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倍数的教案8篇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570010324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倍数的教案8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公倍数的教案8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公倍数的教案8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公倍数的教案8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公倍数的教案8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倍数的教案8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倍数的教案8篇(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倍数的教案8篇 充满趣味的教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们应该通过教案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我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公倍数的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公倍数的教案篇1 教学要求 在知道两数特殊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两个数的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求出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练习:将练习十五的第五题做在书上,做完后集体修订正。 2回答问题: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是? 3求24和32的。 4说说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12和36 4和5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求特

2、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板书课题: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3 (1)先让学生用上节课学的方法分别求出这两组数的。 (2)观察结果:通过这两组数的,你发现了什么? (3)归纳方法:先让学生讲,再指导学生看教材第73页的结论。 (4)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74页下面的做一做,先让学生判断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解答出来集体订正。 四、课堂实践 1、做练习十五的第6题,先让学生写,再让学生说,最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五的第7题,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让学生正确、熟练地说出它们的,并订正。 3、做练习十五的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再点几名学生讲打或的理由

3、。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五的第8题。 课题三:求三个数的 教学要求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求三个数的。 教学重点 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的区别。 教学难点 会求三个数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求下面各组数的。(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时,点几名学生说怎样求两个数的) 5和8 7和28 12和16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怎样求三个数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求三个数的)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4。 (1)请同学们把8、12、和30分解质因数,并指出公有质因数是哪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8=222 12=22

4、3 30=2 35 (2)分组讨论。 8、12、30的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如果先取这三个数公有质因数1个2,再取每两个数公有质因数1个2和1个3,最后取各自独有的质因数2和5 ,(22235)这些质因数是否包含了8、12和30所有的质因数? 8、12和30的是多少? (3)归纳:8、12和30的,必须包含这三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每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1个3)以及各自独有的(2和5),这些质因数积(22235=120)就是8、12和30的。 (4)求三个数的的方法。 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的方法大同小异。(板书短除式) 8 12 30 先用什么数作除数去除? 再用什么数作除

5、数去除?(重点指导:另一个数要移下来) 一直除到什么时候为止? 最后怎样做就可以求出三个数的? (5)比较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有什么不同?(先可让学生说,然后老师归纳) 相同点:都是用短除的形式分解质因数,都是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不同点:求两个数的时,除到两个商是互质数这止;而求三个数的时,要先用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去除,再用两个数的公有的质因数去除,一直除到三个商中每两个数都是互质数(两两互质)为止。 四、课堂实践 1做教材第75页的做一做。 2做练习十五的第12题,先让学生看,再指出它的错误,使学生明确:错在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还没有找完。在用6除时把8移下来,就等于在里多取了一个质

6、因数2。 3做练习十五的第13题,学生口答。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五的第10、11、14题。 2有兴趣、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十五的第21*23*题。 课题四:最大公约数和的比较 教学要求 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分清求最大公约数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正确地求出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 教学重点 比较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不同点。 教学用具 在投影片上画好教材第80页的表格(留空备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做练习十六的第1题,先让学生将能被2整除的数用圈起来;能被3整除的数用圈起来;能被5整除的数用圈起来,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2很快说下面

7、每组数的。 5和7 9和45 9和12 2、3和11 8、10和40 3、4和6 二、探索研究 1教学例5。 (1)出示例5(点2名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8 42 28 42 7 14 6 7 14 6 2 3 2 3 28和42的最大公约数是: 42和28的是: 27=14 2723=84 (2)揭示课题:我们现在来比较一下,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课题:最大公约数和的比较) (3)出示留空的表格。 先让同桌的学生互相说说,再点几名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最后归纳填表。 (4)看表上的不同点回答。 为什么它们在计算时不相同? 使学生明确:因为

8、两个数最大公约数只包含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所以只把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连乘起来,也就是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就得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而两个数的不仅包含这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还包含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所以要把这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连乘起来,也就是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就得到它们的。 (5)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80页的做一做,然后点几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三、课堂实践 做练习十六的第2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异同点。 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六的3、4、5、6*题。 公倍数的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2-23页,练习

9、四1-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培养学生推理、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以趣激疑 比比谁的声音亮?请两组学生报数,并请报到2、3倍数的同学分别起立。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些人起立了两次?让学生初步感受有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教师引导学生用“既是又是”来表达想法。) 师: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我们就可

10、以说6、12、18、24是2和3的公倍数。(师板书“公倍数” )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公倍数”的问题。 二、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阿凡提吗?为什么喜欢他?(他聪明、机智、幽默、)今天老师也给你们讲个阿凡提的故事:从前有个长工,在巴依老爷家干了一年也没有拿到一个铜板。长工们于是自发地组织了起来并邀请阿凡提帮他们去向巴依老爷讨工资。巴依老爷含着烟斗冷笑着说:“工资我可以给你,不过我的钱都在我的账房先生那里。从八月一日起,我要连续出去收账3天才休息一天,我的账房先生要连续收账5天才可以休息一天,你们就在我们两人同时休息的时

11、候来吧。我肯定给钱。”阿凡提动了动脑筋,便带长工们离开了。到了某天,他真的从巴依老爷家帮长工拿到了工钱。 请大家想一想,阿凡提是哪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他用的是什么办法找到这个日期的?你准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讨论。全班汇报,交流想法。(同学们达成共识:要先分别找出巴依老爷、账房先生的休息日、再找出他们两人的共同休息日。) 同桌两人合作,通过在日历上圈一圈、本子上写一写等方式,寻求解决的办法。师巡视,并重点引导学生辨析休息日的日期应是4和6的公倍数,而不是3和5的公倍数。 全班交流,汇报。 师板书:巴依老爷的休息日:4、8、12、16、20、

12、24、28 账房先生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们八月份的共同休息日:12、24 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如果阿凡提8日这天去巴依老爷家行吗?那18日这天去巴依老爷家行吗?引导学生明确阿凡提要把事情办好,只有在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都在家休息的日子去才行。所以阿凡提可以在12日和24日这两天去找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 你们猜猜阿凡提会哪一天去巴依老爷家呢? 师板书:最早的共同休息日:12 师:你们真聪明,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问题。现在我们一起用数学的眼光,来看看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的休息日的数据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把板书“巴依老爷的休息日、账房先生的休息日、他们八月份的共同休息日”相

13、应地改写成“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倍数”。 师:“4和6的倍数”还可以怎么说?(4和6的公倍数)“公”是什么意思?(你有我也有、共有)数据“12”是什么?(4和6的最小公倍数) 你还有其他的表示方式吗?(集合圈的图示方式) 谁能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教师板书课题。 2、加深学生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现实意义的理解。 现在我们再来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教师出示图,一些小朋友在组织跳绳活动。班长说:“我们可以分成6人一组,也可以分成8人一组,都正好分完。”请大家猜猜这些学生可能有几人? 细细体会班长说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想法,要求总人数就是求6和8的公倍

14、数。 引导学生介绍用“大数翻倍法”等,简化步骤,不断改进方法。注意学生用省略号表示不同的可能性。 师:如果这些学生的总人数在50以内,那么他们最多有几人?我们所求出的“48人”是6和8的最大公倍数吗?为什么?为什么不用学习求最大公倍数呢?(因为每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因此,两个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3、归纳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师:想一想找“共同的休息日”和“总人数”的过程,说一说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找倍数:从小到大依次找出各个数的倍数;找公有:把各个数的倍数进行对照找出公有的倍数;找最小: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 4、看书22-23页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 师:观察一下,为什么6和8这两个数不相同,却可以写出相同的公倍数呢?公倍数与原有的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公倍数与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又有什么关系? 教师画出数轴表示6和8的倍数,并可生动地比喻6宝宝步子小,要走3次才能到达24的位置。而8宝宝步子大,只要走两次就到达24的位置。到达24的位置后,6宝宝和8宝宝就碰面了。可见公倍数24是6和8的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