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课件PPT课件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70013235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论课件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资本论课件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资本论课件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资本论课件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资本论课件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本论课件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论课件PPT课件(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资本论选读(本科生)2 资本论第三卷概述资本论第三卷概述资本论第三卷由恩格斯整理于1894年出版。资本论第三卷实际上是通过对资本的各种具体形式的分析,来研究m是如何在资本家的各个集团之间进行分配的。第三卷共七篇52章,在结构上大体分为三个部分:13篇,研究产业资本家的利润平均化过程;46篇,说明商业资本、银行资本、土地所有者等对m的占有性质;第7篇,综合分析国民收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各种收入的来源,生产关系与分配关系的相互关系。3资本论第三卷概述资本论第三卷概述一、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一、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1.成本价格和利润(1)所费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W=c+v+m:生产商品的

2、劳动耗费。但是,其中的m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所以,资本的耗费是c+v,它是生产商品时的成本价格。“补偿所有消耗的生产资料价格和所使用的劳动力价格的那部分,对资本家来说,这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4资本论第三卷概述资本论第三卷概述一、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一、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2) m转化为P。m表现为所费资本和所用资本的增加额。成本价格产生以后,m表现为所费资本的增加额。但是,在资本家看来,m“对生产中所使用的全部资本来说也是一个价值增加额。”Pm作为资本的产物,取得了利润的形式在资本家的头脑中,P来自资本本身:a、它是所费资本的增加额。b、它是所用资本的增加额。c、P掩盖了资本主义

3、的剥削关系。 5资本论第三卷概述资本论第三卷概述一、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一、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2.利利润的平均化:的平均化:利润率(1)m转化为Pm是由v带来的,m=m/v。但是,现实中它却表现为P,因为在资本家看来,不管m来自何处,它总是一个超过全部预付资本的余额。(2)应从m到p的转化引出m到P的转化p从历史上说是出发点;(商业资本等)资本家“唯一关心的,是剩余价值即他出售自己的商品时所得到的价值余额和生产商品时所预付的总资本的比率。”6资本论第三卷概述资本论第三卷概述一、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一、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3)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这一章是由恩格斯执笔写的。a、周

4、转时间对p的影响:b、缩短周转时间的主要方法:c、资本周转和p的关系资本周转速度快,p高。资本周转速度提高p,在于可变资本提高了效率。d、年p的计算公式。7资本论第三卷概述资本论第三卷概述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1.各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不同,P也不同。这是因为:“在不同的生产部门由于资本的有机构成不同,它们的可变部分也就不同,因而它们所推动的活劳动量也就不同,它们所占有的剩余价值量,即剩余价值从而利润的实体的量,也就不同。它所占有的剩余劳动量,取决于它的可变组成部分的大小。”2.资本周转时间不同引起的P的差别:“利润率和周转时间成反比。”8资本论第三卷概述资本论第三卷概述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3.

5、提出问题前面分析说明,资本的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不同,P会不等。但是,从成本价格来说,是相同的,资本家必然会要求获得等量的利润,即等量资本一定要求取得等量利润。(因为从本质上来说,资本家手中的资本都是平等的)如何实现平均化呢?9资本论第三卷概述资本论第三卷概述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4.生产价格的形成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这些不同的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为一般利润率。”生产价格的形成产品按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出售,才能使各部门获得相同的利润。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就是生产价格。10资本论第三卷概述资本论第三卷概述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和价值的关系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实际上是把整个

6、社会资本看作一个股份公司,各个资本家按投入的资本量不同取得利润。商品的价格构成中,成本价格部分各部门不同,利润部分却是相同的。这说明社会总商品的价值总额与生产价格总额相等。11资本论第三卷概述资本论第三卷概述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5.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进一步掩盖了m的来源在m转化为P的过程中,只是形式的差别,没有量的差别。但是,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后,量的差异出现了。各个部门的利润和剩余价值之间出现了量的差别,正是这种量的差别,把价值规定的基础本身掩盖起来了。 12资本论第三卷概述资本论第三卷概述三三.商业资本(商业资本(商品经营资本)与商业利润)与商业利润1.商品经营资本是商品资本的转化

7、形式。商品资本会在商品经营资本形式上取得一种独立资本的形态,是由于这样一种情况:商人预付货币资本,这种资本之所以能作为资本自行增殖,能执行资本的职能,是因为它只从事一种活动,即作为媒介实现商品资本的形态变化,实现它的商品资本职能,即实现它向货币的转化,而这一点它是通过商品的不断的买和卖来办到的。这是商品经营资本的唯一活动;对产业资本流通过程起中介作用的这种活动,就是商人使用的货币资本的唯一职能。通过这种职能,商人把他的货币转化为货币资本,把他的G表现为GWG;并且通过同一过程,他把商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2、商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的条件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分工

8、;(这是关;(这是关键)键)商业资本家必须预付一定数量的货币。13资本论第三卷概述资本论第三卷概述三三.商业资本(商业资本(商品经营资本)与商业利润)与商业利润3.商品经营资本的职能和作用对产业资本的作用:a、缩短产业资本循环的流通过程;b、减少产业资本的货币准备金;c、节省产业资本家用在流通上的时间。对社会总资本的作用:a、节省社会的流通资本;b、加快整个社会的商品流通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c、加速资本的周转。影响商品经营资本必要量的因素:a、商业资本的周转速度;b、商业资本与信用制度的结合;总之,商业资本既不生产价值,也不生产m,但是,在资本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4原著阅读因此,商人

9、资本既不创造价值,也不创造剩余价值,就是说,它不直接创造它们。但既然它有助于流通时间的缩短,它就能间接地有助于产业资本家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增加。既然它有助于市场的扩大,并对资本之间的分工起中介作用,因而使资本能够按更大的规模来经营,它的职能就会提高产业资本的生产效率和促进产业资本的积累。既然它会缩短流通时间,它就会提高剩余价值和预付资本的比率,也就是提高利润率。既然它会把资本的一个较小部分作为货币资本束缚在流通领域中,它就会扩大直接用于生产的那部分资本。 15原著阅读如果产业资本家自己互相直接出售商品时损失的劳动时间,从客观上说,也就是商品的流通时间,根本不会给这些商品加进任何价值,那末,很清

10、楚,这种劳动时间决不会因为由商人来花费而不是由产业资本家来花费,就获得另一种性质。由商品(产品)到货币和由货币到商品(生产资料)的转化,是产业资本的必要职能,因而是资本家他事实上只是人格化的具有自己的意识和意志的资本的必要活动。但是这种职能既不会增加价值,也不会创造剩余价值。当商人进行这些活动时,或者说,当商人在生产资本家不再执行资本在流通领域内的职能以后,继续执行这种职能时,他只是代替了产业资本家。 16资本论第三卷概述资本论第三卷概述三三.商业资本(商业资本(商品经营资本)与商业利润)与商业利润4.商业利润的来源及实现方式商业资本获得平均利润的必要性及其来源商业资本不创造价值和m,但它是再

11、生产过程的一个必要阶段,因此它也要获得P,否则资本就会转移。商业利润的来源“只是总生产资本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17资本论第三卷概述资本论第三卷概述三三.商业资本(商业资本(商品经营资本)与商业利润)与商业利润商业利润的实现方式从现象看,商业利润是通过商业加价而获得的。实际上,它是通过参与利润平均化而获得。产业资本家按低产业资本家按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把产品卖给商人,商人再按生产价格于生产价格的价格把产品卖给商人,商人再按生产价格出售。出售。商业资本家参与P平均化对生产价格的影响生产价格=K+平均利润实际生产价格=K+P+h(这里,P代表产业利润,h代表商业利润)18资本论第三卷概述资本论

12、第三卷概述三三.商业资本(商业资本(商品经营资本)与商业利润)与商业利润5.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及其所得的利润商业资本包括两部分:用来购买商品的资本;支付商品流通手段的资本。纯粹流通费用怎样获得利润?流通时间和流通中资本对生产时间和生产资本是一种限制。但是,商业资本的加入会加速资本周转,降低平均利润率减少的速度。因为如果没有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家就要拿出更多的资本来从事商品流通。因此,产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将流向商业资本家。19资本论第三卷概述资本论第三卷概述三三.商业资本(商业资本(商品经营资本)与商业利润)与商业利润6.商业可变资本的补偿和获利a、商业工人的情况,一方面与其他工人一样,是雇佣工

13、人(P),另一方面,它与产业工人也存在着差别,即他们既不生产价值,也不生产剩余价值。尽管商业工人的劳动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商业工人的劳动也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剩余劳动“虽然不会创造剩余价值,但会为他创造占有剩余价值的条件;对这个资本来说,结果是完全一样的;因此,这种劳动对这个资本来说是利润的源泉。”20资本论第三卷概述资本论第三卷概述三三.商业资本(商业资本(商品经营资本)与商业利润)与商业利润b、商业可变资本只能从商品售卖价格中得到补偿马克思把纯粹流通费用分为三部分:B(投在商品买卖上的资本);K(物质上的经营费用,或消耗的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B的补偿很容易理解。K和K的利润

14、是从产业资本所创造的P中扣除出来的。b也要得到补偿,并且也要获得P。问题是,b的补偿从哪里来?只能从剩余价值中来扣除。21资本论第三卷概述资本论第三卷概述三三.商业资本(商业资本(商品经营资本)与商业利润)与商业利润7. 总结在流通资本独立化为商业资本后,资本发生了二重化:一方面在流通领域完成产业资本的职能;另一方面,又成为特殊的资本。商业职能和流通费用,只有就商业资本来说才是独立化的东西,对产业资本来说,它仅是其中一部分。对产业资本来说,流通费用是非生产费用;对商人来说,流通费用表现为是利润的源泉。22资本论第三卷概述资本论第三卷概述四四.生息资本和利息生息资本和利息1.生息资本的一般性质生

15、息资本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货币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具有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即具有自行增殖的能力,起资本的作用,是一种资本商品。因此,因此,货币具有了可以交易的属性,成具有了可以交易的属性,成为商品。(在商品。(在资本主本主义生生产方式下,一切都是商品)方式下,一切都是商品)利息:利息是资本所有权的产物,是利润的一部分。23资本论第三卷概述资本论第三卷概述四四.生息资本和利息生息资本和利息2.生息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生息资本运动的公式:GGWGG。生息资本运动的特点:它的运动与商业资本的运动不同,与简单商品流通也不同,它的特点是:双重支出,双重流回。24资本论第三卷概述资本论第三卷概述四四.生息资本和

16、利息生息资本和利息3.生息资本的性质和特性生息资本的性质:它是资本商品。生息资本的性质只要把它与处于流通过程中的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作一比较,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生息资本投入流通就是作为资本,成为资本商品。生息资本的特征:a、生息资本的贷放行为不是一种等价交换行为;b、生息资本的贷出和流回,都不是资本现实循环过程中的行为;c、资本拜物教的神秘性,在生息资本形式上得到了充分发展。25资本论第三卷概述资本论第三卷概述四四.生息资本和利息生息资本和利息4.利息的本质和表现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资本商品与一般商品在交易中的不同特点略把利息当作货币资本的价格是不合理的。作为普通的商品,购买者支付的是它的

17、价值。但是,职能资本家购买的是资本商品的使用价值,但支付的不是它的价值。因为:26资本论第三卷概述资本论第三卷概述四四.生息资本和利息生息资本和利息a、在贷出者和借入者之间,不象在买者和卖者之间那样,会发生价值的形式变化。价值额、货币,在没有任何等价物的情况下付出去,经过一定时间交回来。b、贷出者总是同一价值的所有者。因此,把利息看作借贷资本的价格是不合理的,职能资本家向借贷资本家所支付的只是利润的一部分。27资本论第三卷概述资本论第三卷概述四四.生息资本和利息生息资本和利息5.利息和企业主收入(1)利息和利润的关系利息由平均利润率决定。a、利息的高低由平均利润率的大小决定;b、利润的变动决定

18、利息的变动;总之,“必须把平均利润看成是利息的有最后决定作用的最高界限。”利息的变动与利润的变动成反比。(借贷资本家与职能资本家之间的关系)28资本论第三卷概述资本论第三卷概述四四.生息资本和利息生息资本和利息(2)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3)从量的分割转化为质的区别从使用借入资本的情况,看量的分割到质的区别a、由于身份不同,P要分割。货币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不仅有法律上的不同身份,而且在生产过程中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b、由于在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量的分割转变为质的区别:利息表现为所有权的果实;企业主收入则表现为发挥职能的果实。29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四四.生息

19、资本和利息生息资本和利息从使用自有资本的情况,看量的分割到质的区别利润由纯粹量的分割转变为质的区别一旦固定下来以后,便对所有资本产生同样的看法。利润从量的分割转变为质的区别的原因(P)a、产业资本家从经验中感到这种分割的存在;b、“一旦利息作为独立的范畴存在,企业主收入事实上就只是总利润超过利息的余额所采取的对立形式。”30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四四.生息资本和利息生息资本和利息c、货币资本家的独立存在。由于货币资本家的独立存在,从质的方面看,利息表现为资本的单纯所有权提供的m;从量的方面看,利息量和资本量保持着一定的比率。这样就由量的分割转化为质的区别。以上看法对单个资

20、本家来说是正确的,但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就不正确了,因为全社会的资本都不投入生产,就不会生产出m。31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四四.生息资本和利息生息资本和利息(4)P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的后果在利息形式上,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消失了。“因为生息资本就它本身来说,不是以雇佣劳动为自己的对立面,而是以执行职能的资本为自己的对立面。”P企业主收入也不表现为与雇佣劳动的对立了。一方面,企业主收入率的高低与利息率成反比;另一方面企业主收入是从事职能活动的结果。32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四四.生息资本和利息生息资本和利息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的对立,掩盖了资本和雇佣劳

21、动的对立。a、企业主收入在资本家头脑中被看成是“监督工资”。b、企业主和雇佣劳动的对立消失的原因其实,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的对立,同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是两回事。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的分割是以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为前提的。 33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四四.生息资本和利息生息资本和利息(5)企业主收入和监督工资企业主收入被看作监督工资a、由于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的对立,企业主表现为雇佣劳动者;b、企业主收入表现为监督工资。利息表现为资本的产物,似乎与生产过程无关。它与劳动的对立消失了,表现为两个资本家之间的关系。与利息相联系,取得企业主收入的资本家就表现为单纯的劳动职能。c、企业主收入

22、表现为监督工资的进一步加强。因为利润的一部分事实上能够作为工资分离出来,并且确实也作为工资分离出来。34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四四.生息资本和利息生息资本和利息剥削者把监督劳动的二重性在理论上混同在一起,作为为剥削辩护的理由。凡是许多人在一起劳动,应有指挥的职能;同时,建立在对立基础上的劳动,又要有监督职能。资产阶级把这两种职能混淆在一起。监督劳动由经理担任,资本家已成为多余的了。经理的管理工资同企业主收入无关。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指挥劳动同资本所有权的分离越来越普遍,指挥劳动由经理承担,资本家已成为多余的人,他的劳动,其实就是剥削工人的劳动。在监督职能和所有权职能分离的情

23、况下,监督工资与企业主收入是分开的。35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五五.信用与虚拟资本信用与虚拟资本1.1.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商业信用的产生: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支付手段就产生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商业信用的工具汇票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由货币经营业发展而来的。当货币经营资本发展为银行资本,货币的借贷就成为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有二个特点:a、银行家成了贷币资本的总管理人;b、银行借入时的利息率低于贷出时的利息率。36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2.2.信用在信用在资本主本主义生生产中的作用中的作用(1)信用在经济中的作用对P平均化起中介作用;对减少流通费用的作用;

24、推动股份公司的成立和发展a、企业的规模惊人地扩大了;b、资本取得社会资本的形式;c、促进了资本职能与资本所有权的分离。马克思在这里提到,股份公司是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渡点。 37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2)信用制度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扬弃信用加速了资本集中,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股份公司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消极扬弃,但合作工厂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积极扬弃。(3)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二重性一方面加速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加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38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六、银行资本的组成部分六、银行资本的组成部分研究银行资本的构成,主要说

25、明银行资本的大部分是虚拟资本。1、资本的组成从物质构成看,包括现金(金或银行券)和有价证券。从资本的来源方面看,包括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39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2、银行资本的物质组成大部分是虚拟资本虚拟资本是生息资本发展的必然结果虚拟资本是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并给它的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它是与现实资本相对而言的想象的资本。国债券和股票是虚拟资本的主要形式a、国债券是虚拟资本国债券具有二个物点:凭它可以从国家的年收入中索取一定的金额;可以将它转卖。但是,它是一种虚拟资本,因为国债一般不是用于生产,而是用于消费。40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b、股

26、票也是虚拟资本股票代表着现实资本,它是代表现实资本所实现的m的相应部分的所有权证书,可以买卖,但它不是现实资本,也不能支配现实资本。虚拟资本价值的独立运动及其造成的假象作为虚拟资本的有价证券,虽然本身没有价值,但可以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格,其价格由特殊方法来确定,与股息成正比。这使其表现为好象是现实的资本。强调:虚:虚拟资本使本使资金与金与现实增殖增殖过程的程的联系消系消失了,使失了,使资本是一个自得增殖的价本是一个自得增殖的价值的的观念牢固念牢固树立起来。立起来。41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生息资本的积累大部分是虚拟资本的积累主要表现为与现实资本价值变动没有关系。结论:

27、从银行资本的物质组成来看,绝大部分纯粹是虚拟资本。42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3、银行资本的来源绝大部分是虚拟资本银行的借入资本主要是存款,包括金、银行券以及支配凭证,如国债券、股票、汇票等。在信用制度下,这些存款有双重作用:一是它可以作为生息资本贷放出去,这些存款只是作为贷款记在帐面上,二是在存款人相互间提供的贷款互相平衡时,它们只是作为帐面项目起作用。所以银行的存款带有虚拟的性质。而且存款比现实资本要大好几倍。银行的准备金大部分也是虚拟资本。银行自有的准备金一般由金和银行券构成。准备金中真正的黄金很少,大部分是银行券,而银行发行的没有黄金保证的银行券,就是虚拟资本。43

28、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七、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七、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本章从虚拟资本的角度研究货币资本与现实资本之间的关系,着重说明二者之间的区别说明信用制度在经济危机中的作用。本章所讲的货币资本,是指借贷货币资本;现实资本是指职能资本。1、提出3032章所要研究的二个困难问题。即在什么情况下,货币资本积累与现金资本积累是一致的,在什么情况下,两者不一致。44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2、生息资本在有价证券上的积累国债、股票资本的积累国债的积累,完全不反映现实资本的积累,因为它早已被消费。它之所以表现为积累,只是凭借它可以取得收入(利息)股票与债券不同,它代

29、表了一定数量的现实资本。但它也是现实资本的纸复制品。如果股票是新发行的,由扩大再生产引起,它的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就是一致的。但是,股票的价格并不完全反映现实资本的运动变化,而且价格还呈上升的趋势,所以是虚拟资本。45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有价证券的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的关系在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发达的情况下,货币资本的积累实际上就是银行家手中的财富的积累。由于银行资本大部分是虚拟资本,所以并不反映现实资本的积累。46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3、商业信用与现实资本的关系商业信用的扩大反映现实产业资本的扩大。因为商业信用贷出去的是商品资本。商业信用同现实资本的运

30、动相一致的情况,在产业周期的不同阶段上反映得十分明显。 不过,在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交织在一起时,却发生了变化,因为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使它与现实资本的关系不那么一致了。(银行总是把钱借给那些不需要钱的人;借钱的银行总是把钱借给那些不需要钱的人;借钱的人并不用于扩大再生产,而是用于投机了。人并不用于扩大再生产,而是用于投机了。)47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4、货币资本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的关系货币资本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又是不一致的。在萧条阶段,借贷货币资本的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的不一致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萧条阶段,市场不活跃,商品卖不出去,物价下降,

31、生产处于停滞状态,大量货币资本游离。在复苏和繁荣阶段两者一致。在危机阶段,货币资本减少,产业资本过剩。总之,在复苏和高涨阶段,两者相一致;在萧条阶段,借贷资本的过剩与产业资本的收缩结合在一起;在危机阶段,借贷资本的奇缺与产业资本的过剩结合在一起。48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5、信用制度和经济危机的关系。经济危机的原因不在于货币的缺乏,而在于生产与消费的对立。经济危机往往表现为货币危机和信用危机,但是,货币危机和信用危机不是危机的原因,这一切都是生产过剩造成的。在危机时,商品价值得不到实现,有价证券贬值。这说明,货币危机加深经济危机。49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

32、卷概述八、信用制度下的流通手段本章研究信用制度与货币流通的关系,说明信用制度的发展,在节省流通中的货币量的同时,又创造了新的流通手段,从而阐明了信用制度下的货币流通规律。50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1、信用制度节省货币流通量因为:商业汇票所代表的债权,可以互相抵销;信用也会作为媒介,提高货币流通速度:一方面,由于信用制度的发展,使企业和个人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运动起来;另一方面由于信用的介入,企业之间的相互支付也能更好地衔接起来。51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2、银行券流通规律银行券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也受货币流通规律的支配。由于银行券作为金属货币的代表,

33、能够兑换黄金,同流通中的货币起同样的作用,所以也受同样规律的制约,它的数量按交易的需要来调节。在营业繁荣时期,银行券的流通正常、通畅。但在危机中,大家都需要支付手段,需要银行券的时候,银行券却消失了。影响银行券作为流通手段绝对量的几种情况52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包括两部分:一是实际流通的部分;二是当作准备金闲置在银行的部分。这里,从影响银行券作为流通手段绝对量的几种情况,说明银行券的发行同资本贷放之间的关系。第一种情况:在实际营业额不变,因而银行券作为流通手段的需要量不变的情况下,只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例如纳税和国债利息支付时,使银行券流通量发生了变化。

34、53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二种情况:由营业额的变动引起的银行券流通量的变化。在高涨时期,营业扩大,对借贷资本的需求增加,利息率提高。在危机时期,由于信用的动摇,人们产生了对贮藏手段的需要,才出现了流通手段的不足和借贷资本供给不足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利息率提高。除危机阶段外,通货的绝对量不会影响利息率。银行券作为流通手段的发行和资本贷放之间的差别,在现实的再生产过程中看得最清楚,流通手段的发行只与商品交换有关。 54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九、贵金属和汇兑率九、贵金属和汇兑率1、贵金属在各国的运动贵金属运动的两种情况。贵金属运动与中央银行贵金属贮藏的关系

35、。a、输入超过输出以及相反的现象,大体可以用中央银行的金属准备的增加或减少来测量。当然,这要看一国银行业集中到什么程度。即使如此,也不会完全反映,因为在一定的情况下,输入的贵金属可以投入国内流通或制造奢侈品;同时,即使没有追加的输入,而国内流通需求增加,也会使贮藏减少。b、贮藏减少成为一种趋势,金属的输出就会采取流出的形式。 55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国家银行贵金属储备的作用。贵金属的流入和流出与经济危机的关系贵金属输入发生在萧条和复苏时期,因为危机时国内商品价格低,输往国外获利;在复苏时,生产恢复,容易吸收外资。国际间支付差额问题a、国际收支可以分为几类:贸易收支、劳务

36、收支、非贸易收支、投资收支、资本和信用的转移等。b、这些收支在确定的时期进行结算。56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2、贵金属外流和经济危机贵金属的输入主要发生在萧条和复苏阶段,这主要是为了摆脱危机、尽可能地获得利润,实行固定资本更新,使生产规模扩大,资本回流,也容易吸收国外投资。但危机前夕(高涨阶段),大量贵金属的外流,必然加速危机的爆发,因为在危机前夕,每个人都想尽可能多地获得现金和信用手段。这时市场商品过剩,信用收缩,加上银行提高贴现率,如果这时贵金属外流,必然会加速危机的爆发。但是,这不是危机产生的原因。 57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3、资本主义制度下

37、的金银是社会财富的代表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金银与其他财富形式的区别在于,它们是财富的社会性质的独立体现和表现,在商品生产统治一切的情况下,只有拥有货币才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使用价值。、汇兑率1、汇兑率:一国的货币换成它国货币的比率叫汇兑率。决定汇率的因素有:货币的平价。两种货币的含金量之间的比价为货币平价。货币供求关系。2、影响汇兑率变化的原因。58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思考题: 1、为什么说银行资本大部分是虚拟资本?2、货币资本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之间有什么关系?59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十、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本篇以资本主义地租为研究对象,中心

38、说明农业中的超额利润是如何转化为地租、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是如何参与m的瓜分的。本篇原著11章(3747章),这里节选了6章,(3740、45、46章)内容分为二部分:第37章,全篇的总论,说明第6篇研究的对象和应注意的问题,分析资本主义地租的一般原理;3846章,具体分析地租的形式。60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1.地租是土地所有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的产物;但它的源泉是物;但它的源泉是农业生生产的超的超额利利润(即超(即超额剩余价剩余价值)。)。2.土地是自然生土地是自然生产力的要素,不是商品,因力的要素,不是商品,因此,土地价格只是地租的此,土地价格只是地租的转化形式。化形式。3.资本主本主义土

39、地所有土地所有权除了除了纯粹的土地所有粹的土地所有权之外,之外,还附加了很多其他造成混乱的附加了很多其他造成混乱的东西,因此,地租就具有了西,因此,地租就具有了绝对地租和地租和级差差地租(第一地租(第一级差地租、第二差地租、第二级差地租)的差地租)的形式。形式。4.建筑建筑业地租和是由地租和是由农业地租决定的,地租决定的,矿山山地租的性地租的性质与与农业地租的性地租的性质是完全相同是完全相同的。的。61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一)导论1、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的形成和特点。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的形成:对封建土地所有权进行改造。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的特征和历史作用a、资本主义土地所

40、有权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方面使土地所有权从统治和从属关系下完全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又使劳动条件同土地所有权相分离。b、资本主义土地所有的双重作用:一方面使农业有可能按社会化的方式经营;另一方面把土地所有权弄成荒谬的东西。62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2、资本主义地租的特征:资本主义地租体现了三个阶级的关系。地租是为使用土地本身而支付的。真正的地租是为了使用土地本身而支付的。但在农业资本家付给土地所有者的全部租金中,除地租外,还包含一部分固定资本的折旧费和利息。(由于固定资本的投资是由农业资本家进行的,所以土地所有者与农业资本家在租约期的问题上存在着矛盾)。土地购买价格是地租资本化

41、的表现。63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科学地分析资本主义地租,一方面要纯粹地考察,另一方面又要考察与地租相矛盾但又有联系的种种情形。a、科学地分析资本主义地租,从两个方面考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作纯粹的考察,便于认识它的性质;另一方面,考察有关的情况,可以认识造成理论混乱的因素。b、地租和租金有共同点,但又有区别。不能把一般剩余产品同地租混淆起来。在理解地租和土地价格时要注意的问题。64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3、研究资本主义地租,应该避免三个主要错误:不能把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地租形式混同起来。(既要看到共同点,更要看到区别)不能把地租和m混同起来一切地租都

42、是m,但不能说m就是地租。这就产生一种错误,认为m和P的一般条件搞清楚了,地租也就搞清楚了。m和P的一般条件是:a、直接生产者提供剩余劳动。b、商品按价值出售实现其剩余价值或利润。但m和P的一般条件不能说明地租。715不能把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特征同地租的特征混同起来:地租的量,是作为社会总劳动的结果而发展起来的。717 65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二)级差地租:概论本章分析级差地租形成的一般条件和特点。分析级差地租是在假定农产品按生产价格出售这个前提下,m的一部分怎样到土地占有者手里。1、级差地租形成的一般条件超额利润的形成地租是由超额利润转化而来的。马克思首先用工业方面

43、的例子(蒸气机推动或自然瀑布推动),说明在特殊有利的条件下所进行的生产,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66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两种超额利润的共性与区别a、共性:都是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b、区别:首先,利用瀑布工厂所获得的超额利润,瀑布是一种自然力,它不费资本家分文。当然,使用蒸气机的工厂也利用了自然力,但是,它是被大家共同利用的,这样虽然可以提高P,但是不能创造出超额利润。就是说,个别资本能获得超额利润,是因为它们降低了成本价格。这里,瀑布的利用就是降低了个别生产价格。其次,利用瀑布的工厂所得的超额利润,是比较稳定的、持久的利润。只要占有了瀑力这种自然条件,就可以

44、产生超额利润。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67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2、级差地租的一般特点它产生于支配着一种被垄断的自然力的个别资本的个别生产价格和投入该生产部门的一般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产生于拥有较优越的自然条件的资本。自然力不是超额利润的源泉,而是超额利润的一种自然基础。土地所有权是使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的原因。地租的存在产生了土地价格。68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三)级差地租的第一形式(级差地租) 1、级差地租的形成级差地租形成的一般原因:肥力和土地的位置。马克思对土地肥力作了说明,它包括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级差地租形成的一般情况首先假定,农业已经处于一

45、定的发展阶段;并假定,土地是分等级的,有A、B、C、D四级。如果A的土地最差,其产品价值即为生产价格,则B、C、D级土地都可以获得超额利润。69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级差地租的变动情况P说明了级差地租变动的四种情况。关于级差地租的几点结论(P742743)说明了5点结论。2、农产品的虚假社会价值由于地租来自超额利润,所以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始终超过产品总量的总生产价格。”P7这是由劣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农产品的生产价格引起的。70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四)级差地租的第二形式(级差地租)1、级差地租和级差地租的同点和区别共同点:“实质上终究只是投在土地上

46、的等量资本所具有的不同生产率的结果。”它们都是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区别a、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的过程不同:级差地租一开始就明确是属土地所有者,而级差地租却不同。b、形成级差地租要求有更大的经营资本量。71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2、级差地租和级差地租的关系不仅从历史上来说,而且从任何一个一定时期的运动来说,级差地租是级差地租的基础和出发点。追加投资能否形成级差地租,要与劣等地的生产率进行比较。在级差地租形式上,“除了肥力的差别,还有资本(以及获得信用的能力)在租地农场主之间的分配上的差别。”级差地租和级差地租的实质是一致的。72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五

47、)绝对地租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好地、差地都必须缴纳地租,叫绝对地租。1、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没有内在的联系分析级差地租时,假定劣等地不交纳地租,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生产价格。但实际上,劣等地也要交纳地租,这就产生以一两个结论:a、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要高于生产价格;b、虽然土地产品的一般价格会发生本质的变化,但级差地租的规律决不会就因此失去作用。73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是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A级土地的投资如果能获得平均利润,资本家就会去经营。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这块土地会让农业资本家支配。因为如果土地所有者得不到收入,意味着土地所有权的废除。土

48、地所有权正是对土地进行投资的一个限制。因此,要使劣等地投入耕种,只有当农产品的价格不仅能使农业资本家获得P,而且能支付地租时才有可能。而这又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有可能:a、“或者,市场价格必须达到这样的水平,以致旧租地上最后的追加投资也提供超额利润”即生产率最低的追加投资也能提供超额利润,这时耕种最坏的A级土地也可以获得超额利润。74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b、虽然旧租地上的最后投资得不到超额利润,不能提供地租,但市场价格已经涨到足以使A级土地有可能被人耕种并提供地租。不管是哪种情况,市场价格之所以涨到这样的地步,正是由于A级土地不提供地租,就不会让人耕种造成的。即:土地所有

49、权的垄断是产生绝对地租的原因。75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2、绝对地租的形成农产品价格高于生产价格的客观条件。a、把农产品价格看作是普遍意义上的垄断价格是不对的,原因在于不理解生产价格和价值的区别。b、商品的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差额,完全是由资本有机构成决定的。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部门,因此,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76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使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仅仅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还不能说明绝对地租的存在。因为工业生产也有的部门价值高于生产价格,但它们不能获得超额利润,只能获得平均利润。工业上的超额利润只是存在于部门内部劳动生产率

50、高的企业。但是,在农业部门,土地所有权的垄断阻碍着资本的自由转移,它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被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77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绝对地租量的确定:“这完全取决于供求状况和新耕种子的土地面积。”P解释:“如果农业资本的平均构成等于或高于社会平均资本的构成,那末,上述意义上的绝对地租,也就是既和级差地租不同,又和以真正垄断价格为基础的地租不同的地租,就会消失。”P778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六)建筑地段的地租。矿山地租 。土地价格1、建筑地段的地租建筑上使用土地的地租,同一切非农业土地的地租一样,是由真正的农业地租调节的。建筑地租的特征:a、

51、位置具有决定性的影响;b、所有者的明显的完全孤被动性;c、垄断价格在许多情况下具有优势。建筑地段地租有提高的趋势。因为:a、人口增加对住宅需求增大;b、对土地的投机。2、矿山地租“真正的矿山地租的决定方法,和农业地租是完全一样的。”79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3、要把和地租相联系的两种垄断价格区分开来第一种垄断价格,是由于对特殊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的垄断形成的。它的价格是由购买者的需要和支付能力决定的。这种垄断价格与土地所有权无关,但归土地所有者。第二种垄断价格,是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形成了对投资的限制,要交纳地租,因而农产品价格要高于生产价格或价值出售。这里,是地租产生了垄

52、断价格。80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七)思考题: 1、地租与租金的关系。2、级差地租的形成。3、级差地租和级差地租的联系和区别。4、绝对地租是怎样产生的?5、原文理解:81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十十. .各种收入及其源泉各种收入及其源泉1.1.“三位一体”公式的含义“三位一体”公式是马克思对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分配理论的讽刺性概括。萨伊认为,价值是劳动、土地、资本等各种要素联合作用的结果,因而都应获得收入。其公式为:“资本利息,土地地租,劳动工资”。2、“三位一体”公式的荒谬性和实质82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八八. .各种收入及其源

53、泉各种收入及其源泉2.2.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一样具有历史暂时性a、分配关系的含义。Pb、把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看成是自然的关系是错误的。不同分配方式唯一的共性是:任何社会生产中,劳动总是能够区分两部分,一部分直接用于生产者及其家属的消费;另一部分用来满足社会需要。c、分配关系同生产关系一样,具有历史的暂时性质。 83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八八. .各种收入及其源泉各种收入及其源泉分配关系受生产关系决定年产品首先要分为资本和收入。工人取得工资,是以资本为前提的,资本就是资本家同工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马克思指出,要区分两种意义上的分配关系。一是通常意义上的分

54、配关系,即收入的分配,它决定于生产关系;另一种是生产条件的分配,即所有制,它决定着生产的全部性质和全部运动,当然,它也决定着分配关系。84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八八. .各种收入及其源泉各种收入及其源泉3.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个特征它生产的产品是商品。a、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并起决定作用;b、工人是商品的出售者,劳动表现为雇佣劳动;c、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不是作为一般的商品,而是作为资本的商品,这种性质包括着一切流通关系;d、全部生产由价值来调节;e、生产具有拜物教性质。85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八八. .各种收入及其源泉各种收入及其源泉m生产是

55、生产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a、资本只有生产m,才能成为资本;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生产力是作为与工人相对立的资本独立力量,因而直接与工人本身的发展相对立。c、资本家作为生产的指挥者和统治者的社会职能,同建立在奴隶生产、农奴生产等等基础上的权威,有重大的区别;d、由于生产的两个基本因素,即劳动和生产资料分别采用雇佣劳动和资本的形式,所以商品价值的一部分才表现为m,扩大再生产过程才表现为资本的积累过程。86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八八. .各种收入及其源泉各种收入及其源泉4.4.分配关系只是生产关系的表现资本主义分配关系只是它的生产关系的表现;a、m的这种一定的形式,是一种支配再生产的关系,不只是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范畴。b、整个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是受利润平均化规律支配的;c、利润还要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这种分割之所以产生,也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走向灭亡。87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第七章资本论第三卷概述八八. .各种收入及其源泉各种收入及其源泉5.5.阶级恩格斯说过,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即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这一章是资本论全书的总结,但没有写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