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文言文阅读资料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70308453 上传时间:2024-08-03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76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讲文言文阅读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第10讲文言文阅读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第10讲文言文阅读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第10讲文言文阅读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第10讲文言文阅读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0讲文言文阅读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讲文言文阅读资料(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讲文言文阅读(2016河池)【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2、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朗读节奏的划分考情搜索:近5年未考1(原创)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思路点拨】首先,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抽取句子的主要成分,进而进行朗读节奏的划分。第(1)句“但”后需作停顿;“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意思“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这句话其实是倒装句(定语后置),该断在哪里就显而易见了;至于句末的“耳”是语气助词,可断可不断。第(2)句主谓之间、谓宾之间都需停顿;中间的“而”是连词,表顺承,无实意,根据朗读习惯即可划分。【参考答案】(1)但

3、/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解题技巧 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 3句首关联词语、承前的指示代词后要停顿。如“若”“而”“然则”“故”“是故”等。 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5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如“今齐地/方千里”“今/天下三分”。 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如“人不知/而不愠”。 7有省略成分或倒装的地方要停顿。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9古人

4、的姓、名、封号、缢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等的后面要停顿。上述只是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生搬硬套,而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文言实词 考情搜索:2016河池、桂林、北海;2015河池、 桂林、北海;2014河池、桂林、北海【思路点拨】所考查的四个实词都是课内重点所学,难度不大。联系上下语境,并根据对整个句子的理解,可以对照推断该单个词语的意思。A项中的“念”是“想”的意思;B项中“相与”是“一同,共同”的意思;C项中“芥”是“小草”的意思;D项中“大白”是“大酒杯”的意思。【参考答案】 A解题技巧1扩词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注意扩词

5、要结合具体的语境。2积累法。即注意积累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特殊现象。3揣测法。即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上下语境推断语义。这种方法切忌脱离文本,随意猜测。文言虚词 考情搜索:2016河池、桂林、北海;2015河池、 桂林、北海;2014河池、桂林、北海【思路点拨】先翻译整个句子,再根据句子含义判断虚词的意思及用法。A项中的“于”均为:介词,在;B项中的“但”均为“只,只是”的意思;C项的“而”分别为: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D项中“其”均为:代词,代指他的。【参考答案】C解题技巧1归纳整理。将初中阶段重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归纳整理,识记背诵。(详见本书背记手册“文言文

6、常考虚词及例句集录”)2句意分析。结合语境、上下文和整个句子的含义,在总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来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3交换代入。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可以先将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代入句子去理解,然后将其中能确定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另外一句,看句子是否讲得通,以此来筛选答案。句子翻译 考情搜索:2016河池、桂林、北海;2015河池、 桂林、北海;2014河池、桂林、北海4(真题T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思路点拨】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

7、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注意译准关键词,如(1)句中的“交横”是“交织纵横”的意思;“盖”是句首发语词,可译为原来;(2)句中的“沆砀”是“白气弥漫的样子”的意思;“一”是“全或都,一概”的意思。【参考答案】(1)庭院地面如积水一般清澈透明,(那)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2)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白色。知识放送 1基本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抓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出句中的关键字词。 2基本要求:信:要忠于原文的内容,不随心所欲,抛开原文,凭空编造。达:要通顺

8、流畅,不要使句子文白夹杂。雅: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在准确传达原意的基础上,尽量使语句生动优美。 3特殊文言句式: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被动句。一是用“于”“为”“为所”“见”等标志词表被动;二是没有被动词,隐含被动义,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倒装句。常见的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宾结构后置四种。省略句。常见的是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有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固定句式。如“

9、不亦乎”“得无乎”“如何”“然则”等。解题技巧1对。对译,逐字逐句落实。2换。用现代词语替换文言词语。3留。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4删。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5补。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6调。调整语序。【针对训练】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2.山峦为晴雪所洗。(被动句) 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3.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之主谓倒装) 你实在太不聪明了。4.何陋之有?(倒装句之宾语前置)有什么简陋的呢?5.马之千里者。(倒装句之定语后置)日行千里的马。6.能谤讥于市朝。(倒装句之介宾结构后置)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7.旦日

10、,客从外来,与座谈。(省略句)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8.如太行、王屋何?(固定句式) 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内容理解与概括 考情搜索:2016河池、桂林、北海;2015河池、 桂林、北海;2014河池、桂林、北海5(真题T12)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思路点拨】把握文意和理解内

11、容的题目,首先必须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对照选项一一从文中找出对应点。由此可知,【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遭遇知音的惊喜。故选D。【参考答案】 D 6(真题T14)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思路点拨】首先,阅读选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甲】文中苏轼的一个“闲”字,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乐观豁达的感情,都包含其中,意味深长;而【乙】文中张岱的“痴”表

12、现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充分彰显了他纵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参考答案】 苏轼的一个“闲”字,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乐观豁达的感情,都包含其中,意味深长;而张岱的“痴”表现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充分彰显了他纵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解题技巧 1阅读文段,把握主要内容。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作者的看法等。 2分析题目,锁定答题区域。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仔细分辨,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辨哪些语句吻合题干所涉及的内容。 3联系全文,整体分析。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章的主旨,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整体分析,从文中提取重要信息,从而探究出

13、问题的答案。 4抓住要点,语言简练,观点明确,结构完整,表达充分。体会情感考情搜索:2016河池;2016北海; 2014河池7(原创)请结合甲文,说说“闲人”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思路点拨】本文是一篇以游记形式抒发“闲人”之“闲情”的散文小品。全文仅80余字,第一段第句点名夜游的起因与时间,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第句写出不甘一人独游的心情,又点出同游的人和地点;第句写与好友在庭院中共赏月景。第二段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庭院月色,古人常把竹、柏比作君子,作者借景抒情,既表达了他和张怀民深厚的友情,又表达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第三段两个反问句引发对人生的感慨,月色和竹柏处处都有,只是

14、缺少“闲人”欣赏罢了。此中有自嘲、自矜,也有自解、自慰,多种情感融于其间。 【参考答案】“闲人”即“清闲的人”,文中的“闲”绝非清闲之“闲”,绝非不理政事,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自己被贬谪后担任闲职之身份的自嘲、自矜,也有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挫折,在美好的大自然中寄托“闲情”的自解、自慰,多种情感融于其间。解题技巧 1确定文体,把握特点。“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果是写景状物的文章,要重点把握景物的特点和抒情性质的句子;如果是叙事性的文章,要注意了解事件发展的过程,深挖事件的意义;如果是议论性的文章,要综合其中心论点加以领会。 2.理解文章,把握内容。要善于从文中提取信息(主要观点、主要内容

15、、中心句等),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3精读首尾,体会情感。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开宗明义”“卒章显志”“结尾点题”等。(2015河池中考改编)【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

16、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亲贤臣,远小人

17、,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

18、职分也。(节选自出师表)把握人物形象考情搜索:2016桂林;2015河池、北海;2014北海8(真题T15)请你选择曹刿或诸葛亮,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思路点拨】把握人物形象的题目,一定要紧扣文中体现人物性格的关键句子。【甲】文从曹刿在乡人的劝阻下极力“请见”以及和主公的问答及最后对胜利的总结等言行中,可以看出其特征。【乙】文从诸葛亮对后主的建议可以看出其性格特征。【参考答案】示例:曹刿爱国,深谋远虑,细心谨慎,有高超的指挥才能;诸葛亮忠君爱国,一心希望兴复汉室。 2实事求是。不拔高,不贬低;力求全面,不能偏颇,优点和缺点都可以呈现。3用语准确。力求符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特点

19、。 1把握刻画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表现其性格特征)、侧面描写(通过描写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烘托主人公性格的方法)、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等。解题技巧写作手法及作用 考情搜索:2016河池;2016北海;2015桂林; 2015北海;2014河池;2014桂林;2014北海 9(真题T14)文段(三)不详写战争的过程,而是侧重描写曹刿战前、战中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思路点拨】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明确人物之间的主次(详略关系):这篇文章形式上是记载史实,围绕着齐鲁长勺之战记述鲁庄公和曹刿的对话,但实质上是议论性的,主要写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

20、论述,着眼于他的“远谋”。第一段(战前)在简单交代背景后就引出实质性的对话,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思想;第二段(战中)着重写他在战场上的决断能力来表现他善于掌握时机;第三段(战后)再通过论述取胜的原因,以小敌大必须抓准战机、详察敌情的战略战术思想表现出来。这样写,对再现军事家曹刿的形象、突出文章中心具有极大的作用。【参考答案】写出鲁庄公目光短浅,突出曹刿的远谋。知识放送1表达方式:描写、议论和抒情是考查重点。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等):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议论: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抒情

21、:直抒胸臆(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间接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2表现手法:侧面描写(烘托):用一个事物陪衬另一个事物,使后者更突出。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抑扬: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或褒扬,而后透露出真实意图。使情节跌宕起伏,摇曳生姿。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或物的描摹、议论更含蓄地表达出来。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虚实结合:虚写和实写相结合,可大大丰富意象,开拓意境,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22、。解题技巧 1看清题目设问。若题干给出明确的赏析角度,可从修辞、表达方式、表达手法等不同角度赏析。若给出指定角度,则按要求作答。 2明确文章类型。写景状物文常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写人叙事文常作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等手法。揭露类文章常用对比、夸张、讽刺等手法。 3把握整体构思。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不同手法的不同作用。【针对训练】(1)文章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鲁庄公之“鄙”表现得神情并现。那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什么作用? 围绕“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作战时机;谨慎果断;远谋(深谋远虑)等”回答即可。(2)文段(三)中第段

23、用了对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以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比较探究考情搜索:2014河池10(原创)【甲】文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依据和【乙】文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建议有什么相同之处?【思路点拨】首先,明确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依据和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建议的具体内容。理解文段后可知,前者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意思是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根据实情去处理。后者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然后,找出二者的共同之处即可。【参考答案】示例:都是主张在位者贤明,不能被混淆视听。解题技巧1异中求同。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

24、出两文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先明确“求同”的指向,了解要答的是哪一方面的共同点,然后从“异曲”中感悟“同工”之妙。2同中求异。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首先认准“同”的是哪个方面,然后同中求异,找出相应的内容。3循序渐进。有时前一题的答案往往是解答后一题的先决条件,因此就要循序渐进。先联系全文,整体分析,然后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答题时尽量用上语段原句。拓展延伸考情搜索:2015北海;2014北海;2014桂林 11(2012桂林,T18)读了【乙】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诸葛亮的这种精

25、神对你的启示。 【思路点拨】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诸葛亮感恩先帝的知遇之恩,忠心辅佐陛下,以实现先帝的遗愿。为此他临行前对陛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向后主进言要“开张圣听”、要“严明赏罚”、要“亲贤臣远小人”,告知后主治国理政的具体办法,告诫后主要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千秋大业。最后再结合现实谈自己的认识,这个道理提醒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要“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要有“责任感、使命感”;要忠心等等。 【参考答案】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来回答即可。概括诸葛亮精神,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中的任意一点来谈自己受到的启示即可。知识放送1议论评价型:对观点进行简要的阐述。2启示感悟型:谈从文中得到的启示和感悟等。3建议献策型:针对某种现象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4形象分析型:分析、评价人物形象等。解题技巧 1理解内容,把握主旨。要注重对题干所给材料的解读,把握主旨,并找出材料与阅读文章的共同点,然后紧密结合文章进行拓展与延伸。 2联系生活实际。对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或文学形象等重要信息进行筛选,形成自己的理解。 3语言简洁明了,通顺流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