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必修3总复习课件19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70198485 上传时间:2024-08-02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必修3总复习课件19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考生物必修3总复习课件19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考生物必修3总复习课件19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考生物必修3总复习课件19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考生物必修3总复习课件19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必修3总复习课件1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必修3总复习课件19(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内容考纲要求考纲理解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概念及研究水平;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群落演替的过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与探究能力探究方法: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一、群落结构 群落是一个有机的、有规律的系统,并具有一定结构。其空间结构明显地表现在垂直分层上,称为垂直结构。森林群落分为乔木、灌木、草本和地被等层次,各种动物也在森林的不同高度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森林群落的水平结构表现在镶嵌性上,即组成群落的植物在水平方向的分布不均匀和斑块性。一般来说,群落垂直分层越多,动物种类也越丰富。群落结构亦随时间而改变。夏天,温带落叶阔叶林中林木茂

2、盛,动物种类和数量也多;冬季,树叶脱落,草被枯黄,某些鸟迁飞,一些动物则冬眠,这就是群落时间结构的表现。物种多样性结构在不同群落中也有差异,热带雨林中物种十分丰富,没有明显的优势种。北方针叶林中冷杉和云杉等占优势,动物种类相对贫乏。 二、种间关系的比较 互利共生:强调的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惠互利,若彼此分开,一方或双方都不能独立生活。如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白蚁和它肠道中的鞭毛虫、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人和肠道细菌等的关系。 寄生:也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但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生物,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寄生的情况有两种,其一是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

3、型,如虱和蚤等;其二是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等。 捕食:强调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之间没有排斥现象,捕食者选择被捕食者,被捕食者也选择捕食者,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之间,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进行着相互选择,保持着动态的平衡。 竞争:强调的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重叠,发生争夺生态资源而进行斗争。如果生态位完全重叠,又没有制约其种群发展的其他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存在,就会发生竞争排斥现象。如培养在一起的大小草履虫,16天后,大草履虫全部死亡,小草履虫仍能继续正常生长。但在池塘内,大

4、小草履虫是共生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原因是在池塘中还存在着小草履虫的天敌,通过天敌制约着小草履虫种群的发展,所以还有大草履虫的生存空间。 下图曲线可以分别表示捕食、互利共生、竞争以及寄生关系: 三、群落的演替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这个概念包括三个基本观点: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预测的;演替是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任何一个群落演替达到稳定阶段时,就形成与当地气候、土壤、生物等条件相适应和协调的群落,此时为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 2原因:环境不断变化;生物本

5、身不断进行繁殖、迁移或者迁徙;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环境改变;种内和种间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人类活动的干扰。 3过程可人为地划分为三个阶段:侵入定居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创造有利条件。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生存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资源利用上达到相对平衡。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衡进入协调进化,资源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 4类型: (1)分类依据:群落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 (2)两种类型的比较表演替类型概念实例区别初生演替指先前没

6、有生态系统的一些地区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在火山喷发后的地面上只有火山灰和岩石;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地衣和苔藓;各种草类在薄薄的土壤中扎根生长;最后,树木幼苗和灌木开始发芽生长初生演替的进展速度极其缓慢;次生演替所发生的地区先前已经有生态系统存在,进展速度较快次生演替指生态系统在遭受破坏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如砍伐森林改做农田,当农田荒废后,森林又会慢慢恢复。2年后,野花野草长满了整片田野;5年后,松树幼苗和其他树木在田野里开始生长;30年后松树已经成林;100年后松树、橡树、山核桃树等混合林在这片田野里茁壮成长 四、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过程人类活动可以对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

7、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产生影响并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新的关系。砍伐森林、填湖造地、乱猎乱捕等破坏性行为,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人工群落等保护行为,这些都能影响群落演替的进程。 2自然资源利用 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会导致演替过程相当缓慢,甚至可能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3外来物种的引入 (1)人类活动中,会有意或无意地将一个新物种引入到某一群落之中,在适宜的条件下,新物种会迅速成为优势种,破坏原有群落的稳定性。 (2)外来物种的负面影响:影响生物的多样性:外来物种由于缺乏天敌造成大量繁殖,使本地物种生存空间变小,甚至影响到本地物种生存,降低物种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外来物种大量繁

8、殖形成优势种,使原有物种已适应的栖息环境发生改变,破坏了本地生态系统原有的相对稳定,导致生态系统的平衡被破坏。知识点知识点1: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 【例1】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C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D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A 【思路点拨】从树冠到地面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是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是由于光线明暗的不同所造成的水平方向的不同,

9、属于水平结构。【举一反三】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思路点拨】森林中的植物从上至下分为林冠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等,主要是由于各层光照不同所致;森林中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则主要是受到食物的制约。D 【规律方法】光照不是唯一影响植物垂直分布的因素,食物也不是唯一影响动物垂直分布的因素。生态因素的作用是综合的,但是有主要因素和影响因素的区别。知识点知识点2:种间关系:种间关系【例2】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

10、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思路点拨】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属于共生;菜粉蝶幼虫与蜜蜂采食的是油菜的不同部位,不构成竞争关系;细菌与噬菌体是寄生关系。培养瓶中的两种绿藻构成竞争关系。D 【举一反三】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 )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C知识点知识点3:群落演替的概念和过程:群落演替的概念和过程【例3】在裸岩上发生演替的过程中,

11、地衣被称作“拓荒者”,可通过它的活动使裸岩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进而进化形成较复杂的生物群落。其原因是()A地衣的结构复杂,进化地位较高B地衣是阳生植物,光合作用较强C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为其他生物安家提供优越条件D地衣与其他生物是互利共生的关系C 【思路点拨】在裸岩上首先定居的是地衣。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举一反三】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的原(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C群落的原(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思路点拨】动物需要植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12、所以动物群落的演替过程依赖于植物群落的演替,受到植物群落演替的制约。D 知识点知识点4: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例4】(2010马鞍山二模)为保护生态环境,我国西部干旱荒漠地区大片耕作区将退耕,随着时间的推移,退耕地上将会发生一系列的群落演替。有关该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草本的主要原因是草本较低等C演替初期种间关系以竞争为主D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思路点拨】耕地属于次生裸地,在耕地上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故A错误;演替是优势群落取代劣势群落的过程,灌木取代草本的原因在于灌木相对于草本更

13、具竞争优势,故B错误;人类活动能强烈影响演替的方向及速度,故D错误。【答案】C【举一反三】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A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生物不断地在发展,所以群落的演替也不会停止B群落的演替是不同种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互相影响的结果C人类活动常常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C 【思路点拨】A错误:群落演替并非永无止境的,最终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B错误:演替的发生常由于以下原因:环境因素对群落的作用,或群落本身对环境作用所引起的变化;植物繁殖体的散布;群落内种间关系的变化;新的物

14、种、亚种、变种或新生态型的产生。D错误: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也有保护性的,如植树造林等。 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实验原理 (1)调查方法:常用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2探究流程 (1)准备:制作取样器,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 (2)取样:选取取样地点,用取样器取土壤样本,并标明取样地点、时间等。 (3)采集小动物:常规方法是诱虫器取虫,简易方法是用镊子或吸虫器取虫。 (4)观察和分类:对采集的小动物分类并做好记录。 (5)统计和分析:设计统计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 3注意事项 (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

15、集的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如实记录。 (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 (3)相同营养土壤,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例】 (2010江苏)根据下列相关实验操作,预期结果合理的是( )编号实验操作预期结果将洋葱表皮分别置于0.2 g/mL和0.3 g/mL蔗糖溶液中,观察并比较细胞质壁分离的情况0.2 g/mL蔗糖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将豆腐分别置于10 、20 、30 的环境中,观察并比较毛霉生长的情况在10 环境中毛霉生长最好调查并比较同一地段甲区(腐殖质较丰富)和乙区(腐殖质不丰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甲区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更高用两种不同浓度2,4D溶液分别处理月季插条形态学下端,观察并比较扦插后的生根数低浓度2,4D处理的插条生根数总是更多A.实验 B实验C实验 D实验【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考生对教材实验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实验中应是0.3 g/mL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实验中毛霉应在20 环境中生长最好;实验中,如果此时2,4D浓度低于最适浓度,则较低浓度的2,4D促进生根的效果较差,所以预期最合理的应是实验,即C项正确。【答案】C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