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七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微专题 从比较角度鉴赏古诗课件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70110245 上传时间:2024-08-02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七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微专题 从比较角度鉴赏古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七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微专题 从比较角度鉴赏古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七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微专题 从比较角度鉴赏古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七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微专题 从比较角度鉴赏古诗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七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微专题 从比较角度鉴赏古诗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七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微专题 从比较角度鉴赏古诗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七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微专题 从比较角度鉴赏古诗课件(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专题从比较角度鉴赏古诗第七章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专题微语专题微语 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比较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在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相异之处的诗歌进行比较。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之处或相异之处。从设题来看,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或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的比较;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

2、情的比较等等。因此,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把握,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歌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首诗歌中不同乃至相对的东西。“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都要从诗歌中找到具体依据。一、形象异同比较鉴赏一、形象异同比较鉴赏1.(2017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晓行巴峡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注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注注树杪:树梢。 鉴赏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

3、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答答案案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答案解析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郊外春日郊外唐庚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山好更宜馀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新城道中二首新城道

4、中二首(其一其一)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鉴赏唐诗的“莺边日暖如人语”和苏诗的“西崦人家应最乐”两句诗中都写到“人”,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答案案唐诗写到的人是广义上的人,是比喻(比拟)的对象,诗人用比喻(比拟)、听觉等手法,表现郊外景色的美丽,抒发内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苏诗提到的“人”是特定环境中的山间农人,他们在春天忙着耕种,表现出山村生活的生机勃勃,寄托着诗人向往农人生活的情感。答案形象异同比较有两个层面,一是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二是形象作用异同比较。形象内涵、特点异同较

5、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意象(主要指景象和物象)内涵比较,一方面是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比较。对于前者,先要看意象选取上有何不同,如上面第1题关于意象方面的比较,再主要是看意象在自身特点与表情达意两方面的异同,或者表层义与深层义有何异同;对于后者,要注意从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品质两方面比较,兼及人物身份的比较。形象异同题大都是“求异”比较,这是做题可以利用的地方。形象作用异同主要在写景、状物、造境、抒情、结构方面展开。点拨关键二、词语比较鉴赏二、词语比较鉴赏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

6、雁洛阳边。鉴赏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答答案案(示例一)“失”字更好。它含有消失之意,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有迷茫的感觉,给人无尽的想象。(示例二)“阔”字更好。它含有开阔之意,它是对实际的描写,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邈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给人的感觉更加真实;而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答案词语比较赏析题本质上同一般的词语赏析题一样,看该词是否造境、写景、表情,是否传神等。但既然是比较赏析,一定要选好比较点,如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

7、符合语境;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生动形象;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作用。其次,重点把理由说清楚、说充分。点拨关键三、表达技巧异同比较三、表达技巧异同比较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塞上塞上听吹笛听吹笛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注注迁客:被贬谪之人。去长沙:汉代贾谊因受到权臣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曾写吊屈原赋以自伤。梅花:假借笛曲名梅花落中的梅花。鉴赏

8、(1)两首诗都选用了_意象,描绘出对_一事的感受。答答案案这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高诗由战士听曲而联想到故乡的梅花飘落,思乡之情浓郁;李诗因被贬而远离长安,听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诗人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寒冬时的梅花。另外,李诗还运用用典的手法,借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他的自我辩白之意;高诗则运用设问,一问一答,以虚景衬实情。答案梅听笛(2)这两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阅读下面两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仙吕仙吕后庭花后庭花赵孟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

9、休。中吕中吕普天乐普天乐滕宾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菊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鉴赏(1)这两首曲的前四句都写了秋景,但手法和意境特点各不相同,请作具体分析。答答案案赵曲写景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宁静幽美又灵动清逸的水乡秋暝图。滕曲写景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萧瑟肃杀凄清的秋景。答案(2)这两首曲分别用不同的抒情手法表达了何种相似的志趣?请作具体分析。答答案案都表达了归隐之志。赵曲全篇写景,描绘幽美如画的水乡,只在尾句通过描述采菱女摘荷叶戴在头上,互相呼唤归去的情景,寓情于景,间接抒情(含蓄),表达了归隐之志。滕曲前四句写景,

10、表达人生迟暮之感,后四句直写人事,预想归隐后的田园生活,直抒胸臆,表达了倾慕陶渊明,急于归隐的志向。答案首先,要熟悉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与内涵。其次,审清题干要求比较的方向(是求同还是求异)、角度(是从哪个角度比较),比较到哪一步,是只要答出术语还是兼有效果的分析。最后,鉴于表达技巧的复杂性,表达技巧的比较还是定位于常见常用的表达技巧。因此,要立足于对原诗准确的判断,尤其注意甄别那些易混淆的表达技巧,如表现手法中的对比与衬托、修辞方法中的借代与借喻。点拨关键四、内容、情感异同比较四、内容、情感异同比较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泊岳阳楼下泊岳阳楼下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

11、舟雪洒寒灯。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首诗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鉴赏7.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除夜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除夜太原寒甚除夜太原寒甚明于谦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注注这首诗是诗人离开杭州在太原担任山西巡抚时所作。底用:何用。鉴赏(1)两首诗中诗人对“春风”的主观态度有何不同?答答案案来诗中,诗人对春风有无奈畏惧之感,因春风的到来意味着又一个漂泊之

12、年的开始,更增添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愁苦之情。于诗中,诗人对春风充满期盼喜悦之情,因春风的到来可以驱走严寒,带来温暖和希望。答案(2)两首诗虽同写除夜感触,但人生境界有高下之分。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答答案案来诗写诗人彻夜不眠,抒发了浓郁的羁旅之愁和思念之苦,但是囿于狭隘的个人命运和情感。于诗写诗人视“寒甚”为“轻寒”,表现了不畏严寒困苦的乐观态度;同时,能推己及人,借春风即将到来宽慰漂泊天涯之人不必忧愁,体现了兼济世人的情怀,其人生境界明显高于来诗。答案进行内容、情感的比较鉴赏,前提是读懂诗歌,把握各自的感情基调。其方法仍与前面分析概括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相同。读标题。标题往往交代了内容,定下感情基调。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及写作背景。同样的景物,因诗人不同的际遇、不同的心情,会蕴含截然不同的情感。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注意诗歌的最后两句,它们往往卒章显志,点明主旨。点拨关键在此基础上的比较,需要注意:熟悉感情基调术语,会用这些术语比较感情基调异同,如忧愁与闲适、悲伤与欢快。进一步比较分析出产生不同感情的原因或情境,这也是情感比较的重要内容。比较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总体概括,又要有具体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