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增上慧学幻灯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70031366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5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增上慧学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最新增上慧学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最新增上慧学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最新增上慧学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最新增上慧学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增上慧学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增上慧学幻灯片(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增上慧学增上慧学第二項、辨差別此中加行無分別智有三種,謂因緣、引發、數習生差別故。根本無分別智亦有三種,謂喜足、無顛倒、無戲論無分別差別故。後得無分別智有五種,謂通達、隨念、安立、和合、如意思擇差別故。854於過去事等、夢像二影中,雖所緣非實,而境相成就。n過去事已滅,未來事未生,皆非實有,但我們都能隨憶念而取到境界n於夢中見山河大地、人物等事,雖不是五根對境的實境,心都能分別n由此推論,無所有的事我們心都能虛妄分別n無所緣識智無所緣識智861若義義性成,無無分別智;此若無,佛果證得不應理。n義是所取的境界;義性,執著是真實的境界n那麼凡夫所見應該都符合聖道、現見真如n那就沒有聖人修止觀,也沒

2、有所對治的虛妄分別;也沒有所證的無分別智n沒有無分別智,應該也沒有成佛這件事n凡情既實,佛果成虛。佛果既真,故知凡情所分別義皆非真實862得自在菩薩,由勝解力故,如欲地等成,得定者亦爾。n得自在:得定n勝解力:以定為依止,心思惟什麼就顯現什麼如把大地變為黃金n境隨心變智境隨心變智,隨所思惟,義顯現故863成就簡擇者,有智得定者,思惟一切法,如義皆顯現。n簡擇:智慧n修毗缽舍那觀成就智慧的菩薩有智;他又已經成就禪定不以聞思位為有智,但取入修位不以聞思位為有智,但取入修位為智人為智人止觀雙修的菩薩,他思惟青瘀相就有青瘀相現前;思惟十二部經法,所顯義如此如此顯現;若思惟佛義,於種種法中佛義顯現;思惟

3、唯識無義的道理,唯識無義就顯現n境隨心生智境隨心生智864無分別智行,諸義皆不現,當知無有義,由此亦無識。n菩薩無分別智現行時,唯以離戲論、無相法界為所緣境,一切法的差別相都不現前n即由如是種種道理,知一切所取相非有;自知能取的識也無所有。所取無故,能取亦無n因為能取待因緣生,如幻化故,不可執著有實自性n這是心隨境滅智心隨境滅智865乙、引般若波羅蜜多非處教般若波羅蜜多與無分別智,無有差別。如說:菩薩安住般若波羅蜜多非處相應,能於所餘波羅蜜多修習圓滿。云何名為非處相應修習圓滿?謂由遠離五種處故:一、遠離外道我執處故,二、遠離未見真如菩薩分別處故,三、遠離生死涅槃二邊處故,四、遠離唯斷煩惱障生喜

4、足處故,五、遠離不顧有情利益安樂住無餘依涅槃界處故。866n般若波羅蜜多就是無分別智n安住般若:實相是如如境,般若是如如智,智如冥一,即智是如,即如是智;如水入水,融然一味n處:合正理;非處:不合正理867n遠離外道我執處故:外道修慧,總有我我所執,如說:我能住彼境,彼境為我所住。菩薩的安住般若,遠離我及我所,離這非處n遠離未見真如菩薩分別處:凡夫菩薩分別彼是真如,彼是般若,但住名想而觀義,無分別智超越聞思n遠離生死涅槃二邊處:凡夫住於生死,二乘住於涅槃,菩薩於此都無所住n遠離唯斷煩惱生喜足處:聲聞、獨覺於彼喜足,不能進斷法執,菩薩二障俱斷,我、法俱無分別n遠離不顧有情利益安樂住無餘依涅槃界處

5、:聲聞住無餘依涅槃,薪盡火滅,功德俱無。菩薩般若與大悲相應,利他心切,唯住無住涅槃868增上慧學n安立相n辨差別n引經證n顯殊勝869第四項、顯殊勝聲聞等智與菩薩智有何差別?由五種相應知差別:一、由無分別差別,謂於蘊等法無分別故。二、由非少分差別,謂於通達真如,入一切種所知境界,普為度脫一切有情,非少分故。三、由無住差別,謂無住涅槃為所住故。四、由畢竟差別,謂無餘依涅槃界中無斷盡故。五、由無上差別,謂於此上無有餘乘勝過此故。此中有頌:諸大悲為體,由五相勝智,世出世滿中,說此最高遠。870一、由無分別差別,謂於蘊等法無分別故。n聲聞修行人破除我、我所執;因未修法空觀,對於色、受、想、行、識五蘊法

6、的執著未滅。所以阿羅漢要入無餘涅槃,把五蘊身滅去n菩薩所修無分別智滅去法執,要留五蘊身到眾生的世界去度化有情n但除其病(執著),而不除法(五蘊身)n維摩詰所說經卷25 文殊師利問疾品:但除其病,而不除法,為斷病本而教導之。何謂病本?謂有攀緣,從有攀緣,則為病本。何所攀緣?謂之三界。云何斷攀緣?以無所得,若無所得,則無攀緣。何謂無所得?謂離二見。何謂二見?謂內見外見,是無所得。佛說犢子經871二、由非少分差別,謂於通達真如,入一切種所知境界,普為度脫一切有情,非少分故n所達真如非少分性:菩薩通達補特伽羅無及法無我;聲聞唯通達人無我n所知境界非少分性:菩薩所修學的法門遍一切大乘教法;聲聞唯學四諦十

7、二因緣n所度有情非少分性:菩薩盡未來際度化一切有情;聲聞未發此心,隨緣度化有緣872三、由無住差別,謂無住涅槃為所住故。n小乘所住的是無餘涅槃,偏空真理n大乘不住生死,不住涅槃873四、由畢竟差別,謂無餘依涅槃界中無斷盡故。n菩薩的法身盡未來際,無斷無盡度眾生,所以金剛經說:若卵生若胎生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這是自利與利他的終極目標n小乘人住無餘依涅槃界中,如薪盡火滅,究竟的歸結與大乘智不同n菩薩於此涅槃界中功德無盡,是故差別874五、由無上差別,謂於此上無有餘乘勝過此故。n聲聞乘上有緣覺,緣覺乘上有菩薩,故此二乘是有上乘,二乘所得的智慧都是有上智n菩薩乘是佛乘,沒有餘乘能勝過此8

8、75此中有頌:諸大悲為體,由五相勝智,世出世滿中,說此最高遠。n結顯殊勝n菩薩所成就的五相勝智以大悲心為體性n菩薩道所得的妙果,比世間的圓滿果報人天、出世間聲聞乘的圓滿果報阿羅漢更圓滿,非前二可及,名為最高遠876十相殊勝殊勝語 1.所知依2.所知相3.入所知相4.彼入因果5.彼修差別6.增上戒7.增上心8.增上慧9.彼果斷10.彼果智增上三學877第四節、釋疑難若諸菩薩成就如是增上尸羅,增上質多,增上般若功德圓滿,於諸財位得大自在,何故現見有諸有情匱乏財位?見彼有情於諸財位有重業障故;見彼有情若施財位障生善法故;見彼有情若乏財位厭離現前故;見彼有情若施財位即為積集不善法因故;見彼有情若施財位

9、即便作餘無量有情損惱因故;是故現見有諸有情匱乏財位。此中有頌:見業、障、現前、積集、損惱故,現有諸有情,不感菩薩施。878見彼有情於諸財位有重業障故;n菩薩有自在力,也有大悲心,能令眾生獲得資財地位。但彼有情自於一切財位有重業障,雖想救濟,仍是愛莫能助。如大目連尊者,見他的母親墮落在餓鬼道中,持缽盛飯去供母,他母親卻因業障太深重,見飯便化為膿血,不能得食。又如江河的淨水,餓鬼見了便成為猛燄。這都是由於它惡業障蔽所致n眾生的匱乏財位也是自己障礙自己,不能與不願接受菩薩的救濟,不應懷疑菩薩的自在力與大悲心879見彼有情若施財位障生善法故;n有時菩薩觀見彼彼有情雖然沒有重障,可以接受救濟,但若布施給

10、他財位以後,他會躭著受用,懈怠放逸,由是不能生起善法,彼若貧賤反能發奮自強,勤習善法880見彼有情若乏財位厭離現前故;n有時菩薩觀見彼彼有情若匱乏財位,能因此而有厭離生死、追求出離的心現前;若給予救濟,一得安樂富貴,反而驕奢淫逸貪戀三界。菩薩有鑒於此,所以不施捨他財位n心依於法,法依於貧,分依於死,死依於溝壑881見彼有情若施財位即為積集不善法因故;n有時菩薩觀見彼彼有情,若布施給他財位,勢必成為他積集不善法的因緣;為不令他因財位而造惡,所以不施給他882見彼有情若施財位即便作餘無量有情損惱因故;是故現見有諸有情匱乏財位。此中有頌:見業、障、現前、積集、損惱故,現有諸有情,不感菩薩施。n有時觀見,彼彼有情性是弊惡,未得財位沒有能力惱害有情,若得財位就會造作無邊惡業,作福作威摧殘異己。n結語:因有這種種因緣,所以現見諸有情匱乏財位。總之,菩薩是知眾生的根性,明見未來,所以或苦或樂,都是在救濟利樂。大悲大智的菩薩,決不是婆婆媽媽式的溺愛可比!8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