系: 完全氧化1gNH4+-N,需消耗4.25gO2 完全氧化生成生成1gNO3-N,需消耗4.34gO221代谢过程由多种酶催化代谢过程由多种酶催化 氨单加氧酶(AMO)、羟胺氧还酶(HAO)、亚硝酸盐氧还酶(NOR)。硝化反应代谢途径硝化反应代谢途径: NH4 NH

9、2OH NO NO2- NO3-电子转移数:电子转移数:NH4氧化为NO2,经历了多个步骤、多个步骤、6个电子个电子变化,说明亚硝酸菌的酶系统十分复杂。亚硝酸氧化反应只经历了1步、步、2个电子个电子变化。(四)硝化反应代谢途径与电子转移数222.1 生物脱氮机理及生物学基础2.1.1 生物脱氮反应过程2.1.2 硝化反应与微生物2.1.3 2.1.3 反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232.1.3 反硝化反应一、反硝化原理(1)原理与反应(2)反硝化代谢途径(3)参与反硝化代谢的酶(4)反硝化反应化学计量关系二、对反硝化菌的新认识242.1.3 反硝化反应(1)原理与反应 生物反硝化生物反硝化是指污水中的

10、硝态氮NO3和亚硝态氮NO2,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成氮气的过程。反应式如下: NO32H NO2H2O NO23H 1/2N2H2OOH 总: NO35H 1/2N22H2OOH一、反硝化原理有机物为供氢体25反硝化过程中NO2和NO3的转化是通过反硝化细菌的异化作用完成的,被还原成N2。同化作用是NO2和NO3被还原成NH3N,用于新细胞的合成。NO3NO2NH2OHNH3NO N2ON2同化反硝化,合成细胞异化反硝化异化反硝化(2)反硝化代谢途径气态261)硝酸盐还原酶 NO3 NO22)亚硝酸盐还原酶 NO2 NO3)NO还原酶 NO N2O4)N2O还原酶 N2O N2(

11、3)参与反硝化代谢的酶27(4)反硝化反应化学计量关系 完全还原 1gNO3 N2 相当于提供了2.86gO2, 产生0.45gVSS, 产生3.57g碱度当NO3-N浓度为1mg/L以上时,可认为反应速率为零级反应NO3 + 5/6CH3OH 5/6CO2 + 1/2N2 + 7/6H2O + HO以甲醇为电子供体的反硝化反应式:28(4)反硝化反应化学计量关系 完全还原 1gNO3 N2 约消耗 2.47g甲醇, 产生 0.45gVSS, 产生 3.57g碱度 (假设水中无NH3)NO3 + 5/6CH3OH 1/2N2 + 5/6CO2 + 7/6H2O + HO以甲醇为电子供体的反硝化

12、反应式:考虑细胞合成,以甲醇为电子供体的反硝化反应式:NO3 + 1.08CH3OH 0.47N2 + 0.056C5H7NO2+0.76CO2 + 1.44H2O + HO29二、对反硝化菌的认识反硝化菌是异养兼性厌氧菌u 反硝化菌的能源(1)化能型:l大多数为化能异养型 以有机物作为能源和碳源l少数化能自养,以氢、氨、硫、硫化氢等无机物为能源; S +NO3+H2O SO42+N2+H+(2)光能型(光合细菌):有光时,光能异养生长。 黑暗条件,化能异养生长。30第2章 生物脱氮机理及生物学基础 2.1 生物脱氮机理及生物学基础2.2 2.2 生物脱氮反应动力学生物脱氮反应动力学2.3 生

13、物脱氮影响因素2.4 生物脱氮新理论 2.5 生物脱氮新工艺312.2 生物脱氮反应动力学2.2.1 2.2.1 硝化反应动力学硝化反应动力学2.2.2 反硝化反应动力学32硝化反应更接近于莫诺特莫诺特(Monod)关系式关系式的基本条件。因此,常用莫诺特动力学方程来反映硝化细菌的反应和生长过程。硝化反应中,亚硝酸菌亚硝酸菌的增值速度控制控制硝化的总反应速度。一、亚硝酸菌增值速率二、 NH4+N氧化反应速率Monod 动力学关系三、亚硝酸菌的净增值速度四、硝化的最小污泥龄2.2.1 硝化反应动力学33 (1)亚硝酸菌比比增值速度莫诺特关系式式中N亚硝酸菌的比增殖速度,1/d;Nmax亚硝酸菌的

14、最大比增殖速度;N NH4+-N浓度浓度,mg/L;X亚硝酸菌浓度,mg/L;KSN饱和常数,mg/L;一、亚硝酸菌增值速度(2)亚硝酸菌的增殖速度为 :式中 亚硝酸菌增殖速度,mg/(Ld)34(3)NH4+N氧化速度NH4+N比氧化速度比氧化速度, 1/d 可用下式表示: NH4+N氧化速度氧化速度 mg/(Ld)式中N NH4+-N浓度浓度,mg/L;X亚硝酸菌浓度,mg/L;35(4)亚硝酸菌产率系数YN 36二、NH4+N氧化反应Monod 动力学关系 37由以上公式,令则NH4+-N氧化 Monod 动力学关系式如下:最大氨氮氧化速度 NH4+N氧化速度氧化速度 NH4+N比氧化速

15、度比氧化速度 38 式中:亚硝酸菌净净增殖速度;亚硝酸菌合成速度;亚硝酸菌自身分解自身分解速度。(1)亚硝酸菌的净增值速度式中 Kd 亚硝酸菌自身分解系数,1/d。三、硝化的最小污泥龄39上式各项除 X 得: 式中: 亚硝酸菌净比增殖速度。或将上式代入公式得:gN40污泥龄与净比增值速率的关系:得:代入为了维持硝化菌的数量,设计最小污泥龄cmin必须满足:设计的固体停留时间cd 应为计算值的1.52.5倍。(2)硝化的最小污泥龄41硝化反应的动力学常数(20)常数符号单位数值亚硝酸菌硝酸菌总最大比增长速度Nmaxd10.60.80.61.00.60.8饱和常数KSNgNH4+N/m30.30.

16、70.81.20.30.7产率系数YNgVSS/gN0.100.120.050.070.150.20自身分解系数Kdd10.030.060.030.060.030.06对于污水处理来说,出水氨氮一般较高,可认为是零级反应。25,亚硝酸菌生长速率硝酸菌422.2 生物脱氮反应动力学2.2.1 硝化反应动力学2.2.2 2.2.2 反硝化反应动力学反硝化反应动力学432.2.2 反硝化反应动力学当NO3-N浓度为1mg/L以上时,可认为反应速率为零级反应一、反硝化菌比增值速度莫诺特关系式二、NO3-N的还原反应莫诺特动力学公式三、反硝化菌的净增殖速度四、反硝化菌的污泥龄在反硝化反应时,硝酸盐为单一

17、的物质,所以反硝化反应符合莫诺特关系莫诺特关系。因此,用莫诺特(Monod)动力学方程来反映反硝化细菌的反应和生长过程。44D反硝化菌的比增殖速度,1/d;Dmax反硝化菌的最大比增殖速度,1/d;DNO3-N浓度, mg/L;X反硝化菌浓度,mg/L;KSD饱和常数,mg/L;一、反硝化菌比增值速度莫诺特关系式(1)反硝化菌比增值速度莫诺特关系式式中 反硝化菌的增殖速度,mg/(L.d)。(2)反硝化菌的增殖速度45NO3N的还原速率 mg/(L.d);NO3N的比还原速率 1/d;(3) NO3N的还原速度NO3N的还原速度可用下式表示:DNO3-N浓度, mg/L;X反硝化菌浓度,mg/

18、L;46 (4)反硝化菌的产率系数:47NO3N的还原速度如下:二、NO3N的还原反应莫诺特动力学公式NO3-N 还原速率NO3-N 比还原速率48令则,NO3N还原反应莫诺特动力学公式如下:NO3N还原速率NO3N比还原速率49反硝化菌净净增殖速度;反硝化菌总总增殖速度;三、反硝化菌的净增殖速度反硝化菌自身分解自身分解速度;反硝化菌自身分解系数,1/d。50反硝化菌净比增殖速度。令:将上式带入净增殖速率公式,同时各项除以X,得反硝化菌净比净比增殖速度:51得出根据美国环保局提出,反硝化过程中反硝化菌自身分解系数Kd=0.04d1。四、反硝化菌的污泥龄代入最小污泥龄:52第2章 生物脱氮机理及

19、生物学基础 2.1 生物脱氮机理及生物学基础2.2 生物脱氮反应动力学2.3 2.3 生物脱氮影响因素生物脱氮影响因素2.4 生物脱氮新理论 2.5 生物脱氮新工艺532.3 生物脱氮影响因素2.3.1 硝化反应的影响因素硝化反应的影响因素2.3.2 反硝化反应的影响因素54(1)温度(2)溶解氧(3)pH(4)碱度(5)抑制性物质(6)污泥负荷(7)生物固体停留时间 2.3.1 硝化反应的影响因素55(1)温度: 一般认为,可在445范围内进行。但目前的试验结果表明,即使在0.54 下,仍发生硝化反应。 硝化菌比增长速度与温度(T )的经验关系: 硝化菌自身分解系数与温度(T )的经验关系:

20、则污泥龄:56 亚硝酸菌的净比增殖速度(gT)与水温的关系:在水温T为20、15、10时,固体停留时间应分别大于3.1d、5.6d、9.9d。57硝化菌各属生存温度范围细菌属名合适温度()亚硝酸细菌亚硝化单胞菌属530亚硝化螺菌属1530亚硝化杆菌属240亚硝化球菌属240亚硝化叶状菌属1530亚硝化弧菌属530硝酸细菌硝化杆菌属540硝化螺菌属2030硝化刺菌属2530硝化球菌属153058(2)溶解氧 DO 2mg/L(3)pH值 最佳 pH范围为 78(也有资料显示为89),当pH降到55.5以下时,硝化反应几乎停止。(4)碱度 对pH变化起缓冲作用,每氧化1g氨氮需消耗7.14g 碱度

21、(以CaCO3计)59(5)抑制性物质重金属、酚、游离氨等 游离氨的抑制浓度: 亚硝酸菌 10150 mg/L 硝酸菌 0.11 mg/L60 NaClO3在0.02mol的浓度下仅抑制硝酸细菌硝酸细菌对NO2的氧化反应,在较短的时间内(30min),对其它生物反应基本不抑制;烯丙基硫脲烯丙基硫脲可以抑制亚硝酸菌亚硝酸菌的活性,在5mg/L的浓度下能完全抑制亚硝酸菌对氨氮的氧化反应。抑制剂硝化反应的抑制剂为 氯酸钠(NaClO3):抑制NO2的氧化。 烯丙基硫脲(allylthiourea,简称ATU):抑制氨氮的氧化。 烯丙基硫脲:烯丙基硫脲: NH4 NO2 NaClO3 : NO2 NO

22、3抑制抑制抑制抑制61(6)污泥负荷:污泥有机负荷 kgBOD/(kgMLSS.d)污泥氨氮负荷 kgNH3N/(kgMLSS.d) 当处理高NH3N水时,应采用氨氮负荷进行设计或校核。要达到较低的出水氨氮: 0.07kg NH3N/(kgMLSS.d)。62固体停留时间cd的经验公式: 美国环境保护局(EPA) 建议的cd公式: 日本下水道协会建议的cd公式:(7)生物固体停留时间T 水温63 亚硝酸菌的净比增殖速度(gT)与水温的关系:水温T( )固体停留时间c(d)203.115 5.610 9.9642.3 生物脱氮影响因素2.3.1 硝化反应的影响因素2.3.2 反硝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23、反硝化反应的影响因素652.3.2 反硝化反应的影响因素碳源碳源:一是原废水中的有机物,当废水的BOD5/TKN大于35时,可认为碳源充足;二是外加碳源,多采用甲醇;pH :适宜的pH值是6.57.5,pH值高于8或低于6,反硝化速率将大大下降;溶解氧溶解氧:反硝化菌适于在缺氧条件缺氧条件下发生反硝化反应,但另一方面,其某些酶系统只有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合成,所以反硝化反应宜于在缺氧、好氧交替的条件下进行,溶解氧应控制在0.5mg/L以下;温度:温度:最适宜温度温度为2040C,低于15C其反应速率将大为降低。66 式中温度为T时反硝化速度,gNO3N/(gVSS.d);温度为20时反硝化速度,g

24、NO3N/(gVSS.d); T混合液温度,;温度修正系数,一般= 1.031.15。温度对反硝化速度K的影响:67第2章 生物脱氮机理及生物学基础 2.1 生物脱氮机理及生物学基础2.2 生物脱氮反应动力学2.3 生物脱氮影响因素2.4 2.4 生物脱氮新理论生物脱氮新理论 2.5 生物脱氮新工艺682.4 生物脱氮新理论亚硝酸菌电子受体与电子供体多样性正常时,以氧为电子受体,氨为电子供体;低氧时,同时以氧和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无氧时,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时,能利用氢、氨、有机物为电子供体;硝酸菌随环境条件变化而进行不同的呼吸正常时,以氧为电子受体、亚硝酸盐为电子供体进

25、行好氧呼吸;无氧时,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有机物为电子供体进行厌氧呼吸。厌氧氨氧化菌的发现692.4 生物脱氮新理论2.4.1 2.4.1 短程硝化短程硝化- -反硝化反硝化2.4.2 厌氧氨氧化(自养脱氮)70什么是短程?相对全程而言。为什么要短程?2.4.1 短程硝化-反硝化该原理仍符合传统的传统的硝化反硝化脱氮理论,只不过是少走了“一段路”。712.4.1 短程硝化-反硝化关键是控制硝化反应,使NO2积累。如何控制?如何控制? 改变pH,抑制亚硝酸盐的氧化。 通过控制温度(30)和污泥龄,来淘汰硝酸菌。 在絮体内创建缺氧条件,限制硝酸菌的生长。 提高游离氨浓度,抑制硝酸菌。72短程硝化反硝

26、化 优点:可节省氧供应量约 25%,降低能耗。节省反硝化所需碳源的 40%,减少污泥生成量可达 50%减少投碱量。缩短反应时间和减小反应器容积。732.4 生物脱氮新理论2.4.1 短程硝化-反硝化2.4.2 2.4.2 厌氧氨氧化(自养脱氮)厌氧氨氧化(自养脱氮)742.4.2 厌氧氨氧化一、什么是厌氧氨氧化?以亚硝酸盐为氧化剂将氨氧化为N2的生物反应。以氨为电子供体将亚硝酸盐还原成N2的生物反应。厌氧氨氧化菌:自养型细菌。无O2条件,氨与亚硝酸盐同时存在。ANAMMOX : 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 由荷兰 Delft 大学的Gist Brocades 在试验

27、中发现。NH4+ + NO2 N2+ .75NH3NH2OHNO2N2H4N2H2N2NO32H2HANAMMOX 工艺中N的转化途径二、厌氧氨氧化反应机理模式图762.4.2 厌氧氨氧化厌氧条件下,每减少1mol NH3,消耗约1.3 mol NO3,产生约0.2 molNO3,产生约1.0 mol N2。三、厌氧氨氧化生物反应表达式及计量关系厌氧氨氧化反应化学计量关系:NH4+ + 1.31NO2 + 0.0425CO2 1.045N2+0.22NO3 + .77第2章 生物脱氮机理及生物学基础 2.1 生物脱氮机理及生物学基础2.2 生物脱氮反应动力学2.3 生物脱氮影响因素2.4 生物

28、脱氮新理论 2.5 2.5 生物脱氮新工艺生物脱氮新工艺782.5 新型生物脱氮工艺2.5.1 Sharon 工艺工艺2.5.2 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2.5.3 好氧脱氨工艺2.5.4 Canon工艺2.5.5 Oland 工艺基于短程硝化好氧自养脱氮79Sharon(single reactor high activity ammonia removal over nitrite)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2.5.1 Sharon 工艺一、工艺特点:在一个反应器中完成:短程硝化和反硝化;连续流,反应器内不持留活性污泥;采用较高的工作温度:3040 ;反硝化过程按传统反硝化反应进行。80

29、核心是实现短程硝化: 硝化过程终止于亚硝酸盐阶段,同时促使氨氧化过程顺利进行。 系统淘汰硝酸细菌或抑制其生长,保留亚硝酸菌并提高其生长速率。二、Sharon 工艺的技术要点(1)控制温度(2)控制pH(3)控制DO(4)控制污泥龄(5)控制基质浓度和负荷81三、SHARON 用于污水厂的改造消化液脱氮82SHARON甲醇贮罐83WWTPCapacity (MGD)SHARON(kgN/day)OperationalUtrecht519001997Rotterdam608501999Zwolle264102003Beverwijk411.2002003Groningen382.4002005De

30、n Haag551.3002005NYC Wards Island2505.7702007842.5 新型生物脱氮工艺2.5.1 Sharon 工艺2.5.2 厌氧氨氧化(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工艺2.5.3 好氧脱氨工艺2.5.4 Canon工艺2.5.5 Oland 工艺85碳源严重不足的高浓度氨氮废水首先将部分氨氮氧化成NO2与短程硝化反应器组合: 短程硝化 Anammox 脱氮工艺2.5.2 厌氧氨氧化(Anammox)脱氮组合工艺86厌氧氨氧化脱氮组合工艺(一)高浓度氨氮废水先利用Sharon工艺将部分氨氮转化为NO2。SHARONANAMMOX氨氮约50% NO2N2约

31、50% NH4+HRT= 1 dT= 3040 pH= 6.67.087SHARON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163146617691106121136151TIME (days)CONCENTRATION (mg N/l)NH4-N inNH4-N out NO2-N out图片来源于 TU Delft88厌氧氨氧化脱氮组合工艺(二)先进行短程硝化,将氨氮转化为NO2。短程硝化ANAMMOX氨氮NO2氨氮N2892.5 新型生物脱氮工艺2.5.1 Sharon 工艺2.5.2 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2.5.3 好氧脱氨工艺好氧脱氨工艺2.5.4 C

32、anon工艺2.5.5 Oland 工艺90Aerobic deammonification 1997年首先由德国Hannover大学提出,2.5.3 好氧脱氨工艺理论依据:一些硝化细菌既能进行硝化作用,还能进行反硝化作用。一些反硝化细菌既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正常反硝化,还能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氧受限制时,同时以氧与硝酸盐为电子受体)一些细菌彼此合作,进行序列反应,把氨转化为N2。 特点: 在一个好氧反应器中完成脱氮(氨); 生物膜表层发生好氧硝化反应; 生物膜内层发生多种途径的NO2-还原反应。912.5 新型生物脱氮工艺2.5.1 Sharon 工艺2.5.2 厌氧氨氧化(Anammox

33、)工艺2.5.3 好氧脱氨工艺2.5.4 Canon工艺工艺2.5.5 Oland 工艺92Cannon(completely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over nitrite)2002年首先由荷兰Delft工业大学提出。2.5.4 Canon工艺依据:亚硝酸细菌在有氧条件下把氨氧化成亚硝酸盐,厌氧氨氧化菌在无氧条件下把氨和亚硝酸盐转化成N2。利用亚硝酸菌和厌氧氨氧化菌的协同作用( Cannon反应)。亚硝酸菌和厌氧氨氧化菌均为自养型。无需外源有机物(可完全无机),低氧环境下运行。93 Canon 特点自养型脱氮:由亚硝酸菌和厌氧氨氧化菌协同完成亚硝酸菌和厌氧

34、氨氧化菌协同完成。一个曝气反应器中完成;控制DO,低氧状态;多采用生物膜法;生物膜表面发生短程硝化反应;生物膜内层发生厌氧氨氧化反应;942.5 新型生物脱氮工艺2.5.1 Sharon 工艺2.5.2 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2.5.3 好氧脱氨工艺2.5.4 Canon工艺2.5.5 Oland 工艺工艺95 Oland(Oxygenlimited autotrophic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氧限制自养型硝化反硝化工艺1998年首先由比利时Ghent大学提出。2.5.5 Oland 工艺依据: 在限制供氧的条件下,自养型的亚硝酸细菌将以氧为电子

35、受体,把部分氨氧化成亚硝酸盐,然后,再以氨作为电子供体,把亚硝酸盐还原为N2。即氧限制自养型硝化反硝化。特点:由亚硝酸菌单独作用完成脱氮亚硝酸菌单独作用完成脱氮。自养脱氮;一个曝气反应器中完成。96生物膜好氧短程脱氨(氮)反应模式 N2 NH4+ NH4+ N2 NH4+ NO2 N2 NO2+NH4+ N2反硝化水相好氧层缺氧层载体厌氧氨氧化97第 3 章 生物除磷机理及生物学基础3.1 3.1 3.1 3.1 概述概述概述概述3.2 生物除磷机理及生物学基础3.3 生物除磷反应动力学3.4 影响生物除磷的主要影响因素3.5 生物除磷新理论98GB 1891820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

36、放标准(P) (mg/L) 常规活性污泥法的微生物同化和吸附;污泥含磷量12%项 目进水排放标准/(mgL-1)一级 A一级 B2005 年12 月31 日前建设的5611.52006 年1 月1 日起建设的560.51 如何去除以达到排放标准? 生物强化除磷; 投加化学药剂除磷。3.1 概述一、磷的排放标准及去除方法99同化同化:微生物从水中摄取一定量的磷来满足其生理需要满足其生理需要,从而去除部分磷。3.1 概述 如果还不能满足排放标准,就必须借助化学法除磷。BOD : N :P = ?生物强化除磷生物强化除磷 一类特殊的细菌聚磷细菌聚磷细菌,可以过量地、超出其生理超出其生理需要需要地从外

37、部摄取磷,并以聚合磷酸盐的形式贮存在细胞体内,如果从系统中排出这种高磷污泥,则能达到除磷的效果。 生物除磷工艺仍以活性污泥法为主。 系统排除的剩余污泥中磷含量占干重 5%6%。一、磷的排放标准及去除方法100二、生物除磷的发展历程1955年,Greenburg 发现活性污泥系统中磷消耗量超过细胞正常生长所需量,推断存在磷的过量吸收。1959年,Srinarh和Alarcon最先报道了污水厂污泥生物除磷的现象。未能解释该现象。1965年,Levin和Shapiro指出磷的过量吸收与微生物代谢密切相关,发现一些细胞中形成异染颗粒,添加抑制剂后,磷的吸收停止。1967年, Levin和Shapiro

38、发现了活性污泥在好氧下吸磷,厌氧条件下放磷。70年代,Arizona大学的一个研究组分离出了除磷菌,为揭示生物除磷机理奠定了基础。以后,生物除磷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相继产生了一系列工艺。3.1 概述101第 3 章 生物除磷机理及生物学基础3.1 3.1 概述概述3.2 3.2 生物除磷生物除磷机理及生物学基础机理及生物学基础3.3 生物除磷反应动力学3.4 影响生物除磷的主要影响因素3.5 生物除磷新理论1023.23.2 生物除磷机理及生物学基础一、 生物除磷机理二、 生物除磷的主要影响因素103一、生物除磷机理u 生物除磷的主体:一类聚磷菌(除磷菌、积磷菌)。u 什么是生物除磷:(:(定义

39、)定义) 首先让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释放磷,然后在有(好)氧条件下过量过量吸收磷,使污水中的磷最终转移到污泥中排出。注意:两个过程需要的环境条件3.2 生物除磷原理(1)聚磷菌除磷的生化过程和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决定生化过程环境条件决定生化过程 必须经历必须经历 两个过程:两个过程:u聚磷菌释放磷:厌氧环境u聚磷菌过量摄取磷:好氧环境超出生理需要,摄取量大于释放量超出生理需要,摄取量大于释放量104聚磷菌厌氧释放磷聚磷菌厌氧释放磷: 在厌氧条件厌氧条件下,聚磷菌能分解体内的聚磷酸盐聚磷酸盐而产生能量,将废水中的易降解有机物摄入易降解有机物摄入细胞内,以聚聚 -羟基丁酸羟基丁酸(PHB)等有机颗粒的形

40、式贮存于细胞内,同时还将分解聚磷酸盐所产生的磷酸盐磷酸盐排出体外(释放释放)。(1)聚磷菌除磷的生化过程和环境条件 好氧条件下摄磷量好氧条件下摄磷量 厌氧条件下释磷量厌氧条件下释磷量。将富磷剩余污泥排出系统而达到除磷的目的。聚磷菌好氧过量摄取磷聚磷菌好氧过量摄取磷: 好氧条件好氧条件下,聚磷菌氧化分解体内贮存的聚聚 -羟基丁酸羟基丁酸(PHB)并释放大量能量,用于细胞增殖和摄取摄取废水中的磷磷,一部分磷被用来合成ATP,另外绝大部分的磷则被合成为聚磷聚磷酸盐酸盐而贮存在细胞体内。3.2 生物除磷原理 对两个过程的描述对两个过程的描述105(2)生物除磷物质转化示意图106第 3 章 生物除磷机

41、理及生物学基础3.1 3.1 概述概述3.2 生物除磷机理及生物学基础3.3 3.3 生物除磷反应动力学生物除磷反应动力学3.4 影响生物除磷的主要影响因素3.5 生物除磷新理论1073.3 生物除磷反应动力学3.3.1 生物除磷反应式3.3.2 厌氧阶段厌氧阶段吸收乙酸动力学关系3.3.3 好氧阶段好氧阶段磷酸盐的吸收动力学108在好氧好氧条件下,聚磷的积累可按下式表示:在厌氧厌氧条件下,聚磷的分解可按下式表示:3.3.1 生物除磷反应式109式中 qHAC 乙酸的吸收速度,mg/(L.d) KHAC乙酸的最大吸收速度,1/d; SHAC乙酸浓度,mg/L; XP聚磷菌浓度,mg/L; KS

42、HAC饱和常数,mg/L。厌氧阶段厌氧阶段,吸收乙酸动力学关系用Monod方程描述方程描述:3.3.2 厌氧阶段厌氧阶段吸收乙酸动力学关系110 式中 qP磷酸盐吸收速度,mg/(L.d) SP磷酸盐浓度,mg/L。 Pmax聚磷菌的最大比增殖速度,1/d; XP聚磷菌浓度; YP聚磷菌最大产率系数; KSP饱和常数,mg/L。 磷酸盐的最大比吸收速度,1/d;好氧阶段好氧阶段,磷酸盐的吸收动力学用Monod方程描述方程描述:3.3.3 好氧阶段好氧阶段磷酸盐的吸收动力学1112020时生物除磷反应动力学常数时生物除磷反应动力学常数符 号单 位数 值聚磷菌最大比增殖速度Pmaxd124聚磷菌产

43、率系数YPkgSS/kgCOD(HAC)0.60.8聚磷菌产率系数YPkgP/kgCOD(HAC)0.070.1乙酸吸收的饱和常数KSHACgHAC/m326磷酸盐吸收的饱和常数KSPgP/m30.10.5乙酸吸收速度KHACkgCOD(HAC)/kgCOD(X).d0.52112第 3 章 生物除磷机理及生物学基础3.1 3.1 概述概述3.2 生物除磷机理及生物学基础3.3 生物除磷反应动力学3.4 3.4 影响生物除磷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生物除磷的主要影响因素3.5 生物除磷新理论113以下条件十分重要: a. 厌氧/好氧的交替条件; b. 厌氧段不能存在O2; c. 厌氧阶段不存在硝酸盐

44、(化合态氧) 反硝化需要利用易降解有机碳,使易降解有机碳量减少。聚磷菌得不到充足的易降解有机碳,使磷的去除量减少,从而影响了聚磷菌的代谢, 1molNO3反硝化消耗1.26molHAc。 d. 充足的碳源:TBOD5/TP:1520:1 e. 温度: 5 f. pH: 6.58.03.4 影响生物除磷的主要影响因素114第 3 章 生物除磷机理及生物学基础3.1 3.1 概述概述3.2 生物除磷机理及生物学基础3.3 生物除磷反应动力学3.4 影响生物除磷的主要影响因素3.5 3.5 生物除磷新理论生物除磷新理论115一、概述二、反硝化除磷原理三、反硝化除磷优点 3.5 生物除磷新理论 反硝化

45、除磷116一、概述 Vlekke(1987)和Takahiro(1992)等分别利用厌氧/缺氧交替SBR系统和固定生物膜反应器进行了试验研究。筛选出了以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的聚磷优势菌,硝态氮和氧气在除磷系统中起着相同作为电子受体的的作用, 1993年,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TU Delft)Kuba也在试验中富集到一类兼有反硝化作用和除磷功能的兼性厌氧微生物,能利用O2或NO3为电子受体。 同年,KerrnJespersen通过试验研究,把聚磷菌分为两类,一类仅以O2电子受体,另一类可以O2或NO3为电子受体。 南非开普顿大学(UCT)研究人员最早发现专性好氧细菌不是唯一有生物摄摄/ /放放磷

46、作用的菌种,兼性反硝化细菌也有着很强的生物摄/放磷现象。反硝化除磷菌,即DPB(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ing bacteria)。117 反硝化聚磷菌的发现,为解决生物脱氮除磷中反硝化菌与聚磷菌对碳原的竞争找到了理论依据。118二、反硝化除磷原理活性污泥中的一部分聚磷菌能以NO3作为电子受体,在反硝化的同时完成过量吸磷,是一类兼有反硝化作用和除磷作用“兼性厌氧反硝化除磷菌(DPB)。该类细菌能利用O2或NO3作为电子受体,通过胞内PHB和糖原质的生物代谢作用来过量吸收磷,其代谢作用与PAO相似。 在缺氧缺氧条件下,聚磷的积累可按下式表示: 利用反硝化聚磷菌厌

47、氧释放磷,缺氧条件下,以NO3作为电子受体吸收磷。119三、反硝化除磷优点(1)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缺点(2)反硝化除磷工艺的优点120(1 1)传统脱氮除磷工艺的缺陷与问题)传统脱氮除磷工艺的缺陷与问题氨氮有机物磷(p)好氧异养菌硝化菌除磷菌硝酸盐反硝化菌N2CO2+H2O121传统生物脱氮除磷系统中四类细菌混合在一起, 出现两对两对矛盾矛盾之一: 反硝化菌与除磷菌争抢有机物(食物)。 食物短缺!矛盾之二: 硝化菌与除磷菌的世代期(繁殖一代的时间)不可调和。 结果:除磷效果差,脱氮效果不好!122 新工艺中矛盾解决:双污泥,“一菌两能” 氨氮 有机物 磷硝化菌NOX反硝化除磷菌N2CO2H2O反硝化细菌(2)反硝化除磷工艺的优点123 新型双污泥工艺中矛盾解决! 两类菌成一类菌:不争有机物 解决了第一个矛盾 硝化菌与除磷菌分开:世代期无关 解决了第二个矛盾 结果:除磷脱氮效率提高124双污泥反硝化除磷工艺(间歇式)污泥系统1污泥系统2125双污泥反硝化除磷工艺(连续流)生物膜硝化1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