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19课兰亭集序课件粤教版必修2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70013073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19课兰亭集序课件粤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第19课兰亭集序课件粤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第19课兰亭集序课件粤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第19课兰亭集序课件粤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第19课兰亭集序课件粤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19课兰亭集序课件粤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19课兰亭集序课件粤教版必修2(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9课 兰亭集序 一千六百五十六年前的一个晚春的一千六百五十六年前的一个晚春的日子,东晋名士王羲之邀朋携友来到兰日子,东晋名士王羲之邀朋携友来到兰亭,曲水流觞,饮酒赋诗。此处风景清亭,曲水流觞,饮酒赋诗。此处风景清秀,春光融融,使人异常陶醉。秀,春光融融,使人异常陶醉。蓦地,蓦地,王羲之想到,良辰美景,固然使人暂忘王羲之想到,良辰美景,固然使人暂忘生命之水的流逝,但欢愉过后,岂不是生命之水的流逝,但欢愉过后,岂不是留下更多的怅惘伤感?进而又想,眼前欢愉之逝留下更多的怅惘伤感?进而又想,眼前欢愉之逝去,尚且使人感喟,美好生命之逝去,又如何不去,尚且使人感喟,美好生命之逝去,又如何不使人扼腕痛惜

2、呢?想到这里,王羲之更觉得时下使人扼腕痛惜呢?想到这里,王羲之更觉得时下许多人宣扬的许多人宣扬的“生死无界生死无界”之荒谬绝伦。他相信,之荒谬绝伦。他相信,对生的渴望,对生命质量的执著,千载而下,古对生的渴望,对生命质量的执著,千载而下,古今同一。想到这里,他文思如涌,挥洒成章,遂今同一。想到这里,他文思如涌,挥洒成章,遂成此千古佳作成此千古佳作兰亭集序!兰亭集序! 有关“序跋” 序也写着序也写着“叙叙”或称或称“引引”,犹如今日的,犹如今日的“引言引言”、“前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

3、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究阐发。“序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书后称为“跋跋”或或“后序后序”。这类文章,。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例如本文。 永和九年(公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与许询等年),王羲之与许询等41人,宴集人,宴集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行修禊之事。他们在水边宴饮,于水上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行修禊

4、之事。他们在水边宴饮,于水上 放置酒杯,列坐水滨,依次取饮,称之为流觞曲水。兰亭会放置酒杯,列坐水滨,依次取饮,称之为流觞曲水。兰亭会上,名士们谈玄啸咏,饮酒赋诗。王羲之除写了五首兰亭上,名士们谈玄啸咏,饮酒赋诗。王羲之除写了五首兰亭诗以外,还为汇集众诗而成的兰亭集写了序文,这就诗以外,还为汇集众诗而成的兰亭集写了序文,这就是兰亭集序。是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短短三百字,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宴集之乐和兰亭集序短短三百字,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宴集之乐和死生之感。书法之妙,素有死生之感。书法之妙,素有“天下第一行书天下第一行书”之称。之称。 唐太宗极爱此帖,后将真迹殉葬,没入昭陵,现传世诸本均唐太宗极爱此帖

5、,后将真迹殉葬,没入昭陵,现传世诸本均为摹本。为摹本。疏通文意:第一段 原文1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 讲解:“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帝王确立的年号加上序数词纪年;“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进行依次组合(甲子乙丑丙寅等)来纪年;这一年为东晋穆帝确立“永和”这一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两种纪年方法一般单用,这里叠用有清晰纪年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要算是音韵上的作用。

6、“暮春”是用孟仲暮纪月法纪月,即:三月。“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禊”为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兰亭集序还有个别称叫“禊帖”。 鉴赏:一语道尽时地事也。 原文2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翻译: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讲解:“贤”“少”“长”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为“有贤德的人”“年轻的人”“年长的人”;“至”“集”后都省略了介宾短语“于此”,作状语。 鉴赏:八字写尽来人,更写尽修禊之盛事。 原文3句: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翻译: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

7、映环绕。 讲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三个短语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翻译时都需要调整。“映”为动词“辉映”,“带”为致词“环绕”,其后省略了介词“于”。 鉴赏:二十字写尽幽美环境。 原文4句: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在它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情怀。 讲解:“引”后省略了宾语“之”,代“清流激湍”;“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不译;“列坐”后省略了介词“于”;“一觞”“一咏”为动词性短语“饮一杯酒”“咏一首诗”;“以”为介

8、词“用来”。 鉴赏:三十字写尽饮酒赋诗之盛况。 疏通文意:第二段原文1句: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翻译: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暖。 鉴赏:一张一弛,此为弛。 原文2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抬头观望辽廓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所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 讲解:“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品类”为名词“世间万物”;“所以”为固定结构“所用来的景观”,“极”为动词“尽情享受”。 鉴赏:此为“游”,有景物、有游踪。 疏通文意:第三段原文1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翻译

9、: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就是)一生。讲解:“夫”为助词,不译。“之”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俯仰”用两个动作表示时间短暂。 鉴赏:所有的生命感悟实自一“夫”字始。 原文2句: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翻译: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讲解:“诸”为合声词“之于”,“之”代所言内容,“于”与其宾语“怀抱”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晤言”“放浪”后省略了介词“于”,“于”与其宾语组成的宾语介宾短语作状语;“因”为介词“通过”,与其后面“寄所托”一

10、起形成介宾短语作了状语。 鉴赏:读此句有“物喜”“己悲”之感。魏时的弥衡,西晋时的刘伶等人为典型代表。此实为政治黑暗,残害屡起时,文人生活的畸变。 原文3句:虽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翻译:虽然(人们的人生)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意,快乐自足,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待到他对于自己所到达的地方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 讲解:“取”有两解,一为“趣”,一为“取”,这里取“取”意。“欣于所遇”为典型的介宾短语作状语的倒倒装句,“所遇”

11、为名词性的所字短语。 原文4句: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翻译:以前感到欢快的事俯仰之间已经变为陈迹,仍然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终将以生命的结束为最终结局。讲解:“之”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助词“的”,在句中译为状语,实因古今汉语习惯不同;“之”为代词,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情况;“修”为形容词“长”;“期”为“以为最终结局”;“尽”为“生命的结束”。 原文5句: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翻译: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 怎能不悲痛呢? 鉴赏:千古同此一叹!此痛感为文学史上最初的痛感!西晋

12、时阮籍的穷途而哭为其先声! 疏通文意:第四段原文1句: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翻译: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 讲解:“合契”:古代的契分为两半,各执其一,相合为信。“喻”为动词“说明”;“于怀”介宾短语作为后置了的状语。 鉴赏:此为阅读之真境界! 原文2句: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翻译:(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讲解:“一”“齐”为意动用法,意为“把看作一样”。 鉴赏:生命之痛更加重一层哲学感

13、矣! 原文3句: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翻译: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 讲解:“之”为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 鉴赏:生命之痛更加一层厚重的历史感矣! 原文4句: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翻译: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即使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 讲解:“时”为“当时的”,指“参加这次聚会的”;“其”为人称代词“他们的”。 鉴赏:补录兰亭集之成因,实因生命之感,实因修禊始也! 鉴赏:补录兰亭集之理论依托。 原文5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

14、大事吧。 鉴赏:补录兰亭集序之目的,其间显示着极其强大的自信心。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第一、二段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兰亭盛第一、二段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兰亭盛会的?会的?2 、作者为何说作者为何说“信可乐也信可乐也”?3、第三、四段所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第三、四段所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议论跟前两段是怎样联系的?议论跟前两段是怎样联系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第一、二段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兰亭盛会的?第一、二段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兰亭盛会的?明确:先总叙时间、地点及集会,再叙人、地、事、乐。2 、作者为何说作者为何说“信可乐也信可乐也”?明确:人众: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地胜:崇山峻岭,茂林

15、修竹 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事趣: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时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兴雅:仰观俯察,游目骋怀 崇山峻岭 清流急湍第三、四段所议论的问题是死生亦大矣。作者的议论跟前两段是怎样联系的? 用用“人之相与(人的交往),俯仰一世人之相与(人的交往),俯仰一世(过得很快)(过得很快)”句承上启下,由此引发对生活句承上启下,由此引发对生活的感慨,自然之极。的感慨,自然之极。 接着作者指出两种生活方式的人,都是在接着作者指出两种生活方式的人,都是在美好的时光中美好的时光中“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事过境迁,又留恋于过去的美好时光,即留,事过境迁,又留恋于过去的美好时光,即

16、留恋于生之乐恋于生之乐 。 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终期于尽),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终期于尽),死即失去美好的生活,多让人心痛,至此,作死即失去美好的生活,多让人心痛,至此,作者得出者得出“死生之大死生之大”的观点是水到渠成。的观点是水到渠成。人在美好的时光中总会感到人在美好的时光中总会感到“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将至”,而在事过境迁之后,而在事过境迁之后不免感慨横生。这种人人都不免感慨横生。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一个事实:有的情怀说明了一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

17、于有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接着由生到死,指生之乐。接着由生到死,指出人总是要死的,不能永远出人总是要死的,不能永远保有那美好的留恋。保有那美好的留恋。第四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千古同心,千古同慨,千古同心,千古同慨,作者的思绪从有限转作者的思绪从有限转入无限,又归结到入无限,又归结到兰亭集兰亭集的撰集上,的撰集上,既点出了作序的缘起,既点出了作序的缘起,又留下了无穷的回味。又留下了无穷的回味。随着时光的流逝,人的随着时光的流逝,人的生命也终有尽期。作生命也终有尽期。作者在感时之余,转为者在感时之余,转为伤逝。把庄子之言斥伤逝。把庄子之言斥为为“虚诞虚诞”和和“妄作。妄作。”不能学

18、太上之忘情,不能学太上之忘情,忘掉生和死的界限。忘掉生和死的界限。向之向之所欣所欣,已为陈迹,犹不能不,已为陈迹,犹不能不兴怀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尤其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尤其兴怀)所之所之既倦既倦感慨感慨系之系之死生亦大死生亦大欣于欣于所遇所遇快然快然自足自足写景写景:以: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写山,以“清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的十六个字就将写水。短短的十六个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清幽的气氛,使人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清幽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心旷神怡。叙事叙事:如: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引以为流觞曲

19、水,列坐其次亦足亦足以畅叙幽情以畅叙幽情”,所用皆普通词汇,极少形容词,所用皆普通词汇,极少形容词,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了出来,也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了出来,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致。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致。抒情抒情:如:如“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说出了古往,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慨。诗集的由来句子:“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内容的产生)。“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诗集的行成)。编集的目

20、的句子:“后之览者,亦有感于斯文”。行文的妙处 在说明二者时,作者并不特别予以指出,而是采用交错的手法自然带出。正是由于“群贤”、“少长”至集于宜人的景色之中,“流觞曲水”,才有“畅叙幽情”的“一觞一咏”;正是由生之乐,想到生之“终期于尽”、“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所以才有“列叙是人,录其所述”之举,并使之传于后世,这样才能达到“后之览者,亦有感于斯文”的编集目的。精彩词句精彩词句群贤毕至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少长咸集崇山峻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茂林修竹天朗气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惠风和畅游目骋怀游目骋怀放浪形骸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情随事迁世殊事异世殊事异 思想观点思想观点:死生亦大矣死生亦大矣 乐情感情感 痛 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