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系统检测与验收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70186346 上传时间:2024-08-02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2.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布线系统检测与验收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综合布线系统检测与验收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综合布线系统检测与验收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综合布线系统检测与验收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综合布线系统检测与验收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布线系统检测与验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布线系统检测与验收(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OGO智能建筑工程综合布线系统检智能建筑工程综合布线系统检智能建筑工程综合布线系统检智能建筑工程综合布线系统检测与验收规范测与验收规范测与验收规范测与验收规范山东建筑科学研究院智能建筑检测所山东建筑科学研究院智能建筑检测所主讲:某某某主讲:某某某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概述概述1.检测依据检测依据2.检测内容与检测方法检测内容与检测方法3.本章节共分为三部分:本章节共分为三部分: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一.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由缆线及相关连接设备组成的信息传输系统,它以一套单一的配线系统综合通信网络,信息网络及控制网络,可以使相互间的信号实现互联互通。

2、综合布线系统的主体是建筑群或建筑物内的信息传输介质,以使语音、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并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连接。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1.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有线信息传输媒介,采用开放式星状拓扑结构的物理布线方式可实现各种形式的网络逻辑拓扑机构,布线系统由建筑群子系统,干线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和工作区子系统6个子系统组成。 (1)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应有连接多个建筑物之间的主干电缆和光缆建筑群配线设备(CD)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 (2)干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至电信间的干线电缆和光缆

3、,安装在设备间的建筑物配线设备(BD)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 (3)水平子系统:水平子系统指从楼层配线间至工作区用户信息插座(FD-TO)。由用户信息插座, 水平电缆,配线设备等组成,综合布线中水平子系统是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4)管理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设置在每层配线设备的房间内,管理子系统由交接间的配线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组成。 (5)设备间子系统:设备间是在每幢建筑物的适当地点进行网络管理和信息交换的场所,设备间主要安装建筑物配线设备、电话交换机、计算机主机设备及入口设施,也可与配线设备安装在一起。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

4、布线系统 (6)工作区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是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TE)的区域,工作区应由配线子系统的信息插座模块(TO)延伸到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缆线及适配器组成。 2.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1)兼容性:综合布线的首要特点是其自身是完全独立的,与应用系统无关,可以适用于多种应用系统,满足不同性质的业务终端接入。 (2)开放性:综合布线由于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符合国际与国外地区先行的标准,因此它几乎对所有厂商的产品都是开放的,缆线和连接器件互相之间可以组成系统与配套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 (3)可靠性:综合布线采用高品质的材料和器件组合构成一套高标准的信息传输通道,每条通

5、道都保证其电气和光传输性能,布线系统全部采用点到点连接,任何一条通道故障均不影响其他通道的运行,从而保障了应用系统的可靠运行,这就为通道的运行维护故障检修提供了方便。各应用系统采用的传输媒体可互为备用,提高了冗余度。 (4)先进性:综合布线采用光纤和双绞线混合布线的方式,极为合理地构成一条完整的布线系统,布线均符合网络的发展与对传输宽带的更高要求。5e类,6类,7类双绞线带宽可达100M1GHZ。根据用户的需求可把光纤引导桌面,语音干线部分采用铜线,数据部分采用光缆,位同事传输多路实时信息提供足够的带宽容量。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 (5)经济性:综合布线比传统布线更具经济性,

6、主要是综合变可适应相当长时间的用户需求,而传统布线不恩能够适应业务的发展,尤其是对于传输带宽的需求。返回返回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二.检测依据:v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03)v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v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返回返回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三.检测内容与检测方法:v(一)设备安装检验v 1.机柜、机架安装:v 机柜、机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v(1)机柜、机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垂直偏差度不应大于3mm。v(2)机柜、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

7、面不应有脱落及划痕,各种标识应完整,清晰。v(3)机柜、机架、配线设备箱体、电缆桥架及线槽等设备的安装应牢固,如有抗震要求,应按抗震设计进行加固。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 2.各类配线部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v(1)各部件应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v(2)安装螺丝必须拧紧,面板应保持在一个平面上。v 3、信息插座模块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v(1)信息插座模块、多用户信息插座、集合点配线模块安装位置和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v(2)安装在活动地板内或地面上时,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插座面板采用直立和水平等形式;接线盒盖可开启,并应具有防水、防尘、抗压功能。接线盒盖面应与地面齐平。第六章

8、: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3)信息插座底盒同时安装信息插座模块和电源插座时,间距及采取的防护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v(4)信息插座模块明装底盒的固定方法根据施工现场条件而定。v(5)固定螺丝需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v(6)各种插座面板应有标识,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业务类型。v(7)工作区内终接光缆的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安装底盒应具有足够的空间,并应符合设计要求。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 4、电缆桥架及线槽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v(1)桥架及线槽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要求,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v(2)桥架及线槽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v(3

9、)垂直桥架及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v(4)线槽截断处及两线槽拼接处应平滑、无毛刺。v(5)吊架和支架安装应保持垂直,整齐牢固,无歪斜现象。v(6)金属桥架、线槽及金属管各段之间应保持连接良好,安装牢固。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7)采用吊顶支撑柱布放缆线时,支撑点宜避开地面沟槽和线槽位置,支撑应牢固。v(8)安装机柜、机架、配线设备屏蔽层及金属管、线槽、桥架使用的接地体应符合设计要求,就近接地,并应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v(二)缆线终接v 1、缆线终接应符合下列要求:v(1)缆线在终接前,必须核对缆线标识内容是否正确。v(2)缆线中间不应有接头。第六章

10、: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3)缆线终接处必须牢固、接触良好。v(4)对绞电缆与连接器件连接应认准线号、线位色标, 不得颠倒和错接。v 2、 对绞电缆终接应符合下列要求:v(1)终接时,每对对绞线应保持扭绞状态,扭绞松开长度对于 3 类电缆不应大于75mm;对于 5 类电缆不应大于13mm;对于 6 类电缆应尽量保持扭绞状态,减小扭绞松开长度。 v(2)对绞线与 8 位模块式通用插座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插座类型、色标和编号。两种连接方式均可采用,但在同一布线工程中两种连接方式不应混合使用。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3)7类布线系统采用非RJ45方式

11、终接时,连接图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v(4)屏蔽对绞电缆的屏蔽层与连接器件终接处屏蔽罩应通过紧固器件可靠接触,缆线屏蔽层应与连接器件屏蔽罩360圆周接触,接触长度不宜小于l0mm。屏蔽层不应用于受力的场合。v(5)对不同的屏蔽对绞线或屏蔽电缆,屏蔽层应采用不同的端接方法。应对编织层或金属箔与汇流导线进行有效的端接。v(6)每个 2口86面板底盒宜终接 2 条对绞电缆或 1 根 2 芯4 芯光缆,不宜兼做过路盒使用。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 3、光缆终接与接续应采用下列方式:v(1)光纤与连接器件连接可采用尾纤熔接、现场研磨和机械连接方式。v(2)光纤与光纤接续可采用熔接和光连接

12、子(机械)连接方式。v 4、光缆芯线终接应符合下列要求:v(1)采用光纤连接盘对光纤进行连接、保护,在连接盘中光纤的弯曲半径应符合安装工艺要求。v(2)光纤熔接处应加以保护和固定。v(3)光纤连接盘面板应有标志。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 5、各类跳线的终接应符合下列规定:v(1)各类跳线缆线和连接器件间接触应良好,接线无误,标志齐全。跳线选用类型应符合系统设计要求。v(2)各类跳线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三)双绞线电气性能测试v1、双绞线3类和5类按照基本链路和信道传输。综合布线系统信道应由最长90m的水平缆线、信息插座模块、集合点、

13、电信间的配线设备、跳线、设备线缆在内,总长不得大于100m。v2、双绞线5e和6类按照信道和永久链路传输。永久链路又称为固定链路,永久链路连接方式由90m水平缆线及3个连接器组成。与基本链路方式不同的是,永久链路不包括现场测试仪插接线和插头,以及两端2m测试电缆,电缆总长度为90m,而基本链路包括两端的2m测试电缆,电缆总计长度为94m。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1)基本链路连接模型如下图所示: G=E=2m F90m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2)永久链路连接模型:适用于测试固定链路(水平电缆及相关连接器件)性能。链路

14、连接模型如下图所示。 H-从信息插座至楼层配线设备(包括集合点)的水平电缆,H90m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3)信道连接模型:在永久链路连接模型的基础上,包括了工作区和电信间的设备电缆和跳线在内的整体信道性能。信道连如下图所示。 A一工作区终端设备电缆;BCP缆线;C一水平缆线;D-配线设备连接跳线;E一配线设备到设备连接电缆,B+C90m A+D+E10m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2)测试包括以下内容:v接线图的测试:主要测试水平电缆终接在工作区或电信间配线设备的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的安装连接正确或错误。正确的线对组合为:12、36、45、78,分为非屏蔽

15、和屏蔽两类,对于非RJ45的连接方式按相关规定要求列出结果。v布线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正确或不正确的连接图测试情况,具体如下图所示。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4545跨接/错对反接/交叉串绕线对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布线链路及信道缆线长度应在测试连接图所要求的极限长度范围之内。v链路长度的测量长度为绕线的长度(并非物理距离)绕对之间长度可能有细微差别(对绞绞距的差别)v测试极限允许的最大长度测量误差为10当测试仪以“*”显示长度时,则表示为临界值,表明在测试结果接近极限时长度测试结果不可信,要引起用户和施工者注意。v长度的标准为100米(信道)和90米(永久链路

16、)不要安装超过100米的站点特殊情况要有记录v测量双绞线长度时,通常采用TDR(时域反射分析)测试技术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时域反射器:Scan Pulse开路发射脉冲反射脉冲Scan PulseScan Pulse短路端接设备发射脉冲发射脉冲反射脉冲(没有反射)测试参数名称本教材采用GB50311-2007和GB50312-2007参数名表8-1测试参数不同名称对照表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3) 3类和5类水平链路及信道测试项目及性能指标应符合表一和表二的要求(测试条件为环境温度20)。频率(MHz)基本链路性能指标信道性能指标近端串音(dB)衰减(d

17、B)近端串音(dB)衰减(dB)1.0040.13.239.14.24.0030.76.129.37.38.0025.98.824.310.210.0024.310.022.711.516.0021.013.219.314.9长度(m)94100表一:三类水平链路及信道性能指标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 表二:五类线水平链路及信道性能指标频率(MHz)基本链路性能指标信道性能指标近端串音(dB)衰减(dB)近端串音(dB)衰减(dB)1.0060.02.160.02.54.0051.84.050.64.58.0047.15.745.66.310.0045.56.344.07.01

18、6.0042.38.240.69.220.0040.79.239.010.325.0039.110.337.411.431.2537.611.535.712.862.5032.716.730.618.5100.0029.321.627.124.0长度(m)94100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4) 5e类、6类和7类信道测试项目及性能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测试条件为环境温度20)。v回波损耗(RL):回波损耗是线缆与接插件构成布线链路阻抗不匹配导致的一部分能量反射。v当端接阻抗(部件阻抗)与电缆的特性阻抗不一致偏离标准值时,在通信链路上就会导致阻抗不匹配。阻抗的不连续性引起链路偏

19、移,电信号到达链路偏移区时,必须消耗掉一部分来克服链路偏移,这样会导致两个后果,一个是信号损耗,另一个是少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发送端。v被反射到发送端的能量会形成噪声,导致信号失真,降低了通信链路的传输性能。 布线系统信道的最小回波损耗值应符合表三的规定,并可参考表四所列关键频率的回波损耗建议值。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回波损耗=发送信号/反射信号 v回波损耗越大,则反射信号越小,意味着通道采用的电缆和相关连接硬件阻抗一致性越好,传输信号越完整,在信道上的噪声越小。因此回波损耗越大越好 l测量整个频率范围信号反射的强度l其结果是特性阻抗之间的偏离l原因n电缆生产厂生产过程的变化

20、n连接头n安装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线缆回波损耗影响:接收接收发送发送接收接收信号AtoB信号BtoA反射反射预期的信号=从另一端发来经过衰减的信号噪声=同一线对上反射回来的信号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 表三:信道回波损耗值 级别频率(MHz)最小回波损耗(dB)Clt1615.0D1f2017.020f10030一10 lg(f)E1fl019.010f40245 lg(f)40f2503210 lg(f)F1f1019.010f40245 lg(f)40f251.23210l lg(f)251.2f6008.0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 表

21、四:信道回波损耗建议值频率(MHz)最小回波损耗(dB)C级D级E级F级115.017.019.019.01615.017.018.018.0100-10.012.012.0250-8.08.0600-8.0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插入损耗(IL):插入损耗是指发射器与接收机之间,插入电缆或元件产生的信号损耗,通常指衰减。插入损耗以接收信号电平的对应分贝(dB)来表示。布线系统信道每一线对的插入损耗值应符合表五的规定,并可参考表六所列关键频率的插入损耗建议值。dB LossdB Loss信号源信号源信号源信号源信号接信号接信号接信号接收器收器收器收器插入损耗示意图第六章:综合

22、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衰减量由下述各部分构成:布线电缆对信号的衰减;每个连接器对信号的减量;信道链路模型再加上10m跳线对信号的衰减量。v电缆是链路衰减的一个主要因素,电缆越长,链路的衰减就会越明显。与电缆链路衰减相比,其他布线部件所造成的衰减要小得多。衰减不仅与信号传输距离有关,而且由于传输信道阻抗存在,它会随着信号频率的增加,而使信号的高频分量衰减加大,这主要由集肤效应所决定,它与频率的平方根成正比。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衰减是频率的函数:v衰减的起因:电缆材料的电气特性和结构不恰当的端接阻抗不匹配的反射电缆过长温度v影响过量衰减会使电缆链路传输数据不可靠第六章

23、: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 表五:信道插入损耗值 级别频率(MHz)最大插入损耗(dB)Af=0.116.0Bf=0.15.5f=15.8C 1.05(3.23#f)+40.2 D1f100 1.05(1.9108#f+0.0222f+0.2/#f)+40.04 #f E1f250 1.05(1.82#f+0.0169f+0.25/#f)+40.02 #f F1f600 1.05(1.8#f+0.01f+0.2/#f)+40.02 #f注:插入损耗(IL)的计算值小于4.0dB时均按4.0dB考虑 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 表六:信道插入损耗建议值 频率最大插入损耗(d

24、B)(MHz)A级B级C级D级E级F级0.116.05.5-1-5.84.24.04.04.016-14.49.18.38.1100-24.021.720.8250-35.933.8600-54.6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近端串扰(NEXT音:串音是同一电缆的一个线对中的信号在传输时耦合进其他线对中的能量。在布线系统信道的两端,线对与线对之间的近端串音值均应符合表七的规定,并可参考表八所列关键频率的近端串音建议值。 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共计6种组合vABvA CvA DvB CvB DvC DABCD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NEXT是测

25、量来自其它线对泄漏过来的信号。vNEXT是在信号发送端进行测量。v近端串扰用近端串扰损耗值dB来度量,近端串扰的dB值越高越好。v高的近端串扰值意味着耦合过来信号损耗高,只有很少的能量从发送信号线对耦合到同一电缆的其他线对中,v低的近端串扰值即耦合过来信号损耗低,意味着较多的能量从发送信号线对耦合到同一电缆的其他线对中。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串音信号如果足够大将会:破坏原来的信号错误地被识别为信号v影响站点间歇地锁死网络的连接完全失败v施工注意事项近端串扰与端接工艺密切相关,双绞线的两条导线绞合在一起后,因为相位相差180度而抵消而相互间的信号干扰,绞距越紧抵消效果越好,也就

26、越能支持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在端接施工时,为减少串扰,打开绞接的长度不能超过13mm。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 表七:信道近端串音值 级别频率(MHz)最大插入损耗(dB)Af=0.127.0B0.1f1 C1f16 D1f100aE1f250 b F1f600b注:a.NEXT计算值大于60.0dB时均按60.0dB考虑。 b.NEXT计算值大于65.0dB时均按65.0dB考虑。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 表八:信道近端串音建议值 频率(MHz)最小NEXT(dB)A级B级C级D级E级F级0.127.040.0-1-25.039.160.065.065.016

27、-19.443.653.265.0100-30.139.962.9250-33.156.9600-51.2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近端串音功率和(PS NEXT):近端串音是一对发送信号的线对对被测线对在近端的串扰,实际上,在4对双绞线电缆中,当其他3个线对都发送信号时也会对被测线对产生串扰。因此在4对电缆中,3个发送信号的线对向另一相邻接收线对产生的总串扰就称为近端串音功率和(Power Sum NEXT,) ,近端串音功率和损耗值只有超5类以上电缆中才要求测试它,这种测试在用多个线对传送信号的100 Base-T4和1000 Base-T等高速以太网中非常重要。因为电缆中

28、多个传送信号的线对把更多的能量耦合到接收线对,在测量中近端串音功率和损耗值要低于同种电缆线对间的近端串音损耗值。v布线系统信道的最小PS NEXT值应符合表表九的规定,并可参考表十所列关键频率的近端串音功率和建议值。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综合近端串扰:电缆电缆工作站工作站Hub通讯出口通讯出口配线架配线架一对线感应到其他三对的串扰影响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综合近端串扰是一个计算值。v通常适用于2对或2对以上的线对同时在同一方向上传输数据(例如1000Base-T)v4dB原则同样适用,需要双向测试PS NEXT实测曲线实测曲线极限值极限值第六章:综合布线

29、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注:a.NEXT计算值大于60.0dB时均按60.0dB考虑。 b.NEXT计算值大于65.0dB时均按65.0dB考虑。: 表九:信道PS NEXT值 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表十:信道PS NEXT建议值 频率最小PSNEXT(dB)(MHz)D级E级F级157.062.062.01640.650.662.010027.137.159.9250-30.253.9600-48.2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线对与线对之间的衰减串音比(ACR):通信链路在信号传输时,衰减和串扰都会存在,串扰反映电缆系统内的噪声,衰减反映线对本身的传输质量,

30、这两种性能参数的混合效应(信噪比)可以反映出电缆链路的实际传输质量,用衰减与串扰比来表示这种混合效应,衰减与串扰比定义为:被测线对受相邻发送线对串扰的近端串扰损耗值与本线对传输信号衰减值的差值(单位为dB) ,并可参考表表十一所列关键频率的ACR建议值。v公式:vACR(dB)=NEXT(dB)- Attenuation (dB) 衰减串扰比衰减串扰比ACR =近端串扰近端串扰-衰减衰减(dB)(数值越大越好)(数值越大越好)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经过衰减的信号和噪声的比信号被衰减噪声近端串绕共计6种组合vABvA CvA DvB CvB DvC DABCD第六章:综合布线系

31、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表十一:信道ACR建议值 频率最小ACR(dB)(MHz)D级E级F级156.06I.061.01634.544.956.91006.118.242.1250-2.823.1600-3.4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ACR功率和(PS ACR):为近端串音功率和与插入损耗之间的差值,信道的每一线对和布线的两端均应符合要求。布线系统信道的PS ACR值可用以下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可参考表十二所列关键频率的PS ACR建议值。v线对k的ACR功率和的计算公式:vPS ACRk=PS NEXTk-ILk v式中k线对号;vPS NEXTk线对k的近端串音功率和;v

32、ILk线对k的插入损耗。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表十二:信道PS ACR建议值 频率(MHz)最小PSACR(dB)D级E级F级153.058.058.01631.542.353.91003.115.439.1250-5.820.1600-6.4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线对与线对之间等电平远端串音(ELFEXT):为远端串音与插入损耗之间的差值,只应用于布线系统的D、E、F级。布线系统信道每一线对的ELFEXT数值应符合表十三的规定,并可参考表十四所列关键频率的ELFEXT建议值。v与NEXT定义相类似,FEXT是信号从近端发出,而在链路的另一侧(远端),发送

33、信号的线对向其同侧其他相邻(接收)线对通过电磁感应耦合而造成的串扰。v与NEXT一样,FEXT也用远端串音损耗来度量。v因为信号的强度与它所产生的串扰及信号的衰减有关,所以电缆长度对测量到的FEXT值影响很大,FEXT并不是一种很有效的测试指标,在测量中是用ELFEXT值的测量代替FEXT值的测量。vELFEXT是指某线对上远端串扰损耗与该线路传输信号的衰减差。也称为远端ACR。减去衰减后的FEXT也称作同电位远端串扰,它比较真实地反映在远端的串扰值。v定义:ELFEXT(dB)=FEXT(dB)-A(dB)(A为受串扰接收线对的传输衰减) 等效远端串扰等效远端串扰ELFEXTELFEXT是相

34、对于衰减的FEXT(FEXT-attenuation)HubFEXTattenuationELFEXT电缆电缆工作站工作站通讯出口通讯出口配线架配线架共计12种组合vAB BAvAC CAvAD DAvBC CBvBD DBvCD DC表十三:信道ELFEXT 值 注:a.与测量的近端串音FEXT值对应的ELFEXT值若大于70.0dB则仅供参考。 b.ELFEXT计算值大于60.0dB时均按60.0dB考虑。 c.ELFEXT计算值大于65.0dB时均按65.0dB考虑。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表十四:信道ELFEXT建议值 频率(MHz)最小ELFEXT(dB)D级E级F级

35、157.463.365.01633.339.257.510017.423.344.4250-15.337.8600-31.3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等电平远端串音功率和(PS ELFEXT):布线系统信道每一线对的PS ELFEXT数值应符合表十五的规定,并可参考表十六所列关键频率的PS ELFEXT建议值。v和PSNEXT一样, PSELFEXT是几个同时传输信号的线对在接收线对形成的ELFEXT总和。对4对UTP而言,它组合了其他3对线对第4对线的ELFEXT影响。AttenuationAffects of all 3 disturbing pairs = Power S

36、um信号信号PSELFEXTFEXTPSFEXTELFEXT(信号的分信号的分贝差贝差)表十五:信道PS ELFEXT值注:a.与测量的远端串音FEXT值对应的PS ELFEXT值若大于70.0dB则仅供参考。b.PS ELFEXT计算值大于57.0dB时均按57.0dB考虑。c.PS ELFEXT计算值大于62.0dB时均按62.0dB考虑。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表十六:信道PS ELFEXT建议值 频率(MHz)最小PSELFEXT(dB)D级E级F级154.460.362.01630.336.254.510014.420.341.4250-12.334.8600-28.

37、3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直流(D.C.)环路电阻:布线系统信道每一线对的直流环路电阻应符合表十七的规定。(电信号转换热能的损失)表十七:信道直流环路电阻 最大直流环路电阻()A级B级C级D级E级F级56017040252525v传输延迟和延迟偏离传输延迟和延迟偏离v传输延迟是信号在电缆线对中传输时所需要的时间。传输延迟随着电缆长度的增加而增加,测量标准是指信号在100m电缆上的传输时间,单位是纳秒(ns),它是衡量信号在电缆中传输快慢的物理量。 v延迟偏离是指同一UTP电缆中传输速度最快的线对和传输速度最慢线对的传输延迟差值,它以同一缆线中信号传播延迟最小的线对的时延值作为

38、参考,其余线对与参考线对都有时延差值。最大的时延差值即是电缆的延迟偏离。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传播时延:布线系统信道每一线对的传播时延应符合表十八的规定,并可参考表十九所列的关键频率建议值。表十八:信道传播时延 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表十九:信道传播时延建议值 频率(MHz)最大传播时延(us)A级B级C级D级E级F级0.120.0005.000-1-5.0000.5800.5800.5800.58016-0.5530.5530.5530.553100-0.5480.5480.548250-0.5460.546600-0.545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

39、综合布线系统v11.传播时延偏差:布线系统信道所有线对间的传播时延偏差应符合表二十的规定。表二十:信道传播时延偏差 等级频率(MHz)最大时延偏差(s)Af=0.1-B0.1f1-C1f160.050aD1f1000.050aE1f500.050aF1f6000.030b注: a.0.050为0.045+40.00125计算结果。 b.0.030为0.025+40.00125计算结果。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5) 5e类、6类和7类永久链路或CP链路测试项目及性能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v回波损耗(RL):布线系统永久链路或CP链路每一线对和布线两端的回波损耗值应符合表二十一的

40、规定,并可参考表二十二所列的关键频率建议值。 表十一:永久链路或CP链路回波损耗值 级别频率(MHz)最小回波损耗(dB)C1f1615.0D1f2019.020f10032-10lg(f)E1f1021.010f4026-5lg(f)40f25034-10lg(f)F1f1021.010f4026-5lg(f)40f251.234-10lg(f)251.2f60010.0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 表十二:永久链路回波损耗建议值 频率(MHz)最小回波损耗(dB)C级D级E级F级115.019.021.021.01615.019.020.020.0100-12.014.014.

41、0250-10.010.0600-10.0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插入损耗(IL):布线系统永久链路或CP链路每一线对的插入损耗值应符合表表二十三的规定,并可参考表二十四所列的关键频率建议值。 表二十三:永久链路插入损耗建议值 频率(MHz)最小NEXT(dB)A级B级C级D级E级F级0.116.55.5-1-5.84.04.04.04.016-12.27.77.16.9100-20.418.517.7250-30.728.8600-46.6注:插入损耗(IL)计算值小于4.0dB时均按4.0dB考虑。L=LFc+LCPY; LFC固定电缆长度(m);LCPCP电缆长度(m)

42、;yCP电缆衰减(dB/m)与固定水平电缆衰减(dB/m)比值;n=2对于不包含CP点的永久链路的测试或仅测试CP链路;n=3对于包含CP点的永久链路的测试。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表二十四:永久链路插入损耗建议值 频率(MHz)最小NEXT(dB)A级B级C级D级E级F级0.116.55.5-1-5.84.04.04.04.016-12.27.77.16.9100-20.418.517.7250-30.728.8600-46.6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近端串音(NEXT):布线系统永久链路或CP链路每一线对和布线两端的近端串音值应符合表二十五的规定,并可参考

43、表二十六所列的关键频率建议值。表二十五:永久链路或CP链路近端串音值 注:a.NEXT计算值大于60.0dB时均按60.0dB考虑。 b.NEXT计算值大于65.0dB时均按65.0dB考虑。 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表二十六:永久链路近端串音建议值 频率(MHz)最小NEXT(dB)A级B级C级D级E级F级0.127.040.0-1-25.040.160.065.065.016-21.145.254.665.0100-32.341.865.0250-35.360.4600-54.7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近端串音功率和(PS NEXT):只应用于布线系统的D

44、、E、F级,布线系统永久链路或CP链路每一线对和布线两端的近端串音功率和值应符合表二十七的规定,并可参考表二十八所列的关键频率建议值。表二十七:永久链路或CP链路近端串音功率和值 注:a.PSNEXT计算值大于57.0dB时均按57.0dB考虑。 b.PSNEXT计算值大于62.0dB时均按62.0dB考虑。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表二十八:永久链路近端串音功率和参考值 频率(MHz)最小PS NEXT(dB)D级E级F级157.062.062.01642.252.262.010029.339.362.0250-32.757.4600-51.7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

45、线系统v线对与线对之间的衰减串音比(ACR):只应用于布线系统的D、E、F级,布线系统永久链路或CP链路每一线对和布线两端的ACR值可用以下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可参考表二十九所列关键频率的ACR建议值。线对i与线对k间ACR值的计算公式:vACRik=NEXTikILkv式中i线对号;k线对号;NEXTik线对i与线对k间的近端串音;ILk线对k的插入损耗。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表二十九:永久链路ACR建议值 频率(MHz)最小ACR(dB)D级E级F级156.061.061.01637.547.558.110011.923.347.3250-4.731.6600-8.1第六

46、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ACR功率和(PS ACR):布线系统永久链路或CP链路每一线对和布线两端的PS ACR值可用以下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可参考表三十所列关键频率的PS ACR建议值。v线对k的PS ACR值计算公式:vPS ACRk=PS NEXTkILkv式中k线对号;PS NEXTk线对k的近端串音功率和;ILk线对k的插入损耗。表三十:永久链路PS ACR建议值 频率(MHz)最小PSACR(dB)D级E级F级153.058.058.01634.545.155.11008.920.844.3250-2.028.6600-5.1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

47、线对与线对之间等电平远端串音(ELFEXT): ELFEXT是指某线对上远端串扰损耗与该线路传输信号的衰减差。也称为远端ACR。减去衰减后的FEXT也称作同电位远端串扰,它比较真实地反映在远端的串扰值。布线系统永久链路或CP链路每一线对的等电平远端串音值应符合表三十一规定,并可参考表三十二所列的关键频率建议值。v定义:ELFEXT(dB)=FEXT(dB)-A(dB)(A为受串扰接收线对的传输衰减)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表三十一:永久链路或CP链路等电平远端串音值 注:n=2对于不包含CP点的永久链路的测试或仅测试CP链路;n=3对于包含CP点的永久链路的测试。a.与测量的远

48、端串音FEXT值对应的ELFEXT值若大于70.0dB则仅供参考。b.ELFEXT计算值大于60.0dB时均按60.0dB考虑。c.ELFEXT计算值大于65.0dB时均按65.0dB考虑。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表三十二:永久链路等电平远端串音建议值 频率(MHz)最小ELFEXT(dB)D级E级F级158.664.265.01634.540.159.310018.624.246.0250-16.239.2600-32.6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等电平远端串音功率和(PS ELFEXT):和PSNEXT一样, PSELFEXT是几个同时传输信号的线对在接收线

49、对形成的ELFEXT总和。对4对UTP而言,它组合了其他3对线对第4对线的ELFEXT影响。布线系统永久链路或CP链路每一线对的PS ELFEXT值应符合表表三十三的规定,并可参考表三十四所列的关键频率建议值。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 表三十三:永久链路或CP链路PS ELFEXT值注:n=2对于不包含CP点的永久链路的测试或仅测试CP链路;n=3对于包含CP点的永久链路的测试。a.与测量的远端串音FExT值对应的ELFEXT值若大于70.0dB则仅供参考。b.PS ELFEXT计算值大于57.0dB时均按57.0dB考虑。c.PS ELFEXT计算值大于62.0dB时均按62

50、.0dB考虑。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表三十四:永久链路PS ELFEXT建议值 频率(MHz)最小PS ELFEXT(dB)D级E级F级155.661.262.01631.537.156.310015.621.243.0250-13.236.2600-29.6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直流(DC)环路电阻:布线系统永久链路或CP链路每一线对的直流环路电阻应符合表表三十五的规定,并可参考表三十六所列的建议值。表三十五:永久链路或CP链路直流环路电阻值 级别最大直流环路电阻(n)A530B140C34D(L/100)22+n0.4E(L/100)22+n0.4F(

51、L/100)22+n0.4注:L= LFC +LCPY (11-5-6)LFC固定电缆长度(m);LCPCP电缆长度(m);n=2对于不包含CP点的永久链路的测试或仅测试CP链路;n=3对于包含CP点的永久链路的测试;YCP电缆衰减(dBm)与固定水平电缆衰减(dBm)比值。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表三十六:永久链路直流环路电阻建议值 最大直流环路电阻()A级B级C级D级E级F级53014034212121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传播时延:布线系统永久链路或CP链路每一线对的传播时延应符合表三十七的规定并可参考表三十八所列的关键频率建议值。表三十七:永久链路或

52、CP链路传播时延值 注:L= LFC +LCP (11-5-7)LFC固定电缆长度(m);LCPCP电缆长度(m);n=2对于不包含CP点的永久链路的测试或仅测试CP链路;n=3对于包含CP点的永久链路的测试。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表三十八:永久链路传播时延建议值 频率(MHz)最大传播时延(us)A级B级C级D级E级F级0.119.4004.400-1-4.4000.5210.5210.5210.52116-0.4960.4960.4960.496100-0.4910.4910.491250-0.4900.490600-0.489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1

53、1.传播时延偏差:布线系统永久链路或CP链路所有线对间的传播时延偏差应符合表三十九的规定,并可参考表四十所列的建议值。表三十九: 永久链路或CP链路传播时延偏差 级别频率(MHz)最大时延偏差(us)Af=0.1B0.1f1C1f16(L/l00)0.045+n0.00125D14fl00(L/100)0.045+n0.00125E1f250(L/100)0.045+n0.00125F1f600(L/100)0.025+n0.00125注:L= LFC +LCP LFC固定电缆长度(m);LCPCP电缆长度(m);n=2对于不包含CP点的永久链路的测试或仅测试CP链路;n=3对于包含CP点的永

54、久链路的测试。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表四十:永久链路传播时延偏差建议值 等级频率(MHz)最大时延偏差(us)AF=0.1-B0.1f1-C1f160.044aD1f1000.044aE1f2500.044aF14f6000.026b注:a.0.044为0.90.045+30.00125计算结果。 b.0.026为0.90.025+30.00125计算结果。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6)所有电缆的链路和信道测试结果应有记录,记录在管理系统中并纳入文档管理。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四)光纤测试v1、用于光纤多模、单模的测试,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55、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测试的要求。v2、光纤信道分为OF-300、OF-500、OF-2000三个等级,各等级光纤信道应支持的应用长度不应小于300m、500m及2000m,v光纤信道构成方式应有三种。v(1)水平光缆和主干光缆至楼层电信间的光纤配线设备应经光纤跳线连接构成。v(2)水平光缆和主干光缆在楼层电信间应经端接(熔接或机械连接)构成。v(3)水平光缆经过电信间直接连至大楼设备间光配线设备构成。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3、综合布线系统光纤信道应采用标称波长为850nm和1300nm的多模光纤及标称波长为1310nm和1550nm的单模光纤

56、。多模和单模唯一的物理区别在于他们芯纤的直径大小,因为内核的大小不同,他们的性能特征也不同。单模光纤因为有着比较小的内核,能够处理比多模光纤多得多的信息量,并且能传输很长的距离。单模光纤也有着比多模光纤小得多的损耗。v多模光纤有50/125,62.5/125两种芯径,每根光纤传输多路信号。多模光纤允许光以很多路径或模式来传输,多模光纤的较大的内核允许光被分为许多种不同的模式,在一些模式下它达到另一段的时间比在另外的模式下短得多,这就导致源信号在传输时间上被扩散开了。v引起光纤链路损耗的原因主要有:材料原因。光纤纯度不够和材料密度的变化太大。光缆的弯曲程度。包括安装弯曲和产品制造弯曲问题,光缆对

57、弯曲非常敏感。光缆接合以及连接的耦合损耗。这主要由截面不匹配、间隙损耗、轴心不匹配和角度不匹配造成不洁或连接质量不良。低损耗光缆的大敌是不洁净的连接,灰尘阻碍光传输,手指的油污影响光传输,不洁净光缆连接器可扩散至其它连接器。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单模(1310nm,1550nm),每根光纤传输一个信号。单模光纤只允许信号采用一条路径通过光纤的中间部分,整个信号以同样的速率通过光纤,这就允许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v4、测试方法:v(1)测试前应对所有的光连接器件进行清洗,并将测试接收器校准至零位。v(2)测试应包括以下内容:v在施工前进行器材检验时,一般检查光纤的连通性,必要

58、时宜采用光纤损耗测试仪(稳定光源和光功率计组合)对光纤链路的插入损耗和光纤长度进行测试。v对光纤链路(包括光纤、连接器件和熔接点)的衰减进行测试,同时测试光跳线的衰减值可作为设备连接光缆的衰减参考值,整个光纤信道的衰减值应符合设计要求。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3)测试应按图一进行连接。在两端对光纤逐根进行双向(收与发)测试 。 图一 光纤链路测试连接(单芯)注:光连接器件可以为工作区TO、电信间FD、设备间BD、CD的SC、ST、sFF连接器件。光缆可以为水平光缆、建筑物主干光缆和建筑群主干光缆。光纤链路中不包括光跳线在内。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4)布

59、线系统所采用光纤的性能指标及光纤信道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同类型的光缆在标称的波长,每公里的最大衰减值应符合表四十一的规定。表四十一:光缆衰减 最大光缆衰减(dBkm)项目OM1,OM2及OM3多模OSl单模波长850 nm1300 nm1310 nm1550 nm衰减3.51.51.01.0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5)光缆布线信道在规定的传输窗口测量出的最大光衰减(介入损耗)应不超过表四十二的规定,该指标已包括接头与连接插座的衰减在内。表四十二:光缆信道衰减范围表 级别最大信道衰减(dB)单模多模1310nm1550nm850nm1300nmOF-3001.801.802

60、.551.95OF-5002.002.003.252.25OF-20003.503.508.504.50注:每个连接处的衰减值最大为1.5dB。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6)光纤链路的插入损耗极限值可用以下公式计算:v光纤链路损耗=光纤损耗+连接器件损耗+光纤连接点损耗 v光纤损耗=光纤损耗系数(dBkm)光纤长度(km) v连接器件损耗=连接器件损耗个连接器件个数 v光纤连接点损耗=光纤连接点损耗个光纤连接点个数光纤链路损耗参考值 种类工作波长(nm)衰减系数(dBkm)多模光纤8503.5多模光纤13001.5单模室外光纤13100.5单模室外光纤15500.5单模室内光纤13101.0单模室内光纤15501.0连接器件衰减0.75dB光纤连接点衰减0.3 dB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v(7)所有光纤链路测试结果应有记录,记录在管理系统中并纳入文档管理。LOGO山东建筑科学研究院智能建筑检测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