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课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70249552 上传时间:2024-08-03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发展简史发展简史 1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掌握:掌握:黄帝内经的养生成就和地位;孙黄帝内经的养生成就和地位;孙思邈的养生认识。思邈的养生认识。熟悉:熟悉:道家、儒家、释家对中医养生学发展道家、儒家、释家对中医养生学发展的影响。的影响。了解:中医养生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典籍。了解:中医养生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典籍。 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及要求2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历代养生家、医家和广大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防病保健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摄生保健的内容,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的养生方法,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卓越贡献,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3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第一节起源第一节起源- -远古时期远古时期劳动火种的发现和应用改变居住环境 养生思想的原始萌芽养生思想的原始萌芽 4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劳动是人类独有的特点火的发现,为人类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人们吃熟食,战胜严寒,用火治病的简单医疗方法。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自从发现并应用了火,人类就开始了养生防病,益寿延年的实践活动 “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庄子盗距),说明古人筑巢穴,栖木上是为了躲避野兽,以防猛兽的伤害。易系辞又说:“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的人们已经懂得改变居住环境以适应

3、寒暑之变。 5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第二节奠基第二节奠基-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公元前221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历史时期,统称为先秦时期。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在养生保健方面,则提出了主动改善个人、环境卫生,合理调配饮食等措施,并有相应制度,以加强防病保健。 6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一)提倡讲究个人卫生 夏商时期,人们已经有洗脸、洗手、洗脚等习惯。周代,定期沐浴。(二)注意饮食调养 西周及春秋战国时代,对于食物的分类已经很细致。对于饮膳烹饪,也注意到五味调和。酿酒、酿醋、制酱、腌制食品也相继出现。 汤液论是一部食疗专著。(三)导引健身 导引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术,它将呼吸、动形和自我按摩等内容

4、融成一体。7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四)敬老养老 对老人的敬养,不仅是礼仪上的待遇,也是具有养生内客的,涉及到情志、起居、饮食等生活诸方面。礼记内则中说:“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伙食忠养之” 。可以看出,当时在老人养生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五)优生优育与胎教 婚烟制度:如同性不结亲、必成年而婚配等。在左传中,即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之论。周礼地官司徒中说:“男三十而取,女二十而嫁”,这些主张对于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是十分有益的。 8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妊娠时期的养生保健:如刘向列女传载:“太任(周文王之母)有身,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说明当时对于胎

5、教已有一定的认识。(六)环境卫生 先秦时期,对于环境卫生也十分重视。清洁扫除、处理污水, “陶窦”,据说就是当时的下水沟、路厕。(七)药物养生 山海经记载的很多药品具有食疗作用。9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先秦养生思想简述(一)周易周易是我们祖先生活及生产斗争实践的产物,是对自然界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总结。周易蕴藏着深遂的思想,以阴、阳来阐述宇宙间事物的变化规律,即所谓: “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着眼于宇宙天地,立足于人类自身,以求得在认识宇宙运动变化规律中,探讨生命的奥秘,从而懂得生与死的缘由和规律。10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周易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万物之情,穷天人之际,探讨宇宙、人生必变、所变、

6、不变的机理,进而阐明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这种学术思想,也直接影响着祖国医学理论。诸如阴阳学说,天人相应学说等等,即源于易理。养生学中,顺应自然、调和阴阳,未病先养生学中,顺应自然、调和阴阳,未病先防等原则,亦源于易理。故自古以来,即防等原则,亦源于易理。故自古以来,即有医易则通之说。11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周易立论的目的在于掌握自然变化规律,着眼于自身的安危,强调审时度势,顺应自然,力求主观与客观的协调统一,以防患于未然。正是中医养生思想的理论渊源。12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通过了解水的循环,帮助大家认识大自然的通过了解水的循环,帮助大家认识大自然的奥秘,认识阴阳。奥秘,认识阴阳。13中

7、医养生学发展简史(二)道家养生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说,是以老、庄为代表的。他们的学术思想在中医养生学的形成产生过一定的影响。“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自然界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则。 所以,人的生命活动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够使人长寿。这是道家养生思想的根本观点。14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重视精气神 强调顺应自然 主张清静养神 以气功、导引为主要养生方法15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重视精气神: 精气神是万物的根基,是人生三宝。 气是构成万物的要素,决定万物的生成与毁灭。“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知北游)。” 精的充盛是健康长寿的关键。“精存自生

8、,其外安荣。”(管子内业) 神是精气相合的体现,生命活动的外象。 16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强调顺应自然: 人道应效法天道。 天道:天地万物的发生发展,有其必然趋势。主张顺应自然,反对人为干扰、征服和破坏。” 人道:要依乎天理,提倡清静无为的处世哲学,要求人们少私寡欲,反对过度追求物质享受。17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主张清静养神: 清静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 “致虚极,守笃静,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其根,归根曰静”。人之神静,有如浊水静之徐清。 庄子天道云:“水静犹明,而况精神”。这种清静无为以养生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

9、。18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以气功、导引为主要养生方法: 庄子刻意说:“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所好也”。我国古代的导引术是道家所倡导的,从其产生开始就是用于健身、治病、防病。 19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三)儒家养生思想 重视修身养性 以“中和”为准则 以调摄饮食起居为主要方法 20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重视修身养性: 儒家思想以“仁爱”为核心,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体现在养生上,倡导养心葆神,将追求至善至美的道德情操与人的自我完善作为养生的最高目标。认为“仁者无忧”,“仁者寿”。21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以“中和”为准则: 儒家思想以“中庸”为行为准则。 “中”不偏

10、不倚,没有太过和不及;“和”合乎节度 “中”是天下的本根状态,“和”是天下最终的归宿。达到“中和”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本目的。“中和”是生命活动整体维持平衡稳定、生存延续的必要条件。 22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以调摄饮食起居为主要方法 儒家对于饮食卫生十分重视,为了保证身体健康,提出了饮食保健的原则。23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以孔子为例 一、“不撤姜食,不多食。” 二、 提出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两种解释: 1.1.孔子认为精美的食物对人体有滋养作用,越精美越好; 2.2.孔子不主张因为米饭精细而多食。 24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三、提倡“八不吃”“食钮而蚀,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

11、,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这八不食分为三类: 1.1.色味方面:食物变颜色了不吃,变味了不吃。 2.2.食物质量方面:粮食陈旧了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不新鲜的菜蔬不吃。 3.3.制作方面: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饭菜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不吃。25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以孔子为例 另:提出了有名的“养生三戒”,开创了后世养生领域“阶段养生”的先河。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26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重点谈谈“不撤姜食,不多食。”南宋朱熹在论语集注

12、中说:“姜能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生姜熬的汤还有一个别名叫“还魂汤”。在苏东坡的杂证中也曾记载,钱塘净慈寺的和尚,八十多岁,颜色如童子,问其故,“自言服生姜四十年,故不老云”。27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民间也有“朝含三片姜,不用开药方”,“冬有生姜,不怕风霜”,“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家备小姜,小病不慌”等说法。 28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健康小验方:“驻颜不老方”苏沈良方 一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草, 丁香沉香各半两,四两茴香一处捣。 煎也好,泡也好,修合此药胜如宝。 每日清晨饮一杯,一生容颜都不老。 29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此方现代简便用法有二:一是每日晨起后取鲜生姜303

13、0克、大枣1515克、精盐4 4克、甘草6 6克、丁香1 1克、沉香1 1克、小茴1212克,共捣如泥,冲入开水,待温热时空腹饮用。二是将干生姜500500克、红枣250250克、盐100100克、甘草150150克、丁香2525克、沉香2525克、小茴香200200克,共捣成粗末和匀备用。每次15152525克,清晨煎服或泡水代茶饮,每日数次。此茶具有补脾、养血、健胃、安神、解郁之功效,久服令人容颜白嫩、皮肤细滑、皱纹减少。30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第三节成形第三节成形-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一、一、内经内经奠定了养生学理论基础奠定了养生学理论基础 内经内经总结了先秦时期医药学的丰富的实践经总结

14、了先秦时期医药学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先秦道家、儒家、杂家的养生思想为验,先秦道家、儒家、杂家的养生思想为内经内经养生理论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养生理论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内经内经集先秦诸子之说,参以大量医疗实践,集先秦诸子之说,参以大量医疗实践,形成了中医理论体系,为中医养生学奠定了坚实形成了中医理论体系,为中医养生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的理论基础,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31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开辟了中医防病养生的先河明确提出养生原则和方法强调“ “治未病治未病” ”32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

15、,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33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

16、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34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二、东汉医家张仲景的养生思想 博采众长,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养生观点 1 1、养慎 养慎即调护机体以顺应四时之变,指出,注意四时变化,外避虚邪贼风。 2 2、调和五味强调饮食与养生的关系,指出,饮食之冷热、五味之调和,以适宜为度,方可起到养生作用。 3 3、提倡导引重视导引吐纳,主张用动形方法防病治病。35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仲景的上述养生思想,具体体现了中医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36中医养生学发

17、展简史三、华佗的养生思想 从理论上进一步阐述了动形养生的道理。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五禽戏37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五禽戏法,五禽戏法,这种仿照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动作姿态38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四、王充的先天禀赋说 提出禀气的厚薄决定寿命长短的观点。认为,生育过多,往往影响下一代健康,提倡少生少育。此将优生与长寿联系起来探讨,极有见地,大大丰富了养生学的内容。39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五、神农本草经重药补 神农本草经(东汉),共载中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 其中,上品药物为补养之品,计120种,多具有补益强身、抗老防衰之

18、功效,提倡以药物增强身体健康,如人参、黄芪、茯苓、地黄、杜仲、枸杞等,均为强身益寿之品。后世医家据此而创制了不少抗老防衰的方药。40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健康小验方:“益气活血方(经验方) 西洋参(红参)、丹参、三七、山楂天草丹参保心茶是预天草丹参保心茶是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病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国药茶的国药茶 41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东晋医家葛洪 “养生以不伤为本” 南朝养生家陶弘景 著养性延命录一书,为现存最早的一部养生学专著。书中论述的养生法则和方术有:顾四时、调情志、节饮食、宜小劳、慎房事、行气吐纳等。 第四节充实-魏晋隋唐时期42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孙思邈千金要方、摄养枕中方。 1.1.继承和

19、发展了黄帝内经“治未病”的思想,以此为养生原则,提出了“养性”之说 。 2.2.奠定了我国食养学的基础。 3.3.强调房中补益。 4.4.重视妇幼保健 。 5.5.融道、佛、儒、医于一体,收集、整理、推广养生功法。 43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报道的最长寿者,是中国长寿气功养生家李庆远,他生于清康熙十八年,死于民国二十四年(1679-1935)(1679-1935),享年256256岁。李庆远原籍云南省,9090多岁时到四川省开县定居,一直到去世。据20002000年统计,中国现有百岁寿星一万人,20022002年全世界百岁寿星共约2121万人,平均百万分之33.3933.39。中国贵州的龚来发,1

20、9961996年去世时147147岁;四川青城山采药道人李青莲去世时154154岁;伊朗老妇穆赫辛,19971997年161161岁;日本有个叫满平的,长寿242242岁,妻221221岁,儿196196岁,儿媳193193岁,孙子151151岁,孙媳138138岁。44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佛家养生思想的传入 隋唐中国佛教的极盛时期。 佛学的传入,对我国医药学的发展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佛学中也含有与佛教教义结合在一起的有关养生健身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汉唐时期的养生家们既取其养生作用之长,纳入中医养生思想之中。45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以“彻悟成佛”为最终目标以“参禅”为主要方法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互

21、存关系有诸多戒律约束,使人专心修禅46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以“彻悟成佛”为最终目标: 佛学本身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彻悟成佛”,然而没有健康的身体就不能进行修炼,所以佛学中也含有与佛教教义结合在一起的有关养生健身的思想、观点和方法。47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以“参禅”为主要方法: 禅是禅那(dhyanadhyana)的简称,汉译为静虑,是静中思虑的意思,一般叫做禅定。此法是将心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故称参禅。在修习禅定的过程中,有调身、调气、息心静坐的方法,静坐气功,只是修禅的形式或基础,并非修禅目的,但初学静坐的人必须懂得这些调身调气的方法,使身心保持健康状态,以保证修禅的顺利进行。这种方法是有

22、强健身体,却病延年作用的。养生家则将此融入吐纳导引健身功之内,成为以静坐为特点的健身功法。48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互存关系 佛学讲求调理人与自然、社会的“互存关系”,重视环境调养,植树造林,行医施药等公益事业。寺院地址的选择,十分讲究,为养生调摄增添了不少内容。 49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有诸多戒律约束,使人专心修禅: 佛家有很多戒律,如五戒、十戒、普萨戒等。以使人专心修禅,提高道德品质的修养。这种思想被吸收而融入养生学中,充实了养生学中“养神”、“固精、“节欲”等方面内容。50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第五节宋金元时期第五节宋金元时期 金元时期,许多著名的养生家和医家,总结新经验,提出

23、新见解,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养生方法上,都有了新的进展,充实和完善了中医养生学的内容。 涌现出了不少养生学家及养生专著,尤其是金元的学术争鸣,更促进了养生学的发展。 宋元时期不仅充实和发展了前人的养生理论、原则和方法,而且对老年病学的防治和摄生保健有了突出的发展,形年了比较完备的体系。中医养生学发展至此,其理论渐趋完备,其方法更加丰富。51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养生保健方法的日臻完备养生保健方法的日臻完备 圣济总录圣济总录,官方出版。共二百卷,二百多,官方出版。共二百卷,二百多万字,包括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及养生、万字,包括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及养生、杂治等分杂治等分6666门。该书前

24、数卷大量论述了当时流行门。该书前数卷大量论述了当时流行的的“运气运气”学说,而且对养生保健的一些方法做学说,而且对养生保健的一些方法做了相当详尽的介绍。了相当详尽的介绍。 太平圣惠方,不仅是一部具有理、法、方、太平圣惠方,不仅是一部具有理、法、方、药完整体系的医书,而且载有许多摄生保健的内药完整体系的医书,而且载有许多摄生保健的内容,尤其注意药物与食物相结合的方法,如记述容,尤其注意药物与食物相结合的方法,如记述了各种药粥、药酒等。了各种药粥、药酒等。 52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53老年医学的充实和发展老年医学的充实和发展 在唐代孙思邈重视老年保健的基础上,宋元医家、在唐代孙思邈重视老年保健的基础

25、上,宋元医家、养生家寻求新的老年保健方法,全面认识老年人的生养生家寻求新的老年保健方法,全面认识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丰富老年人的治疗保健原则和方法,促理病理特点,丰富老年人的治疗保健原则和方法,促进了老年医学的发展。进了老年医学的发展。 宋代陈直撰宋代陈直撰养老奉亲书养老奉亲书,现存最早的一部老现存最早的一部老年保健学著作年保健学著作。元代邹铉在此书的基础上继增三卷,。元代邹铉在此书的基础上继增三卷,更名为更名为寿亲养老新书寿亲养老新书,是老年医学专书。,是老年医学专书。 元代忽思慧撰写的元代忽思慧撰写的饮膳正要饮膳正要是是现存第一部完现存第一部完整的食养食疗专著整的食养食疗专著。53中医养

26、生学发展简史第六节鼎盛第六节鼎盛-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 中医养生保健专著的撰辑和出版是养生学史的鼎盛时期。 养生重养生重“命门命门” 以赵献可、张景岳为代表的以赵献可、张景岳为代表的温补派,主张用温补药物峻补命温补派,主张用温补药物峻补命门。认为命门真火乃人身之宝,门。认为命门真火乃人身之宝,主张养生及治病,均以保养真火主张养生及治病,均以保养真火为要。为要。 54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第七节弘扬第七节弘扬-近代与现代近代与现代鸦片战争后,使祖国医学横遭摧残。中国养生学也因之而濒于夭折,养生著作很少,理论和方法亦无任何进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养生学得到较大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27、医学科学研究的重点已开始从临床医学逐渐转向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传统的养生保健得到更加迅速的发展,出现了蓬勃向上的局面。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55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一、预防保健取得显著成就二、建立养生保健的科研机构三、理论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四、开展社会性保健教育五、培养传统养生专业人才六、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56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健康方法推荐:“312312经络锻炼法 312 312经络锻炼法是根据黄帝内经中医传统经络学说提出的百岁健康锻炼法,通过穴位按摩、腹式呼吸和以两腿下蹲为主的运动来激发人体经络,从而达到经络“行气血、营阴阳、决生死、处百病”的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57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思考题思考题1、试述黄帝内经一书的养生成就和地位。2、试述孙思邈的养生认识。3、道家、儒家、佛家分别对中医养生学的发展有何影响?58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59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60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