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20讲 专题小结课件.ppt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70243392 上传时间:2024-08-03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20讲 专题小结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20讲 专题小结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20讲 专题小结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20讲 专题小结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20讲 专题小结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20讲 专题小结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20讲 专题小结课件.ppt(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课标版课标版 历史历史第20讲专题小结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知识系统构建知识系统构建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一、从宏观上掌握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方面特点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土地制度 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经济重心 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经济结构 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封建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2、在明清时期还采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二、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变革的因素1.影响经济转型的制度性因素(1)土地私有制古代中国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延续两千多年,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2)土地私有制的负面影响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现象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运行,很难实现社会经济财富的积累,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资本。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2.影响经济转型的政策性因素(1)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

3、政策产生于战国时期,其目的在于鼓励农耕经济的发展,以促进国家财富的积累,服务于当时兼并战争的需要。后来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古代中国的基本国策。(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这两种政策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3.影响经济转型的经济结构因素古代中国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主要特点是封闭性、分散性等,不利于市场的发育。小农经济的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我消费和交纳赋税。由于沉重的赋税,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也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4、。4.影响经济转型的思想观念因素自战国以来,古代中国以“农本”为立国的经济思想,历代统治者始终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来经营工商业。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比较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三、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比较不同点产生的背景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封建专制空前加强的情况下出现的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地中海沿岸的自治城市里产生的分布地区仅出现在江南一些地区的城市和少数几个手工业部门; 没有深入农村出现在许多国家的许多城市,并深入到农村商业资本所起的作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主要在手工作坊内部产生,商业资本所起作用较小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5、过程中,商业资本起了巨大作用发展环境中国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随着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和重商主义的推行,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很快结果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瓦解了封建社会,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相同点都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都以手工工场的出现为标志产生的时间大体上都在1416世纪, 中国比西欧稍晚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评价型选择题评价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观点以及历史结论等的分析、判断和评价的能力。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题干给出被评价的主体,备选项给

6、出对该主体的评价,从中选择最符合主体的评价;第二种是题干给出的是对主体的评价,备选项给出的是与评价相联系的主体,从中选择最符合评价的主体。该题型大多与材料型选择题相结合,以新材料来设置新的情境,以新的思维角度来设置新的问题。此类题不着眼于“是什么”,而着眼于“为什么”。学科能力提升学科能力提升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1)坚持正确的立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同一事件的评价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要坚持正确的立场,如爱国主义立场,民族团结立场,社会进步立场,改革探索、勇于创新的立场。(2)坚持正确的标准。要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即一切历史活动凡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

7、正确的就应该肯定。(3)坚持“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典题例证(2013广东文综,13,4分)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解析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朝中后期,故A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信息只能说明富商大贾收入堪比封君,无法说明商人与封君勾结,故B项不正确

8、。D项与事实不符。从材料信息看,桓谭认为,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可以“抑并兼、长廉耻”,主张限制富商大贾的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跟踪训练1.有学者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再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该观点意在强调小农经济()A.具有落后性B.具有再生性C.具有脆弱性D.具有稳定性答案B材料前一部分强调小农经济生产组织简单,进而在此基础上强调此种生产方式容易重建,即具有再生性,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2.明朝

9、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该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A.加剧内忧外患B.阻断中外经济交流C.激化中日矛盾D.防范东南沿海倭患答案A从材料“禁之愈严而寇愈盛”以及“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可以判断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加剧内忧外患,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外经济交流的情况,故B项错误;材料不单指出“寇愈盛”,而且还指出“海滨人人皆贼”,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说明海禁政策的危害,不是说明海禁政策的

10、自卫作用,故D项错误。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计量史学【方法阐释】计量史学就是运用自然科学中数学的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让史学趋于精确。计量史学的主要类型:历史统计法和历史模拟分析法。计量史学的适用范围:适用于有量或数量概念的历史分析,只是从数量关系上帮助揭示事物的性质;适用于对存在某种依赖关系的历史现象的研究;适用于对某些历史结构的分析;适用于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用规律的分析。定量分析主要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定性分析主要研究事物的性质,传统史学实际上就是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运用感悟】计量史学试题在2012年高考中已经大量涌现,在2013年、20

11、14年高考中也占很大分值。计量史学试题的材料是由各种数据构成的,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史实辨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计量史学类题目应注意三点:(1)两头看,项间比两头看: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格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意时间、地点等。看尾看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项间比:按表中所给信息找备选项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含义。(2)察变化、转文字:把发掘的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息,转化成文字信息。(3)联教材、掘信息:据译成的文字信息,与教材进行联系,揭示其隐含信息。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典题例证下表是我国汉朝到宋朝时期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人/平方千米),此表能

12、够直接说明()地区时代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西汉15.310.113.6东汉16.04.212.4唐13.999.8125.87北宋21.413.823.6南宋27.214.822.7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A.长江流域人口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唐朝时期长江流域经济出现了倒退D.人口密度的增长得益于国家统一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同一时期三个地区的数字相加得和,就发现,除东汉是比西汉有所减少外,以后每一时期都比前一时期要多,这符合“总体上升”的趋势,故A正确。表格数据无法说明B项,C项与史实不符,两宋时期长江流域人口密度的变化说明D项错误。答案A

13、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A.农耕经济的繁荣B.政局的相对稳定C.高产农作物的引进D.医疗水平的提高答案D本题考查从图示获取信息和分析判断能力。首先抓住关键时间信息“17世纪以后”,即明清时期,注意角度是“不包括”,结合中国近代前夜的时代特征,即可知D项符合题意。跟踪训练1.17世纪以后中国人口激增的原因不包括()知识系统构建学科能力提升栏目索引2.阅读下表,对表中数据解释合理的是()A.中国封建经济仍在发展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交流C.工业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主体D.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1820年GDP在世界上的比重(部分)1830年制造业在世界上的比重(部分)中国英国日本中国英国日本28.7%5.2%3.1%29.8%9.5%2.8%答案A从表格数据看,1820年中国GDP在世界上的比重、1830年中国制造业在世界上的比重都处于领先地位,故选A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