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农业保护WTO and China’s Agricultural Protection意义和议题n意义: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农业发展离不开国际环境n议题:n农业保护的基本理论和政策n世界贸易组织的农业贸易规定n中国加入WTO对农业的影响第一节 农业保护的基本理论和政策一,农业保护的涵义和实质一,农业保护的涵义和实质n 广义广义: : 农业保护是一种行政管理行为,是旨在促使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或增进农业部门福利而制定的一整套政策体系(《农业投入》总课题组,1996)n狭义狭义 经济学意义的农业保护根本特征在于通过政府的国内价格干预和边境控制手段,替代和扭曲市场机制,以达到刺激国内农产品的生产,向农业人口转移收入(卢锋,1998)二 农业保护的依据1 1,食品安全,食品安全 农业是一个特殊的基础产业,大多数农产品都是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因此,农业具有一定公益性2,农业是风险产业n农业集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于一身n农业自然风险大,生产总量不确定性大n农业生产生产周期长,短期供给调节困难n农产品供给和需求弹性低,完全由市场价格机制调节,容易引起供给与需求的失衡。
3,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n农业保护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现象农业是经济产业系统中的本源产业(母亲产业),其他非农产业在的发展初期阶段都要依靠农业的提供原始资本积累只有当国民收入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对农业的保护才可能提上议事日程因此,农业保护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经济发展的开始,是对农业过去为工业化发展提供资本积累贡献的回报(冯海发,1998) 实施农业保护阶段经济指标的国际比较 资料来源:韩俊:《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P266国家或地区实施农业保护的年份人均GNP(美元)农业就业份额(%)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美国193318001911:41:48日本195518502720:35:45韩国197011004625:29:46台湾1970120042-中国199512005321:48:314,农业利益团体压力n请神容易送神难:一个农业保护政策出台后,要废除甚至一些变动都很困难n欧盟国家(农民用牲畜和拖拉机封锁高速公路的事时有发生)n日本(农协每年都要组织农民示威游行)n美国(农业政策的出台以及实施长达60多年,是农民利益压力团体作用的结果)三 农业保护的基本目标1.供给目标。
实现农产品的供求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包括结构平衡总量平衡是指一定时期内农产品的供给总量与该时期内对农产品的需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平衡是指农产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的基本平衡2.收入目标保持农民收入不断增长,使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使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收入差距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3.环境目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协调农业生产与环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达到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的整体良性循环 目标之间的关系n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这三个目标的重要程度是不相同的,并非要同等实现这几个目标n例如,供给目标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农业保护的首要目标,收入目标是大多数发达国家农业保护的首要目标因此,农业保护的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要随经济发展阶段的改变而调整 四,农业保护政策的基本工具1,国内保护n价格和收入政策:影响和干预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直接或间接向农业人口转移收入(补贴)n发展政策:不是直接支付给农业生产者收入,而是改善农业生产的条件,降低农业生产的直接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绿箱政策)主要有(1)农业技术、科研、教育、推广政策;(2)改善农业生产要素,如土地开发和改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农场结构调整与整合。
2.边境保护关税和非关税措施(tariff and no-tariff barriers)n关税n进口配额n卫生检疫、包装和商标条例等;n出口补贴发达国家的农业保护政策:以美国为例n美国农业政策的基本内容1,价格和收入支持2,耕地休闲3,无追索权贷款(non-recourse loan)4,农产品储备5,农产品出口补贴6,扩大国内需求7,贸易壁垒(边境保护)其他政策(农业保险、农业教育、科研和技术推广、资助农村社区发展等)第二节 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农业贸易规则一,世界贸易组织简介1,沿革:从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到世界贸易组织(WTO)n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美国的倡导和推动下,筹划三个国际性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贸易组织由于美国起草的《国际贸易组织宪章》未被有关国家通过,成立国际贸易组织的计划夭折n1947年10月30日,美、英、法、中等23国达成关税减让的一般协定(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其内容大部分来自未被批准的《国际贸易组织宪章》,并于1948年月1月1日生效,在这些国家实施n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工作是制定国际贸易规则,主持缔约方之间的关税减让谈判,解决贸易争端,促进贸易自由化。
n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只是缔约方政府间的一个协议,而不是一个国际条约但是,随着缔约方不断增多,它事实上起着国际贸易组织的作用n到1994年底,GATT的缔约方有128个国家或单独关税区,贸易额占世界贸易的90%以上但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组织结构和协调职能越来越显示出“先天不足”,需要有一个真正的世界贸易组织n “乌拉圭回合” 是GATT的第8轮谈判,其成果之一是达成重建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n1995年月1月1日协议生效,世界贸易组织与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并行一年1996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取代关税及贸易总协定n到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143个成员国,其中发展中国家占80%以上,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量占全世界贸易量90%,成为真正的“经济联合国”2,WTO的宗旨: 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贸易自由化,达到充分利用全球资源3,WTO的基本原则((1 1)非歧视原则)非歧视原则n最惠国待遇(most-favored-nation treatment) :给予某一成员国的优惠必须同时给予任何其他成员国(成员国之间不歧视)n国民待遇(national treatment) :给予外国公民、企业、产品与本国公民、企业、产品同等的待遇(国内与国外之间不歧视)。
(2)开放市场原则n货物贸易只采用关税(tariff)这一种保护措施,并不断削减关税水平(3)公平竞争原则n不 得 使 用 倾 销 ( dumping) 和 补 贴(subsidy)等措施;n贸易政策透明(transparency);n发展中国家灵活:给予发展中国家特殊的优惠待遇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农产品贸易规则n由“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1994年GATT马喀什议定书》(关于关税减让表的规定),《关于改革计划对最不发达国家和粮食净进口发展中国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的措施的决定》,《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议》等文件构成n基本内容可归纳为:市场准入承诺、国内支持减让承诺,出口竞争承诺1 1,削减关税,削减关税以1986-1988年为基期,从1995年起,n发达国家在6年内(1995 -2000)农产品进口关税简单平均水平削减36%,每项最低削减15%;n发展中国家在10年内(1995-2004)农产品进口关税简单平均水平削减24%,每项最低削减10%n最不发达国家不承担此义务2,非关税措施关税化 取消非关税措施,按规定的方法计算出拟取消的非关税措施的“关税等量”,加到固定关税上,构成混合关税。
关税等值的计算方法:某农产品的关税等值=该产品的国内市场平均价格-该产品或相近产品的国际市场平均价格3,配额和最低进口量规定关税配额(tariff quotas):由于非关税措施关税化使有些农产品的关税很高,为保证这些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机会,规定进口量配额配额不低于最近三年的平均进口量配额内实行低关税,配额外的才实行非关税措施关税化后的高关税最低进口量规定:由于有的国家实行高保护而没有或者很少进口,必须承诺:以1986-1988年为基期,如果基期的进口量不足国内消费量5%,则第1年最低进口量为国内消费量的3%,减让期结束时达到5%,并将其作为关税配额4,削减国内支持总量n计算一国对农业的综合支持总量(Aggregate Measurement of Support,AMS)n根据对农业的支持是否直接转化为农民的收入,是否扭曲贸易,把一国的农业支持政策分为绿箱(green box)政策和黄箱(Amber box)政策n鼓励使用绿箱政策,控制使用黄箱政策绿箱政策:不计入AMSn绿箱政策指对农产品国际贸易不具有扭曲作用的政府支持和补贴,有12项n如自然灾害救助,国内食物援助,食物安全储备,环境计划下的支付,地区援助计划支付,农业科研、培训、推广与咨询、环保、病虫害防治、基础设施服务等政府一般性服务。
还包括对生产者的直接支付、与生产不挂钩的收入支持,政府参与的收入保险和收入安全网计划,结构性调整援助、环境规划计划等黄箱政策:削减和限制n黄箱政策是对农产品国际贸易具有扭曲作用的补贴,如政府的价格支持,生产资料投入补贴,营销贷款贴息,种植面积补贴等黄箱政策计入AMSn发达国家在6年内削减20%n发展中国家在10年中削减13.33%n最不发达国家无须削减蓝箱政策(Blue box)n指一些与限制生产计划相关的直接支付的黄箱政策,被称为蓝箱政策,可免除减让n其条件是必须满足下列之一:按固定面积或产量提供的补贴;根据基期生产水平85%以下所提供的补贴;按牲畜的固定头数提供的补贴微量支持政策n在计算某一特定农产品或非特定农产品的综合支持量时,发达国家不超过基期农业生产总值的5%,发展中国家不超过10%,可不计入国内支持总量,无须削减n微量支持构成黄箱政策支持水平的“上限”,即超过了的削减,未超过的不需要削减5,削减出口补贴n以1986-1990年为基期,发达国家在6年内将有补贴的农产品出口数量减少21%,出口补贴价值削减36%n发展中国家在10年内将有补贴的农产品出口数量减少14%,出口补贴价值削减24%。
n最不发达国家不承担此义务n对在基期没有出口补贴的农产品,禁止在今后对该产品进行补贴6,合理的卫生检疫n各国有权使用,但不得用于贸易保护;n鼓励使用现有的国际标准;n允许各国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标准,如果确实科学,鼓励相互认可n各国修改或新制定检疫方法和标准,因提前通知对方,并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咨询点第三节 加入WTO与中国农业一,中国加入WTO的进程n1,中国是GATT原始缔约国中国是GATT 23个原始缔约国之一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在GATT的席位由台湾占据1950年台湾宣布退出GATT,中国从此失去了在GATT的席位n2, “复关”1986年7月10日,中国正式向GATT提出恢复GATT缔约方地位的申请1987年3月,GATT成立了中国工作组,负责审议中国的“复关”3,入世n1995年月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与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并行一年1996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取代关税及贸易总协定n1995年7月中国成为WTO的观察员,1995年1月应中国政府的要求,中国复关谈判工作组更名为中国“入世”工作组n1999年4月中美签订《中国农业合作协议》n2000年4月中美签署《中美关于中国加入WTO的协议》n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成为第143个成员国。
二,中国加入WTO的农业承诺1 1,市场准入,市场准入(1)降低关税:中国整体平均税率从2000年的21%,到2004年降至17.5%,其中美国、欧盟特别关注的肉类、园艺和加工农产品等86种农产品的关税,从目前的30.8%降至14.5%我国一些农产品的关税减让承诺(%)产品2000年2004年牛肉4512猪肉和禽肉2012柑橘与葡萄4012苹果3010葡萄酒6520奶酪5012冰淇淋4519(2)配额管理n除大宗农产品外,其他大部分农产品进口取消非关税措施,对粮食、棉花、食糖、羊毛等重要农产品实行关税配额管理,配额内进口实行1-3%的低税,配额以外进口实行25-65%不等的关税n配额:到2004年,我国小麦配额为963万吨,玉米为720万吨,大米为532万吨,棉花89万吨,植物油800万吨,糖194万吨n配额必须在国有和私有企业之间的分配,打破国有贸易单位的垄断2,减少国内支持和不给予出口补贴n中国的AMS(综合支持量)不超过基期农业产值的8.5%n中国加入WTO后对所有农产品均不给予出口补贴3.逐步放开农产品贸易的国家垄断 逐步授予所有贸易实体贸易权,并增加这些贸易实体的数量。
逐步批准外国企业参与进口的分销业务和服务4.履行WTO动植物检疫标准(《中美农业协议》)n中国撤销对美国南部4个州(地中海实蝇发作区)柑桔的进口禁令n中国撤销对美国太平洋西北部7个州(矮腥黑穗病疫区)小麦的进口禁令n中国允许取得美国农业部检验证明的肉类和家禽出口中国,保留抽查的权利5,反倾销标准和产品保障条款n美国在中国加入WTO的15年内,对中国产品仍然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倾销标准n在中国加入WTO的12年内,可以针对中国出口引起或可能引起市场混乱的特定产品,实行保障措施n欧盟从1998年7月起将中国和俄罗斯从“非市场经济国家”删除,列为“特殊市场经济国家”2002年11月,俄罗斯被列入“市场经济国家”n参阅:何秀荣:对华反倾销与非市场经济地位,农业经济问题,2005(3)三,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的影响n总体说,加入WTO对中国农业发展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n1,对中国农业的积极影响(1)主动参与国际分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挥比较优势(中国土地密集型产品——粮食、油料、棉花缺乏竞争优势,劳动密集型产品——畜产品、水产品和园艺产品具有相对优势)2)享受WTO成员国多边永久性最惠国待遇,扩大了农产品出口市场。
3)参与制定规则和解决贸易争端,可以利用WTO规则保护自己,减少受歧视告诫: 中国加入WTO分享农业国际化的利益是潜在的,有的是长期的,必须通过国内体制系统和配套的改革和调整之后,才能成为现实 例如,加快建立农业保护政策体系国外对农业保护力度很大,而我国对农业长期是负保护根据WTO对农业保护的精神和手段,新形势下中国如何保护农业? 再如,劳动密集产品的相对竞争优势是潜在的,必须通过提高品质,改善营销战略等,才能转化为现实 2,对中国农业的可能冲击第一,关于市场准入第一,关于市场准入n大幅度削减关税,撤销非关税壁垒,取消某些产品的配额,让出一部分国内农产品市场,使目前的“卖难”问题更为严重n突出的困难是我国在非关税措施关税化上处于不利地位第二,关于国内支持 我国运用“黄箱政策”保护农业的空间窄小 按基期国内支持总量10%计算的我国今后可运用的“黄箱”保护总量为57亿美元(实际是8.7%),是发展中国家中的最低水平相比之下,美国减让20%后仍有191亿美元,欧盟769亿美元,日本283亿美元 第三,关于削减出口补贴 WTO规定要削减出口补贴,但由于规定基期内各国补贴的基数不同,削减之后,一些发达国家仍然可以保留一定数额的出口补贴。
美国有6亿美元 我国出口补贴的零水平使我国农产品出口处于不利的地位四,加入WTO后中国农业保护政策的选择n第一,尽快结束对农业的负保护 减免农林特产税,减免农业税,减免农民其他负担n第二,增大“绿箱政策”力度 大力支持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农业基本建设;农村文化、职业和科技教育;农村扶贫;农村社会事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保险等n第三,精心使用“黄箱政策” 2004年我国三项补贴约120亿元,按WTO口径,占我国农业总产值0.5%,而根据入世承诺,可以达到8.5%量力而行,有所侧重,突出重点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支持敏感性大宗农产品的生产(粮、棉、油、糖)改变支持数量,转为支持质量五,入世四年对我国农业的实际影响 n1,外国粮食等大宗农产品没有如预期那样大举涌入,我国农业没有受到严重冲击n主要原因:n农业结构战略调整和国家支农政策,改善了农业的竞争力;n世界粮食主产国受灾,2002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上涨25-30%,而1997-2003年我国粮食价格连续七年低迷n2,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增长,但2005年首次出现逆差,今后逆差可能成为常态n2002年农产品进出口总额305.8亿美元,增长9.6%, 2003年农产品进出口总额403.5亿美元,增长32.0%, 2004年农产品进出口总额514.2亿美元,增长27.4%。
n2002年农产品进出口顺差57亿美元,2003年25亿美元,2005年逆差46.4亿美元n3,分产品影响程度不一n我国粮食无竞争优势,蔬菜、畜产品的竞争力减弱,水果中的苹果、柑桔和水产品竞争力较强n4,非关税因素影响较大n我国进入农产品贸易磨擦高发期,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特殊保障条款等将成为今后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壁垒参见:n何秀荣: 2002年中日农产品贸易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农业经济学》 F 2002年第7期第1-15页)n何秀荣:对华反倾销与非市场经济地位,农业经济问题,2005(3)我国进入加入WTO的“后过渡时期”n从2005年起,我国农业加入WTO时规定的过渡期基本结束,进入加入WTO的“后过渡时期”,我国农业将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n1992年乌拉圭谈判开始时,中国农产品的平均关税为54%,2001年加入WTO时为23.2%,2005年为15.35%,2006年进一步降至于5.23%,仅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62%的1/4中国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关税最低的国家之一n但中国农业的对外依存度较小2002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占国内增加值9.3%,而美国41.1%,俄罗斯36%,欧盟34%。
中国农业增长主要依赖国内需求六、WTO农业谈判的新进展n多哈农业谈判:2001年11月,WTO启动了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即多哈发展议程2004年8月1日,终于达成框架性协议,并转入实质性谈判——实质性地改善市场准入,削减以至取消所有形式的出口补贴,实质性地削减扭曲贸易的国内支持n参见:n马有祥:新一轮WTO谈判的进展与我国采取的策略,农业经济问题,2005(11)26n程国强、崔卫杰:多哈回合农产品关税谈判对中国的影响评估,管理世界, 2005(12):35-45n余佶:多哈回合农业谈判新进展,农业经济问题,2005(3)n刘昌黎:WTO农业谈判之路——艰难、较量与展望,国际贸易,2005(11):38-43(人大2006.4.P143-148)2005年12月13日“世贸第六次部长级会议”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 韩农袭港韩农袭港韩农袭港韩农袭港讨论选择n2005年香港会议期间韩国农民抗议,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不喜欢WTO?n新一轮WTO农产品贸易谈判的进展n近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遭遇高磨擦,举一个例子说明什么?参考文献n程国强:中国农业面对的国际环境及其趋势,中国农村经济,2005(1);n柯炳生:入世三年来我国农业发展的分析与前景展望,农业经济问题,2005(5):n何秀荣:对华反倾销与非市场经济地位,农业经济问题,2005(3)n程国强、崔卫杰:多哈回合农产品关税谈判对中国的影响评估,管理世界, 2005(12):35-45n余佶:多哈回合农业谈判新进展,农业经济问题,2005(3)n刘昌黎:WTO农业谈判之路——艰难、较量与展望,国际贸易,2005(11):38-43(人大2006.4.P143-148)n蒲文彬:WTO框架下中国国内农业支持政策的调整与选择,财贸经济,2005(12)76-81 (人大2006.4.P149-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