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70199126 上传时间:2024-08-0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课件:心血管活动的调节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生理学课件:心血管活动的调节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生理学课件:心血管活动的调节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生理学课件:心血管活动的调节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生理学课件:心血管活动的调节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课件: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课件:心血管活动的调节(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 (一) 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1. 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 心交感神经 心迷走神经ACh NNE 1ACh NAChM(1 1)心脏的神经支配)心脏的神经支配 心交感心交感N N 心迷走心迷走N N 起源起源 脊髓胸段脊髓胸段T T1 1T T5 5 延髓迷走神经延髓迷走神经 侧角神经元侧角神经元 背核和疑核背核和疑核 分布分布 右:窦房结、房室肌前壁右:窦房结、房室肌前壁 右:窦房结右:窦房结 左:房室交界、束支、左:房室交界、束支、 左:房室交界左:房室交界 房室肌后壁房室肌后壁 心房肌心房肌 递质递质 节前节前AchAch,节后节后

2、NE NE 节前节后节前节后AchAch 受体受体 1 1 阻断剂阻断剂 心得安心得安 阿托品阿托品 效应效应 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 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 生理作用生理作用 心交感心交感N N 心迷走心迷走N N 变变 时时 4 4期期CaCa2+2+内流内流自动去极速自动去极速 3 3、4 4期期K K+ +外流外流最大舒张电位最大舒张电位( (自律性自律性) ) 自动去极速自动去极速 (正变时)(正变时) 自律性自律性 (负变时)(负变时) 自律性自律性变传导变传导 0 0期期CaCa2+2+、NaNa+ +内流内流 0 0 期期 0 0期期CaCa2+2+

3、内流内流 0 0 期期( (传导性传导性) ) 去极速幅度去极速幅度 去极速幅度去极速幅度 (正变传导)(正变传导) (负变传导)(负变传导) 传导性传导性 传导性传导性 变变 力力 2 2期期CaCa2+2+内流内流肌浆网释放肌浆网释放CaCa2+2+ 期期K K+ +外流外流3 3期复极化速期复极化速( (收缩性收缩性) ) 生成生成 APAP时程(时程(2 2期)期) CaCa2+2+内流内流(正变收缩)(正变收缩) (负变收缩)(负变收缩) 收缩力收缩力 收缩力收缩力 (等长自身调节)(等长自身调节)变兴奋变兴奋 NaNa+ + Ca Ca2+2+通道激活率通道激活率 期期K K+ +

4、外流外流膜电位距阈电位远膜电位距阈电位远( (兴奋性兴奋性) ) 兴奋性兴奋性 兴奋性兴奋性(2 2)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作用)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作用2.2.血管的神经支配与生理作用血管的神经支配与生理作用(1)(1)缩血管神经(缩血管神经(= =交感缩血管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 中枢中枢:脊髓:脊髓(T(T1 1L L2 23 3侧角侧角) ) 分布分布:绝大多数血管(皮肤,腹腔内脏多;:绝大多数血管(皮肤,腹腔内脏多; 骨骼肌、心、脑少)骨骼肌、心、脑少) 递质递质:节前纤维:节前纤维Ach,Ach,节后纤维节后纤维NENE 受体受体:(主)、主)、 阻断剂阻断剂:酚妥拉明:

5、酚妥拉明 作用作用:受体受体血管收缩血管收缩受体受体血管舒张血管舒张 特点特点:持续发放紧张性冲动:持续发放紧张性冲动:1 13 3次次/s/s 紧张性紧张性血管收缩,紧张性血管收缩,紧张性血管舒张血管舒张 调节血压作用大;促进静脉血回流调节血压作用大;促进静脉血回流 (2)(2)舒血管神经舒血管神经 交感舒血管交感舒血管N N 副交感舒血管副交感舒血管N N 脊髓背根舒血管脊髓背根舒血管N N 分布分布 骨骼肌血管骨骼肌血管 软脑膜、消化腺软脑膜、消化腺 皮肤血管皮肤血管 外生殖器血管外生殖器血管递质递质 AChACh AchAch P P物质或组胺物质或组胺 受体受体 阻断剂阻断剂 阿托品

6、阿托品 阿托品阿托品作用作用 血管舒血管舒 血管舒血管舒 局部血管舒局部血管舒特点特点 不参与血压调节不参与血压调节 不参与血压调节不参与血压调节 轴突反射轴突反射 平时无作用平时无作用 参与调节局部血流参与调节局部血流 与情绪、运动有关与情绪、运动有关轴突反射轴突反射 部部 位位 特特 点点脊脊 T T、L L、S S段段 活动受上级中枢控制活动受上级中枢控制髓髓 灰质侧角灰质侧角 能完成原始不精确的心血管反应能完成原始不精确的心血管反应 缩血管中枢缩血管中枢 是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是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延延 (头端腹外侧)(头端腹外侧) 始终有紧张性始终有紧张性 心交感中枢心交感中枢 相互间有

7、突触联系相互间有突触联系 (尾端腹外侧)(尾端腹外侧) 传入神经接替站:孤束核传入神经接替站:孤束核 心迷走中枢心迷走中枢髓髓 (迷走背核、疑核)(迷走背核、疑核)延延 下丘脑下丘脑 下丘脑是皮层下的高位整合中枢下丘脑是皮层下的高位整合中枢髓髓 大脑大脑以以 小脑小脑 越是高位越是高位N N元其整合功能越复杂元其整合功能越复杂上上 脑干脑干( (二二) )心血管中枢心血管中枢 延髓心血管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 心交感神经元心交感神经元:心交感紧张,情绪激动:心交感紧张,情绪激动 或运动时占优势或运动时占优势 心迷走神经元心迷走神经元:心迷走紧张,安静时占优势:心迷走紧张,安静时占优势 交感缩血管神

8、经元交感缩血管神经元:交感缩血管紧张,调节:交感缩血管紧张,调节 动脉血压动脉血压 缩血管区缩血管区: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含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含E E和和NENE,心交,心交 感神经元和交感缩血管神经元胞体集中部感神经元和交感缩血管神经元胞体集中部 位,整合心血管反射、维持血管紧张性与位,整合心血管反射、维持血管紧张性与 血压水平血压水平 舒血管区:舒血管区:延髓尾端腹外侧区,抑制缩血管区神延髓尾端腹外侧区,抑制缩血管区神 经元的活动,血管舒张经元的活动,血管舒张 心抑制区:心抑制区: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心迷走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心迷走 神经元集中部位。神经元集中部位。 传入神经接替

9、站传入神经接替站:延髓孤束核。接受颈动脉窦、:延髓孤束核。接受颈动脉窦、 主动脉弓和心脏感受器的传入信息,中转投主动脉弓和心脏感受器的传入信息,中转投 射到缩血管区和舒血管区。射到缩血管区和舒血管区。(缩血管中枢(缩血管中枢心交感中枢)心交感中枢)(心迷走中枢)(心迷走中枢)孤束核孤束核迷走疑核迷走疑核背核背核延髓头端延髓头端腹外侧腹外侧延髓尾端延髓尾端腹外侧腹外侧中间外侧柱中间外侧柱延髓心血管延髓心血管中枢模式图中枢模式图+ 1 1颈颈A A窦和主窦和主A A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弓压力感受性反射(1 1)压力感受器)压力感受器 部位部位:颈:颈A A窦和主窦和主A A弓血管外膜下的神经末梢。弓血

10、管外膜下的神经末梢。 适宜刺激适宜刺激:血管壁的牵张度:血管壁的牵张度血压的变化。血压的变化。(2 2)传入神经)传入神经 窦窦N N(加入舌咽加入舌咽N N) 弓弓N N(行走在迷走(行走在迷走N N干内)干内)(3 3)中枢联系中枢联系 其传入冲动先到达孤束核再与心血管中枢联系。其传入冲动先到达孤束核再与心血管中枢联系。( (三三) ) 心血管反射心血管反射血压突然血压突然窦、弓感受器受到牵拉兴奋性窦、弓感受器受到牵拉兴奋性窦、弓窦、弓N N孤孤 束束 核核缩血管中枢缩血管中枢(- -)心交感中枢心交感中枢(- -)心迷走中枢心迷走中枢(+ +)交感缩血管交感缩血管N N(- -)心交感心

11、交感N N(- -)心迷走心迷走N N(+ +)阻力血管舒阻力血管舒容量血管舒容量血管舒心心 率率心收缩力心收缩力外周阻力外周阻力V V回流量回流量心输出量心输出量血压血压(4 4)反射效应)反射效应(5)(5)反射特点反射特点: : 具双向性作用具双向性作用: :BpBp, BpBpBpBp, BpBp 在一定范围内压力感受的传在一定范围内压力感受的传 入冲动与动脉管壁的扩张程度成正比入冲动与动脉管壁的扩张程度成正比 正常正常BpBp在在6060180mmHg180mmHg工作范围内变化,敏感性高工作范围内变化,敏感性高 在在高高血血压压情情况况下下,其其工工作作范范围围可可重重调调定定血血

12、压压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持在较高的水平(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曲线右移)(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曲线右移)。(6)生理意义)生理意义安静时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快速调节安静时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快速调节 不同动脉血压时窦神经纤维不同动脉血压时窦神经纤维和主动脉弓神经纤维的放电和主动脉弓神经纤维的放电(1 1)感受器)感受器 心房和肺循环大血管壁心房和肺循环大血管壁(2 2)生理意义:平时有紧张性冲动,对心血管中枢)生理意义:平时有紧张性冲动,对心血管中枢起抑制作用,使血压和肾素水平不致过高;部分引起抑制作用,使血压和肾素水平不致过高;部分引起心率加快。调节循环血量和体液的量和成分。起心率加快。调节循环

13、血量和体液的量和成分。2.2.心肺感受器反射心肺感受器反射: :机械牵张:血压机械牵张:血压、血容量、血容量化学物质:化学物质:PGPG、缓激肽、药物(藜芦碱)缓激肽、药物(藜芦碱)心肺感受器兴奋心肺感受器兴奋迷走迷走N N交感紧张交感紧张迷走紧张迷走紧张 肾肾血流量血流量 垂体前叶释放垂体前叶释放ADHADH心率心率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外周阻力肾重肾重吸收水吸收水GFR R-A-A-SR-A-A-S肾排钠和排水肾排钠和排水血血 压压心房,肺循环心房,肺循环大血管壁大血管壁血容量血容量(1)感受器:)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颈动脉体和主动脉 体化学感受器体化学感受器(2)特点特点 对呼吸

14、的调节对对呼吸的调节对Bp的调节的调节 平时平时无无明显调节作用,当低氧、窒息、酸中毒、明显调节作用,当低氧、窒息、酸中毒、Bp过低(即窦弓反射反应降低时)时过低(即窦弓反射反应降低时)时起作用(防起作用(防止血压进一步下降,保证心脑的血液供应)。止血压进一步下降,保证心脑的血液供应)。 对心输出量影响:直接作用是对心输出量影响:直接作用是,间接作用是,间接作用是3.3.颈动脉体和主动脉颈动脉体和主动脉 体化学感受性反射体化学感受性反射POPO2 2 H H+ + PCO PCO2 2 等等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 +)窦、弓窦、弓N N孤孤 束束

15、核核心血管中枢兴奋性改变心血管中枢兴奋性改变呼吸中枢呼吸中枢(+ +)心率心率、冠脉舒冠脉舒心输出量心输出量皮肤、内脏皮肤、内脏骨骼肌血管缩骨骼肌血管缩 心率、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心率、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心输出量心输出量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血血 压压呼吸加深加快呼吸加深加快间接间接低氧、窒息、酸中毒低氧、窒息、酸中毒二二、体、体 液液 调调 节节(一)全身性体液调节因素(一)全身性体液调节因素 1.1.肾素肾素- -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醛固酮系统(RAAS)(RAAS) (1) (1)刺激肾素分泌的因素刺激肾素分泌的因素: :血压血压 ,循环血量,循环血量 (2)(2)血管紧张素

16、血管紧张素的作用:的作用: 直接使小、微动脉收缩,外周阻力直接使小、微动脉收缩,外周阻力; 使交感神经释放使交感神经释放NENE,交感缩血管紧张交感缩血管紧张; 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释放醛固酮,保钠保水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释放醛固酮,保钠保水 2.血管升压素(血管升压素(VP)=(抗利尿素抗利尿素 ADH) (1) 产生:产生: 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合成,神经垂体贮存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合成,神经垂体贮存(2 2)释放)释放 体液晶体渗透压改变体液晶体渗透压改变 血压改变血压改变 低氧、伤害性刺激低氧、伤害性刺激(3 3) 作用作用 大剂量:血管平滑肌收缩大剂量:血管平滑肌收缩( (正常时不起

17、正常时不起VPVP作用作用) ) 小剂量:抗利尿作用小剂量:抗利尿作用( (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ADH)ADH)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血浆晶渗压血浆晶渗压血容量血容量Bp渗透压感受器渗透压感受器+容量感受器容量感受器-压力感受器压力感受器-(+)血管升压素血管升压素(VP)下丘脑下丘脑-垂体束垂体束垂体后叶垂体后叶血管收缩、抗利尿效应血管收缩、抗利尿效应(+)(+)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E E) 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NENE)来来 源源 肾上腺髓质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髓质、交感肾上腺髓质、交感N N节后纤维节后纤维 共共 性性 兴奋兴奋 、受体,强心、缩血管、受

18、体,强心、缩血管、BpBp、平滑肌舒张、平滑肌舒张、 升血糖、升血脂、耗氧量升血糖、升血脂、耗氧量、产热、产热个个 性性 强心剂强心剂 升压剂升压剂 心脏心脏 结合结合1 1受体受体 基本同基本同E E 正变时、正变力、正变传导作用正变时、正变力、正变传导作用 但在体心率但在体心率 心率心率心缩力心缩力心输出量心输出量SP SP (窦弓反射效应所致)(窦弓反射效应所致) 血管血管 皮肤、肾、胃肠血管皮肤、肾、胃肠血管受体,受体, 除冠脉外,除冠脉外, 受体受体 收缩;骨骼肌、心、肝血管收缩;骨骼肌、心、肝血管 全身各器官血管缩全身各器官血管缩 2 2 受体,舒张受体,舒张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D

19、PDP平滑肌平滑肌 胃肠道、支气管舒胃肠道、支气管舒 较较E E弱弱 代谢代谢 血糖血糖、脂分解、脂分解、 较较E E弱弱 耗氧耗氧、产热、产热 3 3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4.4.心房钠尿肽(心房钠尿肽(ANPANP)适宜刺激适宜刺激: 来源:来源: 作用:作用: 心血管活动心血管活动心率心率、每搏出量每搏出量血管舒张、外周阻力血管舒张、外周阻力 水、盐重吸收水、盐重吸收 细胞外液量细胞外液量 抑制抑制ADHADH的释放的释放抑制肾近球细胞释放肾素抑制肾近球细胞释放肾素抑制集合管对抑制集合管对NaClNaCl的重吸收的重吸收抑制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释放醛固酮抑制肾上腺皮质球

20、状带释放醛固酮舒张出、入球小动脉舒张出、入球小动脉肾血浆流量肾血浆流量和和GFRGFRBP血容量血容量、内皮素、内皮素、VPVP心心 房房 肌肌合成释放合成释放心心 房房 钠钠 尿尿 肽肽5.5.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1 1)舒血管物质)舒血管物质 前列环素(前列环素(PGIPGI2 2):血管舒张血管舒张 内皮舒张因子(内皮舒张因子(EDRFEDRF) NONO 刺激刺激:低氧、缩血管物质:低氧、缩血管物质(NENE、VPVP等等) 作用作用:舒张血管:舒张血管 NONO激活血管平滑肌鸟苷酸环化酶激活血管平滑肌鸟苷酸环化酶 cGMPcGMP游离游离CaCa2+

21、2+血管舒张血管舒张(2 2)缩血管物质)缩血管物质 内皮缩血管因子(内皮缩血管因子(EDCFEDCF):多种多种,内皮素内皮素是最强是最强烈的缩血管物质之一。烈的缩血管物质之一。 在生理情况下在生理情况下: :可能与可能与内皮素内皮素也可引起也可引起内皮舒张因子内皮舒张因子的释放有关的释放有关BP BP 先先,后持续,后持续 BPBP外周阻力外周阻力血管收缩血管收缩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素内皮素血流对内皮的切应力血流对内皮的切应力( (二二) )局部性体液调节因素局部性体液调节因素 1.1.激肽系统激肽系统 种类种类:缓激肽、血管舒张素:缓激肽、血管舒张素 来源来源:局部组织损伤、抗原

22、抗体反应、炎症、胰蛋白酶局部组织损伤、抗原抗体反应、炎症、胰蛋白酶 唾液、汗液、胰液激肽释放酶唾液、汗液、胰液激肽释放酶 (激活)(激活) 血浆低分子量血浆低分子量激肽原激肽原血管舒张素血管舒张素 缓激肽缓激肽 作用作用: 强烈舒张血管,调节局部血流量和血压;强烈舒张血管,调节局部血流量和血压; 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局部水肿。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局部水肿。 氨基氨基肽酶肽酶血浆激肽血浆激肽释放酶释放酶 2.2.组胺组胺 来源来源:组胺存在许多组织中组胺存在许多组织中, ,特别是皮肤特别是皮肤、肺、肺、 肠粘膜的肥大细胞中。肠粘膜的肥大细胞中。 刺激刺激:当组织受到损伤或发生炎症和过敏反应时:当

23、组织受到损伤或发生炎症和过敏反应时, , 会刺激肥大细胞产生组胺。会刺激肥大细胞产生组胺。 作用作用:组胺使血管舒张,毛细血管通透性:组胺使血管舒张,毛细血管通透性, , 吸引吸引WBCWBC出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局部水肿。局部水肿。 3.3.前列腺素前列腺素 前列腺素前列腺素(PG) (PG) 几乎存在于全身各种组织中几乎存在于全身各种组织中, , 其其 中中PGEPGE、PGAPGA及前列环素具有很强烈的舒张血管作用及前列环素具有很强烈的舒张血管作用 4.4.组织代谢产物自身调节组织代谢产物自身调节 组织细胞代谢活动加强或组织血流量不足时组织细胞代谢活动加强或组织血流量不足时 组织代谢产物

24、组织代谢产物( (如腺苷、如腺苷、COCO2 2、H H、K K等等) )浓度浓度局局部血管(微部血管(微A A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 局部血流局部血流量量带走代谢产物带走代谢产物局部血管收缩局部血管收缩血流恢复血流恢复 。 5.5.肌源性自身调节肌源性自身调节 血管平滑肌具有的特性:血管平滑肌具有的特性:血管平滑肌本身经血管平滑肌本身经常保持一定的紧张性收缩,称为肌源性活动。常保持一定的紧张性收缩,称为肌源性活动。平滑平滑肌被牵拉时,其肌源性活动加强。肌被牵拉时,其肌源性活动加强。 当器官灌注压当器官灌注压血管平滑肌被牵拉血管平滑肌被牵拉肌源性肌源性活动活动血管收缩

25、血管收缩血流量血流量(保持血流量相对稳定)。(保持血流量相对稳定)。第七节第七节 器器 官官 循循 环环4冠脉循环冠脉循环 ( coronary circulation )4肺循环肺循环 ( pulmonary circulation )4脑循环脑循环 ( cerebral circulation )一、冠脉循环一、冠脉循环(一)解剖学特点(一)解剖学特点 1. 血管走行血管走行 直接发自主直接发自主A 左冠状左冠状A(左室前部)(左室前部) 右冠状右冠状A(左室后部、右心室)(左室后部、右心室) 在心外表面走行,垂直穿入心肌,易受压迫在心外表面走行,垂直穿入心肌,易受压迫 2. 毛细血管丰富

26、毛细血管丰富 1:1相伴;相伴;1mm2截面积有截面积有25003000根根 交换面积大、速度快交换面积大、速度快3. 有侧支循环,但吻合支少而细有侧支循环,但吻合支少而细 (二)血流特点(二)血流特点 1. 灌注压大、流速快、血流量大灌注压大、流速快、血流量大 活动增强时:血流量活动增强时:血流量45 倍倍 2. A-V氧差大,耗氧量大氧差大,耗氧量大 安静时:血流量安静时:血流量250ml/min 心肌耗氧心肌耗氧时,需要增加血流量时,需要增加血流量 (心肌代谢水平与血流量呈正变关系)(心肌代谢水平与血流量呈正变关系) 氧含量氧含量(ml(ml氧氧/100ml/100ml血液血液) ) 氧

27、提取率氧提取率 (ml(ml氧氧/100ml/100ml血液)血液) A A端端 V V端端 冠状血冠状血管管 20206 61414一般组一般组织织 202015155 53.冠脉血流量有时相性变化冠脉血流量有时相性变化 等容收缩期:等容收缩期: 心肌强烈收缩心肌强烈收缩冠脉血流量冠脉血流量 为为0甚至为负值(倒流)甚至为负值(倒流)快速射血期:快速射血期: 主主A 压压冠脉血流量冠脉血流量 减慢射血期:减慢射血期: 冠脉血流量随主冠脉血流量随主A压压 心舒期:心舒期:压迫解除,冠脉血流量压迫解除,冠脉血流量 (三)决定冠脉血流量的因素(三)决定冠脉血流量的因素 1. 心舒期心舒期心肌收缩:

28、冠脉阻力心肌收缩:冠脉阻力,血流量,血流量 (2030% )心肌舒张:冠脉阻力心肌舒张:冠脉阻力,血流量,血流量 心舒期越长,冠脉血流量越大心舒期越长,冠脉血流量越大 4心率加快时,冠脉血流量减少心率加快时,冠脉血流量减少4右室壁薄,心缩期的血流量常多于心舒期右室壁薄,心缩期的血流量常多于心舒期 2. 主主A压压 舒张压越高,冠脉血流量越大舒张压越高,冠脉血流量越大 (四)冠脉血流量的调节(四)冠脉血流量的调节 1. 心肌代谢水平心肌代谢水平 代谢代谢时:代谢产物(时:代谢产物(H+、乳酸、乳酸、CO2) , 特别是缺氧时产生的腺苷,使之舒张特别是缺氧时产生的腺苷,使之舒张2. 神经调节(次要

29、神经调节(次要,常被掩盖)常被掩盖)交感神经:直接效应收缩,代谢产物使之舒张交感神经:直接效应收缩,代谢产物使之舒张迷走神经:直接效应舒张,代谢率低引起收缩迷走神经:直接效应舒张,代谢率低引起收缩 3.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 增强代谢的:增强代谢的:E、NE、TH 收缩血管的:收缩血管的:AVP、A- 二、肺循环二、肺循环(一)生理特点(一)生理特点 1. 血流阻力小血流阻力小 肺肺A短、粗,壁薄,可扩张性大短、粗,壁薄,可扩张性大 2. 肺肺A压低压低 22/8mmHg,仅为主,仅为主A压的压的1/6 3. 肺血容量大肺血容量大 平静呼吸时:肺血管容纳平静呼吸时:肺血管容纳450ml血液(占血液

30、(占9%)可变范围大:可变范围大: 200 1000ml (用力呼气)(深吸气)(用力呼气)(深吸气)影响回心血量使影响回心血量使Bp发生周期性变化(二级波)发生周期性变化(二级波) 4. 液体交换液体交换 有效滤过压是有效滤过压是负压负压( (毛细血管血压低毛细血管血压低, ,7mmHg)(二)肺循环血流量的调节(二)肺循环血流量的调节 1. 肺泡气的氧分压肺泡气的氧分压(为主为主) 部分肺泡中部分肺泡中PO2周围微周围微A收缩、血流量收缩、血流量 (当伴发(当伴发PCO2时,微时,微A收缩会加重)收缩会加重)意义:保持局部通气意义:保持局部通气/血流比值的恒定,血流比值的恒定, 以防止低氧

31、血过多进入体循环以防止低氧血过多进入体循环(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常伴有右心肥厚)(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常伴有右心肥厚) 2. 神经调节:交感神经调节:交感N使之收缩,迷走使之收缩,迷走N使之舒张使之舒张 3.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 :N, NE, A-, TXA2,PGF2a使肺动脉收缩;使肺动脉收缩;组胺、组胺、5-HT使肺静脉收缩;使肺静脉收缩;Ach和异丙肾上腺素使舒张和异丙肾上腺素使舒张三、脑循环三、脑循环(一)脑循环特点(一)脑循环特点 1. 血流量多,耗氧量大,对缺血流量多,耗氧量大,对缺2. 氧特别敏感,耐受性差氧特别敏感,耐受性差 脑重脑重 占体重占体重2% 脑血流量脑血流量

32、占心输出量占心输出量15% 脑耗氧量脑耗氧量 占全身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20% 2. 血流量变化小血流量变化小 颅腔容量固定,血管舒缩受限制颅腔容量固定,血管舒缩受限制 3. 存在血存在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 (二)脑血流量调节(二)脑血流量调节 1. CO2和和O2分压的影响分压的影响 4PCO2 脑血管舒张(对维持舒张起主要作用)脑血管舒张(对维持舒张起主要作用) 吸入吸入7% CO2 ,可使脑血流量,可使脑血流量一倍:头痛一倍:头痛 过度通气使过度通气使PCO2 , 脑血流量脑血流量头晕头晕 (面罩吸氧)面罩吸氧)4PO2 脑血管舒张脑血管舒张 2. 代谢的影响代谢的

33、影响 某一脑区活动某一脑区活动H+、K+、腺苷、腺苷、CO2、PO2 该区血管舒张,血流量该区血管舒张,血流量3. 肌源性自身调节肌源性自身调节 4平均平均A 压压60140mmHg时,时, 脑血流量相当恒定;脑血流量相当恒定; 4当当60或或 140mmHg时,时,脑血流量随血压变化脑血流量随血压变化 4. 一氧化氮的舒血管作用一氧化氮的舒血管作用 5. 神经调节(影响小)神经调节(影响小) 4脑血管内皮产生;脑血管内皮产生; 4是是Ach、缓激肽、组胺、缓激肽、组胺、 CO2和和O2的作用途径的作用途径概念概念结构基础结构基础生理作用生理作用血血- -脑脊液脑脊液屏障屏障血液与脑血液与脑脊液之间脊液之间的屏障的屏障毛细血管壁的毛细血管壁的脉络丛细胞脉络丛细胞保持脑组织保持脑组织的内环境理的内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化因素的相对稳定对稳定; ;防止血液中防止血液中有害物质进有害物质进入脑组织入脑组织血血- -脑屏障脑屏障 血液与脑血液与脑组织之间组织之间的屏障的屏障毛细血管内皮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细胞、基膜、星状胶质细胞星状胶质细胞的终足的终足(三)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三)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血脑屏障血脑屏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