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探讨.ppt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70256835 上传时间:2024-08-03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44.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绵城市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探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海绵城市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探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海绵城市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探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海绵城市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探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海绵城市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探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绵城市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探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绵城市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探讨.ppt(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绵城市的基本理念与设海绵城市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探讨计探讨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一、基本原则一、基本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是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本原则是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与常规的雨水回用系统相比,制宜、统筹建设。与常规的雨水回用系统相比,海绵城市更注重入渗、滞蓄系统海绵城市更注重入渗、滞蓄系统 。(一)基本术语(一)基本术语低影响开发(低影响开发(LIDLI

2、D) low impact development low impact development 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施,尽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开发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可能维持城市开发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等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与径流污染的增加等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根据多年日降雨量统计数据分析计算,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渗透、储存、蒸发(

3、腾)等方式,场地内累计全年得到控制(不外排)的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百分比。表1-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值一览表二、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二、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统(一)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一)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三)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一是对

4、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2、二是生态恢复和修复3、三是低影响开发。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根据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四)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开发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等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其核心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包括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等(见图2-1)图2-1 低影响开发水文原理示意图雨水低影响开发应采用入渗、滞蓄系统,收

5、集回用系雨水低影响开发应采用入渗、滞蓄系统,收集回用系统,调节系统之一或其组合,并满足如下要求统,调节系统之一或其组合,并满足如下要求: :11建筑与小区宜优先采用雨水入渗、滞蓄系统;建筑与小区宜优先采用雨水入渗、滞蓄系统;22大型公共建筑屋面宜设雨水收集回用系统,收集屋大型公共建筑屋面宜设雨水收集回用系统,收集屋面雨水,经有效处理后回用于绿地浇灌、场地清洗及面雨水,经有效处理后回用于绿地浇灌、场地清洗及渗入地下;渗入地下;33市政条件不完善或项目排水标准高的地区,宜设置市政条件不完善或项目排水标准高的地区,宜设置调节系统,减少外排雨水的峰值流量;调节系统,减少外排雨水的峰值流量;44屋面雨水

6、利用宜采取收集回用及入渗相结合的方式,屋面雨水利用宜采取收集回用及入渗相结合的方式,优先排入绿地、雨水储水池等雨水滞蓄、收集设施;优先排入绿地、雨水储水池等雨水滞蓄、收集设施;55硬化地面雨水宜有组织排向绿地等雨水滞蓄设施。硬化地面雨水宜有组织排向绿地等雨水滞蓄设施。小区内机动车道雨水宜利用地面生态设施净化后渗入小区内机动车道雨水宜利用地面生态设施净化后渗入地下,也可采取渗排一体化设施。地下,也可采取渗排一体化设施。66设有雨水低影响开发系统的建设用地,应设置雨水设有雨水低影响开发系统的建设用地,应设置雨水外排措施。外排措施。三、规划控制目标三、规划控制目标(一)、径流总量控制目标1、低影响开

7、发雨水系统的径流总量控制一般采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控制目标。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根据多年日降雨量统计数据分析计算,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渗透、储存、蒸发(腾)等方式,场地内累计全年得到控制(不外排)的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百分比。3、理想状态下,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应以开发建设后径流排放量接近开发建设前自然地貌时的径流排放量为标准。自然地貌往往按照绿地考虑,一般情况下,绿地的年径流总量外排率为15%-20%(相当于年雨量径流系数为0.15-0.20),因此,借鉴发达国家实践经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最佳为80%-85%。这一目标主要通过控制频率较高的中、小降雨事件来实现。以南宁市为例,当年径流总量控制

8、率为70%和85%时,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23.5mm和40.4mm(详见表F2-1)。表F2-1我国部分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值一览表4、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我国大陆地区大致分为五个区,并给出了各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最低和最高限值,即I区(85%90%)、II区(80%85%)、III区(75%85%)、IV区(70%85%)、V区(60%85%),如图3-3所示。各地应参照此限值,因地制宜的确定本地区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图图图图3-3 3-3 我国大陆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我国大陆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我国大陆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我国大陆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

9、示范分区结构图示范分区结构图示范分区结构图(二)、径流峰值控制目标(二)、径流峰值控制目标低影响开发设施受降雨频率与雨型、低影响开发设施低影响开发设施受降雨频率与雨型、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与维护管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一般对中、小降建设与维护管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一般对中、小降雨事件的峰值削减效果较好,对特大暴雨事件,虽仍雨事件的峰值削减效果较好,对特大暴雨事件,虽仍可起到一定的错峰、延峰作用,但其峰值削减幅度往可起到一定的错峰、延峰作用,但其峰值削减幅度往往较低。往较低。(三)径流污染控制目标(三)径流污染控制目标城市径流污染物中,城市径流污染物中,SSSS往往与其他污染物指标具有一往往与其他污

10、染物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一般可采用定的相关性,因此,一般可采用SSSS作为径流污染物控作为径流污染物控制指标,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年制指标,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年SSSS总量去除率一般总量去除率一般可达到可达到40%-60%40%-60%。年。年SSSS总量去除率可用下述方法进行总量去除率可用下述方法进行计算:计算: 年SS总量去除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低影响开发设施对SS的平均去除率。城市或开发区域年SS总量去除率,可通过不同区域、地块的年SS总量去除率经年径流总量(年均降雨量综合雨量径流系数汇水面积)加权平均计算得出。(四)控制目标的落实1、保护水生态敏感区。2、集约开发利用土地。3

11、、合理控制不透水面积。合理设定不同性质用地的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等指标,防止土地大面积硬化。4、合理控制地表径流。根据地形和汇水分区特点,合理确定雨水排水分区和排水出路,保护和修复自然径流通道,延长汇流路径,优先采用雨水花园、湿塘、雨水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控制径流雨水。5 5、明确低影响开发策略和重点建设区域。、明确低影响开发策略和重点建设区域。注:注:11下沉式绿地率下沉式绿地率= =广义的下沉式绿地面积广义的下沉式绿地面积/ /绿地总绿地总面积,广义的下沉式绿地泛指具有一定调蓄容积(在面积,广义的下沉式绿地泛指具有一定调蓄容积(在以径流总量控制为目标进行目标分解或设计计算时,以径流总量控制为

12、目标进行目标分解或设计计算时,不包括调节容积)的可用于调蓄径流雨水的绿地,包不包括调节容积)的可用于调蓄径流雨水的绿地,包括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等;下沉括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等;下沉深度指下沉式绿地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的平均深深度指下沉式绿地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的平均深度,下沉深度小于度,下沉深度小于100mm100mm的下沉式绿地面积不参与的下沉式绿地面积不参与计算(受当地土壤渗透性能等条件制约,下沉深度有计算(受当地土壤渗透性能等条件制约,下沉深度有限的渗透设施除外),对于湿塘、雨水湿地等水面设限的渗透设施除外),对于湿塘、雨水湿地等水面设施系指调蓄深度

13、;施系指调蓄深度; 22透水铺装率透水铺装率= =透水铺装面积透水铺装面积/ /硬化地面总面积;硬化地面总面积;33绿色屋顶率绿色屋顶率= =绿色屋顶面积绿色屋顶面积/ /建筑屋顶总面积。建筑屋顶总面积。四、建筑与小区设计四、建筑与小区设计图4-2 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典型流程示例(一)场地设计(一)场地设计1、应充分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应充分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并合理利用场地内原有的湿地、筑布局,保护并合理利用场地内原有的湿地、坑塘、沟渠等。坑塘、沟渠等。 2、应优化不透水硬化面与绿地空间布局,建筑、应优化不透水硬化面与绿地空间布局,建筑、广场、

14、道路周边宜布置可消纳径流雨水的绿地。广场、道路周边宜布置可消纳径流雨水的绿地。建筑、道路、绿地等竖向设计应有利于径流汇建筑、道路、绿地等竖向设计应有利于径流汇入低影响开发设施。入低影响开发设施。 3、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择除生物滞留设施、雨、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择除生物滞留设施、雨水罐、渗井等小型、分散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外,水罐、渗井等小型、分散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外,还可结合集中绿地设计渗透塘、湿塘、雨水湿还可结合集中绿地设计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等相对集中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并衔接整体地等相对集中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并衔接整体场地竖向与排水设计。场地竖向与排水设计。 4、景观水体补水、循环冷却水补水及绿

15、化灌溉、景观水体补水、循环冷却水补水及绿化灌溉、道路浇洒用水的非传统水源宜优先选择雨水。道路浇洒用水的非传统水源宜优先选择雨水。5、有景观水体的小区,景观水体宜具备雨水调、有景观水体的小区,景观水体宜具备雨水调蓄功能,景观水体的规模应根据降雨规律、水面蓄功能,景观水体的规模应根据降雨规律、水面蒸发量、雨水回用量等,通过全年水量平衡分析蒸发量、雨水回用量等,通过全年水量平衡分析确定(详见第四章第八节)。确定(详见第四章第八节)。 6、雨水进入景观水体之前应设置前置塘、植被、雨水进入景观水体之前应设置前置塘、植被缓冲带等预处理设施,同时可采用植草沟转输雨缓冲带等预处理设施,同时可采用植草沟转输雨水

16、,以降低径流污染负荷。水,以降低径流污染负荷。(二)建筑(二)建筑1、屋顶坡度较小的建筑可采用绿色屋顶。2、宜采取雨落管断接或设置集水井等方式将屋面雨水断接并引入周边绿地内小型、分散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或通过植草沟、雨水管渠将雨水引入场地内的集中调蓄设施。3、应优先选择对径流雨水水质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的建筑屋面及外装饰材料。4、水资源紧缺地区可考虑优先将屋面雨水进行集蓄回用,净化工艺应根据回用水水质要求和径流雨水水质确定。雨水储存设施可结合现场情况选用雨水罐、地上或地下蓄水池等设施。5、应限制地下空间的过度开发,为雨水回补地下水提供渗透路径。(三)小区道路(三)小区道路1、道路横断面设计应优化道

17、路横坡坡向、路面与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的竖向关系等,便于径流雨水汇入绿地内低影响开发设施。2、路面排水宜采用生态排水的方式。路面雨水首先汇入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并通过设施内的溢流排放系统与其他低影响开发设施或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3、路面宜采用透水铺装,透水铺装路面设计应满足路基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等要求。(四)小区绿化(四)小区绿化 1、应结合绿地规模与竖向设计,在绿地内设计可消纳屋面、路面、广场及停车场径流雨水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并通过溢流排放系统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有效衔接。2、道路径流雨水进入绿地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前,应利用沉淀

18、池、前置塘等对进入绿地内的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防止径流雨水对绿地环境造成破坏。3、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宜根据水分条件、径流雨水水质等进行选择,宜选择耐盐、耐淹、耐污等能力较强的乡土植物。(五)技术选择(五)技术选择(五)技术选择(五)技术选择1 1、技术类型技术类型 低影响开发技术按主要功能一般可分为渗透、储存、低影响开发技术按主要功能一般可分为渗透、储存、调节、转输、截污净化等几类。通过各类技术的组合调节、转输、截污净化等几类。通过各类技术的组合应用,可实现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应用,可实现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目标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目标

19、2 2、单项设施单项设施 各类低影响开发技术又包含若干不同形式的低影响开各类低影响开发技术又包含若干不同形式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主要有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发设施,主要有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湿塘、雨水湿地、蓄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罐、调节塘、调节池、植草沟、渗管水池、雨水罐、调节塘、调节池、植草沟、渗管/ /渠、渠、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人工土壤渗滤等。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人工土壤渗滤等。 低影响开发单项设施往往具有多个功能,如生物滞留低影响开发单项设施往往具有多个功能,如生物滞留设施的功能除渗

20、透补充地下水外,还可削减峰值流量、设施的功能除渗透补充地下水外,还可削减峰值流量、净化雨水,实现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控制净化雨水,实现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控制等多重目标等多重目标2.1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按照面层材料不同可分为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1)透水铺装对道路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潜在风险较大时,可采用半透水铺装结构。(2)土地透水能力有限时,应在透水铺装的透水基层内设置排水管或排水板。(3)当透水铺装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时,顶板覆土厚度不应小于600mm,并应设置排水层。优缺点透水铺装适用区域广、施工方便,可补充地下水并具有一定的峰值流量削减和雨水净

21、化作用,但易堵塞。2.2 绿色屋顶优缺点:绿色屋顶可有效减少屋面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负荷,具有节能减排的作用,但对屋顶荷载、防水、坡度、空间条件等有严格要求。2.3 下沉式绿地(1)下沉式绿地的下凹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确定,一般为100-200mm。(2)下沉式绿地内一般应设置溢流口(如雨水口),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溢流口顶部标高一般应高于绿地50-100mm。狭义的下沉式绿地典型构造如图4-8所示。优缺点狭义的下沉式绿地适用区域广,其建设费用和维护费用均较低,但大面积应用时,易受地形等条件的影响,实际调蓄容积较小。2.4 2.4 生物滞留设施生物滞留设施概念与构造概念与构

22、造 生物滞留设施指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生物滞留设施指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生物滞留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生物滞留设施分为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和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设施分为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和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按应用位置不同又称作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高位按应用位置不同又称作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高位花坛、生态树池等。(道路绿化带应用广泛)花坛、生态树池等。(道路绿化带应用广泛)优缺点优缺点 生物滞留设施形式多样、适用区域广、易与生物滞留设施形式多样、适用区域广、易与景观结合,径流控制效果好,建设费用与维护费用较景观结合

23、,径流控制效果好,建设费用与维护费用较低;但地下水位与岩石层较高、土壤渗透性能差、地低;但地下水位与岩石层较高、土壤渗透性能差、地形较陡的地区,应采取必要的换土、防渗、设置阶梯形较陡的地区,应采取必要的换土、防渗、设置阶梯等措施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将增加建设费用。等措施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将增加建设费用。2.5 渗透塘概念与构造渗透塘是一种用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的洼地,具有一定的净化雨水和削减峰值流量的作用。2.6 渗井概念与构造渗井指通过井壁和井底进行雨水下渗的设施,为增大渗透效果,可在渗井周围设置水平渗排管,并在渗排管周围铺设砾(碎)石。适用性渗井主要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内建筑、道路及停车场的

24、周边绿地内。优缺点渗井占地面积小,建设和维护费用较低,但其水质和水量控制作用有限。2.7 2.7 湿塘湿塘 概念与构造概念与构造 湿塘指具有雨水调蓄和净化功能的湿塘指具有雨水调蓄和净化功能的景观水体,雨水同时作为其主要的补水水源。景观水体,雨水同时作为其主要的补水水源。2.8 2.8 雨水湿地雨水湿地2.9 2.9 蓄水池、雨水罐蓄水池、雨水罐 、调节池、调节池概念与构造概念与构造 蓄水池指具有雨水储存功能的集蓄利用设施,蓄水池指具有雨水储存功能的集蓄利用设施,同时也具有削减峰值流量的作用,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同时也具有削减峰值流量的作用,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蓄水池,砖、石砌筑蓄水池及塑料蓄水模块

25、拼装式蓄水蓄水池,砖、石砌筑蓄水池及塑料蓄水模块拼装式蓄水池,用地紧张的城市大多采用地下封闭式蓄水池。蓄水池,用地紧张的城市大多采用地下封闭式蓄水池。蓄水池典型构造可参照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池典型构造可参照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雨水综合利雨水综合利用用(10SS70510SS705)。)。蓄水池、雨水罐优缺点蓄水池、雨水罐优缺点 蓄水池具有节省占地、雨水管渠蓄水池具有节省占地、雨水管渠易接入、避免阳光直射、防止蚊蝇滋生、储存水量大等易接入、避免阳光直射、防止蚊蝇滋生、储存水量大等优点,雨水可回用于绿化灌溉、冲洗路面和车辆等,但优点,雨水可回用于绿化灌溉、冲洗路面和车辆等,但建设费用高,需重视后期

26、维护管理。建设费用高,需重视后期维护管理。 调节池优缺点调节池优缺点 调节池可有效削减峰值流量,但其功调节池可有效削减峰值流量,但其功能单一,建设及维护费用较高,能单一,建设及维护费用较高, 宜利用下沉式公园宜利用下沉式公园及广场等与湿塘、雨水湿地合建,构建多功能调蓄及广场等与湿塘、雨水湿地合建,构建多功能调蓄水体。水体。2.102.10调节塘调节塘 2.11 2.11 植草沟植草沟 概念与构造概念与构造 植草沟指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植草沟指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可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渠,可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 并具有一定的并具有一定的雨水净化作用,可用于衔接其他各单项设施、城市雨水净化

27、作用,可用于衔接其他各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适用性适用性 植草沟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内道路,广场、停植草沟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内道路,广场、停车场等不透水面的周边。车场等不透水面的周边。优缺点植草沟具有建设及维护费用低,易与景观结合的优点,但已建城区及开发强度较大的新建城区等区域易受场地条件制约。 2.12 2.12 渗管渗管/ /渠渠 概念与构造概念与构造 渗管渗管/ /渠指具有渗透功能的雨水管渠指具有渗透功能的雨水管/ /渠,可采渠,可采用穿孔塑料管、无砂混凝土管用穿孔塑料管、无砂混凝土管/ /渠和砾(碎)石等材料渠和砾(碎)石等材料

28、组合而成。组合而成。适用性适用性 渗管渗管/ /渠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及公共绿地内转输流渠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及公共绿地内转输流量较小的区域,量较小的区域,不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径流污染严重及易出现结构塌陷等不宜进行雨水渗透的区域。优缺点渗管/渠对场地空间要求小,但建设费用较高,易堵塞,维护较困难。 2.13 2.13 植被缓冲带植被缓冲带适用性植被缓冲带适用于道路等不透水面周边,可作为生物滞留设施等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预处理设施,也可作为城市水系的滨水绿化带2.16 2.16 初期雨水弃流设施初期雨水弃流设施概念与构造概念与构造 初期雨水弃流指通过一定方法或装置将初期雨水弃流指通过一定方法或装置将存在初

29、期冲刷效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降雨初期径存在初期冲刷效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降雨初期径流予以弃除,以降低雨水的后续处理难度。弃流雨流予以弃除,以降低雨水的后续处理难度。弃流雨水应进行处理,如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或雨污合流水应进行处理,如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或雨污合流管网)由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等。常见的初期管网)由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等。常见的初期弃流方法包括容积法弃流、小管弃流(水流切换法)弃流方法包括容积法弃流、小管弃流(水流切换法)等,弃流形式包括自控弃流、渗透弃流、弃流池、等,弃流形式包括自控弃流、渗透弃流、弃流池、雨落管弃流等。初期雨水弃流设施典型构造如图雨落管弃流等。初期雨水弃流设施典

30、型构造如图4-4-1919所示。所示。优缺点优缺点 初期雨水弃流设施占地面积小,建设费用低,初期雨水弃流设施占地面积小,建设费用低,可降低雨水储存及雨水净化设施的维护管理费用,可降低雨水储存及雨水净化设施的维护管理费用,但径流污染物弃流量一般不易控制。但径流污染物弃流量一般不易控制。表4-1 低影响开发设施比选一览表(详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46页)表4-2 各类用地中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一览表(详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47页)五、设施规模计算五、设施规模计算 1、容积法(控制量的计算)V=10HF (4-1)式中:V设计调蓄容积,m3;H设计降雨量,mm,参照表1-1;综合雨量径流系数,可参照表4

31、-3进行加权平均计算;F汇水面积,hm2。表表5-1 径流系数径流系数如果采用海绵城市南宁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5%时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27.9mm。本项目用地面积为25547m2,假设综合雨量径流系数为0.60雨水径流控制总量W=10HF=1027.90.602.5547=427.65m32、流量法流量法植草沟等转输设施,其设计目标通常为排除一定设计重现期下的雨水流量,可通过推理公式来计算一定重现期下的雨水流量,如式(4-2)所示。Q=qF (4-2)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流量径流系数,可参见表5-1;q设计暴雨强度,L/(shm2);F汇水面积,hm2。3 3以渗透为主要功能的设施

32、规模计算以渗透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 对于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等顶部或结构内部有对于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等顶部或结构内部有蓄水空间的渗透设施,设施规模应按照以下方法进行计蓄水空间的渗透设施,设施规模应按照以下方法进行计算。对透水铺装等仅以原位下渗为主、顶部无蓄水空间算。对透水铺装等仅以原位下渗为主、顶部无蓄水空间的渗透设施,其基层及垫层空隙虽有一定的蓄水空间,的渗透设施,其基层及垫层空隙虽有一定的蓄水空间,但其蓄水能力受面层或基层渗透性能的影响很大,因此但其蓄水能力受面层或基层渗透性能的影响很大,因此透水铺装可通过参与综合雨量径流系数计算的方式确定透水铺装可通过参与综合雨量径流系

33、数计算的方式确定其规模。其规模。 (1 1)渗透设施有效调蓄容积按式()渗透设施有效调蓄容积按式(4-34-3)进行计算)进行计算 Vs=V-WVs=V-Wpp(4-34-3) 式中:式中:V Vs s渗透设施的有效调蓄容积,包括设施顶部和结构渗透设施的有效调蓄容积,包括设施顶部和结构内部蓄水空间的容积,内部蓄水空间的容积,mm3 3; V V渗透设施进水量,渗透设施进水量,mm3 3,参照,参照“ “2.12.1容积法容积法” ”计算;计算; WWp p渗透量,渗透量,mm3 3。 (2 2)渗透设施渗透量按式()渗透设施渗透量按式(4-44-4)进行计算)进行计算 WWp=p=K J AK

34、 J Asst tss(4-44-4) 式中:式中:WWpp渗透量,渗透量,mm3 3; 综合安全系数,一般取综合安全系数,一般取0.50.50.60.6;K K土壤(原土)渗透系数,土壤(原土)渗透系数,m/sm/s;J J水力坡降,一般可取水力坡降,一般可取J J=1=1; A Ass有效渗透面积,有效渗透面积,mm2 2; t tss渗透时间,渗透时间,s s,指降雨过程中设施的渗透历时,指降雨过程中设施的渗透历时,一般可取一般可取2h2h。当计算调蓄时应。当计算调蓄时应 12h12h,渗透池(塘)、,渗透池(塘)、渗透井可渗透井可 72h72h,其他,其他 24h24h。渗透设施的有效

35、渗透面积渗透设施的有效渗透面积As As 应按下列要求确定: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1 1)水平渗透面按投影面积计算;)水平渗透面按投影面积计算; (2 2)竖直渗透面按有效水位高度的)竖直渗透面按有效水位高度的1/21/2计算;计算;(3 3)斜渗透面按有效水位高度的)斜渗透面按有效水位高度的1/21/2所对应的斜面实所对应的斜面实际面积计算;际面积计算; (4 4)地下渗透设施的顶面积不计。)地下渗透设施的顶面积不计。4 以储存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雨水罐、蓄水池、湿塘、雨水湿地等设施以储存为主要功能时,其储存容积应通过“2.1容积法”及“2.3水量平衡法”计算,并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综合确定

36、。5 以调节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6 调蓄设施规模计算5 以转输与截污净化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植草沟等转输设施的计算方法(1)根据总平面图布置植草沟并划分各段的汇水面积。(2)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确定排水设计重现期,参考本指南“2.2流量法”计算设计流量Q。(3)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植草沟设计参数取值(参照本章第七节),确定各设计参数。6.汇水面积的计算V=10HF (4-1)式中:V设计调蓄容积,m3;H设计降雨量,mm,取值存在争议;综合雨量径流系数,可参照表4-3进行加权平均计算;F汇水面积,hm2。如果采用海绵城市南宁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5%时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

37、26.0mm,南宁市一年一遇日均降雨厚度为62.6mm。本项目用地面积为25547m2,假设单项设施需控制的调蓄量为150m3,根据公式W=10HF150=1026.00.60F得F=0.9615ha=9615m27.径流污染控制目标年SS总量去除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低影响开发设施对SS的平均去除率假设年径流控制率为75.6%,则年SS总量去除率=0.7560.822=62.14%50%8.实际调蓄量大于计算调蓄量时,推算年径流控制率已知c=0.587,h=26mm(控制率为75%),F=0.676haW10chF=103.17(m3)选择600072002400的PP模块,实际调蓄容积为10

38、3.68m3103.68=100.587h0.6760得h=26.13mm,75%的控制降雨厚度26mm,80%的控制降雨厚度33.4mm.根据内插法计算得(26.13-2626.13-26)/ /(33.4-2633.4-26)= =(x-75x-75)/ /(80-7580-75)得x=75.09%六、南宁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六、南宁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节选则节选1、强制性标准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控制率建筑与居住小区,新建不低于80%,改建不低于70%。道路用地,新建不低于75%,改建不低于60%。绿地及广场用地,新建不低于90%,改建不低于85%。年径流污染削减率年径流污染削减率(一般以年

39、SS总量去除率计)不低于50%。2、引导性标准下沉式绿地率既有居住区改造,下沉式绿地率不宜低于30%;新建居住区下沉式绿地率不宜低于50%。透水铺装率既有居住区改造,除机动车道以外的硬化地面,透水铺装率不宜低于30%;新建居住区,除机动车道以外的硬化地面,透水铺装率不宜低于75%。改建道路人行道透水铺装率不宜低于40%,新建道路人行道透水铺装率不宜低于60%。绿色屋顶率新建区建筑绿色屋顶绿化率不宜低于20%。3、技术措施A、下沉式绿地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优先利用低洼地设置下沉式绿地减少外排雨量。设置在小区道路、广场及建筑物周边的绿地宜优先采用下沉式做法,并采取措施将雨水引至绿地。建筑宜采取措施将屋面排水引入周边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或通过植草沟、雨水管渠将雨水引入场地内的集中调蓄设施。B、景观水体建筑和小区内的景观水体、草坪绿地和低洼地宜具有雨水储存或调节功能,景观水体可建成集雨水调蓄、水体净化和生态景观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水体。C、透水铺装道路人行道可采用透水铺装,新建区轻荷载的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可采用透水沥青路面或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透水铺装设计应满足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LID单项设施选用表单项设施选用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