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起源课件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70194364 上传时间:2024-08-02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16.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字的起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汉字的起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汉字的起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汉字的起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汉字的起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字的起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的起源课件(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法课程讲义书法课程讲义一、汉字的起源与发展n n概述概述n n 关于我国汉字的历史,基于现存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已得到确认的考古发现,至少以有五千年的历史,而汉字起源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历史,所以通常我们说汉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n n 考古和文献记载说明,汉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大约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开始进入字符积累阶段,商代时期已形成相当系统的文字体系。n n关于汉字的起源有种种传说,关于汉字的起源有种种传说,中国古书里都常说文字是仓中国古书里都常说文字是仓颉创造的。传说仓颉有四目,颉创造的。传说仓颉有四目,是黄帝的史官。他发现结绳是黄帝的史官。他发现结

2、绳记事的不便,通过观察鸟兽记事的不便,通过观察鸟兽印在泥土上的脚迹,启发了印在泥土上的脚迹,启发了他发明文字的灵感。其实这他发明文字的灵感。其实这种 传 说种 传 说 都是靠不住的。古都是靠不住的。古人往往将某些成就归结于一人往往将某些成就归结于一人。文字是广大劳动人民根人。文字是广大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才慢慢地丰富期的社会实践才慢慢地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和发展起来的。 一、陶文n n古人在上陶器刻画的文字符号,较有名的如半坡陶符、丁公陶文、高邮陶文等,陶文可能比甲骨文更早而成为中国最早的文字。陶文是出现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原始文字”,虽然目前还

3、不能确认这些文字具体是什么含义,但已具有一种“标记”和“表号”的性质,被认为是汉字的最早雏形;破解陶文很困难,至今也只有几个字能猜测它相当于后代的某字。不过,陶文与汉字有渊源关系,应该是肯定的。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陶文中华第一字中华第一字 近年来,中国在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一处遗址里发现了一批墓葬(距今已有4500多年),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在一些陶尊上各刻有一个图象文字,共发现了10多个单字。这些文字是按照实物的形状描绘出来的,所以称为“象形字”。字体的结构与甲骨文上的象形字十分相似,但比甲骨文要早1000多年。因此,“象形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它已具有了文字的特征。 象形构字法象形构

4、字法n n这这 是是 形形 成成 汉汉 字字 的的 最最 早早 方方 法,法, 因因 此此 创创 造造 了了 最最 原原 始始 的的 文文 字,字, 例:例: “ “日日” ” 写写 成成 , , “ “月月” ” 写写 成成 , , 水水 写写 成成 , , 牛牛 写写 成成 等等 等。等。 这这 些些 象象 形形 字字 经经 过过 逐逐 渐的渐的 演演 变,变, 到到 后后 来来 都都 改改 变变 了了 原原 字字 的的 形形 体,体, 变变 成成 了了 后后 来来 方方 正正 的的 字字 体,体, 有有 的的 笔笔 画画 减减 少少 了,了, 有有 的的 笔笔 画画 增增 添添 了,了,

5、 由由 不不 规规 则则 变变 成成 了了 有有 规规 则的字体。则的字体。 二、甲骨文n n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n n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殷殷墟墟中中出出土土的的甲甲骨骨文文殷殷墟墟中中出出土土的的甲甲骨骨文文殷殷墟墟中中出出土土的的甲甲骨骨文文三、金文三、金文n n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

6、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 “钟鼎钟鼎” ”是青铜器的代是青铜器的代名词。名词。n n所谓青铜,就是所谓青铜,就是铜铜和和锡锡的合金。中国在夏代就已的合金。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做文就叫做“ “金文金文” ” ;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做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做“ “

7、钟鼎文钟鼎文” ”。 金文应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多年。金文的字数,据金文编金文编记载,共记载,共计计3722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2420个。个。n n商代的金文书法商代的金文书法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字数不产生的。它的字数不多,字体瘦长,笔道多,字体瘦长,笔道遒劲雄美,行气疏密遒劲雄美,行气疏密有致,结构严谨,情有致,结构严谨,情势凝重,各有风韵。势凝重,各有风韵。有人曾归纳为两种风有人曾归纳为两种风格,一种是笔势雄健,格,

8、一种是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起止形体丰腴,笔划起止多露锋芒,间有肥笔,多露锋芒,间有肥笔,另一种则是运笔有力,另一种则是运笔有力,形体瘦筋,笔划多挺形体瘦筋,笔划多挺直,不露或少露锋芒。直,不露或少露锋芒。商代青铜方鼎n n西周早期的金文从书体西周早期的金文从书体 和书法风格来看,总的情势和书法风格来看,总的情势是清秀隽美,笔道首尾出锋,是清秀隽美,笔道首尾出锋,有明显的波磔有明显的波磔zhezhe,结构严谨,结构严谨,行款章法自如。其前期的作行款章法自如。其前期的作品风格质朴平实,多挺拔的品风格质朴平实,多挺拔的悬针笔法,仍带有甲骨文的悬针笔法,仍带有甲骨文的影响。字体平易古朴,笔划影响。

9、字体平易古朴,笔划方圆兼备,具有凝练平直之方圆兼备,具有凝练平直之气。利簋仅用短短气。利簋仅用短短 32 32 字就字就记述了武王代商的重大历史记述了武王代商的重大历史事件,因而被称为武王克商事件,因而被称为武王克商簋,是迄今所见西周最早一簋,是迄今所见西周最早一件铸铭铜器,开创了西周金件铸铭铜器,开创了西周金文书法的先例。后期的风格文书法的先例。后期的风格凝重雄放,已显出金文的独凝重雄放,已显出金文的独特艺术。特艺术。 记载武王伐纣的利簋及其铭文颂簋西周后期。盛食器。隆盖,顶有圈形把手。 圈足饰重环纹。形制庄重。盖器同铭,各铸十五行一百五十二字,铭文为金文,字形优美端庄。一鼎一尚书毛公鼎毛公

10、鼎毛公鼎n n毛公鼎通高近毛公鼎通高近5454厘米,重厘米,重34.534.5公公斤,大口圆腹,斤,大口圆腹,整个造型浑厚而整个造型浑厚而凝重,饰纹也十凝重,饰纹也十分简洁有力、古分简洁有力、古雅朴素,标志着雅朴素,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西周晚期,青铜器已经从浓重的器已经从浓重的神秘色彩中摆脱神秘色彩中摆脱出来,淡化了宗出来,淡化了宗教意识而增强了教意识而增强了生活气息。生活气息。 毛公鼎毛公鼎 毛公鼎为西周晚毛公鼎为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器期的宣王时期器物,为皇皇钜制,物,为皇皇钜制,被誉为被誉为“ “抵得一抵得一篇尚书篇尚书” ”。其书。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李瑞金文风格。李

11、瑞清题跋鼎时说:清题跋鼎时说:“ “毛公鼎为周庙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生不读尚书也。” ”南姞甗铭文西周周代青铜器铭文周代青铜器铭文四、篆书四、篆书(一)大篆(一)大篆n n大篆,也称籀(大篆,也称籀(zhzh u u)文。)文。 汉书汉书 艺文志艺文志:“ “史籀史籀十五篇,周室王太史十五篇,周室王太史 籀作大篆。籀作大篆。” ”说文说文中保留了籀文中保留了籀文225225个,是我们今个,是我们今天研究大篆的主要资料。天研究大篆的主要资料。 n n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

12、。n n 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n n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n n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战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由于周平王东迁洛阳,秦占据了西国时期的秦国文字。由于周平王东迁洛阳,秦占据了西周的故地,同时也继承了西周的文字,即是继承金文发周的故地,同时也继承了

13、西周的文字,即是继承金文发展而来的。展而来的。n n大篆的真迹,一般认为大篆的真迹,一般认为是是“ “石鼓文石鼓文” ”。唐初在天兴。唐初在天兴县陈仓(今陕西宝鸡)出土县陈仓(今陕西宝鸡)出土的径约三尺,上小下大,顶的径约三尺,上小下大,顶圆底平象馒头似的十个像鼓圆底平象馒头似的十个像鼓一样的石敦子。上面刻下的一样的石敦子。上面刻下的是秦献公十一年作的十首四是秦献公十一年作的十首四言诗,是我国最早的刻石文言诗,是我国最早的刻石文字,经过失而复得,得而复字,经过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原刻的失。原刻的700700多字,现存多字,现存300300多字。这十个石敦现存多字。这十个石敦现存故宫。因内容记载

14、畋故宫。因内容记载畋titi n n猎猎之事,因石的形状象鼓,改之事,因石的形状象鼓,改名名“ “石鼓文石鼓文” ”,现作为大篆,现作为大篆的代表。的代表。 陕西宝鸡出土出土陕西宝鸡出土出土陕西宝鸡出土出土陕西宝鸡出土出土的石鼓之一的石鼓之一的石鼓之一的石鼓之一陕西宝鸡出土的刻写有大篆的石鼓陕西宝鸡出土的刻写有大篆的石鼓大大篆篆书书法法欣欣赏赏大篆书法欣赏大篆书法欣赏(二)小篆(二)小篆n n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221年),年),推行推行“书同文,车同轨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统一度、量、衡,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的基础上,进衡,在秦国原来使用的

15、大篆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统一汉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统一汉字书写形式。直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字书写形式。直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而且可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秦始皇任命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原有的大篆的基础上,编纂改进新的小篆书体作为全国的统一文

16、字,至此,汉字的字形基本统一,文字基本定型。小篆和大篆并称为“篆体”或“秦篆”。秦在统一文字前六国秦在统一文字前六国“马马”和和“安安”字不同的字不同的写法写法六国之间不同六国之间不同的文字带来了的文字带来了什么不便?什么不便?n n秦泰山刻石位于岱庙东御道内,是泰山石刻中时代最早的作秦泰山刻石位于岱庙东御道内,是泰山石刻中时代最早的作秦泰山刻石位于岱庙东御道内,是泰山石刻中时代最早的作秦泰山刻石位于岱庙东御道内,是泰山石刻中时代最早的作品。铭文为秦始皇功德铭和二世诏书,由丞相李斯篆书。刻品。铭文为秦始皇功德铭和二世诏书,由丞相李斯篆书。刻品。铭文为秦始皇功德铭和二世诏书,由丞相李斯篆书。刻品

17、。铭文为秦始皇功德铭和二世诏书,由丞相李斯篆书。刻石原文石原文石原文石原文222222222222字,字,字,字, 历经沧桑,现仅存十字历经沧桑,现仅存十字历经沧桑,现仅存十字历经沧桑,现仅存十字“臣去疾臣请矣臣臣去疾臣请矣臣臣去疾臣请矣臣臣去疾臣请矣臣”七字完整,七字完整,七字完整,七字完整,“斯昧死斯昧死斯昧死斯昧死”三字残泐(三字残泐(三字残泐(三字残泐(l l l l )。秦泰山刻石被列为)。秦泰山刻石被列为)。秦泰山刻石被列为)。秦泰山刻石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堪称稀世珍宝。国家一级文物,堪称稀世珍宝。国家一级文物,堪称稀世珍宝。国家一级文物,堪称稀世珍宝。秦秦泰泰山山刻刻石石秦泰山刻

18、石秦泰山刻石汉代小篆刻石欣赏小篆书法欣赏小篆书法欣赏小篆书法欣赏小篆书法欣赏五、隶书五、隶书n n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讲究讲究讲究“ “蚕头雁尾蚕头雁尾蚕头雁尾蚕头雁尾” ”、“ “一波三折一波三折一波三折一波三折” ”。隶书起源于秦。隶书起源于秦

19、。隶书起源于秦。隶书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 “汉隶唐楷汉隶唐楷汉隶唐楷汉隶唐楷” ”之称。之称。之称。之称。n n隶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隶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隶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隶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

20、便于书写。分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分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分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分“ “秦隶秦隶秦隶秦隶” ”(也叫(也叫(也叫(也叫“ “古隶古隶古隶古隶” ”)和)和)和)和“ “汉隶汉隶汉隶汉隶” ”(也叫(也叫(也叫(也叫“ “今隶今隶今隶今隶” ”),隶书的),隶书的),隶书的),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n n 西汉中期以来,隶西汉中期以来,隶书的脱去篆体(包括结书的脱去篆体(包括结构、笔画的写法)而独构、笔画的写法)而独立的形式,已经完全形立的

21、形式,已经完全形成。成。n n n n 从字形来讲也全成从字形来讲也全成方形或扁方形,笔势则方形或扁方形,笔势则长波更自然横出,和接长波更自然横出,和接近篆体的直垂形大大不近篆体的直垂形大大不同了。同了。 n n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了部首,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n n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n n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许慎像汉汉代代隶隶书书石石刻刻欣欣赏赏汉代隶书石刻欣赏汉代隶书石刻欣赏汉汉代代隶隶书书石石刻刻欣欣赏赏汉代隶书石刻欣赏

22、汉代隶书石刻欣赏汉汉代代隶隶书书石石刻刻欣欣赏赏六、楷书六、楷书n n 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

23、势,横平竖直。其字形较为正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竖直。其字形较为正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竖直。其字形较为正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竖直。其字形较为正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n n 楷书仍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也发展出楷书仍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也发展出楷书仍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也发展出楷书仍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也发展出另一种手写体另一种手写体另一种手写体另一种手写体 钢笔字。钢笔字。钢笔字。钢笔字。n n 楷书的楷书的楷书的楷书的 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一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一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一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一直沿

24、用至今。直沿用至今。直沿用至今。直沿用至今。辞海辞海辞海辞海解释说它解释说它解释说它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形体方正,笔画平形体方正,笔画平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盛不衰。盛不衰。盛不衰。楷书四大家楷书四大家n n楷体书法最为著名的四大家是:楷体书法最为著名的四大家是: n n 唐唐 欧阳询(欧体)欧阳询(欧体) n n 唐唐 颜真卿(颜体)颜真卿(颜体) n n 唐唐 柳公权(柳体)柳公权(柳体) n n 元

25、元 赵孟頫(赵体)赵孟頫(赵体) 唐唐 欧阳询:欧体欧阳询:欧体n n唐代唐代唐代唐代 欧阳询欧阳询欧阳询欧阳询 唐太宗贞观年间,唐太宗贞观年间,著名书法家,字信著名书法家,字信本,潭州临湘人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以楷(今湖南)。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为书和行书著称。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书家,其字体被称为为“ “欧体欧体” ”。返回返回欣赏欣赏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醴泉铭欧体书法欣赏欧体书法欣赏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醴泉铭(节选)欣赏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醴泉铭(节选)欣赏返回返回 唐唐 颜真卿(颜体)颜真卿(颜体)n n唐代唐代唐代唐代颜真卿颜真卿颜真卿颜真卿 字清臣,京兆

26、万年(今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临沂(今琊临沂(今 山东临沂)山东临沂)。书史亦称颜鲁公。为。书史亦称颜鲁公。为人刚直不阿。其楷书结人刚直不阿。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人称气势庄严雄浑,人称“颜体颜体”。其行草书纵横。其行草书纵横跌宕中具凝练浑厚之势。跌宕中具凝练浑厚之势。 返回返回欣赏欣赏颜颜勤勤礼礼碑碑(局局部部)欣欣赏赏颜体楷书欣赏颜体楷书欣赏颜颜体体书书法法作作品品欣欣赏赏颜颜勤勤礼礼碑碑(局局部部)欣欣赏赏颜颜勤勤礼礼碑碑(局局部部)欣欣赏赏颜颜勤勤礼礼碑碑(局局部部)

27、欣欣赏赏返回返回下一个下一个颜颜题题刻刻碑碑(局局部部)欣欣赏赏 唐唐 柳公权(柳体)柳公权(柳体)n n唐代唐代唐代唐代 柳公权柳公权柳公权柳公权 唐代著名书法家,京兆华唐代著名书法家,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 “柳少师柳少师” ”。柳公权书法以楷。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的书法初学王羲称颜柳。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

28、书雍容雄浑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 “颜筋柳骨颜筋柳骨” ”的美誉。的美誉。返回返回欣赏欣赏柳体书法代表作 玄秘塔碑返回返回柳体书法笔划特征返回返回下一个下一个 元元 赵孟頫(赵体)赵孟頫(赵体)n n元代元代元代元代 赵孟頫赵孟頫赵孟頫赵孟頫 n n 湖州湖州( (浙江吴兴浙江吴兴) )人。官人。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夫,封魏国公,谥文敏。著有著有松雪斋集松雪斋集。 赵孟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书法家。元史元史本传讲,本

29、传讲,“ “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赞誉很高。赵氏能在书法赞誉很高。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开的。 返回返回欣赏欣赏赵赵孟孟頫頫楷楷书书欣欣赏赏赵赵孟孟頫頫楷楷书书兰兰亭亭帖帖十十三三跋跋赵赵孟孟頫頫楷楷书书玄玄妙妙观观重重修修三三门门记记赵赵孟孟頫頫楷楷书书寿寿春春堂堂记记赵赵孟孟頫頫楷楷书书三三门门记记赵赵孟孟頫頫楷楷书书杭杭州州福福神神观观记记返回返回下一个下一个七、行书七、行书n n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行书是在

30、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行行行” ”是是是是“ “行走行走行走行走” ”的的的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

31、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草法的叫草法的叫草法的叫“ “行楷行楷行楷行楷” ”,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草法多于楷法的叫“ “行草行草行草行草” ”。n n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

32、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时比较舒展,流动。时比较舒展,流动。时比较舒展,

33、流动。 n n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的比较放纵流动,种书体。写的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的比较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的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n n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牵丝。的痕迹,这就是牵丝。 n n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书的

34、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元元 赵赵孟孟頫頫行行书书千千字字文文天天下下第第一一行行书书兰兰亭亭序序晋晋王王羲羲之之(【唐唐】冯冯承承素素摹摹本本)n n n n王羲之王羲之 东晋伟大的书法家,后人东晋伟大的书法家,后人尊为尊为“ “书圣书圣” ”。原籍琅琊。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官至临沂(今属山

35、东),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他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他的儿子的儿子王献之王献之书法也很书法也很好好, ,人们称他们两人为人们称他们两人为“二二王王”, , 世称世称“ “王右军王右军” ”。行书行书丧乱帖丧乱帖、行书、行书兰亭集序兰亭集序被称作被称作“ “天天下第一行书下第一行书” ”。天下第一行书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兰亭序公元352年,即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名流及亲朋共41人聚会于兰亭,行修禊之礼、饮酒赋诗。后来王羲之汇集各人的诗文编成集子,并写了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传说当时王羲之是乘着酒兴方酣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疾书此序,通篇28行,324字,有复重者,

36、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只可惜这样一件书法珍品,到了唐太宗手里,他爱不忍释,临死时便命人用它来殉葬。从此后世人便看不到兰亭集序的真迹了。 最能体现兰亭意韵的摹本:最能体现兰亭意韵的摹本:天一阁藏丰坊刊刻神龙兰亭天一阁藏丰坊刊刻神龙兰亭 碑拓“神龙本”兰亭序 千百年来,兰亭序被书法界奉为“中华第一书”,有多个版本在世间流传,最受推崇的是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冯承素摹本兰亭序。然而,经权威专家王开儒先生考证,现存于天一阁博物馆内的兰亭序碑刻,是唐代冯承素在贞观年间奉旨摹自王羲之真迹的刻本,确认是真正的“神龙本”,展现了一代书圣的书法神韵,堪称书法界的国宝。兰亭序由唐宫入宋宫,宋理宗传驸马杨镇,元朝时杨

37、家又卖给郭天锡,明朝入丰坊万卷楼,丰坊于晚年刻于石碑之上。1562年万卷楼大火致原帖绝于人间,唯此石刻天一阁收藏至今。 最能体现兰亭魂魄的摹本最能体现兰亭魂魄的摹本: :兰亭序褚遂良临本兰亭序褚遂良临本 褚遂良摹本为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所临,因卷后有米芾题诗,故亦称“米芾诗题本”。此册临本笔力轻健,点画温润,血脉流畅,风身洒落,深得兰亭神韵。 最能体现兰亭书韵的摹本最能体现兰亭书韵的摹本: :兰亭序虞世南临本兰亭序虞世南临本 虞本为唐代大书法家虞世南所临,因卷中有元天历内府藏印,亦称“天历本”。虞世南得智永真传,直接魏晋风韵,与王羲之书法意韵极为接近,用笔浑厚,点画沉遂。 最能体现兰亭原貌的摹本

38、:最能体现兰亭原貌的摹本: 兰亭序冯程素摹本兰亭序冯程素摹本冯本为唐代内府栩书官冯承素摹写,因其卷引首处钤有“神龙”二字的左半小印,后世又称其为“神龙本”,因使用“双钩”摹法,为唐人摹本中最接近兰亭真迹者。 复习复习 汉字的演变历程:n n陶文n n甲骨文(商)n n金文(周)n n篆书1、大篆(西周),2、小篆(秦)n n隶书(汉)n n楷书(唐)n n行书(晋)二、正确的写字姿势二、正确的写字姿势写字姿势歌写字时,要做到:右手握笔背挺直,眼离书本约一尺。手离笔端约一寸,胸离桌子约一拳。三个“一”要做到,字写工整视力好。执笔的方法执笔的方法n n写字时一定要垫纸,可以保护笔尖,书写时有弹性,点画粗细分明,笔尖与桌面成45-75为好。最好用黑墨水或炭素墨水,因为黑白分明,反差大,效果好。三指执笔法:大拇指与食指的指头在前面紧紧捏住笔杆,中指的第一个关节从后面用力抵着笔杆,无名指和小拇指成半弯曲状靠n n在中指的后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