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水利工具(根据《治水三字经》)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70205692 上传时间:2024-08-02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5.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都江堰水利工具(根据《治水三字经》)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都江堰水利工具(根据《治水三字经》)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都江堰水利工具(根据《治水三字经》)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都江堰水利工具(根据《治水三字经》)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都江堰水利工具(根据《治水三字经》)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都江堰水利工具(根据《治水三字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都江堰水利工具(根据《治水三字经》)(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字传,千秋鉴。挖河心,堆堤岸。分四六,平潦旱。水画符,铁桩见。笼编密,石装健。砌角嘴,安羊圈。立湃阙,留漏罐。遵旧制,复古埝。挖河心,堆堤岸。挖河心,堆堤岸。分四六,平潦旱。分四六,平潦旱。 分水鱼嘴堤:“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都江堰水利工程-分水鱼嘴 鱼嘴的设置极为巧妙,它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务,而且在洪、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起着自动调节水量的作用。 鱼嘴所分的水量有一定的比例。春天,岷江水流量小;灌区正

2、值春耕,需要灌溉,这时岷江主流直入内江,水量约占六成,外江约占四成,以保证灌溉用水;洪水季节,二者比例又自动颠倒过来,内江四成,外江六成,使灌区不受水潦灾害。 在流量小、用水紧张时,为了不让外江40%的流量白白浪费,采用杩搓截流的办法,把外江水截入内江,就使内江灌区春耕用水更加可靠。1974年,在鱼嘴西岸的外江河口建成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电动制闸,代替过了去临时杩搓工程,截流排洪变得更加灵活可靠。水画符,铁桩见水画符,铁桩见。 水画符是指“水则”,中国古代的水尺。又叫水志。最早的水则是李冰修都江堰时所立三个石人,以水淹至石人身体某部位,衡量水位高低和水量大小。 李冰在白沙邮(渠首上游约l公里处

3、)作三石人,立于水中,“与江神要(约定),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华阳国志),以控制于渠引水量。这种石人水尺直到东汉建宁元年(公元 168 年)仍在采用。到宋代,“离堆之趾,旧镌石为水则,则盈一尺,至十而上,水及六则,流始足用。” 宋嘉祐中(1056年)已改在宝瓶口右侧离堆石壁上刻划“水则”共十则(一则合今31.6厘米),要求侍郎堰底以四则为度,堰顶高以六则为准。则数既用来控制堰体修筑高度,又作为河道疏浚标准,从而达到调节控制宝瓶口进水量的目的。明清以来仍以水则作为宝瓶口的水位计,只是按水位来调节控制引水量和作为维修工程的标准越来越较前精密,致使都江堰工程二干余年至今不衰,成为中国古代运用岷江

4、水文特性兴建水利工程和巧妙地利用水位控制工程运用的创举。“三神石人三神石人”传说传说 1974年3月3日,在都江堰安澜索桥下,人们从4.5米深的地下发现一尊完整的李冰石像。石像上的铭文记载,当时共雕有3尊这样的石像;1975年,又发现了一尊无头的持锸石人像;2005年3月,都江堰外江工地上发现了两尊神秘的无头石像。2014年4月发现一尊无头石像李冰与“三神石人”的传说重新浮出水面,目前已出土了5尊石像。哪尊是“三神石人”?至今仍无定论。2013年12月9日至1月9日,都江堰内江断流,以进行岁修。此次岁修将对鱼嘴进行大修,距离上一次鱼嘴大修已经时隔11年。2013年初,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的石犀在

5、天府广场附近重见天日。 据蜀王本纪、华阳国志蜀志等史料记载,秦朝的蜀守李冰在修建都江堰时,曾经下令雕刻了5只石犀,两头运到了成都,另外3头则在灌县的江中。5只犀牛其实是水则(古代衡量水位的水尺),同时也是镇水石神。笼编密,石装健笼编密,石装健竹笼:竹笼:战国时成都平原已经开始使用竹笼筑堤。它的材料就是河道中的卵石和周围的竹子。用途广泛,除了鱼嘴、堤堰外,险堵口、施工截流等都用的上,并且其柔中带刚的特性,十分符合岷江沙质河道的特性杩槎杩槎( (音:马叉音:马叉) ):杩槎是由三根木桩绑扎而成的三脚。若干个杩槎相互交叉紧靠,加上土石料等辅助材料就形成了临时性的挡水工程。杩槎的挡水功能与竹笼类似。特

6、点是工程可以回收,所以在临时性应急需求时往往选用杩槎。砌角嘴,安羊圈。砌角嘴,安羊圈。羊圈:用木桩构成的框架,内填大粒径的卵石,可以做基础工程,也可以修筑堤防和溢流堰,比竹笼工程更稳固、耐久。我国古代重要河工和引水工程中,羊圈通常被用在激流顶冲处。卧铁卧铁,是埋于内江“凤栖窝”处的淘滩标准,也是内江每年维修清淘河床深浅的标志。相传李冰建堰时在内江河床下埋有石马,作为每年淘滩深度的标准,后来演变为卧铁。(石马,现在还未发现,故不知其形状)2013年12月,随着都江堰内江断流,昨日,埋于飞沙堰对面凤栖窝处的4根卧铁重见天日。4根卧铁中,最老的一根埋于明万历四年,距今已经437年,最年轻的一根埋于1

7、994年,距今已满19岁,而距它们上次与大家见面已间隔11年。 都江堰市文物局办公室主任付三云告诉记者,有凹坑的那根卧铁埋设于明万历四年,即公元1576年,是这4根卧铁中年龄最大的,距今已有437年。据他分析,卧铁身上的凹坑是岷江水冲刷几百年留下的痕迹。据了解,这4根卧铁相距1.7米,各长4米,直径0.2米,其高程比飞沙堰低2.2米。最里面的一根埋于明万历四年,铭文“永镇普济之柱,明万历四年造”;第二根为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铸,铭文“大清同治三年,缵绪贻则之柱”;第三根为1927年民国十六年铸,铭文“署成都水利知事官兴文造”;第四根为1994年3月都江堰建堰2250周年时铸造,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四川省人民政府立”。立湃阙,留漏罐。立湃阙,留漏罐。漏罐(涵洞)干砌卵石:不采用任何胶结材料,以卵石为材料,以专门的砌筑工艺修筑的工程,用来修筑渠道基础、堤防、护岸等等。岷江在都江堰渠首附近的卵石多系石英岩等,石质坚硬,其抗磨特性甚至比起混泥土还好;并且其良好的渗透性,对地表水的回归以及生态环境皆有好处都江堰三大主体工程都江堰三大主体工程一、以鱼嘴鱼嘴作为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二、飞沙堰飞沙堰起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三、宝瓶口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