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31.2汉代儒学课件37ppt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70203934 上传时间:2024-08-02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必修31.2汉代儒学课件37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人民版必修31.2汉代儒学课件37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人民版必修31.2汉代儒学课件37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人民版必修31.2汉代儒学课件37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人民版必修31.2汉代儒学课件37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必修31.2汉代儒学课件37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必修31.2汉代儒学课件37ppt(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流思想的演变第第2 2节节汉代儒学汉代儒学了解董仲舒的了解董仲舒的了解董仲舒的了解董仲舒的“ “大一统大一统大一统大一统” ”思想;理解新儒学的思想主张及思想;理解新儒学的思想主张及思想;理解新儒学的思想主张及思想;理解新儒学的思想主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其对后世的影响;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其对后世的影响;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其对后世的影响;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从不同的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从不同的根据教科书提供的

2、材料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从不同的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相结合的方法,案。并学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相结合的方法,案。并学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相结合的方法,案。并学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

3、和阐释。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路程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路程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路程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路程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恰当的自豪感。在学习历史知

4、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恰当的自豪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恰当的自豪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恰当评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评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评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评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儒学的兴起儒学的兴起背景:焚书坑儒的批判背景:焚书坑儒的批判表现表现罢黜百家罢黜百家太学出现太学出现科举选官(略)科举选官(略)一、一、焚书坑儒的批判焚书坑儒的批判课堂探究课堂探究课堂探究课堂探究和战国时期相比和战国时期相比和战国时期相比和战国时期相

5、比, , , ,秦的文化氛围发秦的文化氛围发秦的文化氛围发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了怎样的变化生了怎样的变化生了怎样的变化? ? ? ?为什么会有这样为什么会有这样为什么会有这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的变化的变化的变化? ? ? ?(1 1 1 1)变化:战国时期)变化:战国时期)变化:战国时期)变化:战国时期: : : :百家争鸣,思百家争鸣,思百家争鸣,思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秦朝时期死气沉沉。想解放;秦朝时期死气沉沉。想解放;秦朝时期死气沉沉。想解放;秦朝时期死气沉沉。(2 2 2 2)原因)原因)原因)原因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战国时期尚未形

6、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度,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度,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度,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术氛围。术氛围。术氛围。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秦始皇像秦始皇像课堂探究课堂探究2 2 为什么儒学在秦为什么儒学在秦为什么儒学在秦为什么儒学在秦时受到严厉打击时受到严厉打击时受到严厉

7、打击时受到严厉打击?秦朝统一后,并建立了专制秦朝统一后,并建立了专制秦朝统一后,并建立了专制秦朝统一后,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文化成为政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文化成为政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文化成为政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儒学以古非今,治权力的附庸;儒学以古非今,治权力的附庸;儒学以古非今,治权力的附庸;儒学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治抨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治抨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治抨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治课堂探究课堂探究3 3 为什么秦王朝不为什么秦王朝不为什么秦王朝不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焚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焚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焚禁医

8、药、卜筮、种树之书?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学、卜筮、种树之书是实用学、卜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社会国家直接有益。之学,对社会国家直接有益。课堂探究课堂探究4 4 如何评价秦王朝的如何评价秦王朝的“焚书坑焚书坑儒儒”的举措?的举措?(1)(1)、其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其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策;(2)(2)、对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维、对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维护秦朝的统一起了一定的作用;护秦朝的统一起了一定的作用;(3)(3)、但其限制了思想学术的自由发、但其限制了思想学术的自由发展,摧残了人才,是对先秦思想

9、文化展,摧残了人才,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和一场文化浩劫,阻成就的粗暴否定和一场文化浩劫,阻碍了社会进步和发展,使儒学的发展碍了社会进步和发展,使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因此进入低潮。二、罢黜百家二、罢黜百家黄黄 老老 思思 想想秦朝秦朝采用法家思想、以采用法家思想、以严刑酷法治严刑酷法治国国,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短期而亡短期而亡。秦灭汉兴,面对严峻的社会形势,秦灭汉兴,面对严峻的社会形势,汉初汉初统治者统治者采取了什么采取了什么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来治国呢?来治国呢?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

10、,死者过半。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汉书食货志食货志想一想,汉初统治者为什么要想一想,汉初统治者为什么要以黄老思想以黄老思想治理国家呢?治理国家呢?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秦朝灭亡教训的吸取;秦朝灭亡教训的吸取; 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想一想,黄老思想的实施有何影响?想一想,黄老思想的实施有何影响? “至汉武帝之初至汉武帝之初,

11、 ,七十年间七十年间, ,国家亡事国家亡事, ,非非遇水旱遇水旱, ,则民人给家足则民人给家足, ,都鄙廪庾尽满都鄙廪庾尽满, ,而府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 ,贯朽而不可校。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充溢露积于外充溢露积于外, ,腐朽不可腐朽不可食食”。 汉书汉书食货志食货志积极:积极:汉初社会经济迅速恢汉初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复西汉社会的稳定西汉社会的稳定消极:消极:致使地方势力膨胀致使地方势力膨胀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匈奴威胁,边患不止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

12、中央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兼并,豪强势大土地兼并,豪强势大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汉武帝时期,随着社会形势的变汉武帝时期,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黄老思想已不能适应加强中央化,黄老思想已不能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他该如何应对呢?集权的需要,他该如何应对呢?想一想,汉武帝是一个怎样的帝王?他在加强想一想,汉武帝是一个怎样的帝王?他在加强集权与巩固统一方面都有哪些作为?集权与巩固统一方面都有哪些作为?“雄才大略雄才大略”推恩令;推恩令;兴修水利;兴修水利;打击匈奴;打击匈奴;铸造五铢钱;铸造五铢钱;政治:政治: 建立中朝;建立中朝; 设刺史;设刺史;经济:经济:民族关系:民族关系:经

13、营西域。经营西域。 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方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方面的措施对巩固统一必不可面的措施对巩固统一必不可少,那么有没有更为高明的少,那么有没有更为高明的手段呢?汉武帝是怎样做的手段呢?汉武帝是怎样做的呢?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生平董仲舒生平 董仲舒董仲舒(前前179179179179前前104104104104年年)广川广川(今河北景县今河北景县)人,西汉人,西汉哲学家和政治家。曾任博士、哲学家和政治家。曾任博士、江都相及胶西王相。汉武帝朝江都相及胶西王相。汉武帝朝举贤良文学之士,举贤良文学之士,进进“天人三天人三策策”,建议,建议“诸不在六艺诸不在六艺(礼

14、、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书、数)之科、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并进。”为武帝所采纳,形成为武帝所采纳,形成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格局,为此后两千政治格局,为此后两千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所沿袭。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所沿袭。“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

15、,独尊儒术”“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一统统于天下。于天下。”“春秋春秋大一统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大一统大一统”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天子受命于天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天意之所予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君权神授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感应”董仲舒春秋

16、繁露董仲舒春秋繁露目的:加强君权,抑制暴政目的:加强君权,抑制暴政目的:加强君权,抑制暴政目的:加强君权,抑制暴政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合之,天人一也天人一也。”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是是“天意天意”、“天志天志”的自然法规。的自然法规。“三纲五常三纲五常”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名和诸侯应该服从他,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名和诸侯应该服从他,认为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限田、薄敛、省役。认为人君必须遵循

17、天道,实行仁政,限田、薄敛、省役。发挥儒家仁政思想发挥儒家仁政思想目的:缓和矛盾,稳定统治秩序目的:缓和矛盾,稳定统治秩序“君权神授君权神授”“大一统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主专制加强君主专制思想主张思想主张作作用用“罢黜百家,独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术”“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三纲五常三纲五常”、仁政、仁政维护统治秩序维护统治秩序 思想核心思想核心:“君权神授君权神授”、 “独尊儒术独尊儒术” 目的(心态):既要维护君主的权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限制君主暴政。 思想根源思想根源: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掺杂了道家,阴阳五行家,甚至部分法家思想的一种与时俱进的新

18、的思想体系。 特点(实质):外儒内法。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需要;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需要;吸取秦亡教训吸取秦亡教训儒家学说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形儒家学说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起用儒士参政,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起用儒士参政,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学开始处于于独尊地位。学开始处于于独尊地位。西汉时期,儒家思想能够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西汉时期,儒家思想能够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汉武帝:汉武帝:v思想方面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

19、思想。汉武帝说:汉武帝说:“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极,陈治乱之端矣,其悉之究之,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极,陈治乱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复之。孰之复之。”v政治方面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这样,扩大这样,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建统治基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给后世封建王础,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给后世封建王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v教育方面教育方面: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将儒兴办太学和建立

20、地方教育系统,将儒家经典确立为必读教科书。家经典确立为必读教科书。这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兴这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其必然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办教育、提倡儒学,其必然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导向作用。措施:措施:v结结果:果: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年之久。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年之久。汉武帝时期的文化体制改革的影响是什么?汉武帝时期的文化体制改革的影响是什么?积极方面:积极方面:有利于维护和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分裂。有利于维护和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分裂。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结束各

21、学派思想平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结束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等竞争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发展。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限制君主的权力,使君主实行限制君主的权力,使君主实行“仁政仁政”。消极方面:消极方面:结束了各学派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结束了各学派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由发展。秦朝实行秦朝实行“焚书坑儒焚书坑儒”,西汉实行,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

22、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着眼点是?加强君主专制加强君主专制加强君主专制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统治统治统治2 2、从战国、从战国“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到西汉到西汉“独尊儒术独尊儒术”的的转变体现了什么?转变体现了什么?中央集权的强化中央集权的强化中央集权的强化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思想控制的加强思想控制的加强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因为?关键是因为? 它适应了加强它适应了加强它适应了加强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君主

23、专制统治的需要三、太学的出现三、太学的出现(1)汉武帝创立太学(2)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家培养政治人才的官立学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3)汉武帝时代,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思考:汉代太学规模的不段扩大,反映了文化教育怎样的趋势? 思想、文化和教育思想、文化和教育思想、文化和教育思想、文化和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受到重视太学创建的影响?太学创建的影响?东汉太学生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向学的风

24、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官位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收敛。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中国早期选官制度曾经以“世官制世官制”为主。汉武帝时代,“察举制察举制”作为选官制度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隋唐时代,更为完备的选官制度“科举制科举制开始实行。特点:特点:A、以、以考试成绩考试成绩为标准选定官员为标准选定官员B、考试内容是、考试内容是儒学经典儒学经典.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

25、出科举制的历史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科举制的历史影响A、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B、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成为执政者奴化 臣民的工具;C、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和体现公平公正原则;D、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兴起兴起 ,成正统,成正统成体系,遭冷遇成体系,遭冷遇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 秦朝秦朝 孔子的创立,孟子孔子的创立,孟子荀子的发展荀子的发展 焚书坑儒焚书坑儒 沉重打击沉重打击汉代汉代 “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创建太学郡国学创建太学郡国学 科举制科举制 正统地位强化正统地位强化隋唐隋唐 知识小结知识小结【例题1】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A.彻底

26、抛弃法家思想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 【分析】统治者采取任何措施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汉武帝继位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而董仲舒的儒学独尊理论又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依据。 B1-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的建议,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B.促进了思想的自由发展C.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D.教育开始被儒学所垄断1-2“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这一言论反映出作者对儒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A.尊儒抑法B.尊法抑儒 C.儒法并用D.外儒内法

27、BC【例题2】隋唐科举制确立的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有益于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巩固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削弱了贵族特权 A.B.C. D. 【分析】 本题易错选B,错选原因在于对的表述没有正确理解。科举制的确立虽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但由于文人学士醉心于功名利禄,导致了中国古代专心从事科技研究的力量相对薄弱。到封建社会末期,科举制则走向了僵化的“八股取士”,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C2-1唐朝时规定:“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不可参加科举考试,这一现象,实质上说明唐朝科举制()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B.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C.明确规定了对考试人员的资格限制D.严格控制参加考试的人数2-2科举制的实行,是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其主要原因在()A.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选拔官员B.科举制是由孔孟创立的C.科举制的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D.考生全部来自朝廷设立的太学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