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课件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70528732 上传时间:2024-08-05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经济学之政策篇发展经济学之政策篇第十四章第十四章金融政策与经济发展金融政策与经济发展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第一节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局限货币政策的局限第二节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政策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政策第三节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问题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问题第四节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战略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战略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第一节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货币政策的局限性一、货币政策的作用一、货币政策的作用二、货币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二、货币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一、货币政策的作用一、货币政策的作用在发达国家,金融政策与货币政策几乎就是同

2、义语。在发达国家,金融政策与货币政策几乎就是同义语。西方经济学对货币政策的作用有两种不同观点: 货币主义强调货币供给量与经济活动水平的直接联系:货币主义强调货币供给量与经济活动水平的直接联系: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使人们能够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从而引诱经济活动的扩张:反之亦然。该学派经济学家认为,通过控制货币政策供给的增长,政府能够调节国民经济活动和控制通货膨胀。 凯恩斯主义着重于货币供给量与经济活动水平之间的间接联系:凯恩斯主义着重于货币供给量与经济活动水平之间的间接联系: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使利率降低,从而使投资增加,经济活动水平上升:反之亦然。他们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货币供给增长的控制来影响利率,

3、从而间接的调节国民经济活动。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 利率利率投资和需求投资和需求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的一般原理: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的一般原理: 经济衰退:经济衰退:失业率高且生产能力过剩时,货币当局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量,使利率降低,进而增加投资和消费,促使更多的商品和劳务购买,从而扩大经济活动水平,减少失业。 经济过热: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高且存在过剩需求时,货币当局应缩小或降低货币供给量,使利率提高,降低投资水平,削减过度需求,降低经济活动水平,使经济恢复稳定的增长速度。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在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的目标是要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在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的

4、目标是要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就前者而言,货币政策的作用是动员国内私人储蓄,并有效地把它引导到生产性的使用上来。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的落后性,货币化比率货币化比率( (monetization ratio,用货币交换的商品和服务对总量商品和服务的,用货币交换的商品和服务对总量商品和服务的比例比例) )很低很低,货币政策的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至少没有财政政策那样有效。 无论是直接调节还是间接调节,针对发达国家情况的货币政策工具都不适用于LDC,这是因为LDC缺乏这种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环境。二、货币政策在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二、货币政策在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1)发展中国家

5、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 金融机构是高度有组织的,经济上是独立的,货币和信贷市场的运行机制是有效率的,金融资产可以流动,利率是由政府信贷控制和市场供求力量共同调节,不同部门和地区之间利率基本上趋于一致的。 金融机构在组织上缺乏严密性,经济上缺乏独立性,地区上缺乏统一性。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体系具有二元性质:一方面,存在着范围不大、受国家和国外金融机构控制、为少数外国和本国的现代化大公司服务的有组织的货币金融市场;另一方面,存在着范围较大、无组织、不受控制的、以低收入阶层和小企业为贷款对象的货币金融市场。这种二元的金融体系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二元结构的一种表现。发发达达国

6、国家家发发展展中中国国家家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在发达国家,投资活动对利率和需求的变动比较敏感。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对货币和利率的调节来影响私人投资活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私人投资决策对利率和需求的变动反应灵敏度很差。当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需求扩大时,生产者不会相应扩大投资。 这不是生产者缺乏理性不愿意在有钱可赚的情况下无动于衷,而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供给缺乏弹性,各种供给瓶颈现象阻碍了生产规模的因为发展中国家的供给缺乏弹性,各种供给瓶颈现象阻碍了生产规模的扩大。扩大。这些供给瓶颈包括管理水平低下、官僚机构的腐败懒惰、中间产品供应不足、进口许可证限制、运输通讯设施不完善、市场的分割造成信息不通等。

7、因此,货币的增加和利率的下降,非但不会增加投资和生产,反而会诱发或恶化通货膨胀。(2)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经济的敏感程度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经济的敏感程度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政策一、金融政策作用的认识进程一、金融政策作用的认识进程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政策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政策 三、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特点三、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特点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一、金融政策作用的认识进程一、金融政策作用的认识进程 20世纪70年代之前:货币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不起重要促进作用的观点,一直在发展经济学中占支配地位。发展中国家受凯恩斯主义影响,更强调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20世纪7

8、0年代以后:上述观点受到批判。以1973年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肖和罗那得麦金龙提出的著名货币理论“金融自由化理论”(theory of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为标志,强调了金融体系和金融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将金融系统的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政策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政策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政策包括所有影响金融系统组织、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政策包括所有影响金融系统组织、运行的措施。运行的措施。 既包括利用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节,同时也包括范围更加广泛的扩大金融资产规模、发展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建立和健全金融机构等长期金融发

9、展问题;简言之,金融政策包括所有影响金融系统的发展、发育、运行、经营效率、多样化的措施。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1.金融系统金融系统(1)含义:含义: 也称金融部门,是交易各种金融资产和发生金融业务的市场的总称。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2)金融)金融系统的构成:系统的构成:其他非正规的金融机构其他非正规的金融机构其他正规金融机构其他正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3)金融系统的功能:金融系统的功能: 第一,货币提供; 第二,动员和分配储蓄资金的媒介; 第三,分散和转移风险; 第四,稳定经济的手段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2.金融政策的目的与工具金融政策的目的与工具目的:目的:促进

10、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工具:工具: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再贴现率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三、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特点三、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特点1.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宏观调控手段不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宏观调控手段不同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一国中央银行在与政府的关系方面是否具有自主权的,主要体现在中央银行是否能独立自主地制定货币政策决策,是否从属于中央政府,能否摆脱其他政府部门的约束与控制。 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制度产生较早,且几乎都是在商业银行基础上经过长期演变形成的。可以以稳定币值为货币政策目标,独立地、不受外界干扰地制定和实

11、施货币政策。 发展中国家的中央银行基本上都隶属于中央政府,直接对政府负责,其官员也由政府任命,货币政策更多的是以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为目标而牺牲币值的稳定。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德意志联邦银行、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及瑞典银行等直接对国会负责,很大程度上独立于政府。其中德意志联邦银行是独立性最强的中央银行,它的地位被写入了宪法;英格兰银行和日本银行虽然隶属于政府,名义独立性较弱,实际上却拥有较大的决策与管理权;意大利银行、法兰西银行独立性则相对较弱。 各国银行地位和独立性对比各国银行地位和独立性对比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印度的中央银行是印度储备银行,强而有力的行政干预是其重要特征,其长远货币金融政策必须与政府

12、的长期经济战略目标完全一致;我国的中央银行独立性也不高,主要表现在:长期受制于财政、地方政府及政府各部门、主要官员的任职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人事渗透过多、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方面还缺乏应有的自主权,在抵御不合理的融资要求方面还缺少法律保障等;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已经市场化、规范化,是通过使用政策工具、价格杠杆和法律手段来影响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使商业银行等自觉地扩张或紧缩信贷规模,调节社会的货币供应量,达到调控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的目标。 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能力都比较差,很大程度地存在着直接的、以行政干预为特征的政策手段,金融调控手段主要依赖于信贷规模的

13、控制,尚未完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宏观调控体系。 宏观调控手段宏观调控手段对比对比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2.商业银行的产权及业务经营体制不同商业银行的产权及业务经营体制不同 产权体制方面,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完全属于私人部门,采用股份制组织形式,外部控制和内部治理结构较为健全与完善。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综合化、全能化经营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发展的基本方向。 发展中国家商业银行产权体制可以分为政府所有、私人所有和外资所有三种,以国有为主,这就为政府和中央银行干预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动提供了温床。外部干预使商业银行难以完全遵循盈利目标,还被迫承担政府为实现政策目标而下达的行政任务,造成商业银行无法成为

14、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经济效益低下。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经营体制上,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有多种类型经营体制上,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有多种类型,如德国、法国和瑞士等欧洲大陆国家一直实行混业经营制混业经营制,商业银行可以综合开展各种金融业务,中央银行不加限制;美、日、英、加、澳等国实行比较严格的分业经营制度分业经营制度,专业化经营的色彩比较明显。发展中国家基本上都实行分业经营体制,专业化经营色彩浓厚。发展中国家基本上都实行分业经营体制,专业化经营色彩浓厚。商业银行只开展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而无其他金融业务。尽管在国家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能力较差的情况下,可以降低金融运行过程中的不稳定性,维持金融秩序,但随着经济

15、全球化和金融深化,弊端日益呈现。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调整了本国的银行体制结构。如菲律宾允许其国内的境外银行从事综合化银行业务,被视为是专业专业化向综合化转变化向综合化转变的一种过度。 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3.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不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不同 非银行金融机构现已在发达国家金融体系中居重要地位,表现在机构类型日趋多样、资产和负债规模所占比重已接近甚至超过了银行金融机构、业务领域日益拓宽,在金融创新、资产重组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发展中国家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虽然发展较快,但整体还不发达,结构很不合理,证券机构、信托机构几乎为零,保险业水平低下,且对外依赖较为严重,亟

16、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4.金融监管的体制与内容不同金融监管的体制与内容不同 发达国家目前已经建立了多层次、制度化和规范化的金融监管体制,它是以中央银行及其它政府监管部门为主体,行业自律监管、社会监管和金融机构内部监管为辅助的监管体系,且四个层次的监管活动相互配合,监管效率高。 发展中国家目前的金融监管体制实质上是以中央银行为单独监管主体的体制。行业自律监管机构的独立性较低,往往隶属于有关部门,使其应有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内部监管也由于其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大都不很完善而形同虚设,甚至因根本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而不能发挥作用;社会监管层次基本上还处于欠缺状态。 发展

17、经济学第十四章p 监管内容方面,发达国家除了应有的合规性监管外,更为注重对金融机构的预防性监管。在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方面也都制定了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建立了存款保险机制。 p 发展中国家目前基本上处于合规性监管为主的阶段,并且主要采取利率管制和信贷规模管制两种方式,风险管理方面规章制度尚不全面。 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5.金融市场发育的程度不同金融市场发育的程度不同 货币市场方面,发达国家市场发育水平相当高,市场工具种类繁多,参与者众多,交易活跃;资本市场方面,发达国家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众多,市场规模庞大,且机构投资者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其场外市场也发展迅猛。总体上,发达

18、国家的资本证券化程度很高,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提高。 发展中国家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其金融市场的水平仍处于发达国家金融深化进程的最初阶段,没有形成各种专业市场共同协调发展的局面,甚至有些国家还没有建立必要的资本市场。但在最近20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发展举世瞩目。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存在差异的原因:存在差异的原因:w 金融业发展的悠久程度不同金融业发展的悠久程度不同 w 市场体系的完善程度不同市场体系的完善程度不同 w 金融意识和观念存在巨大的差金融意识和观念存在巨大的差w 金融法规的健全程度不同金融法规的健全程度不同w 金融基础设施的

19、完善程度不同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不同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第三节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问题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问题一、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的严重性一、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的严重性二、二、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的影响三、三、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的原因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的原因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的原因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的原因四、对通货膨胀的认识和应对措施四、对通货膨胀的认识和应对措施四、对通货膨胀的认识和应对措施四、对通货膨胀的认识和应对措施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一、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的严重性一、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的严重性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

20、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通货膨胀不是指一次性或短期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是持续上涨。通货膨胀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或某个行业商品价格的上升。而是价格的总水平。 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二、通货膨胀的影响二、通货膨胀的影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货膨胀的物价上涨,使价格信号失真,容易使生产者盲目扩大生产,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畸形化,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当通货膨胀所引起的经济结构畸形化需要矫正时,国家必然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结果会导致生产和建设的大幅度下降,出现

21、经济萎缩。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货膨胀的货币贬值使一些收入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当通货膨胀持续发生时,就有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宁。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对对外经济关系的影响:对对外经济关系的影响:通货膨胀会降低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引起黄金外汇储备的外流,从而使汇率贬值。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三、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的原因三、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的原因 是指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过度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所以,任何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

22、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 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 是指工资过度上涨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 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资率完全由劳动的供求均衡所决定,但是在现实经济中,劳动市场往往是不完全的,强大的工会组织的存在往往可以使得工资过度增加,如果工资增加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一般价格总水平上涨。而且一旦开始,还会引起“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工资物价互相推动,形

23、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工资的上升往往从个别部分开始,最后引起其他部分攀比。 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是指厂商为谋求更大的利润导致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与工资推进一样,具有市场支配力的垄断和寡头厂商也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价格而获得更高的利润,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可以减少生产数量而提高价格,以便获得更多的利润。一般认为,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比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要弱。原因在于,厂商由于面临着市场需求的制约,提高价格会受到自身要求最大利润的限制,而工会推进货币工资上涨则是越多越好。 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 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 造成成本推进的

24、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主要依赖于进口,那么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就会造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其形成的过程与工资推进的原理是一样的,如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期间,石油价格急剧上涨,而以进口石油为原料的西方国家的生产成本也大幅度上升,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进口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进口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 实际中,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各种原因同时推进的价格水平上涨就是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假设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开始的,即过度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又成为工资上涨的理由,工资上涨又形成成本推进的通货

25、膨胀。 3.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4.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 实际中一旦形成通货膨胀,便会持续一段时期,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通货膨胀惯性,原因在于人们会对通货膨胀作出的相应预期。 预期对人们经济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导致通货膨胀具有惯性,如人们预期的通胀率为10%,在订立有关合同时,厂商会要求价格上涨10%,而工人与厂商签订合同中也会要求增加10%的工资,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单位产品的成本会增加10%,从而通货膨胀率按10%持续下去,必须然形成通货膨胀惯性。 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四、对通货膨胀的认识和应对

26、措施四、对通货膨胀的认识和应对措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必然联系: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必然联系: 经济的增长创造了实物经济和虚拟经济。假如经济增长的主要部分是服务、金融、证券等虚拟经济,实物经济的总量没有增长,那么货币的发行总量将大大超过实物,伴随而来的就是实物经济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高增长、低通胀放在全球的角度去看都是不存在的。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w第一,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急剧匮乏的国家,本质上需求大于供给。w第二,在现有国家竞争状态下,潜在导致国内出现输入性通涨。w第三,随着国家发展和繁荣,政府行政权利过于强大会间接引起通涨。关于通货膨胀在中国发生的必然性:关于通

27、货膨胀在中国发生的必然性:w第一,控制货币供应量;w第二,最重要途径是通过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w第三是增加商品有效供给,主要手段有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投入产出比,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应对措施:应对措施: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第四节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战略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战略一、金融自由化及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实践一、金融自由化及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实践二、中国金融自由化的困境与应对二、中国金融自由化的困境与应对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一、金融自由化及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实践一、金融自由化及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实践1.“.“金融自

28、由化金融自由化”理论的提出理论的提出 是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R.J.Mckinnon)和爱德华肖(E.S.Show)在70年代针对当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市场不完全、资本市场严重扭曲和患有政府对金融的“干预综合症” 影响经济发展的状况首次提出的。 深刻地指出“金融压抑”(financial repression)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的重要原因,主张发展中国家以金融自由化的方式实现以金融自由化的方式实现金融深化(金融深化(finacial deepening)。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2. .在发展中国家的实践在发展中国家的实践 金融自由化在拉美、亚洲发展中国家推行的过程中,并未如预期的那

29、样“放松管制、解放压抑的金融业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事实证明,脱离国情和发展阶段的、不施加必要约束的盲目开放可能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在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后或金融自由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着金融危机,有些国家伴随金融自由化的金融危机不仅反复发作,而且成本巨大。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国家国家金融自由化情况(部分)金融自由化情况(部分)金融危机损失与时间金融危机损失与时间墨西哥墨西哥1989年存贷款利率自由化,投资组合流动管制放松;1992年国有银行私有化并放开新银行进入限制。1994-1995累计损失预计达GDP的12-15%巴西巴西1989年存款利率实现完全自由化; 1991年降低进入限制;20世纪90年

30、代放松了资本流出限制。1994-1997年29家银行被干预;1998阿根廷阿根廷信贷控制于1977年取消后又于1981年恢复,1977年的自由化在1982年倒转;存款利率于1987年取消;信贷控制在1993年大大降低。1982年168家银行关闭;1990年银行破产高40%;2001-2002泰国泰国1985年取消长期投资流入限制和直接信贷;1990年允许外资银行业务; 1992年取消贷款利率管制。银行资产不良贷款率达15%;1997-1998;2000印尼印尼1983年存贷款利率自由化;1989年取消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存款垄断;1988年允许外资银行进入。1997-1998菲律宾菲律宾1981

31、-1985年间取消利率控制;1983年废除直接信贷;1992-1995年间取消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限制银行体系1.6%的银行在1981年倒闭;1997-1998马来西马来西亚亚1978年实现了利率和资本账户自由化;1985年重新实施利率控制后又于1992年完全取消。1985-1988;1997-1998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东亚金融危机及其启示东亚金融危机及其启示较之“危机样本”拉美,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令人始料未及。1997年前,东亚经济体一直被视为发展中国家的“优秀毕业生”,东亚模式备受推崇。然而,一场金融风暴席卷了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货币大幅贬值,股市暴跌,赤字剧增,经济增长

32、明显放慢,还迅速波及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并蔓延至东欧和拉美,是继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后又一次全球金融大震荡。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超越发展阶段的金融自由化:匹配失衡与国家控制力衰微超越发展阶段的金融自由化:匹配失衡与国家控制力衰微 作为后起和具有典型“追赶型”特征的经济体,发展中国家一般都经历了伴随经济增长的金融发展。这一过程中,以解除金融抑制和促进金融自由化为目标的金融改革成为重要议题,有些国家甚至采取了激进的迅速自由化改革方案。 超越本国经济和金融发展阶段的“盲目自由化”被认为是导致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的基本制度性诱因。在这些国家,资本项目的过早开放、利率管制的过于放松以及金融监管的长期滞后

33、成为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典型事实。 上述表象反映了两个根本性问题:一是金融自由化进程与金融体系的发展阶段不协调,二是金融自由化进程与总体经济的发展阶段不协调。 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二、中国金融自由化的困境与应对二、中国金融自由化的困境与应对 第一,金融自由化在某些方面降低了金融市场效率。 第二,银行致力于金融创新的动力明显下降。 第三,金融自由化加大了客户和金融业自身的风险。 第四,单一企业财务危机冲击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危险加大。 第五,银行与银行客户互相欺压。 第六,国有商业银行面临利润率下降。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消除金融隐患,打好金融自由化的基础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发挥利率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 继续推进资本流动自由化改革,实现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轨。 加强金融监管,保证金融自由化的顺利推进。 唯一未被金融危机唯一未被金融危机洗劫过的处女地洗劫过的处女地金融危机在劫难逃?金融危机在劫难逃?中国金融自由化困境的应对中国金融自由化困境的应对发展经济学第十四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