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君主专制的演进与强化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70311855 上传时间:2024-08-03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君主专制的演进与强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3课君主专制的演进与强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课君主专制的演进与强化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3课君主专制的演进与强化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3课君主专制的演进与强化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君主专制的演进与强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君主专制的演进与强化(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3 3 课课君主专制的演进与强化君主专制的演进与强化一、法令出一一、法令出一 皇帝制度皇帝制度1 1、确立:、确立:2 2、特点:、特点:3 3、弊端:、弊端:带有独断性、随意性带有独断性、随意性 (1 1)君国关系:君主影响国家,)君国关系:君主影响国家, 国家变成一个人的国家国家变成一个人的国家。(2 2)君臣关系:是)君臣关系:是“主子主子”和和“奴奴才才”关系。关系。秦始皇秦始皇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好了歌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辩睡不好,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

2、是官吏选不好,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身家性命也难保。忠忠 奸奸 难难 辨辨 君权与相权君权与相权官官 吏吏 难难 选选选官制度选官制度 腐腐 败败 难难 治治监察制度监察制度 地地 方方 难难 管管地方制度地方制度皇帝的烦恼皇帝的烦恼二、丞相制度二、丞相制度阅读书本第二框,联系上一节内容,梳理出汉、唐、阅读书本第二框,联系上一节内容,梳理出汉、唐、宋、元统治者如何创新制度缓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宋、元统治者如何创新制度缓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1)汉武帝限制相权的主要措施)汉武帝限制相权的主要措施 实行内外朝制度(东汉设

3、尚书台)实行内外朝制度(东汉设尚书台)(2)唐代限制相权的措施)唐代限制相权的措施 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3)宋代限制相权的措施)宋代限制相权的措施 二府三司制增设参知政事,分散宰相权力二府三司制增设参知政事,分散宰相权力(4)明代)明代废丞相,权分六部废丞相,权分六部2、趋势:、趋势:相权逐渐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逐渐削弱,皇权不断加强1、演进、演进秦朝: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在中央设立丞相;汉朝: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设立相,设立“中朝中朝”对抗对抗“外朝外朝”;唐朝: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宋朝:宋朝:二府三司制;二府三司制;明朝

4、:明朝:废除丞相制废除丞相制。(明太祖)。(明太祖)趋势:趋势: 君权日益加强,君权日益加强, 相权日益削弱直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至被废除。影响:影响: 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 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 二、丞相制度二、丞相制度1、演变:、演变: 秦朝、汉朝、唐朝、宋朝、明朝。秦朝、汉朝、唐朝、宋朝、明朝。2、趋势:、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直至废除。 3、影响:、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 孟德斯鸠在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论法的

5、精神中写道:中写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滥用权力的办法,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滥用权力的办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思考:思考: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这些措施有效吗?监察官对谁负责?古呢?这些措施有效吗?监察官对谁负责?古代的监察制度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代的监察制度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中国古代监察体制中国古代监察体制中国古代监察体制中国古代监察体制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秦朝:秦朝:中央中央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地方地方监御史监御史汉朝:汉朝:中

6、央中央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地方地方刺史刺史(一)演变(一)演变唐朝:唐朝:御史台御史台宋朝:提点刑狱司宋朝:提点刑狱司元朝:御史台元朝:御史台清朝:都察院清朝:都察院(二)、评价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二)、评价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进步性:进步性:纠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纠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有利于有利于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权。局限性: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权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权 时间时间 先秦先秦两汉两汉魏晋南魏晋南 隋唐至隋唐至北朝北朝 明清明清 制度制度 特点特点 局限局限世官制世官制察举制察举制九品中九品中正制正制科举制科举制官职官职

7、世袭世袭被限定在被限定在贵族范围贵族范围以官举士以官举士来源基层来源基层中正评定中正评定授官依据授官依据士族把持士族把持政权工具政权工具考试选官考试选官仕途开放仕途开放八股取士八股取士束缚思想束缚思想以官举士以官举士权控于上权控于上目的:强化专制统治,重视集纳人才目的:强化专制统治,重视集纳人才以充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率。以充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率。 三、选官制度的演变三、选官制度的演变积极:积极:1.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有益于扩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2.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

8、利于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3.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4.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看有一定的合理性。公正的角度看有一定的合理性。消极影响:消极影响:科举考试内容无非儒学经义,选拔的多是缺乏科举考试内容无非儒学经义,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严重阻碍了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

9、响,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后的重要原因之一;评价: 很多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科举制度都有着极高的很多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科举制度都有着极高的赞赏和评价。美国学者柯睿格在赞赏和评价。美国学者柯睿格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发表论文说:上发表论文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美国。美国汉学家卜德说:汉学家卜德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的

10、知识礼物”。剑桥中国隋唐史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认为,的编者崔瑞德认为,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科举制被称为中国古代。科举制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的“第五大发明第五大发明”。 中国古代的科举选官制度被西方学者推崇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古代的科举选官制度被西方学者推崇的原因是什么?科举制面向社会、公平竞争,强调凭才能而不是科举制面向社会、公平竞争,强调凭才能而不是凭出身选拔官吏。凭出身选拔官吏。 科举考试对世界影响科举考试对世界影响五五、行省的设置行省的设置 简述简述秦汉秦汉到宋的到

11、宋的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1.秦至秦至宋宋 地方行地方行政区划:政区划:州郡县三级州郡县三级道、州、县道、州、县路、州、县路、州、县郡县两级郡县两级秦两汉宋唐2、元朝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元朝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 1)实行)实行行省制行省制(平章政事由蒙古人担任)(平章政事由蒙古人担任) 形成省、形成省、 路、府、州、县级制。路、府、州、县级制。(3 3)设)设宣政院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2 2)中书省直辖晋、冀、鲁三省)中书省直辖晋、冀、鲁三省, ,即直辖即直辖“腹里腹里”。(4 4)设立)设立澎湖巡检司澎湖巡检司,管理,管理琉

12、球琉球,隶属福建,隶属福建岭北行省岭北行省行省行省的设置的设置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在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制度的重大改革,在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重要地位。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重大意义。 对于巩固和扩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对于巩固和扩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有极大意义。有极大意义。 3 3. .简述简述元朝行省的设置所起的历史元朝行省的设置所起的历史作用作用小结从秦

13、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从秦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 1)皇权确立后不断加强,君主主宰国家)皇权确立后不断加强,君主主宰国家的一切大权。相权被不断分割,且权利日的一切大权。相权被不断分割,且权利日益削弱,对皇权的威胁也日趋减弱。益削弱,对皇权的威胁也日趋减弱。(2 2)历代王朝中央都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历代王朝中央都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3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4 4)虽然历代王朝都重视监

14、察,但专制制)虽然历代王朝都重视监察,但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的效能十分有限。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的效能十分有限。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一 :西汉一代之制:凡为相者,就爵而言,必封侯西汉一代之制:凡为相者,就爵而言,必封侯丞相为百官之长,位高而权重。丞相为百官之长,位高而权重。西汉前半期西汉前半期“常常以列侯为丞相以列侯为丞相”。 中国宰相制度中国宰相制度 材料二材料二 :汉兴,功臣受封者百余人汉兴,功臣受封者百余人子孙骄溢,忘其先子孙骄溢,忘其先至太初(武帝年号,公元前至太初(武帝年号,公元前2世纪末)百年之间,见世纪末)百年之间,见(现)侯五,余皆坐法陨命亡国。(现)侯五,余

15、皆坐法陨命亡国。武帝以后宰相之材武帝以后宰相之材不得不取于列侯之外。不得不取于列侯之外。 中国宰相制度中国宰相制度 回答: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朝前期和中期丞)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朝前期和中期丞相选任渠道的变化并分析原因相选任渠道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变化:由汉朝前期在列侯中选任丞相到汉武帝时在列侯之外变化:由汉朝前期在列侯中选任丞相到汉武帝时在列侯之外选任丞相选任丞相 原因:列侯为相,位高权重,常与皇权发生矛盾;汉初所封原因:列侯为相,位高权重,常与皇权发生矛盾;汉初所封列侯后代大多腐败堕落,犯法丢爵。列侯后代大多腐败堕落,犯法丢爵。 材料三材料三 :中朝,内朝也。:中朝,内朝也

16、。大司马大司马、左右前后、左右前后将军将军、侍中、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是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朝。常侍、散骑、诸吏为是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朝。至昭、宣(帝)之世,大将军权兼中外至昭、宣(帝)之世,大将军权兼中外在内期闻政事。在内期闻政事。 汉书汉书. 刘辅传刘辅传 (2)材料三叙述的是什么制度?中央官制的变化反映了)材料三叙述的是什么制度?中央官制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什么实质问题? 制度:内外朝制度。制度:内外朝制度。 实质: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实质: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材料四:汉武帝在位材料四:汉武帝在位54年间,先后用丞相年间,先后用丞相12人,下狱死者人,下狱死者占

17、其半,生者如田蚡、石庆、公孙弘辈,只能装聋作哑,占其半,生者如田蚡、石庆、公孙弘辈,只能装聋作哑,唯命是从而已。唯命是从而已。(3)根据上述四则材料归纳汉武帝削弱相权的措施)根据上述四则材料归纳汉武帝削弱相权的措施降低丞相出身;实行内外朝制度;降低丞相出身;实行内外朝制度;频繁换相、多人免职、频繁换相、多人免职、频繁换相、多人免职、频繁换相、多人免职、处死;处死;处死;处死;决策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汉武帝设汉武帝设“中朝中朝”牵制牵制“外朝外朝”示意图示意图皇皇 帝帝尚尚 书书 令令侍侍 中中常常 侍侍丞丞 相相御御史史大大夫夫太太 尉尉九九 卿卿 中朝中朝外朝外朝执行执行皇皇帝帝中书

18、省中书省门下省门下省吏部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官吏的任免和考核礼仪、科举礼仪、科举军政军政刑狱刑狱国家的工程建设等国家的工程建设等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政事堂政事堂决策决策审议审议特点特点:尚书省尚书省户部户部礼部礼部户籍、土地、赋税户籍、土地、赋税工部工部兵部兵部刑部刑部相权一分为三相权一分为三;各部门分工、合作,监督、各部门分工、合作,监督、牵制牵制,保证君权的独尊保证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的重大创造政事堂政事堂 北北宋宋中中枢枢机机构构皇帝皇帝皇帝皇帝御前会议御前会议三司三司中书门下(政事堂)中书门下(政事堂)枢密院枢密院三司使三司使同平章

19、事同平章事参知政事参知政事枢密使枢密使枢密副使枢密副使财政财政行政行政军政军政“ “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 ” 宋史宋史范镇传范镇传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讨论上述材料反映了宋朝中央机构怎样的关系?讨论上述材料反映了宋朝中央机构怎样的关系?分相权,各机构制衡分相权,各机构制衡, ,皇帝总揽大权皇帝总揽大权汉代宰相坐议事汉代宰相坐议事 宋相站议事宋相站议事 明相跪受笔录明相跪受笔录宰相大臣由宰相大臣由坐坐到到站站再到再到跪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相权不断削弱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君权不断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