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讲义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70283849 上传时间:2024-08-03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57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技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安全生产技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安全生产技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安全生产技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安全生产技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技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技讲义(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安 全全 生生 产产 技技 术术第一章机械电气安全技术第二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第一章机械电气安全技术主要内容:机械电气行业安全概要通用机械的安全技术电气安全技术机械电气防火防爆技术安全技术规程、规范与标准第一节 机械电气行业安全概要 机械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零部件按一定规律装配起来,能够完成一定功能的装置。一、机械产品主要类别一、机械产品主要类别 (1)农业机械 (2)重型矿山机械 (3)工程机械 (4)石化通用机械 (5)电工机械 (6)机床 (7)汽车 (8)仪器仪表 (9)基础机械 (10)包装机械 (11)环保机械 (12)其他机械。第一节 机械电气行业安全概要二、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及防

2、护对策二、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及防护对策 机械设备由驱动装置、变速装置、传动装置、工作装置、制动装置、防护装置、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等部分组成。 (一)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一)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 机械设备可造成碰撞、夹击、剪切、卷入等多种伤害。其主要危险部位如下: (1)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间的咬合处,如动力传输皮带和皮带轮、链条和链轮、齿条和齿轮等。 (2)旋转的轴,包括连接器、心轴、卡盘、丝杠、圆形心轴和杆等。 (3)旋转的凸块和孔处。含有凸块或空洞的旋转部件很危险,如风扇叶、凸轮、飞轮等。 (4)对向旋转部件的咬合处,如齿轮、轧钢机、混合辊等。 (5)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的咬合处,如辐条手

3、轮或飞轮和机床床身、旋转搅拌机和无防护开口外壳搅拌装置等。 (6)接近类型,如锻锤的锤体、动力压力机的滑枕等。 (7)通过类型,如金属刨床的工作台及其床身、剪切机的刀刃等。 (8)单向滑动,如带锯边缘的齿、砂带磨光机的研磨颗粒、凸式运动带等。 (9)旋转部件与滑动之间的危险。第一节 机械电气行业安全概要 (二)机械传动机构安全防护对策(二)机械传动机构安全防护对策 在齿轮传动机构中,两轮开始啮合的地方最危险;皮带传动机构中,皮带开始进入皮带轮的部位最危险;联轴器上裸露的突出部分最危险。 1.1.齿轮啮合传动的安全防护齿轮啮合传动的安全防护 齿轮传动有齿轮(直齿轮、斜齿轮、伞齿轮、齿轮齿条等)啮

4、合传动、涡轮蜗杆和链条齿轮等。 齿轮传动机构必须装置全封闭型的防护装置。在设计和制造机器时,应尽量将齿轮装入机座内,而不使其外露;对于一些老设备,如发现啮合齿轮外露,就必须进行改造,加上防护罩;齿轮传动机构没有防护罩不得使用。 防护装置要求:材料可用钢板或有金属骨架的铁丝网;必须安装牢靠,并保证在机器运行中不发生振动;要求装置合理,防护罩的外壳与传动机构的外形相符,同时要便于开启、便于机器的维护保养,即要求能方便地打开和关闭;防护罩内壁应涂成红色,最好装电气连锁,使得防护装置在开启的情况下机器停止运转。另外,防护罩壳体本身不应有尖角和锐利部分。第一节 机械电气行业安全概要 2.2.皮带传动机械

5、的安全防护皮带传动机械的安全防护 皮带传动机构的危险部分是:皮带接头处和皮带进入皮带轮的地方。 防护要求:皮带防护罩与皮带的距离不要小于50mm,设计要合理,不要影响机器的运行。一般传动机构离地面2m以下,要设防护罩。但在下列3种情况下,即使在2m以上也应加以防护:皮带轮之间的距离在3m以上;皮带宽度在15cm以上;皮带回转的速度在9m/min以上。 皮带的接头一定要牢固可靠。安装皮带时要做到松紧适宜。皮带传动机构的防护可采用将皮带全部遮盖起来的方法,或采用防护栏杆防护。 3.3.联轴器等的安全防护联轴器等的安全防护 一切突出于轴面而不平滑的部件(键、固定螺钉等)均增加了轴的危险因素。因此对联

6、轴器的安全要求采用安全联轴器或采取根本的办法就是加防护罩。轴上的键及固定螺钉必须加以防护。螺钉一般应采用沉头螺钉,使之不突出轴面;更加安全的方法则是增设防护装置。 轴上的键及固定螺旋必须加以防护,为了保证安全,螺钉一般应采用沉头螺钉,使之不突出轴面,而增设防护装置则更加安全。第一节 机械电气行业安全概要三、机械伤害类型及预防对策三、机械伤害类型及预防对策 (一)机械伤害类型(一)机械伤害类型 机械装置在正常工作状态、非正常工作状态乃至非工作状态都存在危险性。 正常工作状态可能产生危害后果:大量零部件的相对运动,锋利刀具的运转,机械运转的噪声、振动等,使机械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存在碰撞、切割、环境恶

7、化等对人员安全不利的危险因素。 非正常工作状态可能危害:设备的故障状态下运动部件速度或压力失控,零件破损飞出等造成意外伤害;电器绝缘破损或其他电气故障可能导致人员意外触电;检修人员需要攀高、进入危险区域等。 非工作状态。环境照度不够导致人员发生碰撞事故;室外机械在风力作用下的滑移或倾翻等。 在机械行业,存在以下主要危险和危害因素: (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 (6)灼烫; (7)火灾伤害;(8)高处坠落;(9)坍塌; (10)火药爆炸; (11)化学性爆炸;(12)物理性爆炸;(13)中毒和窒息;(14)其他伤害。第一节 机械电气行业安全概要

8、(二)机械伤害预防对策措施(二)机械伤害预防对策措施 1.1.实现机械本质安全实现机械本质安全 (1)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 (2)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的危险部件的次数; (3)使人们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或提供安全装置,使得接近这些部位不会导致伤害); (4)提供保护装置或者防护服。 2.2.保护操作者和有关人员安全保护操作者和有关人员安全 (1)通过培训,提高人们辨别危险的能力; (2)通过对机器的重新设计,使危险更加醒目,或者使用警示标志; (3)通过培训,提高避免伤害的能力; (4)采取必要的行动增强避免伤害的自觉性。 第一节 机械电气行业安全概要 (三)通用机械安全设施的技术要求(三)

9、通用机械安全设施的技术要求 1.1.安全设施设计要素安全设施设计要素 (1)正确地布置各种控制操作装置。(2)正确地选择工作平台的位置及高度。 (3)提供座椅。 (4)出入作业地点要方便。 考虑因素考虑因素 (1)强度、刚度、稳定性和持久性; (2)对机器可靠性的影响; (3)可视性; (4)对其他危险的控制。 2.2.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一般要求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一般要求 (1)安全防护装置应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不得有锐利的边缘和突缘。 (2)安全防护装置应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在规定的寿命期限内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耐腐蚀性、抗疲劳性,以确保安全。 (3)安全防护装置应与设备运转连锁,保证

10、安全防护装置未起作用之前,设备不能运转。 (4)光电式、感应式等安全防护装置应设置自身出现故障的报警装置。 (5)紧急停车开关应保证瞬时动作时能终止设备的一切运动;对有惯性运动的设备,紧急停车开关应与制动器或离合器连锁,以保证迅速终止运行;紧急停车开关的形状应区别于一般开关,颜色为红色;紧急停车开关的布置应保证操作人员易于触及,且不发生危险;设备由紧急停车开关停止运行后,必须按启动顺序重新启动才能重新运转。 第一节 机械电气行业安全概要四、机械安全设计与机器安全装置四、机械安全设计与机器安全装置 (一)本质安全要求(一)本质安全要求 本质安全是通过机械的设计者,在设计阶段采取措施来消除机械危险

11、的一种机械安全方法。 (1)采用本质安全技术;(2)限制机械应力;(3)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4)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5)设计控制系统的安全原则;(6)防止气动和液压系统的危险;(7)预防电气危害。 (二)失效安全(二)失效安全 设计者应保证当机器发生故障时不出危险。相关装置包括操作限制开关、限制不应该发生的冲击及运动的预设制动装置、设置把手和预防下落的装置、失效安全的限电开关等。 (三)定位安全(三)定位安全 把机器的部件安置到不可能触及的地点,通过定位达到安全。 (四)机器布置(四)机器布置 安全布局要考虑如下因素:空间、照明、管、线布置、维护时的出入安全等。第一节 机械电气行业安全

12、概要 (五)机器安全装置(五)机器安全装置 (1 1)固定安全装置:)固定安全装置: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通过设计防止接触机器危险部件的固定安全装置。(2 2)连锁安全装置:)连锁安全装置:基本原理:只有当安全装置关合时,机器才能运转;而只有当机器的危险部件停止运动时,安全装置才能开启。(3 3)控制安全装置:)控制安全装置:要求机器能迅速地停止运动,可以使用控制装置。通常在一个控制系统中,控制装置在机器运转时不会锁定在闭合的状态。(4 4)自动安全装置:)自动安全装置:是把暴露在危险中的人体从危险区域中移开。仅限于在低速运动的机器上采用。(5 5)隔离安全装置:)隔离安全装置:阻止身体的任何部

13、分靠近危险区域的设施。(6 6)可调安全装置:)可调安全装置:在无法实现对危险区域进行隔离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部分可调的固定安全装置。(7 7)自动调节安全装置:)自动调节安全装置:由于工件的运动而自动开启,当操作完毕后又回到关闭的状态。(8 8)跳闸安全装置:)跳闸安全装置:作用是在操作到危险点之前,自动使机器停止或反向运动。(9 9)双手控制安全装置:)双手控制安全装置:迫使操纵者要用两只手来操纵控制器。但仅能对操作者而不能对其他有可能靠近危险区域的人提供保护。第一节 机械电气行业安全概要五、机械生产动力设施危险点安全技术管理五、机械生产动力设施危险点安全技术管理 (一)煤气站安全技术管理(

14、一)煤气站安全技术管理 煤气属于有毒和易燃、易爆气体,易导致中毒及火灾爆炸事故。 1.1.煤气站及煤气发生炉:煤气站及煤气发生炉: (1)煤气站房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2)煤气生产设备应采用专业厂家生产的产品,安全可靠、技术资料齐全。 (3)煤气发生炉的看火孔盖应严密,看火孔及加煤装置应气密完好。 (4)带有水套的煤气发生炉用水水质应满足规定要求。 (5)煤气发生炉空气进口管道上必须设控制阀和逆止阀,且灵活可靠;管道末端应设防爆阀和放散阀。 (6)煤气发生炉各级水封(最大放散阀、双联竖管、炉底等水封)均应保持有效水位高度,且溢流正常。 (7)煤气净化设施应保持良好的净化状态,电除尘器

15、入口、出口应设可靠的隔断装置。 (8)水煤气、半水煤气的含氧量达到1时必须停炉。 (9)蒸汽汇集器的安全装置应齐全有效。 (10)蒸汽汇集器宜设置自动给水装置。第一节 机械电气行业安全概要 2.2.仪表信号及安全装置:仪表信号及安全装置: (1)各种仪表、信号、连锁装置应完好有效。 (2)发生炉出口处应设置声光报警装置。排送机与鼓风机应连锁。 3.3.电气装置:电气装置: (1)煤气排送机间、煤斗间的电器应满足防爆要求。 (2)鼓风机与排风机安装在同一房间内时,电器均应满足防爆要求。 (3)煤气站应具有两路电源供电。两路电源供电有困难时,应采取防止停电的安全措施,并设置事故照明。 4.4.放散

16、管放散管 煤气站的生产、输送系统均应按规定设置放散管,且放散管至少应高出厂房顶4 m以上,并具备防雨和可靠的防倾倒措施。第一节 机械电气行业安全概要 (二)制氧站安全技术管理(二)制氧站安全技术管理氧活泼,能助燃,引发燃烧爆炸。 1.1.站站( (房房) )建筑的布局建筑的布局 (1)空分设备的吸气口应超出制氧(站)屋檐1m以上且离地面铅垂高度必须大于10m。空气应洁净,其烃类杂质应控制在允许极限范围内。 (2)独立站(房)、灌瓶间、实瓶间、贮气囊间应有隔热措施和防止阳光直射库内的措施。 (3)贮瓶间应为单层建筑,地面应平整、防滑、耐磨和不产生撞击火花。 2.2.设备设施:设备设施: 各种工艺

17、设备均应完好;设备冷却系统、润滑系统运行正常;空分系统中应无积炭,并定期检查;安全装置齐全可靠,指示仪器(表)灵敏;空分装置中的乙炔、碳氢化合物以及油含量应定期监测分析,并做好记录;凡与纯氧接触的工具、物质严禁粘附油脂;管道系统应符合有关规定;气体排放管应引到室外安全地点,并有警示标记;氧气排放管应避开热源和采取防雷措施;氮气排放管应有防止人员窒息的措施;压力容器应符合规程要求;立式浮顶罐应无严重腐蚀,升降装置灵活,水封可靠且有极限高、低位置联锁;橡胶贮气囊的水封及防止超压装置均应完好可靠。第一节 机械电气行业安全概要 3.3.瓶库瓶库 (1)实瓶库存量不应超过2400只。 (2)空、实瓶同库

18、存放时,应分开放置,其间距至少1.5m以上,且有明显标记和可靠的防倾倒措施。 4.4.消防设施消防设施 (1)消防设施应齐全完备,配置合理。 (2)站区外围应设高度不低于2m的围墙或栅栏。 (3)防火间距内无易燃物、毒物堆积。 (4)消防通道畅通无阻。 (5)合理布置醒目的安全标志。第一节 机械电气行业安全概要 (三)空压站(三)空压站 贮气罐具有爆炸危险的容器。 1.1.技术资料技术资料 (1)空气压缩机及贮气罐出厂资料包括:产品制造许可证,质量证明书合格证,受压元件强度计算书,安全阀排放量计算书,安装使用说明书等。 (2)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规定要求建立压力容器的档案和管理卡,进行定期检

19、验并在检验周期内使用,检验报告资料齐全。 2.2.安全阀、压力表安全阀、压力表 安全阀、压力表灵敏可靠,并定期校验。贮气罐上的安全阀和压力表经风吹雨打很容易锈蚀,失去其可靠性,因此要求每年检验一次并铅封,还要做好记录和签名。 3.3.安全防护安全防护 (1)空压机皮带轮防护罩可靠。 (2)操作间噪声低于85dB,并应有噪声监测部门的测试报告。 4.4.贮气罐贮气罐 (1)贮气罐无严重腐蚀。要求每年对贮气罐进行一次除锈刷漆的保养,进行测厚并记录,尤其对贮气罐的下部要特别注意。 (2)贮气罐支承平稳、焊接处无裂纹,运行中无剧烈晃动。第一节 机械电气行业安全概要 (四)乙炔发生站安全技术(四)乙炔发

20、生站安全技术 乙炔发生站在没有条件使 用乙炔瓶的企业中应用比较广泛,以集中为生产一线提供乙炔气体。但是由于乙炔气体具有的爆炸极限范围宽、爆炸下极限低、点火能量小等危险特性,极易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1.1.总体要求总体要求 (1)乙炔站(房)的设计应符合要求。 (2)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出、入站(房)必须登记,交出火种,穿戴必须符合规定;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记录齐全可靠。 (3)应建立各种相应的安全技术资料档案。 2.2.管道系统管道系统 (1)管道、阀门应严密可靠。与乙炔长期接触的部件,其材质含铜量应为不低于70的铜合金。 (2)管道应有良好的导出静电的措施,应有定期测试记录。 (3

21、)管道系统必须合理设置回火防止器,并保证可靠有效。第一节 机械电气行业安全概要 3.3.电石库房及破碎系统电石库房及破碎系统 (1)库房应符合规定,通风良好,保持干燥,严禁积水、漏雨及潮湿。 (2)电石桶应保持严密,不允许空气与桶内电石长期接触。 (3)人力破碎电石时,应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机械破碎电石时,应采用除尘装置,并及时清除粉末状电石,且按规定采用电石入水法妥善处理。 (4)设置中间电石库及破碎间时,应采取防潮措施。 4.4.安全措施安全措施 (1)乙炔发生系统检修前须采用惰性介质进行彻底置换,采样化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检修。 (2)低压乙炔发生器平衡阀应完好、标志明显和有防误操作的措施。

22、 (3)浮筒式气柜应有和极限位置连锁的报警装置,并根据环境条件设置喷淋装置。 (4)站房内的电器、仪器(表)必须满足防爆要求。 (5)安全装置均应灵敏可靠、完好有效,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检查并有记录。 (6)防雷措施应符合要求。 5.5.消防设施消防设施 (1)合理配备消防器材,有醒目的指示标志。 (2)消防通道畅通无阻,最好为环形布置。 (3)严禁使用水、泡沫灭火器扑救电石着火,严禁四氯化碳等卤族类物质进入站(房)。第一节 机械电气行业安全概要六、机械生产场所安全技术要求六、机械生产场所安全技术要求 (一)采光(一)采光 1.生产场所一般白天依赖自然光,在阴天及夜间则由人工照明采光作补充和代

23、替。 2.生产场所内照明应满足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要求。 3.对厂房一般照明的光窗设置:厂房跨度大于12m时,单跨厂房的两边应有采光侧窗,窗户的宽度应不小于开间长度的1/2;多跨厂房相连,相连各跨应有天窗,跨与跨之间不得有墙封死。车间通道照明灯要覆盖所有通道,覆盖长度应大于90%车间安全通道长度。 (二)通道(二)通道 通道包括厂区主干道和车间安全通道。厂区主干道是指汽车通行的道路,是保证厂内车辆行驶、人员流动以及消防灭火、救灾的主要通道;车间安全通道是指为了保证职工通行和安全运送材料、工件而设置的通道。 1.厂区干道的路面要求。车辆双向行驶的干道,宽度不小于5m;有单向行驶标志的主干道,宽度

24、不小于 3m。进入厂区门口,危险地段需设置限速牌、指示牌和警示牌。 2.车间安全通道要求。通行汽车, 宽度3;通行电瓶车、铲车,宽度1.8m;通行手推车、三轮车,宽度1.5m;一般人行通道,宽度1m。 3.通道的一般要求。通道标记应醒目,画出边沿标记,转弯处不能形成直角。通道路面应平整、无台阶、无坑、沟。道路土建施工应有警示牌或护栏,夜间要有红灯警。第一节 机械电气行业安全概要 (三)设备布局(三)设备布局 车间生产设备分为大、中、小型三类。大型,长12m;中型,长6-12m;小型,长6m。 1.1.设备间距设备间距(以活动机件达到的最大范围计算),大型2m,中型1m,小型0.7m。大、小设备

25、间距按最大的尺寸要求计算。如果在设备之间有操作工位,则计算时应将操作空间与设备间距一并计算。若大、小设备同时存在时,大、小设备间距按大的尺寸要求计算。 2.2.设备与墙、柱距离设备与墙、柱距离(以活动机件的最大范围计算):大型0.9m,中型O.8m,小型O.7m 。在墙、柱与设备间有人操作的,应满足设备与墙、柱间和操作空间的最大距离要求。 3.3.高于2m的运输线应有牢固的防罩(网),网格大小应能防止所输送物件坠落至地面;对低于2m的运输线的起落段两侧应加设护栏,栏高1.05m。第一节 机械电气行业安全概要 (四)机械生产场所的物料堆放要求(四)机械生产场所的物料堆放要求 1.生产场所要划分毛

26、坯区,成品、半成品区,工位器具区,废物垃圾区。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应按操作顺序摆放整齐且稳固,一般摆放方位与墙或机床轴线平行,尽量堆垛成正方形。 2.生产场所的工位器具、工具、模具、夹具要放在指定的部位,安全稳妥, 防止坠落和倒塌伤人。 3.产品坯料等应限量存入,白班存放量为每班加工量的1.5倍,夜班存放量为加工量的2.5倍,但大件不超过当班定额。 4.工件、物料摆放不得超高,在垛底与垛高之比为1:2的前提下,垛高不超出 2m(单位超高除外),砂箱堆垛不超过3.5m。堆垛的支撑稳妥,堆垛间距合理 , 便于吊装,流动物件应设垫块且锲牢。 (五)机械生产场所的地面状态要求(五)机械生产场所的地面状

27、态要求 1.人行道、车行道和宽度要符合规定的要求。 2.为生产而设置的深大于0.2m、宽大于0.1m的坑、嚎、池应有可靠的防护栏或盖板,夜间应有照明。 3.生产场所工业垃圾、废油、废水及废物应及时清理干净,以避免人员通行或操作时滑跌造成事故。 4.生产场所地面应平坦、无绊脚物。第二节 通用机械的安全技术 通用机械是各行业机械加工的基础设备,主要有金属切削机床、锻压机械、冲减压机械、起重机械、铸造机械、木工机械、焊接设备等。一、金属切削机床一、金属切削机床 金属切削机床是用切削方法将毛坯加工成机器零件的装备。由金属切削机床上装卡被加工工件和切削刀具, 带动工件和刀具进行相对运动;在相对运动中,刀

28、具从工件表面切去多余的金属层, 使工件成为符合预定技术要求的机器零件。 (一)机床常见事故(一)机床常见事故 (1)设备接地不良、漏电,照明没采用安全电压,可发生触电事故。 (2)旋转部位模子、销子突出,没加防护罩,易绞缠人体。 (3)清除铁屑无专用工具,操作者未戴护目镜,可发生刺割事故及崩伤眼球。 (4)加工细长杆轴料时尾部元防弯装置或托架,导致长料甩击伤人。 (5)零部件装卡不牢,可飞出击伤人体。 (6)防护保险装置、防护栏、保护盖不全或维修不及时,造成绞伤、碾伤。 (7)砂轮有裂纹或装卡不符合规定,发生砂轮碎片伤人事故。 (8)操作旋转机床戴手套,易发生绞手事故。第二节 通用机械的安全技

29、术 (二)常见的运转异常现象(二)常见的运转异常现象 (1)温升异常,常见于各种机床所使用的电动机及轴承齿轮箱; (2)转速异常; (3)振动和噪声过大; (4)出现撞击声; (5)输入输出参数异常; (6)机床内部缺陷。出现裂纹,绝缘质量下降,因腐蚀引起的缺陷等。 (三)运动机械中易损件的故障检测(三)运动机械中易损件的故障检测 (1)零部件故障检测的重点。传动轴、轴承、齿轮、叶轮,其中滚动轴承和齿轮的损坏更为普遍。 (2)滚动轴承的损伤现象及故障。损伤现象:滚珠砸碎、断裂、压坏、磨损、化学腐蚀、电腐蚀、润滑油除污、烧结、生锈,保持架损坏、裂纹;检测的参数有振动、噪声、温度、磨损残余物分析和

30、组成件的间隙。 (3)齿轮装置的故障。齿轮本体损伤, 轴、键、接头、联轴节的损伤,轴承的损伤;检测的参数有噪声、振动,齿轮箱漏油、发热。第二节 通用机械的安全技术 (四)金属切削机床常见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四)金属切削机床常见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 (1)设备可靠接地,照明采用安全电压。 (2)棋子飞销子不能突出表面。 (3)用专用工具。 (4)尾部安防弯装置及设料架。 (5)零部件装卡牢固。 (6)及时维修安全防护、保护装置。 (7)选用合格砂轮, 装卡合理。 (8)加强检查,杜绝违章现象,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第二节 通用机械的安全技术 (五)砂轮机的安全技术要求(五)砂轮机的安全技术要求 1.

31、1.砂轮机的安装砂轮机的安装 (1)安装位置。 (2)砂轮的平衡。 (3)砂轮与卡盘的匹配。 (4)砂轮机的防护罩。 (5)砂轮机的工件托架。 (6)砂轮机的接地保护。 2.2.砂轮机的使用砂轮机的使用 (1)禁止侧面磨削。 (2)不准正面操作。 (3)不准共同操作。第二节 通用机械的安全技术二、锻压与冲减机械二、锻压与冲减机械 ( (一一) ) 锻压机械锻压机械 1.1.锻压机械的危险因素锻压机械的危险因素 锻造是金属压力加工方法之一,是机械制造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分为热锻、温锻和冷锻。主要设备有锻锤、压力机(水压机或曲柄压力机)、加热炉等。 在锻造生产中易发生的伤害事故,按其原因可分为3

32、种: (1)机械伤由机器、工具或工件直接造成的刮伤、碰伤。 (2)烫伤。 (3)电气伤害。第二节 通用机械的安全技术2.2.锻压机械的安全技术要求锻压机械的安全技术要求(1)锻压机械的机架和突出部分不得有棱角或毛刺。(2)外露的传动装置(齿轮传动、摩擦传动、曲柄传动或皮带传动等)必须要有防护罩。防护罩需用饺链安装在锻压设备的不动部件上。(3)锻压机械的启动装置必须能保证迅速开关设备,并保证设备运行和停车状态的连续可靠。(4)启动装置的结构应能防止锻压设备意外的开动或自动开动。(5)电动启动装置的按钮盒,其按钮上需标有“启动”、“停车”等字样。停车按钮为红色,其位置比启动按钮高10-12mm 。

33、(6)在高压蒸汽管道上必须装有安全阀和凝结罐,以消除水击现象,降低突然升高的压力。(7)蓄力器通往水压机的主管上必须装有当水耗量突然增高时能自动关闭水管的装置。(8)任何类型的蓄力器都应有安全阀。安全阀必须由技术检查员加铅封,并定期进行检查。(9) 安全阀的重锤必须封在带锁的锤盒内。(10)安设在独立室内的重力式蓄力器必须装有荷重位置指示器。(11)新安装和经过大修理的锻压设备,应该根据设备图纸和技术说明书进行验收和试验。(12)操作工人应认真学习锻压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第二节 通用机械的安全技术 (二)冲压机械(二)冲压机械 冲压机械设备包括剪板机、曲柄压力机和液压机等

34、。 1.1.冲压作业的危险因素冲压作业的危险因素(1 1)设备结构具有的危险。)设备结构具有的危险。相当一部分冲压设备采用的是刚性离合器。这是利用凸轮机构使离合器接合或脱开,一旦接合运行,就一定要完成一个全环后才会停止。假如在此循环中手不能及时从模具中抽出,就必然会发生伤手事故。(2 2)动作失控。)动作失控。设备在运行中还会受到经常性的强烈冲击和振动,使一些零部件变形、磨损以至碎裂,引起设备动作失控而发生危险的连冲或事故。(3 3)开关失灵。)开关失灵。设备的开关控制系统由于人为或外界因素引起的误动作。(4 4)模具的危险。)模具的危险。模具担负着使工件加工成型的主要功能,是整个系统能量的集

35、中释放部位。由于模具设计不合理或有缺陷模具则可能因磨损、变形或损坏等原因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发生意外而导致事故。 在冲压作业中,冲压机械设备、模具、作业方式对安全影响很大。冲压作业具有较大危险性和事故多发性的特点,且事故所造成的伤害一般都较为严重。 冲压事故有可能发生在冲压设备的各个危险部位,但以发生在模具行程间为绝大多数,且伤害部位主要是作业者的手部。第二节 通用机械的安全技术 2.2.冲压作业安全技术要求冲压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冲压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范围很广,它包括改进冲压作业方式,改革冲模结构,实现机械化自动化,设置模具和设备的防护装置等。 (1 1)使用安全工具。)使用安全工具。使用安全工具

36、操作,将单件毛坯放入凹模内或将冲制后的零件、废料取出,实现模外作业,避免用手直接伸入上、下模口之间装拆制件。 (2 2)模具作业区防护措施。)模具作业区防护措施。模具防护的内容包括:在模具周围设置防护板(罩);通过改进模具减少其危险面积,扩大安全空间;设置机械进出料装置,以此代替手工进出料方式,将操作者的双手隔离在冲模危险区之外,实行作业保护。 (3 3)冲压设备的安全装置)冲压设备的安全装置 1 1)机械式防护装置。)机械式防护装置。 2 2)双手按钮式保护装置。)双手按钮式保护装置。是用电气开关控制的保护装置。 3 3)光电式保护装置。)光电式保护装置。是由一套光电开关与机械装置组合而成的

37、。它是在冲模前设置各种发光源, 形成光束并封闭操作者前侧、上下模具处的危险区。 3.3.冲压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冲压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冲压作业机械化是指用各种机械装置的动作来代替人工操作的动作;自动化是指冲压的操作过程全部自动进行,并且能自动调节和保护,发生故障时能自动停机,这是保证人身安全的根本措施。第二节 通用机械的安全技术 ( (三三) )剪板机剪板机 剪板机是机加工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剪切设备,它能剪切各种厚度的钢板材料。常用的剪板机分为平剪、滚剪及震动剪3种类型。操作剪板机时应注意: 1.工作前要认真检查剪板机各部是否正常,电气设备是否完好,润滑系统是否畅通;清除台面及其周围放置

38、有工具、量具等杂物以及边角废料的地方。2.不要独自1人操作剪板机,应由2-3人协调进行送料、控制尺寸精度及取料等,并确定由1人统一指挥。 3.要根据规定的剪板厚度,调整剪板机的剪刀间隙。不准同时剪切2种不同规格、不同材质的板料;不得叠料剪切。剪切的板料要求表面平整,不准剪切无法压紧的较窄板料。4.剪板机的皮带、飞轮、齿轮以及轴等运动部位必须安装防护罩。5.剪板机操作者送料的手指离剪刀口应保持最少200mm以外的距离,并且离开压紧装置。在剪板机上安置的防护栅栏不能挡住操作者眼睛而看不到裁切的部位。作业后产生的废料有棱有角,操作者应及时清除,防止被刺伤、割伤。第二节 通用机械的安全技术三、起重机械

39、三、起重机械 ( (一一) )起重机械的分类和特点起重机械的分类和特点 1.1.起重机械的分类起重机械的分类 (1)轻小型起重机械 (2)桥架类型起重机械 (3)臂架类型起重机械 (4)升降类型起重机械 2.2.起重机的工作类型起重机的工作类型 工作类型是表明起重机工作繁重程度的参数。起重机工作的繁重程度影响着起重机金属结构、机构的零部件、电动机与电气设备的强度、磨损与发热等。机械驱动的起重机构,按照机构载荷率和工作时间率分为:轻级、中级、重级和特重级4种工作类型。 3.起重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起重量、跨度、幅度、提升高度、各机构的工作速度及起重机工作类型。第二节 通用机械的安全技术 ( (二

40、二) )起重机受力部件的检测起重机受力部件的检测 1.1.钢丝绳钢丝绳 (1)钢丝表面磨损量和腐蚀量不应超过原直径的40。 (2)钢丝绳应无扭结、死角、硬弯、塑性变形、麻芯脱出等严重变形,润滑状况良好。 (3)钢丝绳长度必须保证吊钩降到最低位置时,余留在卷筒上的钢丝绳不少于3圈。 (4)钢丝绳末端固定压板应2个。 2.2.滑轮滑轮 (1)滑轮转动灵活、光洁平滑无裂纹,轮缘部分无缺损、无损伤钢丝绳的缺陷。 (2)轮槽不均匀磨损量达3mm。或壁厚磨损量达原壁厚的20,或轮槽底部直径减小量达钢丝绳直径的50时,滑轮应报废。 (3)滑轮护罩应安装牢固,无损坏或明显变形。第二节 通用机械的安全技术 3.

41、3.吊钩吊钩 (1)表面应光洁,无破口、锐角等缺陷。吊钩上的缺陷不允许补焊。 (2)吊钩应转动灵活,定位螺栓、开口销等必须紧固完好。 (3)吊钩下部的危险断面和钩尾螺纹部分的退刀槽断面严禁有裂纹。 (4)危险断面的磨损量不应超过原尺寸的10。板钩衬套磨损量不应超过原尺寸的50,心轴磨损量不应超过原尺寸的5。 4.4.制动器制动器 (1)动作灵活、可靠,调整应松紧适度,无裂纹,弹簧无塑性变形、无端边。 (2)制动轮松开时,制动闸瓦与制动轮各处间隙应基本相等。制动带最大开度(单侧)应1mm,升降机应0 .7mm。 (3)制动轮的制动摩擦面不得有妨碍制动性能的缺陷,不得沾涂油污、油漆。 (4)轮面凹

42、凸不平度应O.3 m双梁起重机0.5m),能自动切断电源。新装起重机还应有下极限限位器。 (2)运行机构应装设行程限位器和互感限制器,保证2台起重机相互行驶在相距0.5m时,起重机行驶在距极限端0.5-3m(视吨位定)时自动切断电源。 (3)升降机(或电梯)的吊笼(轿厢)越过上下端站30-100 mm时,越程开关应切断控制电路;当越过端站平层位置130-250mm时,极限开关应切断主电源并不能自动复位。极限开关不许选用闸刀开关。 (4)变幅类型的起重机应安装最大、最小幅度防止臂架前倾、后倾的限制装置。当幅度达到最大或最小极限时,吊臂根部应触及限位开关,切断电源。 (5)桥式起重机驾驶室门外、通

43、向桥架的仓口以及起重机两侧的端梁门上应安装门舱连锁保护装置;升降机(或电梯)的层门必须装有机械电气连锁装置,轿门应装电气连锁装置;载人电梯轿厢顶部安全舱门必须装连锁保护装置;载人电梯轿门应装动作灵敏的安全触板。 (6)露天作业的起重机械各类限位限量开关与连锁的电气部分应有防雨雪措施。第二节 通用机械的安全技术 6.6.停车保护装置停车保护装置 (1)各种开关接触良好、动作可靠、操作方便。在紧急情况下可迅速切断电源(地面操作的电葫芦按钮盒也应装紧停开关)。 (2)起重机大、小车运行机构,轨道终端立柱四端的侧面,升降机(或电梯)的行程底部极限位置,均应安装缓冲器。 (3)各类缓冲器应安装牢固。采用

44、橡胶缓冲器,小车的厚度为5060mm,大车为100200mm;如采用硬质木块,则木块表面应装有橡皮。 (4)轨道终端止挡器应能承受起重机在满负荷运行时的冲击。50 t及以上的起重机,宜安装超负荷限制器。电梯应安装负荷限制器,以及超速和失控保护装置。 (5)桥式起重机零位保护应完好。 7.7.信号与照明信号与照明 (1)除地面操作的电动葫芦外,其余各类起重机、升降机(舍电梯)均应安装音响信号装置,载人电梯应设音响报警装置。 (2)起重机主滑线三相都应设指示灯,颜色为黄色、绿色、红色。当轨长50m时,滑线两端应设指示灯,在电源主闸刀下方应设司机室送电指示灯。 (3)起重机驾驶室照明应采用24v和3

45、6v安全电压。桥架下照明灯应采用防振动的深碗灯罩。 (4)照明电源应为独立电源。第二节 通用机械的安全技术 8.PE8.PE线与电气设备线与电气设备 (1)起重机供电宜采用TN-S或TN-C-S系统,起重机轨道应与PE线紧密相连。 (2)起重机上各种电气设备设施的金属外壳应与整机金属结构有良好的连接;否则应增设连接线。 (3)起重机轨道应采用重复接地措施,轨长大于150 m时应在轨道对角线设置两处接地。但在距工作地点50 m内已有电网重复接地时可不要求。 (4)起重机2条轨道之间应用连接线牢固相连。同端轨道的连接处应用跨接线焊接(钢梁架上的轨道除外)。连接线、跨接线的截面要求:圆钢30mm2(

46、68 mm),扁钢150 mm2(3 mm50mm或4 mm40mm)。 (5)升降机(电梯)的PE线应直接接到机房的总地线上,不许串联。 (6)电气设备与线路的安装符合规范要求,无老化、无破损、无电气裸点、无临时线。 9.9.防护罩栏、护板防护罩栏、护板 (1)起重机上外露的、有伤人可能的活动零部件,均应安装防护罩。 (2)起重机上有可能造成人员坠落的外侧均应装设防护栏杆护栏高度应l050mm,立柱间距应100mm,横杆间距为350380mm,底部应装底围板(踢脚板)。第二节 通用机械的安全技术 10.10.防雨罩、锚定装置:防雨罩、锚定装置: 露天起重机的夹轨钳或锚定装置应灵活可靠,电气控

47、制部位应有防雨罩。走道板应留若干直径50 mm的排水孔。 11.11.安全标志、消防器材安全标志、消防器材 (1)应在醒目位置挂有额定起重量的吨位标示牌。流动式起重机的外伸支腿,起重臂端、回转的配重、吊钩滑轮的侧板等,应涂以安全标志色。 (2)驾驶室、电梯机房应配备小型干粉灭火器,在有效期内使用,置放位置安全可靠。 12.12.吊索具吊索具 (1)吊索具应有若干个点位集中存放,并有专人管理和维护保养。 (2)捆扎钢丝绳的琵琶头的穿插长度为绳径的15倍,且不小于300mm。 (3)夹具、卡具、扁担、链条应无裂纹、无塑性变形和超标磨损。第二节 通用机械的安全技术四、木工机械四、木工机械 ( (一一

48、) )木工机械的危险特点木工机械的危险特点 切削速度高,转动惯性大,难于制动;手工送料,易伤害甚至割断手指;操作人员不熟悉木工机械性能和安全操作技术,或不按安全操作规程操纵机械;没有安全防护装置或安全防护装置失灵等。 ( (二二) )木工机械安全装置木工机械安全装置 安全装置包括:安全防护装置、安全控制装置和安全报警信号装置等,其安全技术要求: (1)按照有轮必有罩、有轴必有套和锯片有罩、锯条有套、刨(剪)切有挡、安全器送料的要求。 (2)对生产噪声、木粉尘或挥发性有害气体的机械设备,要配置与其机械运转相连接的消声、吸尘或通风装置。 (3)木工机械的刀轴与电气应有安全联控装置,在装卸或更换刀具

49、及维修时,能切断电源并保持断开。 (4)对木材加工作业中的木料反弹危险,应采用安全送料装置或设置分离刀、防反弹安全屏护装置。 (5)在装设正常启动和停机操纵装置时,应专门设置遇事故需紧急停机的安全控制装置。第二节 通用机械的安全技术 ( (三三) )几种木工机械安全装置的设置几种木工机械安全装置的设置 1.1.带锯机安全装置带锯机安全装置 带锯机主要采用液压可调式封闭防护罩遮挡高速运转的锯条;对锯条裸露的切割加工部位,应设置相应的网状防护罩。带锯机停机时,应装设锯盘制动控制器。 2.2.圆锯机安全装置圆锯机安全装置 圆锯上应装设分离刀(松口刀)和活动防护罩。圆锯机安全装置通常由防护罩、导板、分

50、离刀和防木料反弹挡架组成。弹性可调式安全防护罩可随其锯剖木料尺寸大小而升降;过锯木料由分离刀扩张锯口。圆锯机安装相应的消声装置。 3.3.木工刨床安全装置木工刨床安全装置 各种刨床对操作者的人身伤害,一是徒手推木料容易伤害手指,解决方法是在刨切危险区域设置安全挡护装置,并限定与台面的间距。二是刨床噪声,解决方法是采用开有小孔的定位垫片,可降低噪声1015dB(A)。手压平刨上必须有安全防护装置。 手压平刨刀轴的设计与安装须符合:必须使用圆柱形刀轴,绝对禁止使用方刀轴。压刀片的外缘应与刀轴外圆相合,当手触及刀轴时,只会碰伤手指皮,不会被切断。刨刀刃口伸出量不能超过刀轴外径1.1mm。刨口开口量应

51、符合规定。第二节 通用机械的安全技术五、焊接设备五、焊接设备 (一)气焊与气割(一)气焊与气割 1.1.电石储存和使用电石储存和使用 (1)电石应避免受潮,库房必须严防漏雨,盛放容器应密封良好,电石筒上应有防火防湿安全标志。 (2)电石库不得设在可能积水处 , 库房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 0.25-0.6m。 (3)电石库房应为耐火建筑, 房顶应设有自然通风的风帽,库房周围 10m 以内不得有明火,库房内设施应符合防爆要求。 (4)搬运电石桶应防止碰撞或滚动。 (5)开启电石桶应使用不发生火花的镀铜合金工具;铜制工具的含铜量应低于70%。 (6)空电石桶内可能滞留有可燃气体, 其附近不得有明火。

52、(7)电石库应备有黄砂和干粉、二氧化碳等不合水的灭火器。 2.2.乙炔发生器装置乙炔发生器装置 (1)乙炔发生器本体及安全阀、回火防止器(水封安全阀)、安全膜 (或卸压孔)应保持完好,不得有泄漏、堵塞。第二节 通用机械的安全技术 (2)乙炔发生器、回火防止器内的水量应符合要求,乙炔发生器内水温不得超过60,气体温度不得超过 90。 (3)宜采用块度 25-80mm的电石,不宜采用块度15mm 以下的电石和电石粉粒。 (4)如乙炔发生器内部冻结,只能用热水、蒸汽解冻,而不能用明火或电热器具加热。 (5)不得用氧气顶吹乙炔皮管。 (6)使用前,应尽量放出乙炔发生器内乙炔与空气的混合物;每班工作结束

53、前, 应放出乙炔发生器内的电石灰和污水。 (7)乙炔发生器应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场所,附近不得有引燃源。 (8)回火防止器只能接用一把焊枪;水封式回火防止器应垂直安装;使用水封式回火防止器前, 应放出其内乙炔与空气的混合物;在冰冻季节,工作完毕后应放出水封式回火防止器内的存水;冰冻季节宜采用干式回火防止器。 (9)乙炔发生器安全膜的膜片应采用响应快的脆性材料制作;其强度按工作压力的1.5倍确定。 (10)乙炔发生器内的压力不得超过 150kPa( 表压 )。气割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较乙炔的爆炸危险小,使用中应注意防止回火,气瓶出口应装有减压器。第二节 通用机械的安全技术 3.3.氧气瓶氧气瓶 氧气瓶

54、内压力高达1.5MPa, 有较大的爆炸危险。使用氧气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氧气瓶本体及氧气表等附件应保持完好。 (2)装减压器前稍稍开启阀门, 吹去阀门内的灰尘;减压器应安装牢固;装好后先缓缓打开氧气瓶阀门,再渐渐旋紧减压器的螺杆;装好的减压器不得漏气。 (3)氧气瓶或减压器冻结时不得用明火、炽热铁烘烤或用铁器敲击,而只能用温水解冻。 (4)使用时拧紧皮管接头螺母后, 应先打开气门吹出皮管内的灰尘和渣屑;不周时应将皮管挂起。 (5)氧气操作人员不应穿有油污的工作服、手套,使用有油污的工具。 (6)氧气瓶内的氧气不能全部用尽,充气前应留有100-150kPa的压力。 (7)氧气瓶应远离高温场

55、所和明火,夏季应避免阳光直射。第二节 通用机械的安全技术 ( (二二) )电焊电焊 电焊作业可能的伤害有电击、弧光伤害、灼伤、爆炸和火灾等。 1.1.交流弧焊机使用安全要求交流弧焊机使用安全要求 (1)弧焊机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弧焊机应避免受潮,并能防止异物进人。 (2)弧焊作业时应穿戴绝缘鞋、手套、工作服、面罩等防护用品;在金属容器中工作时,还应戴上头盔、护肘等防护用品。 (3)弧焊机外壳应可靠接保护导体;弧焊机二次侧的一个点也应当接保护导体。 (4)移动焊机必须停电进行。 (5)供电电压和容量满足使用要求,弧焊机的一、二次电源线均应采用铜心橡皮电缆(橡皮套软线);一次线长度不宜超过2-3m

56、。弧焊机一、二次线圈绝缘电阻合格。 (6)在电击危险性大的环境作业,弧焊机二次侧宜装设熄弧自动断电装置。第二节 通用机械的安全技术 2.2.电焊作业防火防爆电焊作业防火防爆 (1)离焊接作业点5m以内及下方不得有易燃物品,10m以内不得有乙炔发生器或氧气瓶。 (2)不得在储存汽油、煤油等易燃物品的容器上进行焊接作业。 (3)焊接管子时,管子两端应当打开,并不得有易燃物品。 (4)不得带压焊接压力容器。 (5)不论是电焊还是气焊,焊接盛过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的容器前,均应先打开盖反复清洗容器内残留的危险物质;在锅炉内、管道内、井下、地坑内焊接前,也应先清除其内残留的危险物质。第三节 电气安全技术一

57、、电气事故种类一、电气事故种类 电气事故包括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 1.1.触电事故。触电事故。 是由电流及其转换成的其它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分为电击和电伤。电击是电流直接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伤害。电伤是电流转换成热能、机械能等其它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电击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电伤分为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电烙印、机械性损伤、电光眼等伤害。电弧烧伤是由弧光放电造成的烧伤,是最危险的电伤。 2.2.雷击事故。雷击事故。 是由自然界相对静止的正、负电荷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 3.3

58、.静电事故。静电事故。 是工艺过程中或人们活动中产生的相对静止的正、负电荷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 4.4.电磁辐射危害。电磁辐射危害。 是指电磁波形式的能量辐射造成的危害。 5.5.电气装置故障及事故。电气装置故障及事故。 包括异常停电、异常带点、电气设备损坏、电气线路损坏、短路、断线、接地、电气火灾等。第三节 电气安全技术二、触电事故预防技术二、触电事故预防技术 (一)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一)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 1.1.绝缘绝缘 绝缘是用绝缘物把带电体封闭起来。电气设备的绝缘应符合其相应的电压等级、环境条件和使用条件。电气设备的绝缘不得受潮,表面不得有粉尘、纤维或其它污物,不得有裂纹或放

59、电痕迹,表面光泽不得减退,不得有脆裂、破损,运行时不得有异味。 绝缘的电气指标主要是绝缘电阻。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OOO,并应符合专业标准的规定。 2.2.屏护屏护 屏护是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箱闸等将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屏护装置应有足够的尺寸。应与带电体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遮栏与低压裸导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8m;网眼遮栏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低压设备不宜小于0.15m,10kV设备不宜小于0.35m。屏护装置应安装牢固。金属材料制成的屏护装置应可靠接地(或接零)。遮栏、栅栏应根据需要挂标示牌。遮栏出入口的门上应根据需要安装信号装置和连锁装置。 3.3.间距间距 带电体与地

60、面之间、带电体与树木之问、带电体与其它设施和设备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均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的大小决定于电压高低、设备类型、环境条件和安装方式等因素。 在低压操作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1m。 (1)不足所列距离时,应装设临时谴栏。(2)不足所列距离时,邻近线路应当停电。(3)火焰不应喷向带电体。第三节 电气安全技术(二)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二)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1.IT系统系统(保护接地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系统构成如图所示。Ll,L2,L3是相线,N是中性点,Z是配电网对地绝缘阻抗,Rp是人体电阻,RE是保护接地电阻,IE是接地电流。保护接地的做法是将

61、电气设备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位经接地线、接地体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IT系统的字母I表示配电网不接地或经高阻抗接地,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外壳接地。 保护接地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在这类配电网中,凡由于绝缘损坏或其它原因而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除另有规定外,均应接地。 在380V不接地低压系统中,一般要求保护接地电阻RE4。当配电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容量不超过100kVA时,要求RE10。 在10kV配电网中t如果高压设备与低压设备共享接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不超过10,并满足下式要求:RE120/IE第三节 电气安全技术 2.TT2.TT系统系统 我国绝大部分地面企业的低压配电

62、网都采用如下图所示星形接法的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配电网。这种配电网能提供一组线电压和一组相电压。图中,中性点的接地RN叫做工作接地、中性点引出的导线叫做中性线也叫做工作零线。IT系统的第一个字母T表示配电网直接接地、第二个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外壳接地。 采用TT系统必须装设漏电保护装置或过电流保护装置,并优先采用前者。TT系统主要用于低压用户,即用于未装备配电变压器,从外面引进低压电源的小型用户。第三节 电气安全技术 3.TN3.TN系统系统( (保护接零保护接零) ) TN系统相当于传统的保护接零系统。典型的TN系统如下图所示。图中,PE是保护零线,Rs叫做重复接地。TN系统中的字母N

63、表示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配电网中性点之间,亦即与保护零线之间紧密连接。保护接零的安全原理是当某相带电部分碰连设备外壳时,形成该相对零线的单相短路;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的短路保护组件迅速动作,从而把故障设备电源断开,消除电击危险。TN系统分为TN-S,TN-C-S,TNC三种类型。TN-S系统是PE线与N线完全分开的系统;TN-CS系统是干线部分的前一段PE线与N线共享为PFN线,后一段PE线与N线分开的系统;TNC系统是干线部分PE线与N线完全共享的系统。应当注意,支线部分的PE线是不能与N线共享的。TNS系统的安全性能最好。有爆炸危险环境、火灾危险性大的环境及其它安全要求高的

64、场所应采用TNS系统;厂内低压配电的场所及民用楼房应采用TN-CS系统。第三节 电气安全技术 保护接零用于用户装有配电变压器的,且其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线配电网。 保护接零应注意下列安全要求: (1)在同一接零系统中,一般不允许部分或个别设备只接地、不接零的做法如确有困难,个别设备无法接零而只能接地时,则该设备必须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2)重复接地合格。 (3)发生对PE线的单相短路时能迅速切断电源。 (4)工作接地合格。 (5)PE和PEN线上不得安装单极开关和熔断器;PE线和PEN线应有防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的措施;PE线支线不得串联连接,即不得用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作为

65、保护导体 (6)保护导体截面面积合格。 (7)等电位联结。第三节 电气安全技术 (三)其它电击预防技术(三)其它电击预防技术 1.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 2.安全电压 3.电气隔离 4.漏电保护(剩余电流保护) 第三节 电气安全技术三、雷电事故三、雷电事故 ( (一一) )雷电的种类及危害雷电的种类及危害 l.l.雷电种类雷电种类 (1)直击雷。 (2)感应雷。 (3)球雷。 2.2.雷电危害雷电危害 雷电具有雷电流幅值大、雷电流陡度大、冲击性强、冲击过电压高的特点,因此有电性质、热性质、机械性质等多方面的破坏作用,可能带来火灾和爆炸、触电、设备和设施毁坏等极为严重的后果。第三节 电气安全技术 (

66、 (二二) )防雷技术防雷技术 1.1.防雷建筑物分类防雷建筑物分类 (1)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指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危险物质,遇电火花会引起爆炸,从而造成巨大破坏或人身伤亡的建筑物。 (2)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指对国家政治或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以及制造,使用和贮存爆炸危险物质,但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的建筑物。 (3)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指需要防雷的除第一类、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以外需要防雷的建筑物。 2.2.直击雷防护直击雷防护 3.3.二次放电防护二次放电防护 4.4.感应雷防护感应雷防护 5.5.雷电冲击波防护雷电冲击波防护 6.6.人

67、身防雷人身防雷第三节 电气安全技术四、变配电站危险点及安全技术要求四、变配电站危险点及安全技术要求 ( (一一) )变配电站危险点变配电站危险点 变配电站是企业的动力枢纽。变配电站装有变压器、互感器、避雷器、电力电容器、高低压开关、高低压母线、电缆等多种高压设备和低压设备。 (二)变配电站安全技术要求(二)变配电站安全技术要求 1.1.变配电站位置变配电站位置 变配电站位置应符合供电、建筑、安全的基本原则。从安全角度考虑,变配电站应避开易燃易爆环境;变配电站宜设在企业的上风侧,并不得设在容易沉积粉尘和纤维的环境,变配电站不应设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变配电站的选址和建筑应考虑灭火、防蚀、防污、防水,

68、防雨、防雪、防振的要求。地势低洼处不宜建变配电站。变配电站应有足够的消防通道并保持畅通。 2.2.建筑结构建筑结构 高压配电室、低压配电室、油浸电力变压器室、电力电容器室、蓄电池室应为耐火建筑。蓄电池室应隔离。 配电站各间隔的门应向外开启;门的两面都有配电装置时,应两边开启。门应为非燃烧体或难燃烧体材料制作的实体门。长度超过7m的高压配电室和长度超过10m的低压配电室至少应有两个门。室内油量600kg以上的充油设备必须有事故蓄油设施。贮油坑应能容纳100%的油。第三节 电气安全技术 3.3.间距、屏护和隔离间距、屏护和隔离 变配电站各部间距和屏护应符合专业标准的要求。室外变、配电装置与建筑物应

69、保持规定的防火间距。室内充油设备油量60kg以下者允许安装在两侧有隔板的间隔内;油量60600kg者须装在有防爆隔墙的间隔内;600kg以上者应安装在单独的间隔内。 4.4.通道通道 变配电站室内各通道应符合要求。高压配电装置长度大于6m时,通道应设两个出口;低压配电装置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15m时, 应增加出口 5.5.通风通风 蓄电池室、变压器室、电力电容器室应有良好的通风。 6.6.封堵封堵 门窗及孔洞应设置网孔小于1010mm的金属网,防止小动物钻入。通向站外的孔洞、沟道应予封堵。 7.7.标志:标志:变配电站的重要部位应设有“止步,高压危险!”等标志。 8.8.连锁装置连锁装置 断路

70、器与隔离开关操动机构之间、电力电容器的开关与其放电负荷之间应装有可靠的连锁装置。第三节 电气安全技术 9.9.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电气设备正常运行 电流、电压、功率因数、油量、油色、温度指示应正常;连接点应无松动、过热迹象;门窗、围栏等辅助设施应完好;声音应正常,应无异常气味;瓷绝缘不得掉瓷、不得有裂纹和放电痕迹并保持清洁;充油设备不得漏油、渗油。 10.10.安全用具和灭火器材安全用具和灭火器材 变配电站应备有绝缘杆、绝缘夹钳、绝缘靴、绝缘手套、绝缘垫、绝缘站台、各种标示牌、临时接地线、验电器、脚扣、安全带、梯子等各种安全用具。变配电站应配备可用于带电灭火的灭火器材。 11.11.技术资料技术资

71、料 变配电站应备有高压系统图、低压系统图、电缆布线图、二次回路接线图、设备使用说明书、试验记录、测量记录、检修记录、运行记录等技术资料。 12.12.管理制度管理制度 变配电站应建立并执行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如工作票制度、操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值班制度、巡视制度、检查制度、检修制度及防火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等规章制度。第四节 机械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爆炸是物质潜能在瞬间突然释放或急剧转化,且伴有高压、体积剧增、高温、巨响的现象。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化学爆炸伴有剧烈化学反应,分为炸药爆炸,气体、蒸汽爆炸和粉尘、纤维爆炸。传播速度数十厘米每秒至数十米每秒的为轻爆,10m/

72、s数百米每秒的为爆炸,达到1000m/s的为爆轰。形成化学爆炸的条件是存在爆炸性混合物和有一定能量的引燃源。一、引燃源一、引燃源 ( (一一) )电气引燃源电气引燃源 1.1.危险温度危险温度 (1 1)电力故障或不正常状态导致过热)电力故障或不正常状态导致过热 1)短路。 2)接触不良。 3)严重过载。 4)铁芯过热。 5)散热失效。 6)接地及漏电。 7)机械故障。 8)电压波动太大。第四节 机械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2)2)电热器具和照明灯具的危险温度电热器具和照明灯具的危险温度 电炉、电烘箱、电熨斗、电烙铁、电褥子等电热器具和照明器具的工作温度较高,其发热部件紧贴可燃物或离可燃物太近,即

73、可能会引燃成灾。白炽灯灯座内接触不良会造成过热,日光灯镇流器散热不良也会造成过热,都可能引燃成灾。 2.2.电火花和电弧电火花和电弧 电火花是电极间的击穿放电;大量电火花汇集起来即构成电弧。电弧温度高达8000。电火花和电弧不仅能引起可燃物燃烧,还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成二次引燃源。 电火花分为工作火花和事故火花。工作火花指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或正常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火花。事故火花是线路或设备发生故障时出现的电火花,包括短路、漏电、松动、接地、断线、分离时形成的电火花及变压器、多油断路器等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表面发生的闪络等。 事故火花还包括由外部原因产生的雷电火花、静电火花、电磁感应火花等。第四节

74、机械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 (二二) )非电气引燃源非电气引燃源 1.1.明火明火 打火机、火柴和烟头,电炉、取暖用火炉、燃油炉、燃气炉等取暖器具,焊接与切割等均能产生明火。 2.2.高热物体及高温表面高热物体及高温表面 高温蒸汽管道表面,高温气体,液体管道及热交换器的金属表面,高温管道的托梁、滑板及轨道,加热炉、干燥炉炉壁等。 3.3.自燃发热及化学反应热自燃发热及化学反应热 氧化反应发热,氧化反应发热,发酵发热等。 4.4.冲击和摩擦冲击和摩擦 飞散物的冲击,掉落物、倒塌物的撞击,气锤的冲击,制动器的摩擦等。 5.5.绝热压缩绝热压缩 关闭压缩机的排水阀等操作可导致绝热压缩。 6.6.光线光

75、线 紫外线和红外线有很高的热效应。玻璃瓶、金色缸、橱窗等的聚焦作用能产生很高的温度。第四节 机械电气防火防爆技术二、危险物质和危险环境二、危险物质和危险环境 ( (一一) )危险物质危险物质 爆炸危险物质分为以下三类:I类;矿井甲烷;类:爆炸性气体、蒸汽、薄雾;类:爆炸性粉尘、纤维。 ( (二二) )危险环境危险环境 1.1.气体、蒸汽爆炸危险环境气体、蒸汽爆炸危险环境 (1)0区。指正常运行时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的爆炸性气体、蒸汽或薄雾的区域。除了装有危险物质的封闭空间外,很少存在0区。 (2)1区。指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的爆炸性气体、蒸汽或薄雾的区域。 (3)2区。指正常运行

76、时不出现,即使出现也只可能是短时间偶然出现的爆炸性气体、蒸汽或薄雾的区域。 2.2.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 (1)10区。指正常运行时连续或长时间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的区域。 (2)11区。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仅在不正常运行时短时间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的区域。 3.3.火灾危险环境火灾危险环境 火灾危险环境分为21区、22区和23区,分别是有可燃液体、可燃粉体或纤维和可燃固体存在的火灾危险环境。第四节 机械电气防火防爆技术三、电气防火防爆三、电气防火防爆 ( (一一) )综合防火防爆技术综合防火防爆技术 1.1.限制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限制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包

77、括采取密闭作业、防止泄漏、防止可燃物堆积等措施。 2.2.使用安全装置使用安全装置 包括成分控制装置、温度控制装置、阻火器、水封、安全阀、逆止阀、压力表、紧急停车装置、监测装置、信号装置、报警装置等自动装置。 3.3.消除点火源消除点火源 包括控制各种引燃源的措施。 4.4.惰化和稀释惰化和稀释 包括用N2,CO等代替空气,强化通风等措施。 5.5.耐燃结构和抗爆结构耐燃结构和抗爆结构 包括建筑的耐燃结构,容器和设备的抗爆结构。 6.6.隔离和间距隔离和间距 包括防油堤、防爆墙等设施及保持防火、防爆间距。 7.7.泄压泄压 包括容器、厂房的泄压、泄爆设计。 第四节 机械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 (

78、二二) )电气防爆电气防爆 1.1.防爆电气设备防爆电气设备 防爆电气设备类型有防爆型电气设备有隔爆型(标志d)、增安型(标志e)、充油型(标志o)、充砂型(标志q)、本质安全型(标志i)、正压型(标志p)、无火花型(标志n)和特殊型(标志s)设备。应根据电气设备安装环境的类型和等级、电气设备的种类选用防爆型电气设备。所选用的防爆电气设备的级别和组别不应低于该环境内爆炸性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 2.2.防爆电气线路防爆电气线路 电气线路选择:在爆炸危险环境中,电气线路安装位置的选择、敷设方式的选择、导体材质的选择、连接方法的选择等均应根据环境的危险等级进行。应在爆炸危险性较小或距离释放源较远的位

79、置敷设电气线路。爆炸危险环境电气线路主要有防爆钢管配线和电缆配线。 导线材料选择:敷设电气线路的沟道以及保护管、电缆或钢管在穿过爆炸危险环境等级不同的区域之间的隔墙或楼板时,应采用非燃性材料严密堵塞。爆炸危险环境危险等级1区的范围内,配电线路应采用铜芯导线或电缆。在有剧烈振动处应选用多股铜芯软线或多股铜芯电缆。爆炸危险环境危险等级2区的范围内,电力线路应采用截面积4mm2及以上的铝芯导线或电缆,照明线路可采用截面积2.5mm2及以上的铝芯导线或电缆。第五节 安全技术规程、规范与标准1.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安监管管二字2005)11号)2.机械安全风险评价的原则(GBT 16

80、856-1997)3.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GB 12266- 1990)4.金属切削机床安全防护通用技术条件(GB 15760-1995)5.用电安全导则(GBT 13869-1992)6.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 12158- 1990)7.起重机械吊具与索具安全规程(LD 48 -1993)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 1993)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1995)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1992)11.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 13955-1992)12.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1994)13

81、.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1992)第二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火灾安全基础知识爆炸基本概念民用爆炸器材、烟花爆竹的安全防火防爆有关安全规范与技术标准第一节火灾安全基础知识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与火灾的定义、条件和过程(一)燃烧与火灾的定义、条件和过程燃烧燃烧是物质与氧化物之间的放热反应,它通常会在同时释放出火焰或可见光。火灾火灾(GB5907-1986)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 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不同可燃物燃烧的过程不同可燃物燃烧的过程 :火

82、灾中气态可燃物通常为可燃物和氧气边混合边燃烧;液态可燃物通常先是蒸发为可燃蒸气,可燃蒸气与氧化剂再发生燃烧;固态可燃物先是通过热解等过程产生可燃气体,可燃气体与氧化剂再发生燃烧。第一节火灾安全基础知识(二)火灾的分类(二)火灾的分类按发生地点分:l森林火灾、l建筑火灾、l工业火灾、l城市火灾等。按燃料性质分:lA类火灾是固体物质火灾;l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lC类火灾为气体火灾;lD类火灾为金属火灾;lE类火灾指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第一节火灾安全基础知识(三)(三)闪燃、阴燃、爆燃、自燃的概念闪燃、阴燃、爆燃、自燃的概念 (1)闪燃。可燃物表面或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

83、一闪即灭的现象。 (2)阴燃。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 (3)爆燃。伴随爆炸的燃烧波,以亚音速传播。 (4)自燃。由于自加热引起的自发引燃。自加热可以是内部发热反应、通电发热。(四)(四)闪点、燃点、自燃点的定义闪点、燃点、自燃点的定义 (1)闪点。在规定条件下,材料或制品加热到释放出的气体瞬间着火并出现火焰的最低温度。闪点是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 (2)燃点。在规定的条件下,用标准火焰使材料引燃并继续燃烧一段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 (3)自燃点。在规定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第一节火灾安全基础知识(五)(五) 火灾防治途径和阻燃方法火灾防治途径和阻燃方法 1.1

84、.火灾防治途径火灾防治途径 分为评价、阻燃、火灾探测、灭火等。2.2.阻燃阻燃 高分子材料已广泛应用到工业、民用和建筑等各个领域,采用高分子材料阻燃化技术可以克服或降低高分子材料的可燃性,减少火灾的发生及蔓延。(六)(六) 典型火灾的发展规律典型火灾的发展规律 建筑火灾的发展分为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减弱期和熄灭期。(七)(七) 火灾探测原理与方法火灾探测原理与方法 1. 1. 火灾探测火灾探测 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要求在火灾早期阶段能准确地探测到火情并及时迅速报警。2.2.火灾探测的基本原理火灾探测的基本原理 1 1)接触式探测)接触式探测 在火灾的初期阶段,利用某种装置直接接触烟气来实现火灾

85、探测的,常用参数有烟气浓度、温度、特殊产物等。2 2)非接触式探测)非接触式探测 非接触式火灾探测器主要是根据火焰或烟气的光学效果进行探测的。适宜探测那些发展较快的火灾。这类探测器主要有光束探测器、火焰探测器和图像式探测器。第一节火灾安全基础知识(八)灭火原理、灭火方法的分类及特点(八)灭火原理、灭火方法的分类及特点1.灭火的基本原理根据燃烧的基本条件,任何可燃物燃烧或持续燃烧都必须具备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因此,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灭火基本原理有四种,即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前三种是物理过程,化学抑制是化学过程。2.灭火的基本措施(1)控制可燃物;(2)隔绝助燃物;(3)消除灭火

86、源;(4)阻止火势蔓延3.灭火剂(1)水灭火剂(2)气体灭火剂(3)泡沫灭火剂(4)干粉灭火剂4.烟气控制烟气控制指所有可以单独或组合起来使用以减轻或消除火灾烟气危害的方法。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挡烟,二是排烟。挡烟是指用某些耐火性能好的物体或材料把烟气阻挡在某些限定区域,不让它流到可对人和物产生危害的地方。排烟就是使烟气沿着对人和物没有危害的渠道排到建筑外。排烟有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两种形式。第一节火灾安全基础知识 排烟囱、排烟井是建筑物中常见的自然排烟形式。机械排烟可克服自然排烟的局限,有效地排出烟气。 1)防烟分隔(防烟分隔(Compartmentation) 墙壁、隔板、楼板和其他阻挡物都

87、可作为防烟分隔,它们能使离火源较远的空间不受或少受烟气的影响。 2)非火源区的烟气稀释(非火源区的烟气稀释(Dilution) 烟气稀释又称烟气净化、烟气清除或烟气置换。当烟气由一个空间泄漏到另一空间时,采取烟气稀释可使后一空间的烟气或粒子浓度控制在人可承受的程度。 3)加压控制(加压控制(Pressurization)使用风机可在防烟分隔物的两侧造成压差。 4)空气流(空气流(Airflow) 在铁路和公路隧道、地下铁道的火灾烟气控制中,用这种方法阻止烟气运动需要很大的空气流率,而空气流又会给火灾提供氧气。 5)浮力(浮力(Buoyancy) 在风机驱动和自然通风系统中,经常利用热烟气的浮力

88、机制排烟。第一节火灾安全基础知识(九)火灾安全评价火灾安全评价常用方法火灾安全评价常用方法1)安全检查表法2)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3)蒙德法4)预先危险分析法5)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6)数值模拟方法7)因果分析8)管理疏忽和危险树分析9)事故树分析10)故障树分析第一节火灾安全基础知识二、点火源及其控制(一)点火源的概念及其分类(一)点火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点火源是指能够使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这种能量既可以是热能、光能、电能、化学能,也可以是机械能。根据点火源产生能量的来源不同,点火源可分为火焰、火星、高热物体、电火花、静电火花、撞击、摩擦化学反应热、光线聚焦等。第一节火灾

89、安全基础知识( (二二) )控制火源引起火灾的方法控制火源引起火灾的方法1 1化学点火源引起火灾化学点火源引起火灾 1)1)化学自热着火。化学自热着火。指在常温常压下,可燃物不需要外界加热,而是依靠特定条件下自身的反应放出的热量着火。控制应当结合以下特点:(1)与水作用化学自热着火。其特点是:与水反应放出氢气、磷化氢、甲烷、乙炔等可燃气体和大量的化学反应热。可燃气体在局部的高温环境中与空气中的氧作用,引起燃烧。(2)与空气接触化学自热着火。黄磷、烷基铝、有机过氧化物等物质,能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而着火。(3)相互接触化学自热着火。相互接触化学自热着火的物质,一般情况下是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混

90、合后,由于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而自热着火。2)2)蓄热自热着火。蓄热自热着火。煤、植物、涂油等可燃物质都有蓄热自热的特点,长期堆积在一起,会发生蓄热自热着火。对其控制应当结合以下特点:(1)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发生缓慢氧化反应,同时放出热量。(2)在储存过程中,散热条件不好,通风不良,氧化放出的热量散不出去;堆积内积热不散,促使温度上升,反应加快,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自燃点时,可燃物就会着火。(3)蓄热自热着火是一个缓慢过程,一般需要相当长时间进行热量积蓄,才会引起着火。第一节火灾安全基础知识2 2电气火源引起火灾电气火源引起火灾 控制该类点火源时应当注意以下特点:电动机(马达)超负荷运转或绝缘不

91、良、短路发热起火;电气线路安装不牢或接头松动打火,引起周围可燃物着火;乱接乱拉电线或线路绝缘层老化、破损,导致并线短路,产生电火花起火;变压器线圈绝缘损坏或接头接触不良等造成短路或电阻过大发热起火;用过的电熨斗、电烙铁、电炉等未切断电源起火;熔丝(保险丝)安装使用不合格,超负荷时失去保护作用或用其他金属丝代替保险丝引起火灾;使用大功率灯泡靠近可燃物而着火。3 3机械点火源引起火灾机械点火源引起火灾 机械点火源即由撞击和摩擦等机械作用形成的点火源。 控制方法:控制方法: 在易燃易爆场所,不能使用铁制工具,而应使用铜制或木制工具;不准穿带钉鞋,地面应为不发火花地面等。在装卸搬运爆炸性物品、氧化剂及

92、有机过氧化物等对撞击和摩擦敏感度较高的物品时,应轻拿轻放,严禁撞击、拖拉、翻滚等,以防引起火灾和爆炸。对于车床切削应有冷却措施。对机械传动轴与轴套,应定期加润滑油,以防摩擦发热引燃轴套附近散落的可燃粉尘等。第一节火灾安全基础知识三、建筑的防火安全(一)建筑的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一)建筑的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 楼梯间和疏散走道的设计都必须满足要求。 安全出口及设置要求:安全出口包括疏散楼梯和直通室外的疏散门。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供人员疏散的门不应采用悬吊门、侧拉门,严禁采用旋转门,自动起闭的门应有手动开启装置。当门开启后,门扇不应影响疏散走道和平台的宽度。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入场门、太平门,

93、不应设置门槛,门内外1.40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太平门应为推闩式外开门。建筑物内安全出口应分散不同方向布置,且相互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汽车库中的人员疏散出口与车辆疏散出口应分开设置。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要符合设计原则和要求。第一节火灾安全基础知识(二)建筑的防火防烟分区及分割(二)建筑的防火防烟分区及分割 防火分区是根据建筑物的特点,采用相应耐火性能的建筑构件或防火分割物,将建筑物人为划分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他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 防火分割就是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蔓延,且能把整个建筑内部空间划分成若干较小防火空间的物体。 防烟分区是指以屋顶挡烟隔板、挡烟垂壁或从

94、顶棚向下突出500mm的梁为界,从地板到屋顶或掉顶之间的空间。为控制烟气在建筑物内任意流动,需要利用一些设备把防火分区划分为若干个防烟空间,再利用区内的排烟口把烟排除。常用的防排烟设备由挡烟垂壁、排烟口和管道式机械排烟系统。第一节火灾安全基础知识(三)典型建筑火灾的防治基本原则与救援技术(三)典型建筑火灾的防治基本原则与救援技术1 1典型行业火灾典型行业火灾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石油化工企业火灾 石油化工企业火灾具有突然性、多变性、快速性、扑救难度较大等特点,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 (1)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燃烧的物品大多是化学危险物品,要根据不同的燃烧对象、燃烧状态采用相应的灭火剂。如果灭火

95、剂使用不当,不仅不能将火扑灭,反而会使火势增大,甚至引起爆炸。 (2)对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现场产生的各种有毒气体,除应采取通风驱散措施外,还可将中和剂渗入水中,利用喷雾水枪边灭火、边中和有毒气体。 工艺灭火措施工艺灭火措施: (1)关阀断料就是控制、断绝流向火源处的可燃物质,使燃烧中止。 (2)开阀导流,是将着火储罐、设备的可燃物料导出,以缩短燃烧时间或使燃烧中止的工艺灭火措施。对有压力的设备导流灭火时,要防止造成负压,产生回火爆炸。导流时应注意观察设备的压力,当压力接近表压时,应立即关闭导流阀门,停止导流。 (3)搅拌灭火适用于扑救储罐、容器、反应器内高闪点的液体火灾。第一节火灾安全基础知识2

96、 2人员密集场所火灾人员密集场所火灾影院火灾的对策影院火灾的对策(1)进入影剧院、礼堂内部灭火的人员,要时刻注意房盖、吊灯有无塌落的迹象。吊灯掉落时间一般在起火后1520 min。(2)为了防止屋盖等塌陷伤人,水枪阵地设置应避开观众厅和舞台中央部位。(3)登高灭火人员,要注意防止发生滑落事故;在前沿灭火和深入内部侦察、救火的消防人员,要搞好防护工作。(4)为了防止被救人员重返火场造成重复救人或人员伤亡。应制止一切非战斗人员进入现场。(5)关键水枪阵地的设置应同步完成。避免力量部署失调,出现空档,而造成火势流窜。(6)夜间影剧院发生火灾要注意火场照明。3 3扑救地下建筑的基本方法扑救地下建筑的基

97、本方法(1)利用固定设备。(2)深入地下近战。(3)地面喷射灭火。(4)封闭窒息火焰。(5)采取排烟措施。第一节火灾安全基础知识4 4地下建筑的人员逃生地下建筑的人员逃生 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不要惊慌,除了冷静地用就近的灭火器扑救时,趁着烟较少的时候,沿着烟扩散的方向走,就会知道出口的方向;或跟着人群走,也会知道出口方向。如果地下已经充满了烟,应尽快把身体移向墙壁,哪怕周围一片黑暗,也要用手摸着墙壁俯着身体走向出口处。5 5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 (1)利用内部固定消防设施,立足自救。 (2)适应立体作战需要,部署消防力量。(3)火场侦察。(4)进攻路线的选择。(

98、5)供水措施。(6)高层建筑的灭火战术。(7)防排烟措施。6 6高层建筑的人员逃生高层建筑的人员逃生 (1)利用避难层或疏散楼梯逃生。 (2)利用楼房的阳台、落水管和避雷管线进行逃生。 (3)封闭房间门窗的缝隙,阻止烟雾和有毒气体的进入。 (4)用绳子或床单撕成布条连接起来,把一端捆扎在牢固的固定物件上,顺另一端落到地面。第一节火灾安全基础知识四、消防设施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由触发元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和电源四部分组成。复杂系统还包括消防控制设备。 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和场所内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不适用于生产和储存火药、炸药、弹药、火工品等场所第一节火灾安全基础知识五、建筑灭火

99、器配置五、建筑灭火器配置(一)建筑灭火器适用范围度危险场所划分(一)建筑灭火器适用范围度危险场所划分 扑救A类火灾应选用水型、泡沫、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扑救B类火灾应选用干粉、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扑救极性溶剂B类火灾不得选用化学泡沫灭火器。扑救C类火灾应选用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型灭火器。扑救A、B、C类和带电火灾应选用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扑救D类火灾的灭火器材应由设计部门和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协商解决。危险场所分为严重危险级、中危险级、轻危险级。(二)建筑灭火器的配置基准与设置(二)建筑灭火器的配置基准与设置 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灭火有效程度;对保

100、护物品的污损程度;设置点的环境温度;使用灭火器人员的素质。第一节火灾安全基础知识( (三三) )建筑灭火器的灭火级别与选择建筑灭火器的灭火级别与选择 灭火器的灭火级别应由数字和字母组成,数字应表示灭火级别的大小,字母(A或B)应表示灭火级别的单位及适用扑救火灾的种类。( (四四) )建筑灭火器的使用与维护建筑灭火器的使用与维护 灭火器应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灭火器应设置稳固,其铭牌必须朝外。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挂钩、托架上或灭火器箱内,其顶部离地面高度应小于1.50 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15 m。灭火器不应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的地点,当必须设置时,应有相应的

101、保护措施。设置在室外的灭火器,应有保护措施。灭火器不得设置在超出其使用温度外范围的地点。灭火器的使用温度范围应符合规范规定。 第一节火灾安全基础知识六、初起火灾的扑救与人员疏散逃生六、初起火灾的扑救与人员疏散逃生(一)初起火灾扑救的方法和原则(一)初起火灾扑救的方法和原则 发生火灾后,要及时使用本单位(地区)的灭火器材、设备进行扑救。有手动灭火系统的应立即启动。1 1断绝可燃物断绝可燃物2. 2. 冷却冷却3 3窒息窒息4 4扑打扑打 5 5断电断电6 6阻止火势蔓延阻止火势蔓延7 7防爆防爆第一节火灾安全基础知识(二二)火场人员疏散及逃生路线火场人员疏散及逃生路线1尽量利用建筑物内的设施逃生

102、尽量利用建筑物内的设施逃生(1)利用消防电梯进行疏散逃生,但着火时普通电梯千万不能乘坐。(2)利用室内的防烟楼梯、普通楼梯、封闭楼梯进行逃生。(3)利用建筑物的阳台、通廊、避难层、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安全绳等逃生。(4)利用观光楼梯避难逃生。(5)利用墙边落水管逃生。(6)利用房间床单等连接起来逃生。第一节火灾安全基础知识2 2不同部位、不同条件下人员的逃生方法不同部位、不同条件下人员的逃生方法(1)当某一楼层某一部位起火,应注意听广播通知着火的楼层、安全疏散的路线、方法等。(2)当房间内起火,且门已被火封锁,室内人员不能顺利疏散时,可另寻其他通道。(3)如果是晚上听到报警,首先应该用手

103、背去接触房门,试一试房门是否已变热。如果是热的,门不能打开,否则烟和火就会冲进卧室;如果房门不热,火势可能还不大,通过正常的途径逃离房间是可能的。离开房间以后,一定要随手关好身后的门,以防火势蔓延。(4)当某一防火区着火,如楼房中的某一单元着火,楼层的大火已将楼梯间封住,致使着火层以上楼层的人员无法从楼梯间向下疏散时,被困人员可先疏散到屋顶,再从相邻未着火的楼梯间往地面疏散。(5)当着火层的走廊、楼梯被烟火封锁时,被困人员要尽量靠近当街窗口或阳台等容易被人看到的地方,向救援人员发出求救信号。(6)在充满烟雾的房间和走廊内逃离时最好弯腰使头部尽量接近地板,必要时应匍匐前进。(7)如果处于楼层较低

104、(三层以下)的被困位置,当火势危及生命又无其他方法可自救时,可将室内席梦思、被子等软物抛到楼底,人从窗口跳至软物上逃生。第一节火灾安全基础知识3 3自救、互救逃生自救、互救逃生(1)利用各楼层的消防器材,如干粉、泡沫灭火器或水枪扑灭初期火灾。(2)互相帮助,共同逃生,对老、弱、病、残、孕妇、儿童及不熟悉环境的人要引导疏散,帮助逃生。(3)自救逃生。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利于逃生的东西,如把床单、窗帘、地毯等接成绳,进行滑绳自救,或用洗手间的水淋湿墙壁及用门阻止火势蔓延等。4 4火灾逃生时的注意事项火灾逃生时的注意事项(1)不能因为惊慌而忘记报警。(2)不能一见低层起火就往下跑。低楼层发生火灾后,

105、正确的做法是应更上一层楼。(3)起火后,如果发现通道被阻,则应关好房门,打开窗户,设法逃生。(4)不能盲目从窗口往下跳。要用湿毛巾捂住鼻子,耐心等待救援,并想方设法报警呼救。(5)不能乘普通电梯逃生。高楼起火后容易断电,使疏散失败。(6)不能在浓烟弥漫时直立行走,应在地上爬行,避免呛烟和中毒。第二节爆炸基本概念一、爆炸的概念一、爆炸的概念( (一一) )爆炸的机理及其分类爆炸的机理及其分类 爆炸是物质系统的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的或化学的能量释放或转化过 程,是系统蕴藏的或瞬间形成的大量能量在有限的体积和极短的时间内,骤然释放或转化的现象。在这种释放和转化的过程中,系统的能量将转化为机械功以及光和

106、热的辐射等。 爆炸可以分为三类,即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1)物理爆炸。物理爆炸是由系统释放物理能引起的爆炸。 (2)化学爆炸。化学爆炸是由于物质的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如炸药爆炸,可燃气体(甲烷、乙炔等)爆炸。 (3)核爆炸。核爆炸是核裂变(如原子弹是用铀235、钚239裂变)、核聚变(如氢弹是用氘、氚或锂核的聚变)反应所释放出的巨大核能引起的。 爆炸特征:能源具有极大的能量密度和极大的能量释放速度。第二节爆炸基本概念( (二二) )化学爆炸反应历程化学爆炸反应历程 化学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发生爆炸,有热反应和链式反应两种不同的历程。按照链式反应理论,爆炸性混合物(如可燃性气体和氧气)与

107、火源接触后,活化分子就会吸收能量而离解为游离基,并与其他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一系列的链式反应,释放燃烧热。链式反应有直链式反应和支链式反应两种。 链式反应历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 (1)链引发,游离基生成。 (2)链传递,游离基作用于其他参与反应的化合物,产生新的游离基。 (3)链终止,即游离基的消耗,使连锁反应终止。 热反应历程是指危险物受热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在某一定空间内进行时,如果散热不良会使反应温度不断提高,温度的提高又会使反应速度加快,使得热大于失热,导致爆炸发生。 至于什么情况下发生热反应,什么情况下发生链式反应,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甚至同一爆炸性混合物在不同条件下有时也会有所不同。第二

108、节爆炸基本概念二、物质爆炸浓度极限二、物质爆炸浓度极限 爆炸极限是表征可燃气体和可燃粉尘危险性的主要示性数。当可燃性气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或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到火源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将这一浓度范围的混合气体(或粉尘)称作爆炸性混合气体(或粉尘)。 可燃性气体、蒸气的爆炸极限一般用可燃气体或蒸气在混合气体中的所占体积分数来表示;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是以在混合物中的质量浓度(gm3)来表示。 可燃性气体、蒸气或粉尘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热源(明火或温度),火焰瞬间传播于整个混合气体(或混合粉尘)空间化学反应速度极快,同时释放大量的热,生成很多气体,

109、气体受热膨胀,形成很高的温度和很大的压力,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爆炸极限值不是一个物理常数,它是随实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压力、点火源的能量,容器的形状、大小,火焰的传播方向,惰性气体与杂质的含量等均对爆炸极限有影响。第二节爆炸基本概念1 1温度的影响温度的影响 混合爆炸气体的初始温度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爆炸下限降低,上限增高,爆炸危险性增加。2 2压力的影响压力的影响 混合气体的初始压力对爆炸极限的影响较复杂,在0.12.0 MPa的压力下,对爆炸下限影响不大,对爆炸上限影响较大;当大于2.0 MPa时,爆炸下限变小,爆炸上限变大,爆炸范围扩大。3 3惰性介质的影响惰性介质的影响 若在混合

110、气体中加入惰性气体(如氮、二氧化碳、水蒸气、氩、氮等),随着惰性气体含量的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4 4爆炸容器对爆炸极限的影响爆炸容器对爆炸极限的影响 爆炸容器的材料和尺寸对爆炸极限有影响,若容器材料的传热性好,管径越细,火焰在其中越难传播,爆炸极限范围变小。5 5点火源的影响点火源的影响 当点火源的活化能量越大,加热面积越大,作用时间越长,爆炸极限范围也越大。第二节爆炸基本概念三、粉尘爆炸的特点三、粉尘爆炸的特点( (一一) )粉尘爆炸的机理和特点粉尘爆炸的机理和特点 当可燃性固体呈粉体状态,粒度足够细,飞扬悬浮于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遇到足够的点火能量,就能发生粉尘

111、爆炸。 具有粉尘爆炸危险性的物质较多,常见的有金属粉尘(如镁粉、铝粉等)、煤粉、粮食粉尘、饲料粉尘、棉麻粉尘、烟草粉尘、纸粉、木粉、火炸药粉尘及大多数含有C,H元素、与空气中氧反应能放热的有机合成材料粉尘等。 粉尘爆炸有如下特点: (1)粉尘爆炸速度或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比爆炸气体小,但燃烧时间长,产生的能量大,破坏程度大。 (2)爆炸感应期较长,粉尘的爆炸过程比气体的爆炸过程复杂,要经过尘粒的表面分解或蒸发阶段及由表面向中心延烧的过程,所以感应期比气体长得多。 (3)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粉尘有不完全燃烧现象,在燃烧后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CO及粉尘(如塑料粉)自身分解的有毒气体,会伴随中毒死亡的

112、事故。 第二节爆炸基本概念( (二二) )粉尘爆炸的特性及影响因素粉尘爆炸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评价粉尘爆炸危险性的主要特征参数是爆炸极限、最小点火能量、最低着火温度、粉尘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 粉尘爆炸极限影响因素主要有粉尘粒度、分散度、湿度、点火源的性质、可燃气含量、氧含量、惰性粉尘和灰分温度等。一般来说,粉尘粒度越细,分散度越高,可燃气体和氧的含量越大,火源强度、初始温度越高,湿度越低,惰性粉尘及灰分越少,爆炸极限范围越大,粉尘爆炸危险性也就越大。( (三三) )控制产生粉尘爆炸的技术措施控制产生粉尘爆炸的技术措施 控制产生粉尘爆炸的主要技术措施是缩小粉尘扩散范围,消除粉尘,控制火源,适当

113、增湿。对于产生可燃粉尘的生产装置(如Al粉的粉碎等),则可以进行惰化防护,即在生产装置中通入惰性气体,使实际氧含量比临界氧含量低20。在通入惰性气体时,必须注意把装置里的气体完全混合均匀。在生产过程中,要对惰性气体的气流、压力或对氧气浓度进行测试,应保证不超过临界氧含量。 还可以采用抑爆装置等技术措施。抑爆装置由爆炸压力探测器、信号放大器和抑爆剂发射器组成。第三节民用爆炸器材、烟花爆竹的安全 民用爆破器材是指用于非军事目的各种炸药(起爆药、猛炸药、火药、烟火药)及其制品和火工品的总称。(一)民用爆破器材的分类(一)民用爆破器材的分类 民用爆破器材是广泛用于矿山爆破、开山辟路、水利工程和地质探矿

114、等许多工业领域的重要消耗材料。包括工业炸药、起爆器材、传爆器材、专用民爆器材。 (1)工业炸药:如铵梯炸药、乳化炸药、粉状乳化炸药、水胶炸药、煤许用炸药等。 (2)起爆器材:如火雷管、电雷管、毫秒延期雷管等。 (3)专用民爆器材:如油气井用起爆器、射孔弹、复合射孔弹修井爆破器材、点火药盒、地震勘探用震源药柱、射孔弹,特种爆破用矿岩破碎器材、中继起爆具、平炉出钢口穿孔弹、果林增效爆破具等。第三节民用爆炸器材、烟花爆竹的安全(二)民用爆破器材的火灾爆炸危险因素(二)民用爆破器材的火灾爆炸危险因素 民用爆破器材种类繁多,其危险不尽相同,这里以粉状乳化炸药的生产为例,说明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的火灾爆炸危险

115、性。 粉状乳化炸药的生产工艺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油相制备、水相制备、乳化(冷却敏化)、喷雾制粉、装药包装。制药所用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如硝酸铵、复合蜡(含乳化剂)等都有易燃易爆危险性;成品粉状乳化炸药具有较高的爆轰和殉爆特性,制造过程中还有形成爆炸性粉尘的可能。另外,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较高温度和压力的蒸汽,乳化设备中有转动摩擦的部件,喷雾制粉过程中需要使用特种输送泵和功率较大的风机等。 粉状乳化炸药在贮存和运输危险因素: (1)硝酸铵贮存过程中会发生自然分解并放出热量。 (2)油相材料都是易燃危险品,贮存时遇到高温、氧化剂等易发生燃烧而引起燃烧事故。 (3)包装后的乳化炸药仍具有较高的

116、温度,炸药中的氧化剂和可燃剂会缓慢反应,当热量得不到及时散发时易发生燃烧而引起爆炸。 (4)危险品运输时可能发生的翻车、撞车、坠落、碰撞及摩擦等可能导致危险品的燃烧或者爆炸。第三节民用爆炸器材、烟花爆竹的安全(三)烟花爆竹行业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三)烟花爆竹行业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1.非法生产现象严重;2.有的企业不具备基本的安全条件;3.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4.从业人员素质差;5.烟火药配方中使用禁、限用原料;6.缺乏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第三节民用爆炸器材、烟花爆竹的安全(四)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基本安全知识(四)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基本安全知识1.1.火药燃烧的特性及炸药爆炸三要素

117、火药燃烧的特性及炸药爆炸三要素1 1)火药燃烧的特性)火药燃烧的特性(1)能量特征。指lkg火药燃烧时气体产物所做的功。(2)燃烧特性。标志火药能量释放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火药的燃烧速率和燃烧表面积。(3)力学特性。火药要具有相应的强度,满足在高温下保持不变形、低温下不变脆,能承受在使用和勤务处理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力的作用,以保证稳定燃烧。(4)安定性。指火药必须在长期贮存中保持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对稳定。(5)安全性。火药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发生爆轰的危险性考虑。2 2)炸药爆炸三特征)炸药爆炸三特征(1)反应过程的放热性。爆炸变化过程所放出的热量称爆炸热(或爆热),一般常用炸药的爆热约在370075

118、00 kJkg。(2)反应过程的高速度。炸药爆炸过程以每秒几百米或几千米的极快的速度进行(3)反应生成物必定含有大量的气态物质。 第三节民用爆炸器材、烟花爆竹的安全2.2.危险物质的燃烧爆炸敏感度及其影响因素危险物质的燃烧爆炸敏感度及其影响因素 l l)起爆器材、工业炸药和烟花爆竹药料的燃烧爆炸敏感度。)起爆器材、工业炸药和烟花爆竹药料的燃烧爆炸敏感度。热、电、光、冲击波、机械摩擦和撞击等外界作用可激发火炸药发生爆炸。火炸药在外界作用下引起燃烧和爆炸的难易程度称为火炸药的敏感程度,简称火炸药的感度。火炸药有各种不同的感度,一般有火焰感度、热感度、机械感度(撞击感度、摩擦感度、针刺感度)、电感度

119、(交直流电感度、静电感度、射频感度)、光感度(可见光感度、激光感度)、冲击波感度、爆轰感度。 起爆药最容易受外界微小的能量激发而发生燃烧或爆炸,并能极迅速形成爆轰。 工业炸药属猛炸药,这类炸药在一定的外界激发冲量作用下能引起自持爆轰。 烟花爆竹药料受热、撞击、摩擦等易发生燃烧,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爆轰。 2 2)火炸药爆炸影响因素。)火炸药爆炸影响因素。影响火炸药爆炸有炸药的性质、装药的临界尺寸、炸药层的厚度和密度、杂质及含量、周围介质的气体压力和壳体的密封、环境温度和湿度等。第三节民用爆炸器材、烟花爆竹的安全3.3.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防护措施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防护措施1 1)爆炸冲击波的

120、破坏作用)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爆炸所产生的空气冲击波的初始压力(波面压力)可达100 MPa,其峰值达到一定值时,对建(构)筑物及各种有生力量(动物等)构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或损伤。2 2)防护措施)防护措施3 3)工厂平面布置)工厂平面布置 4 4)安全距离)安全距离5 5)工艺布置)工艺布置6 6)电气设备防爆)电气设备防爆7 7)防雷电措施)防雷电措施8 8)防静电措施)防静电措施9 9)自动快速雨淋灭火)自动快速雨淋灭火1010)火灾报警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第三节民用爆炸器材、烟花爆竹的安全4.4.预防燃烧爆炸事故采取的主要措施预防燃烧爆炸事故采取的主要措施 1 1)民用爆破器材)民用爆破

121、器材(1) 民用爆破器材的生产工艺技术应是成熟、可靠或经过技术鉴定的。(2)凡从事民用爆破器材生产、贮存的企业,应制定能指导正常生产作业的工艺技术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3)可能引起燃烧事故的机械化作业,应根据危险程度设置自动报警、自动停机、自动卸爆、应急等措施。(4)所有与危险品接触的设备、器具、仪表应相容。(5)有危及生产安全的专用设备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安全鉴定。(6)预防火炸药生产中混入杂质。(7)在生产、贮存、运输时,不允许使用明火,不得接触明火或表面高温物;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时,在工艺资料中应作出明确说明,并应限制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且遵守用火细则。(8)在生产、贮存、运输等过程中,要防止

122、摩擦和撞击。(9)要有防止静电产生和积累的措施。(10)火炸药生产厂房内的所有电气设备都应采取防爆电气设备,所有设施都应满足防爆要求。(11)生产、贮存工房均应设置避雷设施,所有建筑物都必须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内。(12)在火炸药的生产中,避免空气受到绝热压缩。(13)要及时预防机械和设备故障。(14)生产用设备在停工检修时,要彻底清理残存的火炸药;需要电焊时,除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外,还要采取消除杂散电流的措施。 第三节民用爆炸器材、烟花爆竹的安全2 2)烟花爆竹)烟花爆竹烟火药制造过程中的防火防爆:烟火药制造过程中的防火防爆:(1)烟火药原材料应符合质量标准。(2)粉碎应在单独工房进行,粉碎前

123、后应筛掉机械杂质,筛选时不得使用铁质、塑料等产生火花和静电的工具。(3)黑火药原料的粉碎,应将硫磺和木炭两种原料混合粉碎。(4)铝粉、镁铝合金粉、氯酸盐、赤磷等高感度原料的粉碎必须在专用工房中,使用专用设备和专用工具,并有专人操作。(5)粉碎和筛选原料时应坚持做到:三固定:固定工房、固定设备、固定最大粉碎药量;四不准:不准混用工房、不准混用设备和工具、不准超量投料、不准在工房内存放粉碎好的药物;所有粉碎和筛选设备应接地,电气设备必须是防爆型的,要做到远距离操作,进出料时必须停机停电,工房应注意通风。 (6)烟火药的配制和混合时要严把领药、称药、混药三道关口。 (7)压药与造粒工房要做到定机定员

124、,药物升温不得超过20C,机械造粒时应有防爆墙隔离和连锁装置等。 (8)药物干燥时要控制药量、温度,严禁明火。 第三节民用爆炸器材、烟花爆竹的安全烟花爆竹生产过程中的防火防爆烟花爆竹生产过程中的防火防爆:(1)领药时要按照“少量、多次、勤运走”的原则限量领药。 (2)装、筑药应在单独工房操作。装、筑不含高感度烟火药时,每间工房定员2人;装、筑高感度烟火药时,每间工房定员1人,半成品、成品要及时转运,工作台应靠近出口窗口;装、筑药工具应采用木、铜、铝制品或不产生火花的材质制品,严禁使用铁质工具,工作台上等冲击部位必须垫上接地导电橡胶板。(3)钻孔与切割有药半成品时,应在专用工房内进行,每间工房定

125、员2人,人均使用工房面积不得少于3.5m2,严禁使用不合格工具和长时间使用同一件工具;(4)贴筒标和封口时,操作间主通道宽度不得少于l.2m,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少于3.5m2,半成品停滞量的总药量,人均不得超过装筑药工序限量的2倍。(5)手工生产硝酸盐引火线时,应在单独工房内进行,每间工房定员2人,人均使用工房面积不得少于3.5m2,每人每次限量领药1kg;机器生产硝酸盐引火线时,每间工房不得超过2台机组,工房内药物停滞量不得超过2.5kg;生产氯酸盐引火线时,无论手工或机器生产,都限于单独工房、单机、单人操作,药物限量0.5kg。(6)干燥烟花爆竹时,一般应采用日光、热风散热器、蒸气干燥、红外

126、线或远红外线烘烤,严禁采用明火。 第四节安全规范与技术标准一、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一、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GB 50016-2006) 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1) 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 (2)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0m的公共建筑; (3) 建筑高度大于24.0m的单层公共建筑; (4) 地下、半地下(包括建筑附属的地下室、半地下室); (5) 厂房; (6) 仓库; (7)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 (8) 可燃、助燃气体出灌(区); (9) 可燃材料堆场; (10)城市交通隧道。 本规范木适用

127、于炸药厂(库)、花炮厂(库)、无窗厂房、人民防空工程、地下铁道及其他地下非民用建筑、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的生产区。第四节安全规范与技术标准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1995) 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高层建筑及其裙房: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 当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超过250m时,建筑设计采取的特殊的防火措施,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 在进行总平面设计时,应根据城市规划,合理确定高层建筑的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三、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

128、三、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 (GB 50089-1998) 适用于民用爆破器材工厂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第四节安全规范与技术标准四、防火与爆炸品安全有关的安全技术标准四、防火与爆炸品安全有关的安全技术标准(1)GB 3836.1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2)GB 3836.10991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3)GB 3836.121991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4)GB 581719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5)GB 67222003爆破安全规程。(6)GB 72301987气体检测管装置。(7)GB 123581990作业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

129、要求。(8)GB 12476.12000爆炸性粉尘环境用防爆电器设备。第四节安全规范与技术标准五、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五、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 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GB 10631-2004)规定了烟花爆(炮)竹产品分类、安全与质量要求、试验方法和验收规则,还规定了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 引用标准包括烟花爆竹计数抽样检查规则(GB 10632-2004)、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GB 50089-1998)。六、烟花爆竹劳动安全技术规范六、烟花爆竹劳动安全技术规范(GB 11652-1992)(GB 11652-1992) 适用于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含引火线厂、烟火药厂),也适用于厂外加工。七、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七、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 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必须依照本实施办法的规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实行企业申请、一级发证、属地监管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