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和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70032550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4.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日和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元日和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元日和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元日和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元日和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日和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日和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两首元日元日【宋宋】王安石王安石 爆爆竹声中一岁除,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春风送暖入屠屠苏。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总把新桃换旧符符。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唐】皮日休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应是嫦娥掷与人。熟读诗文熟读诗文借助拼音和字典,读正借助拼音和字典,读正确,读流利。确,读流利。理解诗意理解诗意借助注释、插图和字典,逐借助注释、插图和字典,逐字逐句理解诗意。字逐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体会诗情根据诗意,体会作者表达根据诗意,体会作

2、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思想感情。朗读背默朗读背默根据诗情,有感情地朗读、根据诗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正确默写全诗。背诵并正确默写全诗。元日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王安石,字介甫, , 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想家、文学家,“唐宋唐宋八大家八大家”之一。在文学之一。在文学方面,王安石不仅在理方面,王安石不仅在理论上独树一帜,而且在论上独树一帜,而且在创作实践上别具一格,创作实践上别具一格,给后人留下给后人留下15401540多首诗多首诗歌、歌、8008

3、00多篇散文的丰多篇散文的丰富文化遗产。富文化遗产。 v“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以下六种,你认为在这里是哪种解释?v(1)开始的,第一。v(2)为首。v(3)主要、根本。v(4)元素。v(5)构成一个整体的。v(6)货币单位。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自由朗读古诗,小组交流:自由朗读古诗,小组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读读古诗,思考:读读古诗,思考: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过年的吗?从诗中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过年的吗?从诗中哪些地方知道?把它画起来。哪些地方知道?把它画起来。燃燃爆竹爆竹饮饮屠苏屠苏换换新桃新桃爆爆千千想象想象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

4、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旁,用来压邪。.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风送暖入屠苏。

5、句意:句意: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美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美酒。酒。 读读诗句,你感受到了什么?读读诗句,你感受到了什么?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千门万户曈曈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把新桃换旧符。曈曈:曈曈:形容太阳刚出时光辉灿烂的形容太阳刚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景象 。句意:句意:旭日初升,光芒万丈,家家旭日初升,光芒万丈,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新桃符,迎接新春。从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万象

6、更新,前景光明美好。万象更新,前景光明美好。返回返回 读读古诗,闭上眼睛读读古诗,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眼前出现想象一下,你眼前出现了怎样一幅画面?了怎样一幅画面?张灯结彩欢聚一堂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普天同庆喜气洋洋普天同庆喜气洋洋辞旧迎新辞旧迎新欢天喜地欢天喜地元日元日是(是( )代诗人()代诗人( )的作品。诗的第一句)的作品。诗的第一句渲染了(渲染了( )的气氛。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的气氛。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照千家万户,象征了( )的前景。第四句既写)的前景。第四句既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了(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了( )的意思。诗的)的意思。诗的第一句第一句“爆竹声

7、中一岁除爆竹声中一岁除”与第四句与第四句“总把新桃换总把新桃换旧符旧符”能动脑筋改成一幅对联吗?(爆竹除旧岁)能动脑筋改成一幅对联吗?(爆竹除旧岁)新桃换旧符新桃换旧符。元日元日是(是( 宋)代诗人(王安石宋)代诗人(王安石 )的作)的作品。诗的第一句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品。诗的第一句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的气氛。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美好光明)的前景。第四句户,象征了(美好光明)的前景。第四句既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了(除旧迎既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了(除旧迎新)的意思。新)的意思。 诗的第一句诗的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声中一岁

8、除”与第四句与第四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把新桃换旧符”能动脑筋改成一幅对能动脑筋改成一幅对联吗?联吗?爆竹除旧岁爆竹除旧岁 新桃换旧符新桃换旧符写作背景: 当时王安石不顾官僚大地主的反对实行当时王安石不顾官僚大地主的反对实行改革。推行新的政法,这样,既可以农民改革。推行新的政法,这样,既可以农民不再受大地主的剥削,日子比较好过一点,不再受大地主的剥削,日子比较好过一点,也巩固宋王朝的统治,增加国家的收入。也巩固宋王朝的统治,增加国家的收入。元日元日这首诗就是他做宰相推行新法成这首诗就是他做宰相推行新法成功时写的。功时写的。 你想象一下,他当时的心情。他要表达你想象一下,他当时的心情。他要表达怎样

9、的思想感情?怎样的思想感情?元日诗主要思想情感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过年的由来过年的由来 相传在远古时候,有一种凶残的野兽叫相传在远古时候,有一种凶残的野兽叫“年年”,每年冬天,它就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每年冬天,它就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色、火光、响声。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色的桃木板,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色的桃木

10、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里,“年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红纸对联,点灯笼,敲锣打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红纸对联,点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就成了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就成了“过年过年”。 王王安安石石其其

11、他他有有名名的的诗诗句句墙角数枝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为有暗香来。梅花梅花泊船瓜洲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明月何时照我还。登飞来峰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缘身在最高层。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玉颗珊珊下月轮,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应是嫦娥掷与人。

12、唐唐 皮日休皮日休皮日休皮日休 生于生于834834至至839839年,卒于年,卒于902902年以后。年以后。唐代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唐代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居鹿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襄阳竟陵人(今属湖北天门市)吟先生。襄阳竟陵人(今属湖北天门市)人。人。 公元公元867867年(唐懿宗咸通八年)登年(唐懿宗咸通八年)登进士第。登第次年东游,为苏州刺史从进士第。登第次年东游,为苏州刺史从事,事,与与陆龟蒙陆龟蒙相识,并与之唱和,并称相识,并与之唱和,并称“皮陆皮陆”并属皮陆派并属皮陆派。其后又入京为太。其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

13、,出为毗陵副使。黄巢军下江浙,常博士,出为毗陵副使。黄巢军下江浙,皮为黄巢所的。黄巢入长安称帝,皮任皮为黄巢所的。黄巢入长安称帝,皮任翰林学士。皮日休的死,说法不一。或翰林学士。皮日休的死,说法不一。或说他因故为巢所杀,或说黄巢兵败后为说他因故为巢所杀,或说黄巢兵败后为唐王朝所杀,或说后至浙江依钱唐王朝所杀,或说后至浙江依钱,或,或说流寓宿州以终。著有说流寓宿州以终。著有皮子文皮子文集集1010卷。卷。词句注释词句注释天竺寺:今称法镜寺,位于天竺寺:今称法镜寺,位于灵隐灵隐山(飞来峰)山(飞来峰) 山麓。山麓。桂子:桂花桂子:桂花.玉颗:原指珍宝,这里指飘落的桂花。玉颗:原指珍宝,这里指飘落的

14、桂花。珊珊:同珊珊:同“姗姗姗姗”,形容桂花慢慢飘落的样子。,形容桂花慢慢飘落的样子。露华:桂花在露水中润泽的光彩。露华:桂花在露水中润泽的光彩。不会:不明白;不懂。不会:不明白;不懂。嫦娥:多种说法,有说中国神话人物、嫦娥:多种说法,有说中国神话人物、后羿后羿之之 妻等。妻等。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里面撒落下来,从月亮里面撒落下来, 我走到大殿前捡起它们,发现花我走到大殿前捡起它们,发现花瓣上边还有星星点点刚刚凝结起来的露水。瓣上边还有星星点点刚刚凝结起来的露水。 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天上到底发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生了什么事, 这些桂

15、花和桂花上的雨露,应该这些桂花和桂花上的雨露,应该是广寒宫里的嫦娥撒落下来送给我们的吧!是广寒宫里的嫦娥撒落下来送给我们的吧! 月宫传说吴刚砍桂树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

16、界,但是他犯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寒者薪”的记载。的记载。 月宫传说嫦娥奔月民间的传说,大体是嫦娥偷吃了民间的传说,大体是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弧寂之心情的写照。正是她倍感弧寂之心情的写

17、照。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后,又说: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后,又说:“平时我没法下来,明天乃月圆平时我没法下来,明天乃月圆之时,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之时,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到三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到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表现这一情节的嫦是由此形成。表现这一情节的嫦娥图,当是世人渴望美好团圆,娥图,当是世

18、人渴望美好团圆,渴望幸福生活的情感流泄。渴望幸福生活的情感流泄。月宫传说相传远古时有三位神仙相传远古时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束手无策。后来兔子说:束手无策。后来兔子说:“你们吃我的肉吧你们吃我的肉吧”就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把熟。神仙大受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玉兔玉兔 。玉兔作品作品简析析 全诗咏物以虚见实,空灵含蕴。借用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及故事,使笔下的月夜桂花飘落之景更富有神奇美妙的色彩,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同时,借中秋一景一事的描写,表现出中秋佳节赏月之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但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但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额怅、哀绵,般凄凉,凋零,或是额怅、哀绵,全诗给人的感觉是轻松自在,毫无全诗给人的感觉是轻松自在,毫无忧愁的。忧愁的。内容是诗人的联想,却不让人觉得内容是诗人的联想,却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俏皮”。不禁让人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不禁让人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