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科技观PPT概要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70511577 上传时间:2024-08-04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1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华大学科技观PPT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清华大学科技观PPT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清华大学科技观PPT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清华大学科技观PPT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清华大学科技观PPT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华大学科技观PPT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华大学科技观PPT概要(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篇第三篇 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 关于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关关于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系的总看法。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社会化、社会科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社会化、社会科学化推动着人类社会走向知识经济时代。学化推动着人类社会走向知识经济时代。一一. .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联系,也有重要区别。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联系,也有重要区别。关于中英文的一点比较:关于中英文的一点比较: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Technoscience科学和技术,科学技术,科技科学和技术,科学技术,科技11.科学科学科学是人类

2、的一种社会活动,其直接职能是不断探科学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其直接职能是不断探求和系统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求和系统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 ,形成一定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还可以物化为社会生产力。体系;这种知识体系还可以物化为社会生产力。作为一种知识体系作为一种知识体系, ,表现人对自然的能动认识和表现人对自然的能动认识和反映;最终成果被理论化、系统化。反映;最终成果被理论化、系统化。知识形态的生产力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通过物化形成直接的生产力。通过物化形成直接的生产力。作为知识体系,本身不属于上层建筑作为知识体系,本身不属于上层建筑, ,没有国界、没有国界、阶级性、民族性

3、。阶级性、民族性。作为社会实践活动,从全局上体现着社会文明、作为社会实践活动,从全局上体现着社会文明、国家利益,联系着国家目标。国家利益,联系着国家目标。22.2.技术技术为满足社会需要为满足社会需要, ,利用自然规律实践活动中创利用自然规律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技术属于直接生产力的范畴技术属于直接生产力的范畴, ,表现了人对自表现了人对自然的能动利用、控制和改造。然的能动利用、控制和改造。“两重属性两重属性”:自然属性自然属性: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何时何地, ,技术的运用总是要遵技术的运用总是要遵循自然规律的循自然规律的,

4、 ,其中的根本要素是科学知识其中的根本要素是科学知识. .社会属性社会属性: :技术的利用总是受社会条件的制约、技术的利用总是受社会条件的制约、社会需求的推动社会需求的推动, ,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学、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教育、文化、民族传统教育、文化、民族传统, ,不仅影响技术发展的方不仅影响技术发展的方向、规模、速度和模式向、规模、速度和模式, ,还影响技术发展的风格还影响技术发展的风格和形式和形式. .33.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科学科学指向对自然过程的认知和理解指向对自然过程的认知和理解揭示因果性,提供可能性揭示因果性,提供可能性选题相对自由,成果

5、相对不确定甚至高度不确定选题相对自由,成果相对不确定甚至高度不确定评价以真理性标准为内核评价以真理性标准为内核技术技术指向对自然过程的控制与改造指向对自然过程的控制与改造设定目的性,创造现实性设定目的性,创造现实性选题目标定向,成果较为确定甚至是必须实现选题目标定向,成果较为确定甚至是必须实现评价以功利性标准为内核评价以功利性标准为内核联系: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联系: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44.4.科学和技术的发生、发展科学和技术的发生、发展(1 1)科学的发生、发展)科学的发生、发展原始时代原始时代, ,体现在原始人的活动和对自然的适体现在原始人的活动和对自然的适应中关于自然界的规律和

6、性质的认识之中。应中关于自然界的规律和性质的认识之中。争鸣:原始时代有没有争鸣:原始时代有没有“科学科学”?古代古代, ,以自然哲学形态包含在哲学之中以自然哲学形态包含在哲学之中, ,混为混为一体。一体。争鸣:中国古代有没有争鸣: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科学”?近代近代, ,逐步出现了专门化和体制化逐步出现了专门化和体制化, ,从经验形从经验形态发展到理论形态态发展到理论形态, ,从研究低级运动发展到研从研究低级运动发展到研究高级运动。究高级运动。5现代的显著特点现代的显著特点: :科学技术化,乃至科学、技术和生产一科学技术化,乃至科学、技术和生产一体化。科研工作也越来越带有工程技术体化。科研工作

7、也越来越带有工程技术的特点的特点,“,“工程技术中的科学工程技术中的科学”;“以以科学为基础的产业科学为基础的产业”。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断学科蓬勃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断学科蓬勃发展;包括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和交叉。展;包括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和交叉。形成新型的基础科学门类。如系统科学、形成新型的基础科学门类。如系统科学、非线性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等;非线性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等;人文社科领域中亦如此,如科学技术学人文社科领域中亦如此,如科学技术学(即关于科学技术的人文社科研究)等(即关于科学技术的人文社科研究)等等。等。6(2 2)技术的发生、发展)技术的发生、发展原始时代原始

8、时代, ,简单工具和天然工具简单工具和天然工具. .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人, ,生产技术是人的生产技术生产技术是人的生产技术, ,是猿转变为人的标志。是猿转变为人的标志。原始社会影响深远的三大技术:原始社会影响深远的三大技术:取火,能量转换,走上了文明大道。取火,能量转换,走上了文明大道。狩猎,导致较为复杂的工具。狩猎,导致较为复杂的工具。采集,走向农业社会的必经之路。采集,走向农业社会的必经之路。古代古代, ,手工工具手工工具, ,农耕工具。农耕工具。以手工工具为基础的技术体系。以手工工具为基础的技术体系。7近代近代, ,工业文明工业文明, ,蒸汽机等等。以机械技蒸汽机等等。以机械技术为基

9、础的技术体系。术为基础的技术体系。现代,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技术体系技术体系, ,其显著特点是其显著特点是: :技术科学化技术科学化. .对传统技术的改造、科对传统技术的改造、科学的先导作用、科学迅速在技术得到学的先导作用、科学迅速在技术得到实现实现. .智能技术、人机对话智能技术、人机对话. .复合技术复合技术. .例如物理、化学、生物技例如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电子技术的综合;甚至包括与社术、电子技术的综合;甚至包括与社会技术例如与管理技术的综合会技术例如与管理技术的综合. .8(3)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构)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构层次结构层次结构 基础科学

10、基础科学 技术科学技术科学 工程(科学)技术工程(科学)技术 应用技术应用技术网状结构网状结构现代科学技术纵横交错现代科学技术纵横交错, ,乃至与人文社乃至与人文社会科学也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会科学也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的是网络结构。的是网络结构。9二二.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1.1.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 科学作为社会组织的核心和基础是科学家队伍和科科学作为社会组织的核心和基础是科学家队伍和科学共同体的形成学共同体的形成. .(1 1)科学家)科学家ScientistScientist一词出现于一词出现于18401840s s。科技统计上科技统计上

11、( (与日常语言有别与日常语言有别),),科学家就是获得科学家就是获得学士学位并仍然在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学士学位并仍然在从事科技活动的人。1919世纪下半叶以前世纪下半叶以前, ,科学家人数不多。科学家人数不多。1919世纪下世纪下半叶以来半叶以来, ,人数迅速增加人数迅速增加;1896;1896年世界职业科学年世界职业科学家人数估计有家人数估计有5 5万。万。2020世纪以来急剧增加,世纪以来急剧增加,19701970年世界科学家人数已达年世界科学家人数已达300300万。万。( (贝尔纳)贝尔纳)10新中国的情况:新中国的情况:建国伊始建国伊始, ,全国科技人员不超过全国科技人员不超过5

12、5万万, ,专门从事科研专门从事科研的不超过的不超过500500人人, ,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3030多个多个, ,主要主要是结合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的地质科学和生物学的是结合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的地质科学和生物学的分类分类, ,现代科学技术几乎是空白。现代科学技术几乎是空白。国家采取了组建科学技术机构的措施,国家采取了组建科学技术机构的措施,800800多位海多位海外科学家回国参加创建科技事业。外科学家回国参加创建科技事业。19901990中叶中叶, ,全国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全国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001700多万多万, ,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科技人员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科技人

13、员100100多万多万, ,(注:数量(注:数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有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有50005000多个独立的和研发机构多个独立的和研发机构, ,近近8 0008 000个企业技术开发机构个企业技术开发机构,200,200多个高水平的重多个高水平的重点实验室。改革开放中诞生了点实验室。改革开放中诞生了52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开发区, ,认定了认定了35003500多个高技术企业多个高技术企业, ,还涌现出还涌现出25 00025 000个民营科技型企业。个民营科技型企业。宋健主编宋健主编.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 .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14、1994.448-449,1994.448-44911(2 2)科学共同体)科学共同体 科学家作为群体的一般抽象存在形式,亦科学家作为群体的一般抽象存在形式,亦称科学家群体。其深刻内含在于它的特殊的体称科学家群体。其深刻内含在于它的特殊的体制目标、行为规范或精神气质。制目标、行为规范或精神气质。目标:大体如培根所言目标:大体如培根所言, ,以增进知识为己任以增进知识为己任, ,并用知识来造福人类并用知识来造福人类. . 科学目标的新变化科学目标的新变化美国把美国把“增进基础研究与国家目标之间的联系增进基础研究与国家目标之间的联系”作为科学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我国政府也作为科学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

15、。我国政府也强调强调“基础性研究要把国家目标放在重要位置基础性研究要把国家目标放在重要位置”。企业对以各种方式更加直接地利用知识创新的企业对以各种方式更加直接地利用知识创新的知识产品越来越重视。企业对大学基础研究的知识产品越来越重视。企业对大学基础研究的支持、大学与企业之间合作研究不断增加。支持、大学与企业之间合作研究不断增加。12行为规范(精神气质)行为规范(精神气质). .普遍主义普遍主义: :坚信科学真理具有普遍性坚信科学真理具有普遍性, ,放之放之四海而皆准四海而皆准. .公有主义公有主义: :承认科学发现本质上是社会合承认科学发现本质上是社会合作的产物作的产物, ,它属于整个共同体以

16、至整个社会它属于整个共同体以至整个社会. .不谋私利不谋私利: :科学主要是对真理的追求科学主要是对真理的追求, ,仅仅仅仅在次要的意义上才是谋生的手段在次要的意义上才是谋生的手段. .有条理的怀疑精神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决不未加分析批判而决不未加分析批判而盲目接受一切盲目接受一切, ,有责任评价其他科学家的成有责任评价其他科学家的成果果, ,也要容许别人对自己的成果的怀疑。也要容许别人对自己的成果的怀疑。不断创新:科学研究的本质在于创新,在不断创新:科学研究的本质在于创新,在于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于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13科学家行为方式的新的变化科学家行为方式的新的变化

17、“创新性创新性”规范越来越重要,公有性和无私利性规范越来越重要,公有性和无私利性的规范的约束作用部分淡化。科学家不仅可以通的规范的约束作用部分淡化。科学家不仅可以通过生产过生产“公共知识公共知识”,获得科学共同体的承认而,获得科学共同体的承认而得到社会报赏,而且可以通过生产得到社会报赏,而且可以通过生产“非公共知识非公共知识”或或“局域公共知识局域公共知识”以在竞争的环境中服务于以在竞争的环境中服务于特定集团利益来获得社会报赏。特定集团利益来获得社会报赏。知识资本化正在取代知识资本化正在取代“无私利性无私利性”。知识资本化。知识资本化不断提高的可能性改变了科学组织和科学家考虑不断提高的可能性改

18、变了科学组织和科学家考虑其研究成果的方式。其研究成果的方式。9090年代中年代中OECDOECD关于美国创新关于美国创新系统结构和知识流新动向的研究表明,美国大学系统结构和知识流新动向的研究表明,美国大学明显愿意严格限制向外公布由工业资助而取得的明显愿意严格限制向外公布由工业资助而取得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科研中的追求创新、实事求是、批判怀疑的精科研中的追求创新、实事求是、批判怀疑的精神气质并没有改变。神气质并没有改变。14科学共同体的奖励系统和社会分层科学共同体的奖励系统和社会分层奖励机制与规范机制互动发生作用奖励机制与规范机制互动发生作用. .因为目标是增进因为目标是增进知识知识, ,把科

19、学独创权提到了首位;又因为规范要求科把科学独创权提到了首位;又因为规范要求科学家向社会公开他的成果学家向社会公开他的成果, ,不可作为不可作为“私有财产私有财产”;科学家还剩下什么呢?这就是同行的承认科学家还剩下什么呢?这就是同行的承认.“.“承认是承认是科学王国的最高通货科学王国的最高通货.”.”谋求谋求“成果成果承认承认”,”,争取科学发现的优先权争取科学发现的优先权, ,就成就成为科学家行为的内在机理激励因素为科学家行为的内在机理激励因素, ,成为科学共同体成为科学共同体灵活运转的灵活运转的“能源能源”和动力和动力. .由社会承认的不同而形成了无形的等级体系由社会承认的不同而形成了无形的

20、等级体系. .主要是主要是通过职位的承认和名望的承认表现出来的通过职位的承认和名望的承认表现出来的. .后者更为后者更为重要、更为基本重要、更为基本, ,以成果的引证数和荣誉称号为标记以成果的引证数和荣誉称号为标记. .这是一种特殊的权威机构这是一种特殊的权威机构, ,特点是建立在自愿接受的特点是建立在自愿接受的基础上基础上, ,成为科学共同体维系、规范和精神气质得以成为科学共同体维系、规范和精神气质得以保持和发扬的重要保证。保持和发扬的重要保证。15科学上的优势积累效应(马太效应)科学上的优势积累效应(马太效应) 一位科学家一位科学家, ,取得一定的优势以后取得一定的优势以后, ,就有就有了

21、更多机会去获得成果、承认和桂冠了更多机会去获得成果、承认和桂冠, ,发表发表更多论文并被他人频频引证更多论文并被他人频频引证, ,获得评价他人获得评价他人成果的权力以至压制成果的权力以至压制“小人物小人物”的机会的机会.“.“小人物小人物”则相对受到冷落则相对受到冷落, ,难以获得科学王难以获得科学王国的国的“通货通货”变成变成“无产者无产者”,”,变得默默无变得默默无闻闻.“.“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有利于科学权威的迅速形有利于科学权威的迅速形成成, ,但也有消极作用但也有消极作用, ,要采取措施加以调节和要采取措施加以调节和制约制约. .162.2.科学的社会组织科学的社会组织 科学集团

22、的具体存在形式科学集团的具体存在形式. .社会内在形式、外在存社会内在形式、外在存在形式在形式, ,有时两者可重合有时两者可重合. .(1 1)学派)学派一种重要的社会内在形式一种重要的社会内在形式. .具有共同学术思想具有共同学术思想的人们组成的人们组成, ,有公认的学术权威为带头人有公认的学术权威为带头人. .有的有的学派还有世代相继的师承关系学派还有世代相继的师承关系, ,甚至有广泛的甚至有广泛的国际性国际性. .内聚性内聚性, ,权威作为组织的核心权威作为组织的核心;整体性整体性, ,形成有形成有竞争力的集体竞争力的集体;传统性传统性, ,形成学术思想的历史继承形成学术思想的历史继承关

23、系关系;排它性排它性, ,学术思想上的党同伐异学术思想上的党同伐异. .学派在推动科学发展上有巨大的科学能力学派在推动科学发展上有巨大的科学能力, ,富有生富有生命力命力, ,但如果过分排它形成门户偏见时也会影响科但如果过分排它形成门户偏见时也会影响科学的发展学的发展. .17(2 2)无形学院)无形学院以优秀科学家为中心,以学术思想为沟通为以优秀科学家为中心,以学术思想为沟通为宗旨,以学术讨论、通信交流为形式,立足宗旨,以学术讨论、通信交流为形式,立足于自由联合的科学家非正式团体。内在社会于自由联合的科学家非正式团体。内在社会形式之一形式之一. .往往是多学科的;往往是多学科的;强调交流借鉴

24、,所强调交流借鉴,所以排它性不强。以排它性不强。任何大学科中都有这种小规模的、百人左右任何大学科中都有这种小规模的、百人左右的的“无形学院无形学院”,他们互送未定稿、通信、,他们互送未定稿、通信、交流信息,或进行教学和科研上的互访或合交流信息,或进行教学和科研上的互访或合作来加强联系。在科学前沿,往往是由少数作来加强联系。在科学前沿,往往是由少数人的非正式交流系统的人的非正式交流系统的“无形学院无形学院”创造出创造出新知识,然后由正式的交流系统来评价它、新知识,然后由正式的交流系统来评价它、承认它、传播它。承认它、传播它。18(3 3)学会)学会最为广泛的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外在组织形式。最为广泛

25、的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外在组织形式。它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职业科学家科学家团它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职业科学家科学家团体,是科学劳动者的集团利益的代表,主要体,是科学劳动者的集团利益的代表,主要任务是学术交流。任务是学术交流。当代众多学会不但已覆盖各国的科学共同体当代众多学会不但已覆盖各国的科学共同体成员,而且已经走向国际性联合。在现代国成员,而且已经走向国际性联合。在现代国家里,各种学会是政府领导科学技术的智囊家里,各种学会是政府领导科学技术的智囊团和思想库,是促进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有团和思想库,是促进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有组织的力量。组织的力量。19(4 4)科研组织系统)科研组织系统 国家和社会直接

26、领导下的科学技术最强的组国家和社会直接领导下的科学技术最强的组织形式。织形式。组织形式上:组织形式上:集中型科研组织系统。集中型科研组织系统。分散性科研组织系统。分散性科研组织系统。组织分工上:组织分工上:国家科研机构侧重于基础研究、综合应用研国家科研机构侧重于基础研究、综合应用研究,究,地方、企业侧重于应用和开放研究,地方、企业侧重于应用和开放研究,大学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大学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组织类型上:组织类型上:科研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实验中心、测试科研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实验中心、测试中心、数据中心等等。中心、数据中心等等。203.3.科技体制和资源配置科技体制和资源配

27、置(1 1)科技体制)科技体制巨大的科技事业和巨大的科技建制巨大的科技事业和巨大的科技建制科技体制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科技体制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科学研究本身的特殊性:科学研究本身的特殊性:与技术、工程的联系与区别与技术、工程的联系与区别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的联系与区别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的联系与区别科技领导体制,一般实行行政领导和学术领科技领导体制,一般实行行政领导和学术领导相结合并以学术领导为核心的制度。导相结合并以学术领导为核心的制度。宏观领导体制,国家的参与的程度。宏观领导体制,国家的参与的程度。21(2)几种科技资源配置模式)几种科技资源配置模式“自由市场经济自由市场经济”的

28、美国科技资源配置模式的美国科技资源配置模式“社会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的德国科技资源配置模式的德国科技资源配置模式“社团市场经济社团市场经济”的日本科技资源配置模式的日本科技资源配置模式“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科技资源配置模式科技资源配置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技资源配置模式科技资源配置模式224.4.科学的社会支持系统科学的社会支持系统(1 1)科学的社会支持系统)科学的社会支持系统经济支持系统。经济支持系统。信息支持系统。信息支持系统。实验技术装备支持系统。实验技术装备支持系统。教育、人才支持系统。教育、人才支持系统。(2 2)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总体能力)科学

29、技术发展的社会总体能力科学的社会组织系统与其社会支持系统的结科学的社会组织系统与其社会支持系统的结合,以及与社会文化环境的结合,形成现实合,以及与社会文化环境的结合,形成现实的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总体能力。这些各个的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总体能力。这些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互相转化的。方面是相互联系、互相转化的。23三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1.1.自然科学发展模式自然科学发展模式(1 1)科学发展的基本矛盾)科学发展的基本矛盾认识与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这是最基本认识与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这是最基本的矛盾。还有:的矛盾。还有:理论内部的矛盾,理论内部的矛盾,学派之间的矛盾,

30、学派之间的矛盾,学科之间的矛盾,学科之间的矛盾,学科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学科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学术观点的之间的矛盾等。学术观点的之间的矛盾等。24(2 2)学科发展的不平衡性)学科发展的不平衡性带头学科学说:(凯德洛夫,带头学科学说:(凯德洛夫,19701970s?s?)初期:力学;初期:力学;1919世纪: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世纪:物理学、化学、生物学;2020世纪:先是微观物理学;然后是控制论、原世纪:先是微观物理学;然后是控制论、原子能科学、宇宙航行航行学;子能科学、宇宙航行航行学;并预测下一个是分子生物学,并预测下一个是分子生物学,再下一个是心理学。再下一个是心理学。(3 3)科学发展

31、的主要形式)科学发展的主要形式纵向(时间)纵向(时间): :表现为渐进(科学进化)和飞跃表现为渐进(科学进化)和飞跃(科学革命)两种形式(科学革命)两种形式横向(空间)横向(空间): :表现为综合(往往有新的飞跃)和表现为综合(往往有新的飞跃)和分化(往往是稳步进化)两种形式分化(往往是稳步进化)两种形式25(4)(4)西方科学哲学对科学发展模式的概括西方科学哲学对科学发展模式的概括逻辑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 :培根培根, ,归纳归纳, ,积累进步积累进步; ;但忽视了科学但忽视了科学革命。革命。证伪主义证伪主义: :波普尔波普尔, ,P1(P1(问题问题)TT(TT(猜测猜测, ,试探试探)

32、 ) EEEE( (反驳反驳, ,排除错误排除错误)P2(P2(新问题新问题););却否认了科学知识却否认了科学知识继承和积累继承和积累. .历史主义历史主义: :库恩库恩, ,前科学前科学常规科学常规科学反常反常危机危机科学革命科学革命新常规科学新常规科学;但他片面地夸大了非理性但他片面地夸大了非理性因素。因素。科学研究纲领科学研究纲领: :拉卡托斯,进化阶段拉卡托斯,进化阶段退化阶段退化阶段新新进化纲领取代旧纲领进化纲领取代旧纲领新纲领的进化新纲领的进化硬核硬核: :核心部分核心部分, ,包括基本假设和基本理论包括基本假设和基本理论, ,具坚韧性。具坚韧性。保护带:可反驳的外围弹性部分,是

33、保护硬核免遭反保护带:可反驳的外围弹性部分,是保护硬核免遭反驳而提出的辅助性假说的集合。驳而提出的辅助性假说的集合。启示法:是形成科学研究纲领的方法论。启示法:是形成科学研究纲领的方法论。262.2.技术发展模式的研究技术发展模式的研究(1 1)技术发展的基本矛盾)技术发展的基本矛盾技术发展的基本矛盾技术发展的基本矛盾: :技术目的与现有技术手段技术目的与现有技术手段的矛盾。的矛盾。技术目的是把技术上为实现社会需求而对技技术目的是把技术上为实现社会需求而对技术发展方向和技术系统的功能所作的设定。术发展方向和技术系统的功能所作的设定。一般地,要满足人的不断发展的需要,往往一般地,要满足人的不断发

34、展的需要,往往就要高出现有技术手段。就要高出现有技术手段。技术手段的发展也有相对独立性。一定条件技术手段的发展也有相对独立性。一定条件下下, ,新技术的发明新技术的发明, ,会引起、刺激、会引起、刺激、“创造创造”出出新需要。如航天技术的发展引出了失重冶炼,新需要。如航天技术的发展引出了失重冶炼,成功之后又创造出新的社会需要。成功之后又创造出新的社会需要。27(2 2)技术发展的主要形式)技术发展的主要形式间断性和连续性,继承性和创造性。间断性和连续性,继承性和创造性。渐进形式:技术革新,技术基本原理不变情况渐进形式:技术革新,技术基本原理不变情况下的局部性改良。下的局部性改良。局部性不断改良

35、,达到原有技术原理限度时局部性不断改良,达到原有技术原理限度时就要求新技术原理的出现。就要求新技术原理的出现。飞跃形式:技术革命,技术原理的发展引起的飞跃形式:技术革命,技术原理的发展引起的技术上的创新。技术上的创新。技术原理的层次性,技术原理的层次性,“局部性改良局部性改良”和和“原原理性发展理性发展”的区别是相对的。的区别是相对的。渐进形式和飞跃形式相互依赖和相互转化。渐进形式和飞跃形式相互依赖和相互转化。28(3 3)技术横向扩张)技术横向扩张技术梯度发展递进模式:不同国家、地区,由于经技术梯度发展递进模式:不同国家、地区,由于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带来技济、政治、科学

36、、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带来技术发展的不平衡,客观上存在术发展的不平衡,客观上存在“技术梯度技术梯度”(区域(区域技术梯度、城乡技术梯度),技术梯度的转移是从技术梯度、城乡技术梯度),技术梯度的转移是从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流向技术水平较低的地区,包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流向技术水平较低的地区,包括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的扩散。但不能作绝对地理括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的扩散。但不能作绝对地理解。解。技术跃升发展模式:某种国家或地区在较短时间内技术跃升发展模式:某种国家或地区在较短时间内走完别的国家或地区在较长时间才走完过的技术发走完别的国家或地区在较长时间才走完过的技术发展道路。这种跃升是有条件的,一是技术的

37、引进,展道路。这种跃升是有条件的,一是技术的引进,一是技术的消化能力。跃升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往一是技术的消化能力。跃升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往往是综合因素,技术上也包括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往是综合因素,技术上也包括技术改造、技术革新、技术综合诸方面下功夫,要以大量的技术递进的发技术综合诸方面下功夫,要以大量的技术递进的发展形式作为基础和补充。创新是关键。展形式作为基础和补充。创新是关键。29四四.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1.推进人类物质文明的昌盛推进人类物质文明的昌盛物质生产加快,物质生产加快,“第一生产力第一生产力”物质生活丰富物质生活丰富生产条件改善生产条件改善302.推动人类精神

38、文明的进步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认识功能,推动人类认识能力的认识功能,推动人类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不断提高精神功能,推进思维方法、哲学精神功能,推进思维方法、哲学观点的变革观点的变革文化功能,对社会民主、文化教文化功能,对社会民主、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的影响育、伦理道德的影响313.促进社会结构的变革促进社会结构的变革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对生产关系的影响对生产关系的影响对经济体制和社会制度的影响对经济体制和社会制度的影响32五五.社会对科学技术的影响社会对科学技术的影响1.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社会经济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社会经济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

39、要的社会推动力。经济需要不断向科学技的社会推动力。经济需要不断向科学技术提出新的课题;经济和生产发展中积术提出新的课题;经济和生产发展中积累的经验知识是科学技术认识的重要源累的经验知识是科学技术认识的重要源泉。泉。社会的经济支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社会的经济支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要的物质基础。社会的经济竞争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社会的经济竞争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刺激因素。要的刺激因素。332.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社会政治的制度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社会政治的制度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可能性空间;可能性空间;社会政治在政策和体制上实际地决定社会政治在政策和体

40、制上实际地决定着科学技术的可能发展方向和道路;着科学技术的可能发展方向和道路;社会政治行为和形势对科学技术的发社会政治行为和形势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343.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教育发展状况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教育发展状况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底;底;教育普及程度决定了科学技术成果教育普及程度决定了科学技术成果在全社会的传播、消化、吸收和应在全社会的传播、消化、吸收和应用程度;用程度;教育专门化程度决定了科学技术研教育专门化程度决定了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深度。究发展的深度。354.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理论思维对研究

41、方法的产生影响;理论思维对研究方法的产生影响;哲学观念对科学技术基础产生元分哲学观念对科学技术基础产生元分析影响:观念、概念、语言和公理析影响:观念、概念、语言和公理基础;基础;理论思维对科学技术前沿问题的开理论思维对科学技术前沿问题的开拓性思维影响。拓性思维影响。365.文化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文化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一定文化基质是科学技术产生和发一定文化基质是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展的必要条件。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对科学技术研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对科学技术研究的影响:需要,行为,技术消化究的影响:需要,行为,技术消化与吸收。与吸收。37六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2、1.1.历史考察历史考察(1 1)古代科学技术)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缓慢。比做发展缓慢。比做60公里的马拉松长跑,古公里的马拉松长跑,古代技术几乎一直延续到代技术几乎一直延续到59公里处。公里处。古代科学,远离生产实践,古希腊科学的古代科学,远离生产实践,古希腊科学的辉煌建立在奴隶制、统治阶级有闲暇进行辉煌建立在奴隶制、统治阶级有闲暇进行思辨的基础上。思辨的基础上。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一直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一直到15世纪前总体世纪前总体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很多发明传到了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很多发明传到了西方、传到了世界各地。西方、传到了世界各地。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38(2 2)近代以来)

43、近代以来经历了一个科学与技术相对分离时期;经历了一个科学与技术相对分离时期;近代后期(近代后期(1919世纪)在电力技术革命时世纪)在电力技术革命时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就开始变得明显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就开始变得明显了。2020世纪开始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世纪开始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特别是特别是2020世纪中叶以来就更是科学技术世纪中叶以来就更是科学技术化、技术化学化,乃至科学化、技术化学化,乃至科学技术技术生生产一体化。产一体化。39(3)科学中心与经济中心的转移)科学中心与经济中心的转移科学中心的转移科学中心的转移意大利(意大利(15041610)英英 国(国(16601830) 法法

44、 国(国(17701830) 德德 国(国(18751920)美美 国(国(1920 )存在世界科学中心;科学中心是变化的。存在世界科学中心;科学中心是变化的。经济中心的转移经济中心的转移英国英国 德国德国 美国美国经济中心转移与科学中心转移有正相关。经济中心转移与科学中心转移有正相关。402.2.历史案例历史案例(1 1)英国的科学与产业革命)英国的科学与产业革命1616世纪中叶欧洲大陆先进。战争、分裂等,世纪中叶欧洲大陆先进。战争、分裂等,给英国以赶超的机会。专利制度的作用。给英国以赶超的机会。专利制度的作用。培根;培根;“格雷沙姆学院格雷沙姆学院”;16621662,“皇家学皇家学会会”

45、。群众团体的学术与科普活动引发了英。群众团体的学术与科普活动引发了英国的科学革命。国的科学革命。16871687,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成为,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成为英国科学革命理论的顶峰。实现了近代科学英国科学革命理论的顶峰。实现了近代科学的第一次重大综合。的第一次重大综合。41产业革命(蒸汽机)产业革命(蒸汽机)前奏:前奏:1818世纪上半叶飞梭,世纪上半叶飞梭,17641764年珍妮纺年珍妮纺车,车,17901790年推广,成了工业革命火种,年推广,成了工业革命火种,17681768年年“水力纺纱机水力纺纱机”,工厂诞生了。,工厂诞生了。蒸汽机:瓦特蒸汽机:瓦特1818世纪世纪80

46、80年代成功改进,企年代成功改进,企业家支持下业家支持下17851785年开始生产。改变了整个年开始生产。改变了整个工业的面貌和社会生活的面貌。工业的面貌和社会生活的面貌。传播:传播:1919世纪初英国产业革命达高潮。以世纪初英国产业革命达高潮。以后法、德、美、日等国,陆续发生。后法、德、美、日等国,陆续发生。42(2 2)德国的科学与产业革命)德国的科学与产业革命科技与教育结合,科研与生产结合,使得德科技与教育结合,科研与生产结合,使得德国成为世界的科技和经济的中心。国成为世界的科技和经济的中心。靠培育人才与科学研究事业启动。靠培育人才与科学研究事业启动。18301830年,英国产业革命达到

47、高潮时期,年,英国产业革命达到高潮时期,德国还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学成回国德国还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学成回国, ,开开创了德国科学繁荣的历史新时期。如数学创了德国科学繁荣的历史新时期。如数学家雅各比、高斯,物理学家欧姆,化学家家雅各比、高斯,物理学家欧姆,化学家李比希。李比希。43李比希与德国的化学(化工革命李比希与德国的化学(化工革命)留法学成回国留法学成回国, ,发展了农业急需的肥料技术和有发展了农业急需的肥料技术和有机化学机化学, ,首创肥料业首创肥料业, ,通过煤化学的研究建立了通过煤化学的研究建立了德国的煤化业德国的煤化业, ,被誉为被誉为“德国化学之父德国化学之父”。著名。著名教育家教

48、育家, ,培养了很多优秀化学家培养了很多优秀化学家, ,其中有凯库勒、其中有凯库勒、霍夫曼等。霍夫曼等。合成染料合成染料英从殖民地获天然染料英从殖民地获天然染料, ,德只好搞合成染料德只好搞合成染料; ;大大力发展煤焦油工业力发展煤焦油工业, ,靠创新打开突破口。靠创新打开突破口。18711871德德国煤化工技术称雄国煤化工技术称雄;1873;1873年产量、质量超过英国年产量、质量超过英国;1900;1900年合成染料就创汇一亿多马克年合成染料就创汇一亿多马克; 1913; 1913年德年德国的染料占世界国的染料占世界8080。带动了纺织(合成纤维)。带动了纺织(合成纤维)、制药、油漆和合成

49、橡胶、制药、油漆和合成橡胶, ,迅速形成几十亿马克迅速形成几十亿马克的煤化学工业的煤化学工业; ;带动了酸碱、造纸等。带动了酸碱、造纸等。44哲学革命哲学革命思想解放运动思想解放运动当时,英国忙于产业革命,法国忙于政治当时,英国忙于产业革命,法国忙于政治革命,德国自己却发动了一场哲学革命革命,德国自己却发动了一场哲学革命思想解放运动,给科学革命开辟了道路。思想解放运动,给科学革命开辟了道路。 1830 1830年德国出现科学革命高潮,年德国出现科学革命高潮,19751975年年科技中心转移到德国,科技中心转移到德国,18951895年世界经济重新年世界经济重新由英国转移到德国。德国用了由英国转

50、移到德国。德国用了4040多年的时间多年的时间(1860190018601900)完成了英国)完成了英国100100多年事业,多年事业,实现了工业化。科研走在生产前面的客观规实现了工业化。科研走在生产前面的客观规律,得到充分体现。律,得到充分体现。45(3 3)美国的产业革命(电力技术)美国的产业革命(电力技术)大致在中国的清光绪到中华民国大致在中国的清光绪到中华民国南北战争结束,美国发动了产业革命,继承英、南北战争结束,美国发动了产业革命,继承英、德经验,发展了一批先导产业:德经验,发展了一批先导产业:铁路电讯先行,电缆铺设。铁路电讯先行,电缆铺设。重点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轧棉机。重点发展农业

51、和轻工业;轧棉机。托拉斯,整体上提高了效益、竞争力。托拉斯,整体上提高了效益、竞争力。沟通欧美,重视信息利用。沟通欧美,重视信息利用。46走上工业创新之路(走上工业创新之路(18501850)机械技术创新,轧棉机,总统给发明人机械技术创新,轧棉机,总统给发明人写信。写信。电力技术,使美后来居上;电力技术,使美后来居上;18821882年爱迪年爱迪生第一个发电厂。生第一个发电厂。18861886年交流发电厂。年交流发电厂。电气化热潮,第二次技术革命。电气化热潮,第二次技术革命。大规模生产方式,元部件标准化、系列大规模生产方式,元部件标准化、系列化生产。管理科学化生产。管理科学(20(20世纪初世

52、纪初) )。福特生。福特生产线产线( (成为成为“汽车轮子上的国家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完成和完善了欧洲的钢铁、(石油)化完成和完善了欧洲的钢铁、(石油)化工、电力三大技术,完成和发展了汽车、工、电力三大技术,完成和发展了汽车、飞机和无线电三大技术。飞机和无线电三大技术。47 1860 1860年以前,美国还处在殖民年以前,美国还处在殖民地的经济萧条状态。地的经济萧条状态。1960189019601890年,年,通过工业技术革命、创新,使产值通过工业技术革命、创新,使产值上升了上升了9 9倍。倍。18801880年,它已是西方的年,它已是西方的第二经济大国;第二经济大国;18901890年

53、,跃居世界年,跃居世界第一,黄金储量占世界的一半;第一,黄金储量占世界的一半;19001900年,人均收入超过欧洲,年,人均收入超过欧洲,19131913年黄金储量到达年黄金储量到达7070,成为世界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霸主。济的霸主。48七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1.马克思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马恩在研究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方式时,马恩在研究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方式时,考察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反复考察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反复强调了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的思想。按照马克思,科技在知识形态上,是一按照马克思,科技在知识

54、形态上,是一种生产力,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一旦种生产力,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一旦科学并入生产过程,这种知识形态的生科学并入生产过程,这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就会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产力就会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他们对科学技术的进步的关注,对科学他们对科学技术的进步的关注,对科学技术力量的认识,前无古人。技术力量的认识,前无古人。492.2.邓小平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 1)第一生产力观点的提出)第一生产力观点的提出19751975年,听汇报时肯定了年,听汇报时肯定了“科学技术也是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生产力”的观点。的观点。1978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

55、,重申年全国科学大会,重申“科学技术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生产力”的观点。的观点。19881988年,提出年,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的观点:“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术是第一生产力。”50(2)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第一位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学说的变革作用,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学说和生产力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生产力理论提高到

56、了一个新的高度。是对当今世界科技速猛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是对当今世界科技速猛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的科学概括和总结,体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的科学概括和总结,体现了当代的面向新世纪的时代特征。从哲学现了当代的面向新世纪的时代特征。从哲学高度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解决了高度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解决了当代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当代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513.对对“第一生产力论第一生产力论”的理论分析的理论分析(1 1)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诸要素的主导)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诸要素的主导要素,成为决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要素,成为决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观念的生

57、产力观念的生产力潜在的生产力潜在的生产力现实的生现实的生产力产力生产力(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力(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生产管理)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武装人。武装人。发明新劳动工具。发明新劳动工具。开拓新开拓新劳动对象。劳动对象。促进管理优化。促进管理优化。52(2 2)科学技术在推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在推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成为决定性力量。中,成为决定性力量。科技进步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增长的主导科技进步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增长的主导性要素。性要素。 现代科技的明显超前性,是科学技术成现代科技的明显超前性,是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客观依据。为第一生产力的客观依据。科学技术的进步

58、促进着生产要素组合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着生产要素组合的不断创新,导致社会生产体系的结构性调不断创新,导致社会生产体系的结构性调整,经济发展的面貌的改变。整,经济发展的面貌的改变。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崛起和发展,是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崛起和发展,是“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以及“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体现。的重要体现。534.科教兴国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想,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

59、转化的能力,提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科教兴国战略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在发展科教兴国战略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在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中的重要作用。54八八. .研发活动与技术创新研发活动与技术创新1.1.知识流的传统观点知识流的传统观点 研究与发展、技术创新之间的线性模式,即研究与发展、技术创新之间的线性模式,即知识从研究流向应用、再流向开发(三

60、阶段):知识从研究流向应用、再流向开发(三阶段):新设想、新发明产生的过程。此间最主要的是新设想、新发明产生的过程。此间最主要的是R&DR&D。从设想变成产品。其间仍有大量研发、发明创造从设想变成产品。其间仍有大量研发、发明创造活动活动, ,还包括工程设计、生产制造、金融、市场销售还包括工程设计、生产制造、金融、市场销售等。是科技与经济结合得以最大实现的过程等。是科技与经济结合得以最大实现的过程. .技术走向市场的过程技术走向市场的过程. .技术对经济的实现技术对经济的实现, ,归根结归根结底是通过市场实现的。涉及到市场的调研底是通过市场实现的。涉及到市场的调研, ,销售活动。销售活动。552

61、.2.研究和发展(研究和发展(R&DR&D)活动活动(1)(1)科技活动(科技活动(STASTA)()(UNESCOUNESCO)所有与关科学技术领域所有与关科学技术领域, ,即自然科学、工程即自然科学、工程和技术、医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和人和技术、医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文科学中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系统的活动应用密切相关的系统的活动. .统计上包括统计上包括: :研究与试验发展(研究与试验发展(R&DR&D););第三阶段科技教育与培训;第三阶段科技教育与培训;科技服务科技服务. .56(2)R&D(2)R&D简称研发(活动),

62、是指为增进知识总量(包简称研发(活动),是指为增进知识总量(包括人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知识)括人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知识), ,以及运用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造性的工作。(UNESCOUNESCO)可见可见, ,确定确定R&DR&D的决定因素是创造的决定因素是创造( (CREATIVITY)CREATIVITY)、创新、创新( (INNOVATION)INNOVATION)。 基础研究基础研究R(Research)-R(Research)-科研活动科研活动 (& = & = and) and) 应用研究应用研究D(D

63、evelopment)-D(Development)-实验发展实验发展( (宏观往往译作宏观往往译作“发展发展”,而微观及企业译作,而微观及企业译作“开发开发”。)。)57基础研究基础研究: :主要是获得于现象和可观察的主要是获得于现象和可观察的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工作或理论性工作. .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应用或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应用或使用为目的使用为目的. .应用研究应用研究: :也是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也是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的研究造性的研究. .它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目它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目的或目标的或目标. .试验

64、发展试验发展: :利用从研究和(或)实际经验利用从研究和(或)实际经验获得的现有知识获得的现有知识, ,为生产新的材料、产品和为生产新的材料、产品和装置装置, ,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 ,以及对以及对已生产和建立的上述各项进行实质性的改已生产和建立的上述各项进行实质性的改进进, ,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58(3)R&D投入比较投入比较(90年代中年代中)R&D投入总量的比较投入总量的比较R&D/GNP发达发达2.53;我国;我国0.50.6;印度;印度1。R&D投向的比较投向的比较 企业企业:高校高校:科研部门科研部门:其他其他 发达发达:70:

65、15:10:5;我国我国:40: 12 : 40 :8。R&D类型分布的比较类型分布的比较基础基础:应用应用:开发开发总体:发达总体:发达:15:25:60;我国;我国:6:35:59。高校:发达高校:发达: 70:25:5 ;我国;我国:15:50:35。594.4.技术创新技术创新(1)(1)熊彼得的熊彼得的“创新创新”概念概念2020世纪上半叶,熊彼得从生产函数角度定义:世纪上半叶,熊彼得从生产函数角度定义:“创新创新”是一种新的要素与生产条件的重新组是一种新的要素与生产条件的重新组合合, ,包括:包括:引入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引入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采用一种

66、新的生产方法;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60(2 2)技术创新概念)技术创新概念2020世纪下半叶,熊彼得的思想重新受到重视,世纪下半叶,熊彼得的思想重新受到重视,技术创新成为一个重要概念。技术创新成为一个重要概念。技术创新是一个典型的融科技和经济为一体技术创新是一个典型的融科技和经济为一体的概念。是一个把新设想转变成能在市场上的概念。是一个把新设想转变成能在市场上销售的新的或改进的产品和工艺的过程。或销售的新的或改进的产品和工艺的过程。

67、或者更通俗地说,是把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者更通俗地说,是把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搞活经济产力,从而搞活经济, ,促使经济增长的过程。促使经济增长的过程。也定义为:一项新产品或新工艺由产生也定义为:一项新产品或新工艺由产生, ,经过经过研究、开发、工程化、商品化生产到市场销研究、开发、工程化、商品化生产到市场销售的整个过程的一系列活动。售的整个过程的一系列活动。61(3 3)技术创新的风险性)技术创新的风险性据市场需求和科技、经济发展趋势据市场需求和科技、经济发展趋势, ,选择课题进行实选择课题进行实验室研究验室研究, ,制出样品、样机等。此阶段成功率一般低制出样品、样机等。此阶段成功率

68、一般低于于2525。开发研究开发研究. .挑选产业化前景较明朗项目挑选产业化前景较明朗项目, ,集中解决变集中解决变成生产技术的问题成生产技术的问题, ,如工艺、原料、环境、场所等如工艺、原料、环境、场所等, ,中试生产小批量产品中试生产小批量产品, ,一定范围试销一定范围试销, ,并力求获可靠并力求获可靠经济数据。经济数据。“中试阶段中试阶段”成功可能性成功可能性25502550。产业化、商品化阶段产业化、商品化阶段. .规模化生产前需市场调查规模化生产前需市场调查, ,选选购或制造设备购或制造设备, ,选厂房选厂房, ,训练工人训练工人, ,开拓市场开拓市场, ,一般形一般形成新生产线甚至

69、新企业。此阶段一般成功率成新生产线甚至新企业。此阶段一般成功率50705070. .62九九.知识与发展知识与发展 1.当代新趋势当代新趋势19901990s s, ,国家创新系统与知识经济同时成为国家创新系统与知识经济同时成为关注的焦点。知识与发展的关系受到高度重关注的焦点。知识与发展的关系受到高度重视。视。OECD,1994,国家创新系统项目国家创新系统项目(NIS Project),对多国创新体系开展研究对多国创新体系开展研究,一系列报告一系列报告,包括包括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可把它们分别看作是国家创新系统及知识经可把它们分别看作是国家创新系统及知识经济概念得到公认的

70、基本标志。济概念得到公认的基本标志。江泽民: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江泽民: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632.知识经济知识经济(1)OECD的观点的观点它表明对知识和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它表明对知识和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更充分认识。知识作为蕴含在人(人力资本)更充分认识。知识作为蕴含在人(人力资本)和技术中的重要成分和技术中的重要成分,向来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向来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但是但是,只是到了最近几年只是到了最近几年,知识的重要性在增知识的重要性在增长长,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在深化。成员国的经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在深化。成员国的经济比以

71、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扩散和应用,例如计算机、电子和航天等高技例如计算机、电子和航天等高技术产业中术产业中,产业和就业增长最快。产业和就业增长最快。主要成主要成员国的员国的GDP的的50%以上现在已是以知识为基以上现在已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础的。64(2)知识分类)知识分类KNOW-WHAT,关于事实关于事实KNOW-WHY,关于原理、规律关于原理、规律KNOW-HOW,技艺、能力(诀窍)技艺、能力(诀窍)KNOW-WHO,谁,谁能做什么谁,谁能做什么可编码知识可编码知识(Codified knowledge)隐会知识(隐会知识(Ta

72、cit knowledge)65(3)知识网络)知识网络知识线性传播(传统形象)知识线性传播(传统形象)研究研究 开发开发市场。市场。知识网络(新现实和新认识)知识网络(新现实和新认识)网络组织,在研究网络组织,在研究 开发开发市场各个环节市场各个环节上都有反馈,都可能导致知识的生产、传上都有反馈,都可能导致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播和利用。不仅在研究不仅在研究 开发开发市场的各个环节都有市场的各个环节都有反馈,而且更一般地,还包括更广泛的相反馈,而且更一般地,还包括更广泛的相互作用。互作用。从国家层面的宏观上讲,就是从国家层面的宏观上讲,就是“产业产业学术学术政府政府”之间以及种种互相之间以

73、及种种互相作用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合作)网络。作用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合作)网络。66(4)关于知识与发展关系的研究)关于知识与发展关系的研究在知识社会和知识经济中,科技与经济的结在知识社会和知识经济中,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具有突出的重要性。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合具有突出的重要性。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差距首先表现为知识的差距。的差距首先表现为知识的差距。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知识因素起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知识因素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验研究,例如世界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验研究,例如世界银行对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差异分析发现,银行对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差异分析发现,物质资本只能解释这些差

74、异的不到物质资本只能解释这些差异的不到30%,其,其余的余的70%以上要直接或间接归因于构成全要以上要直接或间接归因于构成全要素生产率(素生产率(TFP)的无形因素(的无形因素(Easterly,Levine,Prichehett,1999)。)。有关学者关于有关学者关于“中国不同地区知识差距与经中国不同地区知识差距与经济实力之间关系的研究济实力之间关系的研究”是一个例证:是一个例证:67新疆新疆(65.85)重庆重庆(63.71)甘肃甘肃(58.32)宁夏宁夏(58.32)四川四川(51.49)云南云南(48.75)青海青海(44.18)贵州贵州(38.32)西藏西藏(31.99)湖南湖南(

75、69.72)山西山西(64.27)河南河南(63.74)江西江西(61.04)安徽安徽(56.59)内蒙古内蒙古(56.59)广西广西(50.88)低水平低水平(I75)陕西陕西(88.05)吉林吉林(99.53)湖北湖北(92.18)黑龙江黑龙江(84.63)山东山东(82.05)河北河北(75.69)中下水平中下水平(75I100)海南海南(127.64)辽宁辽宁(126.69)浙江浙江(122.71)中上水平中上水平(100I150)北京北京(606.05)上海上海(529.03)天津天津(283.70)广东广东(212.74)福建福建(156.48)江苏江苏(154.55)高水平高水平

76、(I150)西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图图1.中国各地区知识发展水平中国各地区知识发展水平68北京(高)天津(高)广东(高)江苏(高)福建(高)上海(极高)海南(中下)浙江(高)湖北(中下)广西(低)匮乏河北(中上)山东(中上)吉林(中下)安徽(低)河南(低)湖南(中下)江西(低)西藏(低)不足陕西(低)甘肃(低)一般辽宁(中上)黑龙江(中上)山西(中下)内蒙古(中下)宁夏(低)青海(低)四川(低)云南(低)新疆(中上)贵州(极低)丰富矿矿产产资资源源丰丰裕裕程程度度高水平中上水平中下水平低水平知识资源丰裕程度知识资源丰裕程度图图2.中国各地区资源与知识资源状况中国各地区

77、资源与知识资源状况69图图3.中国各地区科技、经济实力分布中国各地区科技、经济实力分布ABCDEEDCBA广东、上广东、上海、江苏海、江苏北京北京山东、山东、浙江浙江辽宁辽宁福建、天福建、天津、河北津、河北湖北,湖北,四川四川河南、河南、黑龙江黑龙江湖南,湖南,吉林吉林安徽、安徽、广西广西、山西、江西、山西、江西、云南云南、新疆新疆重庆、重庆、内蒙古内蒙古、甘肃甘肃陕西陕西海南、海南、贵州、贵州、宁夏宁夏、青海青海、西藏西藏科技经济强强70十十.国家创新系统(国家创新系统(NIS) 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是涉及知识的生产、传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是涉及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的网络系统。播和利用的网络系统。

78、NIS建设成为面向知识经建设成为面向知识经济社会、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历史性任务。济社会、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历史性任务。1. NIS概念概念(1)OECD的说明(定义)的说明(定义): NIS是一组独特的机构的网络,它们分别地是一组独特的机构的网络,它们分别地和联合地推进新技术的发展和扩散,提供关于和联合地推进新技术的发展和扩散,提供关于形成和执行关于创新的政策的框架,是创造、形成和执行关于创新的政策的框架,是创造、储存和转移知识、技能和新技术的相互联系的储存和转移知识、技能和新技术的相互联系的机构的系统。机构的系统。71(2)另一种定义:)另一种定义: (考虑到(考虑到“产产学学官官”内核

79、,也可以说:)内核,也可以说:)NIS也就是通过国家范围内的技术创新(企业也就是通过国家范围内的技术创新(企业主体)、制度创新(政府主体)和知识创新主体)、制度创新(政府主体)和知识创新(学术界,即高校与科研机构为主体)为内核(学术界,即高校与科研机构为主体)为内核的互动和整合,从而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互动和整合,从而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开放式网络系统。的开放式网络系统。 NIS建设建设,也就是从国家的宏观层面上也就是从国家的宏观层面上,促促进整个创新系统中不同部分、不同要素之间的进整个创新系统中不同部分、不同要素之间的协同协同,促进不同创新行为之间的整合与互动。促进不同创新行为之间的

80、整合与互动。成为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基础设施成为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基础设施,成为成为社会发展、应对加入社会发展、应对加入WTO后面临的壁垒(知后面临的壁垒(知识壁垒识壁垒,绿色壁垒)和增进国家竞争力的引擎。绿色壁垒)和增进国家竞争力的引擎。722.三种创新之间的关系三种创新之间的关系(1)技术创新)技术创新Technological Innovation80年年代代中中(缪缪尔尔塞塞)大大多多数数:当当一一种种新新思思想想和和非非连连续续性性的的技技术术活活动动,经经过过一一段段时时间间后后,发发展展到到实实际际和和成成功功应应用用的的程程序序,就就是是技技术术创创新。新。OECD技技术

81、术创创新新统统计计手手册册:技技术术创创新新包包括括新新产产品品和和新新工工艺艺,以以及及产产品品和和工工艺艺的的显显著著的的技技术术变变化化。如如果果在在市市场场上上实实现现创创新新(产产品品创创新新)或或者者在在生生产产工工艺艺中中应应用用了了创创新新(工工艺艺中应用了创新),那么就说创新完成了。中应用了创新),那么就说创新完成了。73(2)制度创新)制度创新Institutional Innovation将将制制度度与与组组织织区区分分。制制度度指指约约束束人人们们社社会会、政政治治和和经经济济行行为为的的一一系系列列规规则则,组组织织被被视视为为一一个个决决策策单单位位,它它实实施施对

82、对于于资资源源的的控控制制。制制度度创创新新可可理理解解为为对对一一种种更更有有效效益益制制度度的的生生产产过过程程。此此过过程程中中,实实际际制制度度供供给给的的约约束束条条件件是是制制度度的的边边际转换成本。际转换成本。包包含含组组织织的的含含义义。制制度度创创新新或或制制度度发发展展则则被被用用来来指指一一种种特特定定组组织织的的行行为为的的变变化化:这这一一组组织织与与其其环环境境之之间间的的相相互互关关系系的的变变化化:在在一一种种组组织织的的环环境境中中支支配配行行为为与与相相互互关关系系的的规规则则的的变变化。化。74(3)知识创新)知识创新Knowledge Innovatio

83、n知识的涵义:知识的涵义:涵义广泛。哲学史上从来就是一个基本任务。涵义广泛。哲学史上从来就是一个基本任务。Webster词词典典(1997):是是通通过过实实践践研研究究、联联系系或或调调查查获获得得的的关关于于事事物物的的事事实实和和状状态态的的认认识识,是是对对科科学学艺艺术术或或技技术术的的理理解解,是是人人类类获获得得的的关关于于真真理理和和原原理理的认识的总和。的认识的总和。Davenporth,Prusak(1998):是一种有组织的经验、是一种有组织的经验、价值观、相关信息及洞察力的动态组合价值观、相关信息及洞察力的动态组合,它所构成它所构成的框架可以不断地评价和吸收新的经验和信

84、息。的框架可以不断地评价和吸收新的经验和信息。它起源于并且作用于有知识的人们的大脑。在组它起源于并且作用于有知识的人们的大脑。在组织结构中织结构中,它不但存在于文件或档案之中它不但存在于文件或档案之中,还存在还存在于组织机构的程序、过程、实践及惯例之中。于组织机构的程序、过程、实践及惯例之中。(显显然包括编码知识和隐会知识)然包括编码知识和隐会知识)75如果把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从本质上视为如果把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从本质上视为综合运用已有的各种知识的过程,那么:综合运用已有的各种知识的过程,那么: 所谓知识创新,指的是通过特定的认识所谓知识创新,指的是通过特定的认识活动(主要指实验性的活动(主要

85、指实验性的R&D活动,同时也活动,同时也包括经验性的实践活动)增进技术创新和包括经验性的实践活动)增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所需要的知识的过程。这种创新制度创新所需要的知识的过程。这种创新既涉及到提出新的判断或总结,也涉及到既涉及到提出新的判断或总结,也涉及到对旧的判断或总结的新认识和新提法。对旧的判断或总结的新认识和新提法。76(4)不同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不同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各种各样的创新在广义上总是归结到:各种各样的创新在广义上总是归结到:知识创新: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学文知识创新: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知识和创新人才储备。化素质,提高知识和创新人才储备。技术创新:提高科

86、技实力与知识、人才储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实力与知识、人才储备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备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制度创新: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创造适制度创新: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创造适宜的、高效的制度环境。宜的、高效的制度环境。77国家创新系统建设,也就是要促进各种国家创新系统建设,也就是要促进各种创新行为整合为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体创新行为整合为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体系。系。一般地,技术创新居于中心地位;一般地,技术创新居于中心地位;但不排除在知识存量或制度状况成为国但不排除在知识存量或制度状况成为国家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时,知识创新或家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时,知识创新或制度创新会成为在特定时期要解决的

87、关制度创新会成为在特定时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键问题。78(5)中国创新系统的演变)中国创新系统的演变1949-1978:政府主导型的创新系统:政府主导型的创新系统1978至今:政府导引型的创新系统至今:政府导引型的创新系统 1978-1985:改革开放,重建与反思:改革开放,重建与反思 1985-1992:科技体制改革决定:科技体制改革决定 1992至今:走向以市场为基础配置科技资源至今:走向以市场为基础配置科技资源 目标:深化改革,目标:深化改革, 走向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为基础走向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为基础的政府协调型的创新系统。的政府协调型的创新系统。 当前,我国的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中心当前,我国的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中心任务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突破点是实现高任务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突破点是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促进体新技术产业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促进体制转型、制度创新。制转型、制度创新。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