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泌尿系统感染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70041356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泌尿系统感染(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四 泌尿系感染泌尿系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 是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生长繁殖,并侵犯尿道粘膜或组织而引起损伤。 小儿易发生尿感的原因:小儿易发生尿感的原因:1.1.解剖生理特点解剖生理特点(1 1)尿道平滑肌发育差)尿道平滑肌发育差(2 2)尿道口解剖位置)尿道口解剖位置(3 3)局部防御能力低下)局部防御能力低下2.2.尿路畸形及结构异常尿路畸形及结构异常先天畸形、肾发育异常先天畸形、肾发育异常3.3.膀胱输尿管返流等膀胱输尿管返流等 1 1、小小儿儿泌泌尿尿系系感感染染常常见见的的病病原原菌菌中中,大大肠肠杆杆菌菌仍仍然然是是位位于于第第一

2、一位位,可可见见于于60% 60% 80%80%的的病病例例中中,其其他他革革兰兰阴阴性性杆杆菌菌如如变变形形杆杆菌菌、克克雷雷伯伯杆杆菌菌、绿绿脓脓杆杆菌菌等等也也占占一一定定比比例例,尤尤其其是是在在存存在在泌泌尿尿系系畸畸形形的的患患儿儿中中,非非大大肠肠杆杆菌的培养阳性比例增高。菌的培养阳性比例增高。 2 2、近近年年来来革革兰兰阳阳性性球球菌菌感感染染有有上上升升趋趋势势,特特别别是是在在新新生生儿儿中中,B B 族族链链球球菌菌所所致致的的泌泌尿尿系系感感染染明明显显高高于于其其他他年年龄龄组组。当当儿儿童童存存在在免免疫疫功功能能低低下下时时,更更容容易易发发生生真真菌菌感感染染

3、。随随着着抗抗生生素素的的应应用用及及医医疗疗操操作作的的增增多多,由由大大肠肠杆杆菌菌、肠肠球球菌菌、肠肠杆杆菌菌以以及及假假单单胞胞菌菌等等所所致致的的院院内内感感染染也也越越来来越越引引起起人人们们的重视。的重视。 3 3、此此外外,沙沙眼眼衣衣原原体体、腺腺病病毒毒感感染染、结结肠肠内内阿阿米米巴巴原原虫虫、红红斑斑丹丹毒毒丝丝菌菌也均有报道。也均有报道。首次泌尿道感染复发性泌尿道感染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差异较大 缺乏特异性 333月月 发发热热、纳纳差差、腹腹痛痛、呕呕吐吐、腰腰酸酸、腰腰痛痛、尿尿频频、排尿困难、血尿、脓血尿、尿液混浊排尿困难、血尿、脓血尿、尿液混浊尿液分

4、析 尿常规检查 大于等于5个/HP 怀疑 试纸条亚硝酸盐实验和尿白细胞酯酶 检测尿培养尿培养 诊断主要依据 清洁中段尿菌落计数 105/ml 确诊 104-105/ml 可疑 104/ml 污染结果分析应结合患儿性别、尿液收集方法、细菌种类及繁殖力综合评价目的目的辅助泌尿系感染定位检查泌尿系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畸形了解慢性肾损害或瘢痕进展情况包括 B超、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MCU)、静态核素肾扫描(DMSA)B超 主要是发现和诊断泌尿系统发育畸形伴有发热的UTI均做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MCU) 确诊膀胱输尿管返流(VUR)的基本方法及分级的金标准静态核素肾扫描(DMSA) 诊断急性肾盂肾炎(AP

5、N)的金标准 肾瘢痕的发现4岁 B超异常者在感染控制后行MCU检查2-4岁 可根据病情而定上泌尿道感染目的 根除病原体、控制症状、去除诱发因素和预防再发1、一般处理 休息、多饮水增加尿量、保持外阴清洁2、抗菌药物治疗 选择原则:感染部位、肾功能损害小、药敏结果、抗菌力强、抗菌谱广 多选用2代以上头孢上尿路感染的治疗 疗程7-14天小于等于3月 全程静脉敏感抗生素治疗10-14天大于3月 若患儿有中毒、脱水等症状或不能耐受口服抗生素治疗,可先静脉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2-4天后改用口服敏感抗生素治疗,总疗程10-14天。两种治疗方案在退热时间、复发率无差别治疗48小时后重新评估 临床症状 尿检指标

6、未达到治疗预期效果需重新留取尿液进行尿培养细菌学检查 未完成影像学相关检查,应在足量抗生素治疗结束后仍需继续给予小剂量抗生素口服治疗,直至影像学检查显示无VUR等尿路畸形下尿路治疗1、口服抗生素治疗7-14天(标准疗程)2、口服抗生素2-4天(短疗程)两组在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菌尿持续时间、UTI复发、药物依从性和耐药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别,推荐短疗程。48小时后评估及处理同上尿道感染包括 1、UTI发作2次及以上且均为APN; 2、1次APN且伴有1次及以上的下尿路感染; 3、3次及以上的下尿路感染。复发相关因素小年龄(2.5岁)、排尿障碍如夜尿症、摄入减少、大便失禁、特发性高钙血症、DSMA显示

7、肾实质缺损、VUR特别是双侧或三级及以上返流。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对复发性UTI者在控制急性发作后需考虑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如果患儿在接受预防性治疗期间出现了尿路感染,需换用其他抗生素而非增加原抗生素剂量。预防用药期间,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剂量的1/3睡前顿服,首选呋喃妥因或磺胺甲基异恶唑,若小婴儿服用呋喃妥因因伴随消化道副反应剧烈者,可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或头孢克洛类药物口服。 1、对于首次发病的新生儿或小婴儿,在急性期治疗后,更换抗生素继续预防性应用至完成全面影像学检查以除外可能存在泌尿系畸形为止; 2、在有膀胱输尿管反流、免疫耐受、不全尿路梗阻等病史时,应预防应用抗生素至这些诱因消失,

8、从而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危险性; 3、对不伴尿路功能和解剖异常的反复泌尿系感染的患儿,也应该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4、对预防用药从2 个月到长达6 年的随访研究中,已经证明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减少反复泌尿系感染的发生,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上尿路感染后出现肾瘢痕的比例可高达10% 30%,可逐渐发展为高血压(在成人该比例为7% 17%),极少数人最终可发展到透析或肾移植。因此,还应该加强长期随访,以便及时发现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的征象,尤其是对那些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梗阻性尿路畸形、反复泌尿系感染以及治疗不规范等易导致肾瘢痕的危险因素的人群。 大肠埃希杆菌是存在于健康人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当机

9、体抵抗力降低时可侵入不同部位引起相应疾病。大肠埃希杆菌主要引起肠道和泌尿道感染,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条件致病菌占优势地位,大肠埃希杆菌已经成为泌尿系感染最主要的致病菌之一。 湖北地区17 所三级医院儿童尿培养分离的423 株病原菌中,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158 株,占37. 4 % ,居首位;其中检出产超广谱2内酰胺酶( ESBLs) 菌株112 株,占70. 9 %;其对阿米卡星、呋喃妥因、亚胺培南的敏感率较高,在80. 9 %100. 0 %;对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头孢哌酮/ 舒巴坦、氟喹诺酮类及磺胺甲噁唑/ 甲氧苄啶的敏感率在20. 0 %56. 0 %;产ESBLs 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 株。因此认为临床医师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亚胺培南是治疗产ESBLs 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内蒙古某医院检查30 株尿阳性菌株中, 革兰氏阴性杆菌占 76. 6%, 其中仍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 革兰氏阳性菌占 23. 3% , 其中肠球菌占 10%。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噻肟那、头孢呋新钠等抗生素耐药性普遍高, 对丁胺卡那、呋喃妥因及部分三代头孢类抗生素耐药性相对较低, 为 13% 33% , 对亚胺培南敏感性为 100% ; 肠球菌对万古霉素 100% 敏感。THY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