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与《常见的烃》的教与学(苏教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70191343 上传时间:2024-08-0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5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与《常见的烃》的教与学(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与《常见的烃》的教与学(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与《常见的烃》的教与学(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与《常见的烃》的教与学(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与《常见的烃》的教与学(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与《常见的烃》的教与学(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与《常见的烃》的教与学(苏教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与“常见的烃”的教与学一、对化学教学目标的认识 过去教学强调的要求是:“依纲扣本”,“纲”是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本”是教材。今天我们要依据的是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教科书是课标的文本呈现方式,大家都知道,现在是“一标多本”,即在课标的理念的指导下,人民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编制的新教材都相继出版了。虽然形式上出现了多种不同版本的教材,但在内容上都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去编写的。 课标的课程理念:立足于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

2、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课标中对教学目标:“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的要求分为不同的水平,对同一水平学习要求,用了多个行为动词进行描述。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要能够准确的理解和把握“目标”的内涵,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才能使学生少走弯路。1三种不同学习目标水平的认定(1) 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从低到高 知道、说出、识别、描述、举例、列举 了解、认识、能表示、辨认、区分、比较 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 应用、设计、评价、优选、使用、解决、检验、证明(2) 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初步学习、模仿 初步学会、独立

3、操作、完成、测量 学会、掌握、迁移、灵活运用(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从低到高 感受、经历、尝试、体验、参与、交流、讨论、合作、参观 认同、体会、认识、关注、遵守、赞赏、重视、珍惜 形成、养成、具有、树立、建立、保持、发展、增强从低到高从低到高从低到高 2正确理解学习目标中不同级别的行为动词 例如体验性学习目标中的三个不同层次要求的“感受、认同、形成”。感受:学习者身临其境,参与某一项活动或某一事件,直接接触、体验,但这种活动的参与具有偶然性、不确定性;认同:通过这一活动的参与,发表或表明自己的态度,有个人对活动体验、想法,表示对这项活动的认可;形成:不再是偶然或个别的行为,已“形成”或“建立

4、”起自己的观念或概念。如当你参加一次题为“是发展优先还是环保优先”的辩论会,通过这项活动你只是感受一下辩论会的氛围;通过活动的参与,你“认同”那一种观点,有一定的判断能力;通过活动,已“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是发展优先是环保优先还是环保和发展同步,并能把这种意识渗透在自己平时的各项活动中。 3国外专家学者对教学目标的认识 (1)当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认知目标的六个水平20世纪中期,布鲁姆和他的同事提出了认知目标的六个水平是: 知识:知识是最低的认知水平,它描述的是学生对于一些实际信息的回忆情况,它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 理解:理解是第二个认知水平,不是靠死记硬背,要学

5、生理解老师所教的知识。 应用:认知的应用水平指的是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抽象的概念,能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中。 分析:能将一个复杂的信息分解为几个要素,从而使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变得很清楚。 综合:要能够将不同的元素和成分混合成一个结构连贯的模型。 评价:是认知的最高水平。是学生运用自己和他人的评价标准对某种现象做出定性或定量的评价。 (2)L安德森(Lorin Anderson) 认知目标的两维分类体系 21世纪初期,L安德森等人对布鲁姆的目标分类体系作了修改,提出了自己的两维分类体系,认为这样更有效的服务于教学。这种两维分类体系的核心一个是“知识”,从具体到抽象分为四类:事实、概念、

6、程序和元认知。另一个是“认知过程”,按认知程度由低到高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种分类体系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与布鲁姆的目标分类体系相比,更科学、更合理,因而得到更广泛的运用,和我们现在实施的课程改革的理念更为密切。知识维度知识维度认知过程维度认知过程维度记忆记忆理解理解应用应用分析分析评价评价创造创造事实性知识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知识下表是L安德森认知目标的两维分类体系 例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这一问题的回答就属于对概念性知识、进行分析层次的要求。 二、“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的教与学(苏教版化学

7、必修2专题3) (一)本专题内容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有什么特点? 1教学要求降低。新教材对这部分知识在学习目标的要求基本上都定位在:知道、说出、举例、了解、认识等第一和第二层次上,对于应用、设计、评价、掌握、灵活运用、形成、养成、具有、树立等第三、第四层次的要求很少。 2知识点显著减少。新教材是从人们接触的生产、生活中的实例(燃料、食品)出发,研究有机化学中的主干知识。如烃只讨论甲烷、乙烯、苯等少数几种化合物的存在、来源、重要性质及其应用,删去了烷烃、烯烃等内容,以及乙烯、乙炔等物质实验室制法等相关知识。烃的衍生物也只是研究了乙醇、乙酸、酯、油脂、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等物质的主要性质。有机合成只要

8、求了解简单有机物的合成,高分子的合成只要掌握加聚反应的基本原理。 3学生参与的活动内容多。相对于教材的知识内容看,学生参与的活动较多。这部分教材中涉及到交流与讨论5个,观察与思考7个,活动与探究4个,问题解决4个。共有20处之多。 4重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结合。这部分知识的呈现是以生产、生活的应用为背景,体现了化学来之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教材的小标题就可以得到体现,如“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等。 5不追求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求从具体的物质去认识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对烃、烃的衍生物没有按物质类别、官能团进行系统研究,也没有对官能团的衍变过程进行详细研究。 (二)本专题

9、的教学目标 1了解怎样从化石燃料中获得甲烷、乙烯、苯等化合物,认识这些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用途,了解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的途径。 2认识食品中含有若干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乙醇、乙酸、油脂、糖类、蛋白质),认识他们的组成、结构特点、主要性质和重要用途。 3通过实例了解取代反应、加成和高锰酸钾溶液对乙烯等不饱和烃的氧化作用。 4认识乙烯合成乙酸乙酯的合成路线,了解化学家怎样从分析物质结构入手进行化学合成,以加聚反应为例了解常见合成材料的合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5通过实例了解有机化合物、有机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0、了解学习研究有机化学的价值和意义。 (三)本专题的教学策略 重视利用实际生产、生活的知识和社会热点来创设问题情景,激发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从身边及生活中的“常见有机化合物”入手,学习最基本的有机化学知识,不强调按官能团类别学习有机化合物;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图表、实验等进行直观教学。 (四)各单元教学 第一单元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1学习目标 (1)认识化石燃料与有机物的关系。 (2)了解甲烷、乙烯、乙炔等物质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3)认识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对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污染、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意义。 (4)引导学生

11、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能源短缺、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教材分析 (1)依据一条线索。本单元教材以三种化石燃料的存在、加工和利用为线索,讨论是如何从化石燃料中获取一些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2)两个有机结合。一是把学科知识与生产、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另一是STS教育与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 (3)突出三类反应。本单元中通过对甲烷、乙烯、石油性质的讨论,突出对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分解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4)研究四种物质。从天然气、石油到煤的讨论中,重点研究甲烷、乙烯、乙炔、苯等四种物质。 3教学建议 (1)要充分运用好实物模型(球棍模型、比例模型)及教材中的

12、图表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以突破对甲烷、乙烯、苯的结构的把握;对甲烷的取代反应、乙烯的加成等重点内容的突破,可以通过实验等形式的活动探究去帮助理解,并注意因结构的差异而导致物质性质的不同。如甲烷和乙烯,通过引导学生对甲烷与氯气的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产物,并结合甲烷的结构特征,揭示取代反应的实质。同样,通过对乙烯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溴水反应的实验现象的观察,说明乙烯易于和高锰酸钾、溴水等物质反应,并引导学生比较甲烷和乙烯结构的差别,真正去理解物质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对于苯的学习,可以通过苯与乙烯有关实验现象的比较去认识苯的结构。 (2)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如甲烷的燃烧反应和甲

13、烷的用途等,结合教材中“交流与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真正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 (3)通过阅读、讨论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石油的炼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最后通过列表的形式加以总结归纳,使学生分清石油炼制的几种方法、原理、目的、产物及产物的用途等。 (4)要注意初高中知识、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衔接。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天然气、石油、煤这三种化石燃料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专题的教学切不可变成初中内容的重复,也不要把传统教材和选修教材中有关“烃”的内容强行“塞”进去,无形之中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在教学中一定

14、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区别要求,同时也要为将来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的同学做好承上启下工作。 (5)教学设计要围绕三条主线。核心内容主线:以甲烷、乙烯、苯等为代表物,研究探讨其组成、结构及性质,初步认识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情境素材主线:以天然气、石油、煤等物质的主要组成以及其开发利用为主线,为开展教学活动解决问题提供背景素材。师生活动主线: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交流与讨论、整理与归纳、问题解决等活动素材开展各项活动。这种活动可以是单边的学生独立活动,也可以是生生、师生等多边活动。本专题三条主线教学设计构成图如下:(见下页) (6)课时建议。本单元共4课时(不含练习讲评),其中天

15、然气的利用、甲烷1课时,石油的炼制、乙烯2课时,煤的综合利用、苯1课时。 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1学习目标 (1)了解乙醇、乙酸、油脂、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组成、主要性质及在日常生活的应用,认识乙醇、乙酸、油脂的结构特点。 (2)通过葡萄糖的检验、淀粉水解及水解产物的检验、自制肥皂等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天 然 气(主要成分:甲烷)甲 烷活动I组成结构性 质 交流讨论观察与思考分 馏(分馏塔)各种组成不同的烃活动II裂 化(催化剂、加热)C16H34、C8H18C4H10、C4H8的分解观察与思考裂 解乙 烯活动煤的综

16、合利用组成结构性 质 气体液化干 馏煤焦油苯活动组成结构性 质 问题解决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活动与探究 2 教材分析 (1)与第一单元相同,突出了这些烃的衍生物的来源、存在,把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既熟悉又有许多新知识可学,这部分知识还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以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为线索,帮助学生学习乙醇、乙酸、糖类、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的组成、性质,了解它们的结构特点,在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教材没有对较复杂的有机物的结构和反应原理进行深入的探讨,而是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探究、问题讨论、问题解决等一系列的双边活动

17、,使学生认识这些物质的主要性质和转化关系,也为今后在选修教材中全面的学习烃的衍生物的衍生关系奠定基础。 3教学建议 首先,要知道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学习了葡萄糖、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有关知识,初步知道如何从食物中提取和检验这些营养成分。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乙醇、乙酸、油脂、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等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组成、基本性质和应用,并在学习上述各物质性质、相互转化的基础上,认识甘油、乙醛、乙酸乙酯、硬酸酯钠等烃的衍生物。 (1)乙醇 初中化学学生已接触过乙醇,对乙醇的分子式、存在和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高中教学应把其结构、性质和用途作为学习重点,尤其是化学性质的学习。乙醇

18、与金属钠反应的教学,可通过钠分别与水、乙醇反应的实验对比,从反应的剧烈程度的不同,说明乙醇中羟基上的氢没有水中羟基上的氢活泼。通过灼热的铜丝与无水乙 醇的反应中闻到的气味和铜丝上的现象说明铜丝的作用,通过乙醇与乙醛分子结构的比较,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能知道乙醇催化氧化的实质,从而了解什么结构的醇能氧化成醛(学习的难点)。 核心知识组成、结构组成、结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实验探索)(实验探索)与与Na反应(与水比较)反应(与水比较)与与O2反应(燃烧和催化氧化反应(燃烧和催化氧化) (2)乙酸 本节课的重点是乙酸的酯化反应。对这一反应的教学同样是通过实验探究来完成的,通过观察实验产物的性状和闻其气

19、味来判断生成的产物,但对于反应的机理学生不易掌握,教学要充分运用教材中元素符号的色彩,使学生形成直观的印象,对于乙酸的酸性的教学,可通过教材中活动与探究中的“实验1”进行分析概括,总结乙酸的具有弱酸的通性。还可以安排一个家庭小实验:用白醋除去茶瓶内的水垢。通过这个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核心知识酯化反应(原理)酯化反应(原理)性质(实验探究)性质(实验探究)组成、结构组成、结构酸的通性(弱酸性)酸的通性(弱酸性) (3)酯 油脂 油脂是一种特定的酯,所以通过对油脂有关性质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对酯的性质的了解,因此对油脂性质的学习就显得比较重要。对油脂性质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活动与探究来

20、实现的。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皂化反应)比较彻底,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如果油脂在中性条件下,水解程度减小。相反,酸性条件下油脂水解就受到抑制,水解程度就更小。并由此推广到酯的学习。 核心知识酯、油脂酯、油脂植物油植物油动物脂肪动物脂肪化学性质(皂化反应)化学性质(皂化反应)(实验探究)(实验探究)酯酯油脂油脂 (4)糖类 糖类的组成、存在,学生在初学时很容易混淆,教学时可以通过列表进行比较,比较它们的组成(分子式、相对分子量、聚合度),有那些相似性和差异性(如相差什么基团),这对理解“碳水化合物”名称的来由,分析这些糖类之间的相互的转化都有帮助。指导学生顺利完成葡萄糖的氧化反应(银镜

21、反应、铜镜反应)和淀粉的水解等探究性实验是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和技能的关键,同时学好这部分知识也为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基础埋下伏笔。 核心知识典型的糖典型的糖葡萄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淀粉、纤维素银镜、铜镜反应银镜、铜镜反应水解反应水解反应组成组成(分子式、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5)蛋白质和氨基酸 有人预言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蛋白质是细胞的基础物质,而氨基酸又是形成蛋白质的基石,所以本节内容学习的意义十分重大。课的开始可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血红蛋白质的结构,知道其组成元素,认识结构的复杂性。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了解哪些物质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而失去生理

22、功能(消毒措施、解毒方法),初步了解蛋白质提纯的方法。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了解几种常见的氨基酸,根据官能团的性质分析氨基酸的性质(形成多肽、蛋白质)。 核心知识蛋白质蛋白质性质性质结构结构变性变性水解水解氨基酸氨基酸性质性质结构结构 第三单元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1学习目标 (1)在认识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水解反应、氧化反应等简单的有机反应的基础上,分析从乙烯制取乙酸乙酯的合成路线,了解有机物合成的路线和方法。 (2)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产和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2教材分析 (1)以主干知识为主线。本部分教材设计的合成路线,是按照教学过程中,

23、从烃(乙烯)到烃的衍生物(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知识顺序,通过交流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乙酸乙酯合成的基本思路。 (2)以生活素材为背景。本单元主体知识的呈现,是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过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为问题的背景,引发学生对物质合成知识的渴求。 (3)教材的编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个别到一般。通过乙烯加聚反应的学习,推广到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的合成。 (4)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由简单到复杂。在学习了学生熟悉的乙酸乙酯的合成思路和方法后,再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反应。高分子合成的学习中介绍了乙烯的加聚。并严格控制教学的难度。 3教学建议 (1)对于合成乙酸乙酯的教学。首先,回忆乙醇、

24、乙醛、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合成路线的衍生关系。再从分子中官能团的性质分析其他的合成方案,并对多种不同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评价,从中选优。当然,对于乙酸乙酯也可以首先向学生明确目标产品和合成的要求,通过对酯的生成及性质的回顾,采用逆向推导的方法分析,从而得到合理的合成路线。 (2)有机高分子的合成。乙烯的加聚反应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反应的实质,共价双键断裂后两个碳原子都带有一个单电子,相邻的单电子之间形成新的共价键,这样依次连接下去形成了高分子化合物。在掌握乙烯加聚反应的基础上延伸拓展到苯乙烯、氯乙烯的加聚,可谓“水到渠成”。 三、

25、“常见的烃”的教与学(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专题3) (一)本专题教材在编写上的特点 1注重了知识的连贯性和知识网络的建构。本专题中设及的物质都属于有机化学中官能团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了承上启下的连贯性,科学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活动,使学生在自主的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发现知识的自然生长点,构建新的知识网络,体会新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2更加突出了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化学思想。烷烃、烯烃、炔烃和苯及苯的同系物,无一不是从它们的结构进行开始探讨,正是由于结构上的不同导致了这些物质性质上的不同,从而建立起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思想。 3活动仍是学习的主渠道。有关化学性质的学习仍然是通过各种

26、活动来实现,本专题教材在核心内容设置上基本上都是按物质的结构、性质、工业来源和应用这一主线,核心内容的背景材料比较宽泛,主要教学内容特别是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教学,基本上都是通过各种形式活动来实现的。 4基础性与时代性兼顾。教材充分考虑了知识的基础性,最基本的化学知识纳入到教材的内容体系中,同时也十分注重知识的时代性,把较新的有机化学成果作为内容体系的一部分。如分子筛固体酸性催化剂的新工艺应用与乙苯的合成。 5删去了一些学了“没用”的知识。无论是必修教材还是选修教材与过去的教材相比,都删去了一些“没用”的知识,其中最多的就是物质的实验室制法。如甲烷、乙烯、乙炔的实验室制法。试想甲烷、乙烯等研究它们

27、的实验室制法有何意义,实际生活中有多大价值,学习这些无形之中增加学生的负担。 (二)本专题的总体教学目标 1了解烷烃、烯烃、苯及其同系物的组成、结构和通式,能知道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能正确书写简单的烷烃、烯烃、苯及其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 2了解烷烃、烯烃、苯及其同系物的物理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知道它们的主要用途,掌握烷烃、烯烃、苯及其同系物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通过加聚反应来制备高分子化合物。 3能根据烃的组成和结构对烃进行分类,了解烃的来源,知道石油炼制的方法和原理,煤焦油的主要成分。 (三)本专题的教学建议 1第一单元 脂肪烃 第一课时 甲烷 (1)通过阅读教材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烃的分类:

28、 (2)甲烷,按必修教材组织教学。脂肪烃(脂肪族化合物,无苯环)芳香烃(芳香族化合物,有苯环)烃不饱和烃饱和烃 第二课时 烷烃 (1)通过对具体烷烃的研究分析得出:烷烃的通式、结构特点、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 (2)通过烷烃与甲烷结构相似性的对比,分析烷烃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分解反应(裂解反应)、氧化反应。 第三课时 乙烯按必修教材组织教学。 第四、五课时 烯烃 (1)通过对乙烯与几种烯烃组成、结构对比,分析得出:烯烃的通式、结构特点、同分异构体(碳干异构和官能团异构)的书写规律。 (2)通过烷烃与乙烯结构相似性的对比,分析烯烃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催化氧化、高锰酸钾等氧化剂氧化、燃烧)、加

29、成反应、。 (3)学习讨论共轭二烯烃的加成产物与反应条件及反应物的量的关系。如1,3丁二烯烃与溴加成的产物主要有3种。 (4)加聚反应的教学,要结合必修教材中的“有机高分子的合成”内容。 (5)炔烃的性质可设计成问题,通过问题讨论的形式获得解决。 第六课时 脂肪烃的来源与石油化学工业 (1)注意与必修教材中的内容有机的结合(蒸馏和分馏原理等)。 (2)通过图片展示和列表(石油加工的方法、原理、目的、产品的用途)比较的方式组织教学。 (3)渗透化工生产的绿色工艺(全合成、零排放)和开发对环境友好的产品的思想。 2第二单元 芳香烃 第一课时 苯的结构与性质 (1)苯的来源、煤的综合利用(必修教材部

30、分)。 (2)苯的结构教学,首先通过对选修教材中核磁共振谱图的解读,了解苯分子中只有一种类型的氢原子,然后再通过对环己烯、环己二烯及苯的反应热(H)的讨论,并结合必修教材中的实验探究(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事实,说明苯分子中没有典型的C=C双键,也不是CC单键,是一种独特的化学键(PP共轭的大键)。 (3)苯的化学性质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实验探究(注意实验中的操作要点)来完成。通过实验说明苯的取代反应比烷烃容易。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可向学生简单介绍。 第二课时 芳香烃的来源与应用 芳香烃的来源与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分析】 “芳香烃的来源与应用”是本专题的最后一节课,在这之前学生已

31、经学习了从煤焦油获得苯等芳香族化合物,故对苯的同系物的来源不难理解。学生还学习了烷烃、烯烃,知道了同系物在组成和结构上的相同点和差异性。因此,只要抓住结构中只有一个苯环,对是否为苯的同系物进行判断并不困难。对苯的同系物化学性质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苯、烷烃都不能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而褪色,而对甲苯、二甲苯却都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实验事实难以理解,这就要求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去研究、去分析。这种官能团之间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观点的建立,正是本节教材的魅力所在。对于什么样的苯的同系物可以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可通过几种具体物质的氧化的实例帮助学生总结,从中发现规律。对于

32、乙苯等同系物在工业上是如何获得及多环芳烃的认识,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并进行分析比较是能够掌握的。 【教学理念】 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加强认知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学会自主总结和提炼,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思想方法。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苯的同系物的结构特点和组成通式;认识甲苯、二甲苯等苯的重要同系物的主要化学性质,知道具有那些苯的同系物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及氧化产物,了解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初步了解工业上是如何获得苯的同系物;知

33、道多环芳烃的含义和划分。 技能目标:能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实验现象分析,探究某些常见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情感目标: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的性质的奥妙,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渗透绿色环保思想,强化绿色化学工艺。 【教学重点】 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实验探究、发现规律分析比较、归纳方法举一反三、形成能力。PPt课件:AlCl3催化工艺和分子筛固体酸催化工艺情境素材线索核心内容线索问题线索双边活动线索PPt课件:展示甲苯、乙苯、二甲苯、六甲基苯的结构PPt课件:列表比较PPt课件:几种多环芳烃的结构苯的同系物化学性质硝化反应氧化反应苯的同系物的制备AlCl3催化工艺与分子筛固体酸催化工艺的比较多环芳烃苯的同系物有什么共同点,如何判断?苯的同系物主要化学性质有那些?如何制备乙苯?多苯芳烃有几种形式?阅读与思考观察与思考官能团之间有何关系?分析与思考阅读与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